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礼记二则+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
1.第一章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第二章中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三)桃花源记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齐谐》中描写鹏往南海迁徙的句子是: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九)马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十)《礼记》二则
1.《虽有佳肴》中表现中心论点的是教学相长也。
3、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四)小石潭记
1.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大道之行也》中表现大同社会中物尽其用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___姓名: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
(一)关雎
1.《关雎》第一章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八年级语文礼记二则+理解性默写
《礼记》二则习题(一)《虽有佳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 ②弗.食( )②知其旨.也( ) ④不知其善.也( )⑤然后能自强..也( ) 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 ) ⑧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⑨教然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 )⑾然后能自强.( ) ⑿学.学半( )⒀其.此之谓乎( )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 ) 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 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 :( ) 今义:( )学.学半古义:( ) 今义: ( )4.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5、(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就是中的一篇,就是中国教育史上,也就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就是。
6.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您同意这个观点不?)作者就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7、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8.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您的瞧法。
9、“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就是什么?两者之间就是什么关系?(二)《大道之行也》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 ) 男有分.( ) 讲信修睦.( ) 货恶.( ) 矜.寡孤独( ) 幼有所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就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B、矜、寡、孤、独、废疾.者(病)C、女有归.(回家)D、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3、解释下列黑体词语的含义(1)选贤与.能( ) (2)男有分.( ) (3)谋闭而不兴.( )(4)货恶.其弃于地也( ) (5)故外户..( )..而不闭( ) (6)就是谓大同4、找出下列各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2《礼记》二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试题
22、《礼记》二则复习题《虽有佳肴》一、基础知识巩固,古诗文默写(1) ,弗食, 。
(2)虽有至道, ,。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4)知不足, 。
(5)知困,。
(6)《虽有嘉肴》中,用美味来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7)《虽有嘉肴》中,表明学了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的句子是: ,。
(8)《虽有嘉肴》中,表明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的句子是: ,。
(9)文中用类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从反面论证了实践出真知的句子是:; .(10)文中的“; .”最能表明“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11)本文的中心句是: .答案:(1)虽有嘉肴不知其旨也(2)弗学不知其善也(3)教然后知困(4)然后能自反也(5)然后能自强也(6)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8)知困然后能自强也(9)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0)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1)教学相长也二、文意理解探究1.文章用“虽有嘉肴”一句开头有什么作用?答运用类比,引出下文;作为事例论据,论证观点。
2.为什么说“教然后知困”?答:教导别人时, 自己要比别人知道得多,理解得深,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困惑;别人提出的一些问题是你从来没有想过的,这也是一种困惑。
3.本文的观点是教学相长,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一观点的?答: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类比,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4.【素养提升】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
答:学生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己教学中的困惑之处。
学生知道知识不足,才能自我反思,加紧学习;老师感到教学有困难,才能自强不息,不断充实自己。
所以说, “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即“学”因“教”,而有进,“教”因“学”而得益。
八年级语文礼记二则+理解性默写
《礼记》二则习题(一)《虽有佳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 虽有嘉肴()② 弗食()..② 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⒀ 其此之谓乎().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4.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5、(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6.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8.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9.“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二)《大道之行也》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男有分()讲信修睦()...货恶()矜寡孤独()幼有所长()...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B.矜、寡、孤、独、废疾者(病)..C. 女有归(回家)D.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3.解释下列黑体词语的含义(1)选贤与能()(2)男有分()(3)谋闭而不兴(...( 4)货恶其弃于地也()(5)故外户而不闭()(6)是谓大同(.....4. 找出下列各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二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
《礼记二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虽有嘉肴》二、《大道之行也》一、《虽有嘉肴》A卷:夯实基础一、《虽有嘉肴》课下注释默写:①【旨】。
②【至道】。
③【困】。
④【自反】。
⑤【教学相长】。
⑥【学学半】。
前一个“学”:。
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4、其此之谓乎:四、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⑥学.学半:前一个“学”:2、一词多义学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5.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白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大道之行也》习题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四、课内简答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0《礼记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大道之行也》习题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三、理解性默写: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四、课内简答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答: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答: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那里的人们有着纯洁无邪的心理,互助合作,和睦相处,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盗窃乱贼,人与人之间平等,公正,互爱。
《礼记二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
《礼记二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虽有嘉肴》二、《大道之行也》一、《虽有嘉肴》A卷:夯实基础一、《虽有嘉肴》课下注释默写:①【旨】。
②【至道】。
③【困】。
④【自反】。
⑤【教学相长】。
⑥【学学半】。
前一个“学”:。
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4、其此之谓乎:四、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⑥学.学半:前一个“学”:2、一词多义学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5.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
《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通假字1.学.学半(“学”同“敩(xiào)”,教导)2选贤与.能(“与”同“举”,选拨)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古今异义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用意,目的)2然后能自强也(古义:勉励;今义:勉强)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5.教学相长(古:促进,今:增长)6.学然后知不足古义:这样以后;今义: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7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大路。
)8.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9.货(古:财务,今,商品)10.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孤:古义:幼而无父的人。
今义:父母双亡的人。
11.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归还。
)12.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
贼:古,害人;今,小偷,窃贼)13.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家)14.不独子其子(古义:子女;今义:儿子)一词多义1学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学,同“斅”,教导)3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指“嘉肴”的)其此之谓乎(语气副词,表示推测,恐怕)2亲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4子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子非鱼(你)庄子与惠子(尊称)5修讲信修睦(动词,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形容词,修长)6分男有分,女有归(名词,职分,职守)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量词,长度单位)7与选贤与能(同举,推荐)相与步于中庭(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与朱元思书(给)可据理臆断欤(同欤)8乱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自云避秦时乱(战乱)乱花渐欲迷人眼(繁乱)行拂乱其所为(使…扰乱)=无丝竹之乱耳猿鸟乱鸣(此起彼伏)9故故人不独亲其亲(连词,因此)既克,公问其故(n.原因)温故而知新(旧的)西出阳关无故人(老朋友)目今其祖早故《红楼梦》(死亡,去世)10作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有作为)11闭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故外户而不闭(闩上)12.为:天下为公是不必为己为了13.独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
《〈礼记〉二则》释词默写翻译练习
22《〈礼记〉二则》释词默写翻译练习(一)文言词语听写及释词。
虽有嘉肴虽(即使)有嘉(好、美)肴,弗食(吃、品尝),不知其旨(味美)也;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最好),弗学,不知其善(好处)也。
是故(所以)学然后(这样以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自我反思)也;知困,然后能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也。
故日: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增长,促进)也。
《兑命》曰“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之行(施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选贤与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干出众。
与,同“举”,选举),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敬爱、奉养。
第二个“亲”指父母),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疼爱、抚育。
第二个“子”指子女),使老有所终(能够善终),壮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的人)皆有所养,男有分(职分,职守),女有归(女子出嫁,及时婚配)。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恶,憎恨、憎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是故(因此)谋闭而不兴(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贼,伤害)而不作(兴起),故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是(这)谓(是、叫)大同。
(二)理解默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考查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考查要点一、文学文化常识考查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西汉宣帝(前73——前49年在位)时,戴德、戴圣从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中辑录了两个版本,分别被后人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后者一般简称为《礼记》。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
从《礼记》收录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宗法制度的演变情况。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二、语言积累知识考查嘉肴.(y áo ) 自强.(qi ǎng ) 兑.命(yu è) 学.学半(xi ào ) 旨.(zh ǐ) 弗.(f ú) 选贤与.能(j ǔ)讲信修睦.(m ù)矜.寡孤独(gu ān )男有分.(f èn )货恶.其弃于地(w ù)门闩.(shu ān ) 三、朗读停顿的考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重点文言虚实词考查《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嘉:美好。
肴:用鱼、肉做的菜。
弗:不。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22 《礼记》二则【考点精讲版】
第二个“子”指子女。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有终老的保障。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
男有分,女有归。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 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
新课导入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O
N
E
1
22 《礼记》二则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积累“旨”“修”“归”等易考文言词语。 2.疏通课文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条理清晰的说理特点。(重点) 3.反复诵读,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赏析文章言简意赅的语言
◆一词多义
亲 子
不独亲其亲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不独子其子
动词,以……为亲 名词,父母
动词,以……为子 名词,子女
讲信修睦 动词,培养
修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形容词,长
《核舟记》
静以修身 动词,修养
《诫子书》
独 矜、寡、孤、独、废疾者 形容词,老而无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 副词,只、仅仅
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气势。
【解析】“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理解错误,应为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深入探究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在课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自反” “教然后知困”→“自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册 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册 带答案)八下古诗文目录9 桃花源记10 小石潭记11*核舟记12《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23* 马说 24 唐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 课外古诗词诵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6.《小石潭记》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核舟记》魏学洢1.《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北冥有鱼》<庄子>二则1.庄子在《北冥有鱼》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描写鹏之巨大的句子是: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礼记》二则1、由品菜肴类比学习知识的句子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指出学与教之后才能明白不足的句子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道了不足和困后,才能够反省和自强,从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整篇文章的结论是:教学相长也5、大道的内涵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表示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马说》韩愈《石壕吏》(杜甫)1.《石壕吏》中表现老妇自诉自解,意在使差役同情(或表现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八年级语文礼记二则+理解性默写(最新整理)
《礼记》二则习题(一)《虽有佳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②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13其此之谓乎()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5、(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6.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7.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8.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9.“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二)《大道之行也》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男有分()讲信修睦()货恶()矜寡孤独()幼有所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B.矜、寡、孤、独、废疾者(病)C.女有归(回家)D.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3.解释下列黑体词语的含义(1)选贤与能()(2)男有分()(3)谋闭而不兴()(4)货恶其弃于地也()(5)故外户而不闭()(6)是谓大同()4.找出下列各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货恶弃其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八年级语文礼记二则+理解性默写
《礼记》二则习题(一)《虽有佳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 ②弗.食( )②知其旨.也( ) ④不知其善.也( )⑤然后能自强..也( ) 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 ) ⑧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⑨教然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 )⑾然后能自强.( ) ⑿学.学半( )⒀其.此之谓乎( )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 ) 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 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 :( ) 今义:( )学.学半古义:( ) 今义: ( )4.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5、(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就是中的一篇,就是中国教育史上,也就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就是。
6.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您同意这个观点不?)作者就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7、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8.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您的瞧法。
9、“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就是什么?两者之间就是什么关系?(二)《大道之行也》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 ) 男有分.( ) 讲信修睦.( )货恶.( ) 矜.寡孤独( ) 幼有所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就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B、矜、寡、孤、独、废疾.者(病)C、女有归.(回家)D、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3、解释下列黑体词语的含义(1)选贤与.能( ) (2)男有分.( ) (3)谋闭而不兴.( )(4)货恶.其弃于地也( ) (5)故外户..( )..而不闭( ) (6)就是谓大同4、找出下列各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虽有佳肴》理解性默写
《礼记》理解性默写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从反面指出最好的方法是学习。
2. “教学相长也”指出了“教”与“学”可以互相促进的道理。
3.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句子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用佳肴类比的语句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出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6.强调困难是上进的动力的句子是: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强调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更严格要求自我的道理。
8.“学学半”一句说明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二则习题(一)《虽有佳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②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5、(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6.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7.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8.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9.“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二)《大道之行也》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男有分.()讲信修睦.()货恶.()矜.寡孤独()幼有所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B.矜、寡、孤、独、废疾.者(病)C.女有归.(回家)D.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3.解释下列黑体词语的含义(1)选贤与.能()(2)男有分.()(3)谋闭而不兴.()(4)货恶.其弃于地也()(5)故外户..()..而不闭()(6)是谓大同4.找出下列各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货恶弃其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课内精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2.①本语段可分为___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②这几层的关系是:。
3.总领全文的语句是,照应此句的是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
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6.“大同”社会管理者是怎样产生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如何呢?请用原文回答。
7.本文体现作者什么样的理想?8.“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三.精品测试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j ǔ )能 B讲信修睦.(mù) C货恶.其弃于地也(è) D男有分.(fèn)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大道理) B选贤与.能(“与”通“举”)C讲信修.睦(培养) D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3、填空《大道之行也》选自《》,它是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与《》、《》、《》、《》被合称为“五经”。
4、翻译句子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⑵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盗窃乱贼而不作.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B、故.外户而不闭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是.谓大同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也6、按课文原句填空⑴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使老有所终,________________。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不必为己。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⑴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子:⑴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8、孟子有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本文哪句话意思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姓名________________《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关雎》中的男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3、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哪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