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沙湾古镇实地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利用番禺沙湾镇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调查

关于利用番禺沙湾镇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调查

关于利用番禺沙湾镇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调查摘要:通过三下乡活动时对番禺沙湾镇所进行的调查,从番禺沙湾镇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概括等方面对沙湾镇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进行深入分析。

帮助沙湾镇镇政府更好地发展当地经济,为村民谋福利。

关键词:岭南特色历史文化,民间艺术,广府文化,前言:1、沙湾镇发展定位沙湾镇有着800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南国水乡地理环境优势,所以本次规划强调既要体现沙湾镇文化特色,又要作为山水城镇来考虑,力争把沙湾镇建成一个具有岭南水乡的特色、田园风光、山水一色、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经济发达、文明进步的适宜人居住和创业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镇。

因此本次规划对沙湾镇的发展定位为:沙湾镇是广州市番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现代新型工业、旅游业、文化教育产业为发展重点的,具有南国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山水城镇。

2、旅游资源丰富沙湾镇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名家辈出。

近年来,沙湾镇的文化事业不断跃上新台阶,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沙坑醒狮、沙湾飘色和沙湾砖雕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沙湾飘色、沙坑醒狮、广东音乐、沙湾兰花”四大文化品牌齐放异彩。

背景:近几年,番禺区沙湾镇着力开展古镇街区保护开发工作,工作思路和目标是通过历史保护和旅游设计形成具沙湾文化特色的社区生活面貌,发挥居民关心社区发展、参与文化建设的潜力,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同时,依托中心城区南片商业圈,推动“滴水岩森林公园-古镇区-宝墨园、南粤苑-珠宝产业园”文化、生态旅游长廊建设,打造广东古镇旅游名牌。

正文一、沙湾镇概括1.1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沙湾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番禺区中部,北与番禺中心城区市桥仅一水之隔,西与佛山市顺德区隔河相望,南与榄核镇、灵山镇、东涌镇相连,东与石碁镇接壤。

沙湾镇四周环水,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6.5公里,东西阔、南北狭,地势从北和西北向南倾斜,西北部是低丘台地,东南部为大片的冲积平原,是水稻、糖、蔗、蔬菜、优质水果和淡水养殖的高产区。

古村落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为例究

古村落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为例究

①古村落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为例究吴开军,李丹霞(广东财经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摘要:近年来,古村落旅游成为旅游新热点。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研究有利于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以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数据,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旅游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三个维度对古镇居民的旅游感知进行相关分析,并从社会人口特征角度对影响居民感知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最后总结古镇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并针对古镇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古村落旅游;居民感知;旅游影响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513(2018)04-0069-08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破坏了不少传统古村落。

为保护古村落,截止到2016年,已公布有6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共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28个[1],这为古村落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与空间载体。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古村落凭借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淳朴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开始受到旅游者青睐,成为新兴旅游热点之一。

但早期古村落旅游开发项目因经验不足遗留下很多问题,企业只关注有形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利益,忽略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关系,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开发者、经营者、政府、居民以及旅游者之间的经济矛盾,这阻碍了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

作为相关利益者之一,居民的态度直观反映着旅游发展的状况,对研究古村落旅游十分重要。

本文以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运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居民感知角度进行研究,提出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相关研究回顾与评述国外方面,Doxey提出旅游地居民的愤怒指数理论,把目的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变化分为4个阶段:热情、漠然、厌恶和对抗[2];Butler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把旅游地的演化分为6个阶段: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并得出随着游客数量增多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会由积极转为保守的结论[3];Chon提出了游客满意度理论[4]。

广州沙湾古镇旅游发展探析

广州沙湾古镇旅游发展探析

万元 。 ② 在接下来 的一 年里 , 沙湾古镇景 区尝试 围蔽收费 , 游 客 进 入 景 区必 须 购 买 5 5元 的 门票 ,导 致 景 区 的游 客 数 量 大 幅度减少 , 商铺租户纷纷搬走 。2 0 1 4年沙湾古镇 景区重新 实 行对外开放模式 , 三大纪念馆 ( 沙 湾何 氏大宗祠文化展览馆 、 何炳林院士纪念馆 、 广东音乐纪念馆 ) 需购票参观。 这套模式 直沿用到 2 0 1 6年 ,游客数量逐渐增加 ,古镇逐步完善建 设, 逐 步 发 展 成 为 区域 内的 重 要 旅游 景点 之一 。 值得一 提 的是 , 沙湾 古镇发展 成为旅游景 区 , 并没有要 求原住 民搬 离景 区, 因此 原住 民依 旧居住在古 镇的 2 1 条小 街、 巷里 。 在街 头巷尾 , 则分散着 4 3问餐饮美食店 、 4 7间文化 艺术 小店 , 以满足游 客的餐饮 、 购物之需 。近年来 , 沙湾镇接 连被评为 中国历史文化 名镇 、 中国民间艺术之 乡 、 全 国 文 明 小城镇示 范点 、 广东音乐之 乡 、 广东飘色之 乡、 广东省旅游特 色镇 等 , 是广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

二、 沙湾 古镇旅 游发 展存 在 的 问题
沙湾 古镇拥 有得 天独 厚 的旅游 资源 , 近 年来 发展 速度 快, 取得 了优秀的成绩 。 但是 , 沙湾古镇在旅游发展方面还存 在一 些 亟 待 解 决 的 问题 。 ( 一) 特色展馆 吸引力不够 特 色 展 馆 吸 引 力低 。 沙 湾 古 镇 采 取 半 封 闭 式 管 理 , 留 耕 堂、 何炳林 院士纪念馆 、 广 东音乐纪念 馆 ( 三稔厅 ) 三 个 景 点 采取 门票 式管理 , 其余 实行对外开放 。据调查 , 只有 3 3 . 3 3 % 的游 客 愿 意购 票 进 入 特 色展 馆 观 看 , 而特 色展 馆单 馆 票 价 为 2 O元 , 通 票 价格 为 3 0元 。 ③ 由此 可 见 , 沙 湾 古 镇 门票 金 额 并 不 是导致游客参 观率低 的主要 原因 , 而是特 色展 馆的文化资源 吸引 力 不 够 , 游 客 体 验 感 不 足 。例 如 , 何炳林院士纪念馆 、 留

沙湾

沙湾

沙湾古镇◆基本情况沙湾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处广州市“南拓”战略要地,800年历史的岭南古镇,洋溢着历史的醇香,散发出千年的韵味,古镇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刻,记录了古镇恒古传说。

本次研究的范围是166.48公顷,分古镇保护区和改造区,古镇保护区范围9.59公顷,改造区范围约为35.77公顷,建筑面积约38.01万㎡。

古镇改造地块分别位于沙湾古镇的东、南、西入口,靠近沙湾镇中心区,是沙湾古镇旅游景区和沙湾镇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沙湾古镇周边经过多年的工业发展,古镇周边用地结构混乱,居住、工业相互混杂、相互影响,对沙湾古镇旅游开发造成一定的影响。

加快古镇周边旧工厂的改造,是古镇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沙湾产业升级、城市发展转型重要抓手。

在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沙湾形成并保留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杰出代表。

该项目改造时采取了历史文化保护性整治模式。

通过打造10个主题鲜明的展馆,包括:沙湾宗祠文化展览馆(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等,展现了沙湾瑰丽的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文艺等,充分彰显了沙湾古镇的历史风采和浓郁的文化底蕴。

◆改造方式随着沙湾古镇旅游价值提高和旅客量不断增长,旅游服务设施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住”、“食”、“购”、“娱”等方面服务能力薄弱,阻碍了古镇旅游野进一步发展。

同时,没有保留价值建筑大部分破旧,未进行整治,影响了古镇形象。

为此,通过本项目改造,以“留”和“改”为改造手法,进行保护性修缮和整治,延续历史文脉;施行“以保护为主、局部更新”的改造策略。

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古镇环境,协调古镇与周边地区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一期为沙湾古镇的保护区域,主要以保护修缮为主,用地面积约9.59公顷。

本保护规划的范围主要包括沙湾镇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古建筑相对集中,尚能较为真实反映沙湾古镇传统风貌的空间区域。

广州番禺沙湾古镇简介

广州番禺沙湾古镇简介

广州番禺沙湾古镇简介
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

以下是该古镇的简介:
1. 历史:沙湾古镇建于南朝梁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在明清两代,沙湾成为了岭南地区的繁华商业中心之一。

2. 文化:沙湾古镇是一个典型的岭南水乡,保存了大量传统民居、庙宇和古桥等建筑和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的“二十四桥”,这些桥梁被誉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

3. 特色:沙湾古镇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而闻名,游客可以欣赏到众多的古建筑群、小桥流水、青石板路和传统店铺等景观,同时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美食,如沙湾鸡、豆腐花等。

4. 活动:沙湾古镇每年会举办多个传统节日和活动,如春节庙会、中秋灯会、端午龙舟竞赛等。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加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如编织草帽、打糕点等。

总之,广州番禺沙湾古镇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岭南水乡,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传统的建筑、美食和文化活动,感受到岭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暑期社会实践古镇调研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古镇调研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古镇调研报告一、报告目的和背景为了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本报告将对中国古镇进行一次调研,以探究古镇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状况和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古镇的深入了解,探索其在当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古镇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影响。

同时,通过对古镇的实地调研,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为推动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古镇逐渐成为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向往之地。

古镇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民俗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

然而,古镇的保护和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如旧城改造、商业化开发等问题,使得古镇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古镇的状况和问题,我们决定展开本次实地调研,以期对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三、调研方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古镇的发展状况,我们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研:1. 实地调研:选择苏州周庄古镇作为实地调研的对象,深入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情况。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古镇的居民、游客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古镇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3. 访谈采集:与古镇相关从业人员、专家学者等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古镇保护和传承的看法和经验。

四、古镇调研报告1. 周庄古镇概况周庄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境内,是一座具有近1000年历史的古镇。

古镇以水乡风光和古典建筑为特色,被誉为“中国江南水乡的明珠”,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在不同的角度看去,都可以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天然风景画。

在古镇的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和民俗风情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2. 古镇发展现状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发展,周庄古镇接待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古镇的商业化开发导致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面临被破坏的风险。

沙湾古镇调研报告

沙湾古镇调研报告

沙湾古镇调研报告沙湾古镇调研报告一、引言沙湾古镇位于中国浙江省临安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

为了了解该古镇的发展现状以及潜在的发展潜力,我们对沙湾古镇进行了调研。

本报告将介绍古镇的历史、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古镇历史沙湾古镇有着超过千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

在古代,古镇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枢纽,经济繁荣,文化繁盛。

许多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产业得以保留至今,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景点。

三、古镇特色1. 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沙湾古镇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包括宅院、庙宇、桥梁等。

这些建筑具有独特而精美的设计,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2. 传统手工艺产业:沙湾古镇以木雕、石雕和瓷器制作闻名,这些传统手工艺在古镇上代代传承,为古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3. 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古镇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传统节庆活动,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节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1. 建筑物维修不及时:部分古建筑的维修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投入,使得一些古建筑出现了损坏和腐蚀现象。

这对古镇的整体风貌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商业化程度过高:古镇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商业化程度过高。

大量商铺和商业设施的出现使古镇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韵味,给游客留下了商业化的印象。

3. 缺乏宣传和推广:古镇的知名度和声誉相对较低,缺乏宣传和推广,使得更多的游客往往选择其他地方进行旅游,错过了古镇的独特魅力。

五、发展建议1.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古镇保护和维修的资金投入,及时修复古建筑,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2. 控制商业化程度: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前提下,控制商业设施的数量和规模,保持古镇的历史韵味。

3. 提升宣传力度:增加古镇的知名度,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4. 推动文化活动发展:举办更多的传统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增加与当地居民的互动,让古镇焕发新的活力。

浅析沙湾古镇文旅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沙湾古镇文旅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沙湾古镇文旅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旅游越来越发达,古镇旅游也被越来越多人所喜爱。

广州市番禺区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首批旅游示范区,沙湾古镇身处番禺中心,作为广州岭南文化村镇,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环境下,面临着知名度低和传统文化无人问津等问题,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等方法,从提升沙湾古镇文化形象,加强景点配备,开展专项活动和加大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沙湾古镇;对策;文旅在南宋时期建造的沙湾古镇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民间艺术在南国享有盛名。

沙湾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中心区域,总体经济发展情况在番禺区名列前茅。

这个古镇历史悠久,作为岭南文化村镇,它不仅获得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还获授了中国兰花名镇和全国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经过了八百多年的历史沉淀,沙湾古镇现在保留了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岭南文化。

沙湾古镇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拥有很多祠堂和庙宇等古建筑,还有商业遗址、民居遗址、沙湾飘色、舞狮、兰花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沙湾古镇现在还保留着大概有100多座以留耕堂为主要代表的古祠堂,还有一筒竹、三间两廊、镬耳屋、高楼、西式住宅和自由式民居等传统建筑,街巷错落有序、宗庙祠堂和古屋点缀在其中。

沙湾古镇现存的建筑还保留了大量的传统的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和壁画等的艺术精华,大量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也保存完好。

“石阶石巷”的古村落格局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游客来古镇游玩参观时,可以清楚了解古镇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故事,还可以发现古镇内的装修风格也极具浓郁的岭南风格特色。

一、沙湾古镇现状沙湾古镇的建筑群落是广东省内保留的最完整的建筑,游客到这里可以领略到地道的岭南风情。

古镇内的商家店铺古色古味,有本地传统美食,甜品店,手工艺品店、糖画等具有文化气息的店铺进驻古镇。

广州市沙湾古镇实地调查报告

广州市沙湾古镇实地调查报告

沙湾古镇实地调查报告□报告完成人:彭蕾,彭卓,欧燕,刘素娥,欧武城魏江,蔡梅,罗楚英,包晗旭,董家健□实习时间:2014年11月17日□实习地点: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指导老师:杨立国、邹君、李强、袁佳利、陈驰一、实习目的通过本实习专题,需了解古镇的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重要历史文化景观特征及古镇的发展演变史和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得出古镇发展的动力、特色和未来走向,并找出其现存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熟练掌握沙湾古镇特色景观的各种调查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习方法本专题主要采用文献查阅、现场探勘、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标图、拍照等方法。

三、沙湾古镇概况3.1沙湾古镇地理位置沙湾古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珠江水系沙湾水道西北部,北与番禺区中心城区相连,距广州中心城区27 公里毗邻广州市番禺中心城区,沙湾古镇旅游区占地2300余亩,其旅游核心区占263亩,在广东省、市汽车站、市桥汽车站及市桥大北路均有各路汽车到达,交通便利。

3.2沙湾古镇优美环境——古风古韵、因地制宜沙湾古镇核心区既保留了古镇原有的古色古香风味,又呈现出全新的视觉感受。

整个街区整洁有序,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

核心区打造了10个主题鲜明的展馆,包括沙湾宗祠文化展览馆(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等,一一展现沙湾瑰丽的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文艺等,充分彰显了沙湾古镇的风采和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调查结果分析4.1 古镇的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4.1.1沙湾古镇的建筑体风格统一,具有典型的岭南文化气息。

根据实地勘探,发现沙湾古镇大部分的建筑都是明国时期的古建筑,(以留耕堂最为典型代表),其墙面主要以水磨青砖墙和蚝壳墙为主,加上典型的石雕、砖雕、灰塑、木雕等“雕塑之美”,是典型的岭南风情建筑风格。

图1留耕堂图2 石雕图3 雕塑醒狮图4 蚝壳墙 图5 灰塑、砖雕等 图6 砖雕5.2.2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在统一风格下又有着微妙的变化。

古建筑调研

古建筑调研

镇南祠内正在摆鱼灯展。 沙湾鱼灯是一项古老的民间 艺术,最初起源于大户人家 门口的大型灯笼。灯笼上写 有祠堂名或该户人家的姓氏, 并绘有工细书画及传统工艺 纹样。扎作灯笼的技艺运用 到渔民捕虾所用的虾笼上, 被沙湾渔民广泛使用。后来, 鱼灯发展为手提灯,因取 “吉庆有余”的谐音,而被 沙湾人称为“鱼灯”。而沙 湾也被称为“中国鱼灯艺术 之乡”。
古建筑调研
之沙湾古镇镇南祠
调研者:龚嘉骏 201330530206
沙湾古镇
沙湾古镇始建于南宋,是一个有 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 誉南国。 先后获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 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兰花名镇、 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 称号
镇南祠
沙湾古镇镇南祠,位于沙湾镇安宁 西街,作为沙湾何氏的分支祠堂。
放置
后堂
中庭
中堂
前院 前门
鱼灯摆放
鱼尾
龙门
龙头
鱼跃龙门变成 龙的摆放方式表达了 古人祈求举业成功或 地位高升的美好愿望。
前院 前门
细节构造
沙湾被评为“广东省民 族民间雕塑之乡”。这里的 “三雕一塑”(砖雕、石雕、 木雕、灰塑)非常有名。 镇南祠最精美的就是砖 雕:砖雕是选用上等青砖根 据图案设计逐块雕琢,然后 按部位拼接装嵌,最后嵌磡 大小和层次不同的各种立体 建筑装饰,俗称“花砖”。 多用于建筑物中的照壁、门 楣、花窗、窗额、土地神龛 等地方。
门前柱
中堂柱
柱子都是采用凸出 的多边形基础,这样不 仅可以很好的承受来自 柱子的力,而且还美观。
过道柱 后堂柱
木柱 木柱主要采用东京木,非常坚硬,能抗御潮湿虫蛀。
庭院的边角都设置水 槽,防止庭院积水。
屋檐

沙湾古镇保护更新实践及若干问题

沙湾古镇保护更新实践及若干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沙湾古镇的保护更新面临着诸多挑 战,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沙湾古镇的 历史文化价值、建筑风格、保护更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沙湾古镇的保护更新,如志愿者活动、居民修 缮等。
共享空间打造
打造公共空间,鼓励居民参与活动,促进社区交流与共享。
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推动可持续发展
规划先行
制定科学的沙湾古镇保护更新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保 护要求。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社会 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沙湾古镇历史建筑保存良好,具有较 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沙湾古镇的居民对保护和更新工作持 有积极态度,并参与了相关活动。
沙湾古镇的街巷格局和传统建筑风格 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
沙湾古镇的保护更新实践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研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足与展望
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和研究沙湾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 挖掘更多的信息和内涵。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保护更新的实施策略
历史建筑修缮
对历史建筑进行全面修缮,保持其原有风貌和结构特征,同时注 重结构安全和功能完善。
风貌恢复
对沙湾古镇的传统风貌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恢复历史街区和建筑 的风貌特色,包括建筑立面、街巷格局等。
公共空间打造

古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

古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

古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一、古镇的历史文化古镇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这是古镇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之处。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古镇的历史建筑、传统手工艺制作、历史文化传承等内容。

例如,在古镇的老街上,各种古建筑如鸦片馆、庙宇、古戏台等保留完好,游客可以感受到古镇的历史风貌。

同时,一些传统手工艺如织布、木雕、红木家具制作等也贯穿古镇的各个角落,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在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古镇文化的一部分。

二、古镇的人文景观在古镇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古镇的人文景观也是十分丰富多样的。

例如,在古镇的一些特色小店中,我们看到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如乌篷船、传统茶具、手工艺品等,这些产品都反映了古镇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

另外,古镇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表演,如龙狮表演、古镇戏曲等,这些都是古镇独有的文化景观,让游客体验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些人文景观,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古镇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三、古镇的旅游产业古镇的旅游产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实践调研中发现,古镇的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古镇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种类繁多,如古镇周边的美食、住宿、旅游购物等,令游客体验到了别具一格的旅游风情。

另外,古镇还有一些开展主题活动和文化节庆,如古镇文化艺术节、古镇年货节等,这些活动不仅充实了古镇的旅游内容,也为当地居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四、古镇居民生活通过古镇社会实践调研,我们也了解到古镇的居民生活。

古镇的居民以传统手工业为主要生计来源,如织布、木雕等,许多居民还开设了小商小贩,经营一些古镇特色的小店。

古镇居民的生活节奏较为悠闲,普遍拥有较为淳朴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他们与古镇的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紧密相连,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旅游产业的服务者。

古镇的发展也带动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如房价上涨、游客的滞留垃圾等,这些问题需要古镇管理部门和居民共同努力解决。

“伪真实”中的“真遗产”——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传统飘色的原真性再造调查

“伪真实”中的“真遗产”——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传统飘色的原真性再造调查

3.实际的空间——载体的原真性再造5.1沙湾城市肌理与飘色原真性..............................6 5.2沙湾街道尺度与飘色原真性..............................7 5.3沙湾景观节点与飘色原真性 (8)6.调研结论与启示 (8)结语 (8)附录 (9)【摘要】 在遗产旅游发展迅速的今天,不少文化遗产遭受大规模的开发,距离其“原真”越来越远。

本次调研聚焦广州沙湾飘色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考察、问卷访谈和空间分析等方式,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对其原真性再造过程进行调查,探讨了与其相关的若干问题,如主体的原真性再造、客体的原真性再造、载体的原真性再造等,并得出不同群体对飘色原真性再造的行为存在差异等结论。

以求飘色能够在传统文化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并希望提炼沙湾飘色实例的可取之处进行理论推广。

【关键词】 沙湾飘色 原真性再造 主体 客体 载体 空间摘要…………………………………………………1 1.引言1.1 调研背景................................................2 1.2 调研目的及意义.......................................2 1.3 调研区域及对象.......................................2 1.4调研分析方法..........................................2 1.5调研逻辑框架 (3)2问题的由来——飘色原真性的演化2.1 飘色文化起源及原真性形成........................3 2.2 原真性异化与商品化发展...........................3 2.3 原真性的再造与文化复兴 (4)4.空间的再现——主体的原真性再造3.1 乡贤艺人——自下而上自发组织..................4 3.2 当地居民——渴望受益支持传承..................5 3.3 管理人员——自上而下提供支持..................5 3.4 开发人员——商业规划宣传推广 (5)5.再现的空间——客体的原真性再造4.1游客自身——符号消费..............................6 4.2游客群体——相互影响..............................6 4.3遗产学者——呼唤回归 (6)目录11.1调研背景飘色是广东民间一种流动舞台上的戏剧造型艺术。

推荐-沙湾古镇特色与保护调查 精品

推荐-沙湾古镇特色与保护调查 精品

广州市古镇特色与保护调查——以广州沙湾古镇为例□报告完成人:章天成、赵生祥、周勇君、范艳妮、王宇桐、董滕滕、房芳、陈伟杨、白雪、王敏、胡慧□实习时间:20XX年11月17日□实习地点: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大巷涌路10号沙湾古镇□指导老师:邹君、杨立国、李强、袁佳利、陈驰1实习目的通过调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状况,了解古镇的景观要素和保护现在及方法;通过分析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既学习人文地理学的“元-胞-链-形”法,又归纳总结古镇的优势文化;在不同地段不同时间对居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访问,了解古镇居民的生活状态和游客对古镇的满意度;通过文献调查分析,古镇的保护政策并提出改进建议。

2实习方法本专题采用以下实习方法:实地调查、现场踏勘、手绘图法、CAD 制图法、拍照、问卷调查、访谈、文献查阅以及人文地理学忠的“元-胞-链-形”文化景观分析法。

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与拍照分析出沙湾古镇的具体特色。

实地调查:通过访问古镇的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游客统计数据现场踏勘:实地勘探植物品种、建筑风格等文献调查:[1]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张松.同济大学出版社.20XX.33调查区域概括3.1古镇位置偏远图1 沙湾古镇位置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大巷涌路,是广州市区的边缘区。

远离珠三角经济发展重心,距离广州地标广州塔约30公里,距离佛山市市政府约35公里,距离东莞市政府约55公里。

但好处是受城市开发影响较小,这使得古镇得以较好的保存下来。

3.2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表1 沙湾古镇三大产业比重据统计,沙湾古镇的经济发展状态较好,20XX年全区经济总量排名全区第六位。

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5%32%6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3.1亿元、21.1亿元、41.6亿元,分别增长3.7%、2.5%和20.6%。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达到5:32:63,第三产业拉动全镇经济增长11.7个百分点,渐趋形成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工业平稳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广州市沙湾古镇实地调查报告

广州市沙湾古镇实地调查报告

沙湾古镇实地调查报告□报告完成人:彭蕾,彭卓,欧燕,刘素娥,欧武城魏江,蔡梅,罗楚英,包晗旭,董家健□实习时间:2014年11月17日□实习地点: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指导老师:杨立国、邹君、李强、袁佳利、陈驰一、实习目的通过本实习专题,需了解古镇的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重要历史文化景观特征及古镇的发展演变史和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得出古镇发展的动力、特色和未来走向,并找出其现存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熟练掌握沙湾古镇特色景观的各种调查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习方法本专题主要采用文献查阅、现场探勘、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标图、拍照等方法。

三、沙湾古镇概况3.1沙湾古镇地理位置沙湾古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珠江水系沙湾水道西北部,北与番禺区中心城区相连,距广州中心城区27公里毗邻广州市番禺中心城区,沙湾古镇旅游区占地2300余亩,其旅游核心区占263亩,在广东省、市汽车站、市桥汽车站及市桥大北路均有各路汽车到达,交通便利。

3.2沙湾古镇优美环境——古风古韵、因地制宜沙湾古镇核心区既保留了古镇原有的古色古香风味,又呈现出全新的视觉感受。

整个街区整洁有序,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

核心区打造了10个主题鲜明的展馆,包括沙湾宗祠文化展览馆(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等,一一展现沙湾瑰丽的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文艺等,充分彰显了沙湾古镇的风采和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调查结果分析4.1古镇的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4.1.1沙湾古镇的建筑体风格统一,具有典型的岭南文化气息。

根据实地勘探,发现沙湾古镇大部分的建筑都是明国时期的古建筑,(以留耕堂最为典型代表),其墙面主要以水磨青砖墙和蚝壳墙为主,加上典型的石雕、砖雕、灰塑、木雕等“雕塑之美”,是典型的岭南风情建筑风格。

图1留耕堂图2石雕图3雕塑醒狮图4蚝壳墙图5灰塑、砖雕等图6砖雕5.2.2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在统一风格下又有着微妙的变化。

广州市沙湾古镇院落肌理类型与更新织补研究关鹏程

广州市沙湾古镇院落肌理类型与更新织补研究关鹏程

广州市沙湾古镇院落肌理类型与更新织补研究关鹏程发布时间:2023-06-21T05:23:11.319Z 来源:《建筑实践》2023年5期作者:关鹏程[导读] 沙湾古镇是广府地区历史悠久、文化鲜明的宗族聚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沙田的开发、宗族的繁衍,形成了现今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

本文以沙湾古镇的院落肌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院落原型、识别肌理类型来分析院落肌理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并探寻一种合理的肌理更新织补方法。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700摘要:沙湾古镇是广府地区历史悠久、文化鲜明的宗族聚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沙田的开发、宗族的繁衍,形成了现今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

本文以沙湾古镇的院落肌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院落原型、识别肌理类型来分析院落肌理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并探寻一种合理的肌理更新织补方法。

关键词:沙湾古镇;院落肌理;类型学;肌理织补引言随着大湾区时代的到来,区域和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文化优势在区域竞争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广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都十分重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在大湾区建设中广州将聚焦于岭南文化和对外交流,努力营建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向世界文化名城迈进,建设全新的人文湾区。

广州在面向2035年的新一轮总体规划草案中将“彰显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作为规划内容,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也已进入修编阶段,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等成为重要研究对象。

综合来看历史文化已经在城市发展中被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建筑肌理概念肌理通俗来讲就是物质表面的纹理,不同材料的物质通过一定形式的排列和组合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纹理构造,肌理有视觉和触觉两种形式,纹理、线条等属于视觉肌理,粗糙、光滑等质感属于触觉形式。

将肌理的概念引入城市建筑中则表现为建筑肌理,不同材质、尺度和造型的建筑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会产生各种空间肌理构造。

[分享]广州番禺沙湾文化古镇

[分享]广州番禺沙湾文化古镇

[分享]广州番禺沙湾文化古镇广州番禺沙湾文化古镇沙湾镇始建于宋代,因地处古海湾半月型的沙滩之畔,故名“沙湾”。

八百多年来孕育了沙湾独具广府乡土蕴味的文化,自古商业之繁荣,使这里拥有“三街六市”的美誉,成为闻名珠江三角洲的古镇之一。

走进沙湾古镇区,不仅可以清楚辨析古镇发展的历史脉络,现存的街巷错落纵横,宗祠古屋点缀其间,檐缘梁枋巧饰雕琢,砖雕、石雕、木雕、灰雕、壁画异彩纷呈,深深地体现这“文化之乡”的深厚艺术魅力。

1998年沙湾镇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音乐之乡”、“醒狮之乡”、“兰花之乡”、“飘色之乡”等称号;2000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4年在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雕塑之乡”;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沙湾镇的地理位置及交通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珠江水系沙湾水道西北部,北与番禺区中心城区相连,距广州中心城区27公里,在广东省、市汽车站、市桥汽车站及市桥大北路均有各路汽车到达,交通便利。

特色美食有姜埋奶、牛奶白饼,沙湾鱼皮角、牛乳饼、沙湾奶霜,其中尤以姜埋奶驰名。

古镇大巷涌入口处有一间专营当地特色小食的小店可让您大饱口福。

停留住宿在当地及不远的番禺城区(市桥)都有各式旅店,住宿相当方便。

三捻厅位于沙湾镇的安宁西街,原本只是沙湾河氏家族的一个祠堂。

这间不大的厅堂却孕育了广东音乐名家“何氏三杰”,当年何柳堂就是在这儿创作出了《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等广东名曲。

近年来,沙湾镇在大力发展镇村经济的同时,扎实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大力推进中心镇村建设,努力建造适宜生活居住和创业发展的现代化城镇,取得显著成绩。

该镇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示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州市高标准文明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先后被确定为广州市、广东省的中心镇和省、市、区实施固本强基的示范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湾古镇实地调查报告□报告完成人:彭蕾,彭卓,欧燕,刘素娥,欧武城魏江,蔡梅,罗楚英,包晗旭,董家健□实习时间:2014年11月17日□实习地点: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指导老师:杨立国、邹君、李强、袁佳利、陈驰一、实习目的通过本实习专题,需了解古镇的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重要历史文化景观特征及古镇的发展演变史和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得出古镇发展的动力、特色和未来走向,并找出其现存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熟练掌握沙湾古镇特色景观的各种调查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习方法本专题主要采用文献查阅、现场探勘、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标图、拍照等方法。

三、沙湾古镇概况3.1沙湾古镇地理位置沙湾古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珠江水系沙湾水道西北部,北与番禺区中心城区相连,距广州中心城区27 公里毗邻广州市番禺中心城区,沙湾古镇旅游区占地2300余亩,其旅游核心区占263亩,在广东省、市汽车站、市桥汽车站及市桥大北路均有各路汽车到达,交通便利。

3.2沙湾古镇优美环境——古风古韵、因地制宜沙湾古镇核心区既保留了古镇原有的古色古香风味,又呈现出全新的视觉感受。

整个街区整洁有序,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

核心区打造了10个主题鲜明的展馆,包括沙湾宗祠文化展览馆(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等,一一展现沙湾瑰丽的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文艺等,充分彰显了沙湾古镇的风采和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调查结果分析4.1 古镇的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4.1.1沙湾古镇的建筑体风格统一,具有典型的岭南文化气息。

根据实地勘探,发现沙湾古镇大部分的建筑都是明国时期的古建筑,(以留耕堂最为典型代表),其墙面主要以水磨青砖墙和蚝壳墙为主,加上典型的石雕、砖雕、灰塑、木雕等“雕塑之美”,是典型的岭南风情建筑风格。

图1留耕堂图2 石雕图3 雕塑醒狮图4 蚝壳墙图5 灰塑、砖雕等图6 砖雕5.2.2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在统一风格下又有着微妙的变化。

例如位于安宁西街10、12号的“大中堂”,是一间清末民初两座相连的半洋房式建筑,后座重楼迭院;位于车陂街的何少霞故居,是一间花岗岩石脚的青砖墙平房,是典型的民田区的三间两廊式结构建筑;位于步云里巷的农耕生活馆,为沙湾传统“一偏一正”小户民居。

4.2古镇的发展特点4.2.1核心旅游区贴近居民区,传统文化容易被渗透、淡化,不利于形成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根据对沙湾古镇主街道大巷涌路及安宁路的调查得知:这两条路是古镇内部较宽敞的街道,两旁的古式建筑为居民区,开发为旅游业项目后,游客数量增多,为适应发展需求,街道旁的建筑采取“上民下商”的布局,沿街地层全部开发为商铺,商铺大都经营现代化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在这种发展下,现代文化因素不断渗透到古镇文化,而古镇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如众多的新式奶茶店、小吃店、精品店(见图7);此外,由于游客的增多,安宁广场等地方成为广场舞健身的场所,其锻炼形式淡化了古镇安谧、幽静的文化气息。

图7 新式的奶茶店4.2.2在现代化影响的日益加深下,文化遗产的保护越发艰难。

由于现代经济和生活观念的渗透,使沙湾古镇的保护与使用矛盾进一步凸现出来。

沙湾古镇内传统的乡土建筑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物质文化遗产破坏严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传承。

现代化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沙湾古镇文化历史悠久,景点众多,然而保护力度却分布不均,大部分景点都做了商业用途,在门口前摆放了收费标准的牌子,还有专门人员监管。

而在另一方面,除了留耕堂之外的甲、乙、丙、丁四房支祠和分房祠、家庙要不就移作他用,如作村委会、治安队办公处及幼儿园所在地,要不就大门紧闭,任其破落,非常可惜第二,沙湾镇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当中,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各村缺乏计划地引进经济项目,原有的村落形态和村庄格局不断受到冲击;另外,在没有进行建设控制的情况下,新建民宅乱建、抢建情况日益严重,历史街道不断受到侵蚀。

图8 保护不当的古墙4.2.3沙湾古镇店面风格、形式较统一,但个别现代化店面破坏了古镇的古香古色图9 沙湾古镇店面种类比例图随着沙湾古镇知名度的提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各种店铺也兴起,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沿街有各式各样的店铺,囊括了衣、食、住、行、娱乐各个方面,其中大部分店面的风格形式较统一,符合沙湾古镇古香古色的特征,占总店面比例的百分之七十八,但也有少数店面现代化气息较重,破坏了古镇原有的特色,占总店面比例的百分之二十二。

图10 古香古色店面招牌4.3.4设施小品侧重于对景观灯、路灯的设置,对坐凳、公厕等一些设施布置的比较少。

从图中可以看出:设置最多是景观灯,占所有数量的49℅。

其次是路灯、垃圾箱。

最少的是公厕与板廊仅占总数的6℅左右。

设施设置比例不协调,区域设置较为混乱。

图11 设施小品比例分布图从表中可知:设施小品总计数量达330个,小品数量较多,垃圾箱数量较多,有利于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条件,路灯设置较多,有利于人们对古镇的夜景欣赏。

从不同的时间段来达到对古镇的认知与欣赏。

表1 设施小品统计表名称数量 比例 垃圾箱48 0.14 坐凳9 0.03 路灯93 0.28 景观灯162 0.49 公厕2 0.00 移动服务站点5 0.01 板廊4 0.01 雕塑7 0.03 总计 330 14.4 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4.4.1古镇原住居民和外来人员如若隔世,差异明显(1)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沙湾古镇年代久远,整体感觉舒适安逸,所以一方水土养了一方原住居民,他们生活传统安逸,尽管近年来古镇旅游业发展迅速,为0.1454550.0272730.2818180.4909090.0060610.0151520.012120.021212垃圾箱坐凳路灯景观灯公厕移动服务站点板廊雕塑古镇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古镇的原住居民的生活方式仍保留着以往的闲庭逸致,潇洒自由。

语言仍普遍使用本地粤语,而且大多不懂普通话。

图12 在广场休闲的居民经过访问调查,我们共采访了24位外来人员,外来人员来古镇的目的大体可分为三种:1.外来旅行游玩人员2.外来经营商业人员3.工作原因搬家人员调查发现,由于古镇特色鲜明,旅游业发达,古镇中的外来人员来镇目的占比例最大的是“外来旅游人员”,且来旅游者基本都是广东本省人员,所占比例为54%;其次是一些来古镇从商为旅游业服务的“外来经商人员”,所占比例为38%;采访中,我们还遇到了两位由于工作原因,搬迁至古镇,但是从事工作与古镇旅游并无关系,比例最低,为8%。

详见下图:54%38%8%外来旅游人员外来经商人员工作原因搬家人员图13 外来人员来镇目的比例图所以,我们大体可以看出本镇居民生活方式大多仍闲适惬意,保持着一种传统和谐的关系,但是外来人员大多进行着现代的生活方式,进行旅游或经商活动。

共同生活在古镇但是生活方式不尽相同,他们强烈的反差中又保持微妙的统一。

(2)从事职业差异明显古镇原住民在旅游开发前,一直保持着原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主要从事第一产业。

但在旅游开发以后,对古镇的产业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经济收入差异巨大,使古镇第一产业比重大大下降。

于是我们对古镇中的25位居民做了简单的调查,大体从业方向可分为:1.从事原有的第一产业;2.从事与古镇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3.外出打工。

调查发现,很多居民都因旅游业带来的岗位而得到了就业,从事与本镇旅游业开发而带来的服务业岗位比例最高;其次就是外出打工人员的的比例,他们不愿在已经没有往日面貌的古镇继续从业;在本次采访中,仅有一位本地村民是既不外出打工又不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

而外来人员大多是做与本镇旅游息息相关的服务业、小额交易的经营或者更直接的来旅游,所以他们的产业也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他们大多自己来经营,雇本地人员去做生意,一方面给本地居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也极大的冲击了本镇的产业结构。

虽然本地居民大多都是在本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服务业,但是仍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在外务工做第二产业。

不过不管是在本地还是外地,本地居民都是以打工的形式从事他们的工作。

这根本不同于大多数外来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商人,他们大多是出钱开店面而去雇人,而且外来人产业结构仍是以第三产业为主。

五、古镇发展现今存在问题与对策5.1 古镇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古镇的实地调查,让我们在看到古镇发展实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其存在的问题,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沙湾古镇的发展有所帮助:①政府对古镇居民和服务人员进行适当的素质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从而尽量将眼光放长远些;②制定一些灵活的旅游政策,在必要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③保持古镇“古风古韵”,在修缮和扩建时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④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要与时俱进,保证质量和数量;增加对与古镇搭配相符的游客休憩的地方,在游客休息的同时,能够欣赏古镇的特色⑤在主要出入口及重要节点上,增设路牌标语等加以提示和引导,加强交通管制以期最大化的改善古镇严峻的交通形势。

5.2古镇未来走向——将“旅游兴镇”策略进行到底古镇周边自然风光是天然的,加之其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可以将“旅游兴镇”为主要走向,突出景区旅游特色如“青瓦灰墙,木格门窗,前店后院,屋檐,石板路”的民居特色和浓郁的岭南文化,甚至可以通过用来吸引游客,从而使全镇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六、古镇的保护与经济发展6.1古镇景观保护方式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参观人口的增加,古镇的古建筑及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针对此现象:在宏观上,广州市政府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提出保护沙湾古镇群历史风貌,改善居民生活,完善居民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市政设施,并逐步改善周边环围内,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新建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

根据旅游发展需求适当改善旅游服务设施。

同时,沙湾镇被确定为广州市第一批、也是惟一的名镇重点创建点;从微观上,沙湾古镇核心风景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1.景区通过采取对部分景点收取门票的措施来减少游客的数量,以此减缓景区的压力2.对于易破损的古文物及神灵塑像,通过放置隔离带、布置防护栏及张贴禁止拍照等提示语等,防止游客拍照、触摸等从而达到保护效果3.对于景区的古树,修建过多的树枝、及对横向生长的树枝修建支架支撑,填补空的树洞,进行防蛀保护。

4.对于老旧建筑:在尽量保护原状的基础上进行定期修葺和维护。

6.2经济发展沙湾古镇旅游业蓬勃发展,优良的投资环境也吸引了大批投资商投资,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发展基础。

2010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0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9.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8.8亿元,财政收入1.36亿元,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幅,税收4.02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