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的思想艺术价值及其局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日谈》的思想艺术价值及其局限
→→2011-05-14
《十日谈》不仅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高度、也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同时它也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十日谈》的思想价值引人关注,同时作为第一部欧洲现实主义作品,它艺术价值也不能忽视。
《十日谈》的思想价值主要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要求。《十日谈》歌颂爱情、肯定宣扬人的情感和欲望、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封建主义。这一层面的思想价值在《第四天故事第一》、《第五天故事第一》、《第七天故事第二》得到了体现。
《第四天故事第一》讲述了唐克莱亲王的女儿—绮思梦达的爱情悲剧。郡主—绮思梦达,青春年少、才貌出众、智慧过人。因为丈夫去世,自己的父亲又不希望把她嫁出去,郡主便喜欢上了人格高尚、气宇轩昂的侍从—纪斯卡多。国王发现了郡主和侍从间的幽会之后,处死了侍从,郡主也最终选择了陪同自己的情人一同死去。首先这一题材本身就是对爱情的大胆歌颂。出声高贵的郡主选择了地位低贱的侍从,并且选择以死相伴。从这一对比的张力,足以看出《十日谈》对爱情的赞扬。《第五天故事第一》又从侧面歌颂了爱情。男主人公—西蒙,在没有受到爱情启蒙之前,“他说起话来声音粗糙,举止态度又极端粗野。与其说他象个人,不如说他象头畜生”。在收到爱情启蒙之后,他“非但说起话来由粗声粗气一变而为温文尔雅、悦耳中听,而且居然精通音乐,熟谙骑术,甚至练得一身武艺,陆战海斗,无一不能”。可见这一对比的张力也可见爱情的力量。从以上两则故事可以看出,《十日谈》对人类爱情的肯定和歌颂。
《十日谈》提倡人生而平等、以个人品德为标准去评价一个人的高低贵贱,某种程度也体现了对人平等地位的要求和对封建主义的反抗。在《第五天故事第一》中,郡主对国王说“我们人类的血肉之躯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同样的效用,同样的德性。我们人类本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可见,《十日谈》宣传人生而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等级的思想。
《十日谈》肯定人性的欲望,反对禁欲主义。在故事《第四天故事第一》中,年轻守寡的郡主应本能的欲望而找了一位情人。她对国王说“我是你生养的,是个血肉之驱,在这世界上又没度过多少年头,还很年青,那么怎怪得我春情荡漾呢况且我已结过婚,尝到过其中的滋味,这种欲念就格外迫切了”。可见,这是对欲望的正确认识、大胆肯定。
不可否认,《十日谈》也存在着纵欲主义、利己主义等粗俗的价值观念。这事其思想局限性的代表。在《第七天故事第二》中,作者歌颂了一位出身低微的年青女人,在偷情时,怎样急中生智,骗过了她的丈夫,保全了她自己。对年轻女人—佩罗妮拉的偷情行为,作者没有任何批判的意思,相反作者夸
奖了佩罗妮拉的机智。同时《十日谈》存在着仇杀、抢劫的故事。在《第五天故事第一》中,西蒙两次采取行动去截取心爱的姑娘。“西蒙照准他的头颅猛一刀劈过去,对方竟裂成两半,当场倒地而死。他的弟弟奥米斯达也是活该倒霉,救哥哥没有救成,叫西蒙一刀送了命。另外还有几个人胆敢走近来的,不是受伤就是挨打,都被西蒙和李西马柯的手下人杀退了。他们抢着他们劫来的意中人,冲出这座遍地血污、痛哭哀号的宅子”。从这两则故事可以看出,《十日谈》因为过分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肯定人的欲望,不免会流露出纵欲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倾向。
《十日谈》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设置、隐喻手法的应用等方面。
《十日谈》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多样,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第四天故事第一》中,作者着重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刻画国王和郡主的形象。文中有大段的父女之间的对话,这一方面揭示了父女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揭示了郡主对爱情的执着和国王虽爱自己的女儿却又亲手害死自己女儿的复杂形象。同时作者也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比如说“亲王这才知道他的女儿有一颗伟大的灵魂”,这句话从国王所想来衬突出郡主的伟大人格。
《十日谈》小说故事情节更加复杂,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比如说,在《第五天故事第一》中,作者安排男主人进行了两次抢亲过程。第一次失败被捕后,读者会揣测男主人公的结局,谁知作者安排了第二次抢亲,并且取得了成功。这一方面增加了故事发展的曲折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小说创作能力的提高。
《十日谈》中隐喻象征手法的应用。在《第四天故事第一》中,国王对于自己女儿的自由恋情不能容忍,将女儿的情人毒死,他的行为极其残忍。国王的行径这隐喻、象征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会的禁欲主义。郡主坚贞不屈,为爱而死,这是人文主义反抗封建专制、提倡人性的隐喻和象征。
《十日谈》的艺术价值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十日谈》采用了传统史诗全知全能的无焦点的视角。薄伽丘将他的讲故事的行动直接分派给了十个叙述者。而这十个叙述者都不是一百个故事的主角,在作品中,他们事实上担任了专断
的讲述者的职责,薄伽丘就是通过他们之口讲述了这些故事。在作品中不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介入,而是以全知的视角“她”或“他”叙事,作者不但知道主人公将如何行动,而且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并且人物的性格特征叙述者都
了如指掌。这种叙事方法,虽然有利于作者掌控全文、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某种程度上会使读者产生了阅读距离。《十日谈》采用“框架结构”,故事套故事,把一百个短篇故事串连成一个整体。老师所给的三则材料就是三天时间里不同人讲述的故事。这三则故事之间没有联系,它们各自是整本书的一小部分。由于采用框架结构,读者可能会产生阅读中断的感觉。每篇故事,短小精悍,但未免会意犹未尽。同样全篇采用框架结构,结构上就不免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