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委婉机制
英语委婉语及其语用功能
英语委婉语及其语用功能论文关键词]英语委婉语传统委婉语文体委婉语临时委婉语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论文摘要]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委婉语存在于很多语言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委婉语的语言表现形式和其对语用原则的体现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阐述,以揭示其语言本质和语用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保罗·福塞尔(PaulFussel1)在其所著《格调)(Class)一书中对美国中产阶级进行了一针见血的辛辣讽刺。
在论及这一阶层的语言时,他写道:“中产阶级追求修辞上的假斯文…他们任何时候都会被飘到耳边的委婉表达吸引中产阶级在委婉语的丛林中穿行并不光是因为这有助于躲避事实,这一喜好还出自他们对奢华的渴慕…于是他委婉得莫名其妙”。
英语委婉语是否只是英美中产阶级附庸风雅的工具?事实上,委婉语并非中产阶级的标签,它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一、英语委婉语的起源和发展委婉语可谓源远流长。
它源于远古时代,即人类文明的早期。
委婉语的产生最初与宗教有关,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由于神的名字被认为是神的化身,提到名字就亵渎神灵。
丁是,人们便借助于委婉语来称呼神。
另一方面,人们相信自己知道神的称呼越多,胜过神的可能性越大。
因此就创造出无数的委婉称呼。
随着社会发展,委婉语的使用范围从宗教延伸到其他领域。
另外,贵族也在尽力发展自身精雕细刻的宫廷语。
贵族惯用的旁敲侧击、拐弯抹角和过分冗长的表达方式常被称作“euphuism”华丽的词藻,此词为英国作家约翰·利利首创。
他在CZuphues)这部讽刺作品中首次使用该词。
而在l6世纪年8O年代初,作家乔治·布朗特首先使用“euphemism”一词。
虽然“euphuism”和“euphemism”两词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但两者均指拐弯抹角以自悦或取悦他人的说话方式。
在随后委婉语的发展中,中下层人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之数量激增,形式丰富多彩。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摘要:委婉语是语言的“消毒剂”和“润滑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委婉语的使用,因此对委婉语的语用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委婉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运用意义和所指理论及合作原则理论分析了委婉语会话含义产生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语用、会话含义、委婉语、1、关于委婉语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它在各种文化形态中都大量存在,且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它的使用。
委婉语的起源地在希腊,它最初是源于宗教迷信的禁语,宗教迷信反映了在委婉语的起源中社会心理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遍及全世界,对于委婉语的解释千变万化,不尽相同,本文且采用邵军航在其《委婉语研究》中对委婉语的界定,即:委婉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信息组织者(说写者)有意地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而形成的对这些事物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从而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听读者)感到痛苦。
这个定义不仅涵盖了委婉语所涉及的语境依赖性(在特定的语境中——既包括时代、地域、文化等大的语境,也包括上下文、话题、交际双方等小的语境)、婉指对象(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构成手段(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伴生性(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原动力(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感到痛苦)等方面,而且“语言或言语表达”既包括了词语又包括了句子和语篇,从而使委婉语的外延和内涵都得到比较清楚地界定,将委婉语从非委婉语中区分出来。
2、委婉语会话含义成因探析意义和所指理论中的“意义”主要指词、短语或句子本身的抽象意义,即词典中的意义,它是静态的;“所指”即意义所代表或指示的客观事物。
“意义”是用来指称事物的,是人们表达“所指”的媒介,但它也需要具体的言语形式作为载体,这就是索绪尔所说的“能指”。
汉语委婉语
一、汉语委婉语产生的原因 二、汉语委婉语的分类 三、汉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 四、汉语委婉语的内容
一、汉语委婉语产生的原因
(一)语言禁忌
因恐惧、敬畏、礼貌等原因而忌讳一些事 物或现象
(二)儒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的“中庸”思想主张为人处世要采取 不偏不倚、公正和谐的态度,认为凡事“过 犹不及”。
二、汉语委婉语的分类
2.省略
死——离开了(人世) 怀孕——有了(身孕)
(三)修辞手段
1.暗喻法 贿金——油水 堕落——走入歧途
2.借代法 爱喝酒——贪杯 老色鬼——老手 坟墓——三尺土 地痞流氓——哨子
3.谐音 吸毒成瘾者——隐(瘾)君子 丈夫在家受妻子的气—气(妻)管炎(严)
四、汉语委婉语的内容
(一)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五)其他方面的委婉语
钱——金、银、钞票、现金 没钱或缺钱——拮据、手头紧、囊中羞涩
汉语委婉语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文 化特征、文化意识和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和行为方式。
恰当地使用委婉语不但可以避免刺 激,给人以安慰;而且可以消除粗俗, 给人以文雅。善于使用委语,可以帮助 我们有效地进行交际活动,与人交流。
汉语委婉语可以分为传统委婉语、文 体委婉语和反委婉语三类:
(一)传统委婉语 传统委婉语与禁忌语密切相关,它 主要是对死、病、葬、等禁忌事物以典 雅、含蓄、中听、礼貌的表达。
(二)文体委婉语
文体委婉语实际是指恭维话、溢美之 词。
(三)反委婉语
反委婉语又叫自谦委婉语,是指说话 者故意降低自己的身份来抬高对方,以表 示尊敬、谦虚。
三、汉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
(一)词汇手段
1.同义词替代法
残废——残疾或残障 耳聋——耳背
2.借词法
指示语的分类及语用功能-文档资料
指示语的分类及语用功能?依据列文森(Levinson)《语用学》(Pragmatics)1的归纳,可以将指示语分为五类,即: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下面一一予以说明。
?1.人称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指交谈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
可以分为三个小类:(一)第一人称指示语,如“我是军人”中的“我”,表达说话人的自指;(二)第二人称指示语,如“你真好”中的“你”,表达说话人的对指;(三)第三人称指示语,如“他是好人”中的“他”,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旁指。
上述三小类都强调了“说话人”这一角色,所以人称指示语是以说话人为参照点的,而且其参照点存在于语言之外的语境中:正在说话的人是“我”,对面听话的人就是“你”,在言语交际中,“我”、“你”的交际角色是可以互换的。
?当然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特殊人称指示,下面试举几例:(1)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在指示时有两种用法:包括式和排除式。
包括式即包括第一人称在内,如“咱们去上课吧。
”中的“咱们”就包括说话人“我”;排除式即指示对象不包括听话人在内,如“我们去逛街,你接着睡吧。
”中的“我们”就不包括听话人“你”。
(2)“我们”未必总是被两个或更多的人在说话时用以指自己,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被一个说话人用来指他自己以及他认为他所能代表的其他人。
例如“我们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的“我们”可以指接待的校长和其随行人员,也同样能指示该学校的全体教职工。
(3)用复数第一人称代替单数第一人称来指说话人自己。
如“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介绍一种新的主持方式,这一方式是我们多年来从事节目主持的经验总结。
”这句话中的“我们”其实指示的就是说话人自己“我”。
(4)说话人不用第二人称“你”,而用一个指称第三人称的名词短语来指听话人。
例如“宝宝乖,宝宝不哭哦。
”中的“宝宝”其实就是指“你”,但用“宝宝”会显得更加亲切,是想如果换成“你乖,你不哭了。
”那么整句话关怀的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委婉语的分类研究
委婉语的分类研究一、委婉语概说委婉语是一种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有不同的表现,而汉语委婉语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种。
委婉语不等于委婉和委婉修辞。
“委婉”,用于行为,就是不直接去做,而用间接的方式促成其事;用于表情达意就是不直接表述,用能够表示原事、体现原意、原情的方式、技巧予以变通表达。
委婉语则是在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制约或作用下,为适应社会文化传统规范、风俗习惯和交集主体的心理需要,表达者不直言其事或直说本意,而是选用具有与直白语所指或含义相同的相关或约定俗成的语言手段和根据语境因素超常规地运用隐含本意的言语手段(包括修辞手段与逻辑手段)来替换或转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
委婉修辞是一种表达着为取得某种交际活动的成功,为接受者着想或追求美感而使用种种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系统性很强的语言现象,其中“典型表现形式”包括诸如“用典”、“讳饰”等十四中常见形式;“非典型表现形态”在诸如“比喻”、“借代”等十二种修辞格中都有所反应,在赋、骈文、诗、词、曲、书信、奏表、散文等文体中表现得较为集中。
而委婉修辞属于广义委婉语之列。
1二、委婉语的分类委婉语的构成方式和手段各种各样,其类别也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思考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一)委婉语的语言学分类委婉语具有特殊的语义功能表现。
可将其分为固定委婉语与临时委婉语两大系列,委婉语也因此形成了一个由固定和临时两种具有不同语义特征和有机联系的语言系统。
1.固定委婉语所谓固定委婉语,又叫语言委婉语,是指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已经产生约定俗成含义、一听便知其意的委婉语。
这种委婉语既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语言结构成分,又能反应出整个语言社团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乃至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内容。
固定委婉语主要是由与直白语同义的词语构成的。
固定委婉语具有规范的形式,所谓规范(norm),根据R.R.K.哈特曼和F.C.斯托克著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的解释,是指口语或书面语中人们所公认的标准形式。
委婉语隐喻运作机制论文
委婉语隐喻运作机制初探摘要:隐喻是构成委婉语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从语义冲突、映射及相似性作用三方面对委婉语隐喻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对委婉语进行深入探索,揭示隐喻本质,以期对外语及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委婉语隐喻运作机制语义冲突映射相似性一.引言汉语的“委”与“婉”皆是“曲”意。
《说文》:“委,随也。
”“婉,顺也。
”徐铉曰:“委,曲也,取禾谷穗委曲之貌,故从禾。
”杜预注:“婉,曲也。
”所谓“曲”就是不直,引申为不直接。
由此可见,“委”、“婉”、“曲”为同义。
因此在古代汉语中,委婉语又称“曲语”、“婉词”、“婉转”等。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对委婉语界定是:“形容言辞曲折婉转。
”人类对隐喻较系统的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他认为,隐喻是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其主要功能是修饰作用。
古罗马时期,昆提良(quintilian)提出“替代论”,认为隐喻实际上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
他们都将隐喻看作是词语层次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就其结构与形式看,都是正常语言规则的一种偏离现象。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
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nson)认为,隐喻实质是通过另一事物来解释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隐喻无处不在,是构成委婉语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类委婉语中有大量隐喻现象。
我们将委婉语中的隐喻现象称为“委婉语隐喻”。
二.委婉语隐喻的运作机制隐喻理论中,隐喻机制是其研究核心,受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通过对隐喻运作机制的揭示,可以更好把握隐喻本质及其功能。
束定芳认为喻体意义与本体意义或语境的冲突是隐喻的重要语义特征之一,对隐喻理解就是对这种冲突的消除,其主要依据是本体与喻体间的相似性。
隐喻意义产生来自于喻体的一部分特征向本体转移。
由于喻体多为说话者与听话者较熟悉或说话者为达到某一特殊交际目的而选择的事物,因此在听话者大脑中常常形成一种鲜明意象,并与本体所具有的意象构成双重影像,从而隐喻具有一种特殊意义结构与意义效果。
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二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1.避讳功能(1)对生育及性的避讳。
人们通常不直接提及生育,而是委婉地说成to come into the world(来到人世),而怀孕(pregna ncy)则被婉称为a n tici patin g or expect ing(期待的)、eating for two(吃两份饭)等,因为女子怀孕(pregna nt)与性(sex)有着必然的联系;人们还用na tural child(自然之子)、baby of love(爱情之子)等来指ill egit i m atechild(私生子)等。
(2)对衰老的避讳。
衰老终将使人走向死亡,因此人们习惯于将old age(老年时期)说成gold en age(黄金时代);将old people(老年人)称为adul t(成年人)或senio r citiz e n(资深公民)等。
(3)对疾病的避讳。
为了避讳,人们将ven ereal diseas e(性病)称为soci al diseas e (社会疾病),而将AIDS(艾滋病)称为comm unica ble(可传染的社会疾病)或socia l disea s e(社会疾病);人们谈癌色变,为消除恐惧心理,称其为the big C,long diseas e(不治之症)等。
(4)对死亡的避讳。
“death”的委婉语多达百余种,如:to go to one’s long home(回到永久之家);to go to one’s own place(回老家);to be no longer with us(不再与我们在一起了)等。
(5)对入厕等生理现象的避讳。
在社交场合谈论到“上厕所”等令人羞于启齿的话题时,委婉语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尴尬,使交谈顺利进行。
例如:defeca tionand urinat ion(大小便)可以委婉地说成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应付自然本能的需要)、to wash one’s hands(去洗手),而bathr oom (洗澡间)、men’s或ladi es’、toilet(盥洗室)、restro om(休息室)等均可指W.C.(盥洗室),lavato ry(厕所)。
语用学第二章(指示语)
p. 59 对售票员和出租车司机也是可以的: (96)a. Would you mind selling me a tick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b. Would you take me to the airport?
表示感谢: 汉语,“谢谢”,“多谢”。 英语 答谢: Thank you. 回答可以吃/喝……时:Yes, please. No,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回应对方对馈赠、辛苦的感谢。 回应对方对赞扬的感谢。
2.4.3 时间指示副词 已经:完成、结果 曾经:经验 (44)a. 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别买了。 b. 这本书我曾经买到过。后来丢了。 c. I have bought the book. Don’t buy anymore. d. I once bought the book. But I lost it.
指示语的定义: 在语境中才能确定其所指对象或信息的词语, 特别是代词类的词语。
外交部发言人面对德国记者提问:“在德国, 德国公民能了解德国总理的子女及其财产状况, 在中国能吗?”发言人面对恶意刁难,沉着冷 静,机智地回答:“当然能,中国公民也能了 解德国总理的子女和财产情况”全场为发言人 的机智抱以热烈掌声。 (猫眼看人2012年3月6 日)
2.5 地点指示 话语涉及语境的空间信息。 这儿,这里,那里 墙上,河对岸,城西边。 2.5.1 象征/手势手法 一边用手指,一边用地点指示语。 “小王你坐这儿。小张你坐这儿。”
2.5.2 视角标准 从说话人或听话人的视角来表示空间信息。 (64)树前边有一只小猫。 前排左起第一人为三毛。
且河对岸两岔镇依山而筑,势如屏风,不漏 不泄,大涵真元,活该干部在这村子聚了窝了! 但是,仙游川有十个姓氏,同是一村风水,偏 偏只荫福了田家、巩家? (《浮躁》) No wonder the corps of cadres settled in Crossroads Township, which had arisen across the river to serve as a huge screen to protect the village and infuse it with the proper spirit. But since the people of Stream of Wandering Spirits are divided among ten surnames, all sharing in the auspiciousness of the location, why did only the Tian and Gong clans prosper?
言语层面上法语委婉语的构成手段
言语层面上法语委婉语的构成手段作者:陈媛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年第04期[摘要]委婉语是法语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委婉语不仅指委婉词语,它更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种表达方式。
委婉语既是语言现象,更是言语现象。
言语层面上的委婉语由语境决定,有其自己的构成手段。
对委婉语的构成手段进行研究有利于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更好地运用和理解委婉语。
[关键字]委婉语;言语;语境;构成委婉语是各种语言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恰当使用委婉语似给语言交流加润滑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法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日常生活中,委婉语无处不在。
纵观国内外的著作,对法语委婉语进行研究的很少。
我们只找到一篇四川外国语学院李克勇老师的《法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一些著名的语言学著作像《Pr€閏is de s€閙antique franaise》、《Probl€鑝es de linguistique g€閚€閞ale》只在词的意义变化这些篇章中提到过禁忌和委婉语。
国内有关委婉语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词汇层面。
在委婉语的构成手段方面,大部分论文重复Judith S.Neaman 和 Carole G. Silver的五种构成手段,即借助外来语、扩大语义、词汇转换和音变。
这五种构成手段都停留在词汇层面,属于索绪尔的语言范畴。
但是我们发现委婉语不只是语言现象,更是言语现象,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种表达方式。
不同层面上的委婉语各有不同的构成手段。
本文将依靠大量的法语委婉语语例,结合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之分,拟就言语层面上法语委婉语的构成提出自己的几点发现。
一、语言与言语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提出语言和言语的概念:语言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一套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它是全民的、概括的、静态的系统;言语是在一定语境中,个人对语言的具体运用,言语是个人的、具体的、动态的现象。
根据语言与言语之分,大部分研究把委婉语放在语言层面上,但是我们认为在言语层面存在大量委婉语。
英语委婉语的分类及使用原则
英语委婉语的分类及使用原则摘要: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委婉语不仅是语言的词语表达方式,同时更是一种脱离自然语言而独立存在的一种思维交际手段。
要正确使用英语委婉语,必须了解和掌握英语委婉语的语义、表达方式及其使用原则。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表达方式;使用原则委婉语通常指“用一种不能明说、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重的说法的表达方法”。
一、委婉语的分类1、从语义学角度分类,委婉语可分为正委婉语(positiveeuphemism)和负委婉语(negative euphemism)。
(1)正委婉语指语义上的扬升,即把原来“低的”、“差的”说成“高的”、“好的”,使原意变得雅致、温和,使其比它所代表的真实事物更体面、更重要。
这一类委婉语常用于下列情况:1)机关、行业的雅称。
机关:一些机关所从事的事业是人们常常避免直接提及的或听起来让人感到刺耳的,人们常用委婉语来代替。
如:madhouse婉称mental hospital或men-tal health;dead house称为funeral parlor等。
行业:为夸大行业的实力,使人产生信赖感,一些实力并不雄厚的小公司、小企业,竞相使用industry一词,使之成为冠冕堂皇的“某某业”。
如garbage industry(垃圾清理业)、wonlen’s beauty industry(美容业)等。
2)职业的美称。
人们极力将地位低微的职业往上类比,对许多受歧视的职业冠以美称。
如“女佣人”(hiregirl)叫做domestic;“补鞋匠”(cobbler)称为shoe rebuilder等。
3)政治委婉语。
出于某种政治目的,用委婉语来掩饰某些事件真相。
如把工人“罢工”(strike)叫做industrial action或in-dustrial dispute;把“死刑”(death penalty)叫做capital punishment;把“侵略”agfftession闪烁其辞地称为potice action或involve-merit等。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及语用分析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及语用分析1. 本文概述开篇,论文首先对委婉语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将其置于语言学的宏观框架下,阐明其作为礼貌策略、情感调节手段以及社会文化载体的重要地位。
同时,简述英语委婉语研究的历史脉络与当前学术热点,为后续的深入剖析奠定理论基础。
本部分系统剖析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机制,包括词汇选择、句法构造、修辞手法等层面。
具体而言,将详细解析替代词、同义表达、婉转修饰语、隐喻与转喻等词汇手段如何实现对敏感话题或冲突观点的间接表述探讨诸如被动语态、长距离照应、模糊表达等句法策略在构建委婉效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诸如借代、拟人、反语等修辞技巧来增添表达的婉转性和艺术性。
通过对这些构成要素的梳理,旨在勾勒出英语委婉语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立体图景。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究英语委婉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语用功能。
这部分将重点讨论委婉语如何服务于礼貌原则的实现,如避免直接冒犯、维护社会关系和谐、展示对他人的尊重与关心等同时,分析其在情感调控、信息模糊化、权力关系调整等方面的社会交际功能。
还将结合实例,探讨英语使用者在不同语域(如正式场合、商务交流、医疗咨询、日常对话等)和文化背景下如何灵活运用委婉语策略以适应特定的交际需求。
考虑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且委婉语使用深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本文将引入跨文化视角,对比分析英语委婉语与其他语言(如汉语、法语等)在构成方式与语用取向上的异同,揭示其文化特异性与普遍性。
同时,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语言用户如何基于共享的认知模式和社会认知规范来理解和生成委婉语,以增进对委婉语生成机制与理解过程的认知心理层面的理解。
文章将总结英语委婉语的主要构成特点、语用功能及其跨文化认知规律,提炼出对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翻译实践等方面的启示与建议。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可能的深化研究主题与方法,以期为英语委婉语的进一步理论构建与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力求通过系统、全面的探讨,揭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规律、语用价值及其跨文化属性,以期丰富语言学界对此重要语言现象的认识,同时为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与2. 英语委婉语的历史与发展英语委婉语(Euphemism in English)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历史发展轨迹与社会文化变迁紧密相连,反映了人类对于表达敏感、尴尬或者忌讳话题时寻求更微妙、得体表达方式的长期追求。
浅谈委婉语的产生 分类及应用原则
浅谈委婉语的产生分类及应用原则摘要:委婉语作为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而普遍存在,其优点在于可以把话说得曲而不晦,既不改变说话者的原意,又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因此在语言交往中被人们广泛应用。
本文分析了委婉语的产生、分类及其使用原则,旨在帮助人们理解并掌握委婉语的用法,从而使双方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委婉语传统委婉语风格委婉语应用原则1.产生委婉语历史悠久,使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在现实生活的语言交际中,一些事情尽管有表达它们的词汇,但是出于某些原因不便直接表达,但又不能完全避开时,人们总会选用一些听起来让人觉得更容易接受的词去表达,委婉语便由此产生。
在《英语委婉语词典》中对委婉语作了如下解释:“委婉语用一种不明说、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以达到交际的功能。
”其主要特征就是运用含蓄、文雅、婉转的语言或比喻、褒义化的修饰手法,帮助交际双方克服交际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使其能够采用一种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情。
委婉语的出现和应用与语言的交际功能密切相关,而人们的语言交际大都是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委婉语的研究离不开对语境的认识。
语境包括交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还包括参与者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要素。
语境直接影响委婉语的选择和理解,也就是说,说话人可以依据当时的语境,按照一定的语用原则采用委婉表达的形式来传达信息,而受话人在解读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获得有效的信息。
同一表达方式在一种语境中是委婉语,在另一种语境中可能不是。
因此只有说话人和受话人都对语境有足够的了解,并能恰当地使用,才能取得交际的成功。
除了语境外,对于委婉语的理解还需要依赖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社会文化的沉淀,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概念化的委婉语,如果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就无法对其进行理解。
2.分类按照英语修辞学传统的观点,委婉语可分为传统委婉语和风格委婉语。
2.1传统委婉语传统委婉语与禁忌语相互联系。
交际中委婉语的语境解析——具体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
“eu”是前缀,意思是“好的”,词根“pheme”的意思是“话语”,因此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好听的话或用礼貌的方式说话。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在语言当中的一种体现。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对某些概念或事物总想避免直接提到,尽管在他们所用的语言里有这些词语。
要提到某种概念或事物时,就用另一个听起来比较委婉的词语来替代。
委婉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共存于人类社会各语种之中,无论在书面或口头表达中,人们都有意或无意地在使用委婉语,使交际顺利、愉快地进行。
在当今社会中,委婉语的使用更是有增无减,而且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目不暇接。
对委婉语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可谓如火如荼.什么是委婉语?不同的书有着不同的定义。
但归纳起来,其大意不外乎是:委婉语往往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根据不同的标准,委婉语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所表达事物禁忌与否,把委婉语分为积极委婉语和消极委婉语。
根据委婉语的本义是否被遗忘可分为无意识委婉语和有意识委婉语。
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范畴。
语境的定义很广,而且不同学派、不同学科中人们对其认识也不一样。
但就一般而言,语境就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
语境直接影响委婉语的选择和理解,而委婉语的运用也依赖于语境。
如果对语境有足够的了解,并能恰当地加以利用,就能获得较好的语境效果,取得交际成功。
中文摘要委婉语在社会和文化交际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一种重要的交际策略,它是用一种间接而礼貌的方式来表达使人感到不快、尴尬的事情。
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委婉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相比,其他研究方法都或多或少地缺乏普适性。
鉴于委婉语是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顺应交际语境做出的具体的语言选择,是为实现某些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语言策略,故运用顺应理论对委婉语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论汉语委婉语词的构造机制
论汉语委婉语词的构造机制委婉语指的是用一种含蓄、客气、委婉的方式表达某种情感、态度或观点的语言形式。
在汉语中,委婉语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的构造机制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汉语委婉语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入手,探讨汉语委婉语词的构造机制及其语言功能。
一、汉语委婉语的定义和特点汉语委婉语是指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态度或观点而采用的一种含蓄、委婉、客气的语言形式。
委婉语具有以下特点:1. 含蓄:委婉语词的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的,不直接表达出某种情感或观点,而是通过暗示或引申的方式来表达。
2. 委婉:委婉语词的表达方式往往是委婉的,避免了过于直接或冒犯对方的说法,使得言辞更为礼貌和客气。
3. 客气:委婉语词的表达方式往往是客气的,能够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使得沟通更加顺畅和融洽。
二、汉语委婉语的分类汉语委婉语可分为以下几类:1. 比喻类委婉语: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如“铁面无私”、“金口玉言”等。
2. 反问类委婉语:通过反问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如“这不是很好吗?”、“这不是很明显吗?”等。
3. 推托类委婉语:通过推托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如“我不是很懂这个问题,你可以请教一下专家”、“我觉得这个问题还需要再考虑一下”等。
4. 祈使类委婉语:通过祈使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如“不妨再想一想”、“请多多关照”等。
5. 暗示类委婉语:通过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如“你最好再看看这份文件”、“这个问题我也不好说什么”等。
三、汉语委婉语词的构造机制汉语委婉语词的构造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 比喻:委婉语词的构造中常常采用比喻的方式,将某一事物或概念比作另一事物或概念,从而表达出某种情感或观点。
比如,“铁面无私”中的“铁面”就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公正和不偏不倚的意思。
2. 反义词:委婉语词的构造中常常采用反义词,将某一词语的反义词作为委婉语词,从而表达出某种情感或观点。
比如,“不太合适”中的“不合适”就是通过反义词的方式来表达不赞同的意思。
英语委婉语的形成及其使用
英语委婉语的形成及其使用王艳华 “eup he m is 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eu,“good(好)”和p he m e,“sp eech(言辞)”或“say ing(说法)”,字面意思即为“用好的言辞”或“以令人愉快的方法说”。
所谓使用委婉语就当、唐突的说法,即用善意的、悦耳的字眼“掩盖真相”。
也就是说委婉语通常是弱化了的、温和的、中性的表达方式。
比如:人们经常用“丰满(p lum p)”而不是“胖(fa t)”来描述人的身材;再如粉饰太平的人们会用“低收入”来代替“贫困”,用“资深公民(sen i o r citizen s)”代替“老人们(o ld p eop le)”等等。
委婉语通常是围绕神灵、政治、战争、钱、性、孕、出生、疾病、死亡、罪、劳动等等主题展开的。
约瑟·M·威廉斯(Jo sep h·M·W illiam s)认为委婉语的形成通常有五种语义过程:1.借用外来词(bo rrow ed w o rd s)用那些给人较少消极联想的外来语词汇替代本族词(na tive w o rd s),因此英语中常用希腊语或拉丁语词源的词表示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比如,用源于拉丁语的“排尿(m ictu riti on)”代替印欧语系中那个较为粗俗的“小便(p iss)”;用“肢(li m b)”代替“腿(leg)”;用源于法语 拉丁语的“腹部(stom ach abdom en)”代替盎格鲁撒克逊语(本族词)的“肚子(belly)”等等。
2.通过词义扩展(w iden ing)的语义过程形成委婉语当某个说法能引起太多的痛苦联想或过于生动具体时,人们便去寻找较为抽象的替代语。
比如,用“瘤(g row th)”代替“癌症(cancer)”;把“梅毒(syp h ilis)”说成“社交病(a socia l d isea se)”等。
3.使用语义转移(se m an tic sh ift)用一个表示整体概念或有相似意义的笼统概念去替换一个我们不愿谈及的具体概念。
浅析英语委婉语的运用手法及动机
浅析英语委婉语的运用手法及动机"委婉语使用动机修辞手段委婉语是英语中的一种修辞格,是社会心理学在语言中的反映,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使用动机错综复杂。
通过一些实例,初浅地分析委婉语使用的动机,以便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英语语言及其文化。
委婉语(Euphemism )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心理在语言中的反映,是一种使用频繁的重要修辞手段。
与直陈(Direct Statement)相对,是指讲话时使用温和顺耳的言词,避开令人生厌或欠文雅的粗话猥词来表达言者的思想、态度及情感,能使听者容易接受,是同一意思的另一种说法。
本文试通过一些实例对委婉语在一些不同场合中的使用动机作些初略归纳。
一、委婉语二、委婉语的运用手法及动机(一)使用委婉语最初的动机来自于人们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安抚的愿望,是出于担心直言出来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故而使用一些近似语、折中词来美化其言词。
如: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委婉语,像把用来处死犯人的电椅子electric chair 称作hot set , 把惩罚性的单人囚室solitary confinement cells 叫做quiet cells , 把屠杀slaughter 叫做depopulated (减少人口),wasting the enemy (消耗敌人)或pacification (绥靖行动) ,其目的是要掩盖其真正的意图,逃避正义的谴责,起着美化、弱化和掩盖的作用。
在国际关系中这种用法也不少,如获1980年美国派直升飞机去营救美国在伊朗的人质失败,卡特称之为incomplete success (不圆满的胜利)。
1983年,美国派武装部队入侵格林纳达,美国总统里根对新闻记者经常使用invasion(侵略)一词十分恼火,他说那是rescue mission(营救使用)。
在社会道德方面,比如有些有不敢蔑视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把情人称作同伴company或partner等,类似的用法不胜枚举。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委婉机制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邵军航(`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上海201209)摘要:指示语类委婉语是由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
人称代词语义变异委婉语的机制是通过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拉大或缩小:对于不属于同一心理领土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拉大心理距离的手段,而对于心理领土内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缩小心理距离的手段。
过去时态是距离性的,而时态类委婉语就是通过将心理距离拉大,以表示不冒犯信息接受者的心理领土而达到委婉的。
关键词:指示语类委婉语,距离机制中图分类符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由不同手段构成的委婉语有不同的委婉机制,这些机制大致分为美化机制、弱化机制、距离机制。
对于地位卑微的职业和档次较低的商品或服务,我们常采用语义扬升手段来构成委婉语。
而这类委婉语就是通过将不好的事物说好听一些而避免直陈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反应。
其机制是美化机制。
对于除卑微职业、档次较低的商品或服务、请求、称呼等之外的其它需委婉表达的事物,我们常采用意象替换(主要是借词委婉)、迂回陈述(以问代陈、弱说代替强说、双重否定)、焦点转移(主要包括隐喻和转喻类委婉)、语音变异、省略,等手段构成委婉语,其机制是将直陈语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厌恶、不适等的强度减弱。
而由指示语构成的委婉语是通过距离机制达成委婉的。
指示语类委婉语包括人称指示语类委婉语、时间指示语类委婉语。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空间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
一、指示语类委婉语指示语包括空间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会指示语和语篇指示语。
而指示语类委婉语主要是通过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中的时态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
第一人称包括讲话者;第二人称包括听话者;而第三人称既不包括讲话者,又不包括听话者。
(Burling, 1970:14-17; Levinson, 1983: 69)第三人称和第一、第二人称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话语事件中的具体参与者(Lyons, 1977: 638)。
从_礼貌原则_看委婉语及其功能
2006 NO.36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委婉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
大概从人类开始用无花果树叶遮羞时,开始知美丑,辨善恶时,委婉语便开始在语言交际中发挥了作用。
顾名思义,委婉语是一种婉转,曲折的说法。
英语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euphemismos。
“eu”为前缀,意为“良好”、“优美”,而词根“pheme”则指“话语”。
在哈特曼斯托克著的《语言和语言学词典》中,委婉语被定义为“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表具有令人不悦的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式”。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用委婉语代替一般直接说出来可能失礼于人或被认为不文雅的词语。
它犹如一张薄纱,遮在令人难堪的事实真相上,使人们可以愉快地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委婉语是如何产生的呢?我认为可以用“礼貌原则”来对这一有趣的语言现象进行解释。
礼貌原则是Leech(1983年)提出的语言原则。
即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一般都遵守礼貌原则。
说话人往往都尽量多给别人一些赞誉,多贬低一些自己;多让听话人得意,让自己吃一些亏,从而在交际中使双方都感到尊重,同时反过来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
一个人如果粗俗,满口污言秽语,他就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没有教养”。
反之,一个人如果文质彬彬,出言高雅,他就会被认为是“有教养”、“彬彬有礼”的人,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使用委婉语正是遵循礼貌原则的一种具体表现。
委婉语的使用其中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使对方感到你的友善,你的礼让,不强迫他人和不使人感到难堪。
使用了委婉语,对方听了就觉得你在“礼”上做得周到。
于是,听者也会以“礼”回报,从而赢得对方的尊重。
下面我们从几个具体使用委婉语的交际活动方面来看它是如何具体表现礼貌原则。
称谓在汉语中的自谦委婉语尤为多见,如把自己称为鄙人、小弟、在下、卑职、小的等等。
把妻子称为内人、贱内、拙荆。
语言学 委婉语
委婉语的运用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 面面,用那些美好悦耳的词来替换那 些过分外露引人反感、恐惧的词语, 使言语更得体,交际也更容易进行, 因而可广泛采用。
• 1、死亡
汉语中替代“死”的委婉语很多,另外有些委婉 词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听者能理解而且更容易接受 ,如: (1)聂耳以23岁的青春年华,过早的写下他生命 的休止符。(何为《他的进军号》) (2)杜月笙疾病缠身,身体极度虚弱,最后油枯 灯尽,魂断香江。
语用功能
避讳功能 礼貌功能 粉饰功能 幽默功能
• 1、避讳功能 语言禁忌起源于人们对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错误认 识,即把名和实等同起来。能够引起恐惧的事物在语言中 不能提及,只能用委婉语来代替。如在船上不能说沉或与 “沉”同音的字;新年节下不能讲疾病、死亡之类不吉利 的话,碰到非讲不可时,得换一个说法,以委婉曲折的方 式来表达。 “委婉语的避讳功能不能说成是消极的、迷信的,因为趋利 避害是人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心理,对于无法预料的 旦夕祸福,人们总是采取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 于海江:《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与构造原则》)
• 人们生活中最忌讳的就是死亡,因此语言禁忌中 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大量存在。
如:pass away(逝世),be no more(不在了), depart(去世),be gone(走了), join the majority(会见老祖宗去了), go to west(归西了),go to glory(升天了), go to meet one maker(见上帝), to be at peace(平静了), the final departure(最后离去),final sleep( 最后一觉),to go to one long home(回到永久 之家),to have found rest(得到安息), in heaven(在天堂),with God(和上帝在一起)等 。
第五章 委婉语的构成
第五章委婉语的构成手段委婉语的构成方式非常丰富,只要能够替代直陈语而避免让交际者或言语涉及对象感到痛苦都可构成委婉语。
因此,从语音上讲,将直陈语的语音替换成其它的读音,从而避免直陈语给交际者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
从语义上讲,可以将婉指事物或直陈语的理性意义进行拔高而美化;或通过模糊词语、借词、迂回陈述、隐喻、转喻等手段而对婉指事物或直陈语的理性意义进行弱化;或者是通过构词法手段对直陈语进行缩略、截短、逆拼等形式变异;或是通过语法手段;或通过词汇、语法、语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来构成。
语音手段主要是语音变异;词汇语义手段则包括模糊词语、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迂回表达、语义扬升、同义借词等;语法手段分为句法手段和词法手段,前者包括否定、疑问、虚拟等,后者包括缩短法、掉尾法、首字母缩略法、逆构法等。
下面分节介绍。
第一节委婉语构成的语音手段汉语的语音或声调的改变、英语词语的语音或重读的改变等可以构成委婉语。
如为了避秦始皇赢正的名讳,“正”(zhèng)的声调在“正月”这一搭配中由四声变成了一声,读作“zhēng”。
(郭锦桴,1993:100)。
再如,在汉语中,女性外生殖器的直陈语或俗称是“屄”,普通话中被读作“bī”,但在河南的豫东地区,其读音为“bí”,和“笔”的方音正好相同;为了避开这个读音,河南的豫东地区将“笔”(bǐ)读作“béi”(同“北”的读音),和普通话中的读音(bǐ)相比,不仅读音不同,语调也不相同。
英语中的语音变异式委婉语很多。
研究者们往往将语音畸变和拼写变异放在一起讨论。
我们认为,语音变异式委婉手段应该是语音手段,而不应该将词法手段如缩短法、掉尾法、首字母缩略法、逆构法、混成法等委婉手段归在语音变异手段的范畴;语音变异委婉手段应该是语音畸变法、重读音节转移法。
通过语音畸变法(phonetic distortion)所构成的委婉语常用来替代和上帝及诅咒有关的禁忌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邵军航(`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上海201209)摘要:指示语类委婉语是由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
人称代词语义变异委婉语的机制是通过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拉大或缩小:对于不属于同一心理领土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拉大心理距离的手段,而对于心理领土内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缩小心理距离的手段。
过去时态是距离性的,而时态类委婉语就是通过将心理距离拉大,以表示不冒犯信息接受者的心理领土而达到委婉的。
关键词:指示语类委婉语,距离机制中图分类符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由不同手段构成的委婉语有不同的委婉机制,这些机制大致分为美化机制、弱化机制、距离机制。
对于地位卑微的职业和档次较低的商品或服务,我们常采用语义扬升手段来构成委婉语。
而这类委婉语就是通过将不好的事物说好听一些而避免直陈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反应。
其机制是美化机制。
对于除卑微职业、档次较低的商品或服务、请求、称呼等之外的其它需委婉表达的事物,我们常采用意象替换(主要是借词委婉)、迂回陈述(以问代陈、弱说代替强说、双重否定)、焦点转移(主要包括隐喻和转喻类委婉)、语音变异、省略,等手段构成委婉语,其机制是将直陈语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厌恶、不适等的强度减弱。
而由指示语构成的委婉语是通过距离机制达成委婉的。
指示语类委婉语包括人称指示语类委婉语、时间指示语类委婉语。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空间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
一、指示语类委婉语指示语包括空间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会指示语和语篇指示语。
而指示语类委婉语主要是通过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中的时态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
第一人称包括讲话者;第二人称包括听话者;而第三人称既不包括讲话者,又不包括听话者。
(Burling, 1970:14-17; Levinson, 1983: 69)第三人称和第一、第二人称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话语事件中的具体参与者(Lyons, 1977: 638)。
人称代词有其特定的指示对象和指示功能,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人们出于表达的需要,常变换使用人称代词。
单复变换是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内容或复数形式表示单数内容;异称变换是将第一人称用作第二、第三人称,或将第二人称用作第一、第三人称;或将第三人称用作第一、第二人称。
人称变换的目的可能是多样的,如有的是为了委婉,有的是为了避免表达的单调枯燥,有的则是为了转换视角。
因后两者与委婉无关,我们在此不予讨论。
(1) 小芹板起脸来说:“金旺哥!咱们以后说话规矩些!你也是娶媳妇的大汉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2)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理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例(1)中的“咱们”指的是金旺哥,替换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
例(2)中的“人”是第三人称,是“人家”的简略用法,此处相当于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我”;“我们”是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此处却表示讲话人自己,即相当于第一人称“我”。
在文章的写作中,作者虽是一个人,却常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来指示作者自己,如:(3) We have been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for years, but at this stage we are stillunable to be very specific about its nature or its cause.有时,当某人做了不好的事情,我们在向对方表示不满时,不直接用第二人称单数形式来指示对方,而是采用第三人称不定指的形式;或采用三称单数形式来表明一个大家都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来表示对听话者的隐性的指责。
如:(4) Somebody didn't clean up after himself.(5) Each person has to clean up after him or herself.这两个例子都用来减弱指责的强度,以使批评的语气变得缓和,即进行委婉地批评。
另一种委婉手段是用三称指示语来指示交际对象或交际中所提及的对象,以避免直接使用第二人称“你”或听者、被提及对象的名字。
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名字禁忌: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是国讳,如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连观世音菩萨也被改称为观音;自己长辈和先人的名字要避讳,是为家讳。
根据三纲五常的规定,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他的名字对于地位低的人来说是一种禁忌,要采用尊称,或采用变通手法以避免直呼其名。
因此,我们在中国的小说中经常遇到“他/她爹”、“孩子他/她爹”、“他/她叔”、“他她大爷”、“孩子他/她娘”、“他/她姑”、“他/她嫂子”。
因为这种称呼方式是通过三称指示代词构成的,我们将其称为三称社会指示语类委婉。
如:(6) 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
那妇人向前扶住武松道:“叔叔,折杀奴家。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二十四回)(7) 三人同到楼上坐了,那妇人看着武大道:“我陪待着叔叔坐地,你去安排些酒食来,管待叔叔。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例(6)和(7)中的“叔叔”是潘金莲称呼武松的。
虽然潘金莲和武松见面时没有孩子,她也是按照习惯,用自己孩子的称呼来称呼武松,即自己的小叔子。
时间指示语类委婉语主要体现在过去时态的非过去用法上。
动词过去时态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行为或存在的状态(Saeed 1997:114-116; Jaszczolt 2002:258-267)。
但在有些情况下英语过去时态不表示过去,而是表示现在和将来。
人们一般将这种不表示过去行为或状态的过去时态分为三类(Quirk et al 1985:187-188;Taylor 1989:149-154)。
第一类为时态呼应所要求的时态后移(backshift)。
即在间接引语中,主句的谓语动词为转述性动词(reporting verb),表示对别人言语的转述,用过去时态。
尽管转述的内容是现在的情况,表示转述内容的从句的动词也要采用过去时。
这就是时态一致性的要求。
第二类为假设性过去时(hypothetical past),也称为非真实性过去时态(unreality or counter-factuality)(Taylor 1989)。
这种情况出现在说话人所说内容不是事实,只是一种很难实现的愿望,或和他所认为或期待的相反的语境。
如It would be nice if I knew the answer所表示就是和事实不符的愿望。
第三类为语用策略性过去时,即讲话人为了使自己的请求、建议、询问等显得礼貌、婉转而使用的语用策略。
Taylor(1989)将其称为“语用软化剂”(pragmatic softener)。
因时态是时间指示语的一种,我们将动词过去时态的第三种用法叫做时态指示类委婉,将含有这种用法的言语表达称为时态指示类委婉语。
如“Would you help me?”比“Will you help me?”、“Please help me!”委婉,也显得更加礼貌。
二、指示语和人际关系的空间化隐喻一)指示语的空间化隐喻空间指示语是对空间的划分。
人类空间思维主要是以人类或自我为中心的。
空间概念源自身体概念,即按照自我的方向形成一个三维坐标体系,其它的物体就根据这个三维坐标体系被置于自我的上或下、前或后、左或右(Piaget and Inhelder 1956, Clark 1973, Miller and Johnson-Laird 1976:394-5, Lyons 1977:690-1,Levinson, 2003: 9)。
人类的空间语言是自我中心空间概念的直接反映(Clark 1973, Miller and Johnson-Laird 1976),即在人所看到的和用日常语言所描绘的世界中,人就是所有事物的标尺(Lyons 1977:690)。
但不同的语言对空间的切分不同,空间指示词也不尽相同。
按照交际参与者的角色,汉语和英语把空间切割成讲话者所在的空间和远离讲话者的空间,相应的空间指示语是“这里/here”和“那里/there”。
而在日语中,空间被分割成靠近讲话者的空间(近指)、靠近听话者的空间(中指)、远离讲话者和听者的空间(远指),相应的地点指示词就有“ここ”(近指)、“そこ”(中指)、“ぁそこ”(远指)。
拉丁语、土耳其语和日语相似,也将空间分为“近指”、“中指”、“远指”;相应的空间指示语分别为hic (Turkish bu)、iste (Turkish şu)、ille (Turkish o)(Lyons, 1968:278-9)。
除了空间指示语是对空间的区分外,其它指示语即时间指示语、人称指示语、社会指示语、语篇指示语都是对隐喻性的空间的指示。
时间概念的抽象性决定其理解常要借助于其它具体的概念。
除了借助于金钱概念(Lakoff & Johnson, 1980:7-9,41-4;1999:137-169)之外,我们常用空间概念来隐喻性地理解时间。
当我们将时间理解为金钱时,时间可以像资源或金钱一样消费、浪费、节约、给予、投资,等。
当我们用空间概念来理解时间时,时间就成了“移动的物体”和“我们从中穿过的空间”。
相应的言语表达如The time for action has arrived、Christmas is approaching、As we go through the years, …。
在时间的概念化过程中,空间和运动概念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时间、空间和运动三者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时间的存在和运动常以物体在空间的运动来表示,时间的延续和顺序分别与空间的距离和方位相对应;物体的移动必须在空间内进行,运动就会产生空间距离;而空间距离的产生总是伴随着时间的延续。
这样,空间上的距离与时间上的距离即延续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物体的运动产生方位的转移,时间的延续则产生先后顺序,空间方位和时间顺序也是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Lakoff & Johnson 1999:137-169)。
人称指示中的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和交际双方及言语涉及到的第三方所在空间位置相对应:讲话人是言语交际的中心人物,是言语信息的组织者,其讲话时所在的位置当然离他最近,是言语交际中发出信息的中心;听话者是说话者交际的对象或信息接收者,处于和讲话人相对的位置;第三方处于交际双方之外,处于远离交际双方的位置,或虽然处于交际现场,但被讲话者在心理上排除在直接交际双方之外。
因此,第一人称和近指“这里/ここ/hic/ bu”相对应,第二人称和中指“(你)那里/そこ/ iste /şu”相对应,第三人称和远指“那里/ぁそこ/ ille / o”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