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三高中政治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三高中政治专题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表是2013年两个不同时间段人民币外汇牌价(标价方法:人民币元/100外币)。

A.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竞争力增强
B.中国对德国出口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
C.中国企业赴美国进行投资设厂更有利
D.中国学生到日本留学需要的费用增加
2.某国在某一时期,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2次。

由于经济发展,货币量需增加20%,而这一时期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为1
3.2万亿元。

如果货币流通次数不变,此时的通货膨胀率为________;原标价为50元的A商品,现在价格是________。

()
A.15%57.5元B.10%55元C.20%60元D.6%53元
3.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小王同学通过物联网购买到了自己称心如意的学习用品。

这一过程反映了物联网的使用()
①丰富了商品交换的形式和手段
②方便了消费者购物并减少了现金使用
③减少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④促进了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4.价格变动会影响生产和生活。

下图曲线反映的关系应该是()
A.价格与供给B.价格与需求C.价格与生活水平D.价格与劳动时间
5.2013年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

面对消费价格水平上涨()
①央行可能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②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
③生产者可能会扩大生产规模
④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其替代品的需求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6.如图是某商品在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的价格走势。

下列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价格处于C点时,该商品的生产者可能会扩大生产规模
②价格处于D点时,该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③价格从B点到C点,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
④价格从C点到D点,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一吨废手机,经过加工提炼后,能产生300~400克的黄金,500克左右的白银。

然而,大量可利用的废旧手机
并没有进入正规回收企业,而是闲置在家或被随意丢弃,让本可以无害利用的“城市矿产”反而成了“城市污染”。


一现象启示我们()
①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②消费者应转变消费观念,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③我国应积极推动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
④实现商品价值的增值需要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近年来,尽管各大商场大炒节日概念,推出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但能借助节日概念赚得钵满盆满的商家并不多。

相反,一些注重购物环境、服务水准的商家,开始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商品经营者要注重创新经营理念
②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
③打折促销是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④消费者要树立理性务实的消费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楼市调控新“国五条”,明确提出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政府开征房产税后,对商品房交易产生的影
响用图示描绘出来(D
1为征税前,D
2
为征税后),下列图示最符合其变化的是()
10.现如今我国正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已成为共识。

促使人民生活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用在家庭食品消费方面的支出逐步减少
B.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
C.食品供应增加造成食品价格持续下降
D.家庭生活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
11.一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消费者会关注网店商品的销量。

有网购达人表示:“卖得多的商品就算不是太个性,至少大家都在买,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

”这种消费心理是()
A.从众心理,有利于钱花得物有所值
B.求异心理,有利于形成消费流行趋势
C.攀比心理,有利于帮助企业掌握市场需求
D.求实心理,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个人消费的认可度
12.绿色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
和过程。

下列符合绿色消费理念的是()
①购买消费散装的物品
②用布做的毛巾和餐巾代替各种各样的纸巾
③拒绝使用生物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使用经济适用又安全可靠的一次性产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综合题
1.电价调整关系群众生活,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

材料一每年进入冬季,我国都会因为“煤荒”引发全国性“电荒”,为了应对电荒,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采取拉闸限电
的措施来保证基本的电力供应。

在煤炭供给短缺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下,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相应出台了电价上调的措施。

材料二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开始实行居民阶梯电价。

共分三档,第一档为基础电量,价格不变,第二档每度涨0.05元,第三档涨0.30元。

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阶梯为基数电量,此阶梯内电量较少,电价较低;第二阶梯
电量较高,电价较高一些;第三阶梯电量更多,电价更高。

这不仅让市民更加合理用电,更提升了节能家电的关注度,刺激了销量,同时也加速了市民家里“电老虎”的淘汰,节能型产品将再次掀起一波销售高潮。

(1)结合材料一,分析国家上调电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实行阶梯电价可能对居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某校
高三(1)班的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围绕“我国的文化发展”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文化消费,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了以下数据:
2002-2012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比重分别为8.1%、6.5%、6.6%和5.5%。

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1)结合图表(含注)反映的信息,概括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

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第二小组】——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本组同学对近段时间比较火的几档综艺节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3年我国新开播的综艺节目都是引进国外版权,同时还有许多电视台准备加入引进的队伍。

同学们在讨论中形成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综艺节目在中国起步较晚,“拿来主义”是一个必经之路。

观点二: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不利于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

(2)选择一种你赞成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第三小组】——立足实践,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本组同学走访了该省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浓园国际艺术村。

他们了解到该艺术村自创建以来,陆续为省内200多位美术家免费提供工作室附带居室;在园内修建了大型展览厅和销售厅,为美术家免费包装展、销作品。

美术家们在艺术村可以近距离地感受社会生活,可以在一起切磋技艺、提高素养,通过开办美术培训班为培养新人贡献力量,逢年过节则为农民群众写春联、作年画等。

2013年“闹春展”期间,美术家们“接地气”的作品受到参观者的热捧,也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该艺术村的经验对文化工作者创造与实现价值有何启示。

全国高三高中政治专题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下表是2013年两个不同时间段人民币外汇牌价(标价方法:人民币元/100外币)。

A.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竞争力增强
B.中国对德国出口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
C.中国企业赴美国进行投资设厂更有利
D.中国学生到日本留学需要的费用增加
【答案】A
【解析】2013年4月1日与2013年1月1日相比,100单位的外币兑换的人民币数量,美元增加,欧元和日元减少,前者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产品出口,但不利于对外投资;后者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产品出口,但有利于对外投资,出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

故本题只有A项正确。

2.某国在某一时期,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2次。

由于经济发展,货币量需增加20%,而这一时期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为1
3.2万亿元。

如果货币流通次数不变,此时的通货膨胀率为________;原标价为50元的A商品,现在价格是________。

()
A.15%57.5元B.10%55元C.20%60元D.6%53元
【答案】B
【解析】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2次,可知此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0÷2=10(万
亿元)。

经济发展,货币量需增加20%,此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1+20%)=12(万亿元)。

这一时期进入
流通领域的货币量为13.2万亿元,意味着超出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13.2-12=1.2(万亿元)。

据此,通货膨胀率应
为1.2÷12×100%=10%。

在此通货膨胀率下,原标价为50元的商品,现在的价格是50×(1+10%)=55(元)。

因此本题答案应为B项。

3.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小王同学通过物联网购买到
了自己称心如意的学习用品。

这一过程反映了物联网的使用()
①丰富了商品交换的形式和手段
②方便了消费者购物并减少了现金使用
③减少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④促进了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通过物联网购买商品,需要利用网银支付货币,不需要现金支付,因此既丰富了商品交换的方式和手段,也减少了现金的使用,方便了消费者,故①②正确。

③④说法错误。

4.价格变动会影响生产和生活。

下图曲线反映的关系应该是()
A.价格与供给B.价格与需求C.价格与生活水平D.价格与劳动时间
【答案】A
【解析】解读曲线信息,应看到“价格变动会影响生产和生活”这一信息,明确图示纵轴为因,横轴为果。

价格提高,供给会增加,A符合题意。

价格上涨,需求会减少,B不符合图示信息。

价格提高,生活水平会下降,C不符合题意。

劳动时间影响价格,但价格不是劳动时间变化的原因,排除D。

5.2013年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

面对消费价格水
平上涨()
①央行可能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②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
③生产者可能会扩大生产规模
④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其替代品的需求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消费价格水平上涨,可能是因为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过多,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笼资金,减少货币流通量,故①正确。

消费价格水平上涨,生产者获利可能增加,因此他们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供应,故③符合题意。

消费价格总水平不是某一种商品的价格,而是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所有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故②④与题意无关。

6.如图是某商品在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的价格走势。

下列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价格处于C点时,该商品的生产者可能会扩大生产规模
②价格处于D点时,该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③价格从B点到C点,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
④价格从C点到D点,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C点是价格波动变化的低点,对生产者来说,此时获利较少甚至亏本,因此不能扩大生产规模,①不选。

D点是价格波动变化的最高点,此时该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②应选。

从B点到C点是商品供过于求引起价格
下降的状况,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应该逐步增加,因而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③不选。

从C点到D
点是商品供不应求引起价格上升的状况,此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应该逐步减少,因而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也会减少,④应选。

7.一吨废手机,经过加工提炼后,能产生300~400克的黄金,500克左右的白银。

然而,大量可利用的废旧手机
并没有进入正规回收企业,而是闲置在家或被随意丢弃,让本可以无害利用的“城市矿产”反而成了“城市污染”。


一现象启示我们()
①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②消费者应转变消费观念,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③我国应积极推动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
④实现商品价值的增值需要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谈的是废旧物品的再利用问题。

①③符合题意。

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主要不是消费观念问题,排除②。

资源再利用与实现商品价值的增价无关,④错误。

8.近年来,尽管各大商场大炒节日概念,推出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但能借助节日概念赚得钵满盆满的商家并不多。

相反,一些注重购物环境、服务水准的商家,开始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商品经营者要注重创新经营理念
②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
③打折促销是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④消费者要树立理性务实的消费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通过改善购物环境、提高服务水准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从商家来说,既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又创新了经营理念,①②正确。

③观点错误。

材料强调企业的做法,而④立足于消费者角度,应排除。

9.楼市调控新“国五条”,明确提出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政府开征房产税后,对商品房交易产生的影
响用图示描绘出来(D
1为征税前,D
2
为征税后),下列图示最符合其变化的是()
【答案】C
【解析】政府开征房产税后,商品房交易中购房成本会提高,可能导致商品房需求量下降,选项B、D都是指需求量增加,故排除。

开征房产税后,意味着在房价相同的情况下,购房成本要增加,商品房需求量可能会降低,所以
C符合题意。

A无法体现房价、购房成本与需求量的关系,排除。

10.现如今我国正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已成为共识。

促使人民生活由总体小
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用在家庭食品消费方面的支出逐步减少
B.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
C.食品供应增加造成食品价格持续下降
D.家庭生活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
【答案】B
【解析】从点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故排除A、D,答案为B。

11.一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消费者会关注网店商品的销量。

有网购达人表示:“卖得多的商品就算不是
太个性,至少大家都在买,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

”这种消费心理是()
A.从众心理,有利于钱花得物有所值
B.求异心理,有利于形成消费流行趋势
C.攀比心理,有利于帮助企业掌握市场需求
D.求实心理,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个人消费的认可度
【答案】A
【解析】某种商品大家都在买,反映的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者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的商品,一般来说,在从众心理的引导下,消费者能达到物有所值的目的,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2.绿色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
和过程。

下列符合绿色消费理念的是()
①购买消费散装的物品
②用布做的毛巾和餐巾代替各种各样的纸巾
③拒绝使用生物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使用经济适用又安全可靠的一次性产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购买消费散装的物品可以减少包装的浪费,用布做的毛巾和餐巾减少了纸巾的使用,都符合绿色消费理念,①②正确。

③是一种理想化的极端消费理念,④违背绿色消费理念。

二、综合题
1.电价调整关系群众生活,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

材料一每年进入冬季,我国都会因为“煤荒”引发全国性“电荒”,为了应对电荒,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采取拉闸限
电的措施来保证基本的电力供应。

在煤炭供给短缺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下,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相应出台了电价上调的措施。

材料二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开始实行居民阶梯电价。

共分三档,第一档为基础电量,价格不变,第二档每度涨0.05元,第三档涨0.30元。

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阶梯为基数电量,此阶梯内电量较少,电价较低;第二阶梯
电量较高,电价较高一些;第三阶梯电量更多,电价更高。

这不仅让市民更加合理用电,更提升了节能家电的关注度,刺激了销量,同时也加速了市民家里“电老虎”的淘汰,节能型产品将再次掀起一波销售高潮。

(1)结合材料一,分析国家上调电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实行阶梯电价可能对居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答案】(1)①供求影响价格,由于用电需求的增多,而电量供给的不足,导致电价上涨。

②价值决定价格,由于
煤炭成本的上升,从而导致发电成本上升,价值量增加,价格提高。

(2)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实行阶
梯电价会调节人们用电量,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达到节能的目的。

②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变动。

电与电器是互补商品,实行阶梯电价会使居民趋向于选择节能型产品。

③价格变动会促使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规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实行阶梯电价会促使生产者增加节能型产品的生产,注重产品质量,根据市场需求,实现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解析】第(1)问,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解答此题可以立足供求和价值来分析。

通过用电需求可见供求,通过煤
炭成本,可见价值。

第(2)问,此题考查价格变动产业的影响,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设问指向: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生产的影响,所以我们立足两方面来回答。

从生活角度看,主要影响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观念。

从生产角度,主要强调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的调节。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校高三(1)班的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围绕“我国的文化发展”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文化消费,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了以下数据:
2002-2012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比重分别为8.1%、6.5%、6.6%和5.5%。

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1)结合图表(含注)反映的信息,概括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

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第二小组】——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本组同学对近段时间比较火的几档综艺节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3年我国新开播的综艺节目都是引进国外版权,同时还有许多电视台准备加入引进的队伍。

同学们在讨论中形成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综艺节目在中国起步较晚,“拿来主义”是一个必经之路。

观点二: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不利于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

(2)选择一种你赞成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第三小组】——立足实践,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本组同学走访了该省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浓园国际艺术村。

他们了解到该艺术村自创建以来,陆续为省内200多位美术家免费提供工作室附带居室;在园内修建了大型展览厅和销售厅,为美术家免费包装展、销作品。

美术家们在艺术村可以近距离地感受社会生活,可以在一起切磋技艺、提高素养,通过开办美术培训班为培养新人贡献力量,逢年过节则为农民群众写春联、作年画等。

2013年“闹春展”期间,美术家们“接地气”的作品受到参观者的热捧,也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该艺术村的经验对文化工作者创造与实现价值有何启示。

【答案】(1)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
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比重偏低,地区差距大,发展不平衡。

措施: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收入差距是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应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提高我国居民的总体文化消费水平。

③生产决定消费。

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④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协调消费,增加对文化产品的消费。

(2)赞成第一种观点:①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拿来主义”,能够学习和吸收国外综艺节目的成功
经验,促进我国电视节目创新。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坚持“拿来主义”,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中外
电视行业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我们对自身的认同和对别人的理解。

③只要在引进国外版权时,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就不仅不会丧失我们自身的特色,而且能促进中国电视原创节目的发展。

赞成第二种观点: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可能会忽略对我国自身电视节目优点的继承和发扬,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电视节目的创新必须立足我国的国情,引进的国外节目可能不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情趣。

③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有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会导致中国电视原创节目缺乏,不利于我国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

(3)①通过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为社会和群众服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解析】本题以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为背景,从经济、文化、哲学等角度,综合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考查经济生活知识,包括两小问。

第一小问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要通过横比看不同,纵比看变化,还要结合小注中的内容来概括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

第二小问,设问提出了答案的知识要求是“消费”的内容,注意从影
响消费的因素(居民收入、收入差距、生产等)、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说明应怎样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

第(2)问考查文化生活知识。

材料提供了我国电视台综艺节目建设和发展中的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坚持“拿来
主义”,强调学习引进国外综艺节目及其发展经验的必要性,据此从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
化交流与传播应坚持的原则等方面展开分析。

第二种观点旨在强调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的危害性,据此,其文化角度的理由主要有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倾向等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