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物联网10大核心技术概述
物联网十大功能
![物联网十大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95e394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b.png)
物联网十大功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正在快速渗透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
物联网通过将物理设备、传感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相互连接,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十大功能,展示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智能家居物联网为智能家居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通过连接家庭设备和传感器,使得家庭变得智能化、自动化。
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语音助手远程控制灯光、温度、安防等设备,实现更便捷、舒适的生活。
二、智慧城市物联网为城市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更高效和便利的方式。
通过连接各种设备和传感器,监测和管理城市交通、能源使用、环境污染等情况。
智慧城市的实现可以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智慧农业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通过传感器和无人机等技术,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信息,实现智能灌溉和精准农业管理,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四、智能健康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智能健康设备和传感器可以远程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提醒服药和进行健康管理。
同时,物联网还能够实现医疗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五、智能交通物联网使得交通系统更加智能化和高效。
通过交通传感器、智能信号灯和导航系统等技术,实现交通拥堵预测、路径优化等功能,提升交通流量的管理和调度效果,缩短出行时间,降低能源消耗。
六、智能制造物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连接设备、机器人和供应链系统等,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速产品上市时间。
七、智能能源物联网为能源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通过连接智能电表、可再生能源设备和能源监测装置等,实现对能源的监控和优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八、智能安防物联网为安防系统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智能摄像头、入侵检测传感器等设备的连接,实现对家庭、企业和公共场所的实时监控和安全防护,提升安全性和防范能力。
物联网导论重点概念总结
![物联网导论重点概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658a6427284b73f2425063.png)
物联网/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特征。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由宇宙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EPC:(电子产品码)是物联网中具有代表性的自动标识系统,每个对象或电子设备都有唯一的EPC码。
包含EPC编码系统、EPC射频、识别系统和EPC信息网络系统。
嵌入式系统定义特点:以应用为中心,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采用可剪裁软硬件,适用于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CPU加上不同的设备,再配合不同的系统与应用程序,就可以开发出完全不同用途的电子产品。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我国标准有TD-CDMA、W-CDMA、CDMA2000 TDD/FDD:LTE分为LTE TDD和LTE FDD,前者采用时分复用进行双工,利用目前频谱规划中杂散的频谱资源,灵活性高;后者采用频分复用进行双工,上下行链路固定频谱分配,并且需要频谱隔离度。
体域网: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人体上的或移植到人体内的生物传感器共同形成的一个无线网络,它不仅是一种新的普适医疗保健、疾病监控和预防的解决方案,还是物联网的重要感知及组成部分。
k-匿名机制:主体思想是让用户发布的位置信息和另外K-1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变得不可分辨,这样即使攻击者通过途径得知了K个用户的真是身份,也很难将K个匿名代号和K个身份一一对应起来。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在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中应用先进的感知技术、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和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对交通工具全面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全时空控制,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
中国物联网10大核心技术深曝光(新看点)
![中国物联网10大核心技术深曝光(新看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7f811ff7ec4afe05a1df0a.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物联网10大核心技术深曝光(新看点)
【中国技术前沿】经历了近10年的技术发展变革,物联网是如何不知不觉间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看看以下新的物联网10大深度技术汇总,看到第三条老铁们是否已经心动了。
2018中国物联网10大核心技术深度曝光(年度新看点)
TOP 1 IoT军事技术
物联网军事技术是一项利用IoT感知技术在军事活动中获取人、装
备、作战环境状态的信息特征,从而实现在军事活动中做出智能化决策和控制局势的军事方针;据悉,早于2012年10月军方联合了社会研究机构合力创建了“军事物联网联合实验室”,构建了装备感知系统、研制了军
用自组网、专用芯片、空间加密技术、侦查、排雷、作战机器人作战体系、单兵无人机系统、机器人识别控制定位技术、智能避弹技术、智能侦查体系等诸多IoT军事技术,这项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变革将给予我国国防建设带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安全保障价值。
TOP 2 智能处理应用技术
工业自动化技术结合AI智能、M2M技术之后,推动了自动化技术从
半自动化或基于固定程序的自动化阶段进入到基于AI智能处理的全自动
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处理应用技术逐渐成熟和标准化,传统的PLC 或单片机控制传动(气动(液压)、电动、机械传动)将会被AI智能处理器
所替代,普通的机械装置将会被更加灵活的智能机器人取代,目前应用场景主要用于智慧工业和农业,如:嵌入式智能灌溉、自动化无人生产线、智能医疗健身器械等,工业4.0时代,该项技术将会取代大量劳动力成为各产业基层核心生产力。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d703a4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d.png)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热门的概念。
物联网指的是通过无线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将物理设备和其他对象连接到互联网,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
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一、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来获取现实世界的信息并转换成数据。
目前常见的感知技术包括光学传感器、声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湿度、压力等物理量,也可以检测环境中的声音、光线等非物理量。
感知技术的应用包括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
二、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物联网实现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通过无线网络将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目前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Zigbee、WiFi、4G、5G等。
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包括智能交通、远程监控、智能农业等。
三、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是物联网实现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为物联网设备提供运算资源和数据存储空间。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来自各个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挖掘,从而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规律和信息。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包括智能城市、智能医疗、智能工厂等。
四、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保障。
由于物联网涉及到大量的敏感数据和个人隐私,因此加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物联网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网络防火墙等。
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包括智能支付、智能家居安全等领域。
五、应用领域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智能交通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道路交通的智能调度和车辆的智能导航,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解析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d22e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4.png)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解析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连接物体和互联网的智能化网络系统,通过物理设备、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远程控制。
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推动着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
一、感知与传感技术感知与传感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它通过物理传感器获取环境中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感知与传感技术可以用于各个领域,如农业、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
例如,农业领域中的农民可以利用感知与传感技术实时检测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从而合理调控灌溉和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物联网中实现设备之间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
物联网中的设备多为移动设备,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无法满足其通信需求。
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使物联网设备之间实现远程通信,并通过互联网与云端进行连接。
目前,物联网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NFC和LPWAN等。
三、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
通过云计算技术,物联网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云平台进行存储和分析,用户可以通过云平台获取所需的数据和服务。
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对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并支持更好的决策和服务。
四、安全和隐私保护在物联网中,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的传输需要保证安全和隐私。
因此,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成为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
安全技术可以确保物联网设备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保护用户和设备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则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防止被滥用或泄漏。
五、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物联网中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物联网中的大量数据,实现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
物联网关键技术介绍
![物联网关键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30e6ce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5.png)
物联网关键技术介绍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正逐渐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从智能交通到医疗保健,物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实现这些应用的背后,是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的“触角”,负责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
无论是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环境参数,还是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状态,都可以通过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进而被物联网系统所获取和处理。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并将数据传输给智能空调系统,实现自动调节温度;在智能交通领域,车辆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可以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为自动驾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精度和可靠性也不断提高。
同时,传感器的微型化、低功耗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也使得它们能够更加方便地集成到各种设备中,为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无线通信技术要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终端设备,就需要可靠的无线通信技术。
目前,在物联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LoRa、NBIoT 等。
蓝牙和WiFi 适用于短距离、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常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场景。
Zigbee 则具有低功耗、自组网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
LoRa 和 NBIoT 是专为物联网设计的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能够实现远距离、低功耗的数据传输,适用于智能城市、农业物联网等领域。
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需要实时传输大量数据的场景,可以选择 WiFi 或蓝牙;对于分布范围广、数据量较小的传感器网络,LoRa 或 NBIoT 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三、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极其庞大,如果将这些数据全部存储在本地设备中进行处理,显然是不现实的。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8f5c37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b.png)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和设施开始连接到互联网上。
物联网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物理设备之间互联互通,无缝连接人与物事物之间的网状网络。
物联网涉及的设备种类繁多,涵盖了从简单的传感器到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大量领域。
物联网的核心是连接,然而连接是有技术含量的,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
1.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WSN)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多节点且具有自组织、分布式的无线网络。
它利用一组小型无线传感器构建一个网络,这些传感器可以捕捉到各种世界上的事件,例如环境温度、气压、光强等,并通过传感器之间的通信进行信息交换。
无线传感器通常采用低功耗的技术,因为这些传感器往往在不间断的环境中长时间运行,因此连接到WSN之后,用户可以实时掌握网络中的各种信息。
2. 射频识别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无线通讯技术,利用无源的 RFID 标签(Tag)与读写器进行无线沟通,并将所读取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处理。
RFID技术因其优异的识别功能,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在不同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智能物流、工业自动化、智能零售等。
RFID标签还支持远程读写,能够实现远程管理,提升生产效率等。
3. 机器视觉技术(MV)机器视觉技术(MV)是基于视觉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通过智能摄像头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物体、场景的自动识别、分析、处理、控制与优化。
机器视觉技术具有识别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自动化、智能监控、人脸识别等多个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机器视觉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 云计算技术(CC)云计算技术(Cloud Computing)是指通过互联网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最新的IT资源,如计算、存储、应用等,而无需自行购买、配置硬件。
云计算是物联网的核心,它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得IoT应用在计算方面无处不在。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ef452d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8.png)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第一点:物联网的定义与特点物联网,即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传统通信网络等信息载体,实现物与物相连的网络。
物联网把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实现人、机、物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主要特点有:1.智能互联:物联网不仅仅是物的简单连接,更重要的是通过智能处理,实现对物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2.高度自动化:通过物联网,很多传统的需要人工操作的流程可以自动化完成,大大提高效率。
3.数据量大:物联网涉及到的设备数量极为庞大,因此产生的数据量也非常巨大。
4.低功耗:物联网设备大多是小型的,嵌入式的,因此低功耗是其重要的特点。
5.安全性:由于物联网涉及到的设备众多,且与个人、企业的敏感信息密切相关,因此安全性是物联网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二点: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感知层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可以将各种物理信号转化为可传输的电信号,是物联网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2.通信技术:物联网的设备需要通过各种通信技术连接到网络,目前主要的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LoRa等。
3.大数据技术:由于物联网的数据量大,因此需要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4.云计算技术:云计算为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物联网的智能处理成为可能。
5.安全技术: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包括设备的安全、数据的安全、网络的安全等,需要使用各种安全技术进行保护。
6.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的智能处理需要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以上就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点: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1.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如灯光、空调、电视、安全系统等可以连接到一起,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管理。
物联网中十大定位技术全面解析
![物联网中十大定位技术全面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6f179d8762caaedc33d406.png)
物联网中十大定位技术全面解析早在15世纪,当人类开始探索海洋的时候,定位技术也随之催生。
当时的定位方法十分粗糙,就是是运用航海图和星象图以确定自己的位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定位技术在技术手段、定位精度、可用性等方面均取得质的飞越,并且逐步从航海、航天、航空、测绘、军事、自然灾害预防等“高大上”的领域逐步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应用——比如人员搜寻、位置查找、交通管理、车辆导航与路线规划等等……总体来说,定位可以按照使用场景的不同划分为室内定位和室外定位两大类,因为场景不同,需求也就不同,所以分别采用的定位技术也不尽相同。
成熟的室外定位技术目前应用于室外定位的主流技术主要有卫星定位和基站定位两种。
下面随着物理网解决方案供应商云里物里一起来看下。
1.卫星定位卫星定位即是通过接收卫星提供的经纬度坐标信号来进行定位,卫星定位系统主要有:美国全球定位系(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GALILEO)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中GPS系统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成熟的卫星定位技术。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空间部分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颗),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控制部分主要由监测站、主控站、备用主控站、信息注入站构成,主要负责GPS卫星阵的管理控制;用户设备部分主要是GPS接收机,主要功能是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获得定位信息和观测量,经数据处理实现定位。
GPS的定位原理说白了就是通过四颗已知位置的卫星来确定GPS接收器的位置。
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
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
物联网常见的十种定位技术的优缺点
![物联网常见的十种定位技术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c5f6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9.png)
物联网常见的十种定位技术的优缺点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常见的十种定位技术,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一、GPS定位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技术是当前物联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
其优点是精度高,普遍覆盖全球,可在任何天气条件下使用。
然而,其缺点是在室内或遮挡较多的环境下定位不准确,并且对电池消耗较大。
二、基站定位技术基站定位技术利用移动通信基站对物体进行定位。
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实现较广泛的覆盖。
缺点是定位精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城市高楼密集的区域。
三、Wi-Fi定位技术Wi-Fi定位技术通过Wi-Fi信号识别物体位置,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优点是室内定位效果好,并且Wi-Fi信号广泛覆盖。
但是,缺点是对设备功耗要求较高,且在室外定位精度相对较差。
四、蓝牙定位技术蓝牙定位技术利用蓝牙信号进行定位,适用于室内和局部范围的定位。
其优点是功耗低,定位精度较高,但是覆盖范围较窄,一般只能在相对小的区域内进行定位。
五、惯性导航定位技术惯性导航定位技术主要依靠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测量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变化。
优点是可以实现高精度定位,并且不受环境影响。
但是,其缺点是随时间的推移会产生误差累积,导致定位不准确。
六、北斗定位技术北斗定位技术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
优点是覆盖范围广,定位精度高,特别适用于中国境内。
然而,其缺点是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相对较差。
七、射频识别(RFID)定位技术RFID定位技术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物体进行定位。
优点是成本低,可实现对大量物体进行实时跟踪。
但是,其缺点是定位精度相对较低,尤其在复杂环境下容易受到干扰。
八、红外定位技术红外定位技术通过红外信号识别物体位置。
优点是室内定位精度高,并且受到干扰相对较少。
缺点是红外信号传播距离有限,无法实现长距离定位。
九、超宽带定位技术超宽带定位技术利用大带宽的无线电波进行定位。
其优点是定位精度高,可以实现厘米级、毫米级的准确定位。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45d64e4168884868762d6e7.png)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之感知层: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微机电系统1.传感器技术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技术。
从仿生学观点,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
微型无线传感技术以及以此组件的传感网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手段。
2.射频识别(RFID)技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
在国内,RFID已经在身份证、电子收费系统和物流管理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
RFID技术市场应用成熟,标签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多用来进行物品的甄别和属性的存储,且在金属和液体环境下应用受限,RFID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3.微机电系统(MEMS)微机电系统是指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经过微米级加工,得到的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
MEMS 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4.GPS技术GPS技术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GPS作为移动感知技术,是物联网延伸到移动物体采集移动物体信息的重要技术,更是物流智能化、智能交通的重要技术。
核心技术之信息汇聚层:传感网自组网技术、局域网技术及广域网技术1.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的基本功能是将一系列空间分散的传感器单元通过自组织的无线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将各自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汇总,以实现对空间分散范围内的物理或环境状况的协作监控,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
WSN技术贯穿物联网的三个层面,是结合了计算、通信、传感器三项技术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较大范围、低成本、高密度、灵活布设、实时采集、全天候工作的优势,且对物联网其他产业具有显著带动作用。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aadac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2.png)
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原则
可靠性和安全性原 则
物联网的感知层技术
传感器技术
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装置 作用:传感器可以将感受到的刺激转换成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便于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技术分类:传感器技术包括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 应用场景: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中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
组成:互联网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协议三个组成部分。
物联网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中互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是将不同地理位置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 设备通过通信线路和设备相互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从而构建一个庞大的物联网系统。
物联网中互联网技术的特点:物联网中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包括高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广泛性等。
物联网安全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特点:物联网安全技术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综合性,包括数据加密、入侵检测、隐私保护等 技术。
优势:物联网安全技术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提高 物联网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应用场景:物联网安全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 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安全。
物联网网络层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特点:支持海量设备连接、支持高并发、支持低时延、支持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优势:实现大规模物联网应用、提高网络效率、降低网络复杂度、提升用户体验
应用场景: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技术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网络层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技术,负 责数据的传输与处理。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物联网技术不断升级,未来将实现 更加高效、智能的应用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 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e579f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4.png)
云计算:将计算和 存储任务放在云端, 实现资源共享和按 需分配
边缘计算:将计算 和存储任务放在终 端设备上,提高响 应速度和降低网络 负载
物联网场景中的应 用:实时数据处理、 智能分析、远程监 控等
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5G、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的融合, 提升物联网系统的 性能和效率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绿色环保: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 的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型
绿色商业模式
物联网的产业链与生 态圈建设
物联网的产业链结构
感知层:负责数据的采集和传 输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通 信
应用层: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应 用
平台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 理
物联网生态圈的建设模式
平台型:以平台为核心,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开放型:开放平台API,允许第三方开发者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丰富的应用生态 联盟型:由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生态圈,共享资源和技术 创新型:以创新为驱动,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创新,开拓新的市场和商业模式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感知技术
定义:能够完成物联网中感知和识别物体、环境等功能的物联网技术 类型:传感器、RFID、定位技术等 应用:在物联网中实现智能感知和识别,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 优势: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实时性等
网络通信技术
物联网中的网络通 信技术主要采用无 线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是物 联网中的关键技术 之一
智能制造
定义:利用物联 网技术对制造业 进行智能化改造, 提高生产效率和 质量
应用领域:工业 互联网、智能工 厂、智能物流等
实现方式:通过 传感器、物联网 平台和数据分析 等技术实现生产 过程的自动化、 信息化和智能化
物联网十大基本功能
![物联网十大基本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423c6b5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a.png)
物联网十大基本功能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
物联网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具有诸多功能,以下是物联网的十大基本功能。
一、感知和监测功能物联网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能够实时感知和监测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和数据。
例如,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房间的温度变化,通过光照传感器可以感知室内光线的亮度等。
二、远程控制功能物联网可以实现对远程设备和系统的控制。
通过互联网连接,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远程控制家居设备、智能家电、安防设备等。
比如,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空调的开关和温度调节。
三、智能识别和定位功能物联网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和识别技术,实现对物体、人员的识别和定位。
例如,通过使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物品的追踪和管理,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现人员的身份认证和门禁控制。
四、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物联网可以大规模地采集各类传感器和设备产生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优化生产流程、预测故障、改善用户体验等方面。
五、智能交互功能物联网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人与设备之间的智能交互。
例如,智能音箱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执行各类操作,智能家居可以通过手势识别实现灯光的调节。
六、自适应学习和优化功能物联网可以通过自动学习和优化算法,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自动调整设备和系统的工作方式。
比如,智能电视可以根据用户的收视习惯,智能调整推荐的节目和内容。
七、风险预警和报警功能物联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和异常情况,并及时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
例如,智能家居可以通过烟雾传感器和门窗传感器提前警示火灾和入侵。
八、资源优化和节能环保功能物联网可以通过智能调度和优化算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比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根据交通流量情况,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间,减少拥堵和浪费。
九、追溯和溯源功能物联网可以通过采集和记录物品的生命周期信息,实现对物品流通过程的追溯和溯源。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汇总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5a9ec074afe04a1b171ded5.png)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摘要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作为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的根本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
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其关键在于传感器和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升,根据侧重点不同物联网技术的划分标准也不同,国际电信联盟的报告分为四大关键性技术:标签物品的RFID、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2]。
本文首先介绍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并就其中的几个核心技术进行详细的认识和探究,同时分析技术应用背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 RFIDAbstract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Internet, the tradi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bearer, so that all can be independently addressable ordinary physical objects to achieve interoperability of network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a broad Prospects. As a dynamic global network infrastructure, it is simply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things and things, between persons and things. Things technology is an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vering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transmission, storage, processing until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the key lies in the sensor and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ocus of networking technology different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report is divided into four key technologies: label items RFID,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perceive things, think about things smart technology, miniature things nanotechnolog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technologies and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ing on a few of the core technology,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technology behind the application, put forward more proactive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Key words:Web of Things,key technology,RFID目录第1章引言 (1)第2章物联网关键技术 (2)2.1 感知技术 (2)2.1.1 RFID (2)2.1.2 传感器 (3)2.2 网络通信技术 (3)2.2.1 M2M (3)2.2.2 无线传感网络 (4)2.3 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 (4)2.4 纳米技术 (5)第3章物联网现存问题 (5)3.1 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5)3.2 地址问题 (5)3.3 多种技术融合问题 (5)3.4 安全问题 (6)第4章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第1章引言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66c98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e.png)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案例描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名称:智能制造
案例应用: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案例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智能施肥:通过监测土壤营养成分等信息,实现精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
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问题
设备协同工作的实时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
物联网的未来趋势
5G技术将促进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物联网和5G技术的结合将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场景
5G技术提供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大的网络容量
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将更加高效和可靠
物联网的未来趋势: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结合
数据存储: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数据处理: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挖掘:通过算法和模型挖掘出数据的潜在价值
物联网的技术挑战
网络通信安全:物联网设备之间通信可能遭受干扰和拦截
云服务安全:云平台存储大量物联网数据,可能遭受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设备安全:物联网设备可能遭受攻击和恶意软件感染
数据隐私:物联网设备收集大量数据,需要保护用户隐私
应用范围:广泛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
与物联网的关系: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之一
定义:能够感知并响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装置或设备
作用:收集并传递数据,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原始信息
类型: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等,可感知多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
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智能化。
物联网关键技术介绍
![物联网关键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aafd7d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6.png)
物联网关键技术介绍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中获取信息的关键设备,就如同人类的五官感知外界环境一样。
它们能够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号,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线、声音等,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供后续处理和传输。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室内温度,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自动控制空调系统进行调节;湿度传感器则能监测空气湿度,智能地启动加湿器或除湿器。
在工业生产中,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它们变得更加小巧、灵敏、低功耗,并且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
同时,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
二、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 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来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它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组成。
标签可以附着在物品上,存储着物品的相关信息。
阅读器通过发射无线电波来激活标签,并读取其中的信息。
天线则用于在阅读器和标签之间传递信号。
RFID 技术在物流、零售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物流中,通过在货物上贴上 RFID 标签,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识别和跟踪,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
在零售领域,RFID 标签可以用于库存管理,实时了解商品的库存数量和位置。
三、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物联网实现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
其中,蓝牙、WiFi、Zigbee 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及 4G、5G 等移动通信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联网十大功能与四种技术
![物联网十大功能与四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a979ffd19e8b8f67c1cb922.png)
物联网和云计算在很多方面有对等的可比性,例如,云计算有SPI(即SaaS、PaaS、IaaS)三层的划分,物联网也有DCM(即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的三层划分。
美国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把云计算的部署模式分为共有云、私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物联网的存在方式分为内网、专网和外网;也可和云计算一样,把物联网的部署模式分为公有物联网(Public IoT)、私有物联网(Private IoT)、社区物联网(Community IoT)和混合物联网(Hybrid IoT)。
本文参照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思路,提出了一个物联网的定义和体系架构规范建议,希望能够对统一业界思路、使我们在对话物联网时有共同的语言和参照等方面,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物联网释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理念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有“内在智能”的设备如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以及具有“外在使能”(Enabled)的物品如贴上RFID 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或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
物联网可以基于云计算的SaaS等营运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VPN)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隐私保护)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进程控制、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Things)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国物联网10大核心技术概述
经历了近10年的技术发展变革,物联网是如何不知不觉间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看看以下最新的物联网10大深度技术汇总,一起随着云里物里来看下吧。
TOP1IoT军事技术
物联网军事技术是一项利用IoT感知技术在军事活动中获取人、装备、作战环境状态的信息特征,从而实现在军事活动中做出智能化决策和控制局势的军事方针;据悉,早于2012年10月军方联合了社会研究机构合力创建了“军事物联网联合实验室”,构建了装备感知系统、研制了军用自组网、专用芯片、空间加密技术、侦查、排雷、作战机器人作战体系、单兵无人机系统、机器人识别控制定位技术、智能避弹技术、智能侦查体系等诸多IoT军事技术,这项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变革将给予我国国防建设带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安全保障价值。
TOP2智能处理应用技术
工业自动化技术结合AI智能、M2M技术之后,推动了自动化技术从半自动化或基于固定程序的自动化阶段进入到基于AI智能处理的全自动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处理应用技术逐渐成熟和标准化,传统的PLC或单片机控制传动(气动(液压)、电动、机械传动)将会被AI智能处理器所替代,普通的机械装置将会被更加灵活的智能机器人取代,目前应用场景主要用于智慧工业和农业,如:嵌入式智能灌溉、自动化无人生产线、智能医疗健身器械等,工业4.0时代,该项技术将会取代大量劳动力成为各产业基层核心生产力。
TOP3无线智能应用技术
要说物联网技术当中哪项技术最亲民、最贴近人们的娱乐生活当属无线智能应用技术,该技术让设备与设备之间越过了操作系统、通信模式、硬件接口、程序语言等层层不同障碍,使得M2M跨平台数据交互畅通无阻,在M2M无线设备交互中无线智能应用技术进一步提升了M2M交互体验,更强的传输速率和更稳定的信号收发、让M2M商用智能硬件得到了大规模量产和市场推广,今年新推出发行的移动硬盘无线扩展器(一款可以让手机和硬盘间实现数据交互、在线阅览、上传下载等功能交互)、无线充电智能终端、可拓展多负载无线多功能触摸屏等诸多智能硬件,让无线智能应用技术再一次夺大众眼球。
TOP4IoT生物医疗技术
生物技术在细胞学、DNA遗传学的应用与发展的基础上,很多医学专家开始试图结合物联网技术为生物学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从生物感知到疾病状态识别和检测技术上不断地有新的学术成果诞生,这意味着从疾病预防到疾病控制到人体机能免疫环节上物联网生物医疗技术在逐步进入应用阶段,今年BAT等知名企业也纷纷投入智慧医疗产业当中,越来越多的团队投入到生物医疗技术的研发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IoT生物技术将会得到大规模地应用与普及。
TOP5无人测检技术
IoT场景无限延伸拓展,如: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农业病害检测、农情检测、可穿戴式婴儿睡眠监护、煤矿瓦斯无人监测、气象检测等等无一例外都利用了IoT无人测检技术,而这项技术被越来越多的领域赋能应用,基于RFID、红外监测、荧光测温、光强传感、气流监测等IoT感知层技术组件集群和应用系统软硬件的结合,推动了IoT无人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并赋予更广阔的市场契机和迎来新的社会价值。
TOP6IoT通信技术
伴随着更多IoT通信技术标准的制订和创新,多样化细分化通信场景下的交互应用越发成熟,基于BLE的蓝牙5.0mesh技术、zigbee、SmartRoom、Li-Fi、HaLow等包括网络技术在内新的标准和新的通信轨道在逐步铺开;功耗更低,传输距离更长、传输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通信容量更大、穿墙性能更强,这些优质标签在不断地往更好的方向的应用与升级,万物互联信息交互能力将会迎来新的高度与纬度。
TOP7无人驾驶技术
无人驾驶技术在过去几年一直是个热门科技话题,科技巨头们更多地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高端汽车这个应用载体上,大部分人认为该技术离我们很远,就算离我们不远也只属于那一少部分高大上人士,伴随无人驾驶技术在更多领域的赋能之后逐步有更多新型应用载体淡入公众的视角,之前的想法逐渐会被自己新的认知所颠覆,全向移动自平衡车、无人驾驶自平衡车、无人驱动自动玩具,无人船舶运输、无人挖掘机等应用载体的市场普及指日可待,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在民用商用市场上将会迎来新的春天。
TOP8移动监控技术
移动监控技术已渗透智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能源节能监控到智能家居,从智能停车到红外防盗;该技术核心在于智能识别数据和环境(光、热、空气、水、物)后基于不同环境下的视频图像进行多种视频图像算法处理,最终优化出一个可视化可供分析的大数据模型,通过管控数据来实现执行监控的各种措施。
TOP9信息认证与动态防伪
传统的防伪分为:特殊材料工艺防伪(油墨、激光、特殊材料)和数码、M1防伪,传统工艺防伪因无法承载数据和易于造假,二维码、条形码等无法写入动态数据、易被复制,M1技术作为RFID标签的其中之一,基于M1+NFC模式在市场上广泛流行,但是这种IC卡的安全太过依赖秘钥,时有讯息传来专业人士成功破解的消息、一些研发专家开始专注于CPU 物联网芯片+NFC+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动态数据算法加密防伪牢不可破成为了防伪安全及认证领域新的安全风向标,在信息认证和防伪上,物联网认证防伪技术终将实现万物互联,智享安全。
TOP10IoT定位技术
在定位技术上、中国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和GPS一样,可实现快速精准定位,据消息称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北斗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主要用于军用;除了北斗外,目前国内
物联网领域常用定位技术有射频识别室内定位、LBS定位、蓝牙定位、Wi-Fi定位、UWB 技术、地磁定位、超声波定位、红外定位等,未来,IoT定位技术将广泛用于车联网、智能停车、智慧零售、智慧工业、智慧物流、事故救援、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领域。
总结:在互联网时代,美国手握根域名服务器及相关网络标准的主导权,同时掌握着国际互联网信息舆论的话语权,而在物联网时代,美国好像正在失去一些东西,也许那不应该叫失去,那原本就该属于那些参与国际科技秩序竞选后胜出的先驱者们拥有,科技没有国度,却有一颗造福世界和社会的功德心,而那颗心谁已迷失,谁又正在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