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使用拐杖 • 下楼时,拐杖先下,患腿随后,健腿最
后下 • 跑台步行进一步改善步速和步行距离,
提高实用步行距离
上楼梯
下楼梯
术后第7周
• 患侧下肢可以全负重 • 可以坐普通的椅子 • 不可蹲下
其它
• 穿鞋袜练习
• 术后3周让患者坐在椅子上,伸直正常侧 下肢,屈膝、屈髋将患肢小腿置于正常 肢体膝上前侧,一手握住患肢足底,一 手放于患膝内侧轻轻向下按压,并逐渐 屈曲正常侧肢体膝关节
• 2.高分子聚乙烯 • 3.陶瓷 • 4.炭质
假体固定方法
• 1.骨水泥型固定 • 填充在骨与植入物间隙或骨腔,具有自凝
特性;价钱便宜,易操作,术后即时固 定,能早期下地活动 • 易松动,故不宜用于年轻活动多的患者,
多用于老年患者
假体固定方法
• 2.非骨水泥型固定 • 利用骨组织长入假体微孔而起固定作用 • 多用于年轻、骨质条件好及翻修患者
• 女性患者脱位的发生率是男性的2倍
• 后入路的脱位发生率要高于前入路和侧 入路
• 粗隆的撕裂伤及臀上神经损伤造成的髋 关节外展肌的功能降低与术后的脱位率 成正相关
• 出现突然的剧烈疼痛,之后引起关节功 能障碍,x线检查证实
• 复位方法:将髋关节轻度屈曲并纵向牵 引
• 复位后,最好固定制动4~8周,限制关 节的屈曲、内收和旋转
• 术后早期的康复措施 • 常见并发症 • 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膝关节置换术康复
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 应用人工材料制作的全膝关节结 构植入人体以替代病损的自体关 节,从而获得膝关节功能。
• 据统计,美国全膝关节置换 术,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增 长3倍。
•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患者接 受了关节人工膝关节置换手 术。
• 相对禁忌症:严重骨质疏松,关节周围 严重且无法矫正的韧带缺损和其他某种 程度上的心理或生理缺陷。
康复治疗目的和原则
• 目的: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力; 恢复下肢的站立和行走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原则:早期开始,循序渐进,个别 对待。
二.康复评定
(一) 术前评定
• 1. 上、下肢肌力 • 2. 关节活动度 •3. 观察步态:确定步态类
关节置换术的康复
•用人工关节替代和置换病 损或损伤的关节。
• 髋关节置换 • 膝关节置换 • 肩关节置换 • 肘关节置换 • 腕关节置换 • 指关节置换 • 踝关节置换
分类
髋关节
1)组成: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2)结构:髋臼唇、髋臼横韧带、 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3)特点:关节头小,关节窝大 而深,关节囊厚、紧张、 4)运动:前屈、后伸、内收、 外展、旋外、旋内、环转,但不 如肩关节灵活。
• 允许患者翻身 • 俯卧位,有利于被动伸展髋关节 • 注意:不宜早期进行直腿抬高练习
2. 坐位练习
• 术后6~8周内,患者以躺、站、行走为 主,坐的时间尽量缩短,每天4~6次, 每次30min。
• 如果患者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不宜坐 位练习。
• 坐位练习的内容:伸髋;屈髋;屈髋位 旋转。
3. 立位练习
半月板 胫骨
人工膝关节的构造和材质
• 人工关节垫片

高分子聚乙烯
• 股骨组件

钛、钴铬合金
• 胫骨组件

钛、钴铬合金

骨水泥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人工膝关节的类型
• (1)髁型人工膝关节; • (2)铰链式人工膝关节; • (3)球臼型人工膝关节等
• 髋关节是全身最深的关节,关节囊坚韧 厚实,周围有强大的肌肉覆盖
• 功能是负重,将躯体的重量传至下肢 • 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 负重>行走功能
• 髋关节的稳定依赖骨性结构、关节 囊、韧带和肌肉及其附属结构
• 肌肉:动力稳定装置
• 韧带和关节囊:静力稳定装置
人工髋的材料
• 1.金属:钴铬钼合金、钛及其合金、不 锈钢
• 术后抬高患肢,鼓励患者做膝、踝关节 的早期主、被动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等 长收缩
• 外部充气加压疗法和尽早进行下肢活动 • 抗凝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
2. 脱位
• 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 发症,发生率2%~3%之间
• 引起脱位的危险因素有患者的个体因素、 手术操作和患者关节活动范围过大
膝关节构造
• 髌骨(膝盖骨) • 股骨 • 胫骨 • 半月板 • 前、后交叉韧带
4
股骨 髌骨 半月板
胫骨
各部位的生理功能
股骨
• 提供膝关节运动之稳定性
• 前交叉韧带
髌骨
• 后交叉韧带
• 产生平滑的运动 • 半月板 • 髌骨(股四头肌)
后十字韧带
• 承载负荷、吸收冲击 • 半月板
5
前十字韧带 半月板韧带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冰疗
• 能降低软组织的温度,同时减轻术 后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减轻疼痛。
• 术后第1天即可使用冰袋,置于手术 的关节周围
• qd~bid,每次30~60min,7~10 天一个疗程,至关节消肿、疼痛减 轻
7. TENS
• 采用频率为100Hz,双通路四电极 分别置于手术伤口两侧治疗
• 时间30~60min • 强度:2倍的感觉阈 • 每日1~2次,7~10天为一疗程
2. 术后第1天
• 撤除软垫,尽量伸直 术侧下肢,以防屈髋 畸形。
• 术后使用气压治疗仪, 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 适当服用镇静止痛药, 减少疼痛刺激。
3. 术后第2天
• 将患肢置于膝关节CPM上开始髋、膝关 节的被动活动
• 膝40°,髋25~45° • 每天增加5~10° • 术后1周左右,膝达90°以上,髋关节超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目标
• 1. 负重 • 2. 伸屈、外展、旋转 • 3. 稳定性好 • 4. 功能性活动
• 刘××,男,70岁,退休干部。外伤后右 髋疼痛伴活动障碍4天。患者4天前不慎 从坡上滑倒在地,翻滚若干米后,感觉 右髋剧烈疼痛,不能站立行走。未行特 殊处理,急送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 “右股骨颈骨折”,经皮牵引后无明显 好转,转入某院,并在2天前全麻下行 “右全髋关节置换术”。
随访
• 终身随访 •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来院复查,
以后每隔半年复查1次 • 复查内容:X线、功能评分和骨密度检查 • 功能评分:疼痛、功能和关节活动 • 早期随访 • 远期随访
术后注意事项
• 1. 拐杖使用时限:至无疼痛及跛行时,方 可弃拐。最好终生使用单手杖。
• 2. 预防及控制感染。
• 术前和术后的预防性指导是防止脱位发 生的重要措施
• 主要强调术后的预防措施,尤其是 在术后的6周之内。
3. 感染
• 延缓术后的愈合、康复的进程,增加假体 松动或脱位的危险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 感染超过6个月应去除假体和所有的骨水 泥
4.假体松动
• 当假体固定界面承受的载荷超过其界 面结合的强度时,可引起松动。
发病因素
• 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 高龄患者、原静脉血栓史、骨盆、股骨
颈、髋关节骨折史 • 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
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过长 • 长期卧床体弱下肢活动明显受限,损伤
增加血管间接损伤 • 麻醉因素
治疗
• 1986年NIH推荐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预 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作为一种标准措 施
8. 体位的摆放
•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有四种危险而应避 免的体位
• (1)髋屈曲超过90° • (2)下肢内收超过身体中线 • (3)伸髋外旋 • (4)屈髋内旋
• 用枕头使髋关节外 展,在患者术后睡 觉或休息时使用
• 通常使用6~12周
术后第2~6周
1. 床上练习
• 屈髋肌力量练习,即髋关节半屈位的主 动或主动抗阻屈髋练习
• 4.教患者术后应用的训练方法:床 上及转移活动,各关节的主动-助力 主动活动,助行器的使用。
• 5.指导患者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
• 如:手杖,能够相对缩短术后康复 训练的时间
(二)术后康复治疗
1. 手术当天
• 仰卧位在术侧肢体外下方垫入适当厚度 的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患者穿 防旋转鞋(丁字鞋)避免下肢外旋,并 减轻疼痛。
型,有无使用助行器
• 4. 测定手术肢体的长度
•5. X线片检查:了解手术关 节有无畸形、增生、对线
(二) 术后评定
•术后1~2天、术后1周、2周 住院患者以及术后1月、3 月和半年门诊患者进行评 定
单项评定
• 1.关节水肿 • 5.活动及转移的能力
• 2.关节疼痛 • 6.步态分析
• 3.关节活动
• 髋关节伸展 • 骨盆左右摇摆 • 髋内外翻畸形矫正 • 屈髋练习 • 髋旋转
4. 步行练习
• 助行器
拐杖
• 骨水泥固定
完全负重。术后第3天始,
使用助行器和拐杖行走
• 非骨水泥固定,至少在术后6周才开始步行练 习
• 步行练习时,术侧下肢至少负重20~30kg。
• 非骨水泥固定:部分负重,6个月以后完全负 重
• 造成松动的原因包括界面应力的增加、 关节间隙的碎屑、老年性骨结构的衰 变。
• 通过获得假体-骨水泥-骨组织界面 间的最大结合力,减少作用在界面上 的应力强度,可预防松动的发生。
5. 异位骨化
• 发生率5%~7%,常 发生在术后1年内
• 其原因和病理不是很 清楚
• 异位骨化可引起关节 疼痛和活动受限
三、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目的和原则
• 目的: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力; 恢复下肢的站立和行走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原则:早期开始,循序渐进,个别 对待。
(一)术前康复治疗
• 1.术前康复教育 让患者了解手术、 手术并发症、术后康复程序。
• 2.肌力训练:增加患肢及其它肢体 的肌力。
• 3.教患者学会深呼吸及咳嗽,预防 卧床引起肺部感染。
• 7.功能性活动能力 • 8.关节稳定性
• 4.上、下肢肌力 • 9.X线检查
综合评定
• 1.Harris标准 • 疼痛程度 • 生活能力 • 行走能力 • 关节畸形与活动度
• 2.Charnley标准 • 疼痛 • 运动 • 行走功能 • 每项6分
Harris髋关节标准
• ①<70分:差 • ②70~79分:一般 • ③80~89分:好 • ④90~100分:很好
• 3. 术后6~8周内避免性生活,防止术侧
下肢极度外展。
• 4. 避免重体力活动及需要髋关节大范围 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
• 5. 避免将髋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姿势
• 6. 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路面行走,以防 跌倒
• 7. 保持患肢经常处于外展位或中立位,术 后6~8周内屈髋不要超过90°
• 8. 术侧髋关节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均应 及时到医院就诊
过85° • CPM使用1周左右
4. 术后头3天
• 深呼吸练习 • 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踝泵运动) • 等长收缩练习 • 拍摄X线片
5. 术后第4~7天
• 髋、膝关节屈伸练习。在床上坐起至髋 关节屈曲小于45°
• 起初的被动运动向助动的主动、再到完 全主动练习过渡
• 髋关节伸直练习 • 股四头肌等张练习 • 上肢肌力练习
存在的主要功能障碍
• 1.疼痛 • 2.关节严重畸形 • 3.活动能力明显降低
适应证
• 骨关节炎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股骨颈骨折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股骨头、颈、髋臼肿瘤切除术后 • 髋关节强直
禁忌证
• 绝对禁忌症:局部或全身的败血症,近 期患有化脓性关节炎,被置换关节周围 出现麻痹或神经病性关节炎。
心理咨询与支持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 深静脉血栓形成 • 深部感染 • 假体松动 • 柄断裂 • 假体关节脱位 • 关节周围异常骨化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最主要、最致 命的是继发肺栓塞
• 若没有行预防性治疗, 40~60 %的病 人可以发生深静脉血栓
• 骨水泥比非骨水泥者发生率高 • 全麻较局麻的患者发生率高
5. 踏车练习
• 开始时间多在患者步行练习之后,一般在术后
2~3周开始
• 车速25m/min左右,10~15min出现疲劳

• 双足踩踏板后,升高车座垫
• 先练足后跟蹬
前足掌蹬
• 身体前倾,双膝并拢或分开
6. 上、下楼练习
• 适用于骨水泥固定患者 • 进行上、下楼练习和跑台慢速走 • 上楼时:健腿先上,患腿后上,随后或
• 放疗可以减少关节置 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 生
保护关节的要点
• 保持良肢位,减轻对关节的压力 • 避免同一姿势长时间负荷 • 保持良好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范围 • 维持正常的关节和骨的对线 • 在疼痛时避免继续负重 • 调整工作环境,以适应身体正常解剖结

小结
• 手术和康复的目标:
• 负重、站立、行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