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汇总

合集下载

常见猪病的土方偏方用药汇总

常见猪病的土方偏方用药汇总

常见猪病的土方偏方用药汇总我国中医博大精深,农村有着各种各样的草药,而这些中药草药的妙用只有一些老人知晓,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民间土方”,其实是依据中医学所得出来的一种很简单有效的偏方,这些偏方不管是在人还是动物疾病上都有很久远的治疗,下面为养猪人介绍一些土方法,希望对大家养猪有帮助。

一、土方治疗小猪痢疾1、取葛根、黄芩、银花各10g,黄连、元胡、甘草各6g,赤芍、茯苓各9g,白头翁40g,木香5g,研成碎末,加入20g磺胺嘧啶钠,开水冲服,早晚各喂一剂,一般用药3天,小猪拉稀即可痊愈。

2、取新鲜猪胆1个、大蒜100g,呋喃唑酮片1粒捣碎,百草霜4g,搅拌均匀,每天喂两次,连用两天,治疗仔猪黄白痢效果显著; 小猪痢疾一般发生在10~30日龄内,这时的小仔猪身体免疫功能不健全,一定要加强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也要注意天气降温给小猪做好保暖。

二、土方治疗猪感冒1、取葱白250g、生姜30g、薄荷45g,水煎服用,可预防和治疗猪只风寒感冒;2、板蓝根100g、葛根80g、鲜芦根200g,水煎分4次内服,治疗猪群感冒、流行感冒效果显著;3、取白糖50g、板蓝根60g、地龙20g,水煎内服,早晚各服一剂,连续服用5天即可;三、土方治猪发高烧1、取仙人掌0.5~1kg(大猪小猪可再增减些用量),切成薄片投入锅内,加3勺水,熬制剩三分之一时,添加些许稀饭喂猪,针对不吃食的可灌服,一般一次即可退烧;如不退烧可再重复喂1~2次,高烧即可退去;此法亦可治疗猪急性消化道疾病;2、用5ml的鸡蛋清,给发烧猪只肌肉注射,1天3次,亦可治疗猪无名高热,一般连续注射两天即可退烧;可根据猪只体况适量注射;四、土法治疗猪只肠胃炎1、取两头大蒜剥皮捣碎,用适量清水给病猪灌服,可对起到消毒杀菌的功效,小猪的话,可减半灌服,治疗猪肠胃炎症效果明显;2、给病猪肌肉注射鸡蛋清:10kg以内的小猪注射2~5ml,中猪6~10ml,大猪注射11~20ml,一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天即可痊愈。

民间特效真传秘方大汇总(难得)

民间特效真传秘方大汇总(难得)

神奇的乐肤散一、乐肤散疗效简介乐肤散——针不打、药不吃、除病真正神奇!主治外科诸症,有效率达98℅以上。

“乐肤散”以100%奇效杀灭各种致皮肤引起的病菌,如外阴性病,100%杀灭病菌。

该药物是本人二十年来配制总结出来的一个验方,它能迅速调解人体湿度,平衡阴阳,激发人体潜能,使人体健康强壮。

九八年二月份,山西一位来我地了解苹果市场的人,肚脐周围长了奇痒难忍的癣疮,经多方治疗无效果,我发现后给他用了“乐肤散”七天就好了一大半,十天左右就全好了。

他回家后,八月份打来电话说:“乐肤散”真行,用剩下的药治好了其他几个人身上的痒疮、脚气、腋下臭,特来信感谢。

一九九九年四月,省内外分别有几个朋友来信反馈“乐肤散”的效果特别好,有的说花几千元没治好的脉管炎都用“乐肤散”治好了,有的说脸上的暗斑、黑点、粉刺、痤疮全都治好了。

真是值得、划算的好药;今年六月份止,又收到四十多封反馈信,故不能一一作答,感谢朋友们对“乐肤散”的厚爱。

“乐肤散”的名字是我自己命名的,因为皮肤上的痛用了它,能很快的舒服的消散,所以我叫它“乐肤散”。

有的朋友来信说:“这么好的药为什么没传开?”其实有很多秘方在乡村医生手中掌握,这里不一一举例。

一九八四年,一个三岁的孩子大面积烫伤致昏死,人们见我只用了一碗水就把这个被烫伤的孩子从昏死中抢救过来,又用这碗水治好了这个孩子的烫伤,并且伤好后没有痕印。

又有一位女同志带一孩子,问我能否治中耳炎,我问她患多长时间了,她说三年多了,打针、吃药、小偏方用尽了。

我说:“方法是用不尽的,给你三次(三天)的药试一试吧”。

她拿手中:怀疑地问道:“这点药能治好吗?”我说:“这是药,不是吃饭,不好再来找我”。

一个月左右,那人看见我,很远就说:“我谢谢你的药,你真行。

”就这样,当年也传了几位朋友。

他们专门给人治烫伤、烧伤、狗咬、刀伤等。

“乐肤散”不只是治皮肤上的病,它还可以调理人体阴阳的作用。

当人们疲劳、四肢软弱、不想吃饭,只想睡觉时,只要服用“乐肤散”不过半小时就会感到精神百倍,说不出的一种兴奋,舒服。

肾病科中医治疗特色

肾病科中医治疗特色

肾病科中医治疗特色一、中医特殊给药方法中医治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

清代医家徐大椿言:“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说明处方药物对症而不能奏效的重要原因,就是服药的方法不对。

中医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开创了许多特殊的给药方法,发挥着独特的疗效。

1、舌下给药法舌下给药法是将药物置于舌下自然溶解,通过舌下黏膜吸收进而分布于全身的一种给药方法。

如《金匮要略》治疗尸厥“脉动而无气”的假死现象时,用“桂屑著舌下”,以温开心窍,使心君能主神“泵血”,则气血调畅,尸厥之疾自复苏。

现代医学也常用舌下给药法治疗急症病人,如心脑血管发生意外是内科的急危重病症,处理不及时常危及生命,采用舌下给药可以迅速控制病情,争取抢救时间;另外关于高血压危象药物治疗,查阅国内外硝苯地平临床不同途径给药研究病例进行比较并综述.结果说明舌下给药吸收更迅速、完全。

研究表明,口腔的黏膜薄、面积大,较皮肤更易为药物穿透,其黏膜下有大量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过心脏,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加快或延长药物的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次数,方便安全,能随时停止给药等优点。

2、肛门给药法1肛门给药法包括栓塞法、灌肠法和熏蒸法。

从肛门给药,除可治疗肛门局部病变外,还可以治疗内、外、妇、儿等科多种疾病。

如《伤寒论》中以蜜煎导方制成栓剂治疗阳明病津伤便硬、大便欲解不得;《金匮要略》中以食蜜做成栓剂纳于肛中,并将猪胆汁和少许食醋从肛门灌于肠内,治疗津伤便秘、欲解不能;以一味雄黄为末,至瓦中火烧,向肛熏之,以达杀虫解毒、敛疮止溃之效。

研究表明,肛门给药有利于保持药物性能和疗效的提高,直肠给药吸收与口服给药吸收总量的比值是5:1,与静脉给药吸收的总量无区别。

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口服给药增加100%。

中药直肠给药能加速奏效时间,提高疗效,且药物吸收部分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大循环,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化学变化而改变药物性能,同时也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

针推治疗眩晕症汇总

针推治疗眩晕症汇总

推拿点穴疗法一、《推拿学》是中医最具特色的临床学科之一。

推拿,又称按摩,古称按跷、案抚。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

推拿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推拿一名最早见于明代著名儿科专家万全所著《幼科发挥》(1549年成书)中,其文曰:“一小儿得其搐,予曰不治。

彼家请一推拿法者指之,其儿护痛,目瞪口动,一家尽喜。

”明·钱汝明在《秘传推拿妙决·序》中指出:“推拿一道,古曰按摩,上世活婴赤以指代针之法也”。

推拿与导引:导引,唐·王冰解释为“摇筋骨、动支节”,唐·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则认为导引是一种“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的方法,提出了自我操作的特点;推拿则是一种既自动又他动地进行手法操作的防病治病的方法。

因此,导引和推拿也是两种密切相关的疗法。

尤其是自我手法操作,既可谓之推拿,也可称之导引。

(一)推拿分类:推拿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三种,前者又分为健身长寿和健美两个方面。

健身长寿按摩就是通过一定的按摩方法,使其脏腑及各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并提高肢体的灵活性;从而达到推迟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健美按摩主要是施行一定的按摩手法,使肌肉富有弹性、皮脂分泌通扬、皮肤柔润有光泽、面部红润、皱纹减少,或减少脂肪,加速代谢有助减肥。

运动推拿一方面用于治疗从事各项体育运动的专业人员的各种运动创伤,如肌肉、韧带、肌腱扭伤、挫伤撕裂、慢性劳损等;另一方面是赛前赛后按摩,可提高肌肉耐力和韧带柔润性,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比赛成绩提高,或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医疗推拿是指专门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分为成人种小儿两类。

(二)推拿疗法的特点推拿疗法具有经济简便、疗效显著、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能防能治的特点,受到人们宠爱。

(三)推拿疗法的适应范围1、推拿已成为骨伤病的普遍治疗方法,不仅适应于软组织损伤,而且对骨折、脱位也应用推拿手法整复。

中医特色疗法汇总

中医特色疗法汇总

中医特色疗法汇总正文: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主要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分为传统针灸和电针灸两种,每种疗法又有不同的疗效和适应症。

⒈传统针灸传统针灸是指使用针具直接刺激人体穴位,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脏腑等系统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见的传统针灸包括手法针灸、火罐针灸、耳针等。

⑴手法针灸手法针灸是指针灸师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针刺,包括扎、捻、转等。

手法针灸可用于各种疼痛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⑵火罐针灸火罐针灸是在穴位上点燃罐内的酒精棉球或草药,通过产生热力和负压的作用来刺激经络,并起到活血化瘀、镇痛、排毒的作用。

火罐针灸常用于风湿病、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的治疗。

⑶耳针耳针是将针具插入耳廓上的特定穴位,通过刺激耳廓反射区,达到调节全身功能的目的。

耳针常用于戒烟、减肥、失眠等方面的治疗。

⒉电针灸电针灸是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加入电流刺激,通过改变针刺所引起的生物电流,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电针灸可以增加针刺的疗效,同时减轻患者的痛感,常用于中风后遗症、面瘫、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治疗。

二、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使用经过炮制的中草药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中药疗法有多种形式,包括中药汤剂、中药片剂、中药酒精提取物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要根据病情来定。

⒈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药疗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将经过炮制的中草药配方加水煮煎,得到药液后口服。

中药汤剂常用于热病、风寒感冒、胃肠道疾病等。

⒉中药片剂中药片剂是将中草药制成粉末,然后加入粘合剂制成片剂供患者口服。

中药片剂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病等。

⒊中药酒精提取物中药酒精提取物是将中草药使用酒精进行提取得到的浓缩液,一般用于外用。

中药酒精提取物常用于皮肤病、肌肉骨骼疾病等。

三、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揉、拍捶、推拿等手法来调节全身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注重脾胃,强 调“外之证必 根于内”。
手术在继承前 人的基础上进 一步发展。
其著作体现了 明以前外科的 主要成就。
“全生派”
“心得派 ”
王维德
高锦庭
《外科全生集》 《疡科心得集》
治疗主张“以消 用三焦辨证揭示
为贵,以托为 了外科 病因与发
畏”,以“温通” 病部位的联系,
为治疗大法。 确立“审部求因”
东晋刘涓子编著 《鬼遗方》,经南齐龚庆 宣重新编次定名为《刘涓子鬼遗方》。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
隋代巢元方等集体编写。 是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
《晋书》中记载兔唇修补术。
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载有海藻治疗 瘿病,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 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提出用狂犬脑 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 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著作《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等。
首创用动物的脏器或组织,治疗人体相应部位的疾病, 入食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
在外治方面,发背初期用冷熨法,瘘管初期用纸捻引 流等。特别是葱管导尿的使用记载,比法国的橡胶管 导尿造1200年。
外用剂型得到极大的丰富。
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是外科方药的重要 参考文献。
夏商时代,《山海经》记载了我国外科最早用于排脓 的手术器械——砭针。甲骨文中已记载有外科病症名 及单列专科,有疾目、疾耳、疾齿、疾身、疾足的区 分,是外科疾病的最早记载。
周代,医事分工中有了专职的外科医师-疡医。外科 已成为独立的专科。《周礼·天官》有“疾医、疡医、 食医、兽医”的划分。
《周礼·天官篇》“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
为中医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药物学 理论基础。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龚攀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龚攀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龚攀发表时间:2020-01-02T09:27:51.7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作者:龚攀[导读] 本论文对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究。

龚攀(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目的:本论文对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究。

方法:以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汇总其常规资料的基础上随机将其分成了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

实验组内患者采用的是中医外治法,而对照组内患者采用的则是常规治疗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究。

结果:实验组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结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中医外治法应用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可以提高实际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涉及到的管理措施及方法可酌情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骨伤科;疼痛性疾病;临床治疗;作用中医外治法一般包括针灸、推拿、药物熏蒸、贴、敷等治疗手段,在药物加上机械的联合作用下,应用该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外治法已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与过去相比进一步提升了舒筋活络效果。

因此患者的疼痛感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笔者以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中医外治法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探究,现将研究过程汇总整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常规资料本研究中笔者以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在分析汇总患者常规资料的基础上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所有患者在入院的第一时间便已经过了检查、确诊。

实验组内的30例患者中共有18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1—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

冠心病穴位敷贴中频治疗汇总

冠心病穴位敷贴中频治疗汇总
者的临床症状, 有效 提高心肌无氧代谢的能力,改善心脏缺血缺氧的 状况,对多种心脏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保健效果, 在缓解心绞痛方面与消心痛疗效相近,在改善患者 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通 过对内关、心俞等穴位刺激作用和特定部位的药 物的吸收作用,以达到减轻患者胸闷胸痛、心悸、 失眠等症状的目的。

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与现代医 学的透皮给药系统属于同一范畴 它可以随 时间的推移释放一定量的药物,从而保持稳 定的血液浓度,发挥并保持药物的最大治疗 作用,并可避免药物对胃肠道及肝脏的影响 此外,还可减少给药次数,减轻副作用。

中频治疗仪应用微机与数控技术,内存多 个多步程序处方,各个电流处方有不同的 调制和组合,达到促进微循环,通经活络 的作用。采用硅导电橡胶电极治疗,操作 简单安全。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不同的 电流处方,将两个电极对置或者并置与治 疗部位。治疗电流的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一般0.1~0.3mA/c㎡,通电时电极下有震颤、 抽动感或肌肉收缩,易于耐受。
适应症: 1、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2、高血压改善并发症。 3、高脂血症改善并发症。 4、各种心律失常。 5、扩张性心肌病。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 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5.装起搏器者禁用。

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 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 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 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 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中医主治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汇总

中医主治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汇总

中医主治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汇总一、中医基础理论1. 中医基本概念: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2. 中医病因学:六淫、七情等3.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法4. 中医辨证论治学:辨证、治则、方药等5.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二、中医疾病诊疗1. 中医内科: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等2. 中医外科:创伤、疮疡等3. 中医妇科:月经失调、妊娠保健等4. 中医儿科:小儿腹泻、感冒等5. 中医五官科:中耳炎、鼻炎等6. 中医皮肤科:湿疹、痤疮等7. 中医肿瘤科:中医辅助治疗肿瘤等三、中药学1. 中药基础理论:药性、药味、药效等2. 中药鉴定学:药材鉴定、药品质量评价等3. 中药炮制学:药材加工制备、药物制剂等4. 中药药理学: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等5. 中药方剂学:方剂组成、方剂应用等四、中医针灸学1. 针灸基础理论:经络、穴位、针刺技法等2. 针灸治疗学:针灸治疗原则、常用病证的针灸治疗等3. 针灸配穴学:常用穴位的定位、配伍原则等4. 针灸经络学:经络走向、络穴分布等五、中医推拿学1. 推拿基础理论:手法、按摩技法等2. 推拿治疗学:常用疾病的推拿治疗等3. 推拿穴位学:常用穴位的按摩方法、作用机制等六、中医养生学1. 中医养生原理:防病、保健等2. 中医养生方法:饮食调理、运动保健等3. 中医养生养性:四季养生、情志调摄等七、中医文化1. 中医历史文化:中医发展历程、名医传承等2. 中医文化传播:中医对外交流、国际合作等3. 中医文化保护:传统中医知识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以上是中医主治相关专业知识的考点汇总,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疾病诊疗、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养生学以及中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中医医生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

同时,了解中医文化的传统与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医在国内外的传播和保护。

中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医知识,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治疗痔疮常用偏方秘方

治疗痔疮常用偏方秘方

痔疮保健偏方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

本来就是身体的一部分,因循环回流不好,血液滞留而成,故没有所谓的「根除」,只是让它恢复原来的大小。

痔疮对成年人极为常见。

由于痔的发生部位不同,可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生于肛门齿线以上,外痔位于齿线以下,混合痔是指痔上静脉丛与痔下静丛吻合相通,在同一部位齿线上下内外痔同时存在。

如何保健1.尽量不久坐,久站,别让血流滞于肛门。

2.便后泡温水30分钟,一方面清洁,一方面促进血液循环。

3.运动(至少15分钟,汗出时避风,持之以恒)可促进血液循环。

4.痔疮患者常因大量饮酒、嗜食辛辣,如辣椒、芥末、胡椒、生姜等富刺激性食物而加重痔疮的发病。

所以痔疮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节制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

含有纤维素多的蔬菜,如芹菜、青菜、菠菜、卷心菜、丝瓜等能增加肠蠕动,对习惯性便秘者,更为适合。

5.孕妇患痔,要避免入坐久久立,防止便秘,并应及时矫正胎位。

多吃蔬菜、水果和植物油,适当吃些芝麻、蜂蜜、保持当大便通畅。

6.老年患痔,可常服黑芝麻、蜂蜜等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7.接受痔疮手术的病人,手术前应解除思想顾虑。

一般手术当日进少渣饮食,次日改普通饮食,有的患者不敢多吃,怕大便引起疼痛,伤口感染等。

为了保持大便通畅,可让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如香蕉、橘子、芹菜、菠菜等易消化少脂肪的食物。

忌烟酒及辛辣的葱、姜、蒜类。

治疗痔疮常用偏方秘方痔疮发作时,多现肛门坠痛或痔核红肿剧痛,或便时出血,兼有便秘、溲赤,唇干咽燥等热象。

本病病因多由素积湿热嗜食炙煸、辛辣之晶,或过饮酒浆而致湿热内蕴,而湿热瘀滞即可导致痔疮的发作。

临床常用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

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麻风溃疡的中药外治研究汇总

麻风溃疡的中药外治研究汇总

二、麻风溃疡的外治及存在问题
截肢存在的问题:
麻风病人截肢只是部分挽救肢体功能的一种手 段,也是最后手段, 它并不能根本解决溃疡问题。 截肢后肢体残端溃疡仍较常见。 截肢手术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思想压力,如担忧 手术效果、恐惧麻醉、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等。
残存的残端好于假肢,一般不要轻易截肢。
三、我院对麻风溃疡治疗研究
我院中西医结合皮肤科重点专科简介
3.加强学术网络建设,强化信息收集,提高分
析水平,为本科学术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
– 建立内网网站:实现办公和医疗文书网络化、 无纸化;疑难病会诊、学习交流等全院资源共 享。 – 建立外网网站:实现网上医院专科介绍,专家 介绍,预约就诊,科普宣传。 – 建立学术网站:包库购买维普、CNKI获取最 新前沿医学信息。
形成新的技术规范,提高制剂水平,研发出一批 新的特色制剂。开展的主要中医药特色疗法13种。 专科中药院内制剂30种、西药院内制剂47种。
我院传统中药外治法
传统中药 外治法

痤疮外治 皮炎面膜 中药药浴
茶多酚
大黄油纱
婴儿中药 灌肠
封脐
痤疮
过敏性 皮炎等
湿疹 银屑病
麻风肢端 皮肤溃疡 溃疡
湿疹
荨麻疹 瘙痒症 湿疹
麻风溃疡的中药外治研究
报告人 史月君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
一、麻风溃疡的病因病机
麻风溃疡属中医“臁疮”范畴,俗称“老烂 脚”。多由脉络失于通畅,局部气血运行失常, 经络阻滞、气血不通,日久溃烂、诱发成疮; 或皮肤破损染毒而成,疮口经久不愈。
一、麻风溃疡的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麻风溃疡属于营养性溃疡,是一 种难治性皮肤并发症,病程长,迁延难愈。 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二种。

中医外科学考点记忆口诀汇总

中医外科学考点记忆口诀汇总

中医外科学考点记忆口诀汇总一、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1.中医外科学,妥善解决伤患痛。

2.伤寒、脚气属古代,中医外科现代提。

3.伤寒七窍、脚气先启,外科兼而治之,真理日渐显。

二、外科理论与实践1.外科切症:先看后摸,分寒热,切石五法,寒热居心斩髓。

2.病情判断:六经文,过儿主,寒三阳,热阴争。

3.伤寒微热,阳寒见寒态;大热微寒,阴火怒飞扬。

4.脚气起,先看脉,脉结弦多脓肿。

气挑高,脓筒长,是阳明病温毒藏。

5.外伤辨证:外经经络并组织,内经水土双胁肝;通过四诊来确定病情,寒热湿燥阴阳。

三、外科常用技术与方法1.小手术,导刀先、切石法,擎宫剪。

2.大手术,需冷静,清酒麻醉,缝合伤口。

3.常用药物,活血化瘀消肿痛,武田丹,川芎、益母草。

四、外科疾病诊疗要点1.痛经依脉寻,头痛肚痛都牵脉,调和肝脾月经正,频频月经恼人烦。

2.七窍病,先分清,鼻先流,不通明;目视花,鼻嗅病,循经论治不责怪。

3.脾疝若心血争,脾经液泻肝气脏;治则提心调脾胃,疏通肝胆宣利胆。

4. 手指关节肿—youfen7,肩背疼痛shiyou依然;溃烂亲—外科治,带解毒—中医行。

5.五种疮:丹疮,阑尾疮,专疮、痔疮,癫疮。

丹疮热劲血浊深,呕恶艾灸解淋巴,中药佐治止疮虫;阑尾疮陷脾肺热,手术去除胆汁回,术后饮食宜小碎;专疮颈纉疭瘤消肿块,指纹主药湿热软;痔疮长大痛肿劲,气滞血瘀外科便;癫疮由肾主药饮食,癫病气实要禁食。

五、外科相关重点1.癌症治疗:克服疾病痛苦,中医外科务实。

2.骨科治疗:诊断要准确,学医要有信心;骨脱位轻移手,骨不移手补君。

3.肛肠疾病:痔疮、肛瘘、肛裂,消化小故事,排除肛肠病。

4.外科全科:出血高位置压迫,切勿拔掉物体胸腔,沙眼哭喊手术室,外科全科才对头。

这些是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外科理论与实践、外科常用技术与方法、外科疾病诊疗要点以及外科相关重点的记忆口诀。

掌握这些口诀,可以方便记忆和理解中医外科学的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口诀进行诊疗,提高临床效果。

治疗气管炎的偏方汇总

治疗气管炎的偏方汇总

中医诊断辨证:慢性支气管炎依其临床表现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

慢性支气管炎为久病,久病必虚,[1]故本病的本质多属虚寒。

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

如果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病情加剧,则出现实、热、痰、湿的证候,形成邪实正虚的复杂局面。

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1)实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①外寒内饮:证候:咳嗽气急,甚则喘逆,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粘痰,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紧。

证候分析:外有表寒里有水饮,外寒引动水饮,上逆射肺,肺气不宣,故咳嗽气喘,痰多泡沫;表寒外束,郁闭肺卫,故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重;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饮溢于肌表,故见肢体浮肿。

舌苔白滑,脉弦紧乃为寒饮内盛之征。

②痰湿内聚:证候:咳嗽声浊,痰白而粘,胸脘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

证候分析:痰生于脾,上渍于肺,痰湿聚于中焦,寒从中生故咳嗽痰白而粘;痰湿内停,中焦气机受阻,故胸脘满闷、纳差腹胀。

苔白腻,脉濡滑均为痰湿偏盛之象。

③燥热伤肺:证候: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口咽干燥,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

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燥热伤肺,津液被烁,故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燥热伤津,故鼻燥咽干;咳甚伤络,气机不畅,故胸痛;燥邪伤肺,肌表被束,故有形寒身热等表证。

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均为燥热之象。

(2)虚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①脾肺两虚:证候:咳嗽气短,声低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纳差,胸脘痞闷,大便溏薄,每遇风寒则咳嗽气喘发作或加重,苔白薄,脉濡缓。

证候分析: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失所主,故气短而喘;脾虚不运,故胸脘痞闷,纳差便溏;肺气本虚、卫外不固,感受风寒,肺气更伤,痰湿转盛,故咳痰气喘发作或加重。

苔白薄,脉濡缓亦为肺脾两虚之征。

②肺肾两虚:证候: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稀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苔白而滑,脉细无力。

中医儿科重点知识点整理汇总

中医儿科重点知识点整理汇总

中医儿科重点知识点整理汇总一、中医儿科学基础。

1.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都处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

五脏六腑功能皆属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向发展。

2. 小儿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伤,感邪之后又易于传变,病情变化迅速。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对药物反应灵敏,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较成人高。

3. 年龄分期。

- 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

此期小儿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这一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 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小儿智能发育较快,但易发生意外事故。

- 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 - 7岁)为学龄前期。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减慢,但智力发育更趋完善。

- 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 - 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

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 青春期:女孩从11 - 12岁开始到17 - 18岁,男孩从13 - 14岁开始到18 - 20岁。

此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体格生长也明显加速。

二、儿科诊法概要。

1. 望诊。

- 望神色:- 神:小儿精神状态的好坏直接反映病情的轻重。

有神表现为精神振作,目光有神,反应灵敏等;无神则表现为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等。

- 色:主要观察面部气色。

正常小儿面色红润光泽。

面色红赤多为热证;面色苍白多为虚寒证或失血证;面色萎黄多为脾虚证;面色青灰多为惊风或寒证;面色晦暗多为病重。

“贴敷法”-妇科疾病的治疗的常用外治法

“贴敷法”-妇科疾病的治疗的常用外治法

“贴敷法”-妇科疾病的治疗的常用外
治法
关于“中医医术专长中医妇科学考点:妇科疾病的治疗-常用外治法“贴敷法””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考核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常用外治法
贴敷法
贴敷法是将外治用药的水剂或制成的散剂、膏剂、糊剂,直接或用无菌纱布贴敷于患处,取得治疗作用的方法。

可用于外阴血肿、溃疡、脓肿切开,也可用于乳痈或回乳,还应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妇产科术后腹痛、不孕症、癥瘕等。

常选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消肿散结、通络止痛、生肌排脓类中药。

水剂者,多以无菌纱布浸透药液贴敷;散剂则可直接撒于创面;膏剂常先涂于无菌纱布,再敷贴患处;若属痛经膏、痛经贴、麝香壮骨膏等中药橡皮膏剂,则可直接贴于患处或经络穴位点;还有将药物制成粗末,加入致热物质,袋装密封,制成热敷剂;或以药物粗末制成湿药包,隔水蒸15——20分钟,趁热敷置患处或借用热水袋、电热器、理疗仪甚至食盐、砂土炒热作为热源起热敷作用。

贴敷时间、疗程则据组成药物、所疗病证、治疗目的综合考虑决定。

全!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针灸歌诀】考点汇总【歌诀速记】中医医术确有专长方剂歌诀速记72点
中医医术专长考核“50个清热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整理!
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证书vs中医医术专长证书作用对比。

临床各科室开展中医特色治疗项目汇总

临床各科室开展中医特色治疗项目汇总

临床各科室开展中医特色治疗项目汇总中医特色治疗项目在临床各科室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是对临床各科室开展中医特色治疗项目的汇总。

1.内科中医特色治疗在内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针灸、中药、推拿等是常见的中医特色治疗项目。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中,中医特色治疗可以通过针灸调理气血,中药调理脉络,推拿调理腰背,从而改善病情。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中医特色治疗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脾胃,推拿调理腹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不适症状。

2.外科在外科领域,中医特色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前后的康复。

例如,在骨科手术中,中医特色治疗可以通过推拿、贴敷中药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减少术后疼痛。

在整形外科中,中医特色治疗可以通过针灸、中药等方法,改善面部皮肤状况,延缓皮肤衰老。

3.妇产科中医特色治疗在妇产科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在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中,中医特色治疗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气血,针灸调理经络,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在不孕症、流产等不孕不育病症中,中医特色治疗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身体状况,针灸调理生殖系统,提高生育能力。

4.儿科中医特色治疗在儿科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

例如,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中医特色治疗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肺脏,针灸调理呼吸道,缓解咳嗽、哮喘等症状。

在儿童肠胃道疾病中,中医特色治疗可以通过推拿、中药等方法,调理肠胃功能,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5.眼科中医特色治疗在眼科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

例如,在眼科疾病中,中医特色治疗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肝肾,针灸调理眼部经络,改善眼睛疲劳,预防和治疗近视、干眼症等疾病。

此外,中医特色治疗还可以在眼科手术后的康复阶段,通过推拿、贴敷中药等方法,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治疗项目在临床各科室中的开展,对于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临床医生应充分利用中医特色治疗的优势,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汇总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汇总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汇总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汇总一、中医外科学概述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的是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理论和临床应用。

中医外科学早在古代就有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至今仍然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中医外科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整体观念,追求标本兼治,注重辩证施治。

二、中医外科学的主要疾病分类1. 外伤疾病:包括创伤、骨折、脱臼等外伤性疾病,主要以外科手法进行治疗。

2. 疮疖溃疡类疾病:包括脓肿、疖子、疔疮等疾病,主要以湿热病机为主要病因,通过清热解毒等方法治疗。

3. 瘿瘤肿瘤类疾病:包括甲状腺肿瘤、淋巴结肿大等疾病,治疗主要以化瘀散结的方法为主。

4. 疝气类疾病:包括腹股沟疝、脐疝等疾病,治疗主要以整复脱垂、扶正固本为主。

5. 痔疮类疾病:包括内痔、外痔等疾病,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固涩止血为主。

三、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中医外科学强调手术的准确性和适应症的把握。

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手术可以采用针刀手术、刺灸手术、拔罐手术等不同形式。

2. 药物治疗:中医外科学注重辨证施治,根据具体的病情病机选用不同的药物。

常见的药物有活血化瘀药、消肿止痛药、温通活络药等。

3. 中药外用:中医外科学常常采用中药外用的方法,直接将药物涂抹于患处或采用熏洗、灌注等方式进行治疗。

4. 针灸治疗:中医外科学中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来刺激经络、疏通气血,对外科疾病具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四、中医外科学的独特理论和方法1. 标本兼治:中医外科学认为疾病的外在表现只是病灶所致,必须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本质。

因此,中医外科学强调标本兼治,既要治疗病因,又要治疗症状。

2. 辩证施治:中医外科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是因为同一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不尽相同,应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医特色疗法汇总

中医特色疗法汇总

乐至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传统疗法中药外敷法一、概述: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

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二、适应症: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三、操作流程: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2.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2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2.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3.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3.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1~2天后更换一次。

3.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11.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2.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中药封包治疗通过热力及蒸汽作用,将治疗包中的中药活化物质(我科主任专配的药方)转化为离子状态,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发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强筋壮骨、行气止痛等作用。

40位名医40条中医用药高手的绝招汇总

40位名医40条中医用药高手的绝招汇总

40位名医40条中医用药高手的绝招汇总1、水蛭王为兰认为:1、水蛭为治瘀血而不伤正气之药!2、口服水蛭面比煎服疗效显著!3、水蛭面配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药治疗风湿性结节性红斑不易复发!余常以水蛭1:3三七共为细末,入胶囊,每日三次,每次六丸,治疗脑血栓疗效显著!2、硫黄王琦用桂枝加附汤合玉屏风同送服硫黄2g(分两次服用)治疗畏寒久不愈者而获奇效,曰硫黄之功矣!其制法:把硫黄放在豆腐中于水中煮至豆腐变绿即可!余用硫黄半夏各等份为末,生姜汁调为丸,每日三次,每次3g,治疗寒喘甚效!3、盗汗关思友:盗汗诸方用之不效时,投之仙鹤草30g,大枣20枚煎服而愈。

4、半夏江尔逊:半夏取效关键在量,燥湿化痰6~10g,降逆止呕15~20g,镇静安神30~6Og,顽痰宿疾(癌性痛疼)应大胆重用生半夏(久煎去毒性)。

5、全虫朱仁康:缠腰火丹痛非常,全蝎止痛建奇功!余遇一刘姓老者,患蛇胆疮(带状疱疹)愈近三年,患处虽平依然时而痛疼,余用朱老方全蝎早中晚为末,陈醋送服,周余病若失!6、奔豚余无言:奔豚一证气上冲,肉桂易桂枝效更佳!其言一妇得奔豚气上冲,用桂枝汤加桂枝效罔,改用桂枝汤加肉桂一剂知,二剂已,三剂而愈!7、乳、没陈耀堂:制乳没各等份为细末,装胶囊每次5个(约1.5g),日2~3次口服,可治疗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脘痛疼,续又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亦获佳效!8、威灵仙朱良春:威灵仙疗痛风黄疸骨刺功在通利!愚每遇中风后遗症,腰颈椎病等久不获效时,入之20g,效即显,足显其通利经络血脉之功速矣!9、菖蒲朱良春谓"石菖蒲功擅治痰"。

中风不语,多为痰壅之祸,余于临证时常在辨证方剂外,以鲜竹沥30g兑温开水冲服石菖蒲末6g,一日两次!可速解不语之症!10、慢性肾炎其子问诊于余,求中医药配合治疗,其乃气阳两虚,湿瘀互结之症:黄芪30g,地龙20g,丹参30g,桂枝10g,淡附片10g,茯苓20g,薏米45g煎水,日一剂分三次温服,三日顽肿逐渐消除,续服三剂收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脘痛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1.艾灸
胃脘疼痛: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胃脘胀满: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
嗳气反酸: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
2.穴位贴敷
胃脘疼痛: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
胃脘胀满: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
3.耳穴贴压
胃脘疼痛: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
纳呆:脾、胃、肝、小肠、心、交感
4.穴位注射
胃脘胀满:足三里、合谷
嗳气反酸:足三里、内关
5.拔火罐
胃脘疼痛:背腧穴
6.雷火灸
虚寒型胃痛:神阙、中脘、足三里(双侧)、脾俞、胃俞、涌泉等穴
药物竹罐疗法:
(一)适应症
1.内科疾病: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导致的关节肿痛,感
冒、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胃痛、腹泻、头痛、中风后遗症等
2.外科疾病:疖、痈、疮、丹毒等
3.妇科疾病:痛经等
4.儿科疾病:发热、咳嗽、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5.五官科: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鼻炎等
6.皮肤科疾病:痤疮、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等
7.骨伤科:颈椎病、腰肌劳损、落枕腰背痛、肩周炎等
禁忌症:
1.高热、抽搐、痉挛症等不宜使用
2.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消瘦或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使用
3.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需慎用
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慎用
5.患有出血性疾病者禁用,如血友病
中药热盐包疗法:(一般吴茱萸:粗盐比例为1:1)
适应症:
1.骨科:颈肩关节肌肉酸痛、腰腿痛;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
肿痛等;风湿痹症引起的关节冷痛、麻木、酸胀等。

2.消化科: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胀、腹痛;脾胃虚弱所致的胃痛、寒
性呕吐、预防药物化疗后呕吐等。

禁忌症:热性病、高热、神昏、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腹部包块性质不明禁用;皮肤炎症或湿疹、皮肤过敏患者禁用;孕妇禁用;过饥、疲劳、体弱、感觉迟钝患者慎用。

骨科护理中医特色疗法:
一、四黄水蜜(大黄、黄芩、黄连、黄柏比例为1:1)外敷缓解骨折、筋伤后疼痛
1、原理:具有凉血通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2、适应症
(1)闭合性骨折后疼痛。

(2)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

(3)各类筋伤。

3、禁忌症:虚证,寒症引发的关节肿痛,孕产妇禁用,皮肤破损禁用。

二、四子散中药奄包热熨缓解骨折后便秘、大便不畅
1、原理: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减轻或消除脘腹疼痛等症状,缓解或消除呕吐、腹泻之功效。

2、适应症:骨折后久卧伤气,肺脾气虚,六腑传导无力致便秘、大便不畅者。

3、禁忌症:
(1)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损伤早期、溃疡、炎症、水泡等禁用;(2)腹部包块性质不明及孕妇腹部、腰骶部,局部无知觉处或反应
迟钝处忌用;
(3)麻醉未清醒者禁用。

便秘:
1.腹部推拿(顺为补,逆为泻)
2.(吴茱萸粉/大黄粉/玄明粉+水/醋(或者加凡士林),混匀,穴位
贴敷
预防留置尿管拔管后尿潴留:
留置尿管日起,用葱白捣碎,穴位贴敷于神阙穴,日一次。

中药药枕:治疗头痛头晕、失眠
呃逆、口舌生疮:吴茱萸粉+水调匀,穴位贴敷双涌泉穴
自汗盗汗者:五倍子粉+水调匀,穴位贴敷神阙穴
老年性夜尿频症状:肉桂粉+水调匀,穴位贴敷双涌泉穴
腹水、肾性水肿;肢体肿胀:芒硝(可以加冰片)外敷(根据面积敷范围)
慢性荨麻疹:除了口服药物,外治法有神阙穴拔火罐,每天10分钟左右,每天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