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教案
初中图形变化教案
初中图形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对图形进行变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计算。
2.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图形模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找出它们之间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关系。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如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等。
2. 讲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如旋转的定义、旋转的中心和角度等。
3. 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如轴对称的定义、对称轴等。
三、实例演示(10分钟)1. 教师用图形模板进行实例演示,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过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应用拓展(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解决几何问题等。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图形的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题和应用拓展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图形变化知识。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方式。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对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变换的应用,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掌握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和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演练图形变换,提高操作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变换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学具:学生准备尺子、圆规、直尺等学具,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变换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变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说课稿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是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包括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方式。
通过对这些变换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规律,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在空间想象力方面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学生对图形变换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2.教学难点:图形变换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图形变换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变换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图形变换的实际应用。
2.探究新知:介绍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掌握图形变换的规律。
3.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练习巩固: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册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教学目标1.欣赏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反射等图形变换的理解,并能将一些基础的图形经过上述变换设计出一些美丽的图案.教学重点运用图形变换设计图案. 熟悉各种图形变换性质和特征教学难点运用简单图形和图形变换,欣赏并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设计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课前自学:阅读教材P123至P125的内容.2.什么是基础图形?3.下列现象中各属于什么变换现象?(1)山倒映在湖中: ;(2)滑雪运动员在笔直的雪地上滑雪:;(3)将挂钟中的时针从五点钟的位置拨到七点钟的位置: .4.欣赏图1--图5,说出它是由哪个基础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在图中把基础图形标出来.图1 图4 图5 图2图3二、新课学习1.如图所示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不考虑颜色),直线m 是它的一条对称轴.已知图中圆的半径为r,求你能借助轴对称的方法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吗?说说你的做法。
2.如图所示,AB 是长为4的线段,且CD⊥AB 于O 。
你能借助旋转的方法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吗?说说你的做法。
三、实效训练1.教材P124“做一做”(估计学生有三种拼法)2. 根据给定基础图形拼图案利用平行四边形和正六边形拼图案,(可以重复使用一个基础图形),并且说明设计意义.如:某同学拼成一部风车.3.如图,在等边△ABC 中,AB=6,D 是BC 上一点.且BC=3BD , △ABD 绕点A 旋转后的得到△ACE.则CE 的长为_______.风车E D CB A4.如图,在△ABC中,∠BAC=1200,以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BCD,把△ABD绕着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0后得到△ECD,若AB=3,AC=2,求∠1+∠2=1200 , 求∠BAD的度数与AD的长.5.试用两个等圆,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两个全等三角形设计一些具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关系的图案,并说明你的设计意图。
《图形的变换》教案
《图形的变换》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变换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图形变换的定义及分类。
图形变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1.4 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素材、讨论题目等。
第二章:图形变换的分类及特点2.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几种常见类型(平移、旋转、缩放等)。
使学生了解各种变换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2.2 教学内容几种常见的图形变换:平移、旋转、缩放、翻转等。
各种变换的特点、应用场景及实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等。
2.4 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素材、实践活动素材等。
第三章:图形变换的数学原理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的数学原理,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3.2 教学内容坐标系中图形变换的数学表达。
变换矩阵及其在图形变换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
3.4 教学准备教学PPT、实践活动素材、讨论题目等。
第四章:图形变换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图形变换在艺术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工程制图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4.4 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素材、讨论题目等。
5.1 课程目标使学生对图形变换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相关领域的研究兴趣。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介绍图形变换在相关领域的拓展应用。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
5.4 教学准备教学PPT、拓展素材、讨论题目等。
第六章:图形变换的计算机实现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计算机中实现图形变换。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图形变换相关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计算机中图形变换的原理及方法。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
标题:图形变换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图形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等基本变换方法。
3.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难点:灵活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动画展示图形变换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形变换。
2. 讲授新课:
(1)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图形变换,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图形变换的基本类型:讲解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等基本图形变换,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详细讲解如何进行各种图形变换,包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与实践: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图形变换,检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
4. 拓展与提高:
介绍一些复杂的图形变换,比如复合变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多个基本变换组合起来进行更复杂的变换。
5. 小结与作业: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练习图形变换。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和优化后续的教学。
《图形的变换》课堂实录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课堂实录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包括平移、旋转和镜像对称。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难点:理解和运用图形变换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变换现象(如摩天轮的旋转、电梯的上下移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2. 讲授新知
(1) 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图形变换,它是如何改变图形的位置和形状的。
(2) 平移:介绍平移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移的过程和结果。
(3) 旋转:讲解旋转的概念,以及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对图形的影响。
(4) 镜像对称:解释镜像对称的含义,让学生明白镜像对称是关于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的对称操作。
3. 实践活动
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变换,例如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镜像对称后的样子。
4. 知识应用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在做某种图形变换,如何描述它的运动路径?
5. 总结回顾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设计
设计一份关于数学图形变换的教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规律,提高学习成绩。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本的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规律。
2. 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算法,解决简单的数学变换题目。
3. 能够利用各种变换进行不同图形的组合构建,并能自己进行创造性变换设计。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规律;2. 基本变换的应用:正方形、直线、矩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变换;3. 利用多种变换进行图形构建、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可利用多种形式引入数学变换规律的概念。
如通过网络上流行的各种炫酷变革的视频引入,或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等进行引入。
最好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变换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如引言:生活中总是不同形状的物品,可以用数学变换来描述它们,比如桥,楼房,汽车,火车等等。
)2. 概念知识讲解重点讲解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的概念及图形特征。
讲解过程中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图形示例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变换的概念及其特征。
3. 课堂练习应用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练习。
通过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算法,并掌握基本方法。
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图形,或者使用PPT或电子白板等软件,在屏幕上展示,让学生进行变换操作,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巧。
4. 自主发现由学生自己发现图形变换规律,可以通过学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研究所得到的图形规律,从而对图形变换有更深刻的理解。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构造图形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并解决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增强学生的巩固效果。
可以在练习中根据学生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难度等级,以及给予不同程度的建议。
四、教学成果1. 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规律有更深刻地理解;2. 学生掌握了变换的方法和算法;3. 学生能够巧妙地应用各种变换进行图形设计和应用,达到良好的成果。
五、教学策略1. 能够把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主题:《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图形变换概念,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操作。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2. 平移、旋转和对称的定义与特点3. 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经过变换后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变化的。
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图形的变换。
2. 新课讲解:(1)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什么是图形的变换,以及变换的三种基本形式:平移、旋转和对称。
(2) 平移、旋转和对称:分别讲解这三种变换的特点和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说明。
3. 实践活动:教师分发给学生一些图形,让他们尝试进行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操作,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
4.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
2. 结果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小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同时,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家庭作业:布置一些图形变换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巩固。
七、扩展阅读:推荐一些关于图形变换的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供学生自学和深入研究。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是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图形变换规律的探索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图形变换的实际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变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变换的实例和规律。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和思考。
3.教学工具:准备尺子、圆规、剪刀等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变换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变换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如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并通过课件展示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变换的特点和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利用尺子、圆规、剪刀等工具,实际进行图形变换。
初中数学之图形变换教案
初中数学之图形变换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掌握平移、对称、旋转和位似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2.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 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2. 图形变换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图形变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图形变换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图形变换的示例图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几何知识,如线段、角、三角形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形变换吗?你们见过哪些图形变换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形变换。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图形变换的概念:图形变换是指在平面内,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对称、旋转或位似等操作,使其发生变化的过程。
2. 分别讲解平移、对称、旋转和位似的概念和性质:a. 平移:在平面内,将某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后,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且平行;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b. 对称: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反过来,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等。
c. 旋转:在平面内,将某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旋转后,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且平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d. 位似: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相似,这种变换称为位似。
位似变换包括放大和缩小两种情况,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3. 通过示例图和实际例子,讲解图形变换的应用,如解决几何题目、设计图案等。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变换的观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的基本概念,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图形变换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实际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变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图形变换实例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图形变换的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图形变换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上的路线规划、装饰图案的设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主题:《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镜像三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方法,能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图形的变换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镜像三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图形变换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变换实例,如建筑物的设计图、动画片的角色动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实现的,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变换。
(二)讲授新课1. 平移:首先,教师可以用实物或模型演示平移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移的概念。
然后,讲解平移的规则,即物体在移动过程中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2. 旋转:同样,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旋转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
然后,讲解旋转的规则,即物体在旋转过程中形状、大小不变,只是方向和位置发生了改变。
3. 镜像:教师可以通过镜子或者投影仪演示镜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镜像的概念。
然后,讲解镜像的规则,即物体在镜像过程中形状不变,但左右方向发生了改变。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以此检验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三种图形变换方法。
(四)总结提升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图形变换的规则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图形变换实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包含平移、旋转和镜像的图形变换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巩固。
以上就是关于《图形的变换》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3_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1.会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进行图案的设计;(重点、难点)2.通过观察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下列图案:这些图案很漂亮,它们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运用了我们所学过的哪些图形变换的知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分析图案的形成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可用旋转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又可用轴对称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的图案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因为第一个图案可以看做一个以正方形中心和相邻两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以正方形中心和相邻两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三次90°得到的;第二个图案可以看作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第三个图案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第四个图案看做一个小正方形沿着大正方形对边的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三次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小正方形围绕大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三次90°得到的.所以是四个.故选A.方法总结:图形轴对称的关键是找到对称轴,看沿着对称轴折叠的两个图形是否重合,图形旋转的关键是找到图形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探究点二:设计简单的图案如图是某设计师在方格纸中设计的图案的一部分,请你帮他完成余下的工作:(1)将原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2)发挥你的想象,进一步设计图案,让图案变得更加美丽.解析:(1)由将原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可得旋转后的图形的边与原图形对应的边垂直且相等,故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可把(1)中所得图形继续旋转.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方法总结:设计图案时首先要根据条件对图形进行整体构思,确定设计的总体方向,是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还是其中几种的组合.设计的图案要简洁明了,而设计的方案往往是多样的,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特点和网格.三、板书设计本节课由图形欣赏过渡到图案设计,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图案的分析,通过找基础图形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对于图案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初中数学人教版《图形的变换》教案2023版
初中数学人教版《图形的变换》教案2023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图形的基本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翻转和对称;2. 掌握通过坐标变换描述图形的方法;3. 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图形的变换;4. 运用图形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图形的基本变换的含义和特点;2. 通过坐标变换描述图形的方法;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图形的变换。
三、教学难点1. 将图形的变换问题转化为坐标变换问题;2. 运用图形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形的变换案例,引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和思考,例如将一个正方形进行翻转和旋转等。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图形的基本变换:平移、旋转、翻转和对称,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特点。
3. 平移变换(15分钟)教师详细介绍平移变换的定义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当一个图形沿x轴平移2个单位和沿y轴平移3个单位时,图形的坐标会有什么变化。
4. 旋转变换(15分钟)教师详细介绍旋转变换的定义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当一个图形以原点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度时,图形的坐标会有什么变化。
5. 翻转变换(15分钟)教师详细介绍翻转变换的定义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当一个图形以x轴为对称轴进行翻转时,图形的坐标会有什么变化。
6. 对称变换(15分钟)教师详细介绍对称变换的定义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当一个图形关于直线y=x对称时,图形的坐标会有什么变化。
7. 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教师通过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的变换解决问题,例如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变换将一个图形转化为另一个图形。
8. 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给予学生一些拓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强调重要观点和方法。
五、课堂作业请学生自选一个图形,通过图形的变换将它转化为另一个图形,并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出变换前后的图形。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优质课教案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1.会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进行图案的设计;(重点、难点)2.通过观察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1、情境导入:在优美的音乐中,逐个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典型图案.这些图案很漂亮,它们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运用了我们所学过的哪些图形变换的知识?2.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变换?什么是平移?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旋转?你能利用这些图形的变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分析图案的形成例图5-3-1中的美丽图案是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呢?图5-3-1解:是由基础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探究点二:设计简单图案例[教材P124例] 以图5-3-2的右边缘所在的直线为轴,将该图形向右作轴对称变换,再绕中心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所得到的图形是( )图5-3-2三、变式训练我们能分析已有图案,那么能否仿照这些图案来设计美丽的图案呢1.用四块如图5-3-3所示的瓷砖拼铺成正方形地板,使拼铺的图案成轴对称图形.图5-3-32.动手操作,如图5-3-4由4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L”形图案,请你在图案中改变1个正方形的位置,使它变成轴对称图案.图5-3-43.如图5-3-5,在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7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_______种.图5-3-54.图案设计:先作出四边形关于直线a成轴对称的图形,再将你所作的图形和原四边形绕点O 按顺时针旋转900。
5.试用两个圆,两条平行线,两个三角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并说明你的设计意图.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本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亲手参与了图案的设计,请大家回忆一下,如何从基础图形出发,通过平移、轴对称或旋转设计图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并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2.布置作业:教材第124页练习第1,2题.。
2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教案.docx
《2.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教案1、 教材的分析:本节课是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相似变换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图形 的设计及面积计算问题。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基础上, 同时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
学生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具备了一 定处理图形的能力。
但有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体验不够,自主应用图形变换的意 识不强。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用四种变换或它们的组合解释、设计、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图形中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 系,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四种变换在图案设计、面积计算等方面的应用难点:运用图形变换设计、制作图案。
在教学屮,我增加一个给定基本图形,让 学生动手拼拼摆摆环节,用以突破难点。
3、教法,学法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牛需要依赖肓观图形及刚学了各种图形变换,对其概念和性质理 解不一定很深刻,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并教给学生“多 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目的是复习概念,性质。
目的是让学牛会看图形。
目的是让学生会画图形。
目的是让学生会用图形。
目的是巩固、应用。
(我根据不同变换逐次提问,完成下【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再现各种变换的区别,为下环节的怎样观察、分析图形变换的探究方法做好准备和铺垫。
今天就对这几种图形变换进行简单应用引岀课题。
4.1回顾 (图形变换) 4.2观察、分析 (典型图形) 4.3设计、创作 (组合图形) 4.4计算 (应用图形) 4.5小结、练习 (变换图形)4.1回顾问题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变换?观察、动脑想、动手做、大胆猜、勤钻研4、教学过程设设计: 问题2各种图形变换应注更哪些关键点? 表)(板书)2.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图形变换,体会分析图案的 形成过程的必要性。
问题3你能用平移、旋转、轴对称或相似来分析图形的形成过程吗?【设计说明】学生在面对此问题会出现认知障碍,不需要学生能回答,只为下面环节的合 作学习点明了要探究的主题,让学生自我反思:怎样来分析图形变换?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1: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课题: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目标:
1、会利用轴对称、平移、旋转以及它们的组合解决一些简单的图案设计、
剪纸等实际问题。
2、欣赏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及方法目标:
师生通过复习三种变换的定义及性质,并在运用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用图形变换的思想解决有关图形的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
用简单图形和图形变换,欣赏并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设计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提问:
我们已学过哪几种图形变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请观察图
(1)说出它们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
(2)图中运用了哪些图形变换?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平移变换、旋转变换、轴对称变换等等,教师重点提示抓住平移变换这一要点进行分析)
2、试一试:请分析香港区徽用了哪些图形变换(不考虑颜色)
3、做一做。
请利用简单图形的图形变换,设计一幅图案,并与同伴交流。
三、运用知识体验成功
1、例题:以图的右边缘所在的直线为轴,将该图形向右作轴对称变换,再绕中心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所得到的图形是( )
2、练一练:图案设计
课本图5—16 正方形瓷砖设计,要求学生动手实践。
3、如图,在等边△ABC中,AB=6,D是BC上一点.且BC=3BD,△ABD绕点A旋转后的得
到△ACE.则CE的长为_______.
四、小结:
图形变换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有关图形的计算作业:P125 A组 1、2、3
E
D C
B
A。
〖2021年整理〗《春精品教案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优秀教案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精品教案在回顾了相关知识之后,接下来,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欣赏下列图案(如图),说出它们分别是由哪个基础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而得到的,在图中把基础图形标出来(或把基础图形画出来)可以发现,图(1)是由正方形图案作平移得到的图(2)是由图作轴对称变换得到的而图(3)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可由一个紫荆花瓣绕中心点O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旋转72°,144°,216°,288°而得到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图形的设计都运用到了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并跟着教师的讲解思路思考问题,并探究知识。
讲授新课像导入的例子一样,生活中的很多图形的设计都涉及到了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
一般的,我们说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1轴对称变换可以看做是将图形沿对称轴翻折180°2旋转是将图形上每一个点绕平面内一个定点(旋转中心)旋转同一个角3轴对称变换、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我们进行分类,那就可以把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与图形的变化的关系结合起来:结合导入的思考和老师的讲解,理解和掌握成轴讲授知识,让学生知道本节课例题讲解讲授新课例题讲解接下来我们看几个例子。
【例1】以图的右边缘所在的直线为轴,将该图形向右作轴对称变换,再绕中心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所得到的图形是()解析:将图1以右边缘所在的直线为轴作轴对称变换,得到图,再绕中心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故选A。
【例2】下图中只能用其中一部分平移可以得到的是()解析:轴对称、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前后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故选B【试一试】下图是一种正方形的瓷砖请用4块所给瓷砖拼一个正方形图案我们设计两种,分别为: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老师在例题讲解的时候,自己先思考,然后再听老师讲解。
做一做的时候,学生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并且借助问题去探索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1.会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进行图案的设计;(重点、难点)
2.通过观察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下列图案:
这些图案很漂亮,它们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运用了我们所学过的哪些图形变换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分析图案的形成
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可用旋转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又可用轴对称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的图案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解析:因为第一个图案可以看做一个以正方形中心和相邻两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以正方形中心和相邻两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三次90°得到的;第二个图案可以看作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第三个图案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第四个图案看做一个小正方形沿着大正方形对边的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三次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小正方形围绕大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三次90°得到的.所以是四个.故选A.
方法总结:图形轴对称的关键是找到对称轴,看沿着对称轴折叠的两个图形是否重合,图形旋转的关键是找到图形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探究点二:设计简单的图案
如图是某设计师在方格纸中设计的图案的一部分,请你帮他完成余下的工作:
(1)将原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2)发挥你的想象,进一步设计图案,让图案变得更加美丽.
解析:(1)由将原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可得旋转后的图形的边与原图形对应的边垂直且相等,故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可把(1)中所得图形继续旋转.
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方法总结:设计图案时首先要根据条件对图形进行整体构思,确定设计的总体方向,是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还是其中几种的组合.设计的图案要简洁明了,而设计的方案往往是多样的,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特点和网格.
三、板书设计
本节课由图形欣赏过渡到图案设计,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图案的分析,通过找基础图形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对于图案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拓宽学生的视
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