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船载卫星通信分系统

合集下载

船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浅析

船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浅析
2 基于北斗系统的船舶监控管理 北斗系统的规模化应用从海洋渔业开始,利用定位功能和
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对渔船的船位监控、导航定位、信息化 管理,并为渔船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卫星通信服务。
2.1 系统组成 本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导航卫星系统、北斗 运营中心和船载终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为整个系统提供定 位、卫星通信的基础服务。北斗运营服务中心作为整个系统的 核心,是系统通信的枢纽。监控平台可以通过北斗运营服务中 心对终端进行监控、调位、信息发布,同时,运营服务中心还 可以提供与其他通信网络的信息交换与融合,如实现北斗短报 文与移动通信短消息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北斗船载终端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船舶及人员提供实时定 位和导航服务;同时可以对实时位置信息按照设置的参数进行 采集和存储,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短报文服务,上报 至北斗卫星地面站,再传送至北斗运营服务中心进行数据处理 和存储,中心再将数据推送至监控平台用于显示终端位置。 2.2 主要功能 由于结合了报务和定位,北斗船舶监控系统就为管理者提 供了多种管理方式。北斗报文通信系统,提供明文发送和密文 发送两种方式,确保信息收发安全可靠。通过船载终端显控单 元,可实现北斗船载终端与监控台站、北斗船载终端与手机的 短消息互通功能[4]。 定位是船舶监控管理的基础。北斗船载终端能够按照规定 的时间要求或者航速航向变化情况,进行动态位置数据采集, 并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距离间隔或时刻点,自动发送位置信
息,且动态存储最近时间段的全部定位信息。 紧急报警和区域报警。紧急报警可向运营中心或指挥平台
持续的发出求救信号,并按照设定频度持续不断地发出,直到 收到确认信息或用户解除报警为止。
移动监控和指挥。配备了监测接收机模块的指挥船,可实 时监控授权管理的北斗用户机的通信及位置信息,并在监控平 台上显示;还可以任意选择授权管理的北斗用户机,回放其某 时间段内的历史航行轨迹。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2010年5月12日摘要:本文阐述了船载卫星通信系统在海事搜救中的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船载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技术我国是国际航运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

1985年我国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

交通运输部在构筑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了将海事搜救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安全保障体系,对发生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海上险情实施快速有效救助”的总体目标。

实现海上搜救的信息化、可视化、自动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现代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海上搜救中信息的传输。

文中详细阐述了海事搜救中对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

通过最新的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海事搜救通信中实时图像、语音、数据的传输问题。

根据海事搜救的特点,将海事搜救实时通信指挥系统的需求归纳如下:实时图像传输,即将搜救船上摄像机采集的现场图像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语音通话系统,实现电话、传真等功能;建立搜救船上局域网与指挥中心局域网互联,实现移动办公和现场指挥;建立搜救船上Internet接入,便于搜救时收发邮件和查找资料。

根据以上需求,提出采用基于全网IP的LinkStar高速卫星通信网络的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一、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解决方案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地面站、指挥中心的通信专线或指挥中心远端卫星接收站等,其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原理如图1所示。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与通信卫星进行通信,通信卫星与卫星地面站进行通信,卫星地面站与指挥中心的专线,或通过与指挥中心远端卫星端站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卫星通信。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是实现船岸通信的最重要组成部件,需要保证船在航行过程中克服船的横摇、纵摇以及上下起伏,保持与通信卫星的稳定通信。

GMDSS船舶通信设备卫星通信

GMDSS船舶通信设备卫星通信

3.短波
地波(传播距离较近)
天波(传播较远,但不稳定)
4.超短波和微波
空间波→视距传播
传播距离较近,信号稳定
短波信号的传播
• 电离层变化对短波通信的影响
同频率信号晚间比白天传的远
白天要实现与晚间相同的距离 → 应提高发射频率 晚间要实现与白天相同的距离 → 可降低发射频率
• 短波通信中的衰落
增大发射功率 高增益的收/发天线 采用单边带通信
电离层的形成和结构: 太阳光照射→气体分子电离→ 电离层特点:
白天存在D、E、F1、F2层 夜间只存在 E、 F2 层 不稳定 E层比F层相对稳定
离子 自由电子
电离层对电波的反射与衰减:
电离层对电波有吸收作用 随 ƒ ↑,吸收作用(衰减)↓ ƒmin ﹤ ƒ ﹤ ƒmax 短波波段
太阳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

• 短波通信的寂静区
适当降低工作频率及天线的架设高度 → 以保证通信
短波通信的寂静区
电离层
盲区
天波有效区
T 地波区 寂静区 天波区
r1
r2
地波 有效区
r1 r2 跃距
寂静区的产生
寂静区
天波与地波间的寂静区
三、无线电通信系统
1.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
传输信道
信息源
传递的信息
发送器
信息变换 噪声
接收器
直立桅杆天线
含侧鞭的鞭状天线
普通鞭状天线
加顶
3. 天线的维护和保养
看 → 面上检查
拉绳、拉环、绝缘子 支架、电缆馈线接头
做 → 内部检查
调协试验 检查匹配 信号强度
思 考 题
1.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频率和波长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卫星 通信

卫星  通信
卫星通信是宇宙无线电通信的形式之一。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世界无线 电行政会议(WARC)通过的规定中,确定了有关卫星通信的术语和定义。
下一页 返回
4. 1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常,把以宇宙飞行体为对象的无线电通信统称为宇宙通信,但按照国 际电联的规定,它正式的名称为宇宙无线电通信。共同进行宇宙无线电 通信的一组宇宙站和地球站叫作宇宙系统,这里宇宙站是指设在地球大 气层之外的宇宙飞行体(如人造通信卫星、宇宙飞船等)或其他天体(如月 球或别的行星)上的通信站。宇宙通信有3种基本形式,如图4. 2所示, 包括: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 1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4. 1. 4静止卫星通信的特点
1.静止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优势 (1)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由图4.4可见,利用静止卫星,
最大通信距离高达18 000 km,且建站费用和运行费用不因通信站之间 的距离远近及两站之间地面上的自然条件的恶劣程度而变化。这在远距 离通信时,比地面微波中继、电线、光缆、短波通信等有明显的优势。 除了国际通信外,在国内或区域通信中,尤其对边远的城市、农村和交 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卫星通信是极有效的现代通信手段。 (2)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许多其他类型的通信手段,通常只能 实现点对点通信。例如,地面微波中继线路只有干线或分支线路上的中 继站方能参与通信,不在这条线上的点无法利用它进行通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十二章网络营销实施与控制
教学目标 本章知识点及技能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 网络营销实施管理 第二节 网络营销组织机构 第三节 网络营销风险控制 .4是静止卫星与地球相对位置的示意图。从卫星向地球引两条切线, 切线夹角为17. 320,两切点间的弧线距离为18 101 km,可见在这个卫 星电波束覆盖区内的地球站均可通过卫星实现通信。

船载移动卫星通讯设备的用户需求分析与人机界面设计

船载移动卫星通讯设备的用户需求分析与人机界面设计

船载移动卫星通讯设备的用户需求分析与人机界面设计船载移动卫星通讯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航行、渔业、海洋资源勘探等领域,其在保障海上通信、安全和紧急救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使船载移动卫星通讯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本文将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并设计人机界面,以提高设备的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一、用户需求分析1. 高速稳定的通信连接:用户希望通过移动卫星通讯设备能够获得稳定、高速的通信连接,无论在海上任何位置都能够进行畅通的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

用户需求对通信质量、连通性和速度的要求较高。

2. 多种通信方式的支持:用户希望移动卫星通讯设备可以支持多种通信方式,比如语音通话、短信、传真、互联网接入等。

不同的通信方式能够满足用户在海上的各种通信需求。

3. 强大的通信覆盖范围和信号稳定性:用户希望移动卫星通讯设备可以覆盖更广阔的海域范围,包括远离陆地的远洋区域。

同时,用户希望设备能够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确保通信信号的稳定性。

4. 易于安装和操作:用户希望移动卫星通讯设备能够方便快捷地安装和操作,不需要过多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

简化安装和操作过程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5.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用户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非常关注。

用户希望移动卫星通讯设备能够通过加密等技术手段来保护通信内容和个人隐私,防止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

二、人机界面设计在设计人机界面时,需要考虑用户需求和实际使用环境,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易用性。

1. 界面简洁清晰:人机界面应该设计简洁清晰,避免过多的菜单和按钮,减少用户的疑惑和操作难度。

合理分组和分类功能可以提高用户对界面的理解和操作速度。

2. 友好的操作流程:界面的操作流程应该设计得简单直观,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功能和选项。

使用标准的图标和图示,配合简短明了的文字说明,帮助用户快速上手。

3. 自动化和智能化功能:移动卫星通讯设备可以加入一些自动化和智能化功能,如自动搜索卫星和优化信号,自动保存通信记录等。

船载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分析及软件设计

船载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分析及软件设计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船载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分析及软件设计专业通信工程学生姓名XXX班级学号XXXXX指导教师XXX指导单位XXXXXXXX摘要在突发灾难情况下,现有的地面通信网络,往往很容易遭到破坏,且难以快速恢复,此时建立先进的应急通信系统显得格外重要。

快速反应,应急开通,是抢险救灾服务中争取时间、减少损失的关键,它甚至关系到救援行动的成败。

然而目前的“动中通”虽然已经应用于应急通信,但是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未来的“动中通”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和高度的可靠性,以嵌入式处理芯片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标志。

本课题研究是的船载卫星站监控器,它是控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能够实现实时通信、精确定位的功能。

与此同时会涉及到动载体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所谓动载体卫星通信,其工作原理是:载体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其姿态和地理位置发生的变化,会引起原对准卫星天线偏离卫星,使通信中断,因此必须对载体的这些变化进行隔离,使得天线不受影响并始终对准卫星。

这就是天线稳定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移动载体进行不间断卫星通信的前提。

对于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船载卫星站系统的监控功能,并且利用KEIL集成开发平台软件辅助实现天线监控系统的各部分功能,包括电子罗盘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的编写、监控器面板键盘程序的编写以及监控器液晶显示器显示程序的编写等。

关键词:卫星移动通信,动中通,捷联技术,单脉冲自跟踪ABSTRACTIn case of sudden disasters, the existing terrestrial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are often easily damaged and difficult to be recovered, Seting up an advanced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syste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t this time. The rapid response and emergency open is the key to gain time to reduce the loss in the emergency rescue. Though some typ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have been used in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there are some failures in these systems, such as higher costs, poor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The new typ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system should solve those problems and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the embedded chips and embedded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will be wildly applied.The vehicle "mobile communications" reaserched in this issue can be installed in a normal cross-country vehicles and has merit of miniaturization, light-duty, rapid response, high tracking precision which improve the mobility of vehicle, so that it can automatic track satellite and set up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link qucikly, and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This research is a satellite station on board to monitor, it is to control the state of an object in motion to achieve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precision positioning capabilities. At the same time would involve moving th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arri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ing principle. The so-called dynamic carrie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is: the process in the mobile carrier, because of their attitude and location changes, will cause deviation from the original aligned satellite satellite antenna, so that communication interrup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solate these changes in carrier so that the satellite antenna is not affected and always aligned. This is the antenna stabilization system to solve the main problem is uninterrupted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arrier the premise.For this research the main task is to achieve satellite station ship monitoring systems, and integra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 using KEIL assisted to achieve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antenna control system functions, including electronic compass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procedures for the preparation, monitoring panel keyboard and monitor procedur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ocedur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so on.Key word: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trap-down technology,monopulse tracking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船载卫星站简介 (1)1.3 课题任务 (3)第二章船载卫星站监控系统 (4)2.1船载卫星站监控系统概述 (4)2.2 C8051F020单片机 (5)2.2.1 C8051F020单片机概述 (5)2.2.2 C8051F020单片机的引脚定义及功能 (6)2.3 电子罗盘 (7)2.3.1 电子罗盘简介 (7)2.3.2 电子罗盘端口及技术参数说明 (8)2.4 倾斜仪 (8)2.5 陀螺仪 (10)2.6 GPS接收机 (11)2.7人机交互界面 (12)2.7.1键盘模块 (12)2.7.2显示模块 (14)2.8本章小结 (17)第三章船载卫星站监控器硬件设计电路简介 (18)第四章船载卫星站监控系统 (19)4.1系统软件设计框图 (19)4.2程序框架 (20)4.2.1主程序框架 (20)4.2.2罗盘、GPS数字提取流程 (20)4.2.3姿态矩阵计算流程 (21)4.2.4捕获、跟踪处理流程 (22)4.2.5伺服稳定系统流程 (24)4.3 本章小结 (25)第五章用户手册 (26)5.1 系统功能概述 (26)5.2 使用说明书 (26)5.2.1 主菜单结构 (26)5.2.2 卫星参数 (26)5.2.3 位置参数 (26)5.2.4 控制参数 (27)5.2.5 天线姿态 (28)5.2.6 卫星种类选择 (28)5.3 用户操作说明 (28)5.4 本章小结 (30)结束语 (31)致谢 (32)附录: (33)参考文献 (36)南京邮电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第一章 绪 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卫星通信以其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通信容量大、机动灵活等优点已被广泛使用在各种领域,卫星通信地球站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将用户的基带信号调制到微波信号上,通过卫星传输到另一个地球站;同时接收卫星的下行微波信号,并处理后进行解调,获得基带信号,通常工作在微波频段(300MHZ ~300GHZ )。

海上船载“动中通”卫星通信浅析

海上船载“动中通”卫星通信浅析

海上船载“动中通”卫星通信浅析张鹏1夏雪21、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2、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摘要:本文分析了海上船载“动中通”卫星通信的必要性,介绍了海事卫星(Inmarsat)和VSAT两种船载“动中通”卫星通信实现方式,对海事卫星与VSAT相结合构成一整套“热备份”海上卫星通信系统做了初步探讨,并给出了海上卫星通信的一些实际应用范例。

关键词:海上卫星通信动中通海事卫星;VSATSynopsis of Marine Shipboard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Zhang PengChina Transport Telecommunications & Information CenterXia Xue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marine shipboard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introduces two kinds of implementation of marin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Inmarsat and VSAT,discusses about "hot backup" marin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bining Inmarsat with VSAT,and give some example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marin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Inmarsat; VSAT【信系纡Ⅱ、J上r地望1百—'Ⅵ币隽朝达到284kbps、卜部分,安装在耳l活性高,适j:务量小的专卢羽的频段主要f跟踪天线和重l经度位置、毹i然保持对星粥关以及其他应愈蕊}、AT双系统组成层租赁数据带宽‘拘,但VSAT的1FB系统和一台磷e☆11日“”P^’LI以承现阳冶朱他E,经由卫星转发Ji唐网络的Interne’网络的交互。

GMDSS船舶通信设备 (卫星通信)

GMDSS船舶通信设备 (卫星通信)

三、Inmarsat 移动通信系统
2. 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 地面站 提供卫星网与陆地公网的接口、 通信管理和控制。 NCS: 协调和管理本洋区通信、发布广播 业务、发送TDM载波、处理遇险。
每个系统有其自己的NCS,每个系统的每一个洋区有一个NCS
监控、协调、控制整个网络(4个洋区)的通信。 NCC: LES/CES: 分配、建立、监控、管理信道; 网络服务(受理启用申请、环路测试、 性能测试、计费等); 监视并接收遇险信息。
• 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
微波
• 便于多址连接
• 机动灵活 • 频带宽、容量大 • 通信质量好,可靠性高 • 通信成本与距离无关
超短波
• 需要先进的空间技术
• 有一定的信号延迟
短波
• 卫星寿命短
长、中波
二、通信卫星
1. 卫星分类
按倾角
赤道轨道(ⅰ= 00,轨道面与赤道面重) 极轨道 (ⅰ= 900,穿过南北极) 倾斜轨道(00 <ⅰ< 900)
第6/7章 卫星通信与Inmarsat系统
一、卫星通信及其特点 二、通信卫星 三、InmBiblioteka rsat移动通信系统思考题
一、卫星通信及其特点
1. 什么是卫星通信?
卫星作为中继在 两个或多个 地球站 间进行的通信
地面 海洋 大气层
地面站 车载站 地面站
机载站
地面站 船载站
一、卫星通信及其特点
2. 卫星通信的特点
条件: 太阳、卫星、地球
日凌中断
依次排列为一条直线 原因: 地球站天线对着卫星的同 时也正对着太阳,太阳噪声最大,严重时通信中断
时间: 每年春分、秋分前后,白天中午
•星蚀

海上无线通信中的卫星通信应用和发展前景

海上无线通信中的卫星通信应用和发展前景

海上无线通信中的卫星通信应用和发展前景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海上无线通信中的卫星通信系统以往的语音、数据、短信等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数据和通信的要求,未来的海上无线通信中的卫星通信系统功能需求愈发的多样化。

随着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远洋航行对宽带卫星移动通信需求日益增加,海上无线通信中的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关键词:海上无线通信;海事卫星;卫星通信海上卫星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扩大自身的应用范围和通信能力,卫星通信系统不仅可以为海上船舶提供稳定的宽带通信,还可实现陆地、航空等领域之间的移动通信保障。

卫星通信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船舶救生和远洋航行通信、航空移动通信、抢险救灾等方面。

卫星通信不受地理环境、极端气候条件影响,可以实现话音、报文、传真、数据和视频等业务功能,有效地进行话音、数据和视频的实时传输,在各类抢险救灾、海上搜救等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是直接参与救援活动的通信保障,也是保障灾害现场和外部联系的重要通信手段。

1.1卫星通信系统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通信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推动的作用,而随着卫星的成功发射,更是直接将通信带进了卫星通信时代,极大促进了通信事业的发展。

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其系统主要包括空间卫星系统、地面控制服务主站以及用户终端等。

空间卫星系统主要指的通信卫星,用来实现信号接收和发射功能的专用卫星,现阶段的通信卫星主要是利用同步轨道卫星,仅需三颗,就可以实现对地球全方位的覆盖;地面控制服务主站主要包括卫星测控中心及相应的网络控制中心、各类关口站等;用户终端包括机载终端、车载终端、船载终端以及固定站等。

1.2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在现阶段的卫星通信系统发展过程中,根据相关不同的需要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根据通信范围可以分为全球通信卫星、国际卫星通信系统、区域卫星通信系统以及国内卫星通信系统等。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北京米波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目录1 系统概述 11.1 INMARSAT发展背景 (1)1.2 INMARSAT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1)1.3 INMARSAT的应用 (2)1.4 INMARSAT通信体制和技术参数 (2)1.4.1 通信体制 (2)1.4.2 频率范围 (2)1.4.3 调制方式 (3)1.4.4 编码方式 (3)2 INMARSAT系统的构成 32.1 空间段 (3)2.2 地面段 (5)2.2.1 卫星控制中心(SCC) (6)2.2.2 网络控制中心(NCC) (6)2.2.3跟踪遥测指控站(TT&C) (6)2.2.4 网络协调站(NCS) (6)2.2.5 地面关口站(LES) (6)3 INMARSAT系统的移动终端73.1 INMARSAT-B (8)3.2 INMARSAT-C (8)3.3 INMARSAT-M (9)3.4 INMARSAT Mini-M系统 (10)3.5 INMARSAT-Aero (10)3.6 INMARSAT-F (11)3.7 BGAN终端 (12)3.8 ISATPHONE终端 (13)1 系统概述1.1 INMARSAT发展背景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简称INMARSAT,于正式成立,成员国由当时的28个已发展到目前的近百个,INMARSAT总部设在伦敦,主要负责操作、管理、经营INMARSAT系统的政府间合作机构。

现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为海、陆、空用户提供全球移动卫星公众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业务的国际组织。

INMARSAT卫星通信最初只提供海上通信业务,它向广大的海上用户提供遇险呼叫、紧急安全通信、电话、用户电报、传真、各种数据传输、无线电导航等二十余种通信业务。

1982年开始提供全球海事卫星通信服务。

随着新技术的开发,1985年10月,INMARSAT大会通过了INMARSAT公约和业务协定的修正案,决定把航空通信纳入业务之内。

最新卫星通信系统PPT课件

最新卫星通信系统PPT课件
• VSAT是一种天线口径很小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又 称微型地球站或小型地球站。其特点是天线直径很小 (一般为0.3-2.4米),设备结构紧凑、固体化、智能化 、价格便宜、安装方便、对使用环境要求不高,且不 受地面网络的限制,组网灵活。
我国已建成的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共31座 ,地面卫星收转台站52万多座。与1985年上 卫星时相比,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已由 68.3%和68.4%上升为2001年底的92.9%和 94.1%。
卫星与地心连线同地球表面的交点)进入当地时间午夜前后 ,卫星、地球和太阳共处在一条直线上,卫星进入地球阴影 区而造成星蚀;此时一般靠星载蓄电池来供给能源。卫星位 置西移1º,星蚀开始时间可推迟4分钟,东移1º则可提前4 分钟。
• 2、 日凌中断
在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当卫星星下点进入当地中午前后时 ,卫星处在太阳和地球中间,天线在对准卫星的同时也会对 准太阳,会因接收到强大的太阳热噪声而使通信无法进行, 称为日凌中断(每次延续约6天);月亮也会引起类似问题 ,但其噪声比太阳小的多,不会造成中断。每天出现中断的 最长时间与天线口径、工作频率有关。
谢谢大家!
4.1 概述 4.2 卫星通信定义 4.3 通信卫星的轨道 4.4 同步静止轨道卫星 4.5 卫星通信的发展概况 4.6 卫星通信的特点 4.7 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 4.8 卫星通信系统 4.9 卫星通信工作波段 4.10 星蚀、日凌中断及传输时延
利用静止卫星建立全球通信示意图
• (2)工作过程
• 在一个卫星通信系统中,各地球站经过卫 星的转发可以组成多条卫星通信线路。整 个系统的全部通信任务就是利用这些线路 分别完成的,在卫星通信线路中,通常把 从发信地球站到卫星这一段称为上行线路 (或称上行链路)。从卫星到收信地球这 一段称为下行线路(或称下行链路)。两 者合起来就构成一条最简单的单工线路, 如图所示。

船载动中通卫星天线系统的应用

船载动中通卫星天线系统的应用
用 ,现对船 载动 中通卫星天线通 信系统进行简介 。 器 、下行线路 卫星 到调度 指挥 中心卫星地 面站) 和接 收端地 面站船 载动 中通卫 星天线) 所组成 的整个线路 。 卫星天线与通信卫 星进行通信 、卫星通信与卫星地
2 船 载 动 中通 卫 星 通 信 拓 扑 结 构 图
与 传统 的卫 星 通信 网络 相 比较 ,船载 动 中通卫 星 面 站进行 通信 、卫 星地 面站 与调度 指挥 中心专线 或通
天线 系统拓 扑结 构 由几部分 构成 :卫 星地面站 、船 载 过 与调度 指挥 中心远端 卫星站 进行 通信 ,从 而实 现船
动 中通卫 星天线 、卫 星通信 系统 、调度 指挥 中心 的通 舶 与调度 指挥 中心 的信 息 网络互联 ,完成 了船舶信 息 信 专线或调度指挥 中心远端卫星接 收站 等( 所示) 图1 。
从 船 载动 中通卫 星天 线通信 拓 扑 图看 ,卫 星通信
高 海上 工作效 率 ,保 障海上安 全作业 ,对 安全保 卫等 是 南二条传 输方 向相反 的单 向信 道构 成 的双 工通信线 路组成 ,卫 星通信 作为空 中 的一 个大 中继站 ,用来接 重大 应急事件能提供 可靠 通信业 务保障 。 笔者 结合 在某 5 米巡 逻船 上使用 的船载 动 中通卫 收系统 中所 有地面 站发来 的信号再 传 给地面站 。卫星 0 星天 线 系统 ,该卫 星天线 系统具 有指挥 协调 、能 有效 通 信线 路包括 无线 电波到基 带信 号在 内的整条线 路 , 调度指挥 中心卫星地面站) 、上行线 地保 障船 舶在 海上 的通信 能 力 、提供 船舶 在海上 管理 即 由发送端地面 站f 从 、卫星转发 水 平 、特 别 在 紧 急 通信 情 况 下 发 挥 了极 其 重 要 的作 路 ( 调度指挥 中心卫 星天线 地面站到卫星)

一种高性价比船载卫星通信天线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一种高性价比船载卫星通信天线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 站 、 S N 和 P MN 系统 来 实 现 方 便 和 低 廉 的 通 PT L 信 服务 的 。然 而 。 我 国广 阔 的领 海 上 , 持舰 船 与 在 保
轮廓两 轴 结构设 计 、传 统抛 物 反射 面三轴 结构 设 计 和传统 抛 物反射 面 四轴 结构 设计 ”。 ]
抛物 反射 面 天线 目前 被公认 为是性 价 比最高 的
植于海 上 移动 平 台 , 一种 最佳 的解 决 方案 。 是
收 目标信 号 的状 态 ,依赖 软件 控制 算法 实现 目标 卫
粤  ̄ m i u 爱 o i
,I I l} Ir


21 0 0年 第 7期
星的搜索 与跟踪 , 性价 比较 高 , 适合 推广使 用 。
舰 船 在 运 动 的环 境 中 出现 纵 摇 、横 摇 及转 向运 动 时 ,系统通 过天 线座 三个 轴上 安装 的角 度 / 度传 速 感 器感 知后 . 由天 线控 制 器 和天 线 座驱 动 器迅 速调
船用 卫星 通信 天线 系 统 的设 计 与应用 .此方 案采 用 普通 速度 感应 陀螺 设 备 , 得 天线运 行姿 态 , 取 根据 接
在 通信 盲 区 ( 电台 )b 误 码 率高 ( 。) 电台 ) c 不 支持 宽 。)
带多媒 体业 务 。 ) 用费用 高 ( 包括 电 台 )e 保 密 d使 不 。)
性 差等 。
在 海 船上安 装 能 自动跟 踪 同步 卫 星的船 载 卫星
通 信 天线 . 用在 轨 同 步卫 星 的 K 利 . u波段 转 发 器 , 与
陆上 中心 站形成 海 上卫 星移 动通 信专 网 ,将 通 常 的
VS AT卫 星通 信 综合 业 务能 力 和成 熟 的 网络技 术移

GMDSS船用通信设备 第1讲

GMDSS船用通信设备 第1讲
它是联合国下属的机构。1948年国际上通过了设置IMCO的 公约议案,1958年正式成立,并于1983年改名为IMO。
第IV章,Radio Communications③ 197年SOLAS公约 1988修正案。
④ 《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简称SAR公约,1979
年4月在德国汉堡通过。
2.GMDSS的基本概念
➢ 在船舶日常通信和公众通信业务中,起到为陆地用户与船舶之间的通信转 接作用。
➢ 向在航船舶播发航行警告、气象警告、气象预报和其他海上安全信息,为 船舶航行安全提供预防性措施。
The End 谢谢大家
4) GMDSS产生
原系统具有的局限性
①主要工作在中频和甚高频波段,通信距离有限; ②主要采用莫尔斯电报; ③遇险报警信息手动输入; ④尽管也配备了高频(HF)设备,但短波传播不稳定; ⑤在GMDSS实施之前,国际间缺少一个合理的、统一的搜救程序。 ⑥原海上通信系统中以电报通信为主。
原系统是以船救船为主要救助方式
近距离通信 400Nm内接收MSI
SART 9GHz
现场寻位
VHF EPIRB CH70 (156.525MHz) A1海区示位
① MF/HF通信设备,其中包括单边带无线电话、DSC、 NBDP、DSC值守接收机;
② VHF通信设备,其中包括VHF无线电话、DSC、DSC 值守接收机;
③ NAVTEX接收机;
GMDSS无线电员证书等级:
一级无线电电子证书(FREC) 二级无线电电子证书(SREC) 通用操作员证书(GOC) 限用操作员证书(ROC)
航行在不同海区的船舶应配备持有相应证书的无线电员∶
一级无线电电子证书(FREC) : 适用于A1、A2、A3或A4海区船舶、海上

基于北斗的渔船通信与位置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

基于北斗的渔船通信与位置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

基于北斗的渔船通信与位置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文| 郭磊 杨双 朱少波深圳市远东华强导航定位有限公司图1 基于北斗的渔船通信与位置服务系统组成图352024年第4支撑平台分系统主要是为系统提供基础能力支撑,包括北斗短报文卫星通信服务、数据处理服务,能够满足系统运行与管理的需要。

应用软件分系统主要是提供渔船通信、监控与业务管理的操作界面,能够满足最终用户与监管用户的使用要求,主要功能有北斗通信、船舶管理、船队管理和统计分析等。

渔船北斗多模一体化终端可以将采集的船舶状态数据通过北斗短报文发送到支撑平台分系统,由支撑平台分系统进行解析存储后供上层业务系统用户使用。

VDES船载/岸基终端通过集成北斗RD模块,可以实现在近海区域船舶状态数据通过VHF直接传输到平台分系统,同时具备船舶避碰、海事监管、AIS/ASM/VDES通信功能,在远海区域,通过北斗短报文发送到支撑平台分系统,由支撑平台分系统进行解析存储后供上层业务系统用户使用。

2.北斗渔船通信与位置服务支撑平台分系统北斗渔船通信与位置服务支撑平台分系统主要包含卫星通信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管理模块。

卫星通信模块具备指挥机集群管理、同北斗三号民用RDSS平台通信、北斗协议解析、数据发送、数据消费和北斗协议编码等功能。

数据处理模块主要是消费指挥机通信模块、北斗短报文通信模块接收的北斗短报文信息,这些信息保存在消息队列中,信息类型主要是位置数据和通信数据,其中通信数据包含文字、语音和图片,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位置数据和通信数据完成持久化,即存储到数据库和磁盘中,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推送到上层消息队列,以供上层业务消费和处理。

管理模块主要为满足系统管理需要,支持北斗卡的添加绑定等操作,支持对用户账号的分配、权限设置、启用停用等操作。

业务管理主要是满足对用户账号和北斗卡的管理。

位置服务功能主要是对系统所有北斗终端的位置提供查询服务,可以查看终端的实时位置和历史轨迹。

船用卫星通信系统安装与调试考核试卷

船用卫星通信系统安装与调试考核试卷
19.以下哪个设备在船用卫星通信系统中用于放大发射信号()
A.卫星天线
B.低噪声放大器
C.调制解调器
D.功率放大器
20.在船用卫星通信系统调试过程中,以下哪个步骤是必要的()
A.测试卫星天线的反射损耗
B.测试接收机的信号处理能力
C.测试发射机的输出功率
D.所有上述步骤都是必要的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船舶进入不同海域
C.天气变化
D.船舶速度变化
17.以下哪些设备在船用卫星通信系统中用于接收和处理信号()
A.卫星天线
B.低噪声放大器
C.调制解调器
D.信号处理器
18.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降低船用卫星通信系统的整体成本()
A.选择合适的卫星服务提供商
B.使用较小尺寸的天线
C.减少不必要的设备
D.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C
4. C
5. B
6. A
7. C
8. A
9. D
10. C
11. A
12. A
13. C
14. C
15. A
16. B
17. B
18. D
19. D
20. D
二、多选题
1. ABC
2. ABCD
3. BC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D
B.低噪声放大器故障
C.信号传输路径上有遮挡
D.接收机灵敏度降低
7.以下哪些技术可以提高船用卫星通信系统的通信效率()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2010年5月12日摘要:本文阐述了船载卫星通信系统在海事搜救中的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船载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技术我国是国际航运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

1985年我国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

交通运输部在构筑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了将海事搜救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安全保障体系,对发生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海上险情实施快速有效救助”的总体目标。

实现海上搜救的信息化、可视化、自动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现代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海上搜救中信息的传输。

文中详细阐述了海事搜救中对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

通过最新的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海事搜救通信中实时图像、语音、数据的传输问题。

根据海事搜救的特点,将海事搜救实时通信指挥系统的需求归纳如下:实时图像传输,即将搜救船上摄像机采集的现场图像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语音通话系统,实现电话、传真等功能;建立搜救船上局域网与指挥中心局域网互联,实现移动办公和现场指挥;建立搜救船上Internet接入,便于搜救时收发邮件和查找资料。

根据以上需求,提出采用基于全网IP的LinkStar高速卫星通信网络的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一、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解决方案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地面站、指挥中心的通信专线或指挥中心远端卫星接收站等,其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原理如图1所示。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与通信卫星进行通信,通信卫星与卫星地面站进行通信,卫星地面站与指挥中心的专线,或通过与指挥中心远端卫星端站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卫星通信。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是实现船岸通信的最重要组成部件,需要保证船在航行过程中克服船的横摇、纵摇以及上下起伏,保持与通信卫星的稳定通信。

高通量卫星船载通信应用体系

高通量卫星船载通信应用体系

高通量卫星船载通信应用体系摘要:本文通过对原有低通量卫星通信系统及目前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进行分析,阐述了两种系统的区别,详细描述了当前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势及对比低通量卫星通信系统功能升级的各项方面。

并针对当前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开展船载通信业务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优化的体系建设方案,具备较高的可建设性、可维护性及投入产出效能。

关键词:船载卫星通信卫星通信高通量卫星。

1 引言目前船载卫星通信主要模式为动中通通信模式,即星地动中通天线系统满足用户通过卫星在动态移动中传输数据信息的需求,如车辆、轮船、飞机等移动载体在运动过程中可实时跟踪定位通信卫星,不间断传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1][2]。

2高通量卫星通信结构当前卫星通信主要以高轨道低通量通信卫星为主,但低通量卫星,有带宽小、设备昂贵且卫星带宽资源价格高等缺点,近几年高通量卫星逐步投入通信生产,相比于原有低通量卫星,高通量卫星具有通信带宽高、价格低廉、调度管理简单等优势。

2.1卫星网络组成卫星网络组成主要由卫星端站、卫星资源、关口站点及传输网络构成。

其中卫星端站位于用户侧,用户通过购买卫星带宽资源与卫星通信,上传的用户业务信息由卫星汇总后统一发送至地面关口站点。

关口站点经由传输网络将业务传至各运营商省级核心网或互联网。

2.2高通量卫星信号关键技术原有低通量卫星为一个波束覆盖地球半球,覆盖区域内所有用户抢占使用一个波束内的带宽资源,导致带宽资源价格较高且申请困难。

高通量卫星通过频率复用技术,将一个大波束划分为多个小波束,相似于5G基站技术,使通信带宽资源成指数倍提高。

单M速率带宽资源价格大幅下降,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能够得到的带宽资源也更加充足、业务拓展更加便利。

且目前高通量卫星单个波束通信带宽已达到1.6GHz以上。

结合多个波束复用技术,现有高通量卫星通信带宽已是原有低通量卫星通信带宽千倍以上。

2.3高通量卫星通信网硬件系统关口站点设备,原有低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投资建设主要部分为地面关口站建设,包含关口站天线、功放设备、解码设备、信号优化设备及相关传输通信网络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技术规格及要求一、总则1.1 本文件是珠海高速客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标人)船载宽带卫星综合应用平台工程的技术规范书。

本系统工程包含以下几个子系统:●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船舶无线上网设备及平台管理系统●船舶轨迹卫星实时监控系统●船岸一键呼叫对讲系统●船岸对切(卫星链路切至码头光纤线路)无线系统投标厂商/公司(以下简称投标人)针对以上六大系统编写点对点应答、技术建议书及详细的设备配置和报价。

1.2 本规范书对投标设备所符合的技术标准要求如下:(1)符合有关标准(如ISO、ITU-T、ETSI、IMTC、IETF、IEEE的相关规范等)的投标人应在建议书或应答中具体说明。

(2)若投标人的设备和系统包含非标准扩展协议或自有专用标准,应在建议书中具体说明,并附上相应的详细技术资料。

(3)本规范书中未给出,但ISO、IEEE、ITU-T、ETSI、IETF的相关规范等已有建议的相应性能和功能,投标人均应满足。

1.3 投标人所提供设备的各项功能、性能应完全符合或高于招标人在本规范书中的要求。

1.4 如无特别说明,本规范书对“投标设备”或“设备”的技术服务等要求均适用于本次投标所涉及的所有设备。

1.5 本规范书中的配置要求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配置要求,投标人所配置的设备应包括但不限于本技术规格及要求中明确列出的设备范围,且满足招标人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所提出所有要求。

投标人应保证设备配备的品种数量准确无误,若本技术规格设备配置表中有缺漏项目,投标人应予以补充。

否则,一旦中标,将认为投标人认同遗漏部分并免费提供,且必须保证不得降低设备的整体性能。

本规范书对于硬件设备、附属设备、辅助材料、耗材、软件、人工、差旅、培训、服务、税费、利润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所涉及的费用均包含在本次招标的投标范围之内。

如果投标人没有提供明确的报价,可以认为上述要求所需要的费用由投标人免费提供。

1.6投标人应提供本项目的执行团队情况,包括技术服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及售后服务机构的详细情况。

1.7 招标人在任何时候都保留和拥有对本文件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招标人有权在签定合同前,根据需要修改和补充本技术规范书,修改补充后的最终技术规范书将作为合同的附件。

1.8 投标人在参与本项目中,对于招标人披露和提供的所有信息应作为商业秘密对待并予以保护,未经招标人授权不得将任何信息泄漏给第三方,否则招标人有权追究投标人的责任。

二、技术应答要求2.1 投标人应按照本规范书的要求提供技术建议书,技术建议书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综述包括总体技术方案、系统设计原则、各个子系统的详细说明、投标人的技术优势等内容。

投标人应对其提供的产品进行详细介绍和技术说明。

(2)投标人应对所有投标系统(包含各个子系统)所采用的设备的种设备逐一说明以下内容:a)设备厂家;b)设备功能、性能说明;c)设备体系结构;d)设备各种接口特性;e)物理尺寸;f)供电方式、耗电量;g) 重量、温湿度等环境要求;(3)本次投标的硬件设备应能适应如下温湿度等要求:a)温度:5~45℃b)相对湿度:10%~90%c)温度变化率:≤10℃/h,不结露d)海拔高度:-500米~5000米e)防尘:静态条件下测试,主机房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少于18000粒/升。

2.2 投标人应按照本规范书的要求提供《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

在该文件中,投标人应对本规范书提出的各项要求逐项作出“满足”或“不满足”两种明确答复,除非有明确要求,否则不得作出其它应答或解释,不得使用“部分满足”。

三、总体技术要求3.1系统概述招标人载客量情况:全年载客量为400万人次,日航运班次为60个航班,日载客量为1.1万人次。

招标人目前在航14艘客运船舶,后期会增加至16艘。

每艘客运船均建设一套基于卫星通信系统,集安全监控、互联网接入、轨迹监控、内部管理及应急呼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船载综合通信系统,实现所辖客运船只在沿海航行过程中的通信安全保障和实时管理需求,同时为广大的客运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3.2建设内容本次招标主要内容为在16艘高速客船建立船载宽带卫星互联网通信网络,其中每艘船舶设置的系统模块包括:1)1套船载卫星动中通设备(请详细说明租用的卫星情况及卫星带宽的分配模式,给出年卫星带宽租用价格)2)1整套无线上网设备及管理平台设备,可进行网络使用管理3)1整套船舶远程数字视频监控设备4)1套船岸呼叫系统5)1套船舶轨迹定位监控系统6)1套船岸对切通信系统(与九州港、香洲两个码头光纤网络对接)以上六套系统结合将可以满足招标人岸基监控管理中心与每艘高速客船搭建音视频回传通道和专网办公通道,以及满足互联网接入、移动端接入服务、船舶轨迹监控,船岸宽带卫星与互切地面光纤对切,船岸,船与船通讯对讲。

在搭建各个分系统的基础上,为了保障整个系统稳定、安全,既满足招标人的整体管理又为广大旅客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对于整个系统的交换机、路由器以及防火墙都做了相应的设备参数要求,希望各投标方采用合乎标准的,国内的知名品牌设备来参与竞标。

3.3功能要求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能实现船舶航行过程中,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保持与调度监控中心之间的双向语音、应急呼叫对讲、图像通信等综合业务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船舶卫星轨迹导航数据的实时传输;➢可以实现船舶与岸基管理人员之间的一键应急呼叫通信;➢可以实现全船INTERNET上网的无线网络覆盖,并对乘客上网的浏览内容进行管理和控制;➢可以实现船载视频监控图像的传输;➢调度监控中心能同时实现多艘船只的船载视频监控;➢实现船上卫星链路与岸基光纤线路进行自动切换的功能,在船舶靠珠海九州港码头和香洲码头期间使用岸基的光纤信号提供相关的通信服务。

3.4总体技术指标➢卫星资源采用在珠海、珠海各海岛、香港、蛇口、海南岛、长沙及招标人所属客轮航线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好且卫星资源充裕的卫星Ku波段转发器。

➢采用高于第2代卫星通信体质的TDMA卫星通信技术体制,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系统基本通信参数采用BPSK、QPSK调制方式,TPC FEC, Rates 1/2, 3/4, 7/8纠错方式;➢系统可用度达到99.8%;误码率小于10-7;雨衰模型按照ITU-R(FarEast)标准参考设计;➢基于IP协议的通信标准,所有业务终端及基带传输设备采用基于IP的通信标准;➢各船舶船载站均开通一路综合数据卫星信道;每路信道上行速率为64 kbps~2Mbps ,下行速率为128 kbps~4Mbps;➢具有双向通信能力,能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采用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每船两路高清实时视频传送至监控中心,同时监控中心和远端管理端(经过授权的手机、IPAD或电脑)实时调用任何一路或几路在航船只监控视频;➢旅客免费接入互联网,但对传输的音视频流进行限制,允许旅客浏览新闻网页,上微信、微博,收发邮件等;➢在航行中的轨迹通过卫星系统实时回传,要求每秒上报一次轨迹坐标,能够完成轨迹监控管理所需要的各项功能;➢船岸对讲系统要求一键通信,具有单呼、组呼及群呼等功能,能够基于管理要求设定相关的群组及呼叫权限,设备必须达到IP68的三防标准,便于海上恶劣环境使用;➢船岸切换要求在靠码头和离开码头时船上的通信系统可以无缝在卫星链路和光纤线路之间进行切换,不影响招标人监控中心和船舶之间的正常通信管理。

➢投标人需按本技术规范书、招标人客运量,及其设备投入情况,在满足招标方需要的情况下确定租用卫星转发器资源的兆数(所选独享带宽不得低于24.5Mbps)。

如投标人租用卫星转发器的资源,不能满足招标方的基本要求,需另外增加资源所产生的费用均由投标人负责,投标人应充分考虑这一风险。

四、系统及设备参数要求4.1船载卫星通信分系统4.1.1卫星链路部分系统设计要求:➢投标方采用的卫星系统应具有动态功率分配管理与自适应编码调制;➢投标方为招标人提供的卫星带宽必须是独享带宽,不与其他客户共享;➢投标方需对每条船及16条船的整体带宽需求按照各项子系统的要求做出详细的规划和说明;➢投标方选用的卫星应有足够的带宽资源支持招标人今后的业务发展;➢每条高速船的卫星通信信道必须保证2路以上高清视频监控实时传输,16条船需要保证32路以上的高清实时监控回传至招标人监控中心;➢每条船的卫星信道需要支持250人的手机实时互联网接入;➢卫星信道除满足视频监控和互联网接入外,需要有足够的带宽余量传输卫星轨迹监控和实现船岸呼叫;4.1.2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设备配置要求:系统设备配置4.1.2.1 船载动中通卫星天线➢基本要求①天线口径:0.6米②工作频段:接收:10.95GHz~12.75GHz发射:13.75GHz~14.5GHz③极化方式:线极化④稳定类型:三轴指向稳定、一轴极化调整⑤天线运动范围:方位:360°连续旋转俯仰:-15°~119°横滚:-45°~45°极化:≥180°⑥BUC输出功率:2W-8W⑦工作温度:-40℃~55℃➢天线增益①接收:≥34dBi②发射:≥35dBi➢跟踪精度跟踪精度:≤0.5dB(R.M.S)➢系统功耗系统功耗:≤200W(含功放)➢重量重量:≤45Kg➢初始捕获时间初始捕获时间:≤120s➢重捕时间重捕时间:≤5s(遮挡时间20分钟内)➢交叉极化隔离度交叉极化隔离度:≥30dB➢收发端口隔离度收发端口隔离度:≥85dB4.1.2.2 功率放大器➢射频频率:14-14.5GHz;中频频率:950-1450MHz;➢输出功率:2W-8W;➢增益:50dB nom;4.1.2.3 LNB➢本振频率:10.7 GHz 或 10.6 GHz;➢输入频率:12.25/12.20-12.75 GHz;➢输出频率:1550/1600-2050/2150 MHz;➢增益:50-60dB;4.1.2.4 卫星调制解调器➢频率范围:接收 1550 -2050 MHz/发送950-1450 MHz;➢接收/发送数据速率:上行速率为64 kbps ~ 2Mbps ,下行速率为128 kbps ~ 4Mbps;➢调制解调方式:8PSK, QPSK;➢前向纠错方式:TPC FEC, Rates 1/2, 3/4, 7/8;➢接口:10/100 Mbps 以太网(RJ-45);➢支持的协议:UDP/TCP/IP 带高级TCP加速、DHCP用于旅客PC、IP 地址分配。

IP 多点播放。

GRE 管道带TCP加速。

其它VPN管道(不带TCP加速);➢电源:90V to 240V 交流;4.2 船舶无线上网设备及平台管理分系统4.2.1船舶无线上网设备及平台管理系统设计要求:➢每船AP总并发数不得低于120;网络WiFi设备无线名不得大于2个;➢大客仓、头等舱、VIP室、驾驶室、船员休息室WiFi信号无缝覆盖,信号强度不得低于-60dbm;➢头等舱、VIP室WiFi信号可设置密码、可单独进行流量限制;➢统一管理,统一平台控制;➢上网内容管理监控,流量统计;➢客户端采用多种认证接入模式;4.2.2 管理平台技术要求➢带私有云的WIFI热点(LBS,提供基于位置的内容服务);➢工业级设备,单机支持30个并发,100人同时在线;➢上网加速;➢具有后台数据智能分析功能;➢具有后台用户上网行为管理、流量统计等功能;➢多样化认证登陆:手机实名,微信,QQ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