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止履行的条件包括哪些
合同终止理由

合同终止理由
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双方基于特定的理由提前终止合同关系。
在
合同终止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合同终止的原因,以确保合同的合法
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终止理由:
1. 违约,当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违反了合同条款时,另一
方有权提前终止合同。
违约可以包括付款迟延、交付延误、质量不
符等情况。
2. 协商一致,双方协商一致终止合同是最理想的方式。
在双方
都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书面协议终止合同。
3. 不可抗力,当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政府
行为等,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时,双方可以根据合同条款终止合同。
4. 过期,合同在约定的期限内到期,双方可以根据约定终止合同。
5. 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某些特定情况下合同可以被终止,
如违法行为、违反公序良俗等。
在撰写合同终止通知书或者协议书时,需要清晰地陈述终止理由,并确保合同终止的程序和方式符合法律规定。
合同终止理由的准确表述可以避免后续纠纷和法律风险,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浅析政府采购合同的变更、中止或终止履行问题

浅析政府采购合同的变更、中止或终止履行问题刘涛【摘要】政府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否可变更、如何变更、何种情况下可以中止或终止履行,本文以现行的《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和《合同法》为基础,就相关问题作出探讨和分析。
【期刊名称】《中国政府采购》【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政府采购合同《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法》《合同法》合同履行【作者】刘涛【作者单位】新华社办公厅【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45政府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否可变更、如何变更、何种情况下可以中止或终止履行,本文以现行的《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和《合同法》为基础,就相关问题作出探讨和分析。
《政府采购法》及实施条例有关政府采购合同变更、中止或终止履行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政府采购法》第43条、49条、50条和《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54条、67条(五)(六)之规定,在明确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的前提下,强调政府采购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履行。
问题在于实践中政府采购合同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履行的情况纷繁复杂,其中合同变更涉及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等各个方面,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履行的事由也并不限于公共利益的保护问题,诸如此类的超出49条、50条的合同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履行是否合法?不论是《政府采购法》还是《合同法》,其基本的出发点都是鼓励交易,并由此引申出诚实信用、风险共担、公平履约等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理性经济人理论,这个假设认为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缔结过程中能有效预估合同风险及其履行利益,同时能根据合同履行过程中情况的变化对合同予以合理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履行),如果一味强调合约必须信守不允许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履行),实际上有可能造成不公平履行或履行不能,同时有可能造成合同双方当事人因担心风险预计不足责任过重妨害交易。
合同履行的概述包括哪些内容

合同履⾏的概述包括哪些内容⼀、合同履⾏的概述1、合同履⾏的含义合同的履⾏,是指当事⼈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全⾯地、适当地完成⾃⼰所负义务的⾏为。
合同的订⽴和效⼒是合同履⾏的前提,合同的履⾏是民法典的核⼼内容。
因为,合同的履⾏是当事⼈缔约合同的最终⽬的,对合同的抗辩、保全、变更、转让、担保、违约责任和效⼒等问题的规定,都是为了保障合同得以顺利地履⾏。
当事⼈应当按照约定全⾯履⾏⾃⼰的义务。
当事⼈应当遵循诚实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的和交易习惯履⾏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合同⽣效后,当事⼈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2、对合同履⾏内容不明确的规定当事⼈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民法典》61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下列规定:(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业标准履⾏;没有国家标准、⾏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的的特定标准履⾏。
(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合同时履⾏地的市场价格履⾏;依法应当执⾏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
(3)履⾏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所在地履⾏;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其他标的,在履⾏义务⼀⽅所在地履⾏。
(4)履⾏期限不明确的,债务⼈可以随时履⾏,债权⼈也可以随时要求履⾏,但应当给对⽅必要的准备时间。
(5)履⾏⽅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的的⽅式履⾏。
(6)履⾏费⽤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义务⼀⽅负担。
⼆、双务合同履⾏的抗辩权1、双务合同履⾏的抗辩权。
即指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对抗对⽅当事⼈的履⾏请求权,暂时拒绝履⾏其债务的权利。
包括:同时履⾏抗辩权,先履⾏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双务合同履⾏的抗辩权,是合同效⼒的表现。
对于这种权利的⾏使,只是在⼀定期限内中⽌合同履⾏的债务,并不消灭履⾏效⼒。
因此,是⼀时的抗辩权,延缓的抗辩权,它的存在基础是双务合同的牵连性,对于抗辩⼈⼀⽅是⼀种保护⼿段,可以免去抗辩⼈履⾏后得不到对⽅履⾏的风险,使对⽅当事⼈产⽣及时履⾏、提供担保等压⼒。
合同的履行方式

遇到合同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合同的履行方式1 、法定义务规则:法定义务:是指法定合同义务,即当事人即使在合同中没有约定,依据法律规定也应承担的义务。
(合同法第 60 条第 2 款: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①通知义务:即合同当事人应将自己履行义务的情况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
②协助义务:指合同当事人应协助对方履行义务,以使合同能顺利履行的义务。
③方便义务:指为对方履行合同义务提供方便的义务。
④减损义务:即合同法中的 - 防止损失扩大 - ,是指由于主客观原因而使一方遭受损失时,遭受损失的一方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失的扩大。
⑤保密义务:指合同当事人负有将通过确立合同关系而了解到的对方的秘密予以保守的义务。
2 、正确履行:也称适当履行,是指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的规定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义务。
①履行主体正确(亲自履行规则);但在第三人履行合同义务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时候,第三人接受合同义务的履行不损害债务人利益的时候,第三人作为合同履行的主体也是正确的。
②履行标的正确(实际履行原则);③履行时间正确;④履行地点正确;⑤履行方式正确。
3 、亲自履行:指合同义务要由合同债务人向合同债权人履行,不得由第三人代替。
4 、条款约定不明的履行:①质量不时条款的履行;( 62 条 1 款: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②价格不明条款的履行;( 62 条 2 款: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③地点不明条款的履行;( 62 条 3 款: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④期限不明条款的履行;( 62 条 4 款: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合同履行的情况有哪些

合同履行的情况有哪些一、合同履行有哪些情况1.暂停履行。
债权人未将分立、合并或者变更住所通知债务人,致使履行债务发生困难的,债务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提存标的物。
2.提前履行。
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但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法》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把提前履行作为借款人的一项权利对待,因此属于提前履行规则的例外。
3.部分履行。
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但部分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债权人因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而发生的额外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二、不履行合同职责如何承担责任合同的履行是指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履行合同规定的任何义务即为履行合同;因此,任何未能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均为不履行合同。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不能预见是指当事人对某一事件是否会发生是不可能预见到的。
不能避免是指当事人客观上不能阻止这一意外情况的发生。
不能克服是指当事人对于意外发生的客观情况所造成的后果不能排除。
而客观情况,是指当事人不可抗拒的外来力量,如地震、水灾等。
当双方无法履行合同时,不可抗力是免责的法律原因,但双方在要求免责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不能履行合同包括完全不能履行、部分不能履行和不能按期履行。
如果不可抗力只导致部分不能履行,其他部分仍应履行;如果只是影响按期履行,当事人仍应适时履行。
2.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不能要求免除所有责任的不是不可抗力,而是由于其影响而无法履行的部分。
3、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而仍应承担违约责任。
4.法律有特别规定,遇不可抗力不能免除的,依照该规定不能免除。
例如,在客运合同中,承运人仍然应当对不可抗力造成的旅客人身伤害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合同履行中抗辩权有哪些种类

Doing good deeds is the only truly happy action in lif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合同履行中抗辩权有哪些种类1、同时履行抗辩权,指双务合同(双方互负义务)的当事人应同时履行义务的,一方在对方未履行前,有拒绝对方请求自己履行合同的权利。
2、先履行抗辩权,指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时,对方当事人有拒绝其履行请求的权利。
3、不安抗辩权,指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不能或可能不能履行义务时,在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合同或提供担保之前,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
一、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包括哪些(一)同时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双方互负义务)的当事人应同时履行义务的,一方在对方未履行前,有拒绝对方请求自己履行合同的权利。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有四个:(1)双方之债务基于同一双务合同而发生。
(2)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3)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须相对人有不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的行为。
(4)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应以合同具备能履行的客观条件为准。
(二)先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时,对方当事人有拒绝其履行请求的权利。
其成立条件是:(1)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2)两个债务之间有先后履行顺序;至于该顺序是当事人约定的还是法律直接规定的,在所不问;(3)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其履行不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的约定。
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既包括先履行一方在履行期限届满前未予履行的状态,又包含先履行一方于履行期限届满时尚未履行的状态。
在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问题上,在先履行一方未构成违约时,先履行一方未请求后履行一方履行的,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不需要明示,先履行一方请求后履行一方履行的,后履行方拒绝履行需要明示。
在先履行一方已构成违约并请求后履行一方履行时,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需要明示。
合同中止履行协议书

合同中止履行协议书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乙方(承包方):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双方当事人的协商一致,就甲方与乙方之间签订的《________合同》(下称“本合同”)中止履行事宜,双方达成如下协议:一、协议签订1.1 甲乙双方同意本协议内容,并自愿签订本协议。
1.2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二、合同中止的原因2.1 甲方与乙方签订的本合同系_______________,现因_______________,无法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故双方协商决定中止本合同的履行。
2.2 双方自愿终止合同履行,并严格按照本协议的约定进行处理。
三、履行中止的具体条款3.1 本协议生效之后,甲方应按照本协议的约定支付乙方的中止合同费用,具体金额为_______________。
3.2 乙方应当在收到中止合同费用之日起_______________天内,完成对本合同相关事项的处理工作,并保证不再要求甲方支付任何费用或者承担任何责任。
3.3 如乙方在规定时间内未履行义务,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并要求退还中止合同费用。
四、其他事宜4.1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协商解决。
4.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_ 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_签字人:_______________ 签字人:_______________本协议签订日期为_______________。
请双方严格按照本协议的约定履行,如有违约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此协议,以昭双方之意。
甲方: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
合同中止与合同终止的区别

合同中止与合同终止的区别一、定义和概念合同中止和合同终止是合同法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在合同关系的终止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1. 合同中止:合同中止是指在合同有效期内,因为一方当事人的原因或者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合同的履行暂时中止,但是合同关系并未完全终止。
2. 合同终止: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关系在合同有效期内完全终止,双方当事人不再具有任何权利和义务。
二、合同中止的情况和条件合同中止的情况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合同中止的约定: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合同中止的情况和条件,根据合同约定执行。
2. 当事人协商一致: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经过协商一致决定中止合同。
3. 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合同中止的情况包括不可抗力、政府行为、法律规定等。
4. 违约行为:当一方当事人严重违反合同约定,对方当事人有权要求中止合同。
三、合同终止的情况和条件合同终止的情况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合同期满: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合同自动终止。
2. 完全履行: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完全履行了各自的义务,合同终止。
3. 协商一致: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经过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合同。
4. 违约行为:当一方当事人严重违反合同约定,对方当事人有权要求终止合同。
5. 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合同终止的情况包括不可抗力、法律规定等。
四、合同中止和合同终止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1. 效力不同:合同中止是暂时中止合同履行,合同关系仍然存在;合同终止是合同关系完全终止,双方当事人不再具有任何权利和义务。
2. 时间不同:合同中止是在合同有效期内发生的,合同关系在中止期间暂停;合同终止可以在合同有效期内或者期满后发生。
3. 条件不同:合同中止的条件相对宽松,可以根据合同约定、协商一致或者法律规定;合同终止的条件相对严格,需要合同期满、完全履行、协商一致或者违约行为等。
4. 影响不同:合同中止是暂时中止合同履行,当事人可以在中止期间恢复履行;合同终止是合同关系完全终止,当事人不能再继续履行合同。
中止劳动合同

中止劳动合同中止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许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能会面临的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中止劳动合同。
简单来说,中止劳动合同并非终止劳动合同,它是指在劳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使得劳动合同的履行暂时停止,但双方的劳动关系仍然存续,待这些特定原因消除后,劳动合同继续履行。
那么,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劳动合同的中止呢?常见的情形包括劳动者应征入伍、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因不可抗力暂时不能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等。
比如说,劳动者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在其服役期间,劳动合同就会中止。
再比如,劳动者因为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拘留、逮捕,在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劳动合同也会处于中止状态。
劳动合同中止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通常不再需要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福利等待遇,但需要为劳动者保留工作岗位和相关的劳动条件。
而对于劳动者来说,在中止期间无需履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义务,但也不能从用人单位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在实际操作中,劳动合同的中止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求。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与劳动者进行沟通,说明中止的原因和期限,并按照法律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办理相关手续。
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妥善保管与劳动合同中止相关的文件和资料,以备日后可能的查询和争议处理。
劳动者在面对劳动合同中止时,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认为用人单位的中止行为不合法或不合理,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维权,比如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合同中止的期限是有一定限制的。
一般来说,当导致劳动合同中止的原因消除后,劳动合同应当及时恢复履行。
如果中止期限过长,可能会对劳动者的权益造成损害,也不利于用人单位的稳定发展。
此外,劳动合同中止期间,双方的社会保险关系也需要妥善处理。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以保障劳动者在中止期间的社会保险权益。
合同中止与合同终止的区别

合同中止与合同终止的区别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法律文件,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当合同的履行出现问题或需要终止时,常常会涉及到合同中止与合同终止的概念。
虽然这两个术语看起来相似,但它们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下面将详细介绍合同中止与合同终止的区别。
一、合同中止的定义和适用条件合同中止是指在合同有效期内,因为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特定情况的发生,导致合同的履行暂时停止或中断。
合同中止并不意味着合同的终止,而是暂时中止合同的履行,待特定条件满足后,合同可以恢复履行。
合同中止的适用条件通常包括以下情况:1. 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中止合同;2. 法律法规规定合同中止的情况;3. 合同中约定的特定情况下中止合同。
二、合同终止的定义和适用条件合同终止是指在合同有效期内,因为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特定情况的发生,导致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终止,合同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终止的适用条件通常包括以下情况:1. 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终止合同;2. 合同达到约定的履行期限或目的实现;3. 合同中约定的特定情况下终止合同;4. 法律法规规定合同终止的情况。
三、1. 效力不同:合同中止是暂时中止合同的履行,合同仍然有效,待特定条件满足后可以恢复履行;合同终止是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终止,合同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2. 期限不同:合同中止是暂时性的,一旦特定条件满足,合同可以恢复履行;合同终止是永久性的,合同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3. 影响不同:合同中止并不影响合同的有效性,当事人仍然保留着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终止意味着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已经终止,当事人不再有相关的权益和义务。
4. 条件不同:合同中止的条件相对宽松,可以由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或根据法律法规约定;合同终止的条件相对严格,通常需要达到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目的实现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
四、合同中止与合同终止的应用场景合同中止和合同终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场景。
合同中止适用于以下情况:1. 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暂时中止合同的履行;2. 出现不可抗力等特定情况,导致合同无法履行;3. 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中止情况,如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
合同的履行方式包括哪些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合同的履行方式包括哪些如何正确的履行合同呢?合同的履行方式有包括哪些呢?合同履行的法定义务是什么呢?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有关合同的履行的知识。
合同的履行方式1、合同履行的原则指法律规定的所有种类合同的当事人在履行合同的整个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准则。
2、合同的履行应遵守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民法基本原则。
3、还应遵循以下合同履行的特有原则适当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经济合理原则情势变更原则4、合同履行的原则详细介绍5、履行方式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以何种形式来履行义务。
6、合同的履行方式主要包括运输方式、交货方式、结算方式等。
7、履行方式由法律或者合同约定或者是合同性质来确定,不同性质、内容的合同有不同的履行方式。
8、根据合同履行的基本要求,在履行方式上,履行义务人必须首先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履行。
9、如果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协议不成的,可以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和交易习惯来确定。
10、如果仍然无法确定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原则及履行方式:1 、法定义务规则:法定义务:是指法定合同义务,即当事人即使在合同中没有约定,依据法律规定也应承担的义务。
(合同法第 60 条第 2 款: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①通知义务:即合同当事人应将自己履行义务的情况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
②协助义务:指合同当事人应协助对方履行义务,以使合同能顺利履行的义务。
③方便义务:指为对方履行合同义务提供方便的义务。
④减损义务:即合同法中的 - 防止损失扩大 - ,是指由于主客观原因而使一方遭受损失时,遭受损失的一方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失的扩大。
⑤保密义务:指合同当事人负有将通过确立合同关系而了解到的对方的秘密予以保守的义务。
2 、正确履行:也称适当履行,是指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的规定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义务。
劳动合同的中断和中止

劳动合同的中断和中止一、劳动合同中断的概念和条件劳动合同中断,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因特定原因导致劳动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暂时停止履行的一种法律现象。
劳动合同中断不同于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它是一种暂时性的现象,中断期间劳动合同仍然有效,但当事人的部分权利义务暂时停止履行。
劳动合同中断的条件主要包括:1. 不可抗力因素。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等。
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如因不可抗力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协商中断劳动合同。
2. 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
劳动者因疾病、伤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可以中断。
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医疗期内的生活费和医疗补贴。
3. 用人单位经营困难。
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破产等原因暂时无法履行劳动合同的,可以与劳动者协商中断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经营状况好转后,应当恢复劳动合同的履行。
4.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如劳动者应征服兵役、出国(境)定居等,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劳动合同可以中断。
二、劳动合同中止的概念和条件劳动合同中止,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因特定原因导致劳动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部分或全部停止履行的一种法律现象。
劳动合同中止不同于劳动合同中断,它是一种期限性的现象,中止期间劳动合同仍然有效,但当事人的部分权利义务暂时停止履行。
劳动合同中止的条件主要包括:1. 劳动者原因。
劳动者因个人原因暂时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的,如家庭原因、身体健康等原因,可以中止劳动合同。
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保留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并支付劳动者工资。
2. 用人单位原因。
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调整生产规模等原因暂时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的,可以中止劳动合同。
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生活费,并尽量安排劳动者参加其他工作。
3.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如劳动者涉嫌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劳动合同可以中止。
合同终止原因

合同终止原因
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结束合同关系的行为。
合
同终止原因是指导致合同终止的具体原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情况:
1. 履行完毕,合同双方按照约定的条件和条款完成了合同所规
定的义务和责任,合同自然终止。
2. 违约行为,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违反合同条款,导致合
同终止。
违约行为可能包括付款迟延、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服务
未按要求提供等。
3. 双方协商一致,合同双方经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合同,可能是
由于业务调整、市场变化、合作关系调整等原因。
4. 不可抗力,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战争、政策变
化等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终止。
5. 法律法规变化,由于法律法规的变化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终止。
在起草合同范本时,需要明确合同终止的条件、程序和责任分配,以及双方在合同终止后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合同类型和行业特点,结合当地法律法规进行合同范本的定制,以确保合同终止原因的条款合法有效。
合同的终止与中止有什么区别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合同的终止与中止有什么区别在实践中,虽然合同终止和合同中止都会影响合同的继续履行,两者还有很多其它相似的地方,但它们并不是同一个法律概念。
那么,合同的终止与中止有什么区别呢?请跟随赢了网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一、合同的终止与中止有什么区别在司法实践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合同的终止区别于合同的转移以及合同的中止。
1、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不同于合同的转移。
合同的终止,是指合同的内容客观上不复存在,它已经不须再履行或者无法再履行;而合同的转移只是合同主体的变化,它仍然须履行,而且应当继续履行。
所以,合同的转移并不导致合同的权利义务的终止。
2、合同的终止也不同于合同的中止。
合同的中止是指合同的效力因某种原因的发生而暂时停止,而合同的终止为合同效力的完全终结。
二、合同终止的事由有哪些在出现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某些情形时,合同关系在客观上将不复存在,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归于消灭。
合同终止的事由主要包括:清偿;解除;抵销;提存;免除;混同等。
1、清偿,清偿是按照合同的约定实现债的目的的行为。
《合同法》第91条规定的“债务已按照约定履行”,即此处所谓的清偿。
清偿以全面清偿为原则。
清偿合同债务的人为清偿人,清偿人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第三人。
清偿债务的费用,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有约定之外,由债务人负担。
2、解除,解除包括单方解除和双方解除,单方解除指当事人一方通过行使解除权而使合同归于消灭的意思表示,双方解除指双方协议消灭原有的合同。
解除还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
3、抵销,是指二人互负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之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
提出抵销的债权,为主动债权;被抵销的债权,为被动债权。
抵销根据其产生原因不同,有法定抵销和合意抵销之分。
4、提存,是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部门保存以消灭合同权利义务的法律制度。
销售合同范本中的合同中止及暂停合同解析要点

销售合同范本中的合同中止及暂停合同解析要点在销售合同中,合同当事人可能会面临一些情况或者原因导致合同的中止或暂停。
本文将对销售合同范本中的合同中止及暂停合同解析要点进行探讨,在合同的条款和法律的框架下,分析合同中止和暂停的条件、影响以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一、合同中止的要点1. 合同中止的定义合同中止是指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不可抗力、合同当事人违约、合同目标达成或者其他法定情形,导致合同的终止或者暂时停止履行。
2. 合同中止的条件合同中止的条件主要包括:不可抗力、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合同目标完成、违约、法定情形等。
根据具体的合同情况和法律规定,当事人应明确约定合同中止的各项条件。
3. 合同中止的影响合同中止会对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合同中止可能导致原本应履行的义务暂时或永久中断;另一方面,合同中止也可能会引发合同解除、违约责任、补偿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合同中止时,当事人应及时协商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4. 合同中止的终止和恢复合同中止并不意味着合同的终止,一旦合同中止的原因消失或得到解决,合同可以恢复履行。
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约定合同的中止终止和恢复的条件,或者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二、合同暂停的要点1. 合同暂停的定义合同暂停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合同当事人约定或依照法律规定,暂时停止合同的履行。
2. 合同暂停的条件合同暂停的条件一般由合同当事人自行约定。
可以约定合同暂停的条件包括: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法律规定、合同目标达成等。
当事人应该明确约定合同暂停的各项条件,以避免引发争议。
3. 合同暂停的影响合同暂停期间,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合同暂停期间,履行合同的义务暂时中断,但合同关系并未终止。
当事人在合同暂停期间,仍需履行一些特定的义务,例如信息保密、协助解决争议等。
4. 合同暂停的终止和恢复合同暂停并非永久性的,一旦合同暂停的原因消失或得到解决,合同可以恢复履行。
合同中止与违约条款

合同中止与违约条款本合同中止与违约条款(下称“本条款”)是由以下双方(下称“甲方”和“乙方”)达成的协议。
甲方和乙方共同同意遵守并执行本条款,并严格按照以下条款处理本合同中止和违约事宜。
第一条:合同中止1.1 合同中止的原因:1.1.1 双方同意以书面形式明确和追溯合同的中止原因。
该原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a) 双方达成一致,协商终止合同;b) 法律法规的要求或政府命令导致合同无法履行;c)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包括但不限于火灾、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战争、恐怖袭击等人为灾害。
1.1.2 当合同中止原因发生时,一方应立即书面通知对方,并提供详细的中止原因及事实依据。
1.2 中止通知的发送与确认:1.2.1 中止通知应以书面形式发送,并通过挂号信、快递、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发送。
通知应包含中止原因、中止日期和预期的中止期限。
1.2.2 对方收到中止通知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应向发出通知的一方书面确认收到通知并接受相应的中止处理。
1.3 中止后的责任和义务:1.3.1 合同中止后,双方应停止进一步的履约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交付货物、提供服务等。
1.3.2 双方应共同履行合同中止期间已产生的义务和责任。
1.3.3 合同中止期满后,双方应重新评估合同继续履行的可能性,并就继续履行达成一致。
第二条:合同违约2.1 违约定义:2.1.1 如果一方未能履行或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条件和义务履行合同,构成违约。
2.1.2 违约可分为实质违约和次要违约。
实质违约指对合同履行的重大影响或损害,而次要违约指对合同履行的次要影响或损害。
2.2 违约通知和补救:2.2.1 非违约方发现对方存在违约行为时,应立即书面通知违约方,并详细说明违约事项。
2.2.2 违约方收到违约通知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应向非违约方提交书面的补救计划,并在合理的期限内完成补救措施。
2.3 违约后的责任和义务:2.3.1 对方根据合同约定有权要求对违约方的违约行为进行索赔。
中止履行合同协议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与乙方(以下简称“乙方”)于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了《________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合同编号为________。
合同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物、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期限、履行地点、违约责任等。
鉴于以下原因,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现就中止履行合同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中止原因1. 甲方原因:(1)因甲方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2)甲方生产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按合同约定提供标的物;(3)甲方原材料供应商未能按时供货,影响甲方生产进度。
2. 乙方原因:(1)乙方生产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按合同约定提供标的物;(2)乙方原材料供应商未能按时供货,影响乙方生产进度;(3)乙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现存在严重质量问题,需暂停生产进行整改。
二、中止期限1. 甲方原因导致的中止期限为____个月;2. 乙方原因导致的中止期限为____个月;3. 如双方原因共同导致的中止,中止期限为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的最长期限。
三、中止期间的权利义务1. 甲方应确保在中止期间,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如支付已交付的货款、提供技术支持等;2. 乙方应确保在中止期间,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如提供已交付的货物、提供售后服务等;3. 双方应保持沟通,及时协商解决中止期间出现的问题。
四、恢复履行条件1. 甲方应在中止期限届满前,确保资金周转正常,能够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2. 甲方应在中止期限届满前,确保生产设备恢复正常,能够按合同约定提供标的物;3. 乙方应在中止期限届满前,确保生产设备恢复正常,能够按合同约定提供标的物;4. 双方应在中止期限届满前,共同确认恢复履行合同的条件已满足。
五、违约责任1. 如甲方在中止期限届满后,未能满足恢复履行条件,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承担违约责任;2. 如乙方在中止期限届满后,未能满足恢复履行条件,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3. 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如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从振东鞋业老板卷款潜逃看企业合同风险防范

从振东鞋业老板卷款潜逃看企业合同风险防范关键词:合同风险防范、公司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纠纷、合同审查广东省振东鞋业无良老板卷款潜逃,拖欠工人工资和供应商贷款3000万!曾经风光无限的千人鞋厂---振东鞋业,主要客户为VANS等欧美知名客户及美特斯.邦威等国内知名品牌。
且订单充足,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一夜之间对外宣称进行内部清算,几十家供应商纷纷前往讨债。
截止到今年3月份,振东未付货款达2500余万,这还不包括4月份未对帐的,如果加上4月份的货款可能远远不止3000万。
类似振东鞋业的案例还有很多。
那么作为企业的供应商,在签订合同时有哪些法律风险以及如何防范呢?广东企业法律服务中心的法律顾问律师从以下五个方面为企业解读签订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一)、签订前对合作对象的审查(调查):了解合作对象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在供货及付款条件上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风险的发生。
1、了解合作方的基本情况,保留其营业执照复印件,如果合作方是个人,应详细记录其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
了解这些信息有利于我方更好地履行合同,同时,当出现纠纷的时候,有利于我方的诉讼和法院的执行。
2、审查合作方有无签约资格。
我国法律对某些行业的从业资格做了限制性规定,没有从业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特定的业务,如果我方与没有资格的主体签订此类合同将给我方带来经济损失。
(无效合同的处理方法: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3、调查合作方的商业信誉和履约能力。
尽可能对合作方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对其资信情况进行调查。
(二)、合同各主要条款的审查我们主张,一切合同都应当采取书面的形式订立。
订立合同时,要力争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楚,约定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合同法九十四条

合同法九十四条第九十四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当事人能够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说明不履行要紧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要紧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释义】本条是关于法定解除合同的规定。
法定解除,指合同生效后,没有履行或未履行完毕前,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显现时,行使解除权而使合同关系消灭。
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表此刻,法定解除是法律直接规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当条件具有时,解除权人可直接行使解除权,将合同解除;而约定解除是两边的法律行为,一方的行为不能致使合同解除。
其联系表此刻:约定解除能够对法定解除作补充。
比如约定违背合同中的任何一项规定,不论程度如何,都可解除合同。
本条规定的解除合同的条件有: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目的的何谓不可抗力,我国民法通那么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幸免并非能克服的客观情形。
不能预见,指行为人主观上关于某一客观情形的发生无法预测。
关于某一客观情形的发生可否预见,因人的认知能力不同,科学技术的进展水平各异,预见能力必然有不同。
因此,不可预见,应以一样人的预见能力作为判定标准。
不能幸免并非能克服,说明某一事件的发生具有客观必然性。
不能幸免,指当事人尽了最大的尽力,仍然不能幸免事件的发生。
不能克服,指当事人在事件发生后,尽了最大的尽力,仍然不能克服事件造成的损害后果。
客观情形,指独立于当事人行为之外的客观情形。
不能预见、不能幸免并非能克服是对不可抗力范围的原那么规定,至于哪些可作为阻碍合同履行的不可抗力事件,我国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各国法律规定不尽相同,一样说来,以下情形被以为属于不可抗力: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水患等因自然界的力量引发的灾害。
劳动关系的中止履行有哪些条件?

劳动关系的中止履行有哪些条件?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中,双方对劳动过程中的相关事项作出约定,而双方也就履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但在一些特定情形下,双方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劳动关系。
那么,劳动关系的中止履行有哪些条件?律师365小编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中,双方对劳动过程中的相关事项作出约定,而双方也就履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但在一些特定情形下,双方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劳动关系。
那么,劳动关系的中止履行有哪些条件?小编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劳动关系的中止履行有哪些特点?1、此前当事人之间已经建立了劳动法律关系。
这里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关系被劳动法调整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不同于劳动关系,也不同于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中止是建立在劳动合同这一明确法律关系基础上的。
2、中止行为一般需要双方的合意或者直接援引法律规定,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当事人基于单方意思而实施片面中止行为。
中止事由的发生取决于合同期内当事人是否能实际履行劳动合同。
这里一般不考虑当事人的主观原因,除非当事人涉嫌故意犯罪。
3、中止期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内容冻结或呈现明显失衡。
这是由《劳动法》的性质决定的,权利义务的失衡通常为用人单位在此期间不得减轻其法定的义务。
4、“中止”不是“解除”,也不是“终止”,它意味着当事人对中止期满后重续权利义务的一种法律允诺或法律强制。
5、中止有一定期限,但期限长短取决于中止原因,多数情况下,劳动合同中止期限有上限,但没有下限。
▲二、劳动关系的中止履行有哪些条件?1、劳动者应征入伍或者离职履行国家规定的其他义务的,劳动合同应当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根据《兵役法》第56条和《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第11条的规定,入伍前原是用人单位正式职工的,退伍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复工复职。
2、劳动者因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约定义务的,劳动合同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根据《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的规定,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有关机关收容审查、拘留或逮捕的,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可与其暂时停止劳动合同的履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合同中止履行的条件包括哪些
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八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九条: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
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
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二、中止履行合同权利如何行使
中止履行合同这一措施的行使,需要根据当事人当前所承担的合同义务来确定。
1、卖方停运权
卖方停运权指如果卖方在发送货物之后,才发现买方预期违约,卖方有权通知承运人不将货物交给买方,即阻止将货物交给买方。
即使卖方已经持有了有权获得货物的单证,如提单,卖方也有权阻止承运人将货物交给已经拥有提单的买方。
这一权利的行使必须承运人予以配合,不同的贸易术语,承运人与
卖方的关系不同。
只要货物的所有权没有转让到卖方,卖方均能完整的行使该权利。
2、卖方中止交货
中止交货指卖方在买方显然不能付款时中止给付货物,但却不将货物转卖,中止交货也卖方停运权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此时标有货物的物权凭证的单据是否已转至买方手中不得而知,而前者一般是货物已运至买方控制范围内,货物的物权凭证已在买方掌握之中,买方只要出证即可提货时。
3、买方中止付款
买方中止付款是当卖方显然将无能力交付货物时,根据买卖合同的规定本应先付款的买方暂时中止给付款项,但却不能另行购买其他同等货物的方式。
三、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规定是如何的
从时间来看,劳动合同中止的规定,一般有以下几个:
1、劳动者应征入伍或者离职履行国家规定的其他义务的,劳动合同应当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
根据《兵役法》第56条和《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第11条的规定,入伍前原是用人单位正式职工的,退伍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复工复职。
2、劳动者因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约定义务的,劳动合同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的规定,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有关机关收容审查、拘留或逮捕的,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可与其暂时停止劳动合同的履行。
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
用人单位不承担劳动合同规定的相应义务。
劳动者经证明被错误限制人身自由的,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的劳动者的损失,可由其依据《国家赔偿法》要求有关部门赔偿。
如果劳动者被判犯罪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中的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的,另一方可以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如用人单位停产、转产、机构调整、联营,其有关停产、转产、机构调整、联营的期限可以作为劳动合同中止的条件。
再如劳动者意外失踪的,也可以作为劳动合同中止的条件,因为劳动者意外失踪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合同的终止,只有当劳动者因下落不明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后,劳动合同才终止。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