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五年级美术上册课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五年级美术上册课程教案
广西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
执教老师:XXX
第1课《美在民间》
教学目的:
1.欣赏和了解我国民间美术作品的材质、造型和色彩特征,认识民间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形成保护、传承我国民间美术的自觉意识。
2.能够用语言描述作品美的特征,并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健
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题材内容、审美与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民间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资料和实物情况。
教师(学生)出示民间玩具和民间美术作品,并分发给学生供大家欣赏、触摸、玩耍,使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
学生适时点题,导入新课。
1.发展阶段——分析评述。
学生把自己准备的资料和实物
相互交流、欣赏。
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民间美术作品的
作者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美术作品?民间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的目的是什么?民间美术作品都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强化阶段——深入研究。
教师引导学生从题材、环境、
造型、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认识民间美术的种类。
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有:玩具、工艺品、生活用品等。
从艺术种类分有剪纸、刺绣、编织、泥塑、服饰、陶瓷、家具等。
制作阶段:组织学生以兴趣小组围坐,研究民间美术的设计与制作。
成立:橡皮泥制作小组、剪纸小组、年画组、编织组。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二、展示阶段:将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拍照分组,放入本班网站。
三、小结阶段:鼓励学生多创作,发扬民间美术。
板书设计思考:民间美术作品的作者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美术作品?民间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的目的是什么?民间美术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第2课《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绘画作品的历史、种类,感受其艺术特色,认识其文化价值。
2.培养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评述绘画作品,感悟中国绘画民族特色的造型构成美感。
研究、了解中国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为创作表现打基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教师问学生是否了解中国绘画的种类,并让学生从书本或其他资料中识别不同的画种。
二、讲授新知,共同欣赏。
教师介绍中国绘画作品的种类,并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区分不同的画种类型。
教师提问:为什么我们喜欢优秀的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意义?师生共同欣赏课本范图,并逐步展开欣赏研究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美术专业术语评述作品。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视觉语言,从画面的主题、表现的事物、画面的构成形式,笔墨颜色设置等多种因素去欣赏、感受、认识作品。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中国绘画作品,并给大家讲讲作品或作者的生平历史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研究的能动性。
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3课《古老的城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并在此处适时渗透《古文物保护法》,让学生懂得古典建筑的珍奇,因而学会珍惜古建筑。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教师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家乡的古建筑东门城楼,并让学生谈论古城楼的结构、造型和建筑特色。
教师提问:如果这些古建筑遭到损坏,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二、讲授新知。
教师简单介绍《文物保护法》,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珍奇,并学会珍惜古建筑。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古城楼的结构、造型和建筑特色,并指导学生用线条写生或摹写。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古城楼的结构造型和建筑特色,指导学生用线描的方法写生或摹写。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线条写生或摹写的技巧。
四、课堂小结。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中国绘画作品,并给大家讲讲作品或作者的生平历史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研究的能动性。
五、让学生用泥做一简约小亭,并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六、鼓励学生培养和增强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二、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研究如何欣赏画家作品并分析其中古城楼的表现形式和作品意境。
教师将解释画家作品和学生作品
的构图、造型和透视等。
教师将出示范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例如线描,以及作者如何利用线条的疏密、曲直、方向变化来强调古城楼的结构和层次。
三、强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将强调观察分析的重要性,以便画好古城楼。
教师将示范线画写生步骤,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从屋顶处开始下笔,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并画出一些细部,想像完成看不清的部分。
教师将边指点实物边画。
四、作业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进行写生描画,安排自选课本范图一部分,教师将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教学目的: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了解桥的用途,并感受古桥梁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为研究风景积累素材。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运用学过的美术基础知识,选用铅笔淡彩的表现技法,用写生或回忆的方法画一幅有关乡间小石桥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绘画作品的构图和建筑物透视的正确运用与掌握。
教学过程:
第4课《乡间的小石桥》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以小石桥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将问学生家乡是否有小石桥,它们的结构和造型是否复杂,小石桥的使用功能是什么,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便利,小石桥与大江河上的大桥有什么区别等。
二、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欣赏课本上的小石桥,并配合课本图例讲解中国乡村特有的小石桥文化。
三、强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将示范合理的乡间小桥构图技巧,包括用笔的虚实技巧。
教师还将示范铅笔技巧多变的涂抹变化,让学生体会技法的乐趣。
最后,教师将示范铅笔淡彩着色技巧,让学生体会透明用色技巧。
四、作业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选择有关小石桥的风景照片进行绘画,也可以作实地写生。
教师将巡堂指导。
第二课时
一、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二、评价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进行互动评价。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花材进行插花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具:鲜花、插花器材、范例图片、教材。
教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展示范例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插花作品。
2、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花种,并说出原因。
二、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插花的基本知识,如花材的选择、插花器材的使用等。
2、教师示范基本的插花技法,如切花、插花、叠加等。
3、学生自行选择花材进行插花创作,教师巡堂指导。
三、强化阶段:
1、教师讲解不同花材的特点及其在插花中的运用方法。
2、学生交流自己的插花作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四、作业阶段:学生完成插花作品,并准备分享。
第三课时
一、学生分享自己的插花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二、评价交流:
1、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插花作品。
2、教师对学生的插花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板书设计:插花基本知识、插花技法、不同花材的运用方法。
1、通过童话故事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通过童话故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和理解童话故事的深层含义。
教时:两课时
教具:童话故事书籍、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出示童话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听过的
童话故事。
2.引出课题:童话故事真有趣。
二、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教师示范阅读童话故事,并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强化阶段:
1、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和理解童话故事的深层含义。
2、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一、作业阶段:
1、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童话故事,并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二、评价阶段:
1.学生展示自己分析的童话故事,教师点评。
2.评选最佳分析作业。
板书设计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研究漫画的艺术特色,并尝试创作校园漫画。
第二课时:
一、作业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创作出自己的校园漫画。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例如校园生活、校园风景等。
二、评价阶段: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创作思路。
教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漫画创作的技巧和表现力。
三、课后拓展: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漫画作品展示在校园文化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
同时,学生也可以继续探索漫画创作的技巧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表现力和创意水平。
板书设计:
校园漫画
漫画的社会性质
漫画的艺术特色
创作校园漫画的方法和技巧
1.教师讲授卡通形象的设计创作方法和过程,出示范画,
让学生观察、分析、模仿绘制。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卡通形象的设计要素,如形状、
比例、线条、色彩等,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卡通形象。
3.学生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教师逐个指导,帮助学生解
决遇到的问题。
4.教师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提高学生的
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作业阶段:学生完成自己的卡通形象创作,并写一篇小作文,介绍自己的卡通形象的特点和创作过程。
三、评价阶段:1.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
评价。
2.教师评选出最佳作品,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板书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要素:形状、比例、线条、色彩。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研究卡通画和模型制作。
在第一部分,教师将引导学生构思一个卡通故事的形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设计构思。
然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构思,示范创作一个卡通形象。
创作步骤包括画形(夸张、变形)、涂色和用黑色线条将形象勾勒出来。
在作业阶段,学生将进行卡通画创作。
评价阶段包括作品展示和评选最佳作业。
板书上将介绍卡通片的类型,包括剪纸动画片、电脑制作的动画片和水墨画动画片等。
在第二部分,教师将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利用纸材料设计制作飞机、汽车、轮船等模型。
这将锻炼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并让学生了解设计制作与生活的关系,以及设计制作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作用。
教学重点是研究设计制作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模型,而教学难点则是模型造型的新颖设计。
在第一课时的导入阶段,教师将讲述模型设计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共享收集到的图片、玩具模型等资料,交流调查情况,发表飞机、汽车、轮船与人类社会联系的看法。
在发展阶段,教师将讲述设计制作一件立体模型的方法步骤:构思、草图和制作。
在强化阶段,教师将以飞机平面设计草图为例,演示设计制作飞机模型的基本方法。
在第二课时的作业阶段,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并在教师的巡堂指导下完成作业。
评价阶段包括作品展示和评选最佳作业。
板书设计制作小木偶的方法步骤:
构思。
设计小木偶的形象,包括头部、身体和四肢等。
选择材料。
根据设计好的小木偶形象,选择适合的材料,如硬纸板、布头、毛线、纽扣等。
制作小木偶的头部。
根据设计好的小木偶头部形象,用硬纸板制作头部,并用布头和毛线制作头发和面部表情等。
制作小木偶的身体和四肢。
根据设计好的小木偶身体和四肢形象,用硬纸板制作身体和四肢,并用毛线等材料连接各部分。
安装小木偶的活动关节和操纵杆。
根据小木偶的设计和需要,合理安装小木偶的四肢活动关节和操纵杆,以实现小木偶的活动功能。
装饰美化小木偶。
根据小木偶的设计和需要,用彩色笔等材料为小木偶进行装饰和美化。
第12课《小小木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小木偶的制作过程,并能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小木偶形象的设计制作。
通过本课研究,学生能了解木偶设计制作的基本常识,合理运用身边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活动的小木偶,并与大家分角色表演一出木偶剧,培养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同时,本课也旨在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活动的小木偶,教学难点是偶头形象的创新设计以及木偶四肢活动关节、操纵杆或拉线的合理安装。
本课共分两课时,教具包括硬纸板、布头、毛线、纽扣、针、小木棍、彩色笔等。
在第一课时,教师通过木偶操作简单演示木偶剧,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围绕木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再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有关木偶的知识,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展示的图片,认识木偶的造型特色、种类、表现方法,并简要讲述木偶的历史渊源及相关知识。
最后,教师示范用纸设计制作木偶的方法步骤,包括构思、设计、绘制、制作和检查。
在第二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并进行作品展示,学生给自己的作品点题。
教师巡堂指导并进行评价。
本篇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但是可以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例如:
第13课《水墨画动物》
教学目的:
1、研究水墨画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2、练用水墨画技法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
3、在探究、创造活动中体验研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几种熟悉的动物的形态特征,研究用水墨表现以动物为主体的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动物的形态特征,如何运用水墨画技巧表现出生动灵活的动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教师出示几幅动物水墨画范画,引导学生观察。
2.引出课题,点明本课研究内容和要求。
二、发展阶段:
1、介绍中国画工具材料,复基本的笔墨技法。
材料:毛笔、宣纸、墨法。
笔法:中锋、顺锋、逆锋。
墨法:焦、浓、重、淡、清。
三、强化阶段:
1、教师出示各种动物的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在录像中观察到的动物形态
特征。
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讲讲它们的特点。
4、教师讲解并示范作画:用重墨画出蛙身。
添画后肢。
用淡墨画眼睛、下腹。
画前肢,点眼珠。
第二课时:
一、作业阶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二、评价阶段:
1.作品展示,学生给自己的作品点题。
2.评选最佳作品。
第14课《风雨桥》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研究,认识风雨桥的建筑形式和造型特色,了解民间建筑的艺术成就。
2、研究用钢笔淡彩的形式摹写或写生风雨桥,掌握钢笔淡彩的技法。
培养学生写生能力和造型能力。
3、通过绘画创作风雨桥作品,了解我国桥梁建筑文化,感悟风雨桥与劳动生活的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风雨桥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用钢笔淡彩的形式摹写或写生风雨桥。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陶泥作品,如花瓶、餐具等。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陶泥作品的新颖构思和造型美,注重细节处理。
第二课时:
一、作业阶段:学生继续完成陶泥作品的制作。
二、评价阶段:
1.作品展示,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对方的作品。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在构思和造型美方面的表现,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陶艺制作的经验和体会,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探索和发掘陶艺的艺术魅力。
1、了解卡通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卡通漫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研究制作简单的卡通漫画,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绘画技能。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卡通漫画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创作出有趣的卡通漫画。
教时:两课时
教具:白纸、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展示一些卡通漫画,引入课题。
2.介绍卡通漫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对卡通漫画进行初步认识。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提问:你们最喜欢哪些卡通人物?为什么?
2、引导学生从卡通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强化阶段:
1、教师启发学生:卡通漫画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让我们通过简单的画面和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制作简单的卡通漫画吧!
2、教师介绍卡通漫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
解卡通漫画的制作方法。
3、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制作自己的卡通漫画。
第二课时:
一、作业阶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卡通漫画制作。
2、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二、评价阶段:
1.作品展示,学生给自己的作品点题。
2.评选最佳作业。
板书设计卡通漫画的制作方法:基本构图和表现形式。
制作自己的卡通漫画。
来表现画展的氛围和主题,上色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色调的协调。
排版。
设计好文字和图片的排列方式,注意排版的美观和易读性。
第二课时:
一、导入阶段: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作品。
二、发展阶段:1、教师讲述画展的策划和布展。
2、学生分组讨论画展的策划和布展,确定各自的任务和分工。
3、学
生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实践操作,完成画展的布展。
三、强化阶段:1、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到画展策划
和布展的重要性和难度。
2、学生进行画展的现场管理和维护,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心。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画展从策划到完成的整个过程,学会设计制作请柬和海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