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及穗肥运筹对绿色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农业科技沈小燕,等:不同施氮最及穗肥运筹对绿色水稻产最及品质的影响2021(1):94-96, 105•土壤肥料•
不同施氮量及穗肥运筹对绿色水稻
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沈小燕周燕茅一平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202150)
摘要:为探索在绿色食品种植标准下,不同氮肥投入量及穗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特进 行相关试验。

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高对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穗
肥促保兼施处理因水稻穗型大、千粒重高而获得了较高产量。

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施氮量,能提高稻米
的加工品质,但对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且施氮量与胶稠度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绿色食品;氮肥;穗肥;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143
氮素直接影响着水稻生长和产量[1],许多研究表 明,提高氮肥施用技术水平是增加水稻产量和改善 米质的重要措施。

例如,马国辉等[2]研究表明,在一 定的施氮水平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 加,在每667 m2施氮量为12.6 k g时,水稻产量 最高;李华等四研究认为,每667 m2施氮量为20 kg 时,水稻产量最高,施氮量继续增加,产量反而略 有降低;孙伟晶等^研究认为,适量增施氮肥,可增 加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会 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

然而目前有关在绿色食品 种植标准下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 影响鲜见报道。

为此,笔者拟在绿色食品种植标准 下,通过进行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及不同穗肥运筹方 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探究最佳的氮肥 投入量和最适宜的穗肥运筹方式,旨在完善绿色食 品水稻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从而为家庭农场、合 作社等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支持,进而提升上海市崇 明区绿色水稻的种植水平,以加快崇明品牌绿色大 米的发展速度。

1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9年在崇明区竖新镇大东村和城桥镇 长兴村进行。

供试水稻品种均为“南粳46”,其中,竖新镇大东村于6月4日机插种植,栽插行株距为30 cm x 12 cm,每667 m2种植穴数为1.85万穴;城 桥镇长兴村于6月4日机穴播种植,穴播行株距为20
收稿日期:2020-10-18水稻
cm x 16 cm,每667 m2种植穴数为2.08万穴。

供 试肥料均为商品有机肥(NPK含量合计>5%,N含 量按2%计)、45%三元复合肥(N-P-K=15%-15%-15%)、尿素(N 46%)。

1. 2试验设计
两个试验地点均选择每667 m2绿肥产量为 1000 k g左右的田块(绿肥N含量以0.3%计),每 个试验点设4个处理,分别为:N20-促保分施处理,每667 m2施纯氮20 k g,穗肥分两次施用,即促花 肥、保花肥分开施用;N22-促保分施处理,每667 m2施纯氮22 k g,穗肥分两次施用,即促花肥、保 花肥分开施用;N22-促保兼施处理,每667 m2施 纯氮22 k g,穗肥一次施用,即促花肥、保花肥合 计一次施用;N24-促保分施处理,每667 m2施纯 氮24 k g,穗肥分两次施用,即促花肥、保花肥分 开施用。

试验为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各处理间设立 田埂走道,单排单灌,防止处理间串水串肥。

大田 病虫害防治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执行,栽培管理模式 同常规大田管理。

1_ 3肥料运筹
有机肥随绿肥耕翻作基肥施用,化肥作追肥施 用。

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蘖肥:穗肥=7.5 : 2.5的处 理中,基肥占总施氮量的50%,以施用绿肥和有机 肥为主,绿肥产量按实产计,N肥不足部分用有机 肥补足;分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在水稻活棵后(6 月上旬左右)施用尿素,第2次在间隔10~ 15 d后 施用复合肥;穗肥分2次施用,第1次于叶龄余数为
3.5叶时施用复合肥,第2次在间隔10 d 后施用尿 素。

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蘖肥:穗肥=8.0 : 2.0的处 理中,仅穗肥为一次性施用,其余同氮肥运筹比例 为基蘖肥:穗肥=7.5 : 2.5的处理。

具体肥料运筹 见表1。

表1
各处理不同时期肥料每667 m 2用量
试验地点基肥/k g 分蘖肥/k g 穗肥/k g 基蘖肥: 穗肥
处理绿肥
有机月巴
尿素
复合月巴
复合月巴
尿素
竖新镇
N 20-促保分施2 000
267 5.4
16.616.6 5.4
7.5 2.5大东村N 22-促保分施
2 0003336.0
18.3
18.3
6.0
7.5
2.5
N 22-促保兼施2 0003337.122.029.0—8.02.0
N 24-促保分施
2 000
400 6.520.020.0
6.5
7.5 2.5城桥镇
N 20-促保分施400587 5.4
16.616.6 5.4
7.5 2.5长兴村N 22-促保分施
4006536.0
18.3
18.3
6.0
7.5
2.5
N 22-促保兼施4006537.122.029.0—8.02.0
N 24-促保分施
400
720
6.5
20.020.0
6.5
7.5
2.5
1.4 项目调查
竖新镇大东村试验点按照各节气考查基本苗数、 总苗数、株高、叶龄。

两个试验点成熟期均调查有 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等产量结构,收获期进行实收测产,并取样 进行稻米品质检测,主要检测指标为整精米率、垩 白度、垩白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

2结果与分析
2. 1 对农艺性状的影响2.1.1对株高的影响
由图1可知,各处理间植株生长趋势一致且株高 无明显差异。

其中8月29日调查,4个处理的株髙 在85.6〜92.7 cm 之间。

图1
不同处理对株高的影响(竖新镇大东村试验点)
2.1.2对叶龄的影响
由图2可知,整个生育期各处理间叶龄总体差异
不大。

在分蘖盛期N 22-促保分施处理的叶龄略高 于其他处理(约多0.5叶),幼穗分化后各处理间叶 龄逐渐趋于一致。

图2不同处理对叶龄的影响(竖新镇大东村试验点)
2. 2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图3可知,N 22—促保兼施、N 24—促保分施
处理于7月10日左右达到高峰苗数,其他两个处理 于7月16日达到高峰苗数。

N 22-促保兼施处理由 于基蘖肥施氮比例高于相同施肥水平的N 22-促保 分施处理,故分蘖发生快,较早达到高峰苗数。

N 24- 促保分施处理由于整体施氮量较髙,分蘖发生快,高 峰苗数最多,在田总苗数也一直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N 20 -促保分施处理由于整体施氮量较低,在田总苗 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2.2.1对分蘖力的影响
由表2可见,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分蘖力呈递增 趋势。

在每667 m 2施氮量为22 k g 的条件下,由 于N 22-促保兼施处理前期基蘖肥施氮比例较高,前
期施氮量多于N 22-促保分施,有效促进了分蘖的 发生,故N 22-促保兼施处理的分蘖力强于N 22 — 促保分施处理。

表2
不同处理分蘖力比较(竖新镇大东村试验点)
处理
每667 in 2在田苗数/万苗
每667 m 2高
峰苗数/万苗
每667 m :有效穗数/万穗
分蘖力
6月12日6月26日
7月10日7月16日7月22日8月6

8月29日
N 20—促保分施8.9816.9425.3227.6322.0420.74
19.5427.6319.26 2.08N 22 —促保分施8.8015.0027.9628.8323.8021.6720.9128.8320.58 2.28N 22 —促保兼施8.5215.0029.1527.6924.0721.48
20.3929.1519.93 2.42N 24 —促保分施
8.80
16.02
30.43
28.87
24.35
22.32
21.67
30.43
21.83
2.46
2.2.2对成穗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成穗率呈先増 后减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并不显著,仅相差 1.30% ~1.80%。

N20-促保分施处理由于整体施氮 量较低,达高峰苗数后,在田苗数下降速度较快,有 效分蘖较少,故成穗率较低;N24-促保分施处理由 于整体施氮量较髙,无效分蘖较多,故成穗率较 N22-促保分施处理有所降低;N22-促保兼施处理
的成穗率明显低于各促保分施处理,说明前期基蘖 肥施氮比例高,虽促进了分蘖的发生,但后期肥料 用量减少,减少了有效穗数,故成穗率较促保分施 处理有所降低。

2. 3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两个试验点均表现为水稻产量随着 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髙,且N20-促保分施处理到
表3不同处理产
图4不同处理对成穗率的影响(竖新镇大东村试验点)N22-促保兼施处理的产量增幅较高,增幅分别为 8.3%和9.7%,而N22—促保兼施处理到N24—促 保分施处理的产量增幅开始减小。

同时,在每667 m2施氮量同为22 k g的条件下,N22-促保兼施处 理的产量均高于N22-促保分施处理。

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在同为促保分施的穗肥运
试验点处理每667 m2有
效穗数/万穗
每穗总
粒数/粒
竖新镇N20-促保分施19.26125.64大东村N22-促保分施20.58120.78 N22-促保兼施19.93123.23
N24-促保分施21.83124.94城桥镇N20-促保分施20.14118.36长兴村N 2 2 -促保分施21.13116.25 N22-促保兼施20.83120.76
N24-促保分施22.13126.36
结实
率/%
每667 m2理
论产量/k g
610.20
634.29
632.65
686.62
605.20
611.93
640.47
658.85
每667 m2实
际产量/k g
501.51
540.81
550.08
564.66

幅/%
10
12.1
筹方式下,两个试验点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呈递增趋势,每穗总粒数呈先减后增趋势, 结实率呈先增后减趋势。

竖新镇大东村试验点水稻 在机插栽培模式下,各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大,在 27.33〜27.65 g之间;城桥镇长兴村试验点水稻在 机穴播栽培模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千粒重呈 递减趋势。

在不同穗肥运筹方式下,N22-促保分施 处理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均高于N22-促保兼施处 理,而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则呈相反的趋势,最终 N22 -促保兼施处理因其穗型较大、千粒重较高,故 其产量高于N22-促保分施处理。

此外,水稻在机 插秧栽培模式下,因穗型较大、结实率高,故产量 均略高于同种施肥方式的机穴播栽培处理。

2. 4对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竖新镇大东村试验点水稻在机插栽 培模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的糙米率、整 精米率均呈增加趋势,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 量,能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城桥镇长兴村试验点 的稻米糙米率、整精米率数据无规律性变化)。

表4不同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植米整精米垩白直链淀粉蛋白质~胶稠
点 率/%率/%度/%含量/%含量/%度/_
竖新 N20-促保分施~84^0~73^5~068^9 71
镇大N22-促保分施84.6 74.7 0.8 9.2 7.0 88
东村 N22-促保兼施84.7 74.9 0.4 9.0 6.9 86 N24-促保分施84.9 75.5 0.4 9.0 6.8 89
平均 _值___________84.6 74.7 0.6 9.0 7.0 88
城桥N20—促保分施 85.8 66.8 1.6 9.5 6.4 88
镇长N22—促保分施 84.3 64.0 0.8 9.8 6.3 85
兴村N22—促保兼施 86.4 73.0 1.0 9.3 5.9 85 N24—促保分施 84.6 70.9 0.5 9.8 6.2 85
平均值 85.3 68.7 1.0 9.6 6.2 86
^垄白是指稻米胚乳中不透明的部分,它不仅直 接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稻米 的加工和蒸煮食味品质。

由表4可知,两个试验点均 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垩白度大体呈降低的趋 势(两个试验点的N-22促保分施处理除外),表明 稻米的外观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升。

蛋白质是稻米胚乳的主要成分之一,蛋白质含 量是决定稻米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直链淀粉含量 与米饭的黏性、柔软性、光泽度等食味品质密切相
(下转第105页)
表5不同穗肥处理对A类地块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穗肥小'同施用时间的产茕及其构成
处理
2月14 n施穗肥2月24n施穗肥3月5 n施穗肥
有效穗每穗粒千粒理论产文私产有效穂每穂粒千粒理论产实k产有效穗每穗粒千粒理论产戈私产数/万穗数/粒重/g量/k g量/k g数/万穗数/粒重/g量/k g f i A g数/万穗数/粒重/g f i A g量/k g
A N019.322.542.8186.1179.315.733.941.6221.1192.617.837.043.8289.2212.6 A N325.138.343.3416.9324.220.038.344.4344.9284.223.338.044.4393.2324.2 A N621.344.443.7413.6322.623.639.143.5400.7384.225.640.043.2441.9410.9 A N923.940.542.7414.2375.922.741.941.4393.3385.924.742.442.4444.0345.9 A N1224.740.341.8415.9395.923.541.943.1424.4359.223.650.040.6478.6377.6
注:表中有效穗数和产量为每 6 6 7 ra2统计值。

表6不同穗肥处理对B类地块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穗肥不同施用吋间的产量及基构成
2月14日施穗肥2月24日施穗肥3月5日施穗肥
处理有效穂每穂粒T粒理论产实际产有效穗每穗粒T-粒理论产实际产有效穂每穂粒丁•粒理论产实际产数/万穗数/粒甫/g M/k g M/k g数/万穗数/粒f/g M/k g M/k g数/万穗数/粒审/g M/k g M/k g BN025.336.945.2422.3376.922.341.045.6417.6371.222.840.943.9409.0357.9 B N325.237.444.6420.6370.623.640.743.8419.9375.122.740.644.7411.5386.4 B N623.440.542.6404.3357.922.742.143.7417.1364.622.042.144.5411.2380.1 B N923.041.543.9418.8369.023.540.844.7428.1382.323.541.442.4412.1394.3 B N1223.741.643.7429.8391.122.941.342.4400.3387.922.941.744.0420.4397.4
注:表中有效穗数和产量为每6 6 7 m2统计值。

后期叶色较深、有贪青晚熟现象。

3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常熟市小麦生产中穗肥每667 m*1234纯氮施用量以6~9 k g较为适宜;比较A类田和 B类田,小麦全生育期每667 m2纯氮总用量以14〜17 k g较为适宜;每667 m2纯氮总用量超过18 k g,小麦表现为贪青晚熟,并有倒伏风险。

从施肥时间 来看,由于穗肥普遍采用机械施肥,且在小麦未拔 节前进行机械作业,对田间破坏少,故以在小麦即 将拔节时施肥较为适宜。

本试验中穗肥的最佳施用时间在2月24日一28日。

不施穗肥处理的B类田小麦产量较高,这可能 是因为此田块每667 m2施复合肥(17-17-17) 30 k g作基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 g作返青肥,加 上2020年小麦生长后期常熟市天气条件适宜,且连续 多年秸秆还田,故小麦生长后期土壤供肥能力较高。

综上,从常熟市小麦大面积生产的角度出发,小 麦穗肥宜在小麦即将开始拔节时期进行施用,穗肥 每667 m2纯氮施用量宜为6~7 k g;小麦一生的每 667 m2总用氮量以14~ 17 k g为宜。

(上接第96页)
关。

由表4可知,两个试验点均表现为各处理间稻米 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

胶稠度反映了淀粉米胶冷却后的延展性(即柔 软性),是评价米饭质地的一项物理指标。

由表4可 知,两个试验点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胶稠 度大体上呈逐渐变短的趋势(竖新镇大东村试验点 的N-24促保分施处理除外),即胶稠度与施氮量呈 负相关关系。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色食品种植标准下,在一定 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随之提高;施 氮量高在一定程度上能促分蘖、壮大穗,对提高有 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穗肥促保 兼施处理因水稻穗型大、千粒重高,故其产量略高 于同样施肥水平的促保分施处理。

水稻采用机插秧栽培模式可使水稻穗型增大、结实率提高,故其产
量略高于同种施肥方式的机穴播栽培模式。

在一定
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
胶稠度变短,但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无明显
差异。

在本试验中,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建议以
每667 m2施氮量为24 k g,穗肥分两次施用(即促
花肥、保花肥分开施用)为宜。

参考文献
[1] 刘立军,王志琴.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2002(9):13.
[2] 马国辉,龙继锐,戴清明.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最佳缓
释氮肥用量与密度配置研究[J].杂交水稻,2008,23(6):73
一77.
[3] 李华,徐长青,李世峰.不同氮肥管理对机插稻产量及氮
月巴利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5):39 - 41.
[4] 孙伟晶,王伯伦,陈丛斌.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品质
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11 -941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