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服老不服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老服老不服老
作者:曹永庆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0年第2期
人到老年,是服老还是不服老?对于这个问题,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

一种回答是:人老要服老。

他们认为,人老了,体力衰弱了,精力不行了,毛病多了,不
中用了,所以要服老。

在行动上,则不做稍难稍重的事,不参加运动量稍大的活动。

在思想上,则认为“老有所为”、“焕发青春”之类的提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另一种回答是:人老不服老。

他们认为,人老了,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仍然可以
像中青年人那样,勇挑重担,大显身手,从事难度大而繁重的工作。

他们不从自己年老体衰、
精力不济的实际状况出发,常常与中青年人较劲,勉强干些超出自己身心承受能力的事,还沾
沾自喜地认为“姜还是老的辣”!
以上两种说法,到底哪种正确呢?回答是:这两种说法,不做具体分析地笼统提出人老服
老或不服老,都是片面和不妥当的,都不利于老年人养生健身、延年益寿。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生理上服老,心理上不服老。

而以上两种说法,均陷入了老年养生的误区。

“人老要服老”的说法,以心理上服老、心态老化为标志,反映了部分老年人无所作为的
悲观思想。

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思想情绪一落千丈,整日心情抑郁,闷闷不乐,无所
事事,提不起精神来,干什么都兴味索然。

与未退休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有三首顺口溜形
象地反映了这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状念:
1.老年“四化
思想僵化,观念老化,
血管硬化,等着火化。

2.“三等”公民
一等吃饭,
二等睡觉,
三等死亡。

3.“三不”精神
过去的事情不提,
现在的事情不做,
将来的事情不想。

这部分老年人不仅生理上老化,心理上老化更严重,于是浑浑噩噩,无所作为,活一天算
一天,等着死亡的来临。

古语说:哀莫大于心死。

意思是说,没有比心死更悲哀的事了。

而所谓”心死”,则是指
精神消沉到极点,大脑严重老化的不正常状态。

上述这些老年人就是处于或接近这种不正常状态。

大脑如果严重老化,可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内分泌、肌肉、血管、神经、脏腑等各系统的功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可使老年人产生种种不良情绪,如意志
消沉,烦恼丛生,精神抑郁,忧愁悲伤、失望甚至绝望等。

这种精神状态,极大地破坏了肌体
的内外平衡,从而造成阴阳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疾病缠身,危害养生。

这对于老年人来说,
实在是雪上加霜!
“人老不服老”的说法,以生理上不服老为标志,反映了部分老年人脱离实际的盲目乐观
思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他们退休后,心理上、生理上都不服老,且主要在生理
上不服老,仍想像中青年人那样,投身到各项工作中,拼搏大干,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有些老年人退而不休,又凭自己一技之长找到了新的工作。

在新的岗位上,他们不从自己
年老体弱的实际状况出发,仍然像在职人员那样,硬撑着出满勤,干满点,甚至加班加点。


此以往,终于劳累过度,难于支撑,患上疾病甚至大病,才不得不治病休息。

不仅事与愿违,
无甚作为,而且危害了健康。

有些老年人片面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在运动锻炼中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出发,
仍然老夫也发青年狂,参加运动量过大、过分剧烈的活动,如快速长跑、登山、重体力劳动等。

由于违背了“适度运动”的原则,往往造成严重后果,或因而致病,或患上重病,甚至造成猝死。

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
有些老年人则在娱乐活动中“不服老”,把娱乐变成了“愚乐”。

老年人平时适当打打扑克、麻将,下下象棋、围棋,有一定益处。

然而有些老年人在打牌、下棋时,往往不分白天黑夜,一玩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夜以继日,连续作战。

有些老年人则过分计较输赢。

赢时得意
忘形,过度兴奋;输时则垂头丧气,痛悔不已。

有些老年人争强好胜,互不服气,甚至发生口角,出口伤人,以致伤了和气。

这种因时间过长造成的过度疲劳和因输赢引起的过激情绪,极
易导致心理剧烈波动,造成血压骤然升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造成重病、猝死等严
重恶果。

所以,无论是以心理上服老、心态老化为标志的“人老要服老”,还是以生理上不服老为
标志的“人老不服老”,对老年人的养生健身都是有害的。

老年人要实现健康长寿,必须从这
两种误区中走出来,做到生理上服老,心理上不服老。

生理上服老
就是承认人老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承认进入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和器官都在发生老化,其机能则发生进行性衰退,人的精力及体力亦逐渐衰减,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亦日趋下降,因此各种疾病时有发生。

人到老年,不可能再像中青年那样,从事繁重的工作和劳动。

所以世
界各国均实行退休制度。

到了退休年龄,就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休息为主。

退休后,不
做超出自己承受能力、过于繁重的事情,只做自己能够承受、较为轻松、适合自己做的事。

要正确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内涵,坚持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老年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可以强筋健骨,提高免疫力,增强老年人
的抗病能力,延缓衰老,强身健体。

要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安排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
动量。

如可采取以下运动方式:
1.坚持走步、散步。

每天坚持走步、散步1小时左右。

走步不同于散步,散步走得较缓慢,而走步则走得较快。

走步比散步运动量大,可增加热量的消耗,控制体重,从而防止身体过胖,起到减肥的功效,适合退休时间较短、身体健康的老年人。

而散步则适合退休时间较长、年龄
较大、身体较弱的老年人采用。

2.择己所好。

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运动方式。

如打太极拳、太极剑、练气功、做健身操、跳健身舞等。

在公园、体育场、在社区,每当旭日东升和晚霞灿烂之际,就会看到众多白发苍
苍的老年人在进行晨练或晚练,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坚持适度运动,要量力而行,运动不可过分激烈,运动量不可过大。

同时,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做到多年如一日。

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难以收到好的健身效果的。

生理上服老,还要做到娱乐要适度。

老年人到娱乐场所,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牌,下下棋,对于娱乐情怀,放松身心,有一定益处。

但不可过度迷恋,不可废寝忘食,不可时间过长,也不可情绪失控,过分激动,把娱乐变成“愚乐”,造成危害身心健康,难以挽回的恶果。

那时,悔之晚矣!
心理上不服老
虽然生理上进入了老年,但在心理上要永葆青春,有一个永远年轻的心态。

我国古今的许
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等为老年人做出了典范。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成为老
年人励志的千古绝唱。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李商隐的“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为人千古传诵。

叶剑英元帅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文学
家朱自清的“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诗人臧克家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
鞭自奋蹄”等诗句,成为许多老年人鞭策自己、老有所为的人生格言。

心理上不服老,首先要打消失落感和消沉感,在老有所为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年人退休后,虽然不干原来的工作了,不担任原来的领导职务了,但可干可为的天地依然十分
广阔,完全可以以新的角色、新的姿态投入到这些领域中。

因此,人老了,并不是老而无用,
也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人老,有金秋的收获,有夕阳的灿烂,还可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只要满怀信心地投身到新的天地中,就会不再计较世人的冷落,心理重新得以
平衡,困扰身心的失落感、消沉感从而一扫而光,精神上就会焕发青春,就会有一个年轻的心态。

这样,就会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防病抗病,养生健身,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心理上不服老,就会在老有所为的广阔天地中一试身手。

1读书学习学习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予以安排。

—是学习新知识。

如学习外语、电脑、养生保健等;二是发展个人爱好。

如学习书法、绘画、摄影、音乐等。

学习的方式,可以去上老年大学、参加培训班、自学等。

通过读书学习新知识,以丰富老年生活。

2发挥特长老年人在退休前,长期从事一项或几项工作,均有所长。

退休后,根据自己
的身体状况,适当发挥个人的特长,是老有所为的重要内容。

如担任企业顾问,在老年大学任教,撰文写作,维修车辆,做厨艺指导等,使老年人以一技之长奉献社会,发挥余热。

3发展爱好老年人多有某个方面的爱好,适当加以发展,既可丰富老年生活,又可养生
益寿。

如爱好旅游的老年人,可到名山胜景旅游,既锻炼身体,又怡情悦性。

爱好书画的老年人,可挥毫泼墨,寓意于笔,抒发胸臆。

爱好摄影的老年人,可以丰富的人生视角,拍下生动的瞬间等等。

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只要坚持生理上服老,心理上不服老,就会老有所为,老当益壮,延年益寿,夕阳焕彩。

[编辑:安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