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1000字“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才选拔的重要原则之一。
所谓“德才兼备”,就是在才能和品德两方面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得以选拔。
而“以德为先”,则是指尽管有一定才能,但如果品德不好,也不能被选拔。
这种用人标准在新时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这种用人标准有助于建立“政德先行”的用人导向。
在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中,经常出现一些高官贪污腐败的情节,导致民不聊生。
可见,一个人的政治品德既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如果选人时,只注重才能,而不关注品德,那么这种情况就会更加常见。
因此,选拔官员时必须注重其德行,有效防止官场腐败现象的发生,推动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
其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有利于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各个领域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选拔人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如果我们只注重才能而不注重品德,那么不仅会导致人才队伍素质不高,还可能会出现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影响到团队的整体正常运作。
因此,我们应该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德才兼备,建立起高品质、高道德、高素养的人才队伍。
最后,这种用人标准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制造更多的诚信与伦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当下的经济市场中,诚信、合规、创新等素质直接关联到人才的自身品德和职业素养。
使用这种用人标准可以避免选出那些缺乏人品的人员,有助于提高团队的竞争力和开发创新力,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全面发展。
总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新时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尤其是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时期,用人标准需要更加完善和紧密联系到社会生产、品牌建设等方面,出现这种局面不仅体现人才的人文素养,同时重申的也是公民基础道德标准。
如何理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胡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人才是社会建设中最宝贵的资源,德是人才所具备的首要条件。
德之重要好比鱼儿之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前提条件,也是各级党组织培养教育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落后走向繁荣,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点就是我们党坚持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使我们党的事业能够星火相传、繁荣昌盛。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各级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总要求,指导和规范了选人用人的基本尺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一、以德修身就是以高尚的品德来指引个人做人、立事、为官。
党员干部是党最直接的形象代表,自身的道德建设在整个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德修身是每一个党员的责任,它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导向。
以德修身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第一,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胸怀全党的大局观念。
立场是旗帜,也是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广大党员干部做事的根本,缺少了它就会迷失方向,颠倒黑白,葬送党的前途。
坚定的政治立场要从理论武装中树立,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才能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矢志不渝地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同时也要具有胸怀全党的大局观念,以党的事业为己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为党着想,为党奉献。
第二,树立修身无小事、修身须终生的意识,扎实在实践中培养、在点滴中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修身也是如此,平时的小事正是以德修身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要强化修身无小事的意识,在实践中注意点滴养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坚持在点滴中养成、在养成中立德。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李源潮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为党的干部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70年后,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思想。
党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用人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他还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1940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具体阐述了德才兼备标准,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
”1943年,周恩来同志强调,“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形象化地提出,干部要“又红又专”。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根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并强调“首先是要革命化。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不仅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而且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形成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浅析“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浅析“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强。
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要加强对干部“德”的考察和了解,全面、客观、准确地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和道德修养,以德评绩,以绩看德,实现德能并重,相互制衡,树立良好导向,确保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一是注重途径、把握方法,以优化的方法“察德”。
要正确把握考察德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从“履行岗位职责”中考察干部的德。
判断干部的德,不仅要看他说得怎样,更重要的是看他做得如何。
要通过看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的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成效以及工作中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等,全面了解干部的德。
二是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干部的德。
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情况是干部德才在一定时间内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要重点看干部的胆识、意志品质和对群众的感情,特别是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要看干部能否冲在一线、沉着应对、坚韧不拔,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做好工作。
三是从“关键时刻表现”中考察干部的德。
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等往往在面对重大问题、重大政治事件时表现得最为充分。
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还是见风使舵、盲目跟从;是坚持原则、勇于斗争,还是是非不分、退缩逃避;是服从组织、顾全大局,还是敷衍塞责、讨价还价,是对一个干部政治品德的深刻检验。
四是从“对待个人名利”的态度中考察干部的德。
要看干部对待个人升迁的态度,是以辛勤的工作、良好的品格、平和的心态接受组织挑选,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还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跑官要官、求情拉票。
要看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能不能保持清醒头脑、不为所动。
还要看干部在荣誉面前,能否正确对待、真诚谦让、见贤思齐。
二是认真学习、加强教育,以先进的文化“育德”。
要不断加强干部的道德教育,教育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
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出 :坚持德才兼备 、 “ 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一用人标 证统一的。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德” 。 “ 决定着 自身的品
关 键 ; 是本 质 , 德 才是 属性 。德 者 , 才之 帅也 ; 者 , 才 德 之 资也 ; 靠 德 来 统 帅 , 才 德是 才 的灵 魂 ; 人 者 , 服 以德 服 为上 、 以才 服 为 中 、 以力服 为 下。“ 德乃 才之 帅 , 才乃 德 之辅 ; 官乃 德之人 , 乃德之 品” 人 。德好才 不好 , 干不
21 0 0年 2月
中共 银川 市委 党校 学报
Ju n l f h n h a n cp l at olg f . . o r a eYic u nMu iia ryC l eo PC ot P e C
第 1 卷第 1 2 期
谈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的用人标准
昆 峰
古 人 云 :德才兼 备 , “ 称之 为 圣人 ; 德无 才 , 无 称之 为 愚人 ; 德胜 过 才 , 之 为 君 子 ; 胜 过德 , 之 为 小 称 才 称
人” 。同时 , 在讲到德才兼备上 , 孟子提出了“ 四端” 之 心 , :仁之 端 ” 即 “ 的侧 隐之 心 ;义之 端 ” “ 羞恶 之心 ;礼 “ 之端 ” 的辞 让之 心 ;智 之端 ” “ 的是非 之心 。这恐 怕是 圣 贤最 早对 德才 上 的用人 标准 的表 述 , 和对 “ 才观 ” 德 的 注解 、 诠释 。这一光辉思想 , 至今仍不过时, 并将是超 阶级 、 超时代 、 超时空的, 是颠扑不破的名言 、 真理 , 将 永 放光芒 。 在我们党内 , 早在新 中国建立初期 , 毛泽东 同志 就提出了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 , 并身体力行 , 他一贯
文章 编号 : 6 1 15 ( 0 0)1 0 1 — 4 1 7 — 17 2 1 0 — 0 6 0 中图分 类号 : 2 23 十七届 四中全会 通过 的《 中共 中央关 于加 强
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的人 。 决反对那 些 当面讲人话 , 坚 背后说 “ 鬼话 ” 的无 德之人 ; 那些 “ 成功 归己 、 事 事败 归罪他人 ” 的缺德之 人; 那些 “ 左右 逢源 、 牛拍 马 ” 吹 的失 德之 人 。 有这 唯 样, 才能得 人心、 聚人心 、 召人心 。 感 德 才兼备 的用人标 准 , 不是 固定 不变 的 , 更不 是 静 止的 ,它具有丰富 的时代 内涵 和很强 的现实性 。 在 新 的形势下 , 德才兼 备 的标 准是什么 呢? 锦涛 明确 胡
总之我们对德才要不断进行优化使之在精神状态上永葆开拓创新的锐气在思想观念上永葆开拓创新的活力在工作方法上永葆开拓创新的能力从而在复杂形势中抢得先机在危局困局中闯出新路不断把工作引向新的境界新的领域新的胜利开创新的局面
21 年第 1 00 期 Nhomakorabea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谈 “ 才 蒹 备 、 德 先 的 用 人 标 准 德 . 以
一 、
坚持德才兼备 、 以德 为 先 的 用 人标 准 , 讲 德 要
才兼 备 的辩 证 法
古人云 :德才兼备 , 之为圣人 ; “ 称 无德无才 , 之 称 为愚人 ; 德胜过 才 , 称之 为君子 ; 才胜过 德 , 称之 为小 人 。 同时 , ” 在讲 到德才兼 备上 , 子提 出了“ 孟 四端 ” 之 心 , 仁 之端 ” 即“ 的恻 隐之 心 ;义 之端 ” “ 的羞恶 之 心 ; “ 礼之端 ” 的辞让 之心 ; 智之端 ” “ 的是非 之心 。 恐怕 这 是圣贤最早对 德才方 面用人标 准 的表 述 , 对 “ 是 德才
在“ 德才 观” , 上 胡锦涛 明确指 出 , 我们党 的干部 标准是德 才兼 备 、 以德为先 。德 ” “ 的核心就是党性 , 加 强 党性修 养是每个 领导干部 改造 主观世 界 的终 生课 题。 现在领导 干部出问题 , 多数不是 出在“ 上 , 才” 而是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事关大局。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这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关于选人用人原则的新要求,是全面提升干部素质的新任务。
(一)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一件大事。
我们党要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而且必须有大批能够坚决贯彻执行这条路线的领导骨干。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其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联系在一起,与人心向背联系在一起,与兴衰成败联系在一起。
几十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并巩固执政地位,之所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对于执政党来说,用人得当,尤其是选好用好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最大福祉,也是人民的最大福祉。
过去,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领导骨干,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今天,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任务艰巨,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考验更严峻,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只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才能永远使党立于不败之地。
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由领导干部在党和国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我们党是执政党。
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路人,是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
他们自身的各种行为举止时时刻刻影响着党风、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取向。
他们既肩负着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历史重任,又肩负着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崇高使命。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首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可以保证企业或组织的长期发展。
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决定了他在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而这些又直接影响着整个团队的氛围和工作效率。
如果一个人只注重自己的才能而忽视了道德修养,很容易导致团队内部的矛盾和不和谐,最终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发展。
因此,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真正符合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形象往往取决于其员工的品德和行为。
如果一个企业只注重员工的专业能力而忽视了道德修养,很容易导致企业形象受损,甚至引发消费者的不信任。
因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此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有利于凝聚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团队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合作和支持。
而这些又离不开每个团队成员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如果一个团队只注重成员的专业能力而忽视了道德修养,很容易导致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分裂,最终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因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可以帮助团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对于企业或组织的长期发展、良好形象和团队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这一用人标准,努力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精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精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至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历来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贯方针和根本原则。
为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人生最可贵的资本,是事业的奠基石,是成功的必备根基。
郑板桥在《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中谈到:“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
”立德修身是为人的第一品德要求,领导干部的威信也是从品德形象中树立,古人云:“服人者,以德服为上,以才服为中,以力服为后”。
很难想象,一个品行不端的人成为领导干部,能够对党绝对忠诚、处事公道正派、做人老实本分、干事勇于担当、为官清正廉洁。
用人要把德放在首位。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
古往今来,为政“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德薄而位尊”是选拔干部的大忌,品德不端的人成为领导干部,其职务越高、平台越大,危害则越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很多领导干部,问题就是出在“德”上,无论他们当初做出多大成绩,也掩盖不了其违法乱纪给党和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害。
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需要的好干部。
选拨任用干部注重“德”的考评,绝不能成为形式意义上的软指标,而是硬杠杠、刚性要求。
突出政治标准选拨干部,就要把好“德”这一关。
— 1 —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培养选拔干部强调德的重要性,绝不是忽视才。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履行好责任,必须有很强的能力作支撑。
荀子言“无能不官”,才能对为政者是很重要的。
有德无才或重德轻才,选拔的人又如何称之“人才”?《资治通鉴》记载“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有才能又有品德,才德兼具,是为最佳。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沈跃跃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标准,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干部的德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策和战略举措。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是否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臵,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
选拔任用干部既注重才能,更注重品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使各级领导权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对于确保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决定性作用。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应对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政骨干队伍。
[试题]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这番话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德”与“才”的关系有启示意义。
“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
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
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
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
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论述,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才”相比,“德”的识别更难一些,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就是指此。
人们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对某一对象“德行”的评价可能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
这种看法上的不一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了我们在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拔任用机制,以防考察失真,用人失当。
建立健全“公德和私德”并重的导向机制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管理者,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
对领导干部而言,公德和私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梁启超曾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执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这就是说,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公德,必须要“利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利党、利国、利民、利中华民族,如果只管好自己私人的事情,没有国家责任,这只是“私德”好,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这番话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德”与“才”的关系有启示意义。
“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
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
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
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
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论述,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才”相比,“德”的识别更难一些,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就是指此。
人们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对某一对象“德行”的评价可能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
这种看法上的不一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了我们在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拔任用机制,以防考察失真,用人失当。
建立健全“公德和私德”并重的导向机制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管理者,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
对领导干部而言,公德和私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梁启超曾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执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这就是说,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公德,必须要“利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利党、利国、利民、利中华民族,如果只管好自己私人的事情,没有国家责任,这只是“私德”好,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
企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企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摘要: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在选人用人时,都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选人标准,那种过分着重看中才能而忽视品行的做法,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与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选人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指出:领导人花在人的管理与进行人事决策上的时间,应当远超过花在其他工作上的时间,因为,没有任何别的决策所造成的后果及影响,会像人事决策与管理上出现的错误那样持久而又影响久远。
可见人们常说的,领导人只要做好两件事,既“选人用人和出点子”就是这个道理。
一、企业用人机制中“德”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杰出的领导,就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影响一个组织,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
在一项工作任务中,人是影响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
因此,作为一个正确领导人,应当具备正确选人用人的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举足轻重。
领导招贤纳士时,都愿意挑选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事与愿违,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被选对象一般会“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可能全部完美的达到德才兼备的标准,所以鱼和熊掌需要割舍。
在“德”、“才”只能取其一的时候,要坚定的把“德”放到第一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里的“德”怎么理解,笔者认为“诚实、责任、忠诚”应该是德的基本元素。
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理念上,西方管理学者也有过很多论述。
沃伦·本尼斯曾指出,杰出的领导人有三个共同特点:雄心、能力、诚实。
所有这三点都必不可少,而诚实尤其重要。
没有诚实,雄心和能力最终将把领导人本身和组织引向危险之中。
西点军校hannah 上校也曾说:能力和品格是成功必备的两个方面。
西点军校的训练不仅注重能力(技能、智能和体能),而且也十分注重品格(道德、社会能力、精神修养)。
比如,西方有一条荣誉信条:“决不欺骗和偷盗,也绝不容忍任何人的这种行为”。
所以,选人用人不仅要看重个人能力,更要着重个人品质,而品质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诚实与忠诚度。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德才兼备是我党一直以来都遵循的价值观、人才观,其本质是要求党员干部的一切行为都要做到有德、有才,两者兼备,不可缺一,而且是德在前,才在后。
事实上,一个人的才能越高,德与才的关系就越密切、越重要。
德不仅由才所体现,而且为才所深化、升华;才不仅由德所率领,而且为德所强化、所激活。
因此,要想成为组织重用的人才,就必须做到德才兼备。
一直以来,xx传统的用人哲学都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栋梁,有德无才的人也可使用,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可使用。
关于德与才的关系,历史上绝大多数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德才兼备的原则。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从德和才两方面出发,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
他主张用人应以德为重,这样才能用君子而不用小人。
司马光分析人们选拔人才时往往重才轻德的原因,是由于有德的人被人所敬畏,而有才的人一般被人所喜爱;对所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所敬畏的人则容易疏远。
因而考察和选拔人才时往往只看到了才能方面,而忽略了品德方面。
他提醒后人说,这样的历史教训太多了,“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有才无德之人不能重用,有德无才之人予以培养,等其展示才华之后,再予以使用。
德才兼备论首先倾向于德,只要品德高尚,才干尚可之人,就可以重用。
持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还有清朝的曾国藩。
曾国藩用人讲究品行,其次才考虑才干。
同样,他采用这种用人方式,也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xx曾讲:“有才无德,近于小人;有德无才,近于愚人;与其有才无德近于小人,不如有德无才近于愚人。
”这段话也反映了曾国藩既强调德才兼备,又注重以德为先。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就要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对干部德才的考核、激励和评价机制。
突出把对“德”的指标考评放在首位,着力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四个方面入手,在“五看”上细化指标、明确标准。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科学依据
国干部选 拔的重要标 准和导 向。 这是对 中 国历史上 政 治家 、 思想 家 的重 德主义人 才观扬 弃 中的发展 , 我 是 们党对干部选 拔任用工 作历史经验 的科学总结 , 马 是
克思主义人才 观的深化 与发展 , 新时期党 的干部工 是 作 的 重 要 指 导 方 针 , 于 建 立 健 全 科 学 民 主 的 选 人 用 对 人 机制 ,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意 义 和 现 实 意 义 。 具
样 。 “ 日:‘ 又 子 志士仁人 , 无求生 以害仁 , 杀身 以成 有 仁 ” 。 “ 孔子认 为 , 志士仁人 , 因贪 生而损害 仁德 , 不 只会勇于牺牲 自己而成 全仁德 。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 有学者把孔 子学说称 为 “ 仁学 ” “ 、 人学 ” 孔子把 志士 。 和仁人融为一体 , 为只有 “ 认 志士仁人 ” 这样的人才能 为实现他 的 “ 德” 仁 理想 而献身。 人就要重用 能 “ 用 杀
人 才论 坛
“ 才兼备 以德 为先" 德
用人标准的科学依 据
胡啸 天
内容 提 要 : 《国 家 中长期 人 才 发展 规 划 纲 要 ( 0 0 2 2 年 ) 中 明确 指 出,党政 人 才 队 2 1— 00 》 伍 建设 “ 坚持 德 才 兼备 、以德 为 先 的 用人 要 标 准” 。这 种 用人 标 准观 具 有 深刻 的 历 史 、 现 实和 理论 依 据 , 科 学人 才观 的拓 展 , 新 形 是 为
成 为 衡 量 我 国干 部 素 质 的 首 要 尺 度 , 德 为 先 成 为 我 以
唐朝李世 民用人唯才是举 , 但非常注重德的标准 , 把德 放在第一 位 。 贞观 二年 , 对侍 臣说 :“ 为政之要 , 惟在得人 。 用非其才 , 必难致治 。 今所任用 , 必须以德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是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既是中央的要求和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热议并拭目以待的关注点。
正确认识实质内涵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古来智者在用人上都主张“才德兼备,方可任用”。
有人将才比喻为刀,认为刀本身无所谓好坏,恶人用以行凶杀人,医生用以做手术救人,关键在于执刀人的德行如何,正所谓德有善恶,才无好坏,“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宋代司马光曾根据德才情况将人分成四类,德才兼备的叫做“圣人”,德才全无的叫做“愚人”,德胜过才的叫做“君子”,才胜过德的叫做“小人”,他认为选人用人须重用圣人、君子,倘若无圣人、君子,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
明代洪应明也主张“应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德有才,才由德御,就会充分为善,造福社会,成就事业。
德和才在理论上是两个范畴的概念,但在实际中又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德也要重才,要以“德”为前提、“德”为先决,但也决不能忽视才。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党一贯的用人路线。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挑选领导干部,不管老中青,都要看他是不是肯干,是不是能带头吃大苦耐大劳。
这是第一条。
当然还要有头脑”。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当前,我们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应对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政骨干队伍。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范文)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标准,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干部的德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策和战略举措。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是否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
选拔任用干部既注重才能,更注重品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使各级领导权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对于确保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决定性作用。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辩证认识和掌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辩证认识和掌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杨杰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必须辩证理解德、才二者之间的内在规律正确把握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是理解和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的范围。
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就是选人用人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先决。
同样是能力强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就提拔重用谁;对于在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重用;对已在领导岗位上德出了问题的干部,还要坚决调整下来。
当然,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强调以德为先,也决不能忽视才。
一个干部有德无才,政治上虽然可以信赖,但难以托付重任。
因此,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把握、来贯彻,既要把好政治关、又要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
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
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
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
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必须辩证把握“公德”、“私德”的相互关系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首先要把握好干部的德。
《决定》在总结党的选人用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不同层级领导干部德的共同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干部德的重点:一是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坚持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
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德放在首要位臵。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的十七大之后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中央反复要求的用人标准。
“德”与“才”是我们选用干部时坚持的重要标准,但怎样才能挑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非常值得去我们研究。
俗话说:“知人才能善任”,深入细致的了解干部,全面客观的考察干部,是选拔高素质干部的重要基础。
各级组织部门肩负着选贤任能的重要职责,要全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德才、实绩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客观正确的评判干部德才与实绩,大力选拔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
一、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要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
古人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一位干部,只有德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才能,为人民多做贡敲,取得业绩;如果没有为党为人民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德,即使有才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也谈不上有什么利国利民,甚至其才越大,对党和人民的危害也可能越大。
近些年来,1一些单位和部门正是由于在知人用人问题上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偏向,致使一部分干部迷失了政治方向,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辜负了党和人民的重托,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人用人时,孤立地强调干部的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选了一些老老实实、听话顺从、四平八稳的保险干部,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就很难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干部任用中出现这样重才轻德、重德轻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考评干部的德问题上,普遍存在着标准空泛化、方法简单化、结论公式化的问题,导致对干部德的现实表现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就导致了在干部任用中出现一些激进的重才轻德,守旧的重德轻才的现象。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考察干部的德重点看“四个是否”,即,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齐三平
【期刊名称】《解放军理论学习》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论述,为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齐三平
【作者单位】西安政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3
【相关文献】
1.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2.坚持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建立德才兼备干部队伍
3.李源潮: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4.企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5.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李源潮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建立健全“公德和私德”并重的导向机制
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管理者,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对领导干部而言,公德和私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梁启超曾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执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这就是说,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公德,必须要“利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利党、利国、利民、利中华民族,如果只管好自己私人的事情,没有国家责任,这只是“私德”好,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有一则寓言,说一个官死了,阎王审理后要治他的罪,官的魂魄大喊冤枉,说“我没有罪,我做官非常廉洁”。阎王说:“我用木头做一个木偶立在庭上,连水都不用给它喝,岂不是比你还廉洁,你除了廉洁之外,一无所闻,这就是你的罪。”于是下令将此官炮烙。这则寓言,含意深刻。为官之人,如果没有民族、国家责任,私德再好,亦不能称为“有德之人”,这样的人不能任用。
建立健全“德看主流、才看专长”的育人机制
“德”和“才”绝非与生俱来,它需要后天培养。一是在学习中培养,通过学习得完善和提高;二是在生活中培养,生活是“德”和“才”尤其是“德”的大训练场;三是在工作岗位上培养,对于“德”高“才”不足的人,要以“德”促才,对于“才”高“德”稍不足的人,要以“才”育“德”。
同样,只有公德,不讲私德,更不能任用。我党历来重视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有学习和研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经历。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能讲出一些利国、利民的大道理,知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但为什么仍然有不少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腐败?这是因为他们的私德不好,在没有监督的地方,抑制不住体内的“恶”,对上对下不一样,台前台后不一样,说的做的不一样,从而滑向犯罪的深渊。私德不好,是因为不能“慎独”。“慎独”就是不管有没有人看着你,有没有法律追究,你的行为都对得起天地良心。古云“三尺头上有神灵”,“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就是说老天的眼到处都是,满天的眼看着地上。能否“慎独”,是判断私德好坏的重要标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论述,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才”相比,“德”的识别更难一些,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就是指此。人们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对某一对象“德行”的评价可能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这种看法上的不一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了我们在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拔任用机制,以防考察失真,用人失当。
陶行知先生说:“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和国家之本,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是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私德更为重要,私德是公德的根本。”此言诚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要看公德,更要看私德。
建立健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考察机制
司马光认为将权力交给“德才兼备”的圣人固然很好,但如果没有圣人,君子也可以,如果圣人、君子都没有,宁愿选择庸人,也不把权力给小人。因为君子有德,其才可以用来为善,才越高,为善就越大;而小人无德,其才是为恶的工具,才越高,为恶就越大;庸人无德无才,就算想为恶,也非常有限。所以,“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虽然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家,但他的这一段话,为“以德为先”作了很好的注脚。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番话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德”与“才”的关系有启示意义。“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世上没有至纯的“大德之人”,也没有纯粹“缺德之人”,“德”就是一个“善”进“恶”退的过程。有“德”的人,就是能够用自己的“善”去遏制体内的“恶”,使“恶”被抑制、不表现出来。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的人“德才”平庸,但处事圆滑;有的人“德才”兼备,但棱角分明;有的人工作业绩突出,身上却总有与工作无关的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因此,我们的领导者,要了解每一个下属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以善其用。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并不是求全责备,而是说干部一定要在“德”上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要在“才”上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能力。因此,在选拔任用人才时,“德”看主流,“才”看专长,用人所长。德才兼备,破格使用;有德少才,培养使用;有才缺德、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只有“德”而没有“才”,难以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反之,“德”高“才”浅,也只配去做一个好人,而不能当好一个领导干部。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才”而缺“德”,那么他的才越高,干坏事的能力就越强,对人民的危害就越大。“德”和“才”就好比汽车的方向盘和发动机,方向盘掌握得好,汽车就能正确地行驶,否则就会误入歧途,而且发动机功力越大,破坏力就越强。近些年来,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时,“多蔽于才而遗于德”,片面强调“高学历”、“年轻化”、“胆大有冲劲”,看政绩只看“显绩”,一味追求“政绩突出”,致使一些有“才”无“德”、有小才无大德的“小人”和“庸人”混进了党的干部队伍,这是与“以德为先”相违背的。
“知耻明辱”,一靠自律,二靠管理监督。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严以律己,把培养辨别荣辱的“羞恶之心”和“知耻”之心当成“立人之大节”,努力做到“行己有耻”,“耻其言而过其行”,自觉培育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法纪,要像珍惜、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爱护自己的名节,“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人生富贵等物质上的得失是暂时的,好的名节却是不朽的。另一方面,各级组织要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德心”无法感知,“德行”可以监督。各级组织要将干部的生活圈,喜欢交什么朋友,对金钱的态度以及怎样消费等都纳入监督的范围,从“小节”观其“大德”。官品源于人品,人品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让领导干部的德行始终处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以德为先”,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用人标准的本质和核心,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所在,“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绝不能舍本逐末。建立健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考察机制,就是要从“公德和私德”两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建立健全“知耻明辱”的律德机制
对为官者而言,“知耻明辱”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为官一方,如果不知耻,危害的不仅仅是周边人,更是整个国家。所以,管子说:“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对领导干部而言,如果不能“知耻明辱”,那么他的地位越高,国家所蒙受的耻辱就越大。反之,“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