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种脉像总结大全
28中脉象

28中脉象2019-06-24 10:24脉象一词,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中医的一种说法,中医望闻问切中通过把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症,从而进行更为详细地对症下药。
中医中有28种常见的脉象,这些脉象具体有哪些表现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浮脉:脉象轻浮,若稍微用力按脉则会显得力度不足。
洪脉:脉象显得很宽广阔大,有力度,但是来时强去时弱。
濡脉:脉象表现的轻浮而无力,细软。
散脉:散漫轻浮,好像无根的浮萍,脉力显得力度不均匀。
芤脉:轻浮而阔大,但是显得很空。
革脉:脉象轻浮但是对按脉的指腹又有搏击的力度,表现出中间空两边硬,类似一面鼓。
以上几种脉象都是轻取即得。
沉脉:沉为重,沉脉的脉象表现就是轻按很难感受得到,需要用点力气才能感受到腕上的脉搏情况。
伏脉:伏就好比潜伏,伏脉比之沉脉又更难把到,需要重按到筋骨才可能获得脉象。
弱脉:脉象沉细而又软弱无力,如果不重按也很难探出脉象。
牢脉:这种脉象表现为沉而实,须得重按才能获得,脉搏扎实而广大,同时韵律悠长。
以上几种脉象的共同特征是重按始得。
迟脉:迟也就是缓、慢的意思,迟脉的表现为迟缓,一个呼吸的时间脉搏跳动此处不足4次的,便是迟脉。
缓脉:缓脉相对于迟脉而言又稍微快了点,每个呼吸间有四次跳动,但是脉搏依然是缓慢无力的。
涩脉:涩,为艰涩,涩脉的具体表现是脉搏迟滞,不顺畅。
结脉:脉象的表象依然是缓慢,同时会出现不规律的停止,停止的次数也无法确定。
以上几种脉象的共同特征就是脉搏少而迟缓,不规律。
数脉:数脉的表象特征是脉搏跳动每个呼吸间五次以上,但是又不够七次。
疾脉:疾是快的意思,疾脉则是脉搏跳动快速,每个呼吸间可以达到七八次。
促脉:促脉是在数脉的基础上表现出不规律的停止,即为促脉。
动脉:是指脉搏跳动很短,同时又很有力度。
以上几种脉象的共同特征是脉搏跳动一息五至及以上。
实脉:与虚脉相反,实脉的表现是充实而又力度。
滑脉:滑为顺滑,脉象琉璃而又圆润。
弦脉:脉象又直又长,就好像按住琴弦一般。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中医对脉象的分类精细,最多有28种脉象: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细、散、伏、动、促、结、代、疾
1. 表脉——浮。
2.里脉——沉、牢、伏。
3.寒脉——迟、缓、结、紧。
4.热脉——数、动、疾、促。
5.虚脉——虚、弱、微、散、革、代、短。
6.实脉——实、长、滑。
7.气脉——洪、濡。
8.血脉——细、弦、涩、芤。
《常见脉象的歌诀》
浮脉行于皮肤表,似同枯木水上漂;
沉脉伏于筋骨间,推筋至骨用力寻;
迟脉一息唯三至,分钟少于六十行;
数脉一息五六至,九十以上为数频;
滑脉滑利如走珠,妊娠脉上可体验;
涩脉往来实艰难,有中似无应指间;
虚脉按之即无力,虚如葱管弱如棉;
实脉举按力均强,形如竹棍好思量;
长脉不过体位长,位越三关向肘长;
短脉寸尺向关缩,三指并紧方可摸;
洪脉来大去时小,指下炎炎如火烧;
微脉细微如丝线,似有似无静心寻;
紧脉如被绳索绕,经气被束心明了;
溪水流入宽河床,流行无力即为缓;
芤脉其意为中空,阴血溢出脉管中;
弦脉好似一根弦,端直而长病主肝;缓脉充盈为之濡,湿邪停滞阳被阻;细脉稍比微脉粗,阴血亏少脉无助;结脉缓慢时一止,止中尚无定数寻;代脉本为代偿意,时动时止有定数;促脉乃是急促间,阳强阴弱脉暂停;以上所述常见脉,临证必须心里明。
《中医诊断学正常脉象》。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浮脉浮者,脉在肉上行也。
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像捻葱叶。
表证。
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
浮而有力有神,为阳有余,属热证。
浮而无力而空滑,为阴不足,属寒证。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沉脉举之不足,重按有余。
沉脉深沉在里,必按至中部始应指,重按乃有力。
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寒:身体痛、手足寒、骨节腰背痛、水气、留饮、浮肿、臂不能举、下重、带下、瘀血、蓄血、症瘕、泄泻、精遗。
迟脉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
二至一至,又迟也。
二呼二吸一至,迟之极矣。
寒证(虚寒或积冷)。
迟寒属脏,阴冷相干,有力寒痛,无力寒虚。
例外:热证脉迟,多与神昏谵语、闷乱烦躁等脑病并发,需细诊。
数脉一息脉来超过五次。
诊象枢要曰:一息六至,过平脉二至也。
热证。
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阳盛、外邪寒热、烦躁、烦渴、痰热、便血、痈疡。
数为阳盛,邪热鼓动,脉行加速,故令脉数,必数而有力,阴虚久病,阳偏盛的脉也数,但必数而无力。
虚阳外浮而见数脉,必按之豁然而空。
虚脉三部脉举皆无力,按之空虚。
张景岳曰:凡洪大无神者,阴虚也;细小无神者,阳虚也。
虚证。
气血俱虚、肺痿、伤暑、多汗、脚弱、食不化。
虚与实是相对待的,有因于生理者;有因于时令者,夏季多虚,冬季多实;有因疾患而异者,邪甚多实,正衰多虚。
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
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
实证。
气塞、瘀积、肺痈、食滞、热盛、便难。
邪气与正气相搏,故脉道坚满,应指有力,浮中沉三候俱有。
有胃有神,为元气充实之象;无力无神,为邪气壅滞之象。
若发汗后、泄泻后、失血后、新产后及一切虚弱证,倘见实脉,为血管变硬,多属难治。
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与数相似。
痰、食、寒热、呕逆、咳嗽、伏痰、水饮、畜血、中满、宿食、泄痢。
滑为阳脉,气实血涌,往来流利,故脉来应指圆滑。
痰食内滞,邪气盛实,多见滑脉。
平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妇人无病而见滑脉,应考虑是否有孕。
涩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1、各种脉与主病:(1)浮脉浮脉脉图[脉象]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主病] 表证。
亦主虚证。
[说明]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
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
但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的,多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沉脉脉图[脉象]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说明]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
(3)迟脉迟脉脉图[脉象]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 寒证。
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说明]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
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病脉迟可下之类,故脉迟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
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4)数脉数脉脉图[脉象]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 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说明]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必数而无力;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必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上述三者鉴别,还当脉症合参。
(5)洪脉(附大脉)[脉象] 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 气分热盛。
[说明]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大脉,脉体阔大,但无汹涌之势,这是与洪脉区别的要点。
脉大主邪盛病进,又主虚。
辨邪正的盛衰,区别在于大脉的有力无力。
(6)微脉微脉脉图[脉象]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病] 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说明]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
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
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重编二十八脉象

二十八脉象1、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是指手指轻按即得,重按稍弱的脉象。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裏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2、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3、实脉:的脉象是浮、中、伏都可能出现的,指下充盈、有力的脉象。
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4、长脉:是脉象的一种,其脉象表现为首尾端长,超过本位。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5、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6、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
多见于大出血之后的脉象。
7、沉脉:是脉象之一。
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
《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
因病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8、微脉:脉极细而软,按之欲绝,似有似无。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中医二十八种脉象(附示意图)

中医二十八种脉象(附示意图)随图附赠,二十八脉分脉脉歌,详解于下: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中医诊断学——脉学脉诀总结(28脉)

中医诊断学——脉学脉诀总结(28脉)脉学总结五脏平脉歌: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
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一、浮脉:脉居浮位,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但不空虚。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二、沉脉:脉位在下,重按始得,轻取不应。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
三、迟脉:一息三至,来去轻慢。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
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一息六至,来去较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五、虚脉:浮大迟软,按之空虚。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六、实脉:坚实有力,举按皆得。
28脉分类比较表

28脉分类比较表一、分类1. 浮脉类:包括浮脉、散脉、芤脉、动脉。
2. 沉脉类:包括沉脉、伏脉、牢脉、弱脉。
3. 迟脉类:包括迟脉、缓脉、涩脉、结脉。
4. 快脉类:包括数脉、滑脉、紧脉、促脉。
二、28脉名称1. 浮脉2. 散脉3. 芤脉4. 动脉5. 沉脉6. 伏脉7. 牢脉8. 弱脉9. 迟脉10. 缓脉11. 涩脉12. 结脉13. 数脉14. 滑脉15. 紧脉16. 促脉三、脉位每种脉象的脉位均有其特定的位置,根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浮、沉、迟、快等几种类型。
具体位置需要在实践中掌握。
四、脉象特征每种脉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如浮脉轻按即得,沉脉重按始觉等。
具体特征需要在实践中掌握。
五、主病每种脉象对应不同的疾病,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等。
具体对应关系需要在实践中掌握。
六、常见病因每种疾病的常见病因也有所不同,如感冒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腹泻多因饮食不节所致。
具体病因需根据疾病种类判断。
七、鉴别诊断在进行疾病诊断时,对于一些脉象相似但病因不同的疾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以下是一些常见脉象的鉴别诊断:1. 浮脉与散脉的鉴别:浮脉轻按即得,主表证;散脉则脉象散乱无序,主气血耗散、脏腑虚弱。
2. 沉脉与伏脉的鉴别:沉脉重按始觉,主里证;伏脉则脉象极沉,不易察觉,主邪气闭阻、气血瘀滞。
3. 迟脉与缓脉的鉴别:迟脉来去缓慢,主寒证;缓脉则脉象缓慢而规律,主气血不足、脏腑虚弱。
4. 快脉与数脉的鉴别:快脉来去急促,主热证;数脉则脉象快速而有力,主热邪内蕴、气血瘀滞。
5. 动脉与滑脉的鉴别:动脉则脉象跳动无规律,主气血紊乱、脏腑失调;滑脉则脉象往来流利,主痰饮内停、湿热内蕴。
6. 牢脉与实脉的鉴别:牢脉则脉象坚硬有力,主实热内盛、痰瘀互结;实脉则脉象充实有力,主实证、热证。
八、调养方法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调养方法,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调养方法:1. 感冒:感冒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调养方法包括多休息、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清淡易消化等。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中医号脉,这28种脉象,教你分辨什么病,收藏!|||1. 浮脉——特点——位于皮肝表浅处,只要把指头轻轻按在皮肝上,就能感觉到脉搏动,如果用力重按,反而会觉得脉搏减弱,或有空虚的感觉。
-主病: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
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 沉脉——特点——位于筋骨的深处,当指头轻轻按在皮肤上时,脉搏的搏动很不明显,必须用力重按到筋骨的深处,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
-主病:主里证。
(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
常见干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3. 迟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缓慢,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减少。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多见于寒证。
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虚。
-4. 数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快,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过多。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主热证。
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5. 虚脉——特点——脉象柔软无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弱,脉体软的,都属于虚类脉。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 实脉——特点——脉象强劲有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强,脉体大的,都属于实类脉。
-主病: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优选版)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90-120次之间)。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异食无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
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9.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特征: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可感觉到。
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10.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均。
特征: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意义:多见于气滞、血瘀和精伤、血少。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寸芤失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六)芤脉辨证分析表芤脉(1)芤而寸盛:多为吐衄上焦的出血。
(2)芤而尺盛:常见漏崩尿血便血等证。
(3)芤而上泛有力:多属热邪内犯。
(4)芤而虚数:阴血两虚。
表六芤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心血妄行│胁间血气│小便下│咳嗽吐血、│肠痈下血、│大便下血、│││为吐衄。
│痛、肝不│血、痔瘘│为衄为呕│及呕血不│尿血、女子││主病││藏血、为│出血、女│血。
│食。
│经病。
││││吐血目│子崩漏。
│││││││暗。
│││││└──┴────┴────┴────┴─────┴─────┴─────┘6.革脉图6 革脉示意图(一)脉象:革脉之形状,内空虚而外绷急。
凡脉浮取坚硬搏指,重按豁然而空的即谓革脉。
(二)革脉体状诗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中空,浑如鼓革。
(三)示意图解:革脉浮取脉力超过正常,多在6—7个脉力单位,而坚硬搏指,无缓和柔软之象。
中取重按脉力细弱,每在1—2脉力单位,是阴气大伤,无以维阳,形成孤阳外越,即将离决之象。
(四)主病:革脉出现,在男子为失精亡血,妇人为半产漏下。
按革脉自古即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谓病见革脉,为危证死证;一谓革脉为阴气虚竭。
这两种说法,从表面看,似有矛盾,其实是革脉在轻重程度上的不同。
如革脉浮取虽坚硬搏指,而定息寻按,尚较和缓,为阴气骤伤,无以维阳,致孤阳外越坚硬搏指,毫无雍容和缓之意,久按较缓是一时性的孤阳外越,如及时以育阴扶正,养阴以维阳,尚能挽救。
总之革脉的出现,不外两种情况;一为外邪袭表,病势较重,机体为捍卫外邪,竭尽全力,促使气血趋表以抗病,故脉现坚硬绷急,一为阴气虚竭,无以敛阳,孤阳外越。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 种脉象详解 !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 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 ;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 90-120次之间 )。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异食无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
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9.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特征: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可感觉到。
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10.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均。
特征: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意义:多见于气滞、血瘀和精伤、血少。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它对于研究中医脾胃病、肝病、风湿病、病毒感染等疾病有很大帮助。
其中,脉诊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详细解释了《伤寒论》中的27种脉象,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缓脉:脉慢而细软,如丝缕相连。
多见于气虚、血虚、胃虚等症。
2. 紧脉:脉紧而有力,如坚强之意。
多见于气郁、肝郁、血瘀等症。
3. 散脉:脉象散乱,无规律可循。
多见于寒热、水肿、肠胃疾病等症。
7. 局脉:脉象只在一处感受得到,如被框固定之意。
多见于外伤、损伤等症。
8. 虚脉:脉搏虚弱无力,象几乎失去之意。
多见于气虚、血虚、脾虚等症。
9. 实脉:脉象有力有力,坚实有力之意。
多见于实热、实寒、实症等疾病。
12. 添脉:脉象间断不连续,如有间欠之意。
多见于疲劳、过度劳累等症。
13. 促脉:脉搏加快,短促有力之意。
多见于急症、焦虑等病症。
15. 连脉:脉搏连续流畅,如水流不止之意。
多见于气血畅通、康复之时。
16. 阴脉:脉象细弱,只能在尺部感受到。
多见于阴虚内热等症。
17. 阳脉:脉象粗大,有力有气。
多见于阳虚、阳盛等症。
18. 革脉:脉象有点晃动感,如革质之间的摩擦之意。
多见于疟疾、清热解毒等症。
20. 衰脉:脉搏弱小,如逐渐消失之意。
多见于病程逐渐加重之时。
21. 继脉:脉搏有原有亡,如旧时相承之意。
多见于恢复阶段。
23. 虚实交错脉:脉搏时强时弱,不规律之意。
多见于阴阳失调。
24. 脏腑脉:脉象似有不同器官之感。
如心悸、神志不清等症。
25. 季节脉:脉象随季节而异,如春季多舌苔、夏季多出汗等。
26. 时间脉:脉象随时间而异,如清晨脉象略弱、午后脉象稍强等。
总之,《伤寒论》中提到的27种脉象,是通过中医悠久的历史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读者可以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脉象,对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浮、中、沉,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表示之。
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
正常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两个单位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表示,如脉细则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
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7个波,为正常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浮脉(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
举之则泛泛流利,按之则稍减而不空。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展开剩余98%(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黑线,表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位,在最上大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
浮脉的脉力,浮取超过正常,故浮取黑线中为6格;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5格;重取有的为4个脉力单位,在沉取部位画4格。
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格。
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
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
若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
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不论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
表实者可发汗以宣邪,麻黄汤主之。
表虚者,可解肌散风,桂枝汤主之。
如脉浮兼迟,为胸阳不足,风寒外袭,宜温散寒邪,宜麻黄附子细辛汤。
如浮而兼濡,多为伤暑。
浮而兼数,多为风热。
久病见浮,为阴气过伤,无以维阳,致虚阳上泛,而脉现浮象。
另有久病体虚,脉多沉细,如突变浮脉,多因正气虚损,外邪内犯所致,故久病见浮,病多反复。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脉诊中有经典的29种脉象,这里我们进行了记忆歌诀的汇总,希望大家在学习以后可以轻而易举的去记并实践。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6)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医学教|育网整理。
28种脉象特征

牢脉主阴寒凝结,内实坚积。
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牢脉之形成,是由于病气牢固,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瘕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病证,是阴血暴亡之危候。
三、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归于一类。
5
短脉主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气虚。
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气虚不足以帅血,则脉动不及尺寸本部,脉来短而无力。亦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但必短而有力,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之脉,应注意其有力无力。
六、实脉类脉象,有实、滑、弦、紧、长等五脉,脉动应指有力,故归于一类。
序号
实脉类主病
5
芤脉主失血;
伤阴。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之证,故芤脉的出现与阴血亡失,脉管失充有关,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因而形成浮大中空之芤脉。
6பைடு நூலகம்
革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如之阴寒之气收束,因而成外强中空之象。
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脏气衰微,气血亏损,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歇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风证、痛证见代脉,因邪气所犯,阻于经脉,致脉气阻滞,不相衔接为实证。
代脉亦可见于妊娠初期的孕妇,因五脏精气聚于胞宫,以养胎元,脉气一时不相接续,故见代脉。然非妊娠必见之脉,仅见于母体素弱,脏气不充,更加恶阻,气血尽以养胎,脉气暂不接续所致。
中医二十八脉主病概总

中医二十八脉主病概总
浮脉主表症,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
沉脉主里症,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迟脉主寒症,有力为积寒,无力为虚寒。
数脉主热症,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滑脉主痰症、热症。
涩脉主血少、血寒。
虚脉主虚症、伤暑。
实脉主实症、火邪。
短脉主元气虚少。
洪脉主热症、阳盛阴衰。
微脉主亡阳、气血两虛。
紧脉主寒症、痛症。
缓脉主无病、湿气。
芤脉主大失血。
弦脉主肝气、痰饮。
革脉主表寒、中虚。
牢脉主坚积。
濡脉主阳虚、湿病。
弱脉主阴虚。
细脉主血少、气衰。
散脉主肾气衰败。
伏脉主病邪深伏。
动脉主惊症、痛症。
促脉生火亢。
结脉主寒积。
代脉主脏气衰败。
疾脉主阳邪亢盛、真阴欲竭。
浮紧为伤寒
浮缓为中风
浮虚为伤暑
浮芤为失血
浮数为风热
沉细为虚寒
沉数为内热
沉紧为冷痛
沉弦为伏饮
沉迟为痼冷
浮迟为表寒
沉迟为里寒
迟涩为血少
迟缓为寒湿
滑数为实热
弦滑为肝火
细滑为阴虚内热
浮滑为风痰沉滑为宿食滑大为胃热细缓为湿痹缓弱为气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当体内有淤血、气滞等痛证时,容易导致阴阳失调;或是当惊恐慌张时,则容易导致气血紊乱,这些因素会使得体内气血的运行升降失常。此时就会出现撅撅动摇,滑数有力的动脉。2.如果人体的气血失去约制而窜动,以至于阴阳气血在脉管中相互搏击。出现脉管随着气血窜动而摇摆不定的动脉。3·
散脉
散脉主元气离散,如果人体于精血严重损伤,由于阴阳离绝,脏腑气血即将衰竭,因而会出现散脉。
散脉沉浮无根,浮取时脉象时快时慢,来去不明,重按反而摸不着脉。
当脏腑元气即将绝竭时,由于心力衰竭,阳气离散,以至于血液难以运行,因此会出现浮散而无根,时快时慢,没有规律的散脉。
散脉与濡、虚、芤脉类似。都属于脉位浮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散脉浮散无根没有规律。2.濡脉的脉位浮,细小而柔软,且有脉律。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都软弱无力,却仍有根。4.芤脉的脉位浮大,浮取时脉管中空,大而柔软。
涩脉与结脉类似,两者的脉象都比较迟缓。脉象的差别:1、涩脉是因为脉象不流利,往来艰涩,感觉比较迟缓。2、结脉的脉象比较迟缓,虽然没有往来艰涩感,但会突然歇止,并且每次歇止的间隔也没有一定的规律。
结
脉
1.结而有力:结脉主体内的阴液偏盛而气机壅结,比如血瘀,痰饮,宿舍,气郁等症状,此时会出现结而有力的脉象。2.结而无力:结脉也主气血虚衰,比如说当虚劳成疾,久病不愈时,此时则会出现结而无力的脉象。
促
脉
促脉主阳气亢盛,里有蕴热,或是体内有血瘀、痰饮、宿食、停滞等症候;促脉也主元气虚衰。
促脉脉象急数,在搏动的过程中偶尔会歇止,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
当体内由于血瘀、痰饮、宿食等因素阻遏气机的运行;或是热邪炽盛,阳气亢盛时,以至于导致体内的阴阳失调,此时便会出现脉象急促,突然歇止的促脉。
弱
脉
弱脉主气血亏虚,如果因久病不愈而耗伤元气,或是因失精亡血,虚劳久咳,或是因脾虚泄泻,胃弱纳呆,筋骨萎弱等症候都会出现弱脉。
弱脉轻取不得,必须重按才诊得,并且显得柔软无力。
当体内的气血不足时,由于血液不能充盈脉道,阳气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因此会出现沉而细软的弱脉。
弱脉与濡、微脉类似,都是细软而无力。脉象的差别:1、弱脉在沉位。2、濡脉在浮位。3、微脉可以出现在浮位或沉位,脉象却模糊不清,若有若无,欲绝非绝。4、细脉的脉形细长却应指明显,不似微脉的体像模糊不清。
牢
脉
牢脉主体内的阴寒之邪亢盛;比如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疼痛,风痉拘急等症候都会出现牢脉。
牢脉附着在筋骨上,坚牢不移,因此脉形比较弦长。
当体内的阴寒亢盛时,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至于阳气潜藏而难以升张,因此会出现沉而弦长,坚牢不移的脉象。
牢脉与沉脉、伏脉类似。脉象的差别:牢脉比沉脉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固定不移的搏动,但是相对来说,牢脉还比不上伏脉来的深沉。
洪脉与实脉类似,脉象都是强盛有力。脉象的差别:1.洪脉轻取时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沉取时反而略为衰弱2.实脉虽然不如洪脉狂急,但在浮取或在沉取时都极为有力。不论来去都十分强盛。
濡
脉
1.濡脉主阴阳气血诸虚。2.濡脉也主湿邪内蕴,凡是由于湿邪壅滞于体内,以至于阻遏阳气而不能正常输布,产生如头重如裹,痰湿困重,肌肤浮肿,胸闷浮肿等症状时都会出现濡脉。
沉脉与伏、牢、弱脉类似,四者的脉位都在沉部,重按时才可得。脉象的差别:1.沉脉位于筋骨处,重按才可得2.伏脉比沉脉的脉位更深,位于筋骨内,即使重按也不可得,必须贴着筋骨才能诊到脉象。3.牢脉与沉脉很类似,但脉形比较弦长,像是附着在筋骨上,似乎坚牢不移。4.弱脉也位在沉位,脉象柔软而无力。
浮
脉
1.伏脉主邪闭、厥证、痛证。凡是实邪内伏,如气闭、寒闭、火闭、痛极、腹内积块造成脏痛的积聚、体内水液长期留滞所形成的留饮、脾胃消化不良,食物留积胃中之宿食、霍乱吐痢等病症,都容易出现伏脉。2.伏脉亦主阳衰,凡是心阳衰弱,阳气欲绝而出现神昏厥逆时,也会出现脉伏而无力。
当外部有治病之气侵袭肌表时,人体卫气与外邪相互斗争,因此脉气搏动有力,脉位符而明显。
当人体因久病而虚衰时,由于体内的气血亏损,阳气不能附于阴液而浮越于外,此时的脉象就显得浮大而无力
浮脉与芤、濡、虚、散4种脉象类似。这些脉象的特点是脉位都位于肌表浅处,因此很容易与浮脉混淆。脉象的特征的差别:1.脉象的脉形不大不小,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脉体没有空虚感。2.芤脉的脉位浮,脉体形大却有空虚感,如同按在葱管上。3.濡脉的脉位浮,脉形细小而柔软。4.虚脉的脉象软弱无力,脉形细小并且有空虚感。5.散脉的脉位浮,好像没有根基的浮萍一样散乱,脉形细小并且至数不齐。
速率迟缓,早搏动时偶尔有一次歇止,然后又开始搏动,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规律。
如果时因为体内有淤血、痰饮、宿舍,气郁等因素阻遏气血运行,致使阴液独盛而阳气潜藏不和,此时就会出现脉来迟缓,时而一止的结脉。
结脉与促脉,代脉类似,三者都具有突然歇止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比较短暂。2.促脉的脉象急数,每次歇止的间隔也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比较短暂。3.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的规律就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
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象显得较为干硬,中空无力;重按脉象减弱。
当体内的精血严重亏损时,由于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造成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之革脉。一般来说,革脉的脉象比芤脉更强而有力,显示革脉的阳气比芤脉更为强盛。
革脉于芤脉、虚脉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2.芤脉脉象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较为柔软。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均软弱无力,却仍有根。
伏脉位于筋骨内,即使重按也不可得,必须贴着筋骨才能诊到脉象。
1.当体内的邪气炽盛时,容易阻遏气血的运行,以至于脉气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会出现脉象深伏的伏脉。2、如果因久病不愈而正气衰微时,阳气不足以鼓动血脉也会出现伏脉。
伏脉与沉脉类似。脉象的差别:1、伏脉比沉脉的脉位更深沉,几乎时贴着筋骨。2、沉脉在浮位和中位都不明显,只有重按到筋骨时才能感觉到搏动。
促脉与结脉、代脉类似,三者都具有突然歇止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促脉的脉象急数,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2.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3.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的规律就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
动
脉
动脉主里有两脉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芤脉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极为柔软,2、革脉也是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均软弱无力均有根。
革
脉
革脉住亡血,失精的症候,当人体因气血亏虚,精液损耗严重时,都会出现革脉。
芤
脉
芤脉主失血或阴液耗损等症候。比如吐血、崩中、尿血等出血证,或是吐泻、大汗等因素使得体内的律液大伤时,都会出现芤脉。
轻取时脉管柔软中空,脉形大,像在按葱管。脉管周围力道较强,脉管中空处显得无力;重按时脉象减弱。
当人体因失血过多或是因体液大伤时,由于体内的血量突然减少,使得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导致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的芤脉。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脉分类
主病
脉象特征
脉理
鉴别
浮
脉
类
浮
脉
脉象通常主表证时,则脉象有力,不大亦不小
当浮脉主虚证时,则脉象表现为浮大却无力。
浮脉也可能出现于风水或皮水的患者,也就是说,当风邪夹着水湿壅积于肌表时,也会出现浮脉。
切脉时,用指轻按肌表上就可以感到搏动,当用力重按时,反而感到指下的搏动减弱,但脉体并没有空虚的感觉。
迟
脉
类
迟
脉
1、迟脉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寒实证,迟而无力为寒虚证。2、迟脉也可主热证;这是因为当体内有热邪壅结时,由于脉管中的血流不畅,以至于淤热相互搏结于血室,此时就会出现迟脉。
正常人脉搏的至数,一息四至到五至,而迟脉一息只有三至,此外,迟脉的脉位,不论浮取沉取都可得。
迟脉不仅主寒证还可主热证。这是因为当体内的寒邪或热邪炽盛时,由于气血的运行受到阻滞,此时如若出现迟而无力的脉象则表示为虚寒;如果出现迟而有力的脉像则表示为寒实证或实热证。因此对于迟脉的鉴别应当谨慎鉴别。
缓脉与迟、涩脉类似。脉象的差别:1、缓脉比迟脉略快,一息四至。2、迟脉一息只有三至。3、涩脉的脉形偏细且短促。往来艰涩,因此脉率比正常脉稍慢。
涩
脉
涩脉主精伤,血少,气滞,淤。
涩脉的脉形细短,如同轻刀刮竹一般,往来艰涩,极不流利。
当体内由于精伤,血少,气滞,血淤等因素阻遏气血运行,导致脉气往来艰涩时就会出现往来艰涩的涩脉。
迟脉与缓脉、涩脉相类似,三者的脉律都比正常脉稍慢。脉象的差别:1、迟脉一息只有三至。2、缓脉比迟脉略快一息四至。3、涩脉的脉形偏细且短促,往来艰涩,因此脉率比正常脉稍慢。
缓
脉
缓脉主里有湿邪积滞,或是主脾气虚损。
缓脉比迟脉略快,一息四至,缓脉的脉位,浮取或是沉取都可得。
当体内的脾气虚弱或是湿邪内困时,由于气血的运行不畅,气血不足以充盈脉管,此时就会出现脉来怠缓的缓脉。
数
类
脉
数
脉
1.数脉主里有蕴热,如胃热消谷、肠热下利、肺痈肠痈、外感邪热,或阴虚火旺等症候,都会出现数脉。2.数脉亦主虚证,凡是虚劳亏损的症候,也会出现数脉。此时的脉象以数而无力为特点。
搏动比正常脉块,在一息的时间内,脉来超过五次以上,相当于每分钟九十次以上。
1.当体内的邪热炽盛时,由于热邪灼伤阴液,使得阳气亢奋,气血急速的运行,因此会出现数脉。2.如果是阴虚严重的患者,由于阴液的亏损,以至于虚热内生,此时也会出现虚而无力的数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