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研究
—58—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的价值与应用研究
严立青
(捷普电子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28)
对于企业经营活动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是一种企业在特定环境下开展的一种管理策略,也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吸引更加优质的人才参与其中,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使人才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因此,企业在发展时,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的科学性、制度化以及规范化。
本文通过分析人力资源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实际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旨在为有关企业提供参考建议。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企业在发展中提升自身竞争力最需要的,不仅需要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支持,更需要依靠优秀的人力资源系统对这些资产以及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换句话说,企业如果离开人力资源,将无法正常运行,要想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实际价值,企业一定要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整合现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资源,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俗话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保障资源,企业一定要重视人才的促进作用。
否则,企业会面临发展受阻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倒闭现象。
企业只有给予员工充足的归宿感,企业内部才能够获得强大的凝聚力。
(二)有利于企业培养、选拔高素质人才
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帮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挖掘人才,提升人才储备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而人力资源则能够促进人才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企业的运作绩效决定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能够为内部人才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也能够促进人才之间互相交流,可有效吸引高素质人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也能够通过自身良好的人力资源制度选择以及留住高素质人才。
(三)有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企业最主要的收益来源是为消费者提供对应的服务以及产品,职工则是产品以及服务的最直接生产者、销售者,企业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具体行为也与企业的经营效益互相存在关联,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内部经营成本的合理化。
首先,人力资源能够减少企业的实际单位劳动消耗,促进利润率的提升。
其次,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也能够帮助企业节省部分人力成本。
最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能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水平以及业务能力,挖掘员工潜在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可观
的利润。
(四)有利于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在开展经营与生产活动时,可让各项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比如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招聘时,人力资源部门就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制定不同类型的人才招聘标准。
根据员工的实际特点、专业以及学历对人力资源方案进行优化,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经营效率等。
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工作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员工在实际培训环节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升培训效率。
鉴于此,企业一定要不断对当前的人力资源模式进行创新以及优化。
首先,结合培训理念进行优化。
很多人力资源工作中在招聘职工时,比较看重员工的工作经验,但实际上,同等岗位也会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工作环境以及服务对象等。
因此,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创新自身的招聘意识,强化对员工岗位职能、技能以及团队意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
其次,重视职工态度。
一直以来,很多职工在接受培训时都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他们在接受培训时处于被动地位,而课程培训师才是真正的培训师。
长此以往,企业职工会产生培训依赖,会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时就寻求培训师帮助。
因此企业可以创新自身的培训模式,引导职工成为培训主体,在制定培训方法以及具体内容时可以借鉴职工想法,提升培训效果。
最后,创新培训方式。
传统的培训都是把员工集中在较为封闭的教室内进行统一学习,最终的效果也不甚理想。
因此企业可以把培训模式从课堂转向课外,结合实践开展培训工作,把职工分成不同的小组,培训师设计对应的题目,引导员工自行考虑思考,也可以结合题目开展对应的技能训练,提升职工业务水准。
(二)做好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工作
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绩效考核,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过于依赖财务数据,并未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大部分的企业会根据年底的一次性评价总结员工全年的工作表现,其实这种考核方式不够科学,也不够全面。
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绩效考核模式的创新工作。
首先,创造创建更加科学严谨的考核模式,加强对员工的日常管理,提升责任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其次,在不断的工作过程中,完善现有的绩效体制,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积极听取职工的真实建议,对现有的不合理条款以及不恰当条款进行补充或改进。
(三)加强劳动组织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8期
—59—
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劳动力,工作目标与人的行为有着直接关系。
在开展生产工作时,企业一定要为职工创建更加优质的工作环境,用更加严格的操作方法以及组织几率为职工提供更加科学的操作方法,用科学的定额模式结合按劳取酬的方法,提升文化水平以及技术,让工作人员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工作,提升工作质量。
(四)加强工艺纪律
车间生产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生产产品,完成各种资源消耗的工作。
企业车间要想提升产品质量,一定要强加内部纪律,加强技术层面的管控,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在提升产量的同时也要降低成本,使各项生产要素可以得到更加合理且有效的组织,提升经济效益。
(五)做好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制定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最主要的对象是人,在制定对应的激励机制时也一定要以人为本。
首先,要想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一定要创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最常见的方法为参与激励、薪酬激励、培训激励以及目标激励等。
每一位员工也要在自身工作过程中遵守规章制度。
其次,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的同时,也要考虑职工的真实情况,完善员工信息的填写工作,结合各员工的个体差异制定对应的激励机制。
比如对于部分低学历职工,他们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之后,不会过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对于部分高学历职工来说,他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还会主动追求精神满足。
因此企业人力资源一定要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实施差别激励。
(六)大搞技术革新,促进技术进步
车间要保证高效率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企业下达给车间的生产任务,就要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老设备,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车间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使车间所生产的产品和采用的工艺方法、机器设备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从技术上保证车间提高生产效率,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七)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工作要想实现真正价值,需要高层次管理人员,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时要重视以下几点:首先,重点挖掘具有管理潜能的人才,可以从职业水准较高且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中进行选拔。
其次,加大对上述人才的培训力度,为其创造更多能够外出深造的机会。
最后,对上述对象制定更加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模式,除了保证基本工作需求以及生活的同时,也要利用更加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一定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用更加科学化、制度化以及标准化的人力资源模式,优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员工能在满足自我发展的基础之上看到希望,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媛媛.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作用分析[J].商,2016(18):27-27.
[2]郑亚萍.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J].环球市场,2017(1):32-32.
(上接第55页)
经验和方法(通常称为调度规则),其本质为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未安排的作业任务中选择一个加工任务进行调度,直到所有的作业任务都被调度为止。
启发式的调度算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求出较为满意的可行解,并适用于复杂产品的生产调度。
因此,本文采用基于规则的调度算法进行调度作业任务的安排。
在现企业多约束多目标的调度需求下,单一的规则难以满足调度目标需求,因此考虑采用多规则组合的调度算法分阶段来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型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调度问题,从而求得整个调度任务的近优解。
调度规则组合如下:
1)产品生产任务调度规则优先选择交货周期最短和生产准备周期最长的产品进行调度,减少物料等待时间。
2)产品生产零部件调度规则优先选择产品组合基础子部件和加工工序周期最长的零件进行调度,以减少产品零部件库存。
3)工件工序调度规则优先选择截止日期最近和等待时间最短的工序进行调度。
基于上述的调度规则进行算法流程设计,如图1
所示:
图1调度算法流程
步骤一根据订单建立待调度产品生产任务的集合。
当集合不为空时,则根据交货期最短规则和生产准备周期最长规则进行产品生产任务的优先调度,转步骤二。
步骤二根据获取产品零部件的调度集合。
然后根据产品组合基础子部件和加工工序周期最长规则进行产品零部件的优先调度,转步骤三。
步骤三根据获取工件工序调度集合。
然后根据截止日期最近和等待时间最短的规则进行工件工序的优先调度,转步骤四。
步骤四根据以上的调度计划安排,确定整个产品的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并计算产品的生产周期,计算公式为,完成后转步骤五。
步骤五若产品的生产周期不大于订单的交货期要求,则生成调度周计划,转步骤六;否则,转步骤一。
步骤六根据生成的调度周计划计算其工序的生产能力,若车间的生产能力满足,则转步骤七;否则转步骤一。
步骤七调度结束
4 结语
本文针对复杂机电产品调度困难的问题,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出发,首先提出了以工时法为核心的产能测算方法;然后建立了调度模型,并应用了基于规则的启发式算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多品种小批量型军工企业调度的方法提供一定的思路。
下一步将研究把上述的调度方法与企业的MES 系统相结合,建立一个新型的调度系统,以达到企业生产调度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