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第2章课后作业(2)

合集下载

电工技术第2章习题答案

电工技术第2章习题答案

2.1.1 选择题(1)在图2-73所示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A。

(A)仅是5V的电源(B)仅是2V的电源(C)仅是电流源(D)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发出功率(E)条件不足图2-73题2.1.1(1)图图2-74题2.1.1(2)图(2)在图2-74所示电路中,当增大时,恒流源两端的电压U。

(A)不变(B)升高(C)降低(3)在图2-75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P点的电位。

(A)不变(B)升高(C)为零(4)在图2-76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而言,点画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

(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图2-75题2.1.1(3)图图2-76题2.1.1(4)图(5) 实验测的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10V,当外接3Ω的电阻时,其端电压为6V,则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压的参数为(C)。

(a)6V,R0=3Ω(b)8V,R0=3Ω (c)10V,R0=2Ω(6) 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3A。

当外接电阻为4Ω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I为( A )。

(a)1A (b)2A (c)3A(7) 在图2-77所示电路中,已知1=4V,2=4V,当2单独作用时,电阻R中的电流为1,那么当1单独作用时,电压是(A)(A)1V (B)3V (C)-3V图2-77题2.1.1(7)图(8)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方程为(B)a)(1)个 b)(1)个(9)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流,最少要测量(B)a)(1)次 b)(1)次(10)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压,最少要测量(A)a)(1)次 b)(1)次(11)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大的电阻:(A)a)消耗功率越小; b)消耗功率越大。

(12)两个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小的电阻(B)a)该支路分得的电流愈小; b)该支路分得的电流愈大。

电工学第2章练习

电工学第2章练习

基本要求(1)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和相量表示法。

(2) 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复数阻抗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3)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理解和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例1 已知某正弦电流当其相位角为6π时,其值为5 A ,则该电流的有效值是多少?若此电流的周期为10 ms ,且在t =0时正处于由正值过渡到负值时的零值,写出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I 和相量I ∙。

解:本题的目的是为了熟悉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设 m sin()i I t ωϕ=+ A则 m m 5A sin A 05 A 6I .I π==m 5A 10 A 05I .==,707 A I .= 若T =10 ms ,则 311Hz 100 Hz 1010f T -===⨯ 故 10sin(628180) A 10sin(628180) A 10sin628 A i t t t =-︒=+︒=-707180 A 707180 A 707 A I ...∙=∠-︒=∠︒=-例2 一个RC 串联电路,当输入电压为1000 Hz ,12 V 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 mA ,电容电压C U ∙滞后于电源电压U ∙60︒,求R 和C 。

解: 312 6000 6 k 210U Z I -==Ω=Ω=Ω⨯ 由阻抗三角形求得C Ccos3060866 k 52 k sin30605 k 3 k 10053 F 2R Z ..X Z .C .fX =︒=⨯Ω=Ω=︒=⨯Ω=Ω==μπ例3 电路如图所示,12S (2j2) (3j3) 50 A Z ,Z ,I =+Ω=+Ω=∠︒,求各支路电流12 I ,I ∙∙和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

解: 1(2j2) 28345 Z .=+Ω=∠︒Ω或 221S 1212S 122S 11212(3j3) 42445 4244550 A 30 A(2j2)(3j3)2834550 A 20 A (2j2)(3j3)(5030) A 20 A84945 VZ .Z .I I Z Z Z .I I Z Z I I I U Z I Z I .∙∙∙∙∙∙∙∙∙∙=+Ω=∠︒Ω∠︒==⨯∠︒=∠︒++++∠︒==⨯∠︒=∠︒++++=-=∠︒-∠︒=∠︒===∠︒例4 如图所示日光灯电路,接在220 V ,50 Hz 交流电源上工作,测得灯管电压为100 V 、电流为0.4 A 、镇流器的功率为7 W 。

电工学第2章习题答案

电工学第2章习题答案

解 选取C为研究对象 1、如图所示,由平衡方程得 ∑Fx=0 FAC Cos30o-FBCCos30o=0 ∑Fy=0 FAC Sin30o-F+FBCSin30o =0 解得 FAC =FBC=F
2、许用应力为 杆AC的承载极限:
F1 σ A C A A C 1 6 0 1 0 2 1 2 .7 4 1 0
解b 使用截面法,沿截面1-1将杆分 成两段,取出右段并画出受力图(b) 用FN1表示左段对右段的作用, 由平衡方程∑Fx=0,得FN1 =F(拉)
同理,可以计算横截面2-2上的轴 力FN2,由截面2-2右段图(c)的平 衡方程Fx=0 ∑,得FN2= F(压)
同理,可以计算横截面3-3上的轴力 FN3,由截面3-3左段图(d)的平衡 方程∑Fx=0,得FN3=F(拉)
3 3
σp
1
5 10 2 d
σ p 200 M P a

d 9mm
综上可知
d 14m m
2- 8 如图2-41所示,齿轮与轴用平键连 接,已知轴直径d=70mm,键的尺寸 b h 20m m 12m m 100m m ,传递的力偶矩 M 2 K N m ;键材料的许用应力 τ
6 4
4 0 6 .7 8 K N
杆BC的承载极限:
F2 σ
BC
A B C 1 0 0 1 0 3 5 .5 8 1 0
6
4
3 5 5 .8 K N


FA C FB C F 3 5 5 .8 K N
F 3 5 5 .8 K N
2-6 图2-39所示结构中梁AB的变形及重量 可忽略不计。杆1为钢制圆杆,直径 d1=20mm,E1=200GPa;杆2为铜制圆杆, 直径d2=25mm,E2=100GPa。试问:(1)载 荷F加在何处,才能使梁AB受力后仍保持 水平? (2)若此时F=30kN,求两拉杆内横 截面上的正应力。

《电工学》作业答案第二章

《电工学》作业答案第二章

《电工学》作业答案第二章 2-9解:变换过程如图所示,解得I 4 = 2A 。

2-10解:对结点a 列KCL 方程1230I I I对左、右边的网孔列KVL 方程1122S1S20R I R I U U 2233S2S30R I R I U U将数据代入上述方程,联立求解方程组12312230124243204432120I I I I I I I解得1231A 5A 6A I I I ,, 2-11解:对结点a 和b 列KCL 方程13S1S223S2S300I I I I I I I I对回路abca 列KVL 方程22S 11330R I U R I R I将数据代入上述方程,联立求解方程组132321362023022420I I I I I I I解得1232A 1A 2A I I I ,,2-12 解:根据两个结点电路中结点电压方程的一般形式得S1S2S3123a 12312612346V 6V 111111346U U U R R R U R R R 电流I 3可用欧姆定律求得a S333612A 3A 6U U I R2-14解:(a)电路图; (b)电压源U S 单独作用的电路; (c)电流源I S 单独作用的电路电压源U S1单独作用时,将U S2短路,电路如 (b)所示S1123123321232312318A 3.6A 6336333.6A 1.2A 6363.6A 2.4A63U I R R R R R R I I R R R I I R R电压源U S2单独作用时,将U S1短路,电路如图 (c)所示S2213213312131321315A 2A 3362332A 1A3332A 1A33U I R R R R R R I I R R R I I R RU S 和I S 共同作用时111222333 3.61A 2.6A 1.22A 0.8A 2.41A 3.4A I I I I I I I I I 2-16解:(a)I S1单独作用的电路; (b)I S2单独作用的电路; (c)U S 单独作用的电路电流源I S1单独作用时,电路如 (a)所示2S12333A 1.8A 32R I I R R电流源I S2单独作用时,电路如 (b)所示3S22325A 2A 32R I I R R电压源U S2单独作用时,电路如 (c)所示S 2315A 3A 32U I R RI S1、I S1和U S 共同作用时1.823A 6.8A I I I I2-19 解:(a) 求开路电压的电路; (b)求除源电阻的电路; (c) 戴维南等效电路求开路电压的等效电路如 (a)所示。

电工学第2章习题答案

电工学第2章习题答案

5.0 9 5 5 10
5
0 .6 3 7 10
5
5.7 3 10 ( m )
5
4、计算结果表明,左段伸长5.0955x 10-5m, 右段伸长0.637x 10-5m,全杆伸长5.73 x10-5m。
2-3 图2-36所示三角形支架,杆AB及BC都是 圆截面的。杆AB直径d1=20mm,杆BC直径 d2=40mm,两杆材料均为Q235钢。设重物的 重量G=20kN。问此支架是否安全。
解 选取B为研究对象 1、如图所示,由平衡方程得 ∑Fx=0 G-FBCSin30o=0 ∑Fy=0 FAB-FBCCos30o=0
解得 FBC=G
FA B 3G
2、正应力为
AB
FA B A AB 3 20 10
3

4
110.3M P a [ ] l60 M P a
2

18 2 10 π d
2
3
τ
60M Pa
得 d 14m m 挤压应力 σ p A t d 8 1 0 3 d σ p 2 0 0 M P a 2 1
1
p
p
18 10
3
得 d 1 1m m
挤压应力
p 2A 1 p t2 2 d 18 10
3 3
σp
1
5 10 2 d
σ p 200 M P a

d 9mm
综上可知
d 14m m
2- 8 如图2-41所示,齿轮与轴用平键连 接,已知轴直径d=70mm,键的尺寸 b h 20m m 12m m 100m m ,传递的力偶矩 M 2 K N m ;键材料的许用应力 τ

电工学秦曾煌第二章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二章答案

× R R R 2 电路的分析方法2.1 电阻串并联接的等效变换2.1.1在 图1所 示 的 电 路 中 ,E = 6V ,R 1 = 6Ω,R 2 = 3Ω,R 3 = 4Ω,R 4 =3Ω,R 5 = 1Ω,试求I 3 和I 4。

[解]图 1: 习题2.1.1图本 题 通 过 电 阻 的 串 联 和 并 联 可 化 为 单 回 路 电 路 计 算 。

R 1 和R 4并 联 而 后 与R 3 串联,得出的等效电阻R 1,3,4 和R 2并联,最后与电源及R 5组成单回路电路, 于是得出电源中电流EI =R 2 (R 3 +R 1R 4 )R 5 +R 1 + R 4R 1R 4R 2 + (R 3 +1 6) + R 4=3 (4 +6 × 3 )1 +6 + 3 6 × 3= 2A 3 + (4 + )6 + 3而后应用分流公式得出I 3和I 4I 3 =R 2R 1 R 4I = 36 × 3 2× 2A = 3 A R 2 + R 3 + 1+ R 4 3 + 4 + 6 + 3 R 16 2 4 I 4 = − 1 + R 4I 3 = − 6 + 3 × 3 A = − 9 AI4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2.1.2有 一 无 源 二 端 电 阻 网 络[图2(a )], 通 过 实 验 测 得 : 当U = 10V 时 ,I =2A ;并已知该电阻网络由四个3Ω的电阻构成,试问这四个电阻是如何连接的? [解]图 2: 习题2.1.2图 按题意,总电阻为U R = = I 10Ω = 5Ω2四个3Ω电阻的连接方法如图2(b )所示。

2.1.3在图3中,R 1 = R 2 = R 3 = R 4 = 300Ω,R 5 = 600Ω,试求开关S 断开和闭和 时a 和b 之间的等效电阻。

[解]图 3: 习题2.1.3图 当开关S 断开时,R 1与R 3串联后与R 5 并联,R 2与R 4 串联后也与R 5并联,故U = × 5 = U = × 5 = 5 有R ab = R 5//(R 1 + R 3)//(R 2 + R 4 )1=1600 1 + +300 + 300 1 300 + 300= 200 Ω当S 闭合时,则有R ab = [(R 1//R 2) + (R 3//R 4 )]//R 51=1R +R 1 R 2 R 1 + R 2=1 +1 R 3 R 4 +R 3 + R 411 600 300 × 300 +300 × 300= 200 Ω300 + 300 300 + 3002.1.5[图4(a)]所示是一衰减电路,共有四挡。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22-1 在题图2-1中,已知112S U V =,28S U V =,12R =Ω,23R =Ω,36R =Ω。

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Us 2Us题图2-1解: 3,2b n == KCL 方程:123I I I += KVL 方程:11331S I R I R U += 22332S I R I R U += 解得:1235213,,399I A I A I A ==-= 2-2 在题图2-2中,已知110S U V =, 1S I A =,12R =Ω,23R =Ω,用支路电流法计算1I 和2I 。

IsUs题图2解:3,2b n == KCL 方程:12s I I I += KVL 方程:1122S I R I R U += 解得:12712,55I A I A ==2 -3用节点电压法求2-1各支路电流。

解:121212312882623611111133236s S abU U R R U V R R R ++===+=++++ 11126125323s abU U I A R --=== 2222682339S abU U I A R --===- 332613369ab U I A R ===2-4用节点电压法求2-2的电流1I 和2I 。

解:112101627.211115236sS abU I R U V R R ++====++111107.21.42s ab U U I A R --=== 227.2 2.43ab U I A R ===或211 1.41 2.4S I I I A =+=+= 2-5 在题图2-5中,已知110s U V =, 26S U V =, 2S I A =,12R =Ω,23R =Ω,36R =Ω,1S R =Ω,用节点电压法求电流1I 和2I 和3I 。

sR U题图2-5解:设上面的节点为a ,下面的节点为b 则12121231262236111111236s S S abU U I R R U V R R R +-+-===++++11112632S ab U U I A R --=== 2226603S ab U U I A R --===33616ab U I A R === 2-6在题图2-6中,已知10S U V =, 2S I A =,14R =Ω,22R =Ω,38R =Ω。

电工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电工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1.1 在图2.01的电路中,V 6=E ,Ω=61R ,Ω=32R ,Ω=43R ,Ω=34R ,Ω=15R 。

试求3I 和4I 。

4I ↓图2.01解:图2.01电路可依次等效为图(a )和图(b )。

R 3R 1R(b)Ω=+×=+×=23636414114R R R R R Ω=+++×=+++×=2243)24(3)(14321432R R R R R R R A 22165=+=+=R R E IA 322363)(214323=×+=++=I R R R R IA 943263631414−=×+−=+−=I R R R I2.3.3 计算图2.12中的电流3I 。

Ω=1R A2S =图2.12解:根据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图2.12所示电路可依次等效为图(a )和图(b ),由图(b )可求得A 2.15.023=+=I由图(a )可求得:A 6.02.121213=×==I IΩ=1R V22=Ω=14R(b)Ω=12R2.6.1 在图2.19中,(1)当将开关S 合在a 点时,求电流1I ,2I 和3I ;(2)当将开关S 合在b 点时,利用(1)的结果,用叠加定理计算电流321,I I I 和 。

I图2.19I (a)I (b)解:(1)当将开关S 合在a 点时,图2.19所示电路即为图(a ),用支路电流法可得:=+=+=+12042130423231321I I I I I I I 解得:===A 25A 10A 15321I I I(2)开关S 合在b 点时,利用叠加原理图2.19所示电路可等效为图(a )和图(b ),其中图(a )电路中130V 和120V 两个电压源共同作用时所产生的电流已在(1)中求得,即:A 151=,I A 102=,I A 253=,I由图3(b )可求得:A 642422202=+×+=,,I A 464241−=×+−=,,IA26422=×+=则:A 11415111=−=+=,,,I I IA 16610,222=+=+=,,I I IA 27225333=+=+=,,,I I I2.6.2 电路如图2.20(a )所示,V 10ab ,,V 124321=====U R R R R E 。

电工第二章习题答案

电工第二章习题答案
S1
I1
a
I2
I3
1
R2
d
c
R3
U S2
b 图 2.1 支路电流法
返 返回 回 上 上页 页 下 下页 页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的步骤 (1) 选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 根据KCL对n个节点列写n-1节点电流方程; (3) 选定网孔绕行方向,对l-(n-1)个网孔列写 KVL方程; (4) 联立方程求解各支路电流。
R1
a
I 2'
IS
US
U
R2
US
R2
US I2 R1 R2
返 返回 回 上 上页 页 下 下页 页
b
(a) 完整电路
b
(b)电压源单独作用
图 2.3 叠加原理示意图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I1
R1
(2)Is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
a
I2
I 1'
R1
a
I 2'
I 1"
R1
a
" I2
US
U
R I1 R2 IS R 1 R 2
1
a
1
U 例2.7电路如图 2.10所示,用戴维 南定理求电压U。 b (1)求开路电压U图 。 解: OC 2.9 戴维南定理求解例 2.4
S
R2
U OC
R2
R0
R0
U OC
I
R3
(1)开路电压
3
S
U 15 S U R 10 7 . 5 V OC 2 R R 10 10 1 2
b 2.8 图 2.8图 例 2.4 图

电工电子学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工电子学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 2 ) S 断 开 时 , A1 的 读 数 为 14.25 A , A2 的 读 数 为 4.75 A ;
iU = 2 ×14.25sin(314t − 36.87D ) A
2.4.7 C)
2.5.1 uo = 100 + 3.74 2 sin(2ωt −175.4D ) + 0.374 2 sin(4ωt −177.7D ) V
2.3.7 ω =1000 rad/s 时 , Z =( 500-j1500) Ω =1581 ∠ − 71.6D Ω 、
i = 10.1 2 sin(1000t + 71.6D ) mA ;
ω =2000 rad/s 时,Z = 500 Ω 、 i = 32 2 sin 2000t mA ;
ω =3000rad/s 时 , Z =( 500+j833.3)= 971.8∠59D Ω 、
2.4.5

IU
= 33.15∠15.14D
A

、I V
= 13.2∠ − 79.11D
A

、I W
= 13.2∠ −199.11D
A,

中线电流 I N = 22 A
2.4.6 (1)电流表 A1 的读数为 16.45 A ,电流表 A2 的读数为 9.5 A ;相量
图(略); iU = 2 ×16.45sin(314t − 66.87D ) A

I
= 10∠
− 15D
A ,i = 10
2 sin(314t − 15D ) A
2.3.4
(1)iR
=
u R
= 2.2
2 sin 314t
A
iC = 0.69 2 sin(314t + 90D ) A

华东理工大学电工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电工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2.1 基本要求(1) 深入理解正弦量的特征,特别是有效值、初相位和相位差。

(2) 掌握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3)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复数形式。

(4) 掌握三种单一参数(R ,L ,C )的电压、电流及功率关系。

(5) 能够分析计算一般的单相交流电路,熟练运用相量图和复数法。

(6) 深刻认识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

(7) 了解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和谐振电路。

2.2 基本内容 2.2.1 基本概念 1. 正弦量的三要素(1) 幅值(U m ,E m ,I m )、瞬时值(u, e, i )、有效值(U ,E ,I )。

注:有效值与幅值的关系为:有效值2幅值=。

(2) 频率(f )、角频率(ω)、周期(T )。

注:三者的关系是 Tf ππω22==。

(3) 相位(ϕω+t )、初相角(ϕ)、相位差(21ϕϕ-)。

注:相位差是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

2. 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1) 函数式表示法:。

)sin();sin();sin(i m e m u m t I i t E e t U u ϕωϕωϕω-=+=+= (2) 波形表示法:例如u 的波形如图2-1-1(a)所示。

(3) 相量(图)表示法:使相量的长度等于正弦量的幅值(或有效值); 使相量和横轴正方向的夹角等于正弦量的初相角; 使相量旋转的角速度等于正弦量的角速度。

注:例。

)60sin(24,)30sin(2621V t u V t u o o +=+=ωω求?21=+u u解:因为同频率同性质的正弦量相加后仍为正弦量,故)sin(221ϕω+==+t U u u u , 只要求出U 及ϕ问题就解决了。

解1:相量图法求解如下:具体步骤为三步法(如图2-1-2所示):第一步:画出正弦量u 1、u 2的相量12U U 、(U 1=6,U 2=4)。

第二步:在相量图上进行相量的加法,得到一个新相量U。

电工学第2章习题答案ppt课件

电工学第2章习题答案ppt课件
同理,可以计算横截面3-3上的轴力 FN3,由截面3-3左段图(d)的平衡 方程∑Fx=0,得FN3=F(拉)
.
2-2 试求图2-35所示钢杆各段内横截面上的应 力和杆的总变形。钢的弹性模量E=200GPa。
解 1、内力计算 用截面法分别计算左段和右段的内力并作杆 的轴力图(b)
得 F左 =4kN(拉) F右 =4kN(拉).
得 FN2=
F(压)
同理,可以计算横截面3-3上的轴力FN3,
由截面3-3右段图(d)的平衡方程∑Fx=0,
得FN3= 0
.
解b 使用截面法,沿截面1-1将杆分
成两段,取出右段并画出受力图(b)
用FN1表示左段对右段的作用, 由平衡方程∑Fx=0,. 得FN1 =F(拉)
同理,可以计算横截面2-2上的轴力 FN2,由截面2-2右段图(c)的平衡 方程Fx=0 ∑,得FN2= F(压)
螺栓应至少为16个
.
2-5 三角形支架ABC如图2-38所示,在C点受到载荷F 的作用。己知,杆AC由两根10号槽钢所组成, [σ]AC=160MPa;杆BC是20a号工字钢所组成, [σ]BC=100MPa。试求最大许可载荷F。
.
解 选取C为研究对象 1、如图所示,由平衡方程得
∑Fx=0 FAC Cos30o-FBCCos30o=0 ∑Fy=0 FAC Sin30o-F+FBCSin30o =0 解得 FAC =FBC=F
4
4
解得X=1.08m,当F=30KN时,
FA13.8KN FB 16.2KN
正应力
σ AA FA Aπ132.802110036 43.97MPa 4
正应力
σ BA FB Bπ 162.252110036 32.97MPa 4

电工学 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第二章

电工学 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计算各种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本章基本要求1. 正确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并利用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2. 掌握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

3. 电阻电路的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的应用。

4. 运用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分析计算电路。

5.运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6.熟练应用戴维宁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7.应用戴维宁定理求解电路中负载电阻获得的最大功率。

8.学会含有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9.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习题解析2-1 求习题2-1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并求电流I 5。

ΩΩ解:电路可等效为题解2-1图由题解2-1图,应用串并联等效变换得5.1)6//)12(2//2//(3ab =++=R Ω由分流公式3136********=⋅+++⋅+=ab R I A 2-2 题2-2图所示的为变阻器调节分压电路。

50=L R Ω,电源电压220=U V ,中间环节是变阻器。

变阻器的规格是100Ω 3A 。

今把它平分为4题解2-1图题2-1图段,在图上用a 、b 、c 、d 、e 等点标出。

试求滑动触点分别在a 、b 、c 、d 四点是,负载和变阻器所通过的电流及负载电压,并就流过变阻器的电流与其额定电流比较来说明使用时的安全问题。

L解:1)a 点: 0L =U 0L =I 2.2100220ea ea ===R U I A 2) c 点:75eq =R Ω 93.275220eq ec ===R U I A 47.121ec L ==I I A 5.73L =U V3) d 点:55eq =R Ω 455220eq ed ===R U I A 4.2L =I A 6.1da =I A 120L =U V4) e 点: 2.2100220ea ea ===R U I A 4.450220L ==I A 220L =U V 2-3 试求习题2-3ab 之间的输入电阻。

电工技术第2章(李中发版)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

电工技术第2章(李中发版)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

精选文档第2 章电路的基本剖析方法试求如图所示各电路a、 b 两头的等效电阻。

图 2.3 习题的图剖析此题考察电阻串连、电阻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电阻串连电路的总电阻为,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为。

解对图( a)所示电路, 6Ω电阻和上边 12Ω电阻并联后再与下边12Ω电阻串连,其总电阻为Ω,该 16Ω电阻与 4Ω电阻并联后再与5Ω电阻串连,所以 a、b 两点之间的总电阻为:(Ω )对图( b)所示电路,左右两边4个 10Ω电阻并联后再与中间的10Ω电阻串连,所以a、b 两点之间的总电阻为:(Ω )对图( c)所示电路,6Ω电阻和 12Ω电阻并联后再与下边4Ω电阻串连,其总电阻为Ω,该 8Ω电阻再与左侧 8Ω电阻以及右侧 4Ω电阻并联,所以a、 b 两点之间的总电阻为:(Ω )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

剖析电阻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计算,一般可先利用电阻串、并联公式求出电路的总电阻,而后依据欧姆定律求出总电流,最后利用欧姆定律或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计算各个电做最好的自己精选文档阻的电压或电流。

解标出总电流和待求支路电流的参照方向,如图所示。

电路的总电阻为:(Ω )图习题的图图习题解答用图总电流为:(A )待求支路的电流为:( A )待求电压为:( V )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和电压 U ab。

剖析此题考察电阻串连、电阻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计算。

因为对外电路而言,恒流源与电阻串连可等效于该恒流源,故此题可先用分流公式计算出两并联电阻支路的电流,而后再计算 a、b 之间的电压。

解设8Ω电阻与 2Ω电阻串连支路的电流为,如图所示。

由分流公式得:( A)( A )a、 b 之间的电压为:( V )做最好的自己精选文档图习题的图图习题解答用图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剖析3Ω电阻和下边 6Ω电阻并联后再与上边6Ω电阻串连,而后与2Ω电阻并联接到8V 恒压源上,故待求电流与2Ω电阻能否并联没关。

解3Ω电阻和下边 6Ω电阻并联后再与上边 6Ω电阻串连,总电阻为:(Ω )待求电流为:( A )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电工电子-第二章习题答案

电工电子-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章 习 题 解 答2-1、写出下列各相量所对应的时间函数:(1)12________1072A, 5150A; I I =︒=-︒∠∠ (2)m 2m ________200120V, 30060V U U =︒=-︒∠∠。

解:(1)1272) A, 150) A i t i t ωω=+︒=-︒ (2)2200sin(120) V, 300sin(60) V u t u t ωω=+︒=-︒2-2、试求下列各相量所代表的同频率正弦量之和,并写出它们的时间表达式:(1)1___1.517I =︒∠A ,2____70042 mA;I =-︒∠ (2)1m ____40150I =︒∠ A ,2m ____0.02530 kA I =-︒∠。

解:(1)12 1.5(cos17jsin17) A 0.7[cos(42)jsin(42)] A I I I =+=︒+︒+-︒+-︒ ______(1.954j0.02) A 1.9540.85A =-=-︒∠即 0.85) A i t ω=-︒ (2)m 1m 2m I I I =+ ____________(4015025 150)A 15150A =︒-︒=︒∠∠∠ 即 15sin(150) A i t ω=+︒2-3、设有正弦电流1214.14sin(50) A, 28.3cos(50) A,i t i t ωω=-︒=-︒ 写出它们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相量表示式,并画出相应的相量图。

解:j501m 1________14.14e A 14.1450A, 1050A I I -︒==-︒=-︒∠∠j(9050)2m 2______28.3e A 28.340A,2040A I I ︒-︒==︒=︒∠∠ 相量图如图2-55所示。

图2-55 题2-3相量图2-4、如图2-41所示,已知1230) A, A,i t i t =-︒= 求i 3和三只电流表的读数(电流表的读数是有效值)。

电工学第2章习题答案.

电工学第2章习题答案.

解得X=1.08m,当F=30KN时,
FA 13.8KN
FB 16.2KN
整理得
PD 1.2 10 400 n 2 14.8 6 2 D' ' 40 10 18
2 6 2
螺栓应至少为16个
2-5 三角形支架ABC如图2-38所示,在C点受到载荷F 的作用。己知,杆AC由两根10号槽钢所组成, [σ]AC=160MPa;杆BC是20a号工字钢所组成, [σ]BC=100MPa。试求最大许可载荷F。
杆BC的承载极限:
F2 σ BC ABC 100 106 35.58 104 355.8KN


FAC FBC F 355.8KN
F 355.8KN
2-6 图2-39所示结构中梁AB的变形及重量 可忽略不计。杆1为钢制圆杆,直径 d1=20mm , E1=200GPa ;杆 2 为铜制圆杆, 直径d2=25mm,E2=100GPa。试问:(1)载 荷F加在何处,才能使梁AB受力后仍保持 水平? (2)若此时F=30kN,求两拉杆内横 截面上的正应力。
解得 FBC=G
FAB 3G
2、正应力为
FAB 3 20 10 AB 110.3MPa [ ] l60MPa A AB 400 106 4
3
BC
A BC 1600 106 4
FBC
2 20 10来自3 31.85MPa [ ] l60MPa
2-3 图2-36所示三角形支架,杆AB及BC都是 圆截面的。杆AB直径d1=20mm,杆BC直径 d2=40mm,两杆材料均为Q235钢。设重物的 重量G=20kN。问此支架是否安全。
解 选取B为研究对象 1、如图所示,由平衡方程得 ∑Fx=0 G-FBCSin30o=0 ∑Fy=0 FAB-FBCCos30o=0

电工学课后习题解答

电工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1章 习题解答(部分)1.5.3 有一直流电源,其额定功率P N =200 W ,额定电压U N =50 V ,内阻只RN =0.5Ω,负载电阻R0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所示。

试求: (1)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分析 电源的额定值有额定功率P N 。

额定电压U N 和额定电流I N 。

三者间的关系为 P N =U N I N 。

额定电压U N 是指输出额定电流I N 时的端电压,所以额定功率P N 也就是电源额定工作状态下负载所吸收的功率。

解 (1)额定电流 A U P I N N N 450200===负载电阻 5.12450===N N I U R Ω (2)开路状态下端电压U 0 等于 电源电动势E 。

U 0=E =U N +I N R0=50+4×0.5=52 V1.5.6 一只100V ,8W 的指示灯,现在要接在380V 的电源上,问要串多大阻值的电阻?该电阻应选用多大瓦数的?分析 此题是灯泡和电阻器额定值的应用。

白炽灯电阻值随工作时电压和电流大小而变,但可计算出额定电压下的电阻值。

电阻器的额定值包括电阻值和允许消耗功率。

解 据题给的指示灯额定值可求得额定状态下指示灯电流I N 及电阻只R NΩ≈==≈==1510073.0110A 073.01108N N N N N N U U R U P I串入电阻R 降低指示灯电压,使其在380V 电源上仍保持额定电压U N =110V 工作,故有Ω≈-=-=3710073.01103800N N I U U R 该电阻工作电流为I N =0.073 A,故额定功率为W R I P N R 6.193710073.022≈⨯=⋅=可选额定值为3.7k Ω,20 W 的电阻。

1.5.7在图1.03的两个电路中,要在12V 的直流电源上使6V ,50 mA 的电珠正常发光,应该采用哪 一个联接电路? 解 要使电珠正常发光,必须保证电珠 获得6V ,50mA 电压与电流。

电工学第二章作业答案

电工学第二章作业答案

电工学1第二章作业1.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I ,求5A 电流源的功率P ,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U abK +204+4-456+4⨯⨯=0 U abK =8VR 0=4//6+4=6.4Ω I=8/(6.4+1.6)= 1A (5-1)×4— 4— U+5×5=0U= 37V P=—5×37 = — 185W 电源思考题: 1. 对待求支路来说,其它电路相当于什么?(这是戴维宁定理的核心) 答: 相当于一个实际的电流源 2. 为什么要将待求支路断开?答:令等效电阻上无电流,不分压。

3. 断开后,电路结构发生什么变化?被分成几部分? 答: 电路被分成左右两部分。

4. 等效电阻求解时,为什么电压源要短路?电流源要断路? 答:将有源二端网络变为无源二端网络。

5. 电流源两端电压求解时,能否熟练掌握KVL 定律? 一要会选合适的闭合回路(元件个数少且不含恒流源),二是注意电压参考方向与绕行方向的关系。

2. 用叠加原理求图示电路中的I 。

电压源单独作用,I ′=3//3(9)/333//3⨯+=1A 电流源单独作用,I 〞=239213//333-⨯⨯+++=—2AI=1—2=—1A思考题:1. 叠加原理要令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最后做叠加,9A 单独作用时,I 是正的还是负的? 叠加时是相加还是相减?2. 如果要求电流源的功率,可以用叠加原理吗? 答:功率不可以用3.叠加原理还能处理哪些特殊的电路? 答:加减电源,改变电源参数的电路。

20V6Ω5AUI3Ω* 思考题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在心里思考就行了,不用写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