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地冲突与融合
互联网与文化传播的融合与碰撞
互联网与文化传播的融合与碰撞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与文化传播之间开始出现了密切的联系与互动。
互联网在改变着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迅速推动着文化的创新和传播。
本文将从互联网与文化的融合、互联网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及互联网与文化碰撞的挑战与机遇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互联网与文化的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互联网与文化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互联网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使得文化更容易被传播和分享。
通过互联网,文化产品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例如,中国传统的京剧、书法等艺术形式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观众,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互联网也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文化创作者可以更加灵活地使用各种媒介和手段进行创作。
电子书籍、网上音乐、在线影视等新兴的文化形态逐渐兴起,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互联网还为用户提供了更方便的文化获取途径,大大提高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
二、互联网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传统的文化传播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些限制,使得文化传播更加自由和便捷。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各种文化信息,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互联网也为个人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和个人博客等平台,个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作,将自己的文化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这种个人传播形式丰富了文化传播的多样性,使更多的声音被关注和听到。
然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信息过载现象使得人们难以准确获取和辨别真实的文化信息,虚假信息的传播也对文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互联网上的盗版、侵权等问题也对文化创作和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对艺术家和文化产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三、互联网与文化碰撞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与文化的融合碰撞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也愈发频繁。
互联网引领着新时代的传统文化创新,而传统文化又给互联网注入了深厚内涵,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一、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上的创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创新。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观看到许多传统文化演出,比如京剧、昆曲、山东梆子等,这些传统文化的演出被拍摄后上传到互联网上,使得越来越多人能够欣赏到这些演出。
网络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多便利。
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比如琴棋书画、民间技艺等传统文化课程,在网络上得以广泛传播。
同时,网络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例如,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出现,为喜爱传统文化的人提供了一个分享、交流的空间,让爱好者们能够通过网络互相交流、学习。
二、互联网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互联网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平台,也成为了传统文化保护的利器。
互联网的存储容量大,信息传递快,可以有效地保存传统文化的遗产。
例如,古籍、孤本等资料的数字化存储,让传统文化的遗产得以永久保留。
在各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互联网技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数据库系统、工具支撑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保护各地文化遗产的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传统文化对互联网的推动作用互联网在推动传统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互联网的内涵。
首先,传统文化对互联网的内容具有很大推动作用。
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不仅为互联网内容创作提供了创作素材,同时也为互联网内容的创意注入了深刻内涵,使得互联网内容更加稳重。
其次,传统文化对互联网的审美提高有很大的贡献。
互联网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断创新,同时传统文化对于审美的影响和传递也在加强。
传统文化的艺术风格、审美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与互联网的高级意识形态、世界观等精神高度契合,相互融合融会贯通,使得互联网的审美意识更加成熟、内涵更加丰富。
四、总结互联网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化形态,两者的相互关系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文化创新的特点。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网络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广泛的传播渠道,对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促进了两者的融合与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网络中的传播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推广。
无论是经典文学作品、传统戏曲演出还是传统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被快速、方便地传递给全球不同地区的受众。
例如,电子书籍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经典著作,网络平台上的直播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传统戏曲的精彩演出。
通过网络传播,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弘扬,更多人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启发。
二、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
网络的虚拟世界提供了创新的表达方式,使传统文化得到了新的演绎与表达。
例如,传统书法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诞生了数码书法的新形式;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则产生了跨界的音乐风格。
网络文化的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
三、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种相互促进关系,二者在融合中相互吸收、交流与发展。
传统文化走进网络世界,更加有活力与吸引力;而网络文化借鉴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在网络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玩家们在娱乐的同时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知识;在社交媒体上举办传统文化主题的活动,让年轻人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网络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得人们既能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又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互补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各自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二者之间的融合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文化选择。
网络文化的快速传播和互动性,使得传统文化能够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同时,传统文化则为网络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成为了网络创作的重要素材,而网络技术则使得传统文化可以呈现出更多元化的形式。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挑战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文化,并以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技术为物质基础的,以全球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为前提的,通过互联网把人类的各种文化信息传输给世界各地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活动,是一种以技术性性、数字化、虚拟性、开放平等性和多元性等为特征的崭新的文化形态,具有自身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特征。
传统文化则是指中华民族的入世思想,主要表现为“重人轻神”、“政教分离”和“儒学一尊”三个方面。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
与传统文化相比,网络文化暗含了新的价值取向、新的社会精神;网络拥有世界各地的丰富资源,既方便又快捷,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
毋庸置疑,网络文化为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强的冲击与挑战。
一、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融合网络文化在给我们带来机遇、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消极影响,因为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创新。
网络文化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形式来说,都迥异于以往所有文化,并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使得二者的关心呈现出一种既冲突又融合的现象。
1.从整个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脉络上看,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上统一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封闭性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讲究“仁爱”,“修身齐家”的文化;而网络技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使得各种文化平等迅速的交流成为了可能,它是一种开放型的文化,因此在网络空间上是以西方文化为主流,并由于技术上的先进性使其成为强势文化。
这种优势使得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念逐渐影响、制约并侵蚀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可能。
同时,网络文化是高度自主的文化,是平等参与的文化。
在唤起人们参与的同时,网络文化又从客观上导致文化变异更迭过快,难以控制。
网络上各种思潮共存,并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进行快速传播,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有更多选择,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及是非观有选择的接受信息,对各种文化的选择更加主动。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文化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文化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在这个数字化、全球化的时代里,网络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对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网络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碰撞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在这个冲突中寻求平衡。
一、网络文化的兴起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速和便捷,同时也催生了网络文化的繁荣。
网络文化以其自由、开放和娱乐性强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与价值观。
二、网络文化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然而,网络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也逐渐浮出水面。
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信息更加碎片化和碎片化,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短视频、微博等快速传播的形式让人们越来越追求即时性和简洁性的信息,而相对来说,传统的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正在逐渐丧失。
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娱乐性、低门槛性也容易引发一些不良价值观的传播。
在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着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网络暴力等问题,这与传统价值观中的真实、美好和尊重有着明显的冲突。
三、寻求平衡的策略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在网络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之间寻求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教育的力量不容忽视。
通过加强对网络素养和媒体素养的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信息获取和评估能力,有助于提高大众对网上信息的辨识能力,从而规避网络文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网络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网络平台作为信息的传播渠道,应积极监管和过滤有害信息,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审核和管理。
此外,传统媒体也应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发挥其信息传播的优势,传播更多高质量、有深度的内容,以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有效与传统价值观相融合与其看到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文化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我们更应该探索如何使它们得到有效融合。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传承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传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文化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便捷的传播方式,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然而,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并非互斥关系,而是互相融合、相互传承。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探讨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传承。
一、冲击1.1 传统文化受到新兴网络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新兴网络媒体的涌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
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成为了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的受众逐渐减少。
随着传统媒体的衰落,一些传统文化形式和价值观也面临着被冲淡的风险。
1.2 传统文化面临流行文化的冲击网络流行文化的兴起,使得部分年轻人热衷于崇尚时尚、追求潮流,并对传统文化保持疏离。
例如,一些年轻人更喜欢追逐明星、关注娱乐圈八卦,而对于古典音乐、传统绘画等传统文化形式缺乏兴趣。
这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二、传承2.1 传统文化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承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开始融入到网络平台中,如传统音乐、传统绘画等。
网络平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例如,许多网站和APP提供了学习传统文化的课程和教材,使得传统文化更容易被年轻人接触和学习。
2.2 传统文化受到网络媒体的推广网络媒体的推广,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机会。
通过网络平台,传统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例如,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传统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可以触达更多人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中。
三、冲突与融合3.1 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仅限于消极的方面,同时也促使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发生融合和创新。
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传统音乐可以融合电子音乐,传统戏曲可以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并讨论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传承受阻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获取知识和文化的方式。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网络娱乐、社交媒体和短时信息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年轻一代更加追求新潮、时尚和趋势。
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兴趣不高,导致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和遗忘。
二、文化多元化与碎片化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和碎片化。
传统文化被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和文化产品所冲击和淹没,人们的文化关注点不再围绕传统价值观和习俗,而是更多地被时尚、娱乐和消费主导。
三、传统艺术受众减少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京剧等,受众日益减少。
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观看娱乐节目、电影或电视剧等。
四、语言文化的冲击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的普及给传统语言文化带来了挑战。
网络用语的简化和缩略,导致写作和交流方式的改变。
一些传统的书写规范和表达方式逐渐被淡化或忽视,带来了语言文化的冲击。
五、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播尽管互联网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互联网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播提供了无限的机会。
文化传统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到全球各地,促进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互联网平台,文化艺术作品可以脱离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吸引更多的受众。
六、互联网提供了传统文化的保存渠道互联网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保存提供了新的渠道。
通过数字化技术,历史文物、传统经典等可以被数字化和在线展示,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瑰宝。
同时,互联网也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家和文化组织能够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互联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冲击,但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
互联网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
互联网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止为我们带来便捷,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而在互联网的繁荣中,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创新与融合。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互联网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
一、互联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互联网是一种先进的广泛应用的信息传递媒介,而传统文化则是我们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两者之间的融合,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形式。
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传统文化得以被更广泛、更加深入地传播,为更多的人所接触和认知。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传统文化的节目和活动。
2019年,浙江卫视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通过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用3D影像技术呈现出了汉唐时期的宫廷和古代建筑等场景。
又比如,我们现在都在用的传统汉字,现在也可以通过电子媒介传播了。
网络语言、网络符号等等,也都离不开传统文化因素。
因此,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帮助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
二、互联网的商业化与创新在互联网的商业化中,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很好的创新融合。
互联网的商业化较早地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来越突出了创新和变革的特点。
在互联网的商业领域中,很多企业都在考虑如何融合传统文化,从而推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吸引力的产品。
例如,很多网红店在产品的设计上,也运用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
比如,运用了古丝绸之路元素的“丝路花语”品牌,经营着印有唐诗宋词的文创产品。
这不仅在保护传统文化,还为现代文化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感。
在旅游业的兴旺中,传统文化的元素也被大量运用。
不仅是传统的民俗风情,还有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景点等等,这些地方都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三、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教育创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文化教育的方式也在向着更加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转变。
互联网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崛起,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变得更加快捷和便利,同时也让传统文化面临了来自全球化、商业化和年轻化的挑战。
互联网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表现,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入手探讨这个话题。
一、互联网文化的全球化影响传统文化互联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全球化,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收看和分享。
这一特点也让传统文化扩大了受众和影响范围,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开始被更多的人所认知和欣赏。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刺激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全球化也可能会使传统文化被同化甚至消失。
在互联网文化的引领下,人们更容易关注热门话题和流行文化,而抛弃了传统文化的珍贵之处。
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互联网文化的商业化影响传统文化互联网的商业化模式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通过互联网平台,传统文化得以推广和传承,同时也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例如,通过互联网演唱会、文化产品等方式,传统文化得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然而,互联网文化的商业化模式也可能会将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文化价值剥夺。
商业化的需求使得传统文化被打磨和包装,有时甚至被歪曲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需要强调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避免过度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不良影响。
三、互联网文化的年轻化影响传统文化互联网文化以“年轻、时尚、新潮”为代表,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
然而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代表了经典、高雅和传承,却未必能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需求。
因此,在互联网文化的引领下,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年轻化的挑战。
然而,年轻一代的消费力和审美趋势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机会。
通过创新的方式,传统文化可以更接地气、更有活力,进而吸引年轻人关注和接受。
四、结语总之,互联网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多态性和复杂性。
全球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全球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成为了必然的现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千百年来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哲学、审美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精髓,但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多样性、流动性和交流性的挑战。
然而,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并不是两个矛盾的词汇,只要正确认识和应对这种关系,传统文化与全球化之间的冲突便可以转化为同步发展、互补共进的融合。
一、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文化的边缘化在物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西方文化大量影响了其他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较弱的地区。
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渐减弱。
2. 传统文化的异化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中,传统文化常常因为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保守性而被漠视和辜负。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传统文化有时也会被异化和扭曲,成为一种新的、与传统相背离的文化形态。
3. 传统文化的失传传统文化多由口传心授,流传于民间,但受到教育体制和时代变迁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多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有些地方的传统文化曾经与当地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流失,这些传统文化往往逐漸淡忘。
二、全球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虽然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较为显著,但是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共存、交流、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传统文化也有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1. 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掘发掘和保护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共同财富,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至关重要。
许多文化机构和学者在挖掘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其深刻的智慧和心灵启迪,这些智慧和启迪可以应用于社会现实的解决方案中,从而有效促进社会深刻的变革和进步。
2. 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可以让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现代社会当中。
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并非僵化不变的,而是可以再现创新,进行艺术和文化衍生,从而创作出新的文化作品。
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是一个社会中人们共同创造并传承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与融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第一节: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传统文化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根本价值观,而现代文化则更多地关注个体的价值和自由。
由于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差异,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冲突。
传统生活方式强调家庭、尊敬长辈和孝道,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更多地追求个人独立和自由,社交圈子逐渐扩大,传统的亲密社会关系受到了冲击。
其次,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冲突。
传统文化注重维护社会稳定和道德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助。
而现代文化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追求,个人主义成为主导。
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常常导致人们在道德、伦理问题上产生分歧。
第二节: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融合尽管传统与现代文化存在冲突,但也正因为这种冲突,使得文化的融合成为可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传统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启迪和参考。
例如,在商业伦理领域,传统的诚信和互助观念可以对现代商业行为进行规范,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借鉴。
其次,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传承的机会。
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传统文化形式通过现代媒体平台的传播,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第三节:促进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为了促进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年轻一代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次,鼓励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价值观念的凝练,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并不相悖。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报告范本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报告范本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报告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化以其高度自由、开放的特点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点和冲突原因,探讨了如何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的方法。
一、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点1.价值观念差异:传统文化强调传统道德伦理、尊重权威,而网络文化更加倾向于个体主义和自由价值观。
2.传播方式不同:传统文化通过实体媒体、口头传统等方式传播,而网络文化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传播。
3.参与方式差异:传统文化依靠社区、家庭等身份认同进行参与,而网络文化通过虚拟身份进行多样化的参与。
二、冲突原因分析1.信息泛滥与真假难辨:网络文化中信息传播迅速而广泛,然而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却难以确保,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议。
2.传统价值观被冲击:网络文化中存在冲击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言论和行为,容易引发传统文化保护者的质疑和抵制。
3.娱乐化程度加深:网络文化中的娱乐因素较多,容易导致人们追求短期快乐,而忽视传统文化中的深层次思考和审美追求。
三、如何达到平衡1.教育引导:加强网络文化教育,培养公民网络素养,提高网络辨识力,使其在信息传播中对真假信息有较强的判断能力。
2.价值观融合: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并不完全对立,可以通过挖掘共同点,使二者在价值观念上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3.监管机制建设: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信息内容审核和管理制度,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
四、案例分析1.微博禁言案例:微博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尽管给予了广大民众表达自己的权利,但也催生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平衡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微博加强了对散布虚假信息和违规言论的惩罚力度。
2.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网络娱乐: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网络娱乐中,例如舞蹈、歌曲、服饰等,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在年轻一代中传播,提升其影响力。
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研究
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网络梗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创新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以及创作创新的意义。
一、网络梗的定义和特点网络梗,即Internet Meme,指的是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并广为流传的一种文化符号或概念。
网络梗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可传播性强、易复制、语言和符号简洁明了、多媒体形式多样等。
这些特点使得网络梗能够迅速在网络中传播,并成为人们沟通表达的一种方式。
二、网络梗的融合与传统文化的实践1. 传统文化元素在网络梗中的运用网络梗通常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重新解构与再创造,使之适应于网络时代的语境。
例如,将古代文人的诗词引用在网络梗中,或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模仿并讽刺传统文化的某些习俗等。
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2. 传统文化对网络梗的影响与借鉴传统文化对于网络梗的借鉴也是相互的。
网络梗在迅速传播的过程中,也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
例如,在网络梗中引用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事件或者象征符号等,使得梗的内涵更加丰富,并产生更深层次的文化共鸣。
三、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的创新1. 文化创意的催化剂网络梗作为一种文化创意的载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思想、共享情感和交流的平台。
网络梗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下社会生活、热点事件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新意的符号和概念。
这种创新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时代更新与发展。
2. 传统文化的跨界融合网络梗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文化形式可以以全新的方式呈现。
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网络梗使传统文化得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触及更多的受众群体。
这种融合不仅使传统文化更具活力和吸引力,也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
四、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的挑战与机遇1.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冲突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也成为了当前社会文化领域一个重要的话题。
互联网不断推动着传统文化的再造、再现和再创造,并引领着文化创新的新浪潮,成为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互联网是数字时代的催化剂,它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和快捷的交流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融合。
互联网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创新者。
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获得更广泛的传播,互联网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元素来进行增值创新。
互联网平台上的传统文化展览和活动,让观众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互联网的平台也让文化传承更加轻松和方便。
例如“国家博物馆在线展览”、“京剧直播大会”等,这些通过互联网展示的传统文化活动都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赞扬。
除此之外,互联网还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价值。
通过互联网,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与当今社会的新兴事物进行结合,产生创意并提供新的机会。
“抖音”平台上的短视频,将传统文化和当今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不仅使传统文化得到新的关注和认可,也为年轻人带来了新的文化享受。
同时,互联网上也涌现出了一批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创意产品,例如“京东古董馆”和“淘宝文物专卖店”等,为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二、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创新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繁荣和传承,也鼓励了新的文化创新。
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手段,为传统文化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剧变,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迎合现代人的需求和喜好,也在不断进行创新。
“网红李铁根”的“粤曲融合推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把粤剧和古琴音乐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引起了年轻人的兴趣和喜欢。
另外,互联网还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得很多文化创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作和交流。
例如,网络小说和网络影视作为新兴文化产物,经过互联网的推广和传播,成为了当今年轻人追逐的文化热点。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信息交流平台。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活过来”,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困境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多重困境。
首先,传统文化在面对网络化的生活方式时渐渐丧失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受到了社会生活现代化和全球化影响的冲击,随之而来可能会导致其流传和传承的困难。
其次,互联网迅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跨越了国界和语言,使得其所涉及的文化领域愈来愈广泛,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自我保护能力则显得相对不足,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也就更加复杂和困难。
传统文化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在互联网掏空和信息过载的时代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避免被各种信息污染和文化冲击削弱自己的文化内核,这是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困境。
二、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即使传统文化面临着多重困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保护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意味着人们在阅读、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选择更加丰富。
另外,互联网可以加快文化交流的速度,使得各种文化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界限被打破。
同时,互联网还可以解决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的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动画、游戏、音乐等来引人深入传统文化。
三、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传统文化寻找到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
传统文化和互联网的融合,是文化传统与科技进步的双向作用,不断地推动着文化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从传统文化扩展到互联网的领域,通过数字化媒介,创新、整合、更新、深化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形式,也使得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活泼。
同时,许多理论研究认为,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也使得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多兴趣和认识,这是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困境中最为重要的转变。
四、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结合的现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具特色和独特性的文化之一。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冲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这一话题,并就其中的融合与冲突进行分析。
一、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1. 知识传播方式的转变网络文化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传统文化通常通过书籍、教育机构等途径向人们传递,受到地域和传统的限制。
而网络文化则将知识传播的门槛降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和获取信息。
这种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2. 文化交流的拓展网络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交流平台,使得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加容易和频繁。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观念。
这种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吸收和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3. 创新思维的激发传统文化的经典和底蕴为网络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源泉和素材。
网络文化借鉴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形成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态。
这种融合激发了创新思维,为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1. 价值观念的碰撞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网络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开放,崇尚时尚和流行;而传统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家庭和谐,尊重传统和权威。
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了冲突的出现。
2. 文化认同的模糊网络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使得年轻一代更容易接触到国外文化,并从中吸取影响。
这种文化冲击可能会导致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下降,产生文化焦虑和自我认同的困惑。
3. 形式与内容的转变网络文化强调图像与声音的传播,崇尚瞬时和碎片化的快速阅读,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纸质媒介的阅读能力下降。
这种转变不仅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困扰。
三、融合与冲突的处理1. 融合共生在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积极吸收网络文化的创新元素。
中国式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式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家,但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产生了许多冲突与融合。
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的科技相互碰撞,互相学习,最终实现了一种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冲突是难免的。
传统文化的某些价值观与现代化的一些理念相冲突,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举个例子,传统的中国文化注重尊老爱幼,尊敬儿孙尊长的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观念差异越来越大。
现代化教育的影响下,孩子们更加追求个人独立和自由,他们更愿意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仅仅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去生活。
这就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紧张与冲突。
此外,现代化所带来的强调个人利益和物质欲望的观念也与传统文化相矛盾。
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应该为整个家族或社会的利益付出,而现代化则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满足。
在传统理念下,个人的成功与社会的认可是分不开的,因此,个人的价值往往是通过自身的付出和贡献得到认可的。
然而,现代化社会更加强调个人的能力和机会,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这种冲突导致了社会的价值观不断变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但是正是在这种冲突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也在进行着融合。
传统文化给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根基与精神支撑,现代化也在进化中改变传统文化的形态。
以传统的文化艺术为例,传统的中国绘画、音乐和戏曲等都在现代化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些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融入现代性的元素,使之更具有现代审美观。
近年来,中国的电影工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表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互补关系。
在“中国梦”的倡导下,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探索一条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道路。
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自身特点和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殊现代化道路。
这条道路的寻找也在进一步引导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内外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内外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自古以来,中华文化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虽然外来文化也深入影响着中国文化,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有其独立性和魅力。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内外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在文化的发展中,冲突和融合是一种常态。
传统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在中国文化内部,许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生命力。
这些文化中,儒家思想占了主要地位。
儒家思想着重强调“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以及父母孝道、兄弟友爱等等。
然而,现实社会中,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价值观也在逐渐转移。
人们开始重视个人利益,忘记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外来文化也在中国发展壮大。
当代中国人接受来自欧洲、美洲、亚洲以及非洲文化的影响。
音乐、电影、时尚、文学等等。
外来文化所带来的是新思想、新观念、新理念。
事实上,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有许多互补之处。
外来文化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东西,如新思想和新视角,用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其独特意义,这些独特性可以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文化的冲突也在逐渐增多。
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在思想和观念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有时容易发生冲突。
例如,在商业和广告行业中,出现了许多不符合传统道德的行为。
这些行为引发了社会的不安和争议,因为它们威胁着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
然而,文化融合也是一种可行且重要的方式。
文化融合可能会产生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样的融合,有助于增进理解和互动,激发创新潜能。
典型地,艺术、文学和音乐作品所存在的文化融合现象已经成为现代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尝试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对文化的冲突有所准备。
我们必须保持自己最真实的自我,并找到自己文化的内在特质。
这种本土特质必须被认可,也必须被保护,以保证文化融合的顺利进行。
在整个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挖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系统地结合当代社会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和发展。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发展-2019年精选文档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发展-2019年精选文档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化以其不可阻挡的威力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中华名族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在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也以自身的厚重积淀和顽强的生命力对网络文化产生着深远影响。
准确把握二者的冲突与融合发展对当今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界定及特征(一)传统文化的界定及特征1、传统文化的界定传统文化是人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并传递下来的文化。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文化。
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
以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文化,形成了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
2、传统文化的特征(1)人文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与社会的人文之化,这种人文之化的品质就是经世致用,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
(2)时空性。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都有所不同,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也有差异性。
如齐鲁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中原文化、西北文化、滇黔文化、东北文化和岭南文化等等。
(3)群体性。
文化是超越个体的,只有被社会的某个群体所共享的行为、价值等才能成为文化。
如“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老话有“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等,这与中华文化属于农业文化类型有关,人们的温饱问题是生活中的首要问题,这就是具有群体性的普遍文化现象。
(二)网络文化的界定及特征1、网络文化的界定网络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划时代成果,广义上说,网络文化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狭义上指知识和信息以计算机可识别的代码形式记录下来,并依赖网络进行传播和交流的一种文化。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传承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传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文化的普及也带来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以及如何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实现文化传承的平衡。
一、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冲击1. 信息获取途径的转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为便捷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线下渠道。
这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新的事物,而传统文化则可能被忽视。
2. 价值观念的碰撞与冲突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导致了各种观点的碰撞与冲突。
某些网络文化的观点和价值观可能与传统文化发生抵触,引发价值观念的混乱。
3. 语言表达的变化网络文化的出现带来了诸多新的网络语言和表达方式,例如表情包、网络流行语等。
这些新的语言形式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可能导致传统文化中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渐消失。
二、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相互融合1. 传统文化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传统文化开始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传播。
例如,各种传统文化节庆的在线直播、传统手工艺品的电子商务销售等,使得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被人们了解和接触。
2. 网络文化中融入传统元素许多网络平台开始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其内容中,例如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网文、以传统音乐为背景的短视频等。
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三、实现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平衡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面对网络文化冲击的同时,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
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让年轻一代了解、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建设优质网络文化平台鼓励并支持传统文化相关的网络平台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同时,加强网络文化的管理和监管,提供更多有益于文化传承的内容,减少低俗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3. 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在享受网络文化的同时,人们也应养成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避免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网络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摘要】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形式,具有自身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特征,在网络时代对传统文化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章在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产生及其发展的基础上,探究了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网络文化;冲突与融合引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依托,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以发送、接受信息为核心,以加强联系为手段影响人类生活思维方式的一种文化形式[1]。
网络文化的产生在传播方式、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对传统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以研究。
为了能够清晰的把握网络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从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来展开论述,探究二者的冲突与融合。
一、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是适应于中国社会在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民族心理、语言文字、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和特殊需要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终成形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发展,有其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过程。
这个过程体现出中国文化发展的血脉与经络。
认识这个脉络与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把握其发展规律,进一步研究其与网络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2],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大体分为四个时期:1 、孕育时期-殷周时期。
这一时期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经济有所发展,阶级对立越演越烈,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对一些自然现象还无法解释。
久而久之,在原始的宗神观念、图腾崇拜的基础上产生了命运观念,天命观念,神鬼意识。
为了预知天命和自己的命运,古代人在生活中创造和总结出各种各样的占卜方法,后来对这些占卜的方法和记录加以总结形成“卦辞”和“爻辞”,编撰成书《周易》。
这就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有关天地,人生,吉凶,祸福,美丑,善恶等观念文化。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与胚胎时期。
2 、发展成形时期-春秋战国至汉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观念文化发展的理论化时期。
根据《尚书》,《诗经》,《左传》等文献的记载,阴阳、五行、天命、神鬼、天人等观念,在春秋中后期得到了重大发展,逐渐系统化,理论化。
这就为老子创立道家学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提供了思想资料和认识基础。
在思想文化初步发展的起初上,开始形成关于“天道”和“人道”的系统理论,形成了百家争鸣了局面。
经过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传统观念文化多元互补互黜,逐渐发生融合。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势力的争斗,导致各种思想理论此起彼伏,直至汉武帝上台后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取得了合法的主导地位,但从此,儒学中渗透了道家,法家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这才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以儒道为主体的多元格局。
3、融合与演变时期-晋至唐宋元明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大融合,大发展时期。
晋时期儒,道思想进一步合流,演变为“玄学”的理论形式;道家文化历经“黄老之学”的思想融合演变为道教文化;两汉时期,印度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与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完成了本地化,从此出现了儒、道、释三教并存,融合发展的局面。
儒、道、释三家思想融合和演变的结果,出现了宋明时期的“理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时期。
4 、反省与转型时期-近现代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各种社会矛盾充分暴露,加上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一批富于忧患意识的有识之士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从总体上进行反省和总结。
开始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不足,开始引进西方文化,认知西方文化中与科学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引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改变,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了转型期。
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进一步交融互补,文化问题与发展人类文明,维护人类和平以及生存环境,改善人类生活条件,增进人类幸福达到理想境界紧密结合起来。
从上述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演变经久不衰,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
透过现象,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是源于《周易》,以儒、道为主体,是一种包容宽大的文化。
之所以源远流长,一个“和”字贯穿始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和”,指不同事物之间的搭配、融合、平衡达到最为圆满程度的一种状态。
在《周易·乾卦·象传》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意见是说,大自然运行变化的规律,使宇宙自然中的万物各自形成其品德属性,又保全了阴阳会合冲合的元气,以有利于守持正固。
“太和”即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和谐,是最好的和谐状态。
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乃在最能调和,使冲突之各方兼容并包,共存并处,相互调济。
二、网络文化的产生与涵互联网最早起源于美国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最初用于军事用途。
让互联网真正飞速发展的事件是1987年商业化互联网的诞生,电脑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商业化的发展促成了一个惊人的奇迹,时至今日,全世界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数十亿。
今天的Internet已经从各个方面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们可以随时从网上了解当天最新的天气信息、新闻动态和旅游信息,可看到当天的报纸和最新杂志,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购物、收发电子,享受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等。
网络促进了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延伸,极改变了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冲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我们在全世界围进行通信、开展合作、共享信息和智慧提供了平台。
当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交往都借助乃至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的时候,就产生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
我们可以说网络是网络文化诞生的温床,网络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传统文化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自己的特征[3]。
1、开放性与多元性。
网络文化的产生基于全球性的互联网络,突破了地域的界限,使得全球性普遍交往成为可能,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网络上交汇,碰撞,竞争,相互融合,相互吸收,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接触到世界围各种文化和观点。
网络文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以开放的姿态包容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多元并存。
2、自主性和参与性。
网络是信息时代重要的交际、传播工具,它超出了任何一种传统的单向传播媒体,现了互动交流。
在互联网上,通过电子,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等形式,个人既是网络文化的接收者又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地位上又是平等的,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实现了双向交流,任何观点、任何思想、任何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都可因创建者个体的意愿在网上输出,个体参与到网络文化的传播与建设中。
3、虚拟性和隐匿性。
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提供了网络文化虚拟性的可能,它使现实的客观世界转换成了文字,声音,图像等数字化符号,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在网络世界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在网络文化世界中,人们超越了现实世界的限制而想象设计出虚拟的自我,虚拟的国家和社会,虚拟的文化关系和世界。
虚拟性是网络文化有别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三、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融合网络文化在给我们带来机遇、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消极影响,因为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创新。
网络文化无论就其容还是形式来说,都迥异于以往所有文化,并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就现实情况而言,二者是一种既冲突又融合的现象[4]。
1、从整个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脉络上看,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上大统一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封闭性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讲究“仁爱”,“修身齐家”的文化;而网络为各种文化平等迅速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无栅栏的平台,是一种开放型的文化。
网络技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然后在世界各地流行开来。
这样在网络空间势必形成一种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文化,并由于技术上的先进性导致其成为强势文化。
在开放的网络空间,随着国互联网用户的增多,极易受到西方文化和其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导致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
2、网络文化是高度自主的文化,是平等参与的文化。
在唤起人们参与的同时,网络文化又从客观上导致文化变异更迭过快,难以控制。
网络上各种思潮共存,并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有更多选择,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是非观,有选择的接受信息,对各种文化的选择更加主动。
而传统文化长久以来以传统媒体进行单向的传输,这样传统文化在传播、接受信息中的权威地位受到新形式的网络文化的冲击。
新旧两种形式的文化在互动和发展中的对立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从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它是根植于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或对现实世界的探索的,因此它所反映的容都是现实世界中或者是对现实世界的升华和提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均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现实的物质世界紧密联系的。
而网络文化的诞生则源于信息技术,反映的是赛博空间中的一些虚拟的现实。
网络虚拟环境由于具有模拟性、交互性等特征,可以在虚拟空间完成现实世界中的任务,甚至可以达到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目标,因此对人们的传统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体现为虚拟文化的网络文化还是作为实体文化的传统文化,虽然存在方式不同,但都是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摆脱不了“文化”的涵,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而变得具有了极强的生命力,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深处。
因此,传统文化是相对稳定、相对凝固、相对完整,变化相对缓慢的。
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沉淀,中国传统文化就更具备了稳定性和僵化的特点。
而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一个特性是文化中发生冲突,只是一时之变,要求调和,乃是万世之常。
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将吸收网络文化中积极的成分为己所用,互利互济,共同发展。
正如前文所述,网络文化是开放的、全球包容性的文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正在成为具有无限包容性和拓展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必然成为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容。
而网络文化本身,既受到不断发展的新技术的影响和支撑,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因为作为网络文化主体的人,在其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收到传统文化的熏,他们在建构网络文化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传统文化的烙印,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网络文化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形成。
网络的开放性与丰富性,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研究提供了空前的便利,网络使得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更为方便,基于网络文化的传统文化现代化正在以超出想象和预期的速度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