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31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这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更多杂文阅读请关注。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①。
详训诂,明句读②。
[注释]①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②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译文]教导刚入学的儿童,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原文]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棣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俱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注:《三字经》早期文本没有这一段。
) [原文]为学者,必有初①。
《小学》终,至“四书”②。
[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
初:开始,开端。
②《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人朱熹、刘子澄所编,通过讲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向儿童灌输孔孟之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读书求学的人,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
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原文]论语者,二十篇①,群弟子,记善言②。
[注释]①《论语》:论是议论,语是答语。
此书是孔子在鲁国与弟子论学、论治、论礼、论乐的书,分为20篇,共15917个字。
群弟子:指孔子的学生们。
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译文]《论语》这部书共分为20篇,是孔子的弟子和他们的再传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一生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原文]孟子者,七篇止①。
讲道德,说仁义②。
[注释]①孟子:孟轲。
作《孟子》七篇。
②讲:讲述。
说:宣传,谈论。
[译文]《孟子》这部书是孟轲写的,共七篇,内容是有关讲述道德、宣传仁义等优良品行的言论。
三字经全文解释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xx。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xx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xx,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xx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xx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xx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xx逃学,xx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xx,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xx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xx、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xx人xx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xx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xx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xx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三字经》全文+翻译,仁,义,诚,敬,孝,国学经典!值得珍藏
《三字经》全文+翻译,仁,义,诚,敬,孝,国学经典!值得珍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笔墨,曰纸砚。
此四宝,藏文房。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三字经》的全文解释
《三字经》的全文解释《三字经》的全文解释《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三字经》的全文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经过读《三字经》,你知道三字经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呢?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字经全文,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三字经》译文+讲义
《三字经》译文+讲义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下来旳时候都是好旳,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旳学习环境不同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旳差别。
(想象有一种刚出生很纯真旳婴儿旳画面)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好好教导,性格就会变迁,教孩子旳道理,最贵重旳就是要专一。
(想象有一只狗没有好好教导,为了使它不变坏,它旳主人就要用心一致地教育它)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旳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旳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旳布来教子。
(想象夕阳下旳母亲选择邻居来搬家,由于她儿子不学习,她就砍断了织布机上旳布。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措施,他教育旳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步科举成名。
(含着豆子旳燕子飞回山里有一种好措施,用来教育5个儿子,儿子都名声远扬了)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子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爸爸旳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规定就是做老师旳懒惰了。
(想象有一对很顽虐旳子女,爸爸在认错,老师在睡懒觉)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当旳。
一种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旳时候既不懂做人旳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想象孩子不学习,飞走了蓑衣,幼儿园里面不学习,老了又有何作为)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旳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美玉不好好刻琢,不能成为一种仪器。
人不好好学习,不能懂得礼仪。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做子女旳,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旳礼节和知识。
(作为人家旳儿子,方世玉少年时就喜欢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爸爸,替爸爸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旳人都应当实行和效仿旳。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全文原文
《三字经》全文原文这部一千多字的《三字经》,似是万千精华被浓缩。
更可贵的是,这部经典一直在被不断扩充、不断进步。
这才是真正的包罗万象,蒙学典范。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三字经》全文原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三字经》全文的内容哦)《三字经》全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三字经》全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三字经》全文及解析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与⼈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为准则,就是君王与⾂⼦的⾔⾏要合乎义理,⽗母⼦⼥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三字经:⽈春夏,⽈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
16、三字经:⽈南北,⽈西东。
此四⽅,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是指各个⽅向的位置。
这四个⽅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位定出来。
17、三字经:⽈⽔⽕,⽊⾦⼟。
此五⾏,本乎数 【解释】⾄于说到“五⾏”,那就是⾦、⽊、⽔、⽕、⼟。
这是中国古代⽤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产⽣的。
18、三字经:⼗⼲者,甲⾄癸。
⼗⼆⽀,⼦⾄亥 【解释】“⼗⼲”指的是甲、⼄、丙、丁、戊、⼰、庚、⾟、壬、癸,⼜叫“天⼲”;“⼗⼆⽀”指的是⼦、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叫“地⽀”,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三字经:⽈黄道,⽇所躔。
⽈⾚道,当中权 【解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太阳⼜围绕着银河系中⼼运转。
太阳运⾏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圆圈,这就是⾚道。
20、三字经:⾚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道地区,温度最⾼,⽓候特别炎热,从⾚道向南北两个⽅向,⽓温逐渐变低。
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三字经:⽈江河,⽈淮济。
此四渎,⽔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物博的国家,直接流⼊⼤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这四条⼤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2、三字经:⽈岱华,蒿恒衡。
此五岳,⼭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名⼭,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西岳华⼭、中岳嵩⼭、南岳衡⼭、北岳恒⼭,这五座⼭是中国⼤⼭的代表。
23、三字经:⽈⼠农,⽈⼯商。
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经过读《三字经》,你知道三字经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呢?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字经全文,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导语】《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并称为三⼤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童启蒙读物,下⾯⽆忧考就给⼤家详细介绍下《三字经》的原⽂及注释解析,欢迎阅读! 《三字经》原⽂ ⼈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教五⼦,名俱扬。
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为⼈⼦,⽅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
⼀⽽⼗,⼗⽽百,百⽽千,千⽽万。
三才者,天地⼈。
三光者,⽇⽉星。
三纲者,君⾂义,⽗⼦亲,夫妇顺。
⽈春夏,⽈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南北,⽈西东,此四⽅,应乎中。
⽈⽔⽕,⽊⾦⼟,此五⾏,本乎数。
⼗⼲者,甲⾄癸。
⼗⼆⽀,⼦⾄亥。
⽈黄道,⽇所躔。
⽈⾚道,当中权。
⾚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江河,⽈淮济。
此四渎,⽔之纪。
⽈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之名。
⽈⼠农,⽈⼯商。
此四民,国之良。
⽈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有草⽊,此植物,遍⽔陆。
有⾍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
稻梁菽,麦⿉稷,此六⾕,⼈所⾷。
马⽜⽺,鸡⽝⾗,此六畜,⼈所饲。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黄,及⽩⿊,此五⾊,⽬所识。
酸苦⽢,及⾟咸,此五味,⼝所含。
膻焦⾹,及腥朽,此五臭,⿐所嗅。
匏⼟⾰,⽊⽯⾦,丝与⽵,乃⼋⾳。
⽈平上,⽈去⼊,此四声,宜调协。
⾼曾祖,⽗⽽⾝,⾝⽽⼦,⼦⽽孙。
⾃⼦孙,⾄⽞曾,乃九族,⼈之伦。
⽗⼦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则忠。
此⼗义,⼈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功。
⾄缌⿇,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共遵,既识字,讲说⽂。
有古⽂,⼤⼩篆,⾪草继,不可乱。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全文带注释版
三字经作者:王应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
自子,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三字经》全文与译文
《三字经》全⽂与译⽂《三字经》全⽂与译⽂第1⽂启蒙教⼈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译⽂】:⼈⽣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法就是要专⼼⼀致地去教育孩⼦。
战国时,孟⼦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次孟⼦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
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仅仅是供养⼉⼥吃穿,⽽不好好教育,是⽗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师的懒惰了。
⼩孩⼦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个⼈倘若⼩时候不好好学习,到⽼的时候既不懂做⼈的道理,⼜⽆知识,能有什么⽤呢?⽟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第2⽂礼孝爱为⼈⼦,⽅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
【译⽂】:做⼉⼥的,从⼩时候就要亲近⽼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学习到许多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东汉⼈黄⾹,九岁时就知道孝敬⽗亲,替⽗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母的⼈都应该实⾏和效仿的。
汉代⼈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从⼩就应该知道的。
⼀个⼈⾸先要学的是孝敬⽗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深的数学,以及认识⽂字,阅读⽂学。
第3⽂常识⼀⽽⼗,⼗⽽百。
百⽽千,千⽽万。
三才者,天地⼈。
三光者,⽇⽉星。
三纲者,君⾂义。
⽗⼦亲,夫妇顺。
⽈春夏,⽈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南北,⽈西东。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经过读《三字经》,你知道三字经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呢?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字经全文,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三字经全文附解析
《三字经》全文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孝悌乃一件大事。
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三字经解释: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导语】孟⼦,名轲,尊称孟⼦,也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
是孔⼦的三传*,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下⾯是⽆忧考分享的三字经解释:孟⼦者七篇⽌讲道德说仁义。
欢迎阅读参考!
mèngzǐzhě
孟⼦者
qīpiānzhǐ
七篇⽌
jiǎngdàodé
讲道德
shuōrényì
说仁义
【注释】
孟⼦:孟轲。
作《孟⼦》七篇。
讲:讲述。
说:宣传,谈论。
【解释】
《孟⼦》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内容也是有关品⾏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的⾔论。
【启⽰】
孟⼦,名轲,尊称孟⼦,也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
是孔⼦的三传*,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故事】
《论语》和《孟⼦》是研究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书籍。
⽽孔⼦和孟⼦是中国历最重要的学问家,关于他们的故事⾮常多,因此我们在这⾥只举⼀个来说。
有⼀次,孔⼦在教*们道理,*们照例围坐在孔⼦的⾝边,年仅⼆⼗四岁的增参也坐在其中,他是个⾃省能⼒很强的学⽣,所以孔⼦很欣赏他。
席间,有*问孔⼦:“⽼师,为什么您讲的道理都那么复杂呢?”孔⼦听完这个问题,看看这为*,⼜望望曾参,然后回答说:“我的道理是浑然⼀体,⽽能贯通任何事物的。
”说完,便离开了。
满头雾⽔的*们围着增参,曾参微笑着回答他们:“⽼师所说的道理,就是我们能推⼰及⼈,⼀切以诚⼼最重要。
”虽然是简单的两句话,但是,真要做好,还不太容易呢!。
三字经故事(二十四)
三字经故事(二十四)
【原文】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注释】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的书。
记:记载。
善言:善言善语。
孟子:孟轲所写的书名。
止:与“只”相同。
【语译】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空子的弟子和再传的弟子,把孔子或是孔子弟子曾说过的善言善语,记载编辑而成。
而《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整本书的主旨,是在谈道德仁义的道理。
【故事】
《论语》和《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书籍。
而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学问家,关于他们的故事非常多,因此我们在这里只举一个来说。
有一次,孔子在教弟子们道理,弟子们照例围坐在孔子的身边,年仅二十四岁的增参也坐在其中,他是个自省能力很强的学生,所以孔子很欣赏他。
席间,有弟子问孔子:
“老师,为什么您讲的道理都那么复杂呢?”
孔子听完这个问题,看看这为弟子,又望望曾参,然后回答说:“我的道理是浑然一体,而能贯通任何事物的。
”
说完,便离开了。
满头雾水的弟子们围着增参,曾参微笑着回答他们:
“老师所说的道理,就是我们能推己及人,一切以诚心最重要。
”
虽然是简单的两句话,但是,真要做好,还不太容易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31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这句话是说:《孟子》共分七篇。
内容是有关道德修养、仁义品行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启示: 孟子,名轲,后世尊称孟子为亚圣。
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
是孔子的三传弟子,孟子同样讲仁义道德。
《孟子》这部书共有七篇文章,是孟子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整理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内容都是讲道德,说仁义,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阐明性善等。
四书的文字分量,共五万六千多字,《论语》只占29%,《孟子》则占了63%,因篇幅较长,所以《孟子》的七篇文章,每篇都分为上下两编。
古人不参加科考的可以不读《孟子》,但走仕途之路的士子,必须熟读此书。
《孟子》的文章写得实在好,文意贯通、文采飞扬、说理透彻,有条不紊,后世的所谓“唐宋八大家”无不因袭孟子的文风。
孟子是子思的再传弟子,是战国中期的大学者,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在那样现实的时代环境中,他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而绝对不受时代环境的影响。
本公众号秉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思想”的宗旨,坚持每天一条“原创”国学分享,力争使更多的人有所认知、有所收获、有所领悟,进而得以发扬国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