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9cd74d2ccc7931b765ce15ee.png)
植树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孩子们,在春天里最适合做的事情是什么呢?生:植树。
师: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知识讲解植树问题。
(出示课题PPT)二:课前铺设20米,5米分一段,求分几段?教师引导:平均分的实质。
[课件]线段图分析。
三:新课教学PPT问题展示:20米,5米种树一棵,共种几棵?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
分两头都种,一头不种,两头不中三种情况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不同栽种线段简图。
教师小结:就是求段数,植树的点的数,表面求棵树,实际求点数,可以利用段数推出点数,进而得到棵树。
四:设计方案,动手种树(小组活动)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植树的要求,请你们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少棵树苗。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课件:(1)在20米的马路边植树,5米一棵请学生上台自己操作;(2.)再出示一边有房子方案,请学生设计;(3.)两边有房子,怎么植树,学生操作,说一说你的想法,为啥这样做?五:合作探究,总结方法总结规律:1.当两端无障碍物时:棵数=段数+12.当一端有障碍物时:棵数=段数3.当两端有障碍物时:棵树=段数-1师:同学竟然发现了规律,那些你们会用吗?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学生自由讨论?六:教师小结今天发现的规律,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相连,以后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bb307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f.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封闭图形植树问题:突出在封闭图形周围植树时,树的数量等于间隔数量的规律,例如,一个周长为50米的圆形花园,每隔5米种一棵树,重点是要让学生知道共需要种10棵树。
2.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数量与树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封闭图形植树问题中。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在两端都要栽或只需栽一端的植树问题中,正确理解并应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间隔植树的概念,明确植树的计算方法。
-掌握直线型、封闭图形以及不同栽种情况下的植树问题解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举例解释:
-直线பைடு நூலகம்植树问题:强调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数量比树的数量少1的关系,例如,如果要在100米的路上每隔5米种一棵树,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共有21个间隔,因此需要种20棵树。
1.植树问题背景引入,理解间隔植树的概念。
2.探索直线型植树问题,总结计算方法。
3.探索封闭图形植树问题,总结计算方法。
4.探讨两端都要栽和只需栽一端的植树问题,总结计算方法。
5.通过实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67d65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6.png)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包括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不同情境下的植树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植树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还较为陌生。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呈现和操练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植树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问题解决教学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247f6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5.png)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植树问题。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教具、活动设计等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互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树木数量,并引入植树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植树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学习1.介绍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情境,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具体内容。
2.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植树问题。
第三步:练习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植树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第四步: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类似的问题,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2.鼓励学生给出更多解决植树问题的创新方法。
第五步:总结1.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结合实际情境,强调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的态度。
五、课堂反馈1.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植树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程度。
2.结合学生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植树问题。
2.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关注身边环境问题。
七、板书设计•植树问题•解决方法•环境保护八、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兴趣是否充分。
2.学生对植树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
3.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态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c9f1d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8.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第【1】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两端要栽)。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间隔。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请边上的2名同学站起来。
师用手指着他们之间的空,问:有几个空?(1个)像这样的空我们也可以叫做间隔。
师让旁边的第3位同学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左边一排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让第一排的同学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几个间隔?学生依次作答。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大家能说一说吗?生:种树(树与树之间有间隔)、栏杆、电线杆、摆花(花盆与花盆之间有间隔)、插旗……师: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间隔。
(播放课件)(此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间隔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和间隔相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师板书课题。
二、验证新知,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审题: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长100米、每隔5米、两端都栽,小路一边。
(“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小路的左边或右边;“每隔5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94fcd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2.png)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基础与基本技能,了解基本数学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基于此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想想,说说,画一画,议一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出“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并且渗透了“转化”“数形结合”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学情及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植树问题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直线上植树,一种是在封闭曲线上植树。
在直线上植树又分三种情况,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这是学习在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类似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知识基础上说,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这类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或者练习中都接触过数字较小,表达比较简单的生活原型。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上看,四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数形结合的基础上去探究发现总结在直线上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我认为是可行的。
【教学目标】1、知道段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三种数学模型,并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三种植树模型。
3、渗透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c6872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3.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第【1】篇〗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简析:本册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交流、探究、猜测、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情分析:“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时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段图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组交流、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两端都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植树问题(一)。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优秀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d68e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7.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材《植树问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以及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
小路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
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关于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
教材给出动物园里绿化队在大象馆和猩猩馆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这条小路两端都不栽树。
本节课教学第106页——107页例1、例2和做一做的内容。
本节课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作了如下调整,把原例1中的路长“100米”改为“20米”,把“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
数据改小有利于学生思考,也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但并不影响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探究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三种情况中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将例2分成两道题放到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环节,有利于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1.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5cf39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6.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在一定的路长和间隔下,植树的总棵数和空余间隔数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数学运算已经掌握。
但是,对于植树问题这种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在一定的路长和间隔下,植树的总棵数和空余间隔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在一定的路长和间隔下,植树的总棵数和空余间隔数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将植树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思考,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公路和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果在这样的公路两旁植树,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怎么计算植树的总棵数和空余间隔数?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呈现,讲解在一定的路长和间隔下,植树的总棵数和空余间隔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自主探索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根据路长和间隔,计算植树的总棵数和空余间隔数。
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反馈。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植树问题,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解决?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b7cf8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f.png)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逐步提高。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植树问题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3.学具:准备树状图等学具,方便学生操作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植树问题中的间隔是什么意思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具体的植树问题案例,如:“一条长为100米的道路,需要种植每隔5米一棵树,一共需要种植多少棵树?”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植树问题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30e06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4.png)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在直线上和封闭曲线上植树的不同情况。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和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活动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和重要性。
b. 提问:植树时,如何确定植树的棵数和位置?2. 探究直线上的植树问题a. 出示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每隔一定的距离植一棵树,共植树多少棵?b.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找出直线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c. 讨论并总结:在直线上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
3. 探究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a. 出示问题:在一个封闭曲线(如圆形、椭圆形)上植树,每隔一定的距离植一棵树,共植树多少棵?b.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找出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c. 讨论并总结:在封闭曲线上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
4. 实际应用a.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植树问题解决方法进行解答。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5. 总结与拓展a. 让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明确在直线和封闭曲线上植树的不同情况。
b. 提问:植树问题还有哪些变式?如何解决?c.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其他应用,如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教材练习题,完成植树问题的相关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植树问题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了直线和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c1690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d.png)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在一条线段上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应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背景及在一条线段上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在一条线段上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找出植树问题的规律,将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植树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植树问题的特点,发现线段上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植树问题的解决过程,找出规律。
(3)引导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学会应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植树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将植树问题的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让学生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
3. 课后作业要适量,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植树问题的背景,掌握了在一条线段上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fe87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9.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解决植树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栽树的棵数=间隔数”这一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但是,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这一关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如何将这一关系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本节课的内容、实例及练习题。
2.实物材料:如小树苗、绳子等,用于实例演示。
3.分组标志:如不同颜色的小旗,用于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材料,展示植树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栽树的棵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树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栽树的棵数等于间隔数。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用实物材料进行实践操作,验证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45038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1.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植树,棵数与段数的关系”,以及“在封闭线路上植树,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植树和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植树和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找出问题的本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植树问题。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问题案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在直线上植树,棵数与段数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棵数=段数+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结论的含义,并解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d98b0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4.png)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4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孩子透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潜力。
3、让孩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必须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
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师:你会计算吗?(让孩子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②透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此刻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孩子自学探讨。
(师巡视)3、班内交流。
孩子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1、做一做:118页孩子独立完成。
订正时说说怎样想的,重点让孩子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122页第2题。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1、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00424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8.png)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2. 线性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圆形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4. 矩形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5. 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圆形植树问题和矩形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植树问题的概念,分类及解决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线性植树问题、圆形植树问题和矩形植树问题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植树问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植树问题2. 板书内容:植树问题的概念及分类线性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圆形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矩形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巩固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复杂的植树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概念、分类及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了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优质课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两端要栽)。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间隔。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请边上的2名同学站起来。
师用手指着他们之间的空,问:有几个空?(1个)像这样的空我们也可以叫做间隔。
师让旁边的第3位同学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左边一排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让第一排的同学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几个间隔?学生依次作答。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大家能说一说吗?
生:种树(树与树之间有间隔)、栏杆、电线杆、摆花(花盆与花盆之间有间隔)、插旗……
师: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间隔。
(播放课件)
(此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间隔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师:和间隔相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师板书课题。
二、验证新知,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审题: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长100米、每隔5米、两端都栽,小路一边。
(“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小路的左边或右边;“每隔5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
师:大家来猜一猜,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生:21棵(或20棵)。
师:到底是不是呢?谁说的对呢?需要验证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2、探究、验证。
生:画线段图。
生:摆小棒。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不少,我们可以选择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验证。
用一条线段表示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表示树。
有个问题每隔5米画一棵,每隔5米画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画下去,直画到100米,岂不是很麻烦?那怎么办呢?像这样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一些的情况入手进行研究,我们选取100米中的20米来研究,用一条线段表示20米,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可以栽几棵呢?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
25米呢?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此处多媒体的应用主要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解决难点,从直观的
图形入手让学生明确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
)
师:如果不画图,你知道在30米、35米、40米、50米的小路上要栽几棵树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表格填完整。
不画图,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表格)
集体讨论。
请大家认真观察表格,将自己的发现在组内说一说。
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验证、讨论交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如果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多1。
(板书: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植):间隔数+1=棵数)回到例题,哪些同学猜对了?把掌声送给自己。
请同学们把这道题完整地做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出示:100÷5+1=21(棵)
100÷5求的是什么?(间隔数)
为什么要用20+1,求出来的又是什么?
(此处多媒体的展示再一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例子,下面就请同学们应用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去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吧!
1、马路一边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设计的课件依次出现3棵梧桐树,出示梧桐树有25棵,又动画依次飞出银杏树种在梧桐树间,提出问题。
此处课件的设计,重在突出求银杏树的棵数其实就是求梧桐树间的间隔数。
)
2、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盏。
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解答过程:2 km=2000 m 2000÷50+1= 41(盏)41×2=82(盏)
答:一共要安装82盏路灯。
指名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特别强调:街道两旁、两端安装,单位的统一。
3、选择
(1)把1根木料锯成3段,每锯开一处要5分钟,全部锯完要()分钟。
A. 15
B. 10
C. 20
(指2、3名学生说出自己看法后,出示锯木头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锯3段要锯开2处,让学生对此类生活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有深刻认识。
然后公布正确答案:锯成3段要锯开(3-1)处,锯开一处要5分钟,2处就是2个5分钟,一共10分钟,选B。
)
(2)一座楼房的楼梯每上一层要走16个台阶,到小明家要走64个台阶,他家住()层。
A. 4
B. 5
C. 6
(学生汇报结果后,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人从1楼走到5楼的动画。
64÷16=4(层),要走4层楼梯,即4个间隔,1+4=5,选B。
)
(3)12点时,时钟敲了12下,已知每敲两下之间的间隔是1秒,从第1下敲到第12下共需()秒。
A. 11
B. 12
C. 10
提问:你准备怎样给大家验证你的结论?带领学生借助拍手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楚12下响铃有11个间隔,一个间隔1秒,11个间隔就是11秒,选A。
*园林工人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
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不同?(这道题是知道植树棵数和间距,求总长;例题是知道总长和间距,求棵数。
)敢不敢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汇报结果:6×(36-1)=210(米),指名说出为什么要用(36-1),求出的是什么?乘6又是什么?对积极发言、勇于说出自己想法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此题的设计是对例题所学知识的考量:学生究竟弄没弄清楚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植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会不会灵活运用。
正向会用,逆向是否也会用。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一直都是个难点,所以在此多媒体课件的设置和运用,强化了学生对重点的掌握、让学生感受到一些看起来很难的题在掌握了其规律、解题技巧后其实并不难,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如果
今后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
该如何处理呢?(当遇到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在线段上植树,是不是必须两端都植?(不是的)
还可以怎么植?(一端植一端不植或两端都不植)。
在这两种情况下,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此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上有一个明晰的认识,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熟练运用,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五、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植):
间隔数+1=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