【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校长Lenie Cho女士简介
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母子陪读申请材料简介

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母子陪读申请材料简介
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Saint Francis Methodist School?
Singapore
)创立于1960年,前为圣法兰西斯女子学校。
圣法兰西斯是在新加坡教育部注册的私立院校,是新加坡首批在2003年6月获得教育部素质级教育资格的7所私立学院之一。
学校每年招收约600名来自新加坡及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及韩国在内20多个其他国家的中学生及大学预科生。
拥有多元文化的圣法兰西斯卫理公会教会学校提供世界著名、动态灵活的新加坡教育,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经验,并为他们接收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及美国等高等教育奠定基础。
新加坡实行“母子陪读”
政策,允许母亲、祖母或外祖母陪同低龄留学生。
这样的政策能够让学生在新加坡真正的安心就读,踏实的完成学业。
新加坡母子陪读申请材料包括母/
子护照复印件、孩子出生公证、结婚公证、学生学历公证和成绩公证等等。
一般陪读母亲在学生年满16周岁就必须回国。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新加坡母子陪读申请材料和申请条件。
新加坡母子陪读申请材料
1、母/子护照前面四页及最后三页复印件;
2、孩子出生公证,有照片;
3、父母的结婚公证(或离婚公证);
4、学生学历公证和成绩公证;
5、存款证明(15万人民币以上,越多越好);
6、父亲和母亲的在职证明(按表格填写,要单位盖章);
7、母/子照片各4张;
8、留学申请表(按表格填写);
9、陪读申请表(按表格填写);
10、母亲放假信(按样本开具,要单位盖章);
11、父母身份证复印件。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高中信息简介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高中信息简介
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Saint Francis Methodist School
Singapore
)成立于1960年,是一所注册于新加坡教育部的私立男女混合学校。
学校为新加坡和国外学生提供完整的中学课程和大学预科课程。
教师从新加坡、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印度等多个国家聘请,目前有来自16个国家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
高中信息
入学要求:依照学生程度进入正式课程或ELF预备班
申请截止:ELF预备班一年四次, 随时可申请入学
申请流程:
1、准备学生材料送学校审核
2、审核通过学校发给费用单(考试费S$321+申请费S$856)
3、汇款后扫描收据给学校
4、学校通知考試(如果学生在中国,直接到agent办公室由agent代为监考;
若学生在新加坡,可直接到学校考试)
5、考试审核大约3-5天后会发给letter of offer和学费清单
6、学生及家长看过offer和学费价格没有问题后签名回传学校, 学校将会马上开始办理student pass
7、由于新加坡EduTrust严格规定, 学费必定在开学前一周才缴纳,以保障学生利益。
开学时间:每年1/3(上学期)- 7/1(下学期)。
美国国务卿赖斯简历(叙述版)

美国国务卿赖斯简历(叙述版)当年赖斯的才能不知折服了多少人,小布什开始筹备竞选时,赖斯受邀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小布什竞选。
她于是成为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小布什最得力的干将美国国务卿赖斯简历(叙述版)康多莉扎赖斯(Co ndo lee zza Ri ce)1954年11月14日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1963年全家移居丹佛。
赖斯的父亲曾任丹佛大学副校长,母亲是小学音乐教师,姑姑是维多利亚文学博士。
优越的家庭环境使赖斯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她15岁时便成为丹佛大学的学生,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政治学。
她所崇拜的一位政治学教授是奥尔布赖特的父亲约瑟夫克贝尔教授。
在克贝尔教授的引导下,赖斯将东欧和苏联作为主要研究领域。
19岁时,赖斯获得丹佛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
之后,她又分别于1975年和1981年获得圣母大学的政治学硕士学位和丹佛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政治学博士学位。
1981年,年仅26岁的赖斯成为斯坦福大学的讲师。
1989年1月,刚满34岁的赖斯出任乔治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开始了从政生涯。
作为布什政府中的俄罗斯问题专家,赖斯是有史以来美国政府中职位最高的黑人妇女。
4年期满卸任后,赖斯进入胡佛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
1993年,赖斯出任斯坦福大学教务长,她是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也是该校第一位黑人教务长。
在2000年美国大选时,赖斯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乔治沃克布什的首席对外政策顾问,为布什出谋划策。
新加坡中学—莱佛士女子中学

新加坡中学—莱佛士女子中学
莱佛士女子中学(Raffles Girls' School)成立于1879年。
目前学校有在籍学生1800名,教职员工120名。
进入莱佛士女中的学生,都是新加坡小学毕业会考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或在艺术体育方面有着卓越表现和潜能的女孩,而培养她们的教师,有七成以上拥有硕士和博士文凭。
莱佛士女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8年,距今已经有127年的建校历史,她的校训是FiliaeMelior
Aevi(拉丁文),英文是:Daughtersof a Better
Age
,意思是新时代的女儿。
顾名思义,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扮演传统继承人的角色,而要奋发向上,成为新时代的创造者。
学校每周一,二,四是三点放学。
另外两天中午一点就上完课了。
但是这边每个人都会有CCA
,也就是社团。
一般每周2-3次训练,因此这些日子5,6点才能回家。
RGS是新加坡IP项目中的学校,俗称直通车。
因此中四毕业后,不用参加相当于中考的O-Level
,可以直接升入RJC。
德国名人

Abbe, Ernst恩斯特·阿贝。
德国物理学家,1840年元月23日出生于埃森纳赫,1905年元月14日卒于耶拿。
1882年和卡尔·蔡斯共同在耶拿创建玻璃厂。
阿贝曾设计过很多光学仪器。
Abendroth, Wolfgang沃尔夫岗·阿本德罗特。
德国国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1906年5月2日出生于乌珀塔尔,1985年9月15日卒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自1951年起任马尔堡大学教授,1964年出版《德国社会民主的发展和危机》。
Achternbusch, Herbert赫伯特·阿赫特布施。
德国作家和制片人。
1938年11月23日出生于慕尼黑。
Ackermann, Konrad Ernst康拉德·恩斯特·阿克尔曼。
德国演员,1712年2月1日出生于什未林,1771年11月13日卒于汉堡。
他是德国戏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曾和莱辛合作工作。
1765年,阿克尔曼在汉堡开办了一剧院。
其妻子索菲·莎洛特·阿克尔曼(Sophie Charlotte Ackermann,1714年5月12日生于柏林,1792年10月13日卒于汉堡)和女儿多罗特娅·阿克尔曼(Dorothea Ackermann,1752年2月12日生于格但斯克,1821年10月21日卒于汉堡)均为对德国戏剧艺术的发展起过影响作用的演员。
Adenauer, Konrad康拉德·阿登纳。
政治家、法学家。
1876年1月5日生于科隆,1967年4月19日卒于莱茵-勒恩多夫(Rhein-Rh?ndorf)。
自1917年起任科隆市长。
1933年由于反对纳粹被开除一切职务,1944年被短期关押。
1945年再次担任科隆市长,但为时短暂。
自1946年起任英国占领区基民党主席。
1950-1966年任基民党联邦主席。
1949年阿登纳被推选为基民党/基社党、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的联邦总理。
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
因其一生奉献给解除贫困,而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并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
她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
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
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
当她提出希望能有一个让贫困病人休养的埸所时,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他使用。
然而他们一开始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蕾莎修女不畏反对,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的印度人。
德蕾莎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
1960年代,德蕾莎修女的收容所在加尔各答成为知名的地方,在街头生病、需要帮助的患者都知道这个能够让他们安息的地方,收容所开始急速成长,因人手不足,开始招募世界各地的义工,透过义工的口耳相传,也打开了世界的知名度。
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至它受到创伤。
如果要为穷人服务,就必须走出这道高墙,把自己变成一个穷人,否则,这种服务就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
“最大的罪恶是缺少爱与慈善”但她却说:“有时候我觉得悲伤,因为我们做得这么少。
许多人赞扬我们的工作,但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人类的痛苦却无边无际。
”就算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刻,人生仍然是有价值的,只要有爱。
申荷永教授简介【模板】

申荷永教授简介申荷永,博士、教授,心理分析方向博士生导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治疗师,IAAP暨ISST中国发展组织负责人,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创办会长,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1998-2013)主要组织者,爱诺思(Eranos)基金会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主讲人(1997/2007),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规划、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以及多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出版《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沙盘游戏疗法》、《团体动力学》和《心理场论》等10多部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已带出36位博士,60余位硕士,指导过多位博士后和国内外访问学者,主编“点金石心理分析译丛”(中国社科出版社)、“心理分析新视野”和“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丛书”(广东教育出版社)、以及“心灵花园:沙盘游戏治疗丛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主编《心理分析》杂志;心灵花园公益项目发起人及组织者,创办洗心岛出版社暨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
1993至1994年曾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做访问学者,进行团体动力学的研究;1996-1998年,获富布莱特(Fulbright)学者奖在美国讲授“中国文化心理学”,并在美国帕罗·阿图超个人心理学研究院(ITP)、美国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美国加州整合学院(CIIS)等做访问学者;1999至2000在瑞士苏黎世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研习,2000至2002在美国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研习。
随后获得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会(IAAP)心理分析师资格,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和美国沙盘游戏治疗学会(STA)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师资格。
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有效的心理分析理论,包括方法与技术,是我们的期望与努力。
这种心理分析不仅可以运用在个体临床的水平,起到基本的心理治疗的作用;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心理的发展与创造,增进心理健康,发挥其心理教育的意义;同时,心理分析还可以在认识自我与领悟人生意义的水平上,获得自性化体验与天人合一的感受。
2019年度诺贝尔奖学人颁授典礼举行冯焯衡先生获亚洲华人领袖奖

龙源期刊网
2019年度诺贝尔奖学人颁授典礼举行冯焯衡先生获亚洲华人领袖奖
作者:
来源:《荣誉杂志》2019年第03期
【本刊讯】日前,亚洲知识管理学院假香港机场亚洲国际博览馆11号馆隆重举办了2019年度诺贝尔奖学人荣誉资格及奖项颁授典礼。
此次活动由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教授担任主礼嘉宾。
当晚,来自亚洲各界的获奖人士济济一堂,场面热闹。
诺贝尔奖学人系列奖项计划旨在表彰亚洲内的卓越企业及各界领袖,激励企业及企业家精益求精,並提升亚洲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增强社会各界,海外商家及消费者对亚洲企业及亚洲企业家精神的认识及认可。
其中,ESSERE集团创办人兼常务董事、香港海景扶轮社2017-2018社长、香港启迪会董事、中西区文化艺术协会名誉会长冯焯衡先生获亚洲华人领袖奖。
他推广“伤?健?长?幼”和谐共融理念,将公益延伸到事业中,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用一个领域影响到另一个领域。
此外,馮焯衡先生创办的ESSERE集团成立了义工团队,並且定期探访少年中心、护老院及康复院,举行嘉年华、“家+共融”亲子遊乐节、新春盆菜宴、无障碍城市定向赛、“快乐?舞限耆”等众多活动,在踊跃地服务社会之际,也让企业的凝聚力变得越来越强。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YCDI理念解析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YCDI理念解析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Saint Francis Methodist SchoolSingapore)成立于1960年,是一所注册于新加坡教育部的私立男女混合学校。
学校为新加坡和国外学生提供完整的中学课程和大学预科课程。
教师从新加坡、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印度等多个国家聘请,目前有来自16个国家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
圣法兰西斯中学自2008年以来就采用YCDI(YOU CAN DO IT!)理念作为全面呵护计划的框架。
YCDI理念为Michael EBernard教授所提出,他是墨尔本大学教育系的教授研究员。
YCDI理念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格兰及北美超过6000个学校里使用。
YCDI理念的核心是年轻人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包括自信(学术&社交)、毅力、团队、和睦相处和情绪恢复的能力。
尽管全面呵护计划里的YCDI课程一周只教一次,我们学生的发展也通过该计划延伸到社区参与活动(CIP)等及其他的学科基础课程。
学生们还有机会通过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内化YCDI理念提出的5个基础能力,比如圣法兰西斯家庭嘉年华、户外野营、兴趣小组、学生会、学习之旅及海外旅行。
这些课程和活动的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学生感受成功并积累经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做出有用的贡献。
圣法兰西斯中学为学生组织户外野营和学习活动,给他们提供直接的学习机会。
露营活动提供学生团队合作的机会并且可以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他们也能够通过野营活动建立自信和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通常,这些户外经历也会发现和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
其他的户外活动,比如本地景点的游玩和工厂、农场的参观等等,也给予学生整体性的教育,完善了课堂内的学习。
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圣法兰西斯的5个“全面呵护”的价值观(自信不疑、持之以恒、井然有序、团结友爱、百折不挠)。
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师资力量强

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师资力量强
钢琴因其独特的音色,88个琴键的全音域历来受到音乐家们的喜爱。
在流行、摇滚、爵士以及
古典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乐器之王”。
不过,学过钢琴的同学都知道,钢琴练习不易,且需要名师指导。
很多细节都需要由导师悉心指导,耳提面命甚至亲身演示。
作为新加坡最知名的音乐艺术高等音乐学府,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钢琴教师的能力极强。
这里,新加坡教育网就带大家了解下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首席钢琴教师梁伟仲博士:
毕业于朱丽亚音乐学院硕士学位,期间梁博士获得了格拉克学术奖金以及米歇尔-艾塞尔.科恩奖学金。
2002年他完成了在波士顿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课程,师从美国韩裔著名钢琴演奏家韩东礼,并被授予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并获得了院长奖学金、安妮和亚伦.里奇蒙德钢琴比赛一等奖,及院长荣誉奖。
梁博士曾在全美、香港、马来西亚、日本及韩国参加过多长音乐会的演出。
梁博士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杨秀桃音乐学院单人音乐理论助理教授,现任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
如此看来,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的师资力量真的很强,尤其是钢琴专业。
关注新加坡教育网获取更多新加坡留学相关资讯。
原文摘自:
http://www.iedu.sg/show-23-9688-1.html。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院校前身及现状介绍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院校前身及现状介绍
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Saint Francis Methodist School
Singapore
)全称是新加坡圣法兰西斯卫理公会教会学校,是经新加坡教育部注册的两所私立中学之一。
提供与政府中学同步的正规中学课程教育。
院校前身及现状介绍
圣法兰西斯卫理公会教会学校创立于1960年,前身为圣法兰西斯女子学校。
圣法兰西斯是在新加坡教育部注册的私立院校,是新加坡首批在2003年6月获得教育部素质级教育资格的7所私立学院之一。
学校每年招收约500名来自新加坡及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及韩国在内20多个其他国家的中学及大学预科生。
拥有多元化的圣法兰西斯卫理公会教会学校提供世界著名、动态灵活的新加坡教育,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经验,并为他们接受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奠定基础。
圣法兰西斯卫理公会教会学校开设多种世界认可的中学及大学预科课程,包括剑桥“O”水准、伦敦IGCSE
、伦敦剑桥“A”水准,以及7-
12年级的澳大利亚初中与大学先修班课程。
我们还与英国的大学合作提供大学衔接课程,如BTEC
高级大专商业文凭课程,以加快学生的学术道路。
以上便是本次新加坡大学网为您带来的资讯,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加了解新加坡大学
,让您更好选择留学的学校。
如果有疑惑的地方,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为您解答疑难。
CURRICULUM-VITAE

CURRICULUM VITAEPROFESSOR YINGQI WEI (ANNIE)魏颖琪C URRENT P OSITION (FROM 1ST J ULY 2008)职位(2008年7月1日至今):Chair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国际商务学主席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国际化负责人Head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Strategy Group 国际商务及战略主管The York Management School 约克管理学院Sally Baldwin BuildingsUniversity of York 约克大学HeslingtonYork Y010 5DDTel: (44) (0)1904 434892Fax: (44) (0)1904 433431Email: yw542@P ERSONAL I NFORMATIONDate and Place of Birth: 11 May 1974, P.R. ChinaMarital Status: Married (1997), One childPersonal E-mail:weiyq74@E DUCATION A ND QUALIFICATIONS 教育背景1997-1999 Aston University – PhD 阿斯顿大学博士1999-2002 Lancaster University –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EDA Accredited Teacher Certificate 兰开斯特大学学习深造证书和高等教育教学部认可的教师证书1991-1995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 BSc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士学位W ORK E XPERIENCE 工作经历7/2008-present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e York Management School, University of York, York Y010 5DD 国际商务学教授,约克管理学院,约克大学5/2006-9/2009Honorary Fellow, the Lancaster Centre for Management inChina,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Lancaster LA1 4YX 名誉研究员,兰卡斯特中国管理研究中心,兰开斯特大学7/2006-9/2008Visiting Professor, Hunan University, Hunan, P.R. China客座教授,湖南大学9/2007-6/2008Associate Professor, Rutgers Business School, Rutgers,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副教授,罗格斯大学商学院1/2007-6/2008Reader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School,University of Bradford, Bradford BD9 4JL 国际商务研究员,布拉德福德大学管理学院2/2006-12/2006Senior Lecturer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School,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Sheffield S1 4DT 国际商务高级讲师,谢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7/1999-2/2006Lecturer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partment ofEconomics,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Lancaster LA1 4YX 国际商务讲师,兰卡斯特大学经济学院10/2005-11/2005Visiting Faculty, Helsinki School of Economics, Finland10/2002Visiting Fellow, Sun Yat-sun University, Guangdong, P.R.China1/1999-5/1999Part-time Sessional Lecturer in Economics, Aston Business School, Aston University, Birmingham B4 7ET1997-1999Part-time Research Assistant, Aston Business School,Aston University, Birmingham B4 7ET10/1996-4/1997Part-time Tutor,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Abertay Dundee, Dundee DD1 1HG7/1995-5/1996Employee, China State Farms International Trade (Group)Company, Beijing, 100036, P.R. China.R ESEARCH 科研情况Research Interests 研究方向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the Chinese Economy 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Publications 发表情况Authored Book 著作Wei, Y. and X. Liu (2001),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Determinants and Impact, Edward-Elgar.Edited BookWei, Y. and V.N. Balasubramanyam (2004),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ix Country Case Studies, Edward-Elgar.Book ChaptersWei, Y. (2004),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in Y. Wei and V.N.Balasubramanyam (E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ix Country CaseStudies, Edward-Elgar.Liu, X., Y. Yang and Y. Wei (2001),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of EU-China Joint Ventures’, in M. D. Hughes and J. H. Taggard (Eds.),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Its European Dimensions, Macmillan.Refereed Journal Articles 期刊论文Liu, X., C. Wang, and Y. Wei, ‘Do Local Manufacturing Firms Benefit from Transactional Linkages with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Chin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40(7), 1113-1130. 我校确定的国外A级Wang, C., Y. Wei and X. Liu, ‘Determi nants of Recent Trade Flows in OECD Countries: Evidence from Gravity Panel Data Models’, the WorldEconomy, forthcoming.Elliott, C., Y. Wei and P. Lenton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Policy on Tobacco Advertising Strategies’,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forthcoming.Ismail, S., R. Fildes, and Y. Wei, ‘Evaluating the forecasting performance of econometric models of air passenger traffic flows using multipleerror meas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 forthcoming. Roger S meets and Y. Wei, ‘Produ ctivity effects from US MNEs: The role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Regional Studies,forthcoming.Elliott, C. and Y. Wei (2010), ‘The Impact of Regulatory Intervention in the UK Store Card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 17(1), 87-98.Wei, Y. and C. Wang (2009), ‘Understanding China'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7(4), 401–408.Yang, J., H. Xu, C. Wang, M. Lai and Y. Wei (2009) ‘Productivity Spill 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ese Industries’,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7(4), 429–445.Wei, Y., X. Liu and C. Wang (2008), ‘Mutual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between Foreign and Local Firms in China’,Cambridge Journal ofEconomics, 32(4), 609-631.C. Wang, Y. Wei and X. Liu (2007), ‘Does China Rival its NeighboringEconomies for Inward FDI?’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16(3), 35-60. Buck, Trevor, Xiaohui, Liu, Y. Wei and Xiaming Liu (2007), ‘Do Export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Firms Exist in Chinese Industries? Evidencefrom firm-level analysi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47(5),683-706. 我校确定的国外B级Xu, H., Y. Wei, M. Lai and C. Wang (2007), ‘Backward Linkage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Evidence from Industry Level data’ Management World, 2007(4), 24-31.Wei, Y. and X. Liu (2006),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R&D, Exports and FDI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Business Studies 37(4), 544-557. 我校确定的国外A级Wei, Y. and V.N. Balasubramanyam (2006), ‘Diaspora and Development’, the World Economy, 9(11), 1599-1609.Wei, Y., X. Liu and C. Wang (2006), ‘Trade Orientation and Mutual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between Foreign and Local Firms in China’,Journal of Asia Business Studies, 1(1) 46-53.Liu, G., X. Liu and Y. Wei (2006), ‘Openness and Efficiency of Malaysia, India and China Relative to the World Economy: A Comparative Study’, Malaysian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42(1-2), 41-62.Wei, Y., B. Liu and X. Liu (2005), ‘Ent ry Mod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 Multinomial Logit Approach’, Journal ofBusiness Research 58(11), 1495-1505. 我校确定的国外B级Wei, Y. and J. Johnes (2005), ‘Internet Tools in Teaching Quantitative Economics: Why Gaps between Potential and Realit y’, 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29(2), 125-141.Balasubramanyam, V.N. and Y. Wei (2005),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lothing and Textiles in the Post-MFA era’,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Business Studies 3(1), 23 - 37.Wang, C., X. Liu and Y. Wei. (2004), ‘Impact of Openness on Economic Growth in Different Country Groups’, the World Economy 27(4), 567-585.Liu, X., Y. Wei and G. Li (2004),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Debate on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39(7), 70-81.Wei, Y., X. Liu, H. Song and P. Romilly (2001), ‘Endogenous Innovation Growth Theory and Regional Income Convergence in China’,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3(2), 153-168.Liu, X., D. Parker, K. Vaidya and Y. Wei (2001), ‘Impact of Foreign Di rect Investment on Productivity in China’s Electronics Industry’,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10(4), 421-439. 我校确定的国外B级Liu, X., C. Wang and Y. Wei. (2001), ‘Causal Links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rade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12(2-3), 190-202. Liu, X., P. Siler, C. Wang and Y. Wei (2000),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UK Industry Level Panel Dat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1(3), 407-425. 我校确定的国外A级Wei, Y., X. Liu, D. Parker and K. Vaidya (1999),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Regional Studies 33(9), 857-867.Liu, X., H. Song, Y. Wei and P. Romilly (1997),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 Panel Data Analysis’,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33(2), 313-329.Working PapersElliott, C. and Y. Wei (2009), ‘The Impact of Regulatory Intervention in the UK Store Card Industry’ Lancaster University Management SchoolWorking Paper, Lancaster University,/publications/viewpdf/005954/.X. Liu, X. Liu, C. Wang and Y. Wei (2008),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Foreign and Local Firms: A Quantile Approach in the ChineseManufac turing Industry’, School of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 08/35,Bradford University.Wei, Y., X. Liu and C. Wang (2008), ‘Local sourcing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Ch ina’, School of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 08/36,Bradford University.X. Liu, Y. Wei, C. Wang and B. Liu (2006),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nsactional Linkages and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in ChineseManufactur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 06/22, Bradford University.C. Wang, Y. Wei and Xiaming Liu (2006), ‘Does China Rival its NeighboringEconomies for Inward FDI?’ School of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 06/28, Bradford University.Wei, Y. and X. Liu (2003),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among OECD, Diaspora and Indigenous Firms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Lancaster University Management School Working Paper, LUMSWP2003/008, Lancaster University. Wei, Y. (2003),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Lancaster University Management School Working Paper, LUMSWP2003/002, Lancaster University.Liu, G., X. Liu and Y. Wei (2002), ‘Openness and Efficiency of India and China Relative to the World Economy: A Comparative Study’,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Finance Working Paper 02-18, Brunel University.Liu, X. and Y. Wei (2002), ‘Export Requirements and Special Features of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 Case of China’, Royal Economic Society Annual Conference 2002, /res2002/Liu.pdf.Liu, X., D. Parker, K. Vaiyda and Y. Wei (2000), ‘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Labour Productivity in the Chinese ElectronicsIndustry’, Lancaster University Management School Working Paper,LUMSWP2000/002, Lancaster University.Liu, X., D. Parker, K. Vaidya and Y. Wei (2000), ‘Changes in 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ing 1987-95: A Statistical Study’, Aston Business School Research Paper No. 0007, Aston University.Wei, Y., X. Liu, D. Parker and K. Vaidya (1998),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ston Business School Research Paper No. 9809, Aston University.Book ReviewsWei, Y. (2000), South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y Hossain, M, Islam, I, Kibria, R, the World Economy 23(5), 753-753.Wei, Y. (2000),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y B. Horvat, Economic Journal Published online on 1/30/00.RefereeingJournals: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World Development, World Econom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Studies, Regional Studies,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China Economic Review, Education Economics,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Journal of Asia Business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 Political Studies.The publisher:WileyResearch Funding:ESRC, The Royal Society,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and Fonds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lichen Forschung (FWF) (the Austrian Science Fund)Conferences:th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nual Conferences, the British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Conference, the Chinese Economic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sEditorial DutyMemb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e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Other Academic Activities▪Member of the board of Chinese Economic Association (UK) since 2002.▪Vice President of Chinese Economic Association (UK), 2006▪President of Chinese Economic Association (UK), 2005▪Chief organiser of a conference on “Dynamic Chin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Chongqing, China on the 31st of March and the 1st of April 2005▪Chief organiser of the 1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Association (UK) in London on the 21st and 22nd March 2005.▪Joint Organiser (with V.N. Balasubramanyam) of a conference in honour of Jagdish Bhagwti at Grange-over-Sands Hotel in the Lake District on the 7th December 2004.▪Joint Organiser (with V.N. Balasubramanyam) of a conference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untry Case Studies” at Grange-over-Sands Hotel in the Lake District on the 13th and 14thSeptember 2002.▪Joint Organiser (with V.N. Balasubramanyam) of a conference on “China and India since Mr. Deng and Mr. Singh” at Briery Wood Hotel in the Lake District on the 5th and 6th October 2001.▪Member of the appointments committee for a research assistant post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 Department, Lancaster University, 1999.T EACHINGTaught Programme SupervisionsDissertations: BSc, BBA, MSc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Sc Management and MBA.PhD supervisionNan(Cynthia) Zheng, 10/2009-, University of YorkLu-Yun Cheng, 10/2009-, University of YorkZiko Konwar, 9/2007-, University of Bradford, co-supervisor – Frank McDonaldSuzilah Ismail, topic “An Algorithmic Approach for Multiple Time Series of Forecasting”, 10/2000–9/2005,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co-supervisor –Robert Fildes.External ExaminingPhD thesis Dong Li, University of Leeds (2007)PhD thesis Fei Jia, University of Surrey (2007)PhD thesis B.I. Park, University of Bradford (2007)PhD thesis Chang Liu, University of Dublin, Trinity College (2008)BS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002-06), Department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Dundee.Teaching ExperiencePostgraduateUniversity of York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the GlobalContext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to MBA Rutgers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University of Bradford Managerial Economics to MBA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ncaster University Statistics and Research Method Lancaster University Economies of China and India Lancaster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Seminars Lancaster University Economics to MBA Sun Yat-sun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Refresher CourseMathematical Economics Lancaster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York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utgers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University of Bradford1st yea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ncaster University1st year Economics Aston UniversityLancaster University2nd year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Economics2nd year Introduction to Econometrics Lancaster University2nd year Quantitative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Abertay Dundee 2nd year Mathematical Economics Lancaster University3rd year Mathematical Economics Lancaster University3rd year Advanced Econometrics Lancaster University3rd year Emerging Economies Lancaster University3rd yea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ncaster University3rd year Quantitative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Abertay Dunde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elsinki School of Economics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s Helsinki School of EconomicsA DMINISTRATION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University of YorkHead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Strategy Group, 2008-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2008-Programme Leader, MSc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2008-Sheffield UniversityMBA Dissertation Co-ordinator, 2005/06Subject Group Leade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Strategy Group, 2005/06Lancaster UniversityDeputy Director of MSc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004/5Director of Studies for Part 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001/02.MSc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ssions, Economics Department, 1999-2005. Departmental Disability Representative, 2000-05.Departmental Discussion Paper Co-ordinator, 1999-2003.Member of Steering Committee, Lancaster Centre for Management in China, 2001-05(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授课:XXX。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特色宿舍介绍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特色宿舍介绍
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Saint Francis Methodist School
Singapore
)创立于1960年,前身为圣法兰西斯女子学校。
圣法兰西斯是在新加坡教育部注册的私立院校,是新加坡首批在2003年6月获得教育部素质级教育资格的7所私立学院之一。
宿舍于1886年由威廉.奥登先生创立,位于英华巴克小区,有六个楼层及450张床位。
一、宿舍特色:
1,安全,稳定,封闭式管理。
2,让学生学习独立,学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相处。
3,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能在英文对话上更加熟练。
4,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学习与他人交流。
二、宿舍设施
宿舍分为2人、3人、4人和6人间。
房间都装有空调,并配有个人的书桌、单人床、书柜和衣柜。
餐厅——每日的餐点都在食堂新鲜准备和派发。
食堂配有独特的圆桌、鼓励学生在用餐时间互动交流。
洗衣房——专业的洗衣房提供校服的熨烫等,学生也可以自助洗涤、熨烫等。
宿舍环境优美,有多出绿意盎然且幽静的户外场地,供学生安静的学习和思考。
宿舍各楼层都设有公共空间
如:
公共娱乐室——布置简洁,空间大、提供每日英文报纸供学生学习、及进行室内康乐活动。
自习室——布置为课桌式、学生统一参加晚自习的地方。
茶水间——备有冰箱、微波炉和冷/热饮水机等。
其他设施:
室内体育馆:可进行篮球、羽毛球、英式篮球等球类活动。
乒乓球室、健身房、网球场、街头足球场及游泳池等。
庭院式可供学生交流和休息的烧烤区。
裴斯泰洛齐

1827年2月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日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 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 成就: 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 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这是他对人类教育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2.2持家和教育的一些原则 教育目的:让孩子们天天都能自动地学习, 从周围的环境自觉地学习,遇事当心,遇 事负责。 教育方法:葛笃德一边教孩子们学纺纱 学缝纫,一边教孩子们识字、计算、唱 歌。强调教育方法的实践性,主张儿童 在劳作中学习。
关于整顿教育和改善生活的建议:
应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
1827 年 2 月 17 日在故乡与世长辞。
主要教育著作有: 《隐者夕话》 (1780 年 ) 、 《林哈德和葛笃德》 (1781—1787 年 ) 、 《论教学方法》 (1800 年 ) 、 《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 (1801 年 ) 《天鹅之歌》 (1826 年 ) 等。
林哈德和葛笃德
怎样建立十全十美的学校:
1、要看孩子长大之后,将从事何种事业, 要以这个为基础,使孩子学好为他个人 和他周围的人日后的幸福所必需的一切。
2、办学校的人必须彻底了解手工纺纱的孩 子们和耕牧的孩子们应当学会什么; 如果自己不了解,就应当不耻下问,物 色有本领的人,在身旁指点自己。
生平
*1746 年 1 月 12 日生于苏黎世。
*其父为医生,在他 5 岁时去世,母亲和忠实 的女仆巴比丽抚养和教育他,女仆的自我牺牲 精神使他终生难忘。
杨绛

1933年,前往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1934年,获得清华优秀生奖;同年,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短篇 小说《璐璐,不用愁!》。1935年,在苏州庙堂巷家中大厅与钱锺书举行婚礼;同年夏季,与钱锺书一同前往英 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谢谢观看
1937年5月19日,女儿钱瑗出生。1967年12月31日,钱瑗与王德一注册结婚。1970年6月13日,女婿王德 一被极左派诬为“五一六”自杀身亡;12月1日,妹婿孙令衍在天津大学自杀去世。1974年5月4日,钱瑗与杨伟 成 注 册 结 婚 。 1 9 9 5 年 底 , 钱 瑗 腰 痛 发 病 。 1 9 9 6 年 1 月 , 钱 瑗 住 进 温 泉 胸 科 医 院 ; 11 月 3 日 , 胸 科 医 院 报 钱 瑗 病 危 , 患肺癌转脊椎癌,病发已是末期。1997年3月4日,钱瑗去世,8日火化。
1998年12月19日7时38分,钱锺书因病去世,享年88岁。
杨氏家族世居无锡,在当地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用杨绛本人的话说,就是“寒素人家”,她的曾祖父、祖 父的身份,无外乎书生、穷官,但都秉性正直,酷爱读书。
孩提时代的杨绛 杨绛的母亲是唐须嫈,于1937年11月17日,在逃避日寇时在乡间患恶疟疾去世。杨绛的父 亲是杨荫杭,191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毕业,回国执教北京政法学校,兼为清室肃亲王善耆讲授法律, 于1945年3月27日,在苏州寓所脑溢血去世,安葬于苏州灵岩山绣谷公墓母 1 7 日 , 出 生 于 北 京 , 父 母 籍 贯 江 苏 无 锡 。 辛 亥 革 命 后 , 迁 居 上 海 宝 昌 路 。 1 9 1 3 年 , 举 家 迁 居 苏 州大石头巷。1914年,举家迁居杭州保倜塔附近。1915年,在贝满幼儿院上幼儿班,后迁居西城东斜街,在西 单牌楼第一蒙养院上学前班。1919年,在大王庙小学上学。
海伦彭斯_精品文档

海伦彭斯海伦彭斯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政治家和女性权利倡导者。
她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为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海伦彭斯的早年生活、教育背景、政治生涯和女性权益工作,以及她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影响。
海伦彭斯于1959年1月20日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哥伦布市。
她成长在一个敬虔的天主教家庭中,父亲是一位教师,母亲则是一名家庭主妇。
她在家中的四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
在她的家庭环境中,家庭价值观和信仰教育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青少年时期,海伦展现了她的领导才能和社交能力。
她积极参与学校的学生会和义工活动,对政治和公共事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兴趣最终引导她选择了政治学和传媒学作为她的大学主修专业。
海伦彭斯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并在毕业后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
她在1988年加入了共和党,并成为当地政党组织的积极成员。
她通过组织和参与政治集会、筹款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支持。
在政治生涯的初期,海伦彭斯曾担任过印第安纳州地区政府的多个高级职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获得了更高的职位,包括印第安纳州众议院的议员。
她以她的聪明才智、勤奋和奉献精神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并成为州政府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然而,海伦彭斯的政治生涯不仅仅局限于地方政府。
她于2013年当选为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一员,代表印第安纳州。
作为一位立场坚定的保守派,她在国会中积极参与许多重要议题的辩论和决策。
她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并使她成为国会中备受关注的代表之一。
除了政治生涯,海伦彭斯还是一位积极的女性权益倡导者。
她认为每个女性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力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
她积极支持和推动各种项目和倡议,旨在帮助妇女克服性别障碍,实现她们的潜力。
她在这个领域的工作和贡献为她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海伦彭斯在政治和女性权益领域的成就和影响不容忽视。
她作为一名政治家,通过她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为印第安纳州和美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

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据360教育集团介绍: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创立于1917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秉承优良双语教育传统、充满活力的特选及自主中学。
面向全球化的世纪,南中为全体女生提供了全面教育与发展的机会。
中文名:南洋女子中学校外文名:Nanyang Girls High School简称:南洋女中校训:勤慎端朴创办时间:1917类别:公立中学现任校长:王梅凤主要奖项:新加坡素质奖卓越学校奖品德教育杰出发展奖最佳实践奖业务优异认证理念目标学校概况自成立以来,学校迅速发展,在籍学生从中一至中四年级有超过1700名,教职员工200余名。
素质教育是南中的教学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的高素质、全球化人才,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
学校拥有丰富多彩的课程、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与发展的机会。
优异的学业成绩仍是南中学生最显著的标志,我校的愿景是培育每一名学生成为备受社会尊重的人。
南中学生既具备环球视野又秉承优良价值观。
当她们迈向世界、追求卓越的当儿,时刻铭记校训“勤慎端朴”。
饮水思源的信念更是南洋女中的优良传统。
这充分体现及传承了富有远见的先驱们的奉献精神及教育理念。
学校传统辛亥革命时期,南洋女中由一批来自中国同盟会的领导者创建。
他们在孙中山先生的倡导下,积极兴办女子教育,意在让女性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自1917年建校以来,南洋女中一直秉承先贤创校的精神,以培养有文化、有素质的女子为目标,将她们培养成国家的栋梁。
办学宗旨秉承我们的办校宗旨,为学生创建双语双文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女性。
校训勤 Diligence南中学生勤奋进取,尽心尽责,意志坚定,精益求精。
A Nanyang girl perseveres i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for herself and others.慎 Prudence南中学生慎言、慎行,慎思、慎独。
诚邀中国的高级中学-LycéeAlain[001]
![诚邀中国的高级中学-LycéeAlain[001]](https://img.taocdn.com/s3/m/7154e6f45fbfc77da269b1e8.png)
Lycée Alain au Vésinet
大巴黎凡尔赛学区
学校名称的来源
Alain高中建于1966年,于1970年被命名为 « Alain高中 » 。
Alain(阿兰)高中的名字源自法国哲学家Alain,他全 名叫É mile Chartier Alain, 他是法国的一名哲学教师, 同时还是作家和记者。
学校地理位置:
法国阿兰中学位于大巴黎地区的Yvelines 行政区的 Le Vésinet市, 距离巴黎市中心 10公里左右, 交通方便, 10分钟步行到达 城铁站。
学校享有极其独特的周边环境, 安静祥和的 居民区与流淌的小河让人流连忘返。
学校行政管理
校长 1人 副校长 1人 财务校长1人 秘书2人 教师 大约80人 医务人员1人 以及其他人员 20人
学校声誉与设施
阿兰高中是法国一所公立高中。学校办学宗旨是建立在尊重 和开放的基础上, 旨在提高教育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重视科学 知识与实践结合, 学生不仅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而且学生还 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
阿兰高中学生的高考成绩优异, 通过率达91%以上。 阿兰高中设施非常现代化,每间教室都配有数字化教学设备。 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学生可以自习和阅读。 学校有一个宽敞的室内体育场,体育设施齐全。 学校还有食堂,学生咖啡厅和自习室等。 学校管理严谨,教学质量好,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很多文化
汉语教学在阿兰高中有20多年的历史, 校长和师生非常重视汉语教学的发展, 通过与中国学校的交流合作使汉语教 学充满活力。
阿兰高中欢迎您!
学校管理与联系方式
校长: Mr HANNECART Bruno 地址: 25 route de la Cascade 78110 Le Vésinet France 电话: 0033-01.34.80.44.00 网站: www.lyc-alain-vesinet.ac-versailles.f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校长Lenie Cho女士简介
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Saint Francis Methodist School
Singapore
)是首批在2003年6月获得新加坡教育部素质级教育资格的7所私立学院之一。
随后圣法兰西斯中学又获得ISO9001认证(2003年8月)、人力开发奖(2004年1月)、新加坡创新级学校(2004年11月)和新加坡2005年教育服务素质奖。
Lenie
Cho女士,2008年被任命为新加坡圣法兰西斯卫理中学校长,她在教育领域和管理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
她从小就读于新加坡名校,本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并获得史地专业学士学位,之后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国立教育学院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在从事教师职业多年后,1984年,她赴美升造,获得威斯康星大学的理学硕士文凭,回国后,作为地理和社会研究专员Lenie
Cho女士为新加坡教育部服务了7年,之后她担任新加坡名校-英华独立高中的副校长。
除了丰富的管理经验,Lenie
Cho女士一直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咨询委员会成员(1992-2002),以及新加坡地理教师协会的主席(1992-2003)。
从2003年开始,她又成为新加坡地方执行委员会一员。
由于她长期在教育领域的贡献,1997年,Lenie
Cho
女士被授予新加坡长期服务奖章,1998年,被授予国庆节嘉奖奖章,2001年,又被新加坡教育部授予长期
服务奖章(30年)。
和Lenie
Cho
女士相处过的人对她的评价是平易近人,坚韧,懂得管理却又仁慈,她有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未想象过的任务以及到达他们从未梦想过的高度而著名。
正如新加坡圣法兰西斯卫理中学董事会所坚信的,Lenie Cho女士有能力带领学校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便是本次新加坡大学网为您带来的资讯,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加了解新加坡大学
,让您更好选择留学的学校。
如果有疑惑的地方,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为您解答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