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基础共95页
合集下载
第二节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三、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 从根本上讲,这种状态是由中 国农耕社会的多元化结构造成 的,同时这种状态制约了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顺利产生 中国历史的早熟未能促其成熟 发展,相反却凝重了传统农耕 经济的保守性和坚固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梦 (四)中国传统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1958年毛泽东在河南农场视察
第二节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一、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对中国古代经济方式的经典描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以单个家庭为生产单位,采用手工工具;分散性。 小农经济体制下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 商品经济的发育水平。
(二)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 1.土地国有走向瓦解,井田制破坏,变“公田”为“私田” 《孟子.离娄上》“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 城” 2.土地买卖出现打破了世袭贵族土地所有时期的“田里不鬻” 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民的买卖” 3.打破了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 形态过渡 《汉书.食货志上》“男子力耕”,“女子纺织”,“一夫不 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4.个体家庭经济分化为地主和农民两个对立阶级 《汉书.食货志上》“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经历着一个循次演进的过程
自然经济
一家一户,男耕女织,二牛抬杠,儿孙满堂 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耕作画像石(左) 宋代织耕图(右)
所谓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 ,是与以 交换为目的 、 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对的一种经济结构 。 具体地 说 , 自然经济下的生产者的生产是为了满足和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 , 为了氏族、庄园、家庭等经济单位的物质需求。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然经济的特点和基础。
2第二章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新唐书•五行志一》:“天宝初, 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 摇钗,衿袖窄小。”
3.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既早 熟又不成熟,农耕经济的这一特点造成 了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所谓凝重性,就是稳重有余,保守 有余,灵活不足,开放不足。
第二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 社会经济的主体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表明华 夏民族的祖先从渔猎而向农耕生产过 渡的历史风貌。 石器均为农具等。 陶器也与生活密切相关。
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7000年,属新石器 时代,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 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 纺轮等。 农业较发达,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 要是猪,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 各种水器、灶、鼎、碗、杯、盆、等日用 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 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 壁拍平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 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 也称彩陶文化 。
35东周列国混战东周列国混战东周列国混战东周列国混战魏晋八王之乱魏晋八王之乱魏晋八王之乱魏晋八王之乱汉代侯景之乱汉代侯景之乱汉代侯景之乱汉代侯景之乱唐安史之乱甘露之变唐安史之乱甘露之变唐安史之乱甘露之变唐安史之乱甘露之变各个朝代末的战乱各个朝代末的战乱各个朝代末的战乱各个朝代末的战乱清朝三藩之乱清朝三藩之乱清朝三藩之乱清朝三藩之乱历史上经济的低历史上经济的低谷期谷期谷期谷期历史上经济的低历史上经济的低36如明末清初的战乱造成了当时如明末清初的战乱造成了当时四川人口的锐减有了后来四川人口的锐减有了后来的湖广填四川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事件
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的特点;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 发展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
45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
46
• 1644年满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清帝国。 满族统治中国近300年,八旗驻防全国各地, 满族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遍播海内。 满族男人留发梳辫,穿马蹄袖袍,系腰带, 于是大清帝国的各族人民都仿效满族男人的 服饰,并留长辫子。满族妇女头顶盘髻,穿 宽大直筒旗袍。于是各族妇女都穿旗袍。今 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 靡全球。可以说袖袍、旗袍和长裤子就是民 47 族融合的产物。
54
• 西汉时,已重视兴修水利。采矿和冶铁 业有了大的发展,铁制品成为主要的生 产和生活工具。当时还能制作出带花纹 的丝织品,漆器制作相当精美。 • 隋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后,大大便利了 交通运输和南北经济交流。另外,隋朝 已经能够建造高五层的大船。著名的赵 州桥是当时的工匠李春所建造的。 • 唐朝的经济空前发达,在不少地方设立 商馆,进行对外贸易活动。
14
龙山文化分布图
15
龙山文化遗址中的蛋壳黑陶文化
• 蛋壳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 的陶器,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陶业 的水平。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 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孔等几种。 器形较多,主要有:碗、盆、罐、瓮、 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还有鬲。 山东龙山文化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 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罕见。
55
章丘东平陵首现西汉“大四” 铁器铸范
56
西汉盗墓贼留下的铁器
57
• 北宋,南方经济发展较快。 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指 南针和火药都是北宋时期发 明和完善的科学技术。
58
• 明朝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商品经济 比较发达,在丝织行业中,出现了出资 经营“机房”的“机户”(雇主)和靠 出卖劳动力领取工资为生的“机工”( 雇工),机房就是手工工厂。在商业行 业中,出现了通过提供原料,收购产品 的方式来控制小生产者的包买商,这些 都是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
46
• 1644年满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清帝国。 满族统治中国近300年,八旗驻防全国各地, 满族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遍播海内。 满族男人留发梳辫,穿马蹄袖袍,系腰带, 于是大清帝国的各族人民都仿效满族男人的 服饰,并留长辫子。满族妇女头顶盘髻,穿 宽大直筒旗袍。于是各族妇女都穿旗袍。今 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 靡全球。可以说袖袍、旗袍和长裤子就是民 47 族融合的产物。
54
• 西汉时,已重视兴修水利。采矿和冶铁 业有了大的发展,铁制品成为主要的生 产和生活工具。当时还能制作出带花纹 的丝织品,漆器制作相当精美。 • 隋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后,大大便利了 交通运输和南北经济交流。另外,隋朝 已经能够建造高五层的大船。著名的赵 州桥是当时的工匠李春所建造的。 • 唐朝的经济空前发达,在不少地方设立 商馆,进行对外贸易活动。
14
龙山文化分布图
15
龙山文化遗址中的蛋壳黑陶文化
• 蛋壳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 的陶器,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陶业 的水平。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 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孔等几种。 器形较多,主要有:碗、盆、罐、瓮、 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还有鬲。 山东龙山文化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 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罕见。
55
章丘东平陵首现西汉“大四” 铁器铸范
56
西汉盗墓贼留下的铁器
57
• 北宋,南方经济发展较快。 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指 南针和火药都是北宋时期发 明和完善的科学技术。
58
• 明朝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商品经济 比较发达,在丝织行业中,出现了出资 经营“机房”的“机户”(雇主)和靠 出卖劳动力领取工资为生的“机工”( 雇工),机房就是手工工厂。在商业行 业中,出现了通过提供原料,收购产品 的方式来控制小生产者的包买商,这些 都是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第四节 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 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使中国文化具有极大 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短期的战乱 与分裂,更增进了中国文化的坚韧性和向 心力,如魏晋南北朝、辽夏金元时期、清 朝,文化的传承一如既往,体现了中华民 族无法抗拒的认同感和文化的向心化合力。
西周时期分封制也属于土地国有制,诸侯 只有土地使用权,以集体劳动为主,西周 后期有了公田(井田制)、私田之分,工 具是铜石并用,土地国有制遂告瓦解。
二、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 的演进。
东周以后牛耕和铁制工具使用,土地国有 形态走向瓦解,出现私有化。土地买卖出 现加剧了私有化进程。这种进程,形成了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前为集体 生产),个体家庭经济(男耕女织,国家 向家庭征收赋税)成长起来,再以后,个 体家庭经济分化为地主和农民两个不同的 形态,形成了对立的两个阶级,私有化程 度在以后的封建朝代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到封建社会结束基本无大变)。
第二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 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 1.早在四五千年前,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中 游地域。处于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河南)和龙 山文化(山东)遗址,表明了华夏民族的祖先从 渔猎而向农耕生产过渡的历史风貌。 2.从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屈家岭文化(湖北)而后 钱塘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遗址上,人 们发现我们的先人的农业生产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说明了中国的农耕区曾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 和江南地区的转移 。
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演示文稿
秦文化
楚文化
齐鲁文化 燕赵文化
闽粤文化
当前60页,共71页,星期一。
长期吸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
当前61页,共71页,星期一。
当前62页,共71页,星期一。
施胡妆
当前63页,共71页,星期一。
唐代胡舞
当前64页,共71页,星期一。
融合多 种戏剧 的京剧
当前65页,共71页,星期一。
吸收 外域 的文
当前39页,共71页,星期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商品经济繁荣于汉唐宋元明清各 个时期
• 土地买卖(战国秦汉、宋元)
• 流民大迁徙
当前40页,共71页,星期一。
• 中国历史的早熟却未能促成它 的成熟发展,相反却凝重了传统 农耕经济的保守性和坚固性。
当前41页,共71页,星期一。
• 官僚、地主、富商大贾的相互转 化
当前57页,共71页,星期一。
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 文化的包容性
农耕经济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农耕经济的多元成分结构,造就 了中国文化的兼收并蓄的特点
当前58页,共71页,星期一。
思想上,诸子百家并存
当前59页,共71页,星期一。
中国文化包容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又促使不同区 域的文化相辅相成,渐趋合一。
当前46页,共71页,星期一。
当前47页,共71页,星期一。
当前48页,共71页,星期一。
当前49页,共71页,星期一。
玉米
当前50页,共71页,星期一。
番薯、马铃薯
当前51页,共71页,星期一。
• 原因之三,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 发展的箝制。
当前52页,共71页,星期一。
• 基础:小农经济
自东周以后至清代基本上都是每个家庭内男耕女织以织助耕或以工助耕以商助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楚文化
齐鲁文化 燕赵文化
闽粤文化
当前60页,共71页,星期一。
长期吸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
当前61页,共71页,星期一。
当前62页,共71页,星期一。
施胡妆
当前63页,共71页,星期一。
唐代胡舞
当前64页,共71页,星期一。
融合多 种戏剧 的京剧
当前65页,共71页,星期一。
吸收 外域 的文
当前39页,共71页,星期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商品经济繁荣于汉唐宋元明清各 个时期
• 土地买卖(战国秦汉、宋元)
• 流民大迁徙
当前40页,共71页,星期一。
• 中国历史的早熟却未能促成它 的成熟发展,相反却凝重了传统 农耕经济的保守性和坚固性。
当前41页,共71页,星期一。
• 官僚、地主、富商大贾的相互转 化
当前57页,共71页,星期一。
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 文化的包容性
农耕经济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农耕经济的多元成分结构,造就 了中国文化的兼收并蓄的特点
当前58页,共71页,星期一。
思想上,诸子百家并存
当前59页,共71页,星期一。
中国文化包容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又促使不同区 域的文化相辅相成,渐趋合一。
当前46页,共71页,星期一。
当前47页,共71页,星期一。
当前48页,共71页,星期一。
当前49页,共71页,星期一。
玉米
当前50页,共71页,星期一。
番薯、马铃薯
当前51页,共71页,星期一。
• 原因之三,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 发展的箝制。
当前52页,共71页,星期一。
• 基础:小农经济
自东周以后至清代基本上都是每个家庭内男耕女织以织助耕或以工助耕以商助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第六讲 中国传统文化之经济基础和政治特征
(6、中股)大道而精言之,则与性命相孚。
以不贪为富,以不蓄为宝,清心寡欲,既以 清生财之原而由是,措之则正,施之则行, 百官万民,群拱手以观圣天子之发育。道之 所为,无欲而通也。大道而广言之,则与天 地相参。裁成其有余,辅相其不足,仰观俯 察,既以博生财之途而自是,天不爱富,地 不爱宝,人官物曲,咸奋发以赴圣天子之精 神。道之所为,大亨而正也。
堺屋太一在《知识价值革命》一书 中认为,宋代即出现了“近世化思 想”
十世纪到十一世 纪后半叶北宋鼎 盛时期,是近代 型高速经济增长 与合理精神充溢 的“东洋文艺复 兴”,甚至是超 越它的“亚近代”
清明上河图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1、稳定、战乱循环交替; 2、人口、生产比例失调; 3、农耕、游牧长期对垒; 4、上层建筑,重农抑商
凿壁偷光的匡衡
山中宰相: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三)、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西方封建社会--领主庄园制; 中国则商品经 济很早就发达;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国封建社会 内的商品经济的 发展,已经孕育 着资本主义的萌 芽,如果没有外 国资本主义的影 响,中国也将缓 慢地发展到资本 主义社会。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宋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远 远超过汉朝、唐朝,北宋人口达到1亿!! 但是两宋军事力量都很薄弱,分别亡于女 真族的金朝和蒙古族的元朝。 日本学者琾屋太一在《知识价值革命》一 书中指出,宋代中国即出现了近世化思 想,也就是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前夜,可 惜进程被打断。
[日]堺屋太一《知识价值革命》
取得举人这一“职称”后,方可参加会试。 会试的地点在京城。全国各地的举人赴京会 试,会试的目的在于向朝廷进贡人才参加殿 试,故合格者称为贡士(区别于贡生),贡 士的第一名称为会元。 每次“录取”名额通常是300名,各省名额 以到京应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 定。会试揭榜以后,得中贡士者须于下个月 应殿试。
02中国文化植的经济基础
四、中国传统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农业技术 铁犁的使用,轮作复种技术的推广 蚕桑和茶叶的发展 手工业生产(灵巧的工艺品,精美的纺织品,造船业的发达) 冶炼业的久盛不衰,炼丹术等化学知识的积累和不断丰富,使 古代中国在瓷器、漆器、酿酒、染色、兵刃、食品等方面的制 造技术也相应取得突出成就。 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活字印刷,被称为是对人类历史进程 发生革命性作用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明 的伟大科技成果。
二、社会矛盾
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三、上层建筑的箝制与束缚 (一)经济剥削:赋税、徭役、兵役、重农抑商。 (二)意识形态的保守、怀古阻碍之。 (三)古代的政治布局的阻碍。 (四)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国家政策上的平均主 义又使先进地区商品经济及新因素发展不起来。
朝贡式的贸易
稳定的农业社会和较少变化的经济结构, 使中国古代的帝王们陶醉于万物皆备,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 雅·民劳》)的理念之中,因此,在他们 看来,中国与海外的经济交往,应当建立 在“宾服贡献”的基础上。
明成祖以“振纲常以布中外,敷文德以及四 方”为己任,当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 征税时,明成祖的答复:
汉晋以降的数百年间,北方的边患日趋严重,战火的蹂躏, 使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在战乱的压迫下, 大批中原居民向南迁徙,足迹遍布长江中下游区域及东南 沿海各地。于是,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 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而中国南方优良的自然气候 条件和生态环境,很快就显示出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龙的传 人”之说。
有学者指出:“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 并且以蛇为尊。他身上穿的树叶或鹿 皮,形右蛇之鳞身或花纹,农耕文明的重心南移
中国文化之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龙山文化遗址
6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
(一)唐中期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魏晋以来随着大批中 原人口的南迁,江南得到开发。
第一,黄河流域细腻而疏松的黄土层较适宜于远古木石铜器农具的耕作, 所以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达到较高的水平,使黄河中下游地区 自然成了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殷商西周时期,是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三)东周之后,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逐渐形 成。
东周以后直到清代,封建的土地私有化和家庭个体生产 经营制,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完整版ppt课件
20
二、地主、自耕农、皇帝三阶层之间的经济关系
(一)地主与皇帝在特权、地位上的相互依赖与对 地租的争夺。
族之间的战争与争锋,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 互补和民族的融合。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对垒, 往往以迁徙,聚合,和亲为结局。
完整版ppt课件
12
完整版ppt课件
13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完整版ppt课件
14
完整版ppt课件
15
三、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自然经济占主体,小农经济力量突出。 (二)西汉以前商品经济发达,但汉武帝实行主要的商品 国家垄断之后,商品经济失去了它的个性,难以起到解体 自然经济的作用。 (三)国家对土地等主要经济成分控制能力很大。 (四)伴随着政治的治乱,经济显示出突出的周期性破坏 与复苏的循环。 (五)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中国古代造船工程技术成就》(中国国学网)
完整版ppt课件
28
充分和灵巧地利用风力,是我国古代船舶技术高度 发展的标志之一 ……秦汉造船遗址,汉代楼船,以及高效 率推进工具橹的出现、船尾舵的出现和风帆的使用,说明 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到汉代已经成熟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
20
21
骨器
22
23
24
25
陶 器
26
27
水 稻
28
29
30
31
干栏 式建 筑
32
33
34
35
36
37
• 根据考古发现和专家们的意见,在远古 时代至隋唐以前,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 中下游达到较高的水平,历代国都作为 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多设在这些 区域。比如西安,唐以前有13朝国都 (包括咸阳)定于此。唐以后,中国农 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 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有谚语为证: “苏杭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 足”,都证明了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 的历史事实。
16
龙山文化中的蛋壳黑陶杯
17
蛋壳黑陶高足杯
18
蛋壳黑陶大腹瓶
19
• 钱塘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遗址上,人们 发现我们的先人的农业生产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近几年人们从江苏一带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 量的人工栽培的稻谷,其农业生产技术,远比河 南仰韶文化的农业技术水平要高。农业工具也更 灵巧。说明了中国的农耕区曾从黄河流域向长江 中下游和江南地区的转移,(北方战争,生态恶 化)隋唐以后,长江中下游区域迅速成为京都及 边防粮食、布帛的主要供应地,“东南财赋”与 “西北兵甲”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 定的基本格局。
13
• 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 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 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 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 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 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 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 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
3
21
骨器
22
23
24
25
陶 器
26
27
水 稻
28
29
30
31
干栏 式建 筑
32
33
34
35
36
37
• 根据考古发现和专家们的意见,在远古 时代至隋唐以前,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 中下游达到较高的水平,历代国都作为 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多设在这些 区域。比如西安,唐以前有13朝国都 (包括咸阳)定于此。唐以后,中国农 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 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有谚语为证: “苏杭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 足”,都证明了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 的历史事实。
16
龙山文化中的蛋壳黑陶杯
17
蛋壳黑陶高足杯
18
蛋壳黑陶大腹瓶
19
• 钱塘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遗址上,人们 发现我们的先人的农业生产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近几年人们从江苏一带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 量的人工栽培的稻谷,其农业生产技术,远比河 南仰韶文化的农业技术水平要高。农业工具也更 灵巧。说明了中国的农耕区曾从黄河流域向长江 中下游和江南地区的转移,(北方战争,生态恶 化)隋唐以后,长江中下游区域迅速成为京都及 边防粮食、布帛的主要供应地,“东南财赋”与 “西北兵甲”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 定的基本格局。
13
• 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 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 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 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 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 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 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 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
3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从秦到清,“男耕女织”式的家庭农业和小手工业结合 的自然经济形式一直占主导地位。
◇耕织结合是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手段和方式。
6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
7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 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 层图:
按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西周时期实行了分封制。
4
周朝地图 5
西周后期,私田出现,出现土地买卖。 东周以后,变“公田”为“私田”的现象普遍出现。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东周以后,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 生产形态过渡。
相一致的重农抑商思想意识。
9
◇官府手工业经济
三彩仕女佣
三彩文官佣
10
汝窑之莲花温碗
汝窑三足樽
11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
五、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 性格
三彩胡人牵骆驼
唐代仕女图 12
1、由历代王朝所奉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所导致。
《管子·治国》中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 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 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 战胜,战胜者地广。”
2、其次,由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统治者的经济 剥削所造成。
3、再次,孔孟儒学向人们灌输的与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 的经济基础
1
一、什么是自然经济 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 济模式,是与以交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 对的一种经济结构。 自然经济的特点与基础——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二、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耕织结合是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手段和方式。
6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
7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 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 层图:
按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西周时期实行了分封制。
4
周朝地图 5
西周后期,私田出现,出现土地买卖。 东周以后,变“公田”为“私田”的现象普遍出现。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东周以后,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 生产形态过渡。
相一致的重农抑商思想意识。
9
◇官府手工业经济
三彩仕女佣
三彩文官佣
10
汝窑之莲花温碗
汝窑三足樽
11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
五、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 性格
三彩胡人牵骆驼
唐代仕女图 12
1、由历代王朝所奉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所导致。
《管子·治国》中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 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 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 战胜,战胜者地广。”
2、其次,由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统治者的经济 剥削所造成。
3、再次,孔孟儒学向人们灌输的与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 的经济基础
1
一、什么是自然经济 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 济模式,是与以交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 对的一种经济结构。 自然经济的特点与基础——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二、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中国文化经典基础知识》课件
替
2.介词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3.句末语气词
何辞为
呢
学法 小结
1.语法分析法 2.结构分析法 3.语境分析法
2 . 特殊 句式
宾语 前置
1.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居则曰:不吾知也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结: 否定句中,代词作 宾语,宾语前置。
基础知识 运用
1.选出与所给例句中“非”的意义最接近的一项( D) 例句:道可道,非常道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老子》思想梳理
3.万物变化所遵循的最根本的规律是“反者道之动”: ①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②万物负阴而抱阳,无不内含着相对、相异和相反的对立 面,对立面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渗透,这种内在的生命动 力,既相互对立,相互依赖,又相互冲和,相互转化; ③两个对立的事物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成,从而使得万物 充满生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常无为,就是提醒人们要 遵循天地万物的本性,不要以人类的意志去改变它, 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要“辅万物之 自然而不敢为”,所以我们要遵循万物的本性,积极 引导,从而实现人与物的和谐发展。
道家思想对中华文 化 的 积极影响
2.反者道之动——要遵循事物变化的规律,调整自 己的行为,要“时中”,即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 脑,要避免做得过度和做得不及。
永恒不变的 意外的变故
美好的事物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美
5.美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的 使……漂亮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善 素善留侯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