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年”里的鞭炮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失在“年”里的鞭炮声
是夜。
我漫步在霓虹灯闪烁的街头,抬起头来望了望夜空。
夜幕如黑色天鹅绒般深邃,粗略扫视,看不到有什么东西,可若是仔细盯着它看,就会有一颗又一颗调皮的星星冒出来。
这可和前几年抬头陷入无尽黑暗的情况不一样。
我笑了笑,低声哼唱:“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歌声在空气中荡漾开来,旋即戛然而止——太安静了。
我迷茫地看了看四周,路灯上的红色中国结、红灯笼仍旧微笑着发出光亮,一股浓浓的“中国年”的气息将我包裹住了。
似乎一切都如往常一般,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可我总觉得,正是因为“平凡”,才少了些东西。
少了什么呢?我苦苦思索着,不经意间,我扫视到了一幅宣传画,画上的小男孩、小女孩正捂着耳朵,在等不远处的那串鞭炮引燃。
我终于恍然大悟——少了的,是鞭炮声啊!
记得从前,还未到除夕之夜,“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会盈满耳畔。
不少父母会带着孩子们来到街头,抢占一个好位置来放鞭炮、放烟花。
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点燃焰火,屏息等待着它们冲上天空。
待它们释放出一朵五彩缤纷的烟花,男孩子们会欢呼不止。
而女孩子们喜欢玩一种叫“仙女棒”的烟花。
这种烟花被点燃后,不会发出像鞭炮一样“噼里啪啦”的响声,而是像淑女般,“滋滋”响着,默默闪耀、燃烧。
那是流星般的惊鸿一瞥。
我不喜欢出门,大多是在家里,强撑着上下打架的眼皮。
在听到第一声炮响后,我猛地一个激灵,冲向阳台,然后努力踮起脚尖,观望三楼的天空。
伴随着“咻”的响声,我正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烟花次第开放。
那时的我,不需刻意记着日期。
就算再忙碌,只要听到鞭炮声响起,我便知道,“年”,来了。
而今——
我再次看了看街道,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
街上,不再有放鞭炮的孩子。
也很少有商家贩卖烟花爆竹了。
取代了它们的,是从前没有的霓灯闪烁。
这些红色的中国结、灯笼,是近两年来才装饰上的,平
日里都黯淡无光,可每每临近春节,就会悄然亮起。
这些充满“中国味”的灯光,努力想取代曾经鞭炮的地位。
它们以一种特殊的、不同于传统的方式提醒人们——年来了。
可是,鞭炮,真的会被人们遗忘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鞭炮,是千年前便与“年”紧紧捆绑在一起,深深融入中国人骨血的东西。
它永远不会被遗落在时光的隧道里,可也因其特性,注定被替代。
其实,小小鞭炮声的变化,不仅体现了中国人习俗的变化,更是折射出了整个中国的伟大变迁。
近几年来,中华民族打响了蓝天保卫战,绝大多数人都加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来。
农村禁止燃烧秸秆、人们不再燃放鞭炮。
而我们的努力,也初见成效。
星星逐渐摘下了它的“面纱”,让我们再睹“芳容”,不就是凭证吗?中华民族连十四年抗战都不曾畏惧,保卫蓝天,又有何难?
人们素质提升、政府重视,鞭炮声的消失,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鞭炮退出了中华民族的盛宴,不代表它被遗弃了。
它是饱含这几千年来的回忆,主动隐没在了时代的洪流里。
它所见证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我看着眼前的宣传画,笑了。
曾经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年”,一去不返。
鞭炮不再,而“年”,依旧在霓虹灯与星光里,永盛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