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栗的四字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栗的四字成语
带栗的四字成语有:
火中取栗[huǒzhōng qǔlì]
栗:栗子。
据法国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里说,猴子骗猫取火中的栗子,结果取出后被猴子吃了,猫却因此被烧掉了脚上的毛。
后用“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吃了苦头,却没有得到好处。
不寒而栗[bùhán ér lì]
不寒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战战栗栗[zhàn zhàn lìlì]
敬畏戒慎貌。
肤粟股栗[fūsùgǔlì]
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汗洽股栗[hàn qiàgǔlì]
汗流浃背,两腿颤抖。
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栗栗危惧[lìlìwēi jù]
意思自己感到恐惧和危险。
股战而栗[gǔzhàn ér lì]
战:怕;栗:发抖。
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
形容恐惧异常。
哫訾栗斯[zúzǐlìsī]
人卑躬屈膝、向他人献媚取宠的样子。
浞訾栗斯[zhuózīlìsī]
指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
心战胆栗[xīn zhàn dǎn lì]
喻指对事物得失的取舍。
栗烈觱发[lìlièbìfā]
形容气候寒冷。
栗,通'凓'。
陆詟水栗[lùzhéshuǐlì]
谓声威远播﹐四方畏服。
总结:
“栗”开头的成语
1、栗栗自危[lìlìzìwēi]
【解释】栗栗:发抖的样子。
自己感到恐惧和危险。
【出处】《尚书·汤诰》:“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
【示例】纵然杀得谢逊,只怕这广场上也非染满鲜血、伏尸遍地不可,不由得均有栗栗自危之感。
——金庸《倚天屠龙记》第三十七章
2、栗栗危惧[lìlìwēi jù]
【解释】栗栗:发抖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尚书·汤诰》:“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
【示例】夫以我一人所遭之无依著若此。
而带累妻子,举世行乎栗栗危惧之涂,吾能无缺然哉!——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
3、栗烈觱发[lìlièbìbō]
【解释】栗烈:凛冽,寒风刺骨;觱发:形容风十分寒冷。
比喻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诗经·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
【示例】偏偏的苍云渐布,黄风徐起,栗烈觱发,竟有酿雪的意思。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回
“栗”结尾的成语
1、不寒而栗[bùhán ér lì]
【解释】栗:畏惧,发抖。
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
【示例】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不寒而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
2、肤粟股栗[fūsùgǔlì]
【解释】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
3、股战而栗[gǔzhàn ér lì]
【解释】战:怕;栗:发抖。
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
形容恐惧异常。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它语。
”
【示例】因退立,股战而栗。
——东汉·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4、汗洽股栗[hàn qiàgǔlì]
【解释】汗流浃背,两腿颤抖。
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出处】宋·陆游《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虽单于不觉自失,况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
5、心战胆栗[xīn zhàn dǎn lì]
【解释】形容内心十分惊慌恐惧。
【出处】宋·陈亮《酌古论一·孙权》:“诸侯观之,心战胆栗,始知将军为真英雄,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
6、陆詟水栗[lùzhéshuǐlì]
【解释】指声威远播,四方畏服。
【出处】《后汉书·班彪传》:“殊方别区,界绝而不邻,自孝武所不能征,孝宣所不能臣,莫不陆詟水栗,奔走而来宾。
”
7、战战栗栗[zhàn zhàn lìlì]
【解释】战战:戒惧的样子;栗栗:哆嗦,发抖。
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
【示例】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8、火中取栗[huǒzhōng qǔlì]
【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处】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示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
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栗”在中间的成语
1、战栗失箸[zhàn lìshīzhù]
【解释】战栗:恐惧的样子;箸:筷子。
害怕得连手里的筷子都掉了。
形容吓得失去了常态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方食,失匕箸。
”【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箸,董卓饮食谈笑自若。
”
2、浞訾栗斯[zhuózīlìsī]
【解释】指妄自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