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综合心电监护技术操作标准2016. 3.10(6)
综合心电监护技术操作标准2016年3月修订项目操作流程操作标准分值评价标准扣分仪表2分报告姓名操作项目仪表端庄,衣帽整洁 2着装不合规范语言不流畅-1-1评估15分1.确认医嘱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了解一般患者情况2未核对医嘱不了解病情-1-1 2.告知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的目的、方法,取得患者配合4未告知监测的目的及方法-43.评估患者①胸前贴电极片处的皮肤有无伤口、水疱及红肿、皮疹;②指/趾甲情况:有无涂指甲油、手指温度③肢体活动情况6未评估皮肤情况未评估手指情况未评估肢体情况-2-2-2 4.评估环境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3未评估环境有无干扰-3操作前10分1.个人准备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戴口罩 2洗手方法错误带口罩错误-1-12.物品准备①综合心电监护仪1台;②治疗盘,内备:75%酒精、无菌棉签或纱布、电极片;③护理记录单或综合心电监护记录单、笔;④必要时备电源插座1个8 物品准备不全每项-2操作中62分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2未核对患者未协助合适体位-1-1 2.连接监护仪连接电源,打开监护仪开关,检查监护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4监护仪安装不正确导联线拖地导线摆放混乱-2-1-1 3.粘贴电极片用酒精纱布清洁患者皮肤及指甲,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必要时剃去局部毛发4未清洁皮肤电极片接触不良-2-24.测量生命体征①测血氧饱和度:将血氧饱和度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或足趾或耳廓处,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保证接触良好;②测心率: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护仪导联线上,按照监护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部位,避开伤口、避开除颤部位;如有起搏器植入,避开起搏器10cm,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右上 (RA)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 (RL) :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中间(v)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左上 (LA) :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心电监护操作技术
心电监护操作技术(一)评估评估患者病情、心率、脉搏、皮肤情况、心理情况、合作程度、大小便情况。
(二)操作前准备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术前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说明心电监护的目的、必要性、步骤取得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告知术中注意事项。
2.患者准备了解操作的目的、知晓注意事项并配合坐位或平卧体位,松解衣服纽扣。
3.用物准备心电监护仪、纱布、电极片、导联线、记录单、接线板。
4.环境准备病室清洁,温度适宜,屏风遮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和保暖。
(三)操作流程和步骤1.协助患者取舒适坐位或平卧位。
2.接电源,打开主机开关,选择监护模式。
3.心电监测:暴露胸前区,纱布清洁皮肤,粘贴电极,选择导联,调节振幅。
右上(RL):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胸导(V):胸骨左缘第四肋间4.无创血压监测:选择合适体位,进行血压监测,按测量键,设定测量时间间隔。
5.监测 SpO2:将 SpO2 传感器夹在患者手指上。
6.体温探头夹于病人腋下。
7.调节报警参数:设定心率、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报警范围,打开报警系统,观察患者神志、主诉及伴随症状,判断各项数值是否正常。
8.调至主屏,监测异常心电图。
(四)操作后护理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整理监护仪导线和床单位。
3.记录监护时间和各项数值。
4.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五)注意事项]1.协助患者穿好衣服,注意保暖2.定时记录心电监护情况,观察各项指标,做好记录。
3.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保护电极片及导联线,不得随意移动摘除。
心电监护的操作规程
心电监护的操作规程
《心电监护操作规程》
一、检查设备
1. 打开心电监护仪,确认电源和电池状态正常。
2. 检查心电导联电缆和传感器,确保连接正确并无损坏。
3. 确认监护仪屏幕清晰,各功能键正常。
二、准备操作
1. 根据医嘱确定需要监护的导联数和位置,准备相应的心电导联。
2. 将心电导联电缆连接到监护仪,确认连接正确无误。
3. 为患者选取合适的导联位置,清洁皮肤并剪短过长的毛发。
三、安装传感器
1. 根据医嘱确定需要安装的心电传感器,确保传感器无损坏。
2. 按照说明书指引正确安装传感器,确保贴合患者皮肤并保持稳定。
四、启动监护
1. 启动心电监护仪,确认监护仪屏幕显示正常。
2. 检查各导联是否正常显示心电波形,调节增益和滤波器以确保波形清晰稳定。
五、记录监护数据
1. 在监护记录单上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监护仪的相关设定。
2. 按照医嘱要求定时记录患者的心电波形和相关数据,并及时
报告异常情况。
六、结束监护
1. 在患者不再需要心电监护时,按照规程逐步撤除心电导联和传感器。
2. 关闭心电监护仪,清洁并整理好监护仪和相关设备。
七、注意事项
1. 在操作心电监护仪时,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错误操作或漏诊。
2. 需要定期检查并维护心电监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报警。
本规程为心电监护操作的基本流程,具体操作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医嘱要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监护效果。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如下:
1、心电图(ECG)检查:
(1)让患者舒服地卧床,并确保身体的准确位置。
(2)在患者胸部、四肢上贴上电极,在确定位置后,插上导线。
(3)确保导线良好接触患者的皮肤,并检查是否有任何杂音或干扰。
(4)开始进行心电图记录,通常持续几分钟,记录心电图的图像。
2、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1)佩戴监测仪,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解释如何正确佩戴。
(2)定期记录患者的活动、时间和事件。
(3)确保监测记录仪在操作期间正常工作。
(4)在监测结束后,将设备移除,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
3、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
(1)让患者仰卧位,并将传感器涂上适当的凝胶。
(2)将超声探头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获取患者心脏的图像和声音。
(3)在记录过程中,观察图像和声音,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完成记录后,将结果保存并发送给医生进行分析。
4、冠脉造影术:
(1)给患者注射局部麻醉剂,并在手腕或大腿上插入导管。
(2)通过导管插入造影剂,使其能够进入冠脉。
(3)同时进行X射线摄影,并在屏幕上观察造影剂在冠脉中流动的情况。
(4)检查冠脉是否有狭窄、堵塞和其他异常。
5、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1)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在胸部上做切口。
(2)将起搏器导线插入心脏,并将起搏器装置植入胸腔。
(3)连接导线和起搏器,并测试它是否正常工作。
(4)封闭切口,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心电监护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以及提供心脏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包括贴电极、连接设备、记录数据等步骤,并讨论评分标准的重要性。
一、心电监护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心电监护前,操作人员需要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检查心电监护仪是否正常运行,并准备好所需的贴片电极、导联线等设备。
2. 贴电极将贴片电极正确放置在患者身上,以确保良好的信号传输。
一般情况下,电极应贴在胸部、四肢等位置。
在贴电极前,要确保该部位的皮肤干净、干燥,无油脂或污垢。
贴片电极应均匀地贴附于皮肤上,并用压力帖紧。
3. 连接设备通过导联线将电极连接到心电监护仪上。
导联线应正确连接到贴片电极相应位置,并确保连接牢固,避免出现信号不良或松动的情况。
4. 开始记录启动心电监护仪并确保信号正常后,可以开始记录数据。
根据患者的病情或需要,可以进行时间为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的监护。
5. 监护过程在监护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关注心电图记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心电监护仪的功能进行调整,以获得更清晰、详细的心电图。
6. 结束监护监护结束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关闭心电监护仪,并仔细移除贴片电极。
在移除贴片电极时,要注意避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适或损伤。
二、评分标准的重要性评分标准是对心电监护数据进行可靠分析和解读的基础。
只有通过评分标准的指导,才能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1. 心电图波形评分心电图波形评分是根据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对不同的波形进行分析和评估。
包括心率、心律、ST段、QRS波群等的测量和评分,以检测是否存在异常的心电特征。
2. 周期分析通过对心电图数据进行周期分析,可以观察心脏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
例如,可以确定患者的睡眠、运动或药物干预对心电活动的影响。
3. 异常事件评估对于出现异常事件的心电图,操作人员需要及时评估其严重程度和危害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心电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第三节 心电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 心电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评估
病人病情,意识状态 病人皮肤状况
清醒病人,告知检测及方法取得病人合作 病人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用物准备
一次性电极片3~5个,乙醇、棉签数根 弯盘1个,多功能监护仪1台 安全别针、橡皮筋
连接监护仪电源
接通电源,打开监护仪开关
解释、摆好体位 暴露操作区域
病人准备
连接各导联线 乙醇棉签擦净病人皮肤
安放电极于病人胸腹部正确位置
避开伤口及除颤部位
连接EKG 、SPO2 、血压袖带
(袖带平整,无皱折于上臂中部,下缘距离肘窝2~3cm 松紧以插入一指为宜)
血氧饱和度检测指套套入病员指端
设置并调节各种参数:观察心电监护仪器是否正常
选择导联,保证检测波形清晰,无干扰
整理固定各种导联,不得有折叠
观察记录及时正确
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任何物品不能放置于监护仪上
病人卧位适合
二、电监护技术的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心电监护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技术,用于监测和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
在医疗领域,心电监护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
一、心电监护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心电监护前,操作人员需要准备好以下设备和材料:- 心电监护仪: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 心电电极:通常是由黏贴性材料制成,用于与患者皮肤贴合,传递心电信号。
- 电极胶:用于固定电极,确保信号的稳定性。
- 清洁用品:如酒精棉球或湿纸巾,用于清洁患者皮肤。
2. 安装电极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极安装位置,并确保电极与患者皮肤贴合良好,无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通常,心电监护仪需要安装3~12个电极,以获取全面的心电信号。
3. 连接设备将电极连接到心电监护仪上,并确认设备显示屏上的信号质量指示符正常。
确保各个电极的连接稳固可靠,以避免信号干扰。
4. 开始监护启动心电监护仪,通过仪器操作界面选择相应的监护模式和参数设置。
开始记录心电信号并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
5. 停止监护在完成监护任务后,及时停止心电监护,并完成相关记录。
操作人员需要仔细检查电极是否与患者皮肤分离,若有分离的情况需要及时重新固定。
二、评分标准在心电监护时,评分标准常用于判断心电图波形的质量和数据的准确性。
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质量评估评估心电监护仪显示屏上的信号质量指示符,如图形清晰度、噪音干扰以及伪信号的存在与否。
信号质量良好的心电图波形,其解读和数据分析更加准确可靠。
2. 波形分析对心电图波形进行分析,包括心率、心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及异常波形、间期延长或缩短等情况的判断。
3. 导联连接评估评估各个导联的连接情况,确认导联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若导联连接不良,可能会导致信号干扰或者数据丢失,影响心电监护结果的准确性。
4. 数据记录和报告评估数据的记录和报告质量,包括心电图纸的完整性、记录的时间和患者标识的准确性。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通常所见故障
•(1)严重的交流电干扰 •(2)基线漂移 •(3)心电图振幅低 •(4)严重的肌电干扰 •(5)电源不足(注意蓄电池充电) •(6)测不出血压、血氧饱和度
通常故障典型表现及分析
基线不稳
电极的连接是否可靠 (与皮肤、导联线) 病人运动
置75%乙醇棉球和纱布数块、监护记录单等。 下层:医疗废物收集袋、生活垃圾收集袋 口述:胸部汗毛较重者应准备备皮刀。
3、患者:能够理解、配合,卧位舒适。 4、环境:安静整洁、安全舒适,温度适宜,适合操作,遮
挡患者
操作步骤: • 第一环节:操作前准备 • (1)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告知操作中可能 出现的不适,取得患者理解、配合。 • (2)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源。打开主开关备用。 • 第二环节: • (1)将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 • (2)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患者胸部贴电极处皮 肤。
• 6.血氧探头放置位置应与测血压手臂分开, 因为在测血压时,阻断血流,而此时测不出 血氧。
• 7.连续监测血压的患者,必须做到每班放松 1-2次。病情允许时,最好间隔6-8h更换监 测部位一次。防止连续监测同一部位,给患 者造成的不必要的皮肤损伤。
• 8.测压时,手臂上袖带的位置应和心脏保持 平齐,病人不要讲话或动弹。成人、儿童测 量时,注意袖带、压力值的选择调节,避免 混淆。
2、心电监护的适应症
•1.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缺血、心肌梗 死患者。 •2、中等以上手术的围手术期患者。 •3、危重患者。
3、心电监护的临床意义
• 1、及时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 • 2、诊断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 • 3、判断电解质的改变。 • 4、对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可观察起搏器的 功能
心电监护仪技术操作规范ppt课件
03
影响血氧饱和度监测因素
血氧监测
02
01
04
03
Hale Waihona Puke 血氧监测02血氧饱和度监测注意事项:
血氧监测
心电监护仪的报警:
报警设定的原则: 尽量减少噪音干扰。 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除非在抢救时才可以暂时关闭。 报警范围的设定不是正常范围,而应是安全范围。
心电监护仪注意事项
报警参数的设置:
心电监护仪注意事项
护士使用监护仪应做到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提高排除故障能力。
不能盲目依赖仪器而忽略全面观察病情。
认真做好客观记录工作。
谢 谢!
感谢观看
及时发现和诊断致命性心律失常及其先兆
01
指导抗心律失常治疗
02
监测电解质紊乱
03
手术监护
04
指导其他可能影响心电活动的治疗
05
临床意义
心电监护临床意义
心电监护适应症
1
2
3
手术前后的保护性应用
其他脏器疾病导致急性循环衰竭者(严重创伤、感染、大量失血、电解质紊乱等)
各种心血管疾 病者(AMI, 心律失常、心 肌病等)
3
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
血氧监测
血氧饱和度探头位置
血氧监测
婴儿一般测量脚
指甲床条件不良:如灰指甲、涂指甲油、长期吸烟、皮肤变厚变黄者等。
01
动脉内血流下降:休克、低温、贫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导致血管收缩局部血流减少。
02
受血流内物质干扰:血液中有染色剂(如美蓝、荧光素)、肠源性发绀、高铁血红蛋白等。
红色(左腿)电极:安放在左下腹。
黑色(左臂)电极:安放在锁骨下,靠左肩;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1.准备工作:a.确保设备完好无损,电极和导线符合规范要求。
b.环境舒适,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干扰引起误读信号。
c.洗净双手,确保电极和导线的净洁。
2.记录患者信息:a.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b.相关病史和症状,如心绞痛、心悸等。
c.患者服药史,包括用药种类和剂量。
3.安装电极:a.合适的电极位置:V1位于第四肋间左缘,V2位于第四肋间右缘,V3位于左胸胸骨旁边,V4位于第五肋间脐水平线左缘,V5位于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6位于左腋中线第五肋间。
b.清洁皮肤:用酒精棉球或湿布轻轻擦拭定位点,确保皮肤干净。
c.贴附电极:电极使用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胶贴片固定在电极位置。
4.连接导线:a.将导线插头插入电极的插口中,确保插头与插口连接紧密。
b.检查导线连接是否可靠,排除松动或断开的情况。
5.开始记录心电图:a.确保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监测仪器是否正常开启。
b.将导线连接到心电图仪器上。
c.开始记录:按下记录按钮或启动仪器的记录功能。
6.观察图形:a.观察心电图信号是否稳定,波形是否清晰。
b.检查导联是否正确连接,如有错误,重新调整导联位置。
c.注意异常波形,如ST段改变、QT间期延长等。
7.结束记录:a.记录时间持续一段时间后,按下停止按钮或停止记录功能。
b.拔出导线的插头,告知患者可以撤离仪器。
8.解读心电图:a.由专业医生对心电图进行解读。
b.分析波形特征,如P波、QRS波群、T波形态等。
c.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9.记录和存档:a.将心电图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心电图波形、心率等信息。
b.存档心电图记录,供日后参考和比较。
10.清洁维护:a.清除电极上的胶贴片,保持电极的清洁。
b.将导线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导线的功能正常。
c.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心电监测技术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操作时需要保证设备和环境的稳定,正确安装电极和连接导线,准确记录心电图并进行解读和存档。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15%~20%)
操
作
后
整理记录
·告知注意事项
·安置患者于舒适体位,放呼叫器于易取处
·整理床单位
·六步洗手
·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心率、SpO2、呼吸、血压
停止监测
·向患者解释
·关闭监护仪
·撤除SpO2传感器
·撤除血压计袖带
·撤除心前区导联线、电极片
·清洁皮肤
·检查监护仪功能是否完好
连接导联和插件
·连接心电导联线,五电极连接正确
·连接血氧饱和度插件
·连接血压计袖带
心电监测
·暴露胸部,正确定位,清洁皮肤
·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胸导(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协助患者穿好衣服
·安置患者于舒适体位,询问需要
·整理床单位
·整理仪器
·处理用物(按医用垃圾分类)
·六步洗手、脱下口罩
·记录
异常心电图分析
·现场随机抽取心电图进行判读
综
合
评
价
规范熟练
·程序正确,操作规范,动作熟练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用物准备齐全
·按时完成
护患沟通
·态度和蔼,自然真切,没有表演痕迹
·沟通有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项 目
操作
流程
技 术 要 求
操
作
过
程
评估解释
·核对患者
·解释目的并取得合作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评价准则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评价准则心电监护是现代医疗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本文将介绍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以及评价准则。
一、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心电监护操作通常包括准备工作、导联安置、设备调试和监护操作四个主要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心电监护之前,操作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患者的身份和基本信息,核对患者的检查嘱托。
- 确保心电监护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电极是否完好,导联线是否接触良好。
-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操作流程,获得患者的同意并确保患者舒适。
2. 导联安置:在导联安置阶段,操作人员需要按照标准程序将电极贴在患者的身体特定位置,常用的导联有12导联和5导联。
-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导联系统,确保电极能够正确地记录心脏电活动。
- 仔细清洁患者的皮肤,确保皮肤干燥清洁,以提高导联的质量。
- 确保电极粘贴牢固且紧贴皮肤,避免电极脱落或松动导致数据记录不准确。
3. 设备调试:在导联安置完成后,操作人员需要对心电监护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 将导联插入心电监护仪的相应插孔,确保连接稳定。
- 通过观察设备显示屏上的波形,确认心电信号是否正常。
- 如有必要,调整滤波器、增益和滚动速度等参数,以获得更清晰的心电图。
4. 监护操作:在设备调试完成后,操作人员可以开始进行心电监护操作。
- 启动心电监护设备,确保波形显示正常。
- 定期检查心电波形,记录心率、心律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波形。
- 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相关信息。
- 在监护结束后,及时停止设备,并对导联和电极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心电监护评价准则心电监护的评价准则是判断心电图质量和准确性的依据,有效的评价准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 导联正确性评价:- 导联贴位是否正确:观察导联是否正确贴在对应的身体部位。
- 电极粘贴是否牢固:检查电极是否牢固贴附在皮肤上,防止电极脱落或移位。
心电监测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流程:
1、使用心电监测仪之前先向患者告知,取得合作后开始操作。
将心电监测放置床头柜,接电源,打开监护仪电源开关,校准监护仪上的时间,选择成年人或小儿模式,必要时输入患者的基本情况。
2、将导联线放置监护仪前,将电极片与导联线连接。
解开患者衣物,暴露胸部电极片贴放部位,乙醇棉球清洁皮肤。
3、贴电极片于相应部位,右上导联是白色,位于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上导联是黑色,位于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中间导联是棕色,位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左下导联是红色,位于左锁骨中线肋缘处。
右下导联是绿色,位于右锁骨中线肋缘处。
二、心电监测注意事项:
1、心电监测使用时需要连接电源,注意用电安全。
2、连接患者身体部位的电极片,要注意其位置的准确性。
3、使用电极片时,最好将患者的皮肤脱脂(一般临床上使用酒精擦拭、消毒、清洁皮肤),从而减少皮肤导致的电阻。
4、当出现出汗、沾湿电极片时,要及时更换,定期观察电极片处皮肤情况,一旦出现皮肤破溃、溃疡、过敏严重等情况,及时停止粘贴电极片。
5、心电监测的报警系统需要时刻打开,且不可自行关闭。
6、测量血压的袖带、测量血氧饱和度的指夹,长期使用需要定时更换位置或者放松一段时间。
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心电监护是通过监测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健康状况的一种常见医疗技术。
它能够提供有关心脏节律、心脏功能和心脏病变的重要信息,对于心脏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下面将介绍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 检查前准备:心电监护仪设备准备:确保心电监护仪工作正常,并根据需要调整监护仪的参数,如导联选择、增益和滤波等。
患者准备:让患者脱掉上身衣物,清洁皮肤表面的污垢,以保证导联与皮肤之间的良好接触,并避免影响心电信号的传输。
2. 导联安置:将心电导联贴片粘贴在患者身体上,通常需要贴4-6个导联。
常用的心电导联位置包括胸前导联(V1-V6)、四肢导联(RA、LA、RL、LL)和胸部中线导联(V2R、V3R、V4R)。
粘贴导联贴片时要保证贴片周围没有空气泡,并避免导联过紧或过松。
3. 设定监护仪参数:根据患者需要和医生的要求,设定监护仪的参数,如心电波形增益、心率报警阈值等。
同时,确认选择的导联是否正确,检查设备和导联线是否连接牢固、导线是否有断裂等问题。
4. 开始监护:打开监护仪电源,观察心电波形是否有正常的显示。
监护期间,操作者应定期观察心电波形,注意检查导联和仪器的连接是否正常,限制患者活动,防止导联脱落或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
5. 完成监护:监护结束后,停止监护仪的工作,关闭电源。
同时,拔掉患者身上的导联贴片,清理患者的皮肤,检查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
关于心电监护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1. 心律判断:根据心电波形的规整性和周期性,评估心率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情况。
2. 心脏功能评估:通过检查心电图波形的特点,判断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否正常。
3. 心脏病变评估:根据心电图特征,如ST段改变、ST-T改变、QRS波宽度等等,评估心脏是否存在缺血、心肌梗死或其他病变。
4. 导联质量评估:评估导联信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判断导联是否正确放置以及是否存在干扰因素。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7、右手挤压呼吸囊,反复有规律的挤压与放松,频率12-16次/min(儿童16-20次/min),每次挤压400-600ml(挤压气囊1/2-2/3),挤压放松比为1:1.
12
8、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判断通气量是否合适,呼吸是否改善。
4
9、停止使用后清洁患者口鼻及面部,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6
2、使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操作者位于患者头侧,手托起患者下颌,患者头后仰,开放气道,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
10
3、简易呼吸器与氧气装置(氧气流量8-10L/min)检查连接是否通畅,呼吸囊有无漏气。
4
6、在患者口鼻部扣紧面罩并固定(C-E手法:左手拇指、食指C形固定面罩;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呈E形固定下颌),面罩与口鼻紧密贴合,不漏气。
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准分
准
备
人员: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4
用物:简易呼吸囊、氧气装置(流量表、湿化瓶)、口咽通气管、开口器、吸痰装置、纱布
5
患者及环境:检查呼吸囊活瓣是否漏气,面罩与呼吸囊连接正确。
6
操作流程
1、评估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及意识,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活动义齿,呼救
6
10、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6
质量
评定
无操作并发症,关爱病人。
5
方法正确,操作熟练,通气有效
10
用物齐备,处理规范。
5
理论
提问
目的及注意事项
5
总分
100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规范四十八、心电监测技术
四十八
(一)目的 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 (二)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见图 48-1。 A 监测操作流程
医嘱处理 评估患者 准备用物
监护操作
指导患者 终末处理
记录
● 核对医嘱、打印执行单
● 洗手 ● 至床边核对患者身份(两种以上核对方法) ● 病情、意识状态 ● 告知监测目的、方法 ● 患者局部皮肤清洁度、伤口(注意保护隐私)及有无乙醇过敏史 ● 周围环境、电源插座、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分值 2分 5分
3分 5分 5分 10 分
3分 5分 5分 5分 5分 2分 5分 2分 1分 2分 3分 3分 2分 2分 5分
续表
扣分原因 扣分 得分
附:心电、无创血压、SpO2 监测技术
(一)目的 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及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二)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见图 48-2。 A 监测操作流程
医嘱处理 评估患者 准备用物
● 核对医嘱、打印执行单、双人核对
● 洗手 ● 至床边核对患者身份(两种以上核对方法) ●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 告知监测目的、方法及监测过程中注意要点 ● 周围环境、电源插座、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 患者局部皮肤状况、指(趾)甲情况
● 洗手 ● 心电监护仪及模块并检查性能、导联线、电极片、75%乙醇
内容 1.携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患者身份 2.监护仪连接电源,打开主机开关,检查监护仪功能及导线连接
是否正常 3.为患者取舒适体位 4.暴露胸部,清洁皮肤(注意保护隐私) 5.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护仪导联线上 6.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按照监护仪标识要求贴于患
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保证接触良好,必要时避开除 颤部位 7.安置患者 8.选择导联:选择 P、QRS、T 波显示较清晰无干扰的导联 9.调节振幅 10.设置相应合理的报警界限 11. 打开报警系统 12.记录监测数据 13.指导患者 1.终末处理 2.洗手 3.记录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动作轻巧、准确,操作熟练、规范,符合操作原则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设置报警参数 4.患者 / 家属知晓监护仪使用注意事项,对服务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原理】
利用心电监护仪对心脏病患者、各种危重患者、接受特殊治疗或手术的患者等进行心电活动监测。
通常进行持续的床旁心电监测,以发现致命性或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可能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监测心肌缺血情况,以随时了解患者的心脏状态。
【方法】
1.清洁皮肤可用丙酮或乙醚乙醇混合液进行皮肤准备,必要时剃毛并用细砂皮纸轻轻磨去表皮。
2.电极贴敷部位
(1)标准导联:两侧锁骨下以及两侧锁骨中线第7肋间。
(2)模拟V1导联:两侧锁骨下以及胸骨右缘第4肋间。
(3)模拟V5导联:两侧锁骨下以及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3.连接连接导线并与中心站相接。
4.监测时间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
【注意事项】
1.监测内容为心率、心律、ST段变化等。
2.分析ST段的变化时应注意基础心电图的ST段状况。
3.注意心电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4.发现急症情况,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5.注意心电干扰信号,以免误诊。
6.电极贴时间过长,易损伤皮肤,应定期更换。
7.现在的心电监测常伴血压、血氧等监测,应综合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