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刑事责任年龄

合集下载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一、概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法治水平。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旨在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同时深入研究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治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和比例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态势。

这些犯罪行为涉及暴力、盗窃、抢劫、毒品等多个领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安全感和危害。

未成年人犯罪的复杂性和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何有效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治过程中,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界限。

合理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能够平衡未成年人保护与社会安全之间的关系,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预防和矫治提供法律依据。

我国现有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不统与犯罪趋势不相适应等,亟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1. 背景介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现出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

司法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犯罪类型日趋复杂。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严重威胁。

从犯罪类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涉及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网络犯罪等。

校园暴力问题尤为突出,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成年人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现象也愈发严重,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蚀问题不容忽视。

从犯罪原因来看,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往往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家庭监护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都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

虽然各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可能有所不同,但在中国大陆,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达到16周岁时便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对他们过早陷入刑事犯罪的严厉惩罚,同时也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情况。

在法律上,未成年人是需要特殊保护的群体,因为他们还未完全成熟,心智和行为表现可能不具备成年人的责任和判断能力。

具体计算刑事责任年龄的方法是根据一个人的出生日期来决定。

以中国大陆为例,如果一个人在16岁以前犯下了刑事犯罪,法律上将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对于16岁及其以后犯罪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法律可能会对其进行社会教育、少年管教、强制性戒治等措施。

而对于18岁以上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按照成人刑事责任年龄和法律程序进行定罪和判刑。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法律参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智和道德认知发展在青少年期逐渐成熟,16岁左右的人已具备一定的责任判断能力。

此外,社会学和犯罪学也证实,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受到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他们采取更加教育和引导的方式进行干预,更有可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立不仅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也是对社会的保护。

通过划定刑事责任年龄,社会能更好地预防和遏制未成年犯罪的发生。

同时,也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降低犯罪率,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出生日期来决定,中国大陆规定为16周岁。

这一规定集中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导向,旨在提供机会让他们改过自新、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关怀,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论刑事责任年龄之降低--《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切入点

论刑事责任年龄之降低--《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切入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21年第1期论刑事责任年龄之降低-《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切入点王梓刘梦婷(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调整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将已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故意杀人和严重故意伤害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的规定,固然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然其也并非不容置疑。

降低刑龄造成了惩罚主义与保护主义间的冲突,并加剧了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违法性认识困境;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刑法目的实现也不具有当然有效性;终而凸显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所引发的本质性问题在于现行刑法体系对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和权益保护的应对不足。

同时,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的复杂样态,决定了犯罪治理无法仅通过刑法惩罚功能地发挥来加以实现,故宜采用构建和完善专门教育矫治制度和社会支持体系的进路。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保护;刑法修正案近两三年来,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频发,其中引发全国性关注和讨论的案件就有数十起之多。

例如;2018年12月,湖南省一名12岁小学生持刀将自己的母亲杀害。

不足一年,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案发生。

2020年5月27日,陕西蓝田县一小学的四名男生将一名13周岁女生拖到男厕所轮流实行性侵。

⑷这些骇人听闻的恶性案件不仅引起了普罗大众和法学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广泛关注,更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不断挑战着公众对低龄犯罪的容忍底线,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对社会安全和自身幸福的危机感。

因而,在刑法层面上,意图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来规制青少年犯罪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为了推动刑事立法与时俱进,积极回应人民的关切,2020年12月26日,《刑法修正案(十一)》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相较于修改之前,修正案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

具体而言,是在刑法第十七条中规定:对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浅析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认定问题

浅析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认定问题

浅析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认定问题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犯罪嫌疑人一、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我国刑法根据我们国家一贯的对少年儿童的危害行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为指导,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状况、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以及各类犯罪的情况等实际出发,并适当借鉴别国的立法经验,考虑刑法的世界发展趋势,在刑法典第17条里对责任年龄作了较为集中的规定,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按照我国刑法典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一般地说,不满14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不具备责任能力。

因此法律规定,对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概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必要时可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也可视需要对接近14周岁,如12~13周岁的人由政府收容教养。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按照我国刑法典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也称相对无刑事责任阶段。

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为的能力,即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备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能力。

因此,法律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按照我国刑法典第17条第1款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进入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由于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体力和智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知识,是非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增长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一般已能够根据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因而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因此,我国刑法认定已满16周岁的人可以构成刑法中所有的犯罪,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为负担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怎么样的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怎么样的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怎么样的1、不负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因此,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法益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负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因此,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3、减轻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可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表明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精神。

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这里的收容教养是对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4、完全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可见,年满16周岁,是有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二、什么样的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下列人员犯罪不负刑事责任:1、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除此之外的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与此同时,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三、刑事责任年龄应该下调吗1、应该附条件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可“附条件降低”,对于严重暴力犯罪的累犯,应剥夺刑事责任豁免权,针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与扩充入刑的犯罪行为。

浅谈边缘刑事责任年龄

浅谈边缘刑事责任年龄
重滞后 于工业化 发展 水平。
有限 的 , 口增加 导 致 的生 产和 消 费的 增长 必 然使 城 市环境 污 染加 剧 , 人
生态 环境 进一 步破 坏 。
第二 , 出现 了城 市贫 困和 流 动 人 口犯 罪 现象 。 量的人 口迁 移到 城 大
市 , 致城 市 就业 竞争加 剧 , 市失 业率 增加 , 相对 与城市原 有市 民来 导 城 而
流动 的特点遥相 呼应 。 第 一 , 市化 水平 增 长 速度 较 快 , 仍然 严 重滞 后于 工业化 发 展和 城 但
第一 , 成 城市人 居 环境 的 恶 化 , 坏城 市生 态 环 境 , 重 城市 污 造 破 加 染 。 口不断 向城 市迁 移 , 城 市规 模 不 断扩 大 , 口高 度聚 集 , 口的 人 使 人 人 增加 必 然使 资源 短缺 。同时 由于城 市 环境 的 承载 力和 污 染的 自净能 力是
刑 事责 任年 龄 制度 , 在世 界 各国 的刑 事立 法 中都 有所规 定 , 各有 虽 B时问 中甲的违 反行为 就会构 成 犯罪 。 1周 岁的临 界点也会 发生 类似 的 在 6
不同, 但都 是 根 据 本 国少 年 儿童 成 长 的 实 际情 况 和 同犯 罪作 斗 争 的 需
要, 根据 一个人从 完全不 具备 到部 分具 备 、 全具 备辨 认 和控 制 自己行为 完
岁第一个 零点前 5 分钟 认 定为 A时 问, 零点后 的 5 钟 认定 为B时 问。 照 分 按
现 行法 律规 定 , 在A时 问甲对 自己的 任何行 为 都不 必承担 刑事 责 任, 而在
I政策 的 放松 , 1迁移 活 动空 前频 繁 , 市化 进 程也 一路 攀升 , : 1 人: 3 城 与人 口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与解释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与解释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与解释在现代社会中,刑事责任年龄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刑事责任年龄指的是一个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有刑事责任的年龄。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和解释存在差异,这涉及到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之间的平衡。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这意味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只有年满16周岁的人才能被认定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对于未满16周岁的人,我国法律规定了特殊的处理方式,即适用未成年人刑事保护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是基于对于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认知。

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判断力、责任感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一定的年龄,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避免过早地将他们置于刑事责任的范围之内。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16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过低,未成年人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他们主张将刑事责任年龄提高到18周岁或更高,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16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过高,未成年人在这个年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应当对其犯罪行为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他们认为,过高的刑事责任年龄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惩罚和教育,从而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平衡这一争议,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采取了特殊的处理方式。

根据未成年人刑事保护法的规定,对于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行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要依法适用教育、感化、劳动教养等措施,限制刑事处罚的适用。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也需要与社会现实和国际惯例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面临的挑战和诱惑越来越多,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和社交环境也更加复杂。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法律规定的最小年龄,这
个年龄一般是用来判断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和判决刑罚。

目前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为 14 岁,但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下调刑事责任
年龄的观点,认为 14 岁过大,应该降低到 12 岁或更低。

对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我认为应当全面地考虑其减少未成年犯
罪的作用和未成年人的成长情况。

首先,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责任能力
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外部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避免他
们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必须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教育。

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责任能力存在差异,有些犯罪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
或者因为未成年人对行为后果不太清楚。

因此,下调刑事责任年龄需
要更加注重向未成年人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帮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
和法律意识。

另外,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安全因素。

如果刑
事责任年龄过早下调,可能会对社会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更多未成年
人可能会参与犯罪,等待社会的将是更大的危险。

综上所述,刑事责任年龄下调需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认知与责
任能力、成长教育和社会安全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下调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与权益;另
一方面,下调也需要完备的法规和教育措施,避免犯罪现象进一步升级,损害公共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慎重和全面地考虑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以此来确保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刑法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

刑法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

刑法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儿童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法律对于保护儿童的规定也日益完善,其中刑法中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年龄及其能力是判定罪行与否、量刑以及刑罚性质的重要因素。

而儿童年龄段的划分标准也是判定罪行与否、量刑以及刑罚性质的关键。

一、刑法规定年龄段划分标准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6周岁以下的人。

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儿童年龄段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

在刑法中,儿童年龄段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14岁以下为负刑事责任年龄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在我国境内,未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即便是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有明显的过错,也不会对其进行刑事追究。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在认识、行为等方面都很不成熟,往往存在受他人影响的情况,因此不能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

2. 14岁至16岁为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在我国刑法中,14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人具有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也就是说,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仍然会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但是将会按照减轻的标准进行量刑。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会逐渐增强,但还需要得到更多的成长和培养。

二、儿童年龄划分标准的调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也对于儿童年龄划分标准进行了适度的调整。

在2019年,我国修改了刑法,将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的年龄上限提高到了18周岁以下的人员。

这一修改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同时也对于私家侦探开展的侦查活动进行了规范性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18岁以下的人员,不能够随意地对其进行追究和侦查。

三、刑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措施刑法中的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关键。

但是除此之外,刑法中还包括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其他相关措施:1.特别防范措施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为未成年人的案件,要采取特别防范措施。

具体而言,就是要采取教育、改造、带教等措施,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回归到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中。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未成年人犯罪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关注。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存在于社会中,因此设立一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其受到不必要的惩罚和伤害。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渐上升,引发了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讨论和争议。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和引导方向。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从立法现状、法律规定、相关案例分析、社会讨论和专家观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建立更加完善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立法现状当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

根据该法律,未成年人在刑事责任方面也有相应规定。

根据该法律的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法律也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况。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或者属于法律规定的必须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那么即便未满16周岁,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我国刑法中也有相关规定,对于未满18周岁的犯罪行为,法律规定了较为宽松的处罚幅度,同时也会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力求更多地进行教育和改造。

我国的立法现状在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上相对明确,一方面对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保护,另一方面也对其犯罪行为做出一定的处罚规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并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2.2 法律规定法律规定是指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规定。

在中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四周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没有刑事责任能力,但如果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未成年人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的人。

由于心智水平和行为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未成年人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导,所以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应该进行特别规定和限制。

在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有以下规定:一、刑事责任年龄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即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

但是,如果未成年人犯有严重罪行,如故意杀人、强奸等罪行,或者在14周岁以下犯罪,也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对于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

二、罪行认定标准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该根据其心智发育情况和实际情况来认定罪行。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时存在心理障碍、缺乏判断力或者意志不能代表自己等情况,应该从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

同时,对于初犯的未成年人,也应该给予从轻处罚,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

三、司法程序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应该尽可能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未来。

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应该给予未成年人和家长充分听证和申辩的机会,如果需要进行心理辅导或者教育,应该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同时,如果未成年人被判刑,也应该考虑到其年龄和心智水平,给予相应的矫治教育,帮助其改正错误,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方面需要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未来,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违法行为予以制约和惩罚。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制度,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

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知识点:刑事责任年龄的分类

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知识点:刑事责任年龄的分类

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知识点:刑事责任年龄的分类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采用三分法,即将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因此,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法益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因此,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刑法上述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八种罪名进行了明文列举,为司法机关正确地解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提供了法律根据。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两个不够明确的问题:(1)上述八个罪名中的强奸罪是否包括奸淫幼女?在1997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奸淫幼女是一个有别于强奸罪的独立罪名。

按照这一司法解释,奸淫幼女罪显然难以包含在强奸罪之中。

但2000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十七条、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这一司法解释为使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的奸淫幼女行为负刑事责任,对其按照强奸罪定罪处罚。

但已满16岁的人的奸淫幼女行为仍定奸淫幼女罪,由此出现同一种行为按照行为人年龄不同而认定为不同罪名的矛盾现象。

为此,2002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明文取消了奸淫幼女罪的罪名,奸淫幼女行为均以强奸罪论处,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2)上述八个罪名中的故意杀人罪是否包括绑架罪中杀害被绑架的行为?这种杀害被绑架的行为是一种故意杀人行为,但这种故意杀人行为包含在绑架罪中。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法律上规定的未成年人达到一定年龄后,对其犯罪行为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一、普适性问题。

刑事责任年龄并不适用于所有未成年人,如有的未成年人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而有的成年人则具有某些未成年人的特征。

二、科学性问题。

随着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显得过于简单和粗略,不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未成年人的实际犯罪责任。

三、社会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许多未成年人早熟,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社会经验,更有些未成年人被迫承担成人的职责,犯罪责任界限应该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完善措施:一、分级负责制。

根据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分为完全不负责、限制责任或者无限责任。

根据未成年人的行为与心理特征,科学划分出适合未成年的最低刑事责任。

二、社会矫正机制。

在不同的犯罪行为中,要设立怎样的纠正措施,帮助其纠正错误,改变犯罪观念与行为。

三、适度降低刑责。

对某些初犯或轻微罪行的未成年犯罪者,采用适度降低刑责的方式,通过社会矫正机制进行脱罪,保证其发展的基本权利。

案例一: 湖南省岳阳市市民李某盗窃一辆山地车,被警方带回派出所。

警方对李某进行了口头训诫并释放了他。

之后,李某再次盗窃,竟直接开车撞向了一位骑车人。

该案中,李某是未成年,但因为警方没有及时采用相应措施,致使其再次犯罪,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显然,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需要与相应的社会矫正机制相结合。

案例二:2018年7月10日,河南安阳一名男子陈某因吸毒驾驶被查,两名同伙在逃跑途中被抓获。

经查找,两名辅警在追捕时对陈某的轿车进行了群殴,导致陈某死亡。

则在此案中,适用刑事责任的标准对未成年人事件罕见。

但是在考虑到未成年人的体验和设备因素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下,维护正义和保护未成年人来自暴力行为的权利同样重要。

案例三:2019年12月9日,四川达州一名16岁的少年因犯罪被拘留。

浅析中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精品资料]

浅析中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精品资料]

浅析中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刑事责任年龄是对自然犯罪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规定,我国自西周以来历朝都有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本文对一些规定进行阐述总结出其特点,并分析了其产生背景及对今天的影响及借鉴。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中国古代矜老恤幼作者简介:陈伟,郑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史。

D929A1009-0592(2013)03-005-02在我国的现代刑法中,自然人犯罪必须是实施了危害行为且在实施该危害行为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才构成犯罪。

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划分则是由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所决定。

依据刑法规定,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必须要达到法律规定的年龄。

这一年龄就是刑事责任年龄。

当自然人达到一定的刑事责任人年龄,就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成为犯罪主体,承担相对的刑事责任。

我国古代时期法律中并未对刑事责任年龄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在其律条中的矜老恤幼规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古代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借助当代刑法理论来确定中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规定。

一、我国古代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及其特征(一)历代规定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很早就有了关于自然人犯罪承担责任的年龄规定,也即刑事责任年龄规定。

从资料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矜老恤幼”就是这一规定的具体体现。

西周时期有“三赦之法”:“一曰幼弱,二曰老耄,三月蠢愚。

”当这三种人犯罪时,应当减轻、赦免其刑罚。

《礼记》中:“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

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在《礼记》中先对耄和悼做了年龄规定,分别是指八九十岁的老人和七岁的儿童,以上这两种人实施犯罪行为时不予处罚,不用承担责任。

西周时期的减免老、幼刑罚的做法在后世各朝得到继承与发扬。

秦朝的刑事责任年龄与以前的有所不同。

依照秦代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减轻责任。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满多少岁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满多少岁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满多少岁⼀、负刑事责任年龄什么意思《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七条规定:“已满⼗六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四周岁不满⼗六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四周岁不满⼗⼋周岁的⼈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六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我国现⾏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参考了国外⽴法例,同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具有我国⾃⼰的特点。

其规定根据是:(1)未满14周岁的⼈,由于⾝⼼发育未成熟,他们幼稚⽆知,还不具备必要的辨别是⾮善恶的能⼒,因⽽,对他们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为不追究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虽然有⼀定的辨认是⾮善恶的能⼒,但年纪尚轻,智⼒发展尚不完全,缺乏社会知识和法制观念,因此,对他们的危害⾏为⼀般不追究刑事责任,⽽只对某些严重的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3)已满16周岁的⼈,智⼒、体⼒已有相当的发展,已经具有辨别是⾮善恶和控制⾃⼰⾏为的能⼒,因此,法律应当要求他们对⾃⼰所实施的⼀切犯罪⾏为负刑事责任。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虽有⼀定的辨别是⾮善恶的控制⾃⼰⾏为的能⼒,但尚未成年,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同时,由于他们可塑性⼤,易于接受改造。

因⽽,对他们所实施的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同时刑法第49条还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不适⽤死刑。

⼆、完全刑事责任年龄1、年龄的计算法律规定的年龄,⼀律按公历的年、⽉、⽇计算,并且应⾃⾏为⼈出⽣的年、⽉、⽇起按⽇为单位计算实⾜年龄。

例如,“不满14周岁”,包括周岁⽣⽇在内,“已满14周岁”则应从周岁⽣⽇之第⼆天起计算,其他不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均应依此计算。

有⼈提出责任年龄应当按全国普查⽤的周岁年龄对照表以公历6⽉30⽇前、后为标准时间计算,这是不合适的。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一直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争议的焦点之一。

在不同文化和法律背景下,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适用和改革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矛盾。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包括未成年人的认定标准、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政策。

一、未成年人的认定标准未成年人的认定标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各不相同。

在中国,未成年人一般指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员。

而在其他国家,如英国和澳大利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0周岁,对于10周岁以下的儿童,犯罪行为通常被视为不构成犯罪。

二、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未满14周岁的人员不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都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员在犯罪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对其刑事责任实行特殊限制。

而在欧美国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一般为14周岁至16周岁之间,对于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往往被视为幼年犯罪,采取特别的法律程序和制度。

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利益,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同时,该制度也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再次发生,重点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在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同时,要求未成年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教育和惩罚等手段使其认识到罪行的严重性和社会责任,进而减少其犯罪的可能性。

四、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政策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政策需要兼顾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和犯罪的严重性。

一方面,应该综合运用教育、帮助、康复等手段,促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宽容性和灵活性,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对于严重犯罪的未成年人,应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坚决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浅谈刑事责任年龄调整的意义

浅谈刑事责任年龄调整的意义

浅谈刑事责任年龄调整的意义发表时间:2020-11-05T09:12:49.31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9期作者:王可作陈禹光范雨露[导读] 2019年10月20日,大连市沙河口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件,王可作陈禹光范雨露辽宁省阜新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23000摘要:2019年10月20日,大连市沙河口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受害者王某(女 10岁)被杀身亡,经过警方走访调查发现蔡某某(男 13岁)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到案后,蔡某某如实供述其杀害王某的事实。

依照其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加害人蔡某某未满14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蔡某某是明知自己未达到承担刑事责任法定年龄而以极其残忍的手段进行加害行为,并在事后采取冷漠的态度。

虽然蔡某某未达法定年龄,但是其深知自己的行为的危害性以及可以躲避法律的制裁,这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这个案件直接反映了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逐渐低龄化和手段的残忍化的国情。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法治社会一、我国近年来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现状近年来,低龄恶性犯罪案件频发,其中引发全国讨论与关注的案件有很多。

19年大连市沙河口区的未成年人犯罪尤为典型。

现行《刑法》第17条规定,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因而对这些严重侵犯他人生命、健康的“恶少们”,司法机关往往一放了之。

实际上,当前低龄恶性犯罪已不再是激情化、突发性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案件呈现出成人化、专业化趋势,包括行为人“有明显的预谋”“作案前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等,部分行为人还具备一定的反侦查“技巧”。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他们还是法律需要精心呵护的未成年人吗?笔者认为不能片面单从刑事责任年龄来认定低龄未成年人是否犯罪。

虽有多数人认为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或固守刑法谦抑性,认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激活未成年人惩戒教育措施,应当慎用刑罚应当通过扩大刑事责任主体范围。

我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浅谈

我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浅谈

我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浅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古代中国法律体系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认定和处罚方式有着一套完整的规定,而这种规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法律制度。

本文将从古代中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出发,探讨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和对当今法律实践的启示。

古代中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可以追溯至周朝时期。

在《周礼》中,就有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

根据《周礼》,男子年满十五岁,女子年满十三岁即被视为成年人,承担起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在《尚书》中也有对于儿童犯罪的处罚规定,十岁以下的儿童即便犯罪也不受法律制裁。

这种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规定,体现了古代中国法律中的人性关怀和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也在不断演变。

秦、汉、隋、唐等朝代都有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不过这些规定在实践中并不是十分严格和细致。

直到宋朝,才开始出现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明确规定。

宋律明确规定,男子满十四岁、女子满十二岁即为成年人,可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这种规定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了古代中国的刑事责任年龄的主要标准。

古代中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主要体现了法律的惩戒性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古代社会中,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对于犯罪行为必须加以严惩。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够成熟,往往容易受到外界诱导和误导,因此其犯罪行为也应该给予特殊的处理。

古代中国法律体系中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体现了法律对于实际情况的综合考量,保护了社会的整体利益。

古代中国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法律实践。

在现代法律中,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也是比较严格和规范的。

《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其年龄和心智发展状况,分别采取教育、感化、管教、劝诫、勒戒等方式进行处理。

这种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理机制,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特殊性的尊重和保护,也避免了未成年人因犯罪行为而背负终身污名的风险。

刑事责任年龄.pptx

刑事责任年龄.pptx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关系不和、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 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不良风气、文化糟粕等都可能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产生负 面影响。因此,社会应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 观念。同时,学校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机制建议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教 育水平,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世界观。
加强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和法律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 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社会支持
专门矫治教育
加强社会支持,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文 化、体育、娱乐等活动场所和机会,减少 其接触不良信息和环境的机会。
不同年龄段责任能力认定
1. 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
指不满一定年龄的未成年人,无论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例如,我 国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 刑事责任。
2.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指仅达到一定年龄、具有一定识别能力的人,在犯特定之罪时才负刑事责任。例如,我国 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 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争议问题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刑事责任年龄浅谈刑事责任年龄一、刑事责任年龄概述刑事责任年龄是我国刑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刑事责任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依法确认的,犯罪人因其犯罪行为依法向国家承担的以刑事处罚、非刑罚的处理或单纯宣告有罪的内容的法律责任。

那么,刑事责任年龄就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已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此年龄与个人是否背负刑事责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人的智力与辨认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往往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成熟稳定。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责任年龄的划分有所不同,但几乎都与其认定的个人年龄成熟标准和社会意识有着紧密联系。

(一)外国刑事责任年龄概况各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都基于本国国情。

外国的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法律发展比较早,也比较成熟、合理。

大陆法系国家,比如,意大利规定达到一定的成熟标准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具有正常的理解和意思能力,不满14周岁的的人就被认定为无成熟心理意志和意识,其犯罪行为将被推定为无罪行为。

保加利亚刑法规定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其本人能够认识到其行为,也应当被视为负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英美法系国家,如拉美国家就没有规定负刑事责任的相关年龄。

然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了负刑事责任的年龄的上限和下限。

(二)我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前三分法我国刑法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在历史上一直有发展,并被记录下来。

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就规定了对年老者和年幼者取消刑罚处罚的刑事制度,而处罚体现在物质生活上的减少供给。

例如,一位90岁的老者按照当时规定每月由政府送衣食用品,当其违反刑律时会免除其刑罚但也随之降低其生活标准。

到了唐朝,刑律得到完善,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更加系统化:年满15周岁至80周岁为负完全刑事责任年龄;不满7周岁或已超出90周岁为不负刑事责任年龄;其余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这样的划分方式对我国近现代刑法的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有着深远影响。

(三)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简述我国刑法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国家、社会、人民的利益,其处罚功能只是途径之一,用以保障上述利益的最终实现。

为此,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作出如下划分并作为判断是否负刑事责任的依据。

我国划分刑事责任年龄为四大年龄阶段:1、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任的年龄段即年满16周岁。

已满16周岁的人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基基本已经发育成熟,无论是对事物的认识还是对自己行为以及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和意义都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对国家法律法规也有初步的了解。

因此,16周岁及以上的人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当然,年满16周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完全承担刑事责任年龄,因为我国规定年满18周岁为成年人时才享有相关法律权利,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因此,年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不得执行死刑。

2、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身体素质、思维模式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事物、法律的辨认能力还不够明晰,我刑法对于这类人抱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态度处理其违法犯罪行为,而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主要的惩罚方式是,在经济上由其监护人对其相关违法行为作出补偿或进行赔偿,然后责令其监护人对其加以监督管教,在有必要时也将其送往劳教场所进行教养。

3、负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行为人在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触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八种罪时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段。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己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及年满75周岁的人过失性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年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从整体来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和年满75周岁的老年人犯罪我国法律坚持了从宽处理、不适用死刑的原则,坚持了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相结合的原则。

二、我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一)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是指刑事责任年龄按照公历年、月、日计算的足年龄即周岁。

每满12个月即满一周岁应当以日计算,而且是从过了周岁的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比如当事人生于1992年3月1日,该当事人14周岁负刑事责任应当从2006年3月2日起算。

16周岁到18周岁是指2008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l日。

例如,王某出生于1999年5月4日,在2013年5月4日生日这天杀人,那么他就不对这起刑事案件负刑事责任。

如果是在2013年5月5日杀人,那么他将对此案负刑事责任。

当然他在14至16周岁期间只对八宗重罪负责,在14周岁到18周岁之间的犯罪适用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原则。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确认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对于对案件的定性、处理程序、当事人的定罪量刑起着关键作用,当行为实施与结果发生地不同时,以行为实施地实施行为时的年龄为准,这就要求对年龄的绝对准确以保证法律的实现,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

对于当事人在司法调查中不如实汇报年龄的可以对其进行骨龄鉴定,或者以出生证明、户籍证明为准。

(三)跨年龄段的危害行为的刑事责任关于跨年龄段的危害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我们应当区别不同的年龄段分别予以认定。

根据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对此应分不同情况处理。

司法解释规定:一、行为人在年满14周岁以前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问,都实施了刑法第17条第2款觌定的八种特定严重危害行为的,只能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而不能将年满14周岁以前实施的行为作为犯罪一并追究。

如不满14周岁就故意杀人,满了14周岁以后又杀人的,只能追究行为人已满14周岁以后的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二、行为人在年满16周岁前后都实施了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八种严重危害行为以外的其它犯罪行为的,应当对其年满16周岁以后的行为追究究刑事责任,而不能把年满16周岁以前实施的行为作为犯罪并追究。

三、行为人在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既实施了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严重危害行为,又实施了其它危害行为的,只能追究其所实施的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之行为的刑事责任,而不能把其它行为也作为犯罪一并追究。

四、行为人在不满14 周岁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实施了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八种行为之外的其他行为都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刑事责任年龄的司法难题及解决方案的探索(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司法难题1、司法解释冲突转化型犯罪的确定问题,间接体现出刑事责任年龄在立法上的一点缺陷。

对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是否成立转化型抢劫罪犯罪主体这一问题,司法解释和理论解释都存在争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对14周岁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否成立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司法解释。

2003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有关问题的答复》第2条规定: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实施了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行为的,应当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抢劫罪追究刑事责任。

但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2006年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分别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同时《刑法》也要求,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的年龄、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一贯表现和宽缓形势政策的处理方式则要给予区别对待。

在我国,对此问题有争议的笔者分为两大派别。

一方认为,相对责任年龄人应当承担转化型抢劫罪犯罪主体这一角色。

他们把这方面的罪解释为罪行,因为转化型抢劫罪是指当事人实施了抢夺、偷盗、诈骗这一行为,而且构成了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罪名要素。

既然行为人实旋的行为构成了该罪名要素或只要发生这一犯罪行为就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制裁。

另一方认为,不应当承担转化型抢劫罪犯罪主体。

原因是:1、刑法明确规定的是八宗重罪而未确定其他转化型罪名,即使在实施抢夺、盗窃等罪时导致了重大伤亡,也只能按照故意伤害或杀人罪论处;2、应当赋予末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以此为鉴,比给他们刑罚处罚更具有社会和人性意义。

2、司法实践中认定年龄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确定刑事责任年龄主要证据类型有书证、犯罪嫌疑人供述及证人证言、鉴定结论。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证据形式上的瑕疵,例如没有出具机关原籍派出所的盖章,或仅为复印件。

另一方面是证据实质内容上的错误,户籍资料错误、犯罪嫌疑人及相关证人作虚假的供述和证言、骨龄鉴定失误、机器设备误差性。

(二)降低青少年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我国刑法对于刑事责任年龄限制的相关规定,致使未成年犯罪分子受到的刑罚处罚与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不相符,且未充分考虑刑事法律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影响了人民群众对现行刑法实施的认可度,不利于刑法权威的树立。

因此,针对现代社会未成年人心智早熟违反刑事法律的普遍现象,刑法应适当考虑提前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除死刑、死缓和无期徒刑)。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由为:1、当今社会的未成年人无论在体格上还是在心理智力、对问题的分析和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上都已基本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对于其犯罪罪名和犯罪处罚给予免除有违刑法立法精神。

2、30年前的立法在当时是符合现实实际的,也坚持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然而时过境迁,社会环境发牛了巨大变化,刑法自然也应当与时具进。

我认为可以适度降低青少年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1、必要性。

对于一个人口大国,耍维护社会秩序,防止青少年犯罪是从整体上打击犯罪,降低犯罪率是个必须考虑的关键点。

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的年龄不断降低。

当前社会,青少年犯罪比例不断上引,犯罪情节和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刑法规定的年满14周岁负刑事责任的八种重罪时有发生,更不用说其他诸如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

一方面,当今青少年的心理、生理成熟较早,受到的教育比较集中合理,对法律和犯罪行为有一定认识。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存在着对上层建筑建设的欠缺,鉴于此,加大对末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

2、可行性。

法律是用以维护最广大人民切实利益的,虽法律不以社会舆论为契机,但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亦应其社会价值及民众的现实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