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哪些名人校友

合集下载

2018QS全球最佳工程学院排名TOP10

2018QS全球最佳工程学院排名TOP10

在接下来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分享2018年十大顶级工程学院看看你知道几个?那就一起在看看2018QS全球最佳工程学院排名TOP10,一起来看看。

最近公布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包括了世界各国最好的500所工程技术学院。

如果你有兴趣在大学学习工程技术专业,你可以在榜单中快速的发现好大学并决定好你的目标学校。

前十名中每一个所学校都是你最棒的选择!一起来看看吧!10.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皇家园林排名第十的是咱们中国的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坐落于北京,学校的旧址是清朝的皇家园林。

清朝(1644 年~1912年)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华大学最初创建于1911年,是当时清朝为了向英国外派留学生而建立的。

清华大学校园内保留了非常多的传统中国建筑和园林景观,而且中西结合的非常的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美校园之一。

8=.你可以在牛津大学的学院正式晚宴中体验到真正的霍格沃茨今年工程类专业排名第八的牛津大学,是英国少数拥有百年历史的学院正式晚宴(Formal Hall)的院校之一。

晚宴一周举办一到两次,由每个学院主持,需要花10英镑参加。

参会学生通常都会穿整套的正式礼服(sub fusc),正式礼服一般用于入学仪式及毕业典礼这种正式场合。

正式的晚宴并不是强制参与的,但是却会给你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接触同学和导师。

你可以在里面体验独特的经历(失踪的浮动蜡烛),如果你是哈利波特迷,那么你可能会对于学校的哈利波特社团非常感兴趣。

=8. 东京大学在生产会出汗的机器人东京大学与牛津大学共同列于第八位。

日本本身拥有悠久的机器人制造及机器人科技创新历史。

在东京大学JSK实验室里的研究员正致力于开发两个人形机器人,他们可以像人类一样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希望未来能够完美的复制人体,甚至希望他们能够生产出可以出汗的机器人。

7.新加坡国立大学拥有超大博物馆世界排名第七的工程学院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该校的博物馆永久收藏了8000件文物东南亚艺术及文化展品。

执教全美Top 50大学的中科大毕业生

执教全美Top 50大学的中科大毕业生

执教全美Top 50大学的中科大毕业生======麻省理工学院(私立)3人文晓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Full Professor,物理系82届(772),1981年CUSPEA全国状元/physics/facultyandstaff/faculty/xiaogang_wen.html/~wen/刘洪,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Assistant Prof,近代物理系93届(894)/physics/facultyandstaff/faculty/hong_liu.html林间,WHOI-MIT Joint Program教授,WHOI Associate Scientist with Tenure,地球与空间科学系(777)/dept/profile.go?id=294/oceanus/viewArticle.do?id=4009======斯坦福大学(私立)5人王善祥,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与材料科学系,Full Professor,物理系86届(812)/research/layout.php?sunetid=sxwan骆利群,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系,Full Professor,少年班86届(81少)/profiles/Liqun_Luo/范汕洄,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Assistant Prof,00班92届物理(8800)/~shanhui崔屹,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Assistant Prof,化学系98届(9312)/about_faculty/mse_fac_profile2.php?sunetid=yicui崔便晓,斯坦福大学化学系,Assistant Prof,高分子系98届(9314)/dept/chemistry/department/news/archives/2007/04/new_faculty_mem_1.html======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公立)7+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公立)2人(注:后者常被认为是前者的医学院)刘奋勇,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Full Professor,生物系86届(818)/~microbes/faculty/liu.html周强,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Associate Professor,生物系86届(818)/faculty/BMB/zhouq.html肖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Lecturer(该院教师都是Lecturer),地球物理86届(817)/program/newmedia/faculty/罗坤忻(女),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Associate Professor,生物系86届(828)/faculty/CDB/luok.html郭新(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业工程与运筹学系,Assistant Prof,数学系92届(871)/People/Faculty/xinguo.htm杨培东,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化学系,Associate Professor,应用化学系93届(8812)/faculty/Yang/Peidong-Yang.html陈路(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Assistant Professor,生物系93届(898),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得主/faculty/NEU/chenl.html汤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医药系,Full Professor,力学与机械工程系82届(775)/dbps/faculty/pages/tang.html刘立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癌症中心,Assistant Professor,生物系86届(818)/people/liu_limin.php======哈佛大学(私立)7人王家槐,哈佛大学医学院,Associate Prof,63届/WhitePagesPublic.asp?task=showperson&id=177271374174279373178273&a=hms&r=96&kw=wang,,,/Collaborators/Wang.html黄旭东,哈佛大学医学院,Assistant Prof,化学87届(823&8212)/staff/xudongHuang.htm/cagn/Faculty/huang.html王瑛(女),哈佛大学医学院,Assistant Prof,应用化学91届(8612)/wang_y.htm/people.php?people_id=767庄小威(女),哈佛大学物理系和化学系,Full Professor,少年班91届物理专业(87 少),女,少年班,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得主,美国Searle学者奖得主。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字精简版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字精简版

封面: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新加坡最高学府;201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全球排名最高的亚洲学府;世界顶尖大学,在技术、生物医药以及社会科学等学科享有国际盛誉。

第1页目录开启海滨上的学术之门(简介)一条勇往直前的崛起之路(历史)浑然天成的“东方波士顿”(优势)多元文化萦绕下的小岛之翼(环境)在浪潮中屹立不倒的不朽印记(杰出人物)第2页开启海滨上的学术之门(简介)学院之名: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谨记院训:自强不息(Leading global university centered in Asia)起始源流:创办于1905年归属派系:公立大学现任院长:陈祝全文化标榜:知名校友(吴作栋、陈庆炎等)主要院系: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社会学院院系现状:学生总达38000人;录取状况为17%学院囊括:16个学院第3页一条勇往直前的崛起之路(历史)新加坡国立大学最早可追溯自1905年设立的英皇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及1927年设立的莱佛士学院,1949年这两所学院合并成马来亚大学。

1980年8月,新加坡大学和1956年成立的南洋大学正式合并,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

20世纪末,学校先后建立了系统科学院、成功连接全校的光纤网络、发明了最先进的视像会议科技等。

1993 年,王鼎昌总统成为新一任名誉校长。

由管理学院开始推行学期单元制选课制度。

新系统延承英国制的深度和严谨治学本质,包括保留小班授课和外来监考制,同时加入美国学分制度的灵活性和广度。

从此,新加坡国立大学一跃成为亚洲领先的高校。

新加坡国立大学正致力于发展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综合性教学和研究机构。

教学和研究以具创业精神和环球视野为特征,为迈向环球知识型经济体注入活力。

强大的教师队伍使大学在国际上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赞誉。

它在国际高等学府的排名中不断飙升,已经逐步成为亚太地区倍受瞩目的顶尖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友录之孙燕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友录之孙燕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友录之孙燕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不仅是教学出色、环境优越的世界著名高等学府,更是人才辈出的文化圣地之一。

汇集在南大知识的海洋里,学习专业性的知识技能、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会使得新加坡留学生得到较大的发展和进步。

在南洋理工大学充实的教学文化中学习和成长也是十分惬意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正式建校20多年以来,每一年的毕业生中都会出现一些知名人物!如果算上以前的南洋大学的话,那南大校友中的名人就更多了。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我国学生比较熟悉的南大校友中的名人:孙燕姿Stefanie Sun生日:1978年7月23日出生地:新加坡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的时间:2000年在南洋理工大学所就读的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注:孙燕姿的爸爸孙耀宏(Sng Yeow Hong)也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教授(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人物简介:孙燕姿,新加坡人,著名华语流行音乐女歌手,刚出道便被誉为华语“四小天后”之一。

2000年,以首张同名专辑《孙燕姿》中的〈天黑黑〉一曲成名,获得包括金曲奖在内的亚洲各地15个最佳新人奖。

并且成为连续两年专辑销售总冠军,在出道初期就取得金曲奖及销售榜认同,为当年难得“叫好叫座”的千禧新人。

其后,陆续获得各地区重要奖项,并六次入围金曲奖最佳女歌手。

2005年,以专辑《Stefanie》获得第16届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并七次获得香港IFPI十大销量国语唱片奖,亚洲唱片总销量超过3000万张,是华语乐坛最有影响力和最具指标性的女歌手之一。

个人生活:低调结婚2011年3月31日与相恋5年多的男友纳迪姆在新加坡登记结婚。

5月8日在新加坡举行婚礼。

虽然仪式十分低调,且不接受访问。

但孙燕姿的唱片公司仍于当天中午向传媒分享结婚照及燕姿的感言。

生子喜讯2012年5月7日,孙燕姿在结婚满一周年的前夕通过微博承认自己的怀孕喜讯。

孙燕姿的孕事引发娱乐圈众女星的羡慕,当日范玮琪、大S、小S、梁咏琪等女星纷纷转发孙燕姿微博,送上祝福。

新加坡杰出女士-许哲

新加坡杰出女士-许哲

新加坡傑出女士-許哲指導老師:翁霓老師第五組組員:會三B 96152202 胡欣如、會三B 96152211 呂柔穎、會三B 96152219 黃英珊會三B 96152225 許瓈中、會三B 96152244 吳恩萍------------------------------------------------------------------------------------------------------------------------------------- 誕生於一百年前許哲出生於西元一八九八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渡到外婆家-童年往事由於男女不平等的觀念,讓她立下大志:我一定要讀書。

家人的影響慈悲心是許哲一家人共有的生命特質。

外曾祖父是中醫師也是基督徒,醫生以救人為職志,常義診且愛人如己。

母親擁有佈施、能捨之心,只要有窮人來乞食,一定會弄出點食物給他。

家人的身教言教影響許哲一生,讓她成為極有愛心之人。

27歲上小學許哲十七歲隨外婆和母親到檳城,租教堂旁的小屋住。

二十七歲時,修女們創辦小學,讓許哲興起求學意念,花了三年半的時間完成學業。

許哲抱持著「我不要被一個男人綁死,我不要結婚,我要自由」的想法,逃避不勝其煩的婚事而到了香港。

轉捩點許哲白天工作,晚上上夜校,學習英文、打字、速記和會計。

不久,應徵上通訊社的工作,將薪水分三份,一份寄給媽媽,一份付房租,一份是伙食交通費。

有一天,她在朋友的邀約下到一家高級餐館吃飯,吃完飯走出餐館,突然遇到一位瘦弱且飢餓地發抖的老人向她乞討。

許哲面對窮人的乞討,心好像被什麼東西猛刺了一下。

省下一分錢能否幫助更多人?從此之後,她不再多花一分錢在自己身上,因為她認為這是在掠奪自己兄弟的錢。

親身實踐--加入和平組織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許哲加入英國紅十字會組織的公義救護隊,照顧遠離家園的大孩子。

奇妙的事發生了-許哲戀愛了,對象為一位英國男士,紅十字會組織的工作人員。

新加坡国立大学百年校庆

新加坡国立大学百年校庆

新加坡国立大学百年校庆7月2日晚上,新加坡国立大学(简称国大)欢庆成立100周年,假新达城二楼设晚宴,筵开一百三十席,与会嘉宾1300人。

晚宴的高潮是“杰出校友奖”(Eminent Alumi Award)与“卓越校友服务奖”(Distinguished Alumi Service Awards)。

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在国大百年校庆晚宴上获颁“杰出校友奖”, 以表扬他在领导新加坡之时作出卓越贡献。

⑴杰出校友奖是国大首次颁发给校友的奖项,陈庆炎副总理⑵和李光耀资政⑶分别在另两个国大庆祝100周年的活动上获颁这个奖项。

《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去年展开的调查,将国大在世界顶尖200所大学中名列第18。

也是主管大学教育部长职务的陈庆炎博士,在国大庆祝创校100周年之际,为国大设下新的挑战,鼓励它争取成为世界十所顶尖大学之一。

美国大学联盟和环太平洋地区大学从6月30日起,在新加坡展开为期三天的会议。

这是国大庆祝创校100年的重点活动之一。

国大为了庆祝创校100年,特别筹划了100项活动,从今年6月25日始至明年6月24日止,为期一年。

今天的国大有3万1000名学生。

目前,国大和约150间外国学府签有200项合作协议,这些外国学府从亚洲到美国皆有。

虽然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名称只有25年,它的校史可以追溯至100年前,创立於1905年的海峡殖民地暨马来联邦官立医学院。

爱德华七世医学院这间医学院是在海峡殖民地政府的呼吁下,由新马及东南亚等地华人陈若锦、陆佑及余振声等人筹款兴建的。

陈若锦捐献一万二千元,列在捐款人名单的首位。

⑷海峡殖民地及马来联邦官立医学校在100年前创立时,学生都是海峡殖民地、马来州属以及婆罗洲领地英语学校的顶尖毕业生。

从开始的7名学生发展到今天国大医学院的每届230人,一路走来其成功秘诀就是吸引并留住最顶尖的学生与教职员。

医科学校於1905年7月3日开始兴建,并在1905年9月28日由总督安徒生爵士主持正式开学典礼。

陈嘉庚生平介绍(中文+英文版)

陈嘉庚生平介绍(中文+英文版)

陈嘉庚⽣平介绍(中⽂+英⽂版)A Brief Biography of Mr. Tan Kah KeeBIRTH AND FAMILYAn overseas Chinese legend, Mr. Tan Kah Kee's legacies have inspired many in Southeast Asia. From humble immigrant origins, he rose to a prominence which few can match. Best remembered as an eminent entrepreneur, social reformer, political activist, philanthropist, community leader, and educationist, he died at the age of 87 in Beijing on 12 August 1961 and was accorded a national funeral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society.Born on 21 October 1874 in Fujian, China. At the age of 17, Mr. Tan arrived in Singapore to join his father, Mr. Tan Kee Peck in the family's rice business.Business responsibilities came early as his father's business failed in 1904, leaving him much on his own. With extraordinary fortitude, enterprise and risk-taking ability, he set about establishing a business of his own which began in pineapple canning, then diversified into rice milling. He eventually found the mainstay of his fortune in rubber plantation. The switch from rubber plantation to rubber manufacturing was a move he made boldly, and it established him a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Chinese overseas businessmen in the whole of Southeast Asia.By the 1920s, he thus came to preside over a huge business empire which extended into most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cities, employed over 10,000 persons. It spanned areas as diverse as rubber plantation and manufacturing, shipping, import and export brokerage, real estate and rice trading.His business success put him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Hokkien community from which he originated. He held advanced views about social reform and criticized several outmoded practices then prevalent, such as gambling, opium-smoking and ritual extravagance.An abiding interest that underpinned Mr. Tan Kah Kee's multi-faceted public activities sprang from his firm commitment to educational philanthropy. In 1894, at the age of 21, he established a school in his village in Jimei. In the decades, thereafter, his enthusiasm and passion for educational philanthropy grew, culminating in his endowment of the Xiamen university in 1921.In Singapore Tan Kah Kee's educational endeavours were impressive, imbued by the same missionary zeal and vision that had inspired him to found the Xiamen University. Through his inspiration, five primary and secondary Chinese schools were founded here, chief among them being the Chinese High School. He also generously donated to schools which imparted English education. For instance, he donated $30,000 to Anglo-Chinese School in 1919.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STan Kah Kee migrated to Singapore at the age of 17. He obtained his working experience as an apprentice in his father, Tan Kee Peck's rice trading company, Soon Ann. Tan proved himself to be an exceptional worker and was promoted to manager of the rice company. Unfortunately, Soon Ann did not do well and eventually failed in 1904. The young Tan Kah Kee resolved to be an entrepreneur to regain the family's fortune.One of his first businesses was a small pineapple canning factory which he managed to start with a small capital of seven thousand Straits dollars. He was rather successful at the business and managed to get additional funds to open another firm. This time, it was a return of his family's old trade. Named Khiam Aik, the rice company was situated at North Boat Quay. Tan's fortune really turned for the better in 1905. It was then he bought a 500-acre undeveloped forested land in Singapore. He started to open up the land, removing the thick foliage and started the Hock Shan Plantation there. Tan Kah Kee was already aware of the growing pineapple industry and that demand outstripped supply. He was determined to get into this business.Tan's pineapple canneries for Southeast Asia had wider implications than just building up his personal fortunes. His industries were seen as the forerunners of an indigenous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It showed the rest in the region that industrialization is possible given the commercial impetus to do it.Tan Kah Kee was also aware of the potential that the rubber trade had in 1906. He allocated part of the cleared land to plant rubber saplings. He also had the vision that he would go into rubber manufacturing and wanted to have his own supply of raw rubber. An ambitious man, not only did he want to go into the rubber industry but also he wanted to enter it in a big way. At his peak, Tan Kah Kee had more than 10,000 acres of rubber plantations.Tan's business showed results by 1910. Between the years 1904 and 1910, he obtained a profit of S$730,000 from his businesses. He was subsequently given the nickname 'Henry Ford of Malaya'. By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an Kah Kee owned three pineapple canneries, rubber trees and a network of trading firms in Southern China and Hong Kong.CONTRIBUTION TO EDUCATIONMr Tan's energy and drive were refocused on strengthening the still infant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the collapse of his business empire. In his view, money should also go into education to the extent that he made a public declaration that with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e was willing to donate his entire fortune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and Singapore.Mr. Tan has a strong belief in the ability of education to enable people for social upliftment. He founded Amoy University (Xiamen University) for this purpose. His dedication to Amoy University is admirable, continuing to maintain and fincance Amoy University even when his business empire was in financial difficulties from 1926 to 1937. At the point of his death, he had donated $20 million to education in Fukien, having financially supported Amoy University for sixteen of its formative years.Besides, Tan's educational grants and donations also covered the entire spectrum of education in the Fukien province of China. He founded the Chi Mei (Jimei) School in 1894, and expanded Chi Mei School into a chain of schools that covered the full spectrum of education.Other than mainstream education, Tan also started specialized institutes that produce graduates in the fields that China was lagging behind. They included business, marine and navigation, Chinese language, agricultural as well as kindergarten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s. Altogether, it is estimated that Mr Tan Kah Kee put in no less than ten million dollars for his educational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Fukien province.China was not the only beneficiary of Tan's philanthropic quest in education. Many Chinese schools in Singapore, including Tao Nan (1907),Ai Tong (1912), Chung Fook Girls School (1915), Chung Poon (1915), Singapore Chinese High School (1918), Nanyang Normal School (1941) and Nan Chiao Girls High School (1947) were founded by Mr. Tan Kah Kee. After establishing these schools, he did not neglect them. In order to provide them with the institutional support that they needed, Tan created an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the Hokkien Huay Kuan to centralize the control and subsidized the operating costs of the above-stated schools. Mr. Tan did not restrict his generosity to Chinese schools. Some English-speaking institutions that are benefit from Tan's generosity included Anglo Chinese School and Raffles College.Even after his death, Tan Kah Kee remained a symbol of advancement in the field of public education in Singapore.ANTI AGGRESSIONAs Sino-Japanese relations broke down, Mr Tan Kah Kee was increasingly involved in mobilizing the Chinese community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He was very active in the Shantung Relief Fund and was later appointed as the chairperson of the China Relief Fund Fed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and he raised millions of dollars from the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y in Southeast Asia for the benefit of war-torn refugees in China. Under his leadership, the Shantung Relief Fund turned into a Japanese goods boycott movement with its headquarters in Ee Ho Hean Club. Tan also formed th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an anti-Japanese group in Malaya and Singapore.After 1936, Tan led the Singapore China Relief Fund and the South Seas China Relief Fund Union, mobilizing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to contribute financially to the war against Japan. The Singapore China Relief Fund was particularly impressive as it consisted of over 300 branches and mobilized over 300,000 Chinese in Singapore to ensure the widest and deepest reaches in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The fund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400 million Chinese yuan donated by overseas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between 1937 and 1942.Tan's ability to mobilize the masses did not escape the British authorities in Singapore. British Governor Sthenton Thomas requested for Tan's leadership in the Singapore Chinese Mobilization Council to assist in the militia and civil defence of the island. In addition to assisting in manpower mobilization, the British authorities also asked Tan for help in selling war bonds to raise money for the war efforts. He was approached to sell $40 million worth of bonds that had been allocated to Malaya. Tan himself bought $100,000 worth of bonds out of patriotism and through his efforts and those of other personalities within Malaya, the Britisheventually sold $15 million worth of bonds, a remarkable sum in view of the harsh times then.Because of Mr Tan Kah Kee's prominent role in anti-Japanese war, when the Japanese troops occupied Singapore, he had to escape to Java where he sought sanctuary for the duration of World War II. He lived quietly in Indonesia throughout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Singapore, starting from 1943. It was during this phase of his life that he started writing his memoirs that was published later on in the postwar years as the "Memoirs of the Nanyang".TAN KAH KEE SPIRIT INHERITANCEMr. Tan died on 12 August 1961 in Peking (Beijing) at the age of 87 and was given a national funeral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ven at his death, Tan was still fervent about his public education cause. He willed all his money (1million renminbi) to be given to the schools in his hometown.Tan left behind Jiageng Park, a national monument in China that was formerly a little island on the southeast seaside of Jimei.On 11 March 1990, the International Asteroid Centre of China named Asteroid 2963, discovered by Zi Jin Shan Observato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fter Tan Kah Kee to commend his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al causes. The naming ceremony of the "Tan Kah Kee Star" was held at Xiamen University.Other than monuments and the "Tan Kah Kee Star", he has such a high status amongst overseas Chinese that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prominent Chinese got together in Hong Kong in 1992 and established the Tan Kah Kee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 society aims to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culture for the benefit of human Society.Just as he is remembered in China through national monuments, Mr. Tan Kah Kee is remembered in Singapore through his donations, foundations and scholarships. The Chinese High School, specially erected a bronze statue of its founder, Tan Kah Kee, in front of the clock tower for remembrance. His generosity continues to benefit future generations of Singaporeans. Mr Tan's Young Inventors' Award continues to fund budding scientists as well as inventors in Singapore, playing a role in spurring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s well as Singapor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Other than Asia, Mr. Tan Kah Kee's name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 United Sates. On 28 April 1993, Professor Lee Yuan Tseh and Professor TienChang-Lin recommended and fought for a building named "Tan Kah Kee Hall" to be built in 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The completion of the Tan Kah Kee Hall signified that Tan Kah Kee's noble spirit and philosophy had been introduced to the West, expanding further and root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出⽣与家庭陈嘉庚先⽣祖籍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于 1874年10⽉ 21⽇。

教授

教授
專長:聖經(舊約)
-副教授
姓名:潘永達
學歷:美國華盛頓天主教大學信理神學博士
專長:信理神學
姓名:艾立勤
學歷:義大利羅馬額我略大學倫理神學博士
專長:倫理神學
姓名:鍾安住
學歷:義大利羅馬拉特朗大學倫理神學博士
專長:倫理神學
姓名:曾慶導
學歷:美國威士頓耶穌會神學院神學博士
專長:信理神學
靈修神學
-專任教師
姓名:胡淑琴
傳教學系碩士博士、候選人
專長:傳教神學
姓名:聰慧法師
學歷:輔仁大學中文系學士
專長:佛教概論
姓名:李裕慈
學歷:中國浙江中醫藥大學醫學碩士
專長:[天主教劉英芳本土化專業福傳員
公益信託]執行秘書、福傳實習
姓名:葛素玲
學歷:美國國際聖母研究學院
(羅馬聖母大學)聖母學碩士
專長:亞洲基督論
女性神學(研究所)
姓名:蔣祖華
姓名:黃錦文
學歷:台北輔仁大學神學院神學博士
專長:朗尼根神學方法論、拉內神學
姓名:葉佳豔
學歷:澳洲若望保祿二世
婚姻與家庭研究所碩士
專長:倫理神學
姓名:趙秋蒂
學歷:國伊斯蘭宗概論
姓名:潘貝頎
學歷:台北輔仁大學哲學碩士
台北輔仁大學神學院道學碩士
專長:台灣與台灣教會歷史
1998年,任法管學院耶穌會會院院長。
2005年始,無官一身輕,繼續在神學院及台北牧靈中心授課,寫些文章,登在台港天主教刊物上。暑假期間也到東南亞各地講些聖經課。
學歷:義大利羅馬宗座聖經學院聖經學博士
西班牙戈密亞大學神學碩士
專長:聖經(舊約)
大公主義
論文寫作方法
姓名:穆宏志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人物简介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人物简介

陈永财关注能源与环境领域
• 意识到能源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 积极参与和推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方案
陈永财的学术成果及影响
陈永财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
• 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 • 为学术界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对电气工程领域 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永财在社会公益方面的贡献
陈永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 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 为新加坡的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提升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社会责任感
陈永财支持教育公益事业
• 关注教育事业,支持教育公益项目的开展 • 为新加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提升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陈永财在新加坡国内和国际的声誉与影响
• 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团队成员进行创新研究 • 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04
陈永财的个人品质与社会影响
陈永财的个人品质特点
陈永财具有勤奋进取的品质
• 在学术和工作中,始终保持勤奋和进取的精神 •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和拼搏
陈永财具有公正廉洁的品质
• 在担任领导和管理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公正和廉洁 • 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正确的决策,赢得了师生的信任和 尊敬
陈永财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
• 2011年,担任常务副校长,负责学校的日常运营和战略规划 • 在常务副校长任期内,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02
陈永财的学术研究领域与贡献
陈永财的主要研究领域
陈永财主要研究电气工程领域
• 在学术生涯中,始终关注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和研究 • 发表了大量关于电气工程的研究论文,为电气工程领域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光耀成长路径 -回复

刘光耀成长路径 -回复

刘光耀成长路径-回复刘光耀,全名刘励之,是新加坡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加坡政治家和国际事务专家。

他在引领新加坡从一个贫穷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现代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光耀的成长路径是一个令人钦佩和可借鉴的经历,他的坚韧、智慧和对国家的献身精神令人佩服。

刘光耀于1923年9月16日出生在新加坡一个普通的家庭中。

他父亲是一位华人商人,母亲则是欧亚混血。

刘光耀自幼聪明好学,他对学习的热情和努力在他的成长路径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刘光耀在青年时期展示了对政治的浓厚兴趣。

1942年,他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并在同年加入了反殖民运动的政治组织“马来亚救国委员会”。

这一经历让刘光耀认识到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责任,并决定致力于推动新加坡走向独立。

之后,刘光耀前往英国深造,他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学学位。

在这期间,他展示了卓越的学术成就和领导才能,成为剑桥大学学生代表会主席,并被选为英联邦学生协会主席。

这次经历不仅丰富了刘光耀的知识和见识,也为他在后来领导新加坡的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4年,刘光耀回到新加坡,并与其他政治家共同创办了人民行动(PAP),为推动新加坡走向独立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他担任的秘书长,并在1959年的选举中成功当选为新加坡首任总理。

刘光耀在这个职位上展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政策智慧,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措施,带领新加坡经济飞速发展,改善了民众的生活质量。

在担任总理期间,刘光耀注重国内稳定和外交发展,努力为新加坡争取国际地位。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封建房屋政策、鼓励外国投资和发展工业等,使新加坡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他也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参与,并以娴熟的外交手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他坚持不懈地为新加坡争取利益,并在多个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光耀的领导方式也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和专业化管理。

他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政府团队,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参与政府事务。

他也鼓励创新和开放,鼓励年轻人参与政治事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政治新秀。

李光耀生平简介

李光耀生平简介

【对中国的影响】
二、设立工业园区 上世纪60年代初,李光耀致力于大力推进工业化, 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多元化工业结构,为了方便投 资者,创立了工业园区等新事物来吸引外商。
1992年9月,时为新加坡内阁资政的李光耀首次前 往江苏考察,最后选择在苏州金鸡湖边的这片农田上启 动这一项目。期间,李光耀多次专程访问苏州。20多 年过去了,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现代化新城和中国开 发区建设的样板。翻阅《李光耀回忆录》,他在书中写 道:“我给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成绩打70分,这是个 相当高的分数。那里风景宜人,总体规划给人一种很新 加坡式的印象。”不过,李光耀在书中也直言不讳地指 出,苏州工业园区要达到新加坡已取得的成就,还需要 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有许多细节是他们需要时间去理 解并加以实现的。
【对中国的影响】
三、建立公积金制度 1999 年4 月,国务院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被 认为是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开始。中国的公积金制度并非世 界通行的社保制度,而是从新加坡移植而来。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在1955年通过颁行《中央公 积金法》确立的。当时的新加坡还是英属殖民地,除公务员和 少部分雇员外,其他群体都没有正式的养老保障,于是当时的 英国殖民政府就推行了中央公积金制度,即相当于强制性的存 款储蓄,为退休后国民提供养老保障。该制度实际上是独立于 政府预算之外,无需征税,由立法强制推行的国民储蓄计划, 雇主与雇员分别按薪资的一定比例抽出薪资的一部分存入个人 公积金账户并按期结息。新加坡建国后,李光耀领导的执政党 人民行动党并没有照抄福利国家的老路,从而使政府背上沉重 负担,而是采取“严父主义”,强制替国民理财,逐步把中央 公积金制度从单一的养老保障储蓄功能拓展成涵盖养老、医疗、 住房、教育、投资等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

李光耀纪事年表

李光耀纪事年表

李光耀纪事年表作者:来源:《海外星云》2015年第08期1923年9月16日新加坡出生。

是第四代华裔,祖辈均为中国广东大埔县客家人。

1936-1942年就读于莱佛士书院、莱佛士学院。

1946-1950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在伦敦取得执业律师资格。

1950年9月与柯玉芝结婚。

1952年长子李显龙出生。

1954年11月人民行动党成立,李光耀当选秘书长。

1955年当选新加坡立法议院议员,成为反对党领袖。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邦独立。

1957年12月人民行动党参加市议会选举,赢得13个议席。

1959年6月5日人民行动党执政,李光耀宣誓就任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总理。

1962年9月进行全民公投,选民支持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

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成员包括马来亚、新加坡、砂劳越和沙巴。

1963年9月21日新加坡大选,人民行动党获胜。

1964年3月人民行动党派出九名候选人参加马来西亚大选,只赢得一个议席。

新加坡与联邦政府的关系恶化。

1964年7月与9月新加坡发生种族暴乱。

1965年7月马来西亚总理东姑阿都拉曼在伦敦决定新加坡必须退出马来西亚。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

1968年李光耀领导人民行动党参加独立后第一次大选,囊括国会全部58个议席,他出任总理。

1972年3月22日独立后首次出访马来西亚。

1976年出访中国。

1990年11月28日李光耀卸任总理、出任内阁资政,吴作栋接任总理。

1992年11月辞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

2004年吴作栋辞任总理,李显龙接任总理;李光耀转任国务资政,吴作栋任内阁资政。

2011年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得票率为历来最低,并首次输掉集选区议席,反对党取得历来最佳的成绩(6席),李光耀辞去资政职务。

对陈嘉庚的评价

对陈嘉庚的评价

八九十年代对陈嘉庚的题词与评价1981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胡耀邦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定了陈嘉庚先生是"对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爱国人士"。

198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李先念到集美学村视察并题词:"学习陈嘉庚先生为发展祖国教育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1984年,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等四个单位为陈嘉庚先生诞辰110周年出版陈嘉庚画册,邓小平同志为该画册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1990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在厦门大学举行的"陈嘉庚奖第三次颁奖暨'陈嘉庚星'命名大会"上发表讲话说:"陈嘉庚先生对中华民族充满了深情挚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终身奉献。

他以令人敬佩的勇气和赤诚,支持祖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努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当年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周恩来也对他'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苦辛'的精神予以高度评价。

陈嘉庚先生热爱祖国,富有远见,突出表现为他对于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卓著贡献。

他为兴办学校,特别是集美学村、厦门大学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培育了众多的人才,在海外侨胞中树立了为祖国、为家乡兴办教育的光辉榜样。

陈嘉庚奖的设立,既是对他遗志的继承,也是对他很好的纪念…?quot;199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同志为集美学校80周年校庆题词:"弘扬嘉庚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经济腾飞、教育发达和祖国统一大业。

"1994年6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厦门视察时,接见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说:"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逝世33周年,他一生为祖国、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陈嘉庚先生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令人敬佩,他热心教育令人称颂、敬仰,厦门人民、福建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怀念他,学习他?quot;以上摘自《集美校友》,1994年第3期,第2页.1994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福建省暨厦门市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大会上讲话。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资料

交换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写给法学院的师弟师妹们发表日期:2007年4月1日冬去春来又一个新学期,我在法学院办公室见到凌老师。

提到去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交换”,老师兴致勃勃和我约稿,好谈谈作为“交换生”,尤其“国际”学生的体验。

三月正春风,我走在校道上,看柳绿花红,想这个时候的狮城岛国是什么模样。

新加坡是四季如夏的,过完雨季,现在应该是烈日炎炎的大旱天气。

国际之都,花园城市,新加坡总是茂盛的。

八月初到新加坡,第一印象便是从未见过的“葱郁”。

花开得饱满,树木参天,如画的背景里边,建筑也是红橙黄绿青兰紫的七彩缤纷…国庆日,车站满是标语,其中有一句,叫做“Identity&Unity”,忽然想或许这就是新加坡的风格。

东西文化在新加坡交汇。

别看新加坡小,气度却是非常豁达。

不同的种族在这里相处融洽:不论你是来自中国、马来或印度的血统,或是偶然从欧陆来访的游客,在这里都能够找到归属和亲切之感。

小印度、唐人街等区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繁盛,每到节日便热闹非凡。

作为一个交换生(exchange student),到了这样一个不仅在经济上富庶,而且文化上丰富的国度,他的首要任务,便不在于“两点一线”的专业学习,而是所谓“eye opening, mind opening”:要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碰上国庆庆典,他会想,新加坡如何会从亚洲儒教的根本,走向与基督文明的“中西合璧”,想如何使得“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成为可能并且运作良好;遇到中秋节日,他会想在这个华人为主的社会,华裔后代对中国文化是什么态度,对自己的“本源”有怎样的“认同”感,而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欧美人对“东方文化”又是持怎样的观点……作为在新加坡的交换生,他还要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与国内交换有所区别的。

在这里,他是一个“外国人”,他的黄皮肤和黑眼睛,和当地的新加坡人、马来人还是不同的,有一点不言自明: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他的民族、他的国家,是那里芸芸众生中被挑选出来的一员;他,理所当然是优秀的。

黄仁勋 AI教父

黄仁勋 AI教父

38TALENTS MAGAZINE2018/05BUSINESS REPORT|公司产业|科技黄仁勋 AI教父这个“让科技以3倍速前进的男人”正在全球掀起人工智能的巨浪。

”文|本刊记者 谢泽锋“搭载了690战术核显卡的榴弹,只需一发就能摧毁一个航母群。

”市值飙升至近1500亿美元,英伟达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AI第一股。

股价飞升的背后,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也早已燃爆硅谷。

连《财富》杂志也将他选为“2017年度商人”,称他是“结合了惊人预见力和不懈执行力的罕见人物。

”“杰夫·贝佐斯和伊隆·马斯克那个档次的大佬。

”甚至有人认为他是硅谷的下一个“乔布斯”。

比肩一众科技大佬的同时,黄仁勋更是被人们贴上了“AI教父”的标签。

不可否认,这个“让科技以3倍速前进的男人”正在全球掀起人工智能的巨浪。

乒乓少年背对喧闹当公司股价达到100美元时,有人会剃个光头,有人可能换个发型。

而黄仁勋却说,我要再纹个刺青。

和许多科技大佬不同,黄仁勋的少年时代颇为坎坷。

9岁那年,他和哥哥被父亲送到了华盛顿州的舅舅家。

据他回忆,当工程师的父亲这样做,主要是出于教育考虑。

到美国后,舅舅家经济非常困难,很快把小哥俩送到了肯塔基州的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黄仁勋后来回忆说:这个学校其实更像一所问题少年集中营,每个孩子都有刀,而同学更是全身刺青。

多年以后,黄仁勋回想起这段生活时承认,自己也参与了许多淘气活动,比如爬墙上树、偷吃东西甚至抽烟。

但这些并没有让自己变坏,反而学会了坚强和适应环境,他认为这对自己的一生都有好处。

在这样生活了两年后,黄仁勋的父母来到了美国,他得以进入正规学校读书。

也许是因为拥有华人基因,黄仁勋的成绩非常优异,并且在乒乓球上展现了过人的天赋。

13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参加美国乒乓球锦标赛,结果输得一塌糊涂。

为什么会输?回家后,黄仁勋不停地反思,发现自己输在不专注上面:刚到拉斯维加斯的他被城市的美景所吸引,在比赛前一天晚上仍然在商业街上闲逛。

新加坡政治家:吴作栋人物简介

新加坡政治家:吴作栋人物简介
• 他的国际视野为新加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05
吴作栋退休生活与贡献
吴作栋退休后的生活与活动
吴作栋在退休后,依然关注新加坡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 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新加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 他关注民生问题,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吴作栋在退休后,还致力于推动新加坡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吴作栋在担任新加坡国防部长期间,加强了新加坡的国防建设
• 他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国防建设的措施,包括增加国防预算、提高武器装备水平等
• 这些措施使新加坡的国防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吴作栋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还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
• 他主张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通过军事交流和国际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 他的经济理念为新加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吴作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交流与合作
吴作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 他推动新加坡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新加坡争取更多的国际利益
吴作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是深远的
• 他的外交政策使新加坡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和声誉
• 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 他推动新加坡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新加坡争取更多的国际利益
吴作栋在新加坡社会与企业界的贡献
吴作栋在新加坡社会和企业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他关注社会问题,为新加坡的民生改善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 他关注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吴作栋在新加坡社会和企业界的贡献是深远的
• 他参加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开始涉足政治领域
• 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逐渐成为了人民行动党的重要成员

新加坡教授的英文介绍

新加坡教授的英文介绍

新加坡教授的英文介绍
摘要:
1.新加坡教授的背景和教育经历
2.新加坡教授的专业领域和成就
3.新加坡教授的英文介绍
正文:
新加坡教授,全名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

他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学术研究。

他的专业领域涵盖了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和金融学等,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

新加坡教授在学术界拥有卓越的成就。

他曾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并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引用。

他的学术贡献被认为是经济学、管理学和金融学等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此外,新加坡教授还曾获得过多个学术奖项,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杰出教师奖和国际学术界的杰出研究奖等。

新加坡教授的英文介绍是一篇详细介绍他背景、教育经历、专业领域和成就的文章。

文章中,新加坡教授用英文阐述了自己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方向,并对自己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美国,有几所大学常被誉为“政治家的摇篮”,像是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等,大家可能对此都有所耳闻。

那么问题就来了,新加坡培养政治明星哪家强?答案就在肯特岗(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址所在地)!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建校一百多年来,校友中涌现出了无数名人,政治、商业、法律、科研、艺术...各个领域的都有。

在政治领域尤其突出,新加坡的政府政要、国会议员中很多都是国大毕业的,这其中包括了4位新加坡的前任总理/总统。

连邻国马来西亚也不例外,有2位马来西亚的前任首相也是国大的校友!今天立思辰留学360就从国大毕业的政治名人中挑选了10位“名人中的名人”介绍给大家~1. 吴作栋(Goh Chok Tong)生日:1941年5月20日出生地:新加坡毕业于新加坡大学(即后来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时间:1964年在新加坡大学所就读的专业:经济学简介:吴作栋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吴作栋是继李光耀之后的第二任新加坡总理,1990年起接任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职务,1992年起担任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秘书长至2004年为止。

2004年至2011年间任国务资政。

吴作栋祖籍为中国福建。

1955年就读于当地著名的英校莱佛士书院,曾是莱佛士书院学生会主席。

1961年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1964年获经济学一等荣誉学位,同年开始任职于政府部门。

1965年与身为律师的中学同学陈子玲结婚(现育有一对双胞胎儿女)。

1966年赴美国威廉斯学院深造,获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任职于“新加坡海皇轮船公司”,1973年出任公司董事经理。

1976年获人民行动党推荐参选马林百列选区国会议员并当选,1977年入选内阁,出任财政部资深部长,1979年成为人民行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后先后出任过贸工部长、卫生部长和国防部长。

1985年任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1990年李光耀卸任总理后,全体内阁成员投票决定由吴作栋接任总理,但李光耀依然担任内阁资政。

1992年12月接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带领该党赢得1997年、2001年两次大选胜利。

2004年8月12日,吴作栋正式辞去新加坡总理职务,由副总理、李光耀儿子李显龙接任总理职位,而吴作栋本人则转聘为国务资政,并与内阁资政李光耀共同履行辅助政府决策的义务。

2011年新加坡大选结束后一星期,他与李光耀同时宣布辞去资政职务。

2. 何晶(Ho Ching)生日:1953年,月日不详出生地:新加坡毕业于新加坡大学(即后来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时间:1976年在新加坡大学所就读的专业:电气工程简介:何晶其实不能算是政治名人,她其实是一个商人。

把她归在这个列表里,主要是因为2个原因:1.她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

2.她是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最大的企业—淡马锡控股的首席执行官。

何晶毕业于克信女子初中。

她在国家初级学院完成大学前教育,获得年度最佳学生奖以及总统奖学金,后在1976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荣获工程学硕士学位(电机,一等荣誉)。

她也拥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硕士学位(电子)。

1995年,何获颁杰出工程学校友奖。

她也是新加坡工程学会(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Singapore)名誉院士。

何晶是退休商人何荣鸿和陈秋萍的家中四个孩子中的长女。

1985年12月17日,何晶与李光耀儿子李显龙结婚,她丈夫后来在2004年12月出任新加坡第三任总理。

何晶起初是国防部工程师。

1987年,她加入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担任工程部副主管,后来成为公司总裁以及首席执行官,并于2001年退休。

她随后在2002年5月被任命为淡马锡控股首席执行官。

2007年,何晶在商业杂志《福布斯》公布的世界百名权威女性排行榜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位列榜首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3. 陈冯富珍(Margaret Chan)生日:1947年,月日不详出生地:香港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时间:198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所就读的专业:公共卫生学硕士简介:陈冯富珍1947年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顺德。

现任世界卫生组织(WTO)总干事。

陈医生分别于1973年和1977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得文学士及博士学位。

198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接受研究生培训,取得理学硕士学位。

于1978年加入香港卫生署,并于1994年6月成为香港卫生署首位女署长。

2003年8月陈冯富珍出任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环境保护局局长,她主要负责传染病防控事务,成绩卓著,受到许多国家的称赞。

2005年6月出任传染病监控及反映局局长,同时兼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人类大流感特别代表。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代表中国参选的陈冯富珍被推举为总干事,陈冯富珍成为该组织成立58年来首位担任该职的中国人。

2009年发表的福布斯世界百名权威女性榜上,陈冯富珍排名第38位。

2012年5月23日,第6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对陈冯富珍的任命,成功连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其新任任期于同年7月1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

4. 陈庆炎(Dr. Tony Tan Keng Yam)生日:1940年2月7日出生地:新加坡毕业于新加坡大学(即后来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时间:1962年在新加坡大学所就读的专业:物理学简介:陈庆炎祖籍中国福建省厦门市马垄村,出生于新加坡,现任新加坡总统。

前任新加坡国家科研基金会主席、创新及创业理事会副主席、报业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等职务。

他曾任新加坡国会议员和公职长达26年,育有三子一女。

陈庆炎曾就读英华学校、圣伯特理中学校和圣若瑟书院。

身为政府奖学金的得奖者,陈在新加坡大学(今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物理一等荣誉学位,得到全班第一,从新加坡大学毕业。

身为亚洲基金会的状元,他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运筹学方面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他后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在应用数学方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到新加坡大学讲授数学。

1969年,陈离开新加坡大学,开始银行事业,在华侨银行升至总经理,1979年离开银行投身政治生涯。

1980年至1981年,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第一任副校长。

此后,陈庆炎历任教育部长、贸易及工业部长、财政部长、卫生部长、国防及安全统筹部长、新加坡副总理等政府要职。

当年李光耀考虑交棒总理一职时,陈庆炎是当时第一人选,吴作栋为第二,王鼎昌乃第三,林子安是第四。

惟于1990年李光耀决定交棒后,全体内阁成员投票决定,由吴作栋接任总理。

在2011年新加坡总统大选中,陈庆炎成功当选为第七任新加坡总统。

5. 塞拉潘·纳丹(Sellapan Rama Nathan)生日:1924年7月3日出生地:新加坡毕业于马来亚大学(即后来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时间:1954年在马来亚大学就读的专业:社会学简介:2011年前就来新加坡的小伙伴们对这位新加坡的前总统纳丹应该都还有印象(当时到处都挂的他的头像嘛~)。

S·R·纳丹,印度裔,新加坡的第六位总统,也是第二位民选总统。

1999年8月18日在无对手有资格挑战的情况下被宣布当选为总统。

纳丹在2005年的总统大选中以唯一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身份再度自动连任总统一职。

他曾任情报局长、新加坡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纳丹与妻育有一子一女,现拥有三个孙子、四个曾孙。

6. 本杰明·亨利·薛尔思(Benjamin Henry Sheares)生日:1907年8月12日出生地:新加坡毕业于爱德华七世医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的时间:1929年在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就读的专业:医学简介:薛尔思医生是一名欧亚混种人,1971年1月2日当选新加坡第二任总统,以取代于1970年11月23日去世的新加坡首任总统尤索夫·依萨,他担任新加坡总统至去世(1981年5月12日)。

在未担任总统前,曾担任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的妇产科医生、马来亚大学的教授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首任荣誉校长。

薛尔思医生是第一位在女性健康领域取得成就的新加坡人,也被称为新加坡的“妇产科学之父”。

希尔斯于1907年在新加坡出生,在莱佛士学院(Raffles Institution)受过教育。

1923年,他在爱德华七世医学院(King Edward VII College of Medicine)学习医药,并于1929年获得了医学学位。

在1931年,他开始从事妇产科医务工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中,日本在1942年至1945年期间占领了新加坡,希尔斯那时是坎当科尔堡医院(Kandang Kerbau Hospital)妇产科的负责人。

在日本投降以后,他又被任命为战后的马来亚大学妇产学系的教授。

他在1947年5月前往伦敦。

在1948年,他在英国皇家妇产学院获得了成员资格。

在1960年,希尔斯完善了手术程序,而在医学界中则被称为希尔斯手术(Sheares‘ operation)。

在20世纪80年代就职总统时期,希尔斯仍然没有放弃教学。

他从1980年开始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荣誉校长,直到1981年辞世。

新加坡还有一座桥专门以薛尔思的名字命名。

新加坡薛尔思桥(Benjamin Sheares Bridge),是新加坡最长的大桥,跨度1.8公里、高20米,也是狮城最高的大桥。

薛尔思桥于1982年通车,是以通车前一年完成近十年任期的新加坡第二位总统Dr Benjamin Henry Sheares的名字命名的,是当地第一座以前总统名字命名的桥梁。

7. 马哈蒂尔·穆罕默德(Mahathir bin Mohamad)生日:1925年7月10日出生地:新加坡毕业于爱德华七世医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的时间:1953年在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就读的专业:医学简介:大名鼎鼎的马哈蒂尔,马来西亚第四任总理。

他执政长达22年,是马来西亚就任时间最长的总理。

马哈蒂尔,1925年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首府亚罗士打,1946年加入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开始其政治生涯。

1981年起马哈蒂尔担任马来西亚总理长达22年,他任总理期间,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显著。

2003年10月30日马哈蒂尔辞去总理职务并正式退休。

在国际上也有良好的口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马哈蒂尔上任后,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使马来西亚的贫困率大幅度降低。

他具有“坦率、果断和注重实际”的风格,喜欢演讲,直言不讳。

他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廉洁、有效率、可信赖”,因此他的政府深得民心。

1982年初,马哈蒂尔宣布“向东学习”政策,即向日本和韩国学习。

日本和韩国的现代化工程成了马来西亚的楷模。

这也是马哈蒂尔为了不想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而另觅的新路。

在马哈蒂尔的领导下,马来西亚经济稳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