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 作物之一,北美洲种植面积最 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 之。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 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 巴西、墨西哥。从栽培面积和 总产量看,玉米仅次于小麦和
水稻居第三位。
世界哪些人还在挨饿?
现在世界上 有10亿人挨饿, 他们中多数是妇 女和儿童,世界 上每6秒钟就有 一个儿童饿死。
耕地质量培养
C 、培育良种优化布局是提高粮食 单产的关键。 要以高产为主玫目标,采取多种育 种方法,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良 种,加强良种繁育、推广和销售的全过 程监管,努力扩大水稻、玉米等优势高 产作物的种植比重,重视粳稻生产和超 级杂交稻推广。
良种优化布局
D 、创新集成栽培技术是提高粮食单 产的核心。 培育良种提供了作物高产优质 的可能,栽培技术则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良种良法配套,加快粮 食作物栽培技术创新、优化、集成和推广, 同时探讨和推广秋粮偏迟熟性作物北移、 夏粮偏冬性作物南移的栽培技术,并组织 抗旱、耐盐、避灾等高产栽培技术攻关和 示范推广应用。
5 确保粮食安全尚需管理制度创新 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两次 大的飞跃,突出表现在以 下两个时间节点上,即 1983年与1984年之交和 2003年与2004年之交。
谢谢大家!
二〇一一年元月
集成栽培技术
E 、力促全过程机械化是提高粮食单 产的保障。 把农民从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的 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必须实现粮食作物 生产的全过程机械化,努力提高农机使用 效率、农机化作业率和粮食作物脱粒率, 综合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
全过程机械化
绷紧粮食安全的约束红线
在我国粮食安全系统中,有三条约束 红线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其一是耕地红线,我国耕地红线是18 亿亩,这是人所共知的,但确立各级政府 的保护任务和保护责任尚需进一步加强;
稻
麦
玉米
大 豆
马铃薯
1.3世界哪里盛产粮食?
东亚:中国水稻、小麦,日本、朝鲜水稻 ;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印尼水稻 ; 东欧:俄罗斯、乌克兰小麦、燕麦 ; 西欧:法国小麦 ; 北非:埃及水稻; 澳洲:澳大利亚小麦 ; 北美:美国、加拿大小麦、玉米; 拉美:墨西哥玉米 ,巴西水稻、小麦。
中国粮食安全
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 两年,粮食不仅作为影响国民 生存的经济资源,更是作为影 响一国政治的战略资源而受到 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粮食安 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中国,粮食供求平 衡是脆弱的、强制性的, 粮食安全总体上是紧平衡, 有的年份是欠平衡。我国 粮食安全强调的是粮食自 给,更多地是强调口粮自 给,特别是稻米消费自给。
粮食产业环境
耕地红线
粮食生产
总产红线 粮食储备 储备红线 粮食消费
图1 国家粮食安全系统示意图
上图中除了生产、储备 和消费三部分外,框架之外 还有一系列的保障条件,包 括法律、法规、政策、财税、 金融、物价等诸多方面的制 度或要求,统称粮食产业环 境,以虚线框之,这就构成 了完整的国家粮食安全系统。
新中国粮食生产的历史特征可归纳为: 我国粮食总产是增多减少,丰歉年比是三 比一(45:15=3:1);变化趋势是不增则 减,一旦出现波折,就需要7-8年的较长 恢复期。分析还表明:在未来的一个时期 内,我国粮食总产实现年均增长700-750 万吨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自然灾害频发
增加粮食数量的宏观路径分析
全世界 挨饿的人中 有2/3生活 在印度、刚 果、孟加拉 国、印尼和 埃塞俄比亚 等非洲国家。
非洲是一个缺粮 的大陆 ,约有4/5 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不 能自给,上亿人营养 不良,几千万人在忍 饥挨饿。
世界为什么缺少粮食?
世界粮食生产、 贸易、消费的严重不 平衡导致缺粮。 A 、在宏观方面: a、区域人口增 长过快,导致粮食供 不应求。
中国粮食问题
粮食,也称谷物,指可供食用的植物 种子,广义的粮食也包括马铃薯等植物可 食的根或茎部,而狭义的粮食单指禾本科 植物。粮食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淀 粉为主),其次是蛋白质。联合国粮农组 织对粮食的定义包括三种谷物,包括麦类、 粗粮类(又称杂粮,即经常被用作动物饲料 的植物)和稻谷类三大类。 (维基百科)
其二是总产 红线,因人均消费 粮食数量包含的内 容不同,故其值估 算有异,如以人均 消费口粮、饲料粮、 工业原料粮合计为390公斤计算,则13亿人口的 总产红线为50700万吨;
其三是储备红线,同样,储备红 线因总产红线的计算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按人均年消费口粮183公斤计算,则我 国中央后备储备红线为5400-5700万吨, 我国政府主导下的粮食储备总量约为此 数的三倍。
增强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两条路 径:其一是扩大种植面积增强粮食生产能 力,其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强粮食生 产能力。提升国际粮食采集配给能力也有 两条路径:其一是增加国际粮食采购数量, 其二是在国外建立粮食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在促使我国粮食数量增加 的宏观路径中,存在诸多瓶颈,主要表现 为: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极为有限, 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供给不足的难度加 大,农业“走出去”规模小、可靠性差等。 所以,增加我国粮食数量的宏观路径主要 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扩大粮食生产 能力。简言之,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 出路在于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哪些植物是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是以收获成熟果实(种子) 为目的,经去壳、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 为人类基本食粮的一类作物,主要分为 谷类作物、薯类作物和豆类作物。 粮食作物 包括小麦、水稻、玉米、 燕麦、黑麦、大麦、谷子、高粱和青稞 等, 但是,其中三种作物(小麦、水稻 和玉米)占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粮 食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
1.建立以县(市)为单位粮食 安全预警机制
粮食生产的重点在县 域,粮食安全的关键在县 (市)级。要依据科学的 评判标准,合理建立县级 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制定 相应的应急预案。
2 进一步完善地方首长抓粮食生 产的责任制
粮食生产即“米袋子”实行省长负 责制,更需要县(市)长直接抓,要进一 步完善地方首长抓粮食生产的责任制,分 担国家粮食和粮食生产安全义务。要以县 域粮食生产为单位,强化责任意识,实现 分类管理。
水稻
水稻的主要生产国 是中国、印度、日本、 孟加拉国、印度尼西 亚、泰国和缅甸。其 他重要生产国有越南、 巴西、韩国、菲律宾 和美国等。
小麦
种植小麦的国家 很多,但产量主要集中 在中国、印度、美国、 俄罗斯、加拿大、澳大 利亚和阿根廷等国家。 在这7个国家中,中国 是惟一总产量超过1亿 吨的国家,其次是印度、 美国和俄罗斯。
提高粮食单产的综合农业措施
粮食生产是自然状态下的生物生产, 其单产的形成受众多因素影响。除需要 考虑政策、金融等方面的因素外,必须 依靠科技进步,采取综合农业措施,高 效率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因时因 作物提高粮食单产。农业措施主要包括 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注重耕地质量培养、 培育良种优化布局、创新集成栽培技术 和力促全过程机械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b 、政局 动荡不稳,风 云多变,战争、 内乱时有发生, 准殖民统治仍 在继续。
C、 国际粮食 贸易大鳄对市场 的垄断,造成价 格预期恐慌。
d、工业原料与人口争夺粮食,特别是发 达国家开发生物燃油,加剧了粮食消耗。
B、在微观方面主要表现在: a、政府对粮食生产重视不够 ,农民 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发展缓慢; b、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落后,粮食产 量低而不稳; c、全球变暖 、局部自然灾害等气候 因素影响,导致减产; d、因为生活水平低,食物中肉类和奶 类少,增加了粮食消费量。
“粮食比子弹重要” 是朝 鲜新一代领导人金正恩首次 言论。在强调恢复经济和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时,金 正恩表示:“过去可以没有粮 食,但不能没有子弹,如今 是可以没有子弹,但一定要 有粮食。”
中 国粮食系统
粮食问题涉及粮食的生产、积累和 消费问题。粮食积累的社会物质形态主要 体现在粮食储备和贮藏等方面。粮食生产 是前提,粮食储备(积累)是保障,粮食 消费是最终目的,因而粮食消费是粮食问 题的核心。任何环节影响到粮食消费均会 导致粮食安全问题,轻者影响到民众生活 和经济发展,重者则影响到社会稳定甚至 国家安全。
在这个系统的示意图
中,有三条约束线要引起
高度重视,即耕地面积最 低量约束线、粮食生产总 量最低量约束线和粮食安 全储备最低量约束线,简 称粮食安全的耕地红线、 总产红线和储备红线。
中国粮食生产
我国粮食总产变化趋势的研判
根据有关数据资料,现将我国1950-2Biblioteka Baidu09 年的粮食总产(万吨/年)汇总于表1。
A 、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是提高粮食 单产的前提。 要着眼于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 便于田间农事作业,利于提高水资源等 农业资源利用率,大力开展以沟渠田林 路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础建设, 有条件的地方,要实施或扩大实施高标 准农田建设工程。
农田基础建设
B 、注重耕地质量培养是提高粮食单 产的基础。 要针对全国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是十 等和生产能力大于亩产1000公斤的优质 耕地仅占6%的现实,要下大力气开展耕 地质量培肥工作,促进中低产田向高产 田转化,同时要防止土壤被污染、沙化 和自然灾害损毁。
3 健全多层次粮食稳产增产的财政 支撑体系
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 提高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 力,必须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粮食科技 的积极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 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4.探索建立稳健的粮食价格不断 增长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粮食生 产仍是农民的主导产业,是农民生产生活 的基础和增收的主要渠道,粮食价格的高 低以及粮价的增速不仅影响农民种粮的积 极性,更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影响到农 民的生产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