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2019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
然 因 气候、地形、 水源、土壤
素 地形、土壤、
水源
适宜农耕,可获得足够的
食物
战争 社 会 行政
战争会摧毁村落,没有战争 有利于村落的形成和发展
因
素
工程建设使有些村落外迁 传统家族观念形成许多同姓
文化传统
相聚乡村
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地理环境 特点 形态 成因 农耕条件优 分布 平原及湿
团状、带状各占一定 散居、流动性村 比例 落 灌溉农业、草场
旱作为主
水田为主
牧业、高寒农牧
业
【典例剖析】
例题1 读甲、乙两幅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甲、乙两图的乡村聚落,完成下面的分析过程。
(2)华北平原的乡村聚落形态多如图__________所示,而青藏高原 上雅鲁藏布江谷地的乡村聚落多如图________所示。
三、世界城市的发展
黄河—长江流域
内部结构
城市数目 城市人口 城市用地
四、中国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特点
政治 环境影响大。 (1)受⑯______
(2)地域发展不平衡。
交通线 分布。 (3)主要沿重要⑰________
政治 色彩。 (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⑱ ______
2.近代社会:城市呈畸形发展 (1)沿海、沿江地区迅速发展。 (2)广大内地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3.特点 (1)规模较④____、功能简单。 小 (2)居民多从事农、林、牧、副、渔业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对土地的依赖 程度高,流动性小。
4.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气候 光照 水源 自然条件因素 地形 ⑤______ 乡村聚落的区位因素 土壤 战争 社会经济因素行政 ⑥_________ 传统文化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1.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差异指标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数量
人 口 构成 密度
人口少、规模较小
以农业人口为主 人口密度小
人口多、规模较大
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人口密度大
经济 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相对落 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差异 后 经济相对发达
功能 功能单一,与自然条件密切相 区域的政治、经济、文 差异 关 景观 差异 化、交通中心
以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环境为 以人造景观、人工生态
主,人地关系相对简单,自然 环境为主,人地关系复
环境改造不大 杂,自然环境改造大
社会生活单一
其他 差异
社会生活丰富 分工复杂,协作性强 环境污染严重
工作分工简单,协作性弱 环境质量好
2.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3.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城市的发展与分布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制约。如 图:
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了解乡村聚落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了解城市聚落特点及起源,掌握城市的形成过程。 3.通过比较,掌握世界城市发展和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特点,并能理解其原因。
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1.乡村聚落的概念: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集地。 2.类型 集镇 :中心集镇、一般集镇 ①_____ 我国乡村聚 中心村 ③________ 村落 : 落的类型 ②_____ 自然村
区
交通发 狭长,沿交
达区 通线延伸 商贸繁
带状
便利的交通
条件 商贸活动对
临近交通
线 经济发达、
【知识拓展】 我国乡村三大聚落系统
北方聚落系统 南方聚落系统 西部聚落系统 帐幕式住宅
住宅 多平房,住宅 多斜顶,房前屋后都
形式 有院落 是农田或菜地
规模、 大型聚落、密 中小型聚落为主、密 小型聚落、密度 密度 度较小 聚落 形式 农业 生产 团状聚落 度最大 最小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人口 1.概念:是达到一定⑦_____ 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
聚居地。
2.特点 密集性 。 (1)高度的⑧_______ (2)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人口规模大小 3.城市等级划分依据:⑨____________ 与经济发展状况。 集市 4 .形成过程:相对稳定的聚落→⑩______→手工业和商业聚集 区 →城市。
(3)结合以上两题,分析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答案 (1)甲:团状 乙:带状 (2)甲 乙 带 团 耕作地区的中心或附近
居民用水和交通便利且居住区离耕作区较近
(3)自然环境是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基础。地形、水源、气温等
因素,无不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人文环境中的社
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 响。乡村聚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条件的影响下 逐渐形成的。
(3)设有租界的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的⑲半殖民地 _______
色彩。
3.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城市普遍发展 (1)一方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小城镇迅速发展,城镇数目增加,城镇人口比重提高。
一、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1.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水源、地形 乡村聚落的区位 河、湖、泉附近的向阳 高地或台地 原始采集、渔猎时期, 分布在山林、河湖、海 滨等地 农耕社会,选择在地形 平坦、土壤肥沃、灌溉 条件良好的平原地区 区位优势条件 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防范洪涝灾害的侵袭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条件良好,成为天然的“ 食物仓库”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以上几个是主要因素。不同的区位因素的作用也在变 化,军事、宗教的影响减弱,交通、资源始终有巨大的影响,科技、旅游的影响在 增强,政治因素的影响是不稳定的。
【典例剖析】
例题2 下图的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发育成为城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
平原
规模大,人口多, 房屋密集
团状
越,开发历
史悠久 地形比较平 坦,水源充 沛
润盆地内
部
丘陵
狭长
带状、 串珠状
坡麓地区
分散,规模 山区 小,具有流 动性 干旱区 分散型
便于生产、
山间谷地
生活
和盆地 沙漠边缘
绿洲
规模小而集
中
团状、 泉水和河流
带状 分散型 附近
湿润区
规模小而分
散
便于排灌、
就近管理
水稻种植
的标志。现代城市的形成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②地位于河流的 交汇处及河流与铁路的交叉处,客货流量大,是物资中转的聚集 地,商贸发达,最易发展成为城市。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