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精神融入高中语文教育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扶志
67
感动中国精神融入高中语文教育的途径
★
包凯湄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历史文化中沉淀出丰富的华夏文明,形成丰富的中华文化内容。
在历史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具有感动中国精神的存在,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代代相传。
通过将感动中国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有利于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本文主要对感动中国精神在高中语文教育工作中的融入现状和途径进行分析。
随着中华文化的积淀和发展,在历史中形成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而在这些精神文化中包括无数动人的事迹,时刻感动着每个人,也体现出华夏精神。
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促进中国发展的精神力量。
这些精神感染着每一代人,也促进每一代人的奋发图强,不断前行。
中国当前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发展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而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后备力量,因此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感动中国精神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一、感动中国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促进感动中国精神的传承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岁月的洗礼下,形成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这些文化是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支撑国家发展的脊梁[1]。
通过将感动中国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感动中国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青少年的努力,青少年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社会实践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思想意识还未完全形成,处于朦胧时期。
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精神有利于正能量的宣传和熏陶,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
高中语文知识内容的范围比较广泛,教学内容深奥,但是在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的内容有限,这些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通过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感动中国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保证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和丰富性,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积累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感动中国精神的应用措施
历史的发展中出现很多感动中国精神人物和事件,感动中国精神也分布在不同行业和不同性质的工作中,虽然内容以及岗位不同,但是蕴含的精神内涵都是不平凡的。
这些精神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感动着中国,教师在语文教学组织中,需要注重将感动中国精神融入到语文教学课堂中,促进教学效果和水平的提升。
(一)结合课程标准,加强对感动中国精神的挖掘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程标准内容设置都比较广泛,其中蕴含的感动中国精神内涵也比较丰富,通过课程标准内容的应用,有利于对学生思想意识发展作用的提升,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苏武传》这部分内容中,这篇课文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苏武作为一名出使大臣被匈奴扣押,并受尽各种折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守本心,牢记国家的责任,坚定自身信念。
这
种坚定的爱国信念和高贵的品质对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习素材。
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以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彰显华夏儿女的爱国情怀。
通过将苏武爱国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促进学生的思想熏陶,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以及爱国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融入英雄事迹,强化感动中国精神内涵
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多的感人故事,这些英雄人物为祖国为人民舍生忘死,无私奉献,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国记忆、学习和践行,通过对这些感动中国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精神的伟大,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
比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中,刘和珍就是一位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她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年仅22岁,鲁迅先生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并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对这位虽殒身不恤的勇敢,坚毅,为国献身的女子而发声。
虽然针对刘和珍的记载资料不多,但是通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刘和珍作为一名女性能够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
通过这种英雄事迹的融入,有利于学生了解战争年代爱国精神的可贵之处,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更具真实性,有利于学生通过英雄事迹的学习加强对感动中国精神的理解,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构建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利用生活实践,加强对感动中国精神熏陶
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蕴含丰富的感动中国精神内容,而感动中国精神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任何一个岗位,一个工作都能够出现感动中国精神。
比如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这是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词,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将一生都奉献在教育事业中,这种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也是感动中国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奉献,坚定的坚守,本身也是一种感动人的精神。
通过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进行引申,当前在贫困地区仍然有很多平凡的教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不怕艰苦的环境,简陋的条件,拿着微薄的工资,甚至还需要为孩子们垫付教育费用,这些平凡的教师他们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赞扬和传承。
通过对真实案例的拓展和导入,有利于对教师奉献精神以及坚守精神的宣传,使学生在未来就业的过程中也能够从大义角度思考,注重对学生思想的熏陶,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更深刻的感受到平凡工作岗位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感动中国精神是一种对学生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通过感动中国精神的融入有利于对学生精神世界的熏陶,丰富中国精神内涵,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思想意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
感动中国精神的融入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善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教学效果,保证感动中国精神在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提升学生思想意识和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