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2课时最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这八个字为什 么反复出现?具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
这八个字是对人民英 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 神的高度赞扬,概括 了建立纪念碑的伟大 意义,体现了纪念碑 的主题。多次反复起 到强调和深化的作用。
品读整体
请以文章第3段或第8段为例,从说明方法、说 明语言、表达方式任选一个角度,简析本文的 语言特点。
8 7
西 6
5
9 北 纪念碑
南 4
10 1
东 2
3
北 8 热烈支援前线
9 胜利渡长江,解 放全中国
10 欢迎解放军
这十幅浮雕是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 合来写的。 时间顺序:历史顺序。 空间顺序:东——南——西——北。
3.联系碑文想一想,为什么“胜利渡长江,解放 全中国”这块浮雕“最大”?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明确指出了纪念碑所要 纪念的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 的人民英雄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 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1.阅读7—10段,思考文章重点介绍了哪十幅 浮雕?作者分别是如何介绍的?
第7段:人民英雄纪念碑东面 两幅——销毁鸦片、金田起义
销毁鸦片烟(1839)
由实到虚, 先说明浮雕 画面的内容, 再点名画面 的意义。
金田起义(1851) 由虚到实,先写太平天国的历 史意义,再具体描述画面。
第8段: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 三幅——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

十幅浮雕

无限崇敬 深切怀念

朽 瞻仰后的感受——呼应标题、开头
积累拓展
礼赞英雄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曾巩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刘禹锡
2.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形象典雅 文章在说明纪念碑的大小、材料时,运用列数字的说 明方法,语言平实准确;在说明十幅浮雕的内容时, 语言又生动形象。同时文中“落成”“瞻仰”等词, 不仅使用准确,而且显得仰纪念碑——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位置、体量、题字和碑文、
雄 介绍纪念碑 碑身造型、花纹装饰
示例3: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第3段主要运用 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有适当的记叙与议论。 如,“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与会代表为纪念 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 为纪念碑奠定基石”是记叙,“它象征着先烈们的 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是议论。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武昌起义(1911)
先介绍画 面上的英 雄人物, 再总结辛 亥革命的 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1919)
先指明它的 历史意义, 再介绍画面 描述爱国示 威游行的情 景。
五卅运动(1925)
先简介这一 运动的经过, 再提示它的 意义,最后 介绍画面情 景。
第9段:人民英雄纪念碑西面 两幅——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
示例1:说明方法的准确运用。第3段中,运用了列 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纪念碑的高度与10层 楼的高度、天安门的高度作比较,并列出数据 “37.94米”“4.24米”,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纪念碑 的高度,突出了纪念碑的雄伟。
示例2:语言准确严谨。第3段,在“纪念碑”前用 “中国”表示范围,用“自古以来”表示时间,用 “最大”表示程度,通过这一连串表示修饰、限制 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了这座纪念碑的特点。另外, 介绍纪念碑的高度时,用“从地面到碑顶”这一短 语来限制,表达确切。这些词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严谨性。
八一南昌起义(1927)
先介绍 画面, 再指出 其意义。
抗日敌后游击战
先总后分地描述了画面 上的人物及其行动,以 此显示人民战争的特点。
第10段:人民英雄纪念碑北面 三幅——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热烈支援前线; 欢迎解放军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详 细 说 明 北 面 最 大的一幅浮雕。
热烈支援前线 简略介绍左右两 欢迎解放军 幅装饰性浮雕。
本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 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奋斗、前赴后 继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 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1.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先总写纪念碑的整体特征,然后 分写纪念碑的具体内容,最后总写自己的感受。在第 二部分中,文章先说明纪念碑的位置、体量、题字与 碑文等;之后再详细说明十幅浮雕。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是中国人民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反动统治,结束 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的标志。这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 幸福的伟大目标奠定了基础。这一浮雕代表 的意义重大,所以“最大”。
品读第三部分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 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几个大字和碑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2课时
CONTENTS 教学目录 01 学情回顾 03 课堂小结 02 精读课文 04 积累拓展
学情回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 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介 绍纪念碑的说明顺 序,这节课我们学习 纪念碑上的十幅浮 雕。
精读课文
品读第二部分
2.结合上述讲解,试着说一说下面的数字所指代 的浮雕,并分析说明顺序。
8
9
10

7

1 1 销毁鸦片烟
西
纪念碑

6 南
2 2 金田起义
5
4
3
8 7
西 6
5
9 北 纪念碑
南 4
10 1
东 2
3
南 3 武昌起义 4 五四爱国运动 5 五卅运动
8 7
西 6
5
9 北 纪念碑
南 4
10 1
东 2
3
西 6 八一南昌起义 7 抗日敌后游击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