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关于自主探究学习结题报告范文3篇】.docx
【关于自主探究学习结题报告范文3篇】文章摘要: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最好的一件事情,这也会让学生的成绩能够有个显著的提高,所以对于自主研究学习很多的老师都是在做这一番的课题研究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领导小组:立项课题……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最好的一件事情,这也会让学生的成绩能够有个显著的提高,所以对于自主研究学习很多的老师都是在做这一番的课题研究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资料与他人分享。
学生掌握了预习六步法后,不再是盲目地去读书,而是更有步骤有目的地阅读,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文三段法:第一阶段是兴趣入门写作文,通过说作文——写作文——改作文——赏作文四个步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二阶段是提高质量写作文,通过增加课外阅读和写积累素材的日记,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第三阶段是结集成册,每一名学生都把自己的习作编成个性化的文本,供师生阅读和欣赏。
改错自评法:在改错本上分析错误原因,写出改正措施,同时在原本写上自评。
数学学科:1.发现学习法。
这一方法是教师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向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范围和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去获取新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
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学生阅读材料,发现并提出问题。
第二步探求验证。
这一方法可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和猜想,教师只做个别指导,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第三步,总结概括规律,引领学生把经过验证的规律用语言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获得更深入的思考。
发现学习法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意志的发展。
2.以“四本”为学习载体的学习法。
一是数学周记本——变学数学为用数学,二是错题反思本——变被动改错为主动提升;三是预习本——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四是概念本——变被动运用为主动积累。
英语学科:兴趣学习法和趣味单词记忆法:即创设语言环境利用“唱一唱”“说一说”“动一动”等活动实现句子的趣味学习;运用“口语大比拼”“口语接龙”“音标排队”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教育]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终身学习观”虽早就提出,但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学习。
学校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往往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中重知识结论,轻形成过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受到抑制,这些都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探求知识的好习惯,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自主学习在学校教育中被提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
然而,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受急功近利教育弊端思想的影响,自主学习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虽然有不少学校重视自主学习的管理,但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模式。
我们确定此题的研究,以期突破过去的教育弊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自主学习”就学习内在的品质而言,指不听命、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
本课题中的“自主学习”,不等于通常的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发自内趋力的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方式,需要从小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常常表现出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等心理特征。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具备了积极的参与意愿与良好的参与动机。
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掌握了一系列自主学习的策略,自主学习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增强学生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理解、思考、质疑、接受、评价等,课外自主地选择,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山西省河曲县实验初中课题组一、课题提出背景和理论依据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占有主要地位,虽然有不少老师已意识到它的弊端,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刻苦,但做了很大的努力来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仍效果甚微。
近几年来,出现了“学导式、自学式、启发式”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习惯,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老师的精力限制,往往是部分优生的活动代替了全班学生的活动,部分优生的发言代替了老师的讲解。
大部分学生仍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得不到充分体现。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形成学习习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担负的重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分别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五自”(即自学、自讲、自评、自练、自用)学习,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把,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亲身获得体验,获得感知,获得快乐,让思维在自主学习的和谐氛围中不断得到锻炼、拓展、升华和延伸,将是教育的必然趋势。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替代的。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能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它认为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中考满分作文-《农村留守学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整套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运行机制,保证学生能有目的的安排好课外学习内容,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3、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共同参与,培养团结互助团队合作精神。并培养他们发现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掘个性潜能意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对留守学童培养良好的个性以及人格方面作出有意义的研究,塑造健全人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法,指导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以本课题为先导,进一步优化教育,实现教学创新。
1、建立学校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运行机制,推进教学整体改革,提升办学管理水平,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从宏观上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农村留守学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前言:
《农村留守学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本课题预计实验周期为2年,2007年元月获准开展研究,目前研究工作基本结束,达到研究预期目标。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调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05年3月4日,新华日报刊登题目为《江苏富农首要工程:五百万农民大转移》,省政府专门成立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小组,要求各地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这项工程,未来几年,农村劳动力输出将迅速递增,失去父母给予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加之目前农村学校管理理念较为保守,教师教得死,学生学得死,学生跟着老师转,学生还存在着“机械学习”、“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较为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尚未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何保障农村小学生的学习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
资阳市普教科研资助金立项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研究报告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一、课题的提出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方法与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受益非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学校都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
然而,自2002年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来,自主学习虽争得了话语权,但很难付诸于实践:大多数小学教师总是认为小学生年纪小,学习能力差,双手紧握“填鸭式"和“满堂灌"两把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按照自身的教学经验重知轻能、重教轻学,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严重依赖课堂、依赖教师、依赖书本及标准答案、依赖死记硬背,最终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差,这样自主学习从何谈起?我校情况与当下教育现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石岭镇中心小学地处偏远农村,学生数量大,班额多,基础差,对教师依赖性强,加之农村学校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致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举步维艰.纵观国内外教育界人士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
例如,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我国对自主学习研究的趋势:第一、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人格.第二、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和实验,获得详实的材料,并结合经验总结,将经验总结概括化、理论化,提炼出符合我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特点的教学指导模式等。
我校将借鉴前人的研究和本校实际情况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学法操作办法。
二、名词界定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二是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也就是学习者对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的程度;三是自主学习是一种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育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三、理论依据1。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探索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探索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摘要:随着新课程和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教学目标从之前的一味的传授学生知识,已经逐渐演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以看出,在教育方针的不断革新下,积极转换教学思想,实施针对性的课堂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学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探索引言:自主学习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一个人在学校生活结束之后必须要学会的技能之一。
像是在进行一些需要预习的知识讲解时,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关于新内容的知识,也就可以让学生更早的掌握学习数学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事半功倍。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对于任何年级、任何科目的学习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
一方面,小学生大多数情况下较为贪玩,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集中,我们需要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为学生准备一些有趣的环节,如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在故事当中穿插我们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为了更好的提升学习效果以及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还可以在学习课堂上做一些小游戏,如问答小火车,让学生一列一列的进行问题的速答,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课堂的有趣程度。
在进行提问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能够想到更多的方法进行解决。
解决不了的话,也会及时的去问教师。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产生了惰性思维,在学习当中不愿意自主的进行思考和学习,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涯当中,失去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导致其学习能力的下降,引起连锁反应。
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能力,还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减少,甚至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厌恶的情绪。
对此,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小游戏,毕竟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还是一些小孩子,也都比较好玩好动。
一中苏红军《初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大庆一中初中部苏红军课题组负责人:苏红军课题组人员:陆丽莉、刘素粉、赵淑媛、林鹤鹏、高玉佩、曲国明、王雪、徐憬翰、杨小军、李伟、陈克轶、李阳、张爱丽、韩影、姜海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长期以来,全社会一直强调思想政治课是社会发展的工具,尤其是政治需要的工具,政治教学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成为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的工具,政治课堂成了灌输场,把思想政治学科看作是按照社会需要对学生进行塑造的过程,忽视其发展学生的本体价值。
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在思想上都将“政治课”当成可有可无的学科。
从我校实际情况上看,近年生源质量不高,升学压力很大,尤其在初三、初四年级的政治学科教学中,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陷入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它强调“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人”、“自然的人”、“愉快的人”。
在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课堂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命教育的本质。
我们从规范学生课前预习、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以及课后巩固落实三方面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导入的研究及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自觉意识,使学生自觉产生学习需求,对政治学科充满期待;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培养学生形成自治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制定学习计划,科学选择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控意识,最大限度地淡化和消除外界不利影响,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和评价。
我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以学生为本,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这些有益的尝试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是唤醒老师职业激情的需要,是我校学情的需要,更是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作用的需要。
此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了自主学习的环节,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大量实证资料;此课题的现实意义在于更新教师观念,构建政治学科的高效课堂,建成适用本学校的校本资源库,形成初中部独具特色的教学特色,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课题结题报告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校作为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特别是对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很大。
对此现状,我校语文教研组实施了《初中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的课题研究,并被列为市级课题。
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做出如下报告。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应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教会学生确立自主目标;获得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办法,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从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历时将近近一年,分两个阶段进行,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等活动,总结了我校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现状,并研究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由实验教师进行实践,发现新问题,再讨论交流,不断改进,最终得到了一套较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与策略,推荐给老师们使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参与;教学设计;发展性评价经过了为期不到一年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一、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根据我校当前教师教法陈旧、理念落后和学生学不得法、费时长、收效微的现状,促使教师改进教法,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已迫在眉睫。
为此,我们确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
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研究背景
自主研究能力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的自主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作用。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高中学生。
问卷包括自主研究能力的评估指标和信息技术使用情况的调查问题。
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有积极影响。
学生使用信息
技术进行研究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意识和能力。
2.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与其自主研究能力呈正相关。
使
用信息技术较为频繁的学生更具备较高的自主研究能力。
3. 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对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影响显著。
学生
在信息技术的合理引导下,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自主研究能力。
结论
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
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适当的引导和资源,帮助学生发展自
主研究能力。
此外,学生也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参与研究过程,提高自主研究能力。
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在其他教育领域的应用,
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发展。
此外,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教学实践,探索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培养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否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最终能力素质的形成,直接关系到其未来发展的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在于把教师的主动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
当前创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者和正式的灌输对象;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主义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我校提出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基于以下一些思考和认识:(一)寻求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着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我校提出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角度,力求构建起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和手段,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寻求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的转变。
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生本教育理念明确指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
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
我们第六实验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经商,务农,外来务工人员居多,家长很少有时间参与学生管理。
另外,我们传统的教学,绝大多数是“师本课堂”,这样,就导致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尤为普遍。
因此,被动学习形成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学习成了老师的事,学生只是消极接受,而没有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能力。
长此以往,老师累,学生苦,课堂没有活力,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效率降低。
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题界定“自主学习”:所谓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他相对的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是一种无监控的学习。
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有了一定知识基础的小学生在学习新文本的最初阶段 在讲授课之前 由教师创设教学条件并确定学习目标 布置前置性作业,小学生根据前置性作业自觉地、主动地选择学习方法 完成学习目标 独立获取知识,并逐步达到自主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课前开始入手,重点落在课堂教学,课后要扩展延伸、实践和运用。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借助生本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把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本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对学生实施的生本教育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自主学习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方式。
本研究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研究的对象,以北京市湖北门小学为主要调查对象,数据经过统计分析,结论如下: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总体来说较为理想; 2.别、学段、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最后,作者提出了基于研究结果的策略建议,比如切实地加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并将自主学习能力纳入评价体系等措施。
1.言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自我实现感。
本文以北京市湖北门小学为调查对象,着重调查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情况,以期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建议。
2.究内容本研究以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小学生学习自理能力及学业表现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主要调查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表现情况,涉及小学生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及学习表现等方面;(2)小学生学习自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分析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如性别、学段、家庭收入水平等;(3)提出基于研究结果的策略建议:具体包括切实加强小学生自主学习素养,将自主学习能力纳入评价体系等措施。
3.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访问的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及实验学习,以湖北门小学的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以此来探讨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关情况。
调查问卷的设计以量表的方式,采用Likert多选题的形式,由专家组进行专家评审,设计出符合研究内容的调查问卷。
调查方法则包括问卷调查、实验学习及实地调查等,以识别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范围内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初中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课题的论证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著名教育家XXX应邀讲学告诫老师们说:“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明白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受教育,那他们能更好地从研究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
”XXX把“自育自学”当做教育的最高理想和教学的宗旨,与XXX先生定义学校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如出一辙。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大潮涌动,标新立异雨后春笋。
但归根结底,最理想的教育就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我研究的本领,让他们一辈子享受自育自学的红利。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地发展,所培养的人才缺少自主精神、创新精神。
然而,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很多教师已转变或正在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已意识到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
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已不会研究,惯了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教育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另一种表现就是教师对学生关心过度,害怕学生学不好,对学生扶的多,放的少,对学生是“他主”地方太多,“自主”地方太少,不相信学生,教师“一言堂”。
或者是对学生“严格”要求过分,学生的自主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观愿望,也造成学生被动研究和不会研究。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课堂上少数学生参与转移到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研究的内驱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学会研究”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省课题结题报告该课题由去年12月份提出,2010年5月份被省教研室立项为省研究课题,并由东明县第三实验小学承担。
一年来,经过我精心的研究设计以及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同事们的热心配合,我得以顺利、圆满地完成该课题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文件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把他们培养成为富于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开拓人才。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究;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来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形成相应的评价体系,最终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地交给学生,达到学生自我训练自我发展的理想效果。
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缺乏活力。
长此以往,养成了学生极强的依赖心理,思维僵化,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旧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大胆改革,彻底抛弃。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为此,根据本校当前具体情况,我确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意义及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确实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2)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3)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课题组一、研究问题(一)研究目的〃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质。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否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学习爱好的培养和能力素质的形成,直接关系到起未来发展的状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提高国民的公民素养为根本的课程。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庭、社区、国家等不同范围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在学习祖国国土、文化、民族和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同学、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逐步形成道德规范意识,认识人际关系,形成社会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基本公民素质奠定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的时时处处都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点注定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本,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解决课程和教材开发中的各种问题,使理想的课程变为可实施的课程,使课程改革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结题报告: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010-05-22 19:55:27| 分类:《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 课题名称: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二. 课题简介:本课题以我区几所具有代表性初级中学英语教研组摸索探究在初中阶段,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方面所作的工作为主线,从“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选题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计划及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旨在为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和相关专题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借鉴。
三. 课题目标1、教师目标:研究教师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目标:研究学生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式,以“乐学、会学、会用”为指导思想,力求探索以兴趣教学贯穿课堂的教学流程:激发兴趣(Lead in)----输入信息(Input )-----实践应用(Output)-----体验成功(Fun time)。
不断改进完善学法,在生动、活泼而又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力争英语课堂学习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
3、课堂教学目标:研究如何摸索探究进行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参与完整的自主学习过程,如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能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乐意参与。
实施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以任务为基础的四个基本教学原则。
四. 课题内容(一) 课题的立题背景1、适应社会时代之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使英语这一工具性语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不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课题结题报告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校作为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特别是对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很大。
对此现状,我校语文教研组实施了《初中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的课题研究,并被列为市级课题。
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做出如下报告。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应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教会学生确立自主目标;获得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办法,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从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历时将近近一年,分两个阶段进行,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等活动,总结了我校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现状,并研究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由实验教师进行实践,发现新问题,再讨论交流,不断改进,最终得到了一套较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与策略,推荐给老师们使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参与;教学设计;发展性评价经过了为期不到一年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一、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根据我校当前教师教法陈旧、理念落后和学生学不得法、费时长、收效微的现状,促使教师改进教法,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已迫在眉睫。
为此,我们确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
2、主要研究内容:(1)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2)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3)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方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培养。
(4)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调控的能力。
(5)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索。
3、研究意义:(1)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是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知识爆炸式的发展和更新周期缩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学习”的口号。
按照现代学习论的观点来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型社会中,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自我构建、自我发展。
(2)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自我评价,那么学生就能有效解决自己的很多问题,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当然也就能提高。
同时,学生会从被动学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得更开心,教师也能从“手把手地教”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指导自主学习,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简析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学习自主性的缺失往往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
自主参与落实得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素质教育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喊了多年,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评价标准是分不开的,教学质量仍是学校工作的唯一重点。
2、教师未能从旧观念中摆脱出来应该承认,当今教坛上,还有不少教师在潜意识中仍存在“教学教学,我教你学”、“传道授业”、“师道尊严”这些狭隘的传统观念。
其主要表现是:教学目标是片面的——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素质发展的多元建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由媒体到学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还需要由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任务是单一的——单纯传授知识,狭隘地诠释能力,就算是一些被炒得很热的“学习能力”,其本质上也无非是训练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唯手熟尔”。
3、老师未摸索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门道、掌握适当的方法。
现在,许多教师都希望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取得平衡,力求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希望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在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有效方法的情况下,往往收效甚微:讲少了,既怕被批为放羊式,又怕学生不懂,应付不了考试;讲多了,则被告知“方法陈旧”、“满堂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
可以说,许多老师都无法掌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尺度,总是感到有心无力、事倍功半。
三、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关注知识与技能、关注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人的发展。
当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应如何将新课程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动呢下面我就课堂教学实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谈谈我们的认识。
1、对“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有新的认识课堂教学,“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形式”(巴班斯基),是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场所,也是不同时代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美国教育学家彼得克来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参与是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最基本的保证条件,也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参与,且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单纯记忆、复制知识的过程。
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一)、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对话、展示、讨论、探究等,忙个不停,很难看到学生无事不主动学习的状态,而是学生主体性明显提高。
“师主”迹象明显淡化;二是课堂强化教师课堂的主导作用,还课堂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扮演着一种全新的角色——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1、以目标指导预习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准备。
搞好课前预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讲新课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和任务,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以语文阅读课为例:(1)、了解作者,弄清文章的写作背景;(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阅读课文;(3)、初读课文,感知基本内容;(4)、理清思路,分析结构层次;(5)、初步感悟,领会文章的主题;(6)、写出个人读后的感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才能抓住听课重点、难点、疑点,轻松掌握所学的新课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落实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二)、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都具有个别的、有潜在价值的思维个性,都存在着经过自主努力达到掌握的学习潜能,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蕴藏着日后走向发展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以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片面、单一的做法,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1、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论也发生了变化,知识已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单指结果。
只有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传统的评价中,往往只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对活动过程很少关注。
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如何获得答案,却无任何要求,实际上是把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等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摈弃于评价的视野之外。
这种做法会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得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失去了一个良好的依据。
2、既关注知识,也重视方法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不教”。
也就是告诉我们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达尔文也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因此新课程中提出关注“过程与方法”。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教学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关注知识,更主要的关注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所以我们的老师能善于结合日常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细水长流地加以评价引导;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习以为常,使之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3、既关注能力,也重视情感新课程将学生的感受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这其中包含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评价要向情感目标延伸,即关注学生的状态、反应,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中走出来,在学习中焕发新的生命。
每一个赏识的目光、每一句鼓励的语言,都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催化剂,将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心境,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既关注终结评价,也重视形成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区分学生的优劣程度,并以分等鉴定为标志;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是考官,目的是为了选拔和甄别,师生难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学习结果。
而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它是在一种开放、宽松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