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习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第六章(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习题与答案

635<512+32x4=640 c6=0
635<512+32x2=576 c7=1
635<512+32x3=608 c8=1
编码器输出码组为 11100011 量化输出为+608 个量化单位;量化误差为 635-608=27 个量化单位。 2)除极性码外的 7 为非线性码组为 1100011,相对应的 11 为均匀码为 0100110000。
【题 6-2】设输入抽样器的信号为门函数 G (t) ,宽度 200ms ,若忽略其频谱 的第 10 个零点以外的频率分量,试求最小抽样速率。 【答案 6-2】
门函数 G (t) 的宽度 200ms ,其第一个零点频率 f1 1 50Hz ,其余零 点之间间隔都是 1 ,所以第 10 个零点频率为 fm 10 f1 500Hz 。忽略第 10 个 零点以外的频率分量,门函数的最高频率是 500Hz 。由抽样定理,可知最小抽样 速率 fs 2 fm 1000Hz 。
2)对应均匀量化 11 位码:00001011100。
【题 6-8】信号 m(t) M sin 2 f0t 进行简单增量调制,若台阶 和抽样频率选择
得既保证不过载,又保证不致因信号振幅太小而使增量调制器不能正常编码,试
证明此时要求 fs f0 。 【答案 6-8】
要保证增量调制不过载,则要求
因为
2)若抽样后信号按 128 级量化,PCM 二进制基带信号第一零点频宽又为多
少?
【答案 6-10】
1)抽样后信号按 8 级量化,由于 N=log2M=log28=3,说明每个抽样值要编 3
位二进制码。此时每比特宽度为 Tb
T 3
1 3 fs
,因为占空比位

第六章 控制(习题答案)

第六章  控制(习题答案)

【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可以理解成是一种(C)。

A.前馈控制 B.同步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2.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A)。

A.确定控制标准 B.分析偏差原因 C.采取矫正措施 D.明确问题性质3.“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说明(A)最重重。

A.前馈控制 B.同步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4.预算是一种(B)。

A.控制 B.计划 C.领导 D.组织5.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C)。

A.拟定标准 B.衡量绩效 C.纠正偏差 D.管理突破6.确定控制对象和选择控制重点的工作是属于控制过程中(C)环节的工作。

A.衡量成效 B.纠正偏差 C.确立标准 D.找出偏差7.同步控制工作的重点是(B )。

A.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结果 B.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C.在计划执行过程的输入环节上 D.控制行动的结果8.按控制组织结构的不同,可把控制方法分为(A)。

A.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分级控制B.战略控制、任务控制、结果控制C.前馈控制、同步控制、反馈控制D.内在控制、外在控制、结果控制9.预算是一种典型的(A)。

A.前馈控制 B.同步控制 C.反馈控制 D.预防性控制10.种庄稼需要水,但这一地区近年老不下雨,怎么办?一种办法是灌溉,以补天不下雨的不足,另一办法是改种耐旱作物,使所种作物与环境相适应。

这两种措施分别( C )。

A.纠正偏差和调整计划 B.调整计划和纠正偏差C.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D.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二、多项选择题1.控制的特点包括(ABCD)。

A.目的性 B.整体性 C.动态性 D.人为性 E.实用性2.管理控制的必要性是由(ADE)因素决定的。

A.环境的变化 B.经济的发展 C.社会的需要D.管理权力的分散 E.工作能力的差异3.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BCE)。

A.制订计划 B.确定标准 C.衡量成效D.诊断原因 E.纠正偏差4.一般来说,预算内容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ABCDE)。

初级会计实务-第六章 习题与答案 简约版

初级会计实务-第六章 习题与答案 简约版

初级会计实务-第六章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应确认为营业外收入的有()。

D2. 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是()。

D3. 下列交易或事项,不应确认为营业外收入的是()。

D4. 企业接受的现金捐赠,应计入()。

A5. 以下各项中,不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是()。

D6. 下列各项中,按规定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是()。

B7. 某企业处置一项固定资产,取得价款300万元,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为700万元,已计提折旧450万元,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支付清理费用为20万元,则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为()万元。

A8. 甲公司于2015年10月5日以100万元的价格购入一项摊销期限为5年的非专利技术,采用直线法摊销,不考虑净残值。

2017年4月1日,甲公司出售该项无形资产,取得银行存款80万元,应交税费6万元。

则出售该项非专利技术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为()万元。

C9. 某国有工业企业,2015年6月份发生一场火灾,共计损失25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损失100万元;固定资产损失150万元。

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雷击造成的。

企业收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款8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保险赔偿款35万元,固定资产保险赔偿款45万元。

假定不考虑增值税,企业由于这次火灾损失而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为()万元。

C10. 甲公司是一家生产环保设备的龙头企业,按照规定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享受地方财政贴息补助,2015年6月底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第二季度贴息款30万元,7月初又收到第三季度的贴息款30万元,则截止到2015年7月底,甲公司应该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贴为()万元。

B11. 下列原材料损失项目中,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是()。

C12. 企业在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B13. 甲企业将企业的写字楼出售给乙公司,合同价款为15万元,乙公司用银行存款付清。

出售时,该栋写字楼的成本为12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借方余额1万元。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6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6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A部分一、选择题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B. 高温使核酸变性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D. A – C2.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A.0.06-13.6nmB.250-280nmC.300-400nm3.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50%。

B.70%。

C.90%4.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62-63℃ 30minB.71-72℃ 30minC.60-70℃ 30min5.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防腐6.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A.稀释平板法B.滤膜培养法C.稀释培养法7.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20-40℃B.25-37℃C.35-40℃8.黑曲霉在pH2-3的环境下发酵蔗糖:()A.主要积累草酸 B主要积累柠檬酸 C.主要积累乙酸9.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A.5-10%B. 10-15%C.15-20%12 链霉素抑菌机制是:()A.破坏膜的结构B.阻碍细胞壁的合成C.阻碍70S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二、是非题1.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倍增时间。

()2.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倍所需时间为代时。

()3.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4.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制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过氧化氢酶。

()5.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6.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7.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8.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就是微生物代谢的最适温度。

()9.最低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下限。

最高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上限。

()10.通常一种化合物在某一浓度下是杀菌剂,而在更低的浓度下是抑菌剂。

第六章法律方法

第六章法律方法

第六章法律方法一、名词解释1.法律方法2.文义解释3. 体系解释4. 逻辑解释5. 目的解释6. 历史解释7.限制解释8. 扩充解释9. 法律推理10.法律论证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法律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解释就是对法律规范、法律概念、立法目的等的说明B. 狭义法律解释是法律解释的科学概念之一C. 法律解释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法律解释的对象与客体是不同的2.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

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

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A.扩大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 D.历史解释3.关于立法解释,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正式解释、官方解释或有权解释B. 是指立法机关对自己及下位机关立法的解释C严格意义的立法解释是一种效力最高的法律解释D. 包括地方性的立法解释4.在很多车站码头都有“禁止随地吐痰”的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此规定可以解释为:在公共场所,不准在专门设施以外的地方吐痰。

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A.目的解释B.系统解释C.文法解释 D. 限制解释5. 将法律解释分为规范性解释和非规范性解释,其分类的依据是( )。

A. 解释主体和法律效力的有无B.法律解释方式和效力范围C. 法律解释的方法D. 法律解释的尺度和结果6. 200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410 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

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 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C. 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D. 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7.侧重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估或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选择的推理是下列哪种推理?( )A.演绎推理 B. 归纳推理C.辩证推理 D. 形式推理8.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规所作的解释的效力?( )A. 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B. 没有普遍的约束力C. 对下级法院没有约束力D. 有普遍的约束力9“大前提一小前提一结论”,这种推理方式属于( )。

第六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完全垄断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C)。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C.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D.以上都不对解析: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先增加后减少。

因此,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选C。

2.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C)。

A.P=MR=MCB.P>MR=ACC.P>MR=MCD.P>MC=AC解析:垄断厂商定价时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此时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而当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价格P显然高于边际成本MC。

3.垄断利润或者说超额利润(A)。

A.不是一种成本,因为它不代表生产中使用的资源所体现的替换成本B.不能为垄断者在长期中所获取,因为价格在最优产出水平上必须等于长期平均成本C.为保证资本继续进入该行业所必需D.能为完全竞争者和垄断者一样在长期中获取解析:BCD选项均有明显错误。

垄断利润或者说超额利润不是一种成本,选A。

4.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D)。

A.无盈余B.取得最大利润C.发生亏损D.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解析:完全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可能只获得正常利润,还可能发生亏损。

因此选D。

5.在完全垄断厂商的最好或最优产量处(D)。

A.P=MCB.P=SAC的最低点的值C.P最高D.MR=MC解析: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时的价格和产量是最优的。

因此选D。

二、简答题1.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这种说法对吗?这种说法不正确。

从理论上讲,垄断者是价格的制定者,其产品没有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垄断行业,厂商是产品唯一的卖者。

然而在实际上,如果垄断厂商定价过高,购买量就会下降,从而使总收益和利润下降;其他厂商如看到有丰厚的利润,尽管没有替代品,但相似的替代品总是会生产的,因而垄断厂商如果定价过高,会使自己产品失去销路,市场被相似替代品夺去;国家也会对垄断厂商的定价加以控制,有些国家会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定最高限价,还可用征税等办法加以控制。

信号与系统第六章习题答案

信号与系统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6.1学习重点 1、离散信号z 域分析法—z变换,深刻理解其定义、收敛域以及基本性质;会根据z变换的定义以及性质求常用序列的z变换;理解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2、熟练应用幂级数展开法、部分分式法及留数法,求z 反变换。

3、离散系统z 域分析法,求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

4、z 域系统函数()z H 及其应用。

5、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6、离散时间系统的z 域模拟图。

7、用MATLAB 进行离散系统的Z 域分析。

6.2 教材习题同步解析 6.1 求下列序列的z 变换,并说明其收敛域。

(1)n 31,0≥n (2)n−−31,0≥n(3)nn−+ 3121,0≥n (4)4cos πn ,0≥n(5)+42sin ππn ,0≥n 【知识点窍】本题考察z 变换的定义式 【逻辑推理】对于有始序列离散信号[]n f 其z 变换的定义式为()[]∑∞=−=0n nzn f z F解:(1)该序列可看作[]n nε31()[][]∑∑∞=−∞=− == =010313131n n n nn n z z n n Z z F εε对该级数,当1311<−z ,即31>z 时,级数收敛,并有 ()13331111−=−=−z zz z F其收敛域为z 平面上半经31=z 的圆外区域 (2)该序列可看作[]()[]n n nnεε331−=−−()()[][]()[]()∑∑∞=−∞=−−=−=−=010333n nn nnnzzn n Z z F εε对该级数,当131<−−z ,即3>z 时,级数收敛,并有()()33111+=−−=−z zz z F 其收敛域为z 平面上半经3=z 的圆外区域(3)该序列可看作[][]n n nn n n εε+ = + −3213121()[][]()∑∑∑∞=−∞=−∞=−+ =+ = + =01010*********n nn n n nn n n n z z z n n Z z F εε对该级数,当1211<−z 且131<−z ,即3>z 时,级数收敛,并有 ()3122311211111−+−=−+−=−−z zz z z zz F 其收敛域为z 平面上半经3=z 的圆外区域(4)该序列可看作[]n n επ4cos()[]∑∑∑∑∞=−−∞=−−∞=−∞=−+=+== =0140140440*******cos 4cos n nj n nj nn j j n n z e z e z e e z n n n Z z F πππππεπ对该级数,当114<−ze j π且114<−−zejπ,即1>z 时,级数收敛,并有()122214cos 24cos 21112111212222441414+−−=+−−=−+−=−×+−×=−−−−z z zz z z z z e z z e z z z eze z F j j j j ππππππ其收敛域为z 平面上半经1=z 的圆外区域 (5)该序列可看作[][][]n n n n n n n n εππεππππεππ+=+= +2cos 2sin 222sin 4cos 2cos 4sin 42sin()[]()122212212212cos 22cos 2212cos 22sin 222cos 222sin 222cos 2sin 222222222200++=+++=+−−++−=+=+=∑∑∞=−∞=−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n z n n n n Z z F n nn n ππππππεππ 其收敛域为z 平面上半经1=z 的圆外区域 6.2 已知[]1↔n δ,[]a z z n a n −↔ε,[]()21−↔z z n n ε, 试利用z 变换的性质求下列序列的z 变换。

第六章 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一、判断题1、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楞次定律所确定的方向相反,将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2、楞次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反映。

√3、涡电流的电流线与感应电场的电场线重合。

×4、设想在无限大区域内存在均匀的磁场,想象在这磁场中作一闭合路径,使路径的平面与磁场垂直,当磁场随时间变化时,由于通过这闭合路径所围面积的磁感通量发生变化,则此闭合路径存在感生电动势。

×5、如果电子感应加速器的激励电流是正弦交流电,只能在第一个四分之一周期才能加速电子。

√6、自感系数I L ψ=,说明通过线圈的电流强度越小,自感系数越大。

×7、自感磁能和互感磁能可以有负值。

×8、存在位移电流,必存在位移电流的磁场。

×9、对一定的点,电磁波中的电能密度和磁能密度总相等。

√ 10、在电子感应加速器中,轨道平面上的磁场的平均磁感强度必须是轨道上的磁感强度的两倍。

√11、一根长直导线载有电流I ,I 均匀分布在它的横截面上,导线内部单位长度的磁场能量为:πμ1620I 。

√12、在真空中,只有当电荷作加速运动时,它才可能发射电磁波。

√13、振动偶极子辐射的电磁波,具有一定方向性,在沿振动偶极子轴线方向辐射最强,而与偶极子轴线垂直的方向没有辐射。

×14、一个正在充电的圆形平板电容器,若不计边缘效应,电磁场输入的功率是⎪⎪⎭⎫⎝⎛=∙=⎰⎰C q dt d A d S P 22 。

(式中C 是电容,q 是极板上的电量,dA 是柱例面上取的面元)。

√二、选择题1、一导体棒AB 在均匀磁场中绕中点O 作切割磁感线的转动A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A )0(B )1/2OA ωB (C )-1/2AB ωB (D )OA ωB A2、如图所示,a 和b 是两块金属板,用绝缘物隔开,仅有一点C 是导通的,金属板两端接在一电流计上,整个回路处于均匀磁场中,磁场垂直板面,现设想用某种方法让C 点绝缘,而同时让C 点导通,在此过程中(A )电路周围的面积有变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 .苏联B .南斯拉夫C .越南D .古巴2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 .马歇尔计划B .杜鲁门主义C .两大阵营的形成D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 .两极终结的标志是()A .东欧剧变B .苏联解体C .第三世界的崛起D .中国的强大4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 .生产关系为标准C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 .坚持党的领导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进行阶级斗争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A .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 .改良的资本主义C .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 .集体领导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民主集中制11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A .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 .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 .实现共产主义12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13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4 .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A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 .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 .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 .国家政权问题17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 .农民问题C .武装斗争问题D .国家政权问题18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 .经济斗争B .政治斗争C .理论斗争D .议会斗争19 .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 .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1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 .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 .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2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3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4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A .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 .实践D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5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6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7 .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A .由谁来进行统治B .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 .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 .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8 .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29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 .唯物史观C .无产阶级专政D .国家政权30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 .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 .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 .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31 .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A .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 .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32.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C2.B3.B4.A5.C6.C7.D8.A9.B 10.D 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29.A 30.A 31.C 32.B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A. 南斯拉夫B. 罗马尼亚C. 奥地利D. 匈牙利2. 科学社会主义的功绩是()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 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A.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 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C. 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D.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5.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0A. 苏联模式B. 南斯拉夫模式C.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7 .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 .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 .历史传统不同C .指导思想不同D .地域环境不同8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 .夺取国家政权C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9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 .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 .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 .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10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A .政治领导B .组织领导C .思想领导D .集体领导1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 .坚持改革开放12 .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A .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 .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13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A .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 .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 .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D .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14 .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A .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B .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C .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D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巧.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A .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 .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 .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16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A . 18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 .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 .德国古典哲学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A .经济斗争B .政治斗争C .文化斗争D .思想斗争18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A .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 .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 .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 .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A .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B .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 .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 .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20 .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B .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D .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21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22.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A. 16-17世纪早期科学社会主义B. 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 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23. 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0A. 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 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 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 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24. 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A.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5.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26. 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B.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C. 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27.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A. 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B. 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学说C.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 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8.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A.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29. 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A. 社会主义将在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 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 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30.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6章思考题与习题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 2O ,H 2C 2O 4,H 2PO 4-,HCO 3-,C 6H 5OH ,C 6H 5NH 3+,HS -。

答:H 2O 的共轭碱为OH -;;H 2C 2O 4的共轭碱为HC 2O 4-;H 2PO 4-的共轭碱为HPO 42-;HCO 3-的共轭碱为CO 32-;;C 6H 5OH 的共轭碱为C 6H 5O -;C 6H 5NH 3+的共轭碱为C 6H 5NH 3;HS -的共轭碱为S 2-;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 2O,NO 3-,HSO 4-,S 2-,C 6H 5O -。

答:H 2O 的共轭酸为H +;NO 3-的共轭酸为HNO 3;HSO 4-的共轭酸为H 2SO 4;S 2的共轭酸为HS -;C 6H 5O -的共轭酸为C 2H 5OH3.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其滴定反应为:H ++OH -=H 2OK c ===1.0×1014 (25℃)]][[1-+OH H W K 1 此类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 t 相当大,反应进行的十分完全。

但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太浓时,滴定终点时过量的体积一定,因而误差增大;若太稀,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滴定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误差增大。

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均不宜太浓或太稀。

4.HCl 与HAc 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0 mol·L -1),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 NaOH 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HCl ?此时有多少HAc 参与了反应?解:C 1=0.10mol •L -1 , K a2=1.8×10-5 ,所以(1)不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准确滴定HCl(2)因为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 当pH=4.0时为变色转折点pH=pKa+lg HAA -4.0=4.74+lg%1.0%x x - x%=15%5.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2)用吸收了CO 2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H 3PO 4至第一计量点;继续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对测定结果各如何影响?答:(1)使测定值偏小。

第六章 习题答案(财务管理)

第六章 习题答案(财务管理)

【计算分析题】1. 某人将100万元投资于一项事业,估计年报酬率为6%,在10年中此人并不提走任何现金,10年末该项投资的本利和为多少?100×(F/P,6%,10)=100×1.7908=179.08万元2。

某人打算在5年后送儿子出国留学,如果5年末需要一次性取出30万元学费,年利率为3%,复利计息情况下,他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钱?30×(P/F,3%,5)=30×0。

8626=25。

878万元3. 某企业10年后需偿还到期债务1000万元,如年复利率为10%,则为偿还债务企业每年年末应建立多少等额的偿债基金?1000÷(F/A,10%,10)=1000÷15.9374=62.75万元4。

某人购入一套商品房,向银行按揭贷款50万元,准备20年内于每年年末等额偿还,银行贷款利率为5%,他每年应归还多少钱?50÷(P/A,5%,20)=50÷12.4622=4.01万元5.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现有两种付款方案可供选择:(1)从现在起,每年年初支付10万元,连续支付10年;(2)从第4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15万元,连续支付10年。

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为10%,该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方案一的现值:10×[(P/A,10%,9)+1]=10×(5。

759+1)=67.59万元方案二的现值:15×(P/A,10%,10)×(P/F,10%,2)=10×6.1446×0。

8264=50.78万元因为方案二现值小于方案一现值,所以应选择方案二.6。

某公司拟于2011年购置一台大型冲床,需一次性投资200万元,购入后安装调试即可投入运营。

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8年,每年能为公司增加税前利润50万元。

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5%。

公司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所得税税率25%。

基础会计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基础会计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基础会计学第六章习题答案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习题⼀会计分录1、借:银⾏存款28,820贷:应收账款-北⽅公司28,8202、借:库存现⾦10,000贷:银⾏存款10,0003、借:在途物资-A材料400,000 (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贷:应付账款-前进公司468,0004、借:银⾏存款374,400贷:主营业务收⼊32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4,4005、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0贷:库存商品-甲产品200,0006、借:⽣产成本-⼄产品18,000贷:原材料-A材料18,0007、借:管理费⽤1,460库存现⾦40贷:其他应收款1,5008、借:管理费⽤1,880贷:银⾏存款1,8809、借:管理费⽤200贷:待摊费⽤20010、借:财务费⽤650贷:应付利息650 (按旧的会计准则计⼊待摊费⽤也可)习题⼆会计分录★习题⼆经讨论,将习题⼆中19题的第⼆⾏“⽣产B产品耗⽤甲材料1500千克”改为150千克,第8题改为“每件售价300元,共90,000元”。

2008年新的《中华⼈民共和国所得税法》规定⼀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为不误导学⽣,按照所得税税率改为25%,后⾯的会计分录做了相应调整。

同时,对发现的答案的部分问题进⾏了修正,⽤红⾊字体进⾏了标注。

1、借:在途物资-甲材料1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贷:应付账款-奔腾公司117,0002、借:原材料-甲材料100,000贷:在途物资-甲材料100,0003、借:其它应收款2,500贷:库存现⾦2,5004、借:银⾏存款100,000贷:短期借款100,0005、借:应付账款-奔腾公司117,000贷:银⾏存款117,0006、借:库存现⾦2,000贷:银⾏存款2,0007、借:固定资产35,500贷:银⾏存款35,5008、借:应收账款-新兴公司105,300贷:主营业务收⼊-B产品9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300 9、借:销售费⽤1,000贷:银⾏存款1,00010、借:银⾏存款70,200贷:应收账款-新兴公司70,20011、借:管理费⽤2,440库存现⾦60贷:其它应收款2,50012、借:库存现⾦66,000贷:银⾏存款66,00013、借:应付职⼯薪酬-⼯资66,000贷:库存现⾦66,00014、借:在途物资-⼄材料4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贷:银⾏存款46,80015、借:在途物资-⼄材料3,000贷:银⾏存款3,00016、借:原材料-⼄材料43,000贷:在途物资-⼄材料43,00017、借:待摊费⽤600贷:库存现⾦60018、借:管理费⽤200贷:待摊费⽤20019、借:⽣产成本-A产品95,000-B产品24,000制造费⽤11,000管理费⽤1,200贷:原材料-甲材料101,000-⼄材料30,20020、借:制造费⽤21,000管理费⽤9,000贷:累计折旧30,00021、借:销售费⽤40,000贷:银⾏存款40,00022、借:财务费⽤780贷:预提费⽤78023、借:银⾏存款175,500贷:主营业务收⼊-A产品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00 24、借:销售费⽤1,800贷:银⾏存款1,80025、借:⽣产成本-A产品25,000-B产品20,000制造费⽤11,000管理费⽤10,000贷:应付职⼯薪酬-⼯资66,00026、借:⽣产成本-A产品3,500-B产品2,800制造费⽤1,540管理费⽤1,400贷:应付职⼯薪酬-职⼯福利9,24027、制造费⽤(19)11,000(20)21,000(25)11,000(26)1,54044,540分配率=44,540÷(1,200+1,400)=17.13(元/⼯时)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 17.13×1,200 =20,556(元)⼄产品分配的制造费⽤= 44,540 -20,556 =23,984 (元)借:⽣产成本-A产品20,556-B产品23,984贷:制造费⽤44,54028、借:库存商品-A库存商品-B 70784贷:⽣产成本-A产品144,056-B产品70,784⽣产成本-A产品⽣产成本-B产品(19)95,000 (19)24,000 (25)25,000 (25)20,000 (26)3,500 (26)2,800 (27)20,556(27)23,984 144,5670,784A产品单位成本=144,056÷800=180(元/件)B产品单位成本=70,784÷550=129(元/件)29、借:营业税⾦及附加24,000贷:应交税费24,000 30、借:主营业务成本128,700贷:库存商品-A产品90,000-B产品38,700 已售A产品⽣产成本=180×500=90,000(元)已售B产品⽣产成本=129×300=38,700 (元)31、借:主营业务收⼊240,000贷:本年利润240,000 32、借:本年利润220,520贷:销售费⽤42,800管理费⽤24,240财务费⽤780营业税⾦及附加24,000主营业务成本128,700管理费⽤(11)2,440(18)200(19)1,200(20 )9,000(25)10,000(26)1,40024,24033、利润总额=240,000-220,520=19,480(元)所得税费⽤=19,480×25%=4870(元)借:所得税费⽤4,870贷:应交税费4,87034、借:本年利润4,870贷:所得税费⽤4,87035、净利润=19,480-4870=14,610(元)盈余公积=14,610×10%=1,461(元)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1,461贷:盈余公积1,461 36、应付利润=14,610×30%=4383(元)借:利润分配4383贷:应付股利43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六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六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六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1.已知总体X ~),(2σμN ,其中2σ已知,而μ未知,设1X ,2X ,3X 是取自总体X 的样本.试问下面哪些是统计量?(1)321X X X ++;(2)μ31-X ;(3)222σ+X ;(4)21σμ++X ;(5)},,max{321X X X ;(6)σ221++X X ;(7)∑=3122i i X σ;(8)2μ-X .解:(1)(3)(4)(5)(6)(7)是,(2)(8)不是.2.求下列各组样本值的平均值和样本差.(1)18,20,19,22,20,21,19,19,20,21;(2)54,67,68,78,70,66,67,70.解:(1)9.19)21201919212022192018(101101101=+++++++++==∑=i i x x ;43.1)(9110122=-=∑=i i x x s .(2)5.67)7067667078686754(1018181=+++++++==∑=i i x x ;018.292)(718122=-=∑=i i x x s .3.(1)设总体X ~)1,0(N ,则2X ~)1(2χ.(2)设随机变量F ~),(21n n F ,则F1~),(12n n F .(3)设总体X ~),(2σμN ,则X ~),(2n N σμ,22)1(S n σ-~)1(2-n χ,nS X /μ-~)1(-n t .(4)设总体X ~)10(2χ,Y ~)15(2χ,且X 与Y 相互独立,则=+)(Y X E 25,=+)(Y X D 50.4.设随机变量X 与Y 都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C )A .Y X +服从正态分布B .22Y X +服从2χ分布C .2X 与2Y 均服从2χ分布D .22YX 服从F 分布5.在总体X ~)3.6,52(2N 中随机抽取一容量为36的样本,求样本平均值X 落在8.50到8.53之间的概率.解:因为X ~)3.6,52(2N ,即52=μ,223.6=σ,因为36=n ,22205.1363.6==n σ,所以X ~)05.1,52(2N .由此可得)8.538.50(≤≤X P 05.1528.50()05.1528.53(-Φ--Φ=8302.0)1429.1()7143.1(=-Φ-Φ=.6.设总体X ~)1,0(N ,1X ,2X ,…,10X 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求:(1))99.15(1012>∑=i i X P ;(2)写出1X ,2X ,…,10X 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3)写出X 的概率密度.解:(1)由题可知∑==1012i i X X ~)10(2χ,查2χ分布表有99.15)10(210.0=χ,可得10.0=α,即10.0)99.15(1012=>∑=i i X P .(2)1X ,2X ,…,10X 相互独立,则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exp{321}21exp{21),,,(1012510121021∑∏==-=-=i i i i x x x x x f ππ .(3)X Y =~)1.0,0(N ,所以有2251.02)0(e 5e1.021)(y y y f -⋅--==ππ.7.设总体X ~)1,0(N ,1X ,2X ,…,5X 为总体的一个样本.确定常数c ,使25242321)(XX X X X c Y +++=~)3(t .解:因为i X ~)1,0(N ,5,,2,1 =i ,所以21X X +~)2,0(N ,)(2121X X +~)1,0(N ,252423X X X ++~)3(2χ,因为25242321252423212632XX X X X X X X X X +++=+++~)3(t ,所以有23=c .8.设1X ,2X ,3X ,4X 是来自正态总体)4,0(N 的样本.已知243221)43()2(X X b X X a Y -+-=为服从自由度为2的2χ分布,求a ,b 的值.解:由题可知i X ~)4,0(N ,4,3,2,1=i ,故有0)2(21=-X X E ,20)2(21=-X X D ,所以212X X -~)20,0(N .同理4343X X -~)100,0(N .而20)2(221X X -~)1(2χ,100)43(221X X -~)1(2χ,故有100)43(20)2(243221X X X X -+-~)2(2χ,比较可知201=a ,1001=b .9.设总体X ~)3.0,(2μN ,1X ,2X ,…,n X 为总体的一个样本,X 是样本均值,问样本容量n 至少应取多大,才能使95.0)1.0(≥<-μX P .解:易知X ~)3.0,(2nN μ,由题意有95.013(2/3.01.0/3.0()1.0(≥-Φ=<-=<-nnnX P X P μμ,即应有975.0)3(≥Φn,查正态分布表知975.0)96.1(=Φ,所以取96.13≥n,即5744.34≥n ,取35=n .10.设总体X ~)16,(μN ,1X ,2X ,…,10X 为总体的一个样本,2S 为样本方差,已知1.0)(2=>αS P ,求α的值.解:由抽样分布定理知22)1(σS n -~)1(2-n χ,因为10=n ,故有2249S ~)9(2χ,得1.0)169169()(22=>=>ααS P S P ,查2χ分布表得684.14)9(21.0=χ,即684.14169=α,解得105.26=α.11.设(1X ,2X ,…,1+n X )为来自总体X ~),(2σμN 的一个样本,记∑==n i i n X n X 11,∑=--=n i in X X n S 122(11,求证:nn n S X X n n T -⋅+=+11~)1(-n t .证:由题可知n X ~),(2nN σμ,n n X X -+1~)11(,0(2σn N +,标准化得σnX X nn 111+-+~)1,0(N .又因为∑=-=-ni inX XS n 1222)(1)1(σσ~)1(2-n χ,从而有nn nnn S XX n n n S n n X X -+=--+-++122111)1(11σσ~)1(-n t ,即nnn S X X n n T -⋅+=+11~)1(-n t .。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 中央金属固定,下列离子或化合物作为配体时,场强最强的是:()a. NH3b. CN-c. H2Od. SCN-答案:b2. 具有理想正八面体的电子组态(高自旋时)是()a. (t2g)3b. (t2g)1c. (t2g)4(e g)2d. 以上都不对答案:a3. 平面正方形场中,d轨道的最高简并度是()a. 1b. 2c. 3d. 4答案:b4. 导致Ni2+水合能在第一系列过渡金属元素中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 原子序数最大b.电子成对能最大c. CFSE最大d. H2O是弱场答案:c5.下列原子作为电子给予体时,哪个原子引起的分裂能最大()a. Nb.Fc. Od. C答案:d6. 决定成对能P的主要因素是( )a. 分裂能b. 库仑能c. 交换能d. 配位场强度答案:c7.下列配位化合物高自旋的是()a. [Co(NH3)6]3+b. [Co(NH3)6]2+c. [Co(NO2)6]3-d. [Co(CN)6]4-答案:b8.下列配位化合物磁矩最大的是()a. [FeF6]3-b. [Mn(CN)6]3-c. [Ni(H2O)6]2+d. [Co(NH3)6]3+答案:a9. 判断下列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化能大小的次序是()(1) [CoF6]4-(2)[NiF6]4- (3)[FeF6]3-a. (1)> (2)>(3)b. (1)=(2)<(3)c. (1)<(2)<(3)d. (2)>(1)>(3)答案:d10. Ni和CO可形成羰基配合物N i(CO)n,其中n是( )a. 6b. 3c. 4d. 5答案:c11.[Cu(H2O)4·2H2O]2+溶液出现蓝色的原因是()a. 自旋相关效应b. d-d跃迁c. σ-π跃迁d. 姜-泰勒效应答案:b12.配位化合物d-d跃迁光谱一般出现在什么区域()a. 红外b.微波c. 远紫外d. 可见—紫外答案:d13. 关于[FeF6]3-络离子,下列哪个叙述是错误的()a. 是高自旋络离子b. CFSE为0c. 中心离子的电子排布与Fe3+相同d. CFSE不为014. 下列哪个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出现的几率密度为零()a. 3Pzb. 3dx2-y2c. 3sd. 3dz2答案:a15.下列配合物中磁矩最小的是( )a. [Cr(H2O)6]2+b. [Fe(CN)6]3-c. [Co(H2O)6]2+d. [Co(NH3)6]3+答案:d16.下列分子和离子中具有顺磁性的是()a. NO+b. [Fe(CN)6]4-c. B2d. CO答案:c17. 下列配合物中分裂能Δ0最大的是( )a. [FeF6]4-b. [Os(CN)6]4-c. [Ru(CN)6]4-d. [Fe(CN)6]4-答案:b18.下列配合物中磁矩约为2.8μB的是( )a. K3[CoF6]b. K3[Fe(CN)6]c. Ba[TiF6]d. [V(H2O)6]3+答案:d19. CO与过渡金属形成羰基配位化合物时,C-O键会产生什么变化()a. 削弱b. 加强c. 不变d. 变短答案:a20. 下列四种络合物中,d-d跃迁能量最低的是( )a. [Fe(H2O)6] 2+b. [Fe(H2O)6] 3+c. [FeF6] 4-d. [FeF6] 3-答案:c21. 某一晶体场的△>P,则( )a. 该场为强场b. 电子按高自旋排布c. 络合物的磁矩为零d. 晶体场稳定化能大于零答案:a22. 在平面正方形络合物中,四个配体分别位于±x和±y上,下列d轨道中能量最高的是( )a. d xyb. d x2-y2c. d yzd. d z2答案:b23. CuSO4水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是( )a. d—d跃迁b. σ—π跃迁c. 姜—泰勒效应d. σ—π配键答案:a24. 四种配位化合物(1) CoF63- (2) Co(CN) 63- (3) Co(NH3) 63+ (4) CoCl63-的d-d跃迁光谱,波数从大到小顺序为()a. (2)>(3)>(1)>(4)b.(4)>(1)>(3)>(2)c. (3)>(2)>(1)>(4)d. (2)>(3)>(4)>(1)答案:a25.下列分子中,不存在σ—π配键的是( )a. [Co (NH3)6]Cl3b. Ni(CO)4c. HCo(CO)4d. K[PtCl3(C2H4)]·H2O答案:a26. 下列哪个络合物的磁矩最大( )a. 六氰合钴(Ⅲ)离子b. 六氰合铁(Ⅲ)离子c. 六氨合钴(Ⅲ)离子d. 六水合锰(Ⅱ)离子答案:d27.推测下列三种络合物的d-d跃迁频率大小顺序( )(1)六水合铁(Ⅲ) (2)六水合铁(Ⅱ) (3)六氟合铁(Ⅱ)a. ν1>ν2>ν3b. ν1>ν3>ν2c. ν3>ν2>ν1d. ν3>ν1>ν2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 正八面体场中,d轨道能级分裂为两组,其中能量较低的一组称为t2g,包括下列哪些轨道()a. d xyb. d x2-y2c. d yzd. d z2e. d xz答案:a,c,e2. 具有理想正八面体的电子组态(高自旋时)是()a. (t2g)3b.(t2g)1c. (t2g)4(e g)2d. d0e. d10答案:a,d,e3. 下列配位化合物低自旋的是( )a. [Co(NH3)6]3+b. [Co(NH3)6]2+c. [Co(NO2)6]3-d. [Co(CN)6]4-e. [Co(H2O)6]2+答案:a,c,d4. 下列分子和离子中,具有顺磁性的是()a. [Co(NO2)6]3-b. [Fe(CN)6]4-c. B2d. COe. [Cu(H2O)6]2+答案:c,e5.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哪些是反磁性的( )a. [Fe(CN)6]3-(△> P)b. O2-c. COd. N2e. [Fe(CN)6]4-(△> P)答案:c,d,e6. 与H2O相比,下列哪些配位体对Δ值影响较大()a. CN-b. NH3c. F-d. SCN-e. OH-答案:a,b7. 关于 [Fe(CN)6]4-络离子,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a. 是高自旋络离子b.CFSE为0c. 中心离子的电子排布与Fe3+相同d. CFSE不为0e. 是顺磁性的答案:a,b,c,e8. 络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主要有哪些()a. 价键理论b. 晶体场理论c. 分子轨道理论d. 配位场理论e. 点阵理论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1. 成对能(P)是由库仑能和_ 贡献的。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习题与答案

12.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 12.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实现 奋斗目标的基本路径是() 奋斗目标的基本路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革开放 自力更生, B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2) 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 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实践中统一起来。 实践中统一起来。 • 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 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 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 国之路。 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 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 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 “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 的保证。 的保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 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民主、文明、 而奋斗。 而奋斗。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章 习题与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章 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 习题与答案6.1判断题(1)直流电源是一种将正弦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的波形变换电路。

( ╳ )(2)直流电源是一种能量转换电路,它将交流能量转换为直流能量。

( √ )(3)在变压器二次电压和负载电阻相同的情况下,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电流是半波整流电路输出电流的2倍。

( √ )(4)若U 2为电源变压器二次电压的有效值,则半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和全波整流电容滤波2。

( √ )(5)当输入电压U i 和负载电流I L 变化时,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是绝对不变的。

( ╳ )(6)一般情况下,开关型稳压电路比线性稳压电路效率高。

( √ )(7)整流电路可以将正弦电压变成脉动的直流电压。

( √ )(8)电容滤波电路适用于小负载电流,而电感滤波电路适用于大负载电流。

( √ )(9)在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中,若有一只整流管断开,输出电压平均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 ╳ )(10)因为串联型稳压电路中引入了深度负反馈,因此可能产生自激振荡。

( ╳ )(11)线性直流电源中的调整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开关型直流电源中的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

( √ )6.2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6-64所示,已知2u t ω=,L 52R C T =。

图6-64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估算输出电压U o 大小并标出电容C 上的电压极性。

(2)L R →∞时,计算U o 的大小。

(3)滤波电容C 开路时,计算U o 的大小。

(4)二极管VD 1开路时,计算U o 的大小;如果VD 1短路,将产生什么后果?(5)如VD 1~VD 4中有一个极性接反,将产生什么后果?解:(1)U o =1.2 U 2=1.2╳25=30V C 的极性是上+下—(2)U o 2≈1.414╳25=35.35V(3)U o =0.9 U 2=0.9╳25=22.5V(4)二极管VD 1开路时:U o = U 2=25=25V如果VD 1短路,VD 4将被烧坏。

No3.第6章习题及答案

No3.第6章习题及答案
1) 将 F 中依赖右部属性单一化: F1={ E→G,G→E,F→E,F→G,H→E,H→G,FH→E }
2) 对于 FH→E,由于有 F→E,则为多余的:
-4-
第六章习题答案
5
F2={ E→G,G→E,F→E,F→G,H→E,H→G }
3) 在 F2 中的 F→E 和 F→G 以及 H→E 和 H→G 之一是多余的,则为:
R 属于______ NF。
答案:AB,2
-1-
第六章习题答案
2
二、选择题:
1.在二元关系模式 R(U,F)中,X、Y 都是单一属性,如果 X→Y,则 R 一定可以达到( )
A.2NF B. 3NF C. BCNF D. 4NF
答案:D
2.在关系模式 )
F3={ E→G,G→E,F→G, H→G }
F3={ E→G,G→E,F→G, H→E }
F3={ E→G,G→E,F→E, H→E }
F3={ E→G,G→E,F→E, H→G }
3).设有关系模式 R(A,B,C,D),其上的函数依赖集:F={A→C,C→A,B→AC,D→AC},试计算: A)(AD)+; B)F的最小等价依赖集F‘; C)R 的关键字; 答案: 1) 令X={AD},X(0)={AD},X(1)={ACD},X(2)={ACD},故(AD)+={ACD}。 2)
第六章习题答案
1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 6 章习题答案
题型:
1、填空题: 10 题 2、选择题: 10 题 2、综合题: 3 题
一、填空
1. 与 1NF 相比,2NF 消除了非主属性对候选关键字的_________。
答案:部分函数依赖
2.与 2NF 相比,3NF 消除了非主属性对候选关键字的_________。

第六章 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习题及答案

A、运动战
B、阵地战
C、地雷战
D、敌后游击
战争
7、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在这次全会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 )这个命题。
A、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
8、1941年5月,毛泽东做了( )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
五、论述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 作用?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 么? 论述题答案: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
3、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实行了消极抗
日积极反共的方针。
4、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是民主革命的重要时
期,因此抗战时期也必须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
地或少地的农民。
5、抗战爆发后,英美政府采取了坚决支援中国抗战的立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
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改造我们的学
习》Βιβλιοθήκη E、《论持久战》9、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及其人民的支持和援助,
它们有( )
A、苏联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
E、
法国
10、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有(

A、民族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B、民族精神是奋进的动力

大学物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6 -1 将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A 从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则导体B 的电势将( )(A ) 升高 (B ) 降低 (C ) 不会发生变化 (D )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 不带电的导体B 相对无穷远处为零电势。

由于带正电的带电体A 移到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时,在导体B 的近端感应负电荷;在远端感应正电荷,不带电导体的电势将高于无穷远处,因而正确答案为(A )。

6 -2 将一带负电的物体M 靠近一不带电的导体N ,在N 的左端感应出正电荷,右端感应出负电荷。

若将导体N 的左端接地(如图所示),则( )(A ) N 上的负电荷入地 (B )N 上的正电荷入地(C ) N 上的所有电荷入地 (D )N 上所有的感应电荷入地分析与解 导体N 接地表明导体N 为零电势,即与无穷远处等电势,这与导体N 在哪一端接地无关。

因而正确答案为(A )。

6 -3 如图所示将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一个半径为R 的不带电的导体球附近,点电荷距导体球球心为d ,参见附图。

设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则在导体球球心O 点有( )(A )d εq V E 0π4,0== (B )dεq V d εq E 020π4,π4== (C )0,0==V E(D )R εq V d εq E 020π4,π4==分析与解 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处处各点电场强度为零。

点电荷q 在导 体球表面感应等量异号的感应电荷±q′,导体球表面的感应电荷±q′在球心O 点激发的电势为零,O 点的电势等于点电荷q 在该处激发的电势。

因而正确答案为(A )。

6 -4 根据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在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这个曲面所包围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没有自由电荷(B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C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不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有极化电荷(D ) 介质中的高斯定律表明电位移矢量仅仅与自由电荷的分布有关 (E ) 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分布有关分析与解 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通量积分等于零,表明曲面 内自由电荷的代数和等于零;由于电介质会改变自由电荷的空间分布,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与位移电荷的分布有关。

近代史第六章 习题(含答案)

近代史第六章 习题(含答案)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重要知识点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3.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4.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毛泽东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二大B.七大C.六届六中全会D.八七会议2.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中法战争B.甲午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3.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平型关战役B.枣宜战役C.豫湘桂战役D.台儿庄战役4.全国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平型关伏击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5.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A.《对华政策纲要》B.《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C.《反共产国际协定》D.《大陆政策》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5月C.1938年10月D.1941年12月7.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统一为()A.东北抗日联军B.东北义勇军C.东北人民革命军D.抗日游击队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的政策是()A.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齐头并进D.政治诱降取代军事进攻9.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的会议是()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C.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D.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10.日本开始实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皇姑屯事变D.卢沟桥事变1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12.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蒋介石在1931年7月的方针是()A.“绝对不抵抗”B.“以华制华”C.“自强之术,必先练兵”D.“攘外必先安内”13.延安整风运动的最主要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14.1941年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全面体现党关于根据地建设基本方针的是()A.《论持久战》B.《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A.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B.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C.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签字D.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收回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及澎湖列岛16.标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联共政策C.国民党公布了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D.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等在庐山同蒋介石、张冲等进行谈判1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A.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C.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D.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1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一次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B.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洛川会议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土地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C.减租减息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2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的标志是()A.晋西事变B.陇东事变C.平江惨案D.皖南事变21.毛泽东比较完整阐明新民主主义基本理论、纲领和政策的著作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2.下列关于抗战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大革命时期24.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苏联25.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论述抗日战争发展规律的著作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论持久战》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6.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A.第十九路军抗战B.卢沟桥抗战C.华北事变D.一二九运动27.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是()A.经验主义B.宗派主义C.官僚主义D.主观主义28.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的战役是()A.长沙会战B.豫湘桂战役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29.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B.中共七大C.洛川会议D.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3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A.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B.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C.防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D.独自抗击日本侵略者参考答案1.C2.C3.D4.A5.A6.C7.A8.B9.B 10.A 11.D 12.D 13.A 14.C 15.D 16.C 17.A 18.C 19.C 20.D 21.B 22.D 23.B 24.D 25.B 26.D27.D 28.B 29.C 30.A(二)多选题1.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是()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B.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C.关门主义D.一切服从统一战线2.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习题与答案1.何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其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从一国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

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不同的类型或形式:(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

独资经营是指完全由外商出资并独立经营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合资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共同商定各自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并根据东道国的法律,通过签订合同举办合营企业,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这也是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合作经营与合作开发都是以签订合同或协议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

合作经营企业一般不以股份确定产权,不按股权比例分配收益,而是根据合同规定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分配收益并承担风险。

当然,合作经营企业本身是一个统一的经营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合作开发则通常是由拥有特定资源的国家,通过招标方式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合作开发协定或合同,并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东道国资源进行开发。

(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

按照这一标准,独资经营属于全部股权参与式投资;合资经营属于部分股权参与式投资;而投资者没有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以其他一些形式如许可证合同、管理合约、销售协议等进行的直接投资,均属于非股权参与式的直接投资。

(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

一国投资者到国外单独或合作创办新的企业,或者组建新的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均属于前一种形式;而通过收购国外公司或与国外公司合并以获得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权,则属于后一种形式。

(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

水平型直接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

这类子公司和其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或国内企业保持水平分工关系。

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

混合型投资则是一种水平型和垂直型相结合的直接投资方式。

一般来说,目前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并不单纯是水平型投资或垂直型投资,而是两者兼有,进行混合型投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划分国际直接投资类型的方法,即按照投资主体的性质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私人直接投资和国家直接投资,二者有时也被分别称为民间直接投资和官方直接投资。

2.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其最根本的原因可以从国际资本流动本身的规律来考察。

一般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成熟而从流通领域逐步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的。

这一发展规律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直接投资不断扩大的趋势。

但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如此迅猛,还有其他许多因素的作用。

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在社会生产的分工与协作由国内向国际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是新技术的采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规模效益,摆脱国内市场的限制,需要发展国际化生产。

二是科技革命引起了国际分工的巨大变化,国际分工不再是主要以要素禀赋为转移,而开始以科技优势为转移,这使得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成为必要和可能;部门之间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入到部门内部,以科技优势为基础的部门内部专业化,构成了国际分工新的主导模式。

三是交通运输和通讯设备上的技术进步,为企业从事国际化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使其能够按照最佳分工原则十分便利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从事零部件的生产、产品的组装和销售,在国际范围内合理地利用和配置资源。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技术条件,生产资本的大规模国际化才成为可能。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集中趋势的加强与国际竞争的激化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巨大推动力量。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竞争和多次企业并购浪潮的结果,使其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国内垄断程度进一步加深。

那些拥有大量资本和先进技术的垄断企业迫切要求在国外寻找更加有利的生产场所和销售市场,由此形成了发达国家垄断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

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大公司纷纷把直接投资视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路、绕开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

正是这一动因驱使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

而发达国家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厂商的利益,维持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对这种直接投资持鼓励和支持态度。

(3)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战后,世界各国之间在逐步减少市场准入壁垒,促进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和消费品自由流通。

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国家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上实行了以自由化和放松管制为主的经济改革措施,各种层次上的国际投资协调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通过各区域合作组织、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多年努力,过去一些国家难以开放的如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电信等市场,也逐渐开放。

从多边层次来看,有利于资本跨国流动的区域性和世界性投资保护公约或协议也相继出台。

这一切都为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和领域的拓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4)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取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的迫切任务,大都采取吸引外资的政策,制定各种优惠和鼓励措施,从而促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些国家的投资。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以垂直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也具有重要影响。

许多发达国家加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高科技部门,而将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促进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和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国际化生产。

3.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和流向、投资的地区、部门结构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其意义如何?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对外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而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其投资来源、投资流向和投资地区、部门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战后国际直接投资来源国地理结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流出国数量增加,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仍然以发达国家为主;二是美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西欧和日本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上升,但美国仍是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

在各发达国家投资地位变迁的同时,发达国家内部乃至全世界直接投资流出量的分布也逐步趋于分散化。

迄今为止,约有5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外直接投资,其中拉丁美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地位的上升,反映了战后世界直接投资格局的重大变化,说明国际直接投资主体的多元结构已基本形成。

战后,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地域结构出现的最显著变化,就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重下降,发达国家之间资本的对向流动和相互渗透大大增加。

战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大部分是投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

战后投资重点发生了变化,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其地位相对下降。

战后,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投资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部门结构发生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变化:①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重点产业从生产初级产品的第一产业(矿业和石油业)向制造业转移。

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对第二产业(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呈现相对下降趋势,而对第三产业(包括批发业、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的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

③进入90年代之后,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受到投资者和被投资者的青睐。

国际直接投资来源和流向的地域结构特征,说明战后发达国家既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也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换言之,战后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

4.何谓跨国公司?其基本特征有哪些?其理论有哪些发展?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于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营业规模大。

(2)地理分布广。

(3)股权结构分散。

由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活动,其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也与国内企业迥然不同。

在经济环境方面,跨国公司不仅受母国的经济状况、发展趋势和经济政策取向的影响,而且更要受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市场运作情况、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的影响;在政治环境方面,东道国的政治变动是影响跨国公司经营的重要环境因素;在文化环境方面,跨国公司要在具有不同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教育水平等的不同文化环境下从事生产经营;在法律环境方面,跨国公司不仅受到国内法律的约束,而且其各个子公司和附属机构还要受到各自东道国的法律约束,因而它所面对的法律环境远比国内企业复杂得多。

由于跨国公司的性质及其在业务活动、结构、经营环境等方面与国内企业的差异,使得它在经营管理上也呈现出一系列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战略目标的全球化。

(2)营运过程的国际化。

(3)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

(4)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5)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

对于促使企业对外投资,建立跨国公司的微观因素,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理论:(1)垄断优势论。

(2)寡占反应论。

(3)内部化理论。

(4)投资的有机构成论。

(5)边际产业扩张论。

(6)产品生命周期论。

(7)国际生产折衷论。

促成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的不仅是某一种因素单独的影响,而是上述多方面具体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5.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总体上看,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1)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跨国并购作为一种比较复杂的跨国经营行为。

面对竞争压力、自由化浪潮和新投资领域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兼并与收购作为自己的核心战略,在国外建立起自己的生产设施,以保护、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巨型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日益增加。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企业也积极参与到跨国并购活动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