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程序。

通过对企业的运营过程、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物质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辨识与评价,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安全性,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概率,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1.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通过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运营过程、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物质材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评估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潜在风险程度。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概率分析、风险矩阵等。

3.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潜在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4.执行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

5.监督与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和改进。

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内外部环境: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应该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考虑。

内部环境主要指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状态、物质材料的使用等因素;外部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因素。

2.风险等级:对于不同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应该评估其潜在风险的等级。

根据等级的高低,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计划。

3.法律法规: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总之,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企业为了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安全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化的程序。

通过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可能对组织运作和目标实现造成潜在损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概述:1.辨识危害因素:首先,组织需要辨识可能对其运作和目标产生危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错误、法规变更、竞争压力等。

辨识危害因素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期开展风险审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等。

2.评估风险:在辨识危害因素的基础上,组织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通常基于专家意见和口头反馈,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

定量评估则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通过数值计算来量化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3.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防范措施、减轻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防范措施旨在预防风险的发生,如加强安全管理、改变工作程序等。

减轻措施则是在风险发生后,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影响,如备份数据、购买保险等。

应急措施是针对突发风险事件的反应措施,包括紧急疏散、通知相关人员等。

4.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后,组织需要将这些措施付诸实施,并监控其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来实现,如制定工作指导书、培训员工、建立监测体系等。

5.定期复评风险: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组织需要定期复评风险并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可以根据变化的环境、新的风险因素和组织内部的变化来决定。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组织运作和目标实现造成潜在损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实施这一程序,组织可以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潜在风险,从而提升组织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1 确定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

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和心理性危险源等。

在焦化项目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高温设备、压力容器、煤气管道、化学药品等。

1.2 识别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在确定危险源后,应进一步识别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

例如,高温设备可能导致烫伤事故,化学药品可能导致中毒或腐蚀等。

通过对事故和伤害的识别,可以更好地了解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1.3 记录并分析危险源数据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

分析应包括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故发生的概率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风险评价2.1 确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标准风险评价是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确定其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及影响范围。

在焦化项目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

2.2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根据选定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

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定其优先级。

对于高等级的危险源,应优先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对于低等级的危险源,可以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三、控制措施3.1 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的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场所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巡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电气设备、人为因素等。

2.危险源辨识调查:对已发生的事故和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的危险源,并加以改正。

3.员工培训:培训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和处理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识别: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确认。

2.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

3.风险评估: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

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为控制等。

2.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包括对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等进行改进和加强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3.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估: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估,确定其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5.4.3 引进新的生产工艺、方法,新设备,新材料、新项目。 5.4.4 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更改或补充等业务发展。 5.4.5 员工及相关方合理的要求。 5.5 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参照 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识别 时应重点考虑: 物理性﹕如噪音﹑温度﹑机具(切﹑割﹐夹﹐卷﹐刺)﹑微波振动及撞击等; 化学性﹕如烟雾﹑蒸气体﹑粉尘及液体等; 生物性﹕如昆虫﹑病毒﹑细菌等; 5.6 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参照 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病范围和和职业病患者处 理办法的规定》,对已选择确定的危险源,分为以下的类别: 5.6.1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 5.8.3 第二种方法是“作业业件危业性业价法(LECD)”,如下:
(LECD)是用来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时的半定量评价方法,是用与系统
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应考虑下列因素: a.修订的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达到可承受的风险水平; b.是否产生新的危害; c.是否选择了成本效益最佳方案; 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修订后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e.修订后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诸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将不 被忽视。 5.10 危险源的新增及修订 5.10.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应被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如果必要,控制措施
危险源10-1-1
OHSAS 体系建立
新规制定
1.0 目的:识别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出不可接受风险源,对判定出的不可接受风险 进行 有效控制。

工作危险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控制程序

工作危险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控制程序

工作危险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控制程序工作危险环境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

识别这些风险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通过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套控制程序,以帮助企业进行工作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一、识别危险环境因素1.收集相关信息:通过了解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及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收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信息,例如危险源、事故记录等。

2.巡视工作场所: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例如高温、高压等。

4.查阅文件记录:查阅文件记录,例如工作指导书、操作规程、检查报告等,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风险评价1.确定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等级:根据危险因素的性质、暴露时间和频率、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等,确定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等级,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评估风险值:根据风险等级和概率进行定量评估,计算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值,风险值越高,代表风险越大。

3.评估风险后果:评估危险环境因素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4.评估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对降低风险的效果,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三、制定控制措施1.制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控制目标,即降低风险的程度。

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设备维护、操作规程等。

3.评估控制措施的可行性:评估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和管理可行性,确保措施的可操作性。

4.设立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进行监控和评估。

5.组织培训和宣传: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认知和遵守度,增强安全意识。

6.不断改进:定期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和范围为了识别的生产运行或服务和产品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等危害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削减措施,并对危害及其影响实现事前预防控制,使HSE风险降至“合理并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范围、职责和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和相关承包商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2 引用术语本程序采用Q/1002系列标准规定的术语。

3 职责3.1 安全环保科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科室,其职责如下:✧负责审查从事健康、安全和环境评价单位的资质;✧负责组织健康、安全和环境专项评价工作;✧负责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组织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培训和技术指导,汇总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建立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数据库;✧负责对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审核;✧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需提供资源消除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风险消除、削减与控制措施计划,同时督促相关单位(科室)实施。

3.2 机关科室负责定期组织分管业务系统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汇总本系统的危害因素,督促相关单位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系统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报安全环保科。

3.3 基层单位✧负责定期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单位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按业务类别上报相关业务管理科室;✧负责为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提供相应资源;✧安全环保科负责监督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

3.4 员工参加与本岗位相关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落实与本岗位活动相关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保证岗位活动安全。

4 程序内容4.1 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4.1.1 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应覆盖的所有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道路交通活动产生的危害。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简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指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的方法,识别可能引发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

该程序主要是为了帮助企业识别和控制潜在的危险,保障员工、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危险源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的物质、设备、环境和人类行为等。

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物理:火灾、爆炸、高温等•化学:化学品、毒气、放射线等•生物:病毒、细菌等•机械:设备故障、人机互动不合理等•人为:操作不规范、安全知识缺乏等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对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筛选和分析。

以下是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审查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法律法规等文献资料,识别危险源。

专家咨询法在进行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可以向相关专业人士咨询,获取专业建议。

模拟实验法通过模拟制定危险源规避计划,从而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现场检查法通过实地考察、检查工作现场,识别潜在危险源。

风险评价方法在辨识出潜在危险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以确定其对人员、企业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一般流程:1.定义风险源和风险事件2.评估概率和影响程度3.计算风险值4.确定是否属于可接受风险5.提出期望的改进措施风险控制方法在风险评价完成之后,需要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危险源进行控制,以减少或消除其对人员、企业和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常用的风险控制方法:风险消除通过采取措施,将危险源彻底消除或降低到安全的程度。

风险转移将危险源的责任转移给其他承担责任的方。

风险控制采取措施,限制危险源产生的危害和影响。

风险监测定期对潜在危险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控制。

结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安全生产管理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可以有效地保障员工、企业和环境的安全,并减少潜在损失。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遵循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落实安全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有效管理和控制各种危险和风险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范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二)一、引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组织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的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组织的正常运营。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相应的程序和措施。

二、危险源辨识程序危险源辨识是在组织内部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文件,了解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危险源辨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辨识危险源:组织在现场进行巡视和调查,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测等方式,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辨识的方法可以是逐项检查或系统性辨识。

4. 记录和评估:对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并根据危险程度和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评估或定量评估。

5. 提出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危险源控制建议。

建议可以包括工程控制、安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制定等措施。

6. 审查和改进:对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审查,了解评估和建议的可行性,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风险评价程序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到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风险评价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指南,了解风险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评价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价的工作计划,明确评价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量化评价: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率等指标的测定。

评价方法可以是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1 确定辨识范围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辨识的范围。

这个范围应当包括企业的所有生产和作业场所,如车间、仓库、办公区域等。

同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岗位和作业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2 识别潜在危险源在确定辨识范围后,应开始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机械伤害:如运转的机器、传输带等可能导致夹击、割伤等事故。

b. 电击:不正确的操作、维护或维修电气设备,可能导致电击事故。

c. 化学危害:如化学品泄漏、误用等可能导致中毒、火灾等事故。

d.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事故。

e. 职业病危害:如尘肺、噪声等可能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1.3 危险源分类与评估在识别潜在危险源后,应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分类应按照危险源的性质、可能造成的后果等进行划分。

评估则应考虑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等因素,以便为后续的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二、风险评价2.1 确定评价方法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LEC法等。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2 评价风险等级根据选定的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其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一般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需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

2.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于中等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制定计划逐步降低风险;对于低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加强监测和预防,防止风险升级。

三、风险控制策划3.1 制定控制方案根据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案。

这些方案应明确责任部门、实施时间、验收标准等,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同时,方案还应考虑可行性和经济性,以确保在实施过程中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负担。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一、背景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企业识别可能对员工、环境和财产造成危害的危险源,评估其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二、危险源辨识1. 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的物理、化学、生物或行为因素的来源或潜在来源。

2. 辨识方法•定期进行现场巡检和观察;•组织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工作;•分析事故记录和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借鉴相关行业的危险源辨识经验。

三、风险评价1. 定义风险评价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事故频率和严重程度,并确定风险等级。

2. 评价方法•利用风险矩阵对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运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如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主观评估。

四、风险控制1. 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工程控制:修改设备和工艺,减少危险源释放; - 行为控制:培训员工,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管理控制:建立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流程。

2. 控制实施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监督和检查控制效果,及时调整措施,保障控制措施的长期有效性。

五、程序管理建立健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规范工作流程,设置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持续改进程序。

结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具体位置和性质。

危险源的辨识是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前提,只有明确了危险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1常见的危险源在工作场所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的运转,电气设备的使用,高处作业,化学品的接触,火灾爆炸,高温高压等。

这些危险源都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1.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的辨识可以通过现场勘查、设备检查、工艺分析、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事故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设备和作业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3例证举例来说,某企业是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其生产现场存在着多种化学品,这些化学品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

因此,在危险源辨识时,要重点关注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过程,确定其存在的潜在风险,然后针对性地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系统分析,评估其对员工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确定风险的级别,为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1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风险矩阵法、事件树分析、故障模式效应分析、层次分析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具体的风险级别,为风险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2例子继续以化工企业为例,对于化学品的风险评价可以采用风险矩阵法,将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综合评估其对员工的潜在影响和可能发生的频率,确定其风险级别,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不同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手段,全面有效地降低危险源对员工的威胁,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3.1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等。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普通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

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生产装置在以下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合用范围HAZOP :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 和What If/Checklist 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

〔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 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wei)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公司应组织对施工、办公、服务以及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进行全面地科学地分析识别和评价,确定最大危险、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采取有效的、适当的控制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点。

2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公司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职责3.1 质量安全部为本要素的归口部门。

3.2 质量安全部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对公司施工、办公、服务以及与业务有关的活动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者代表负责协调领导工作。

3.3 质量安全部组织各项目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各项目部在项目施工前须预先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3.4 质量安全部负责对危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

4工作程序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具体步骤概括如下:4.1 成立评价小组公司应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

4.2 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a)评价小组应首先识别出公司从事的施工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施工作业活动、产品、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中所有可能导致重要的危害和影响的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b)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施工流程的各阶段;✧按地理区域或部门;✧按装置、设备、设施;✧按作业任务。

c)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

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物理、化学性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4.3 选择危害识别方法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和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确定使用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SCL)和工作危害分析(JHA)两种方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或者伤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风险评价则是在危险源辨识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估,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确定所面临的风险程度。

在确定了风险后,为了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结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收集数据:收集与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使用的设备相关的数据,包括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材料等。

2.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各类危险源。

3. 程序评估:评估每个危险源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确定其风险等级。

4. 制定措施: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等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 风险识别: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识别出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

2.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3. 风险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

4. 评估控制措施:评估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检查其是否能够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

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 排除危险源:尽可能地消除危险源,例如更换设备、改变工艺流程等。

2. 采用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手段改变工作环境或设备的设计,减少人员与危险源直接接触,例如安装警示标识、安全护栏等。

3. 引入行政控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增加员工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遵守。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潜在危害因素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能够有效控制和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及其重要性。

1. 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潜在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识别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危害因素的特点和性质,为后续的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1 现场巡视和观察:通过对企业现场的巡视和观察,识别存在的各种潜在危害因素,如机械设备的故障、不良操作行为等。

1.2 数据分析和统计: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识别出与安全相关的关键因素。

1.3 专家意见和经验总结:借助企业内外部的专家知识和经验,进行危害因素的辨识,以期在发现和识别潜在危害因素时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对潜在风险的程度、范围和可能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价,企业可以合理地安排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小风险的发生。

风险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2.1 风险识别和分类:对辨识出的潜在风险进行归类和排序,以便进行重点关注和处理。

2.2 风险程度评估: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可能性和频率等因素,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2.3 风险控制措施评估:评估已采取或预计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措施。

3. 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为了对辨识和评估出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而制定的操作程序。

其目的是保护企业的安全和利益,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3.1 风险预防控制: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如改善设备和工艺、加强培训和教育等,预防风险的发生。

3.2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将评估出的风险控制措施具体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确保风险得到控制。

3.3 风险监测和评估: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步骤和流程。

通过该程序,企业可以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将就该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具体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观察和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方式,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3. 记录和整理: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可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优先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可能的伤害程度、可能的发生频率、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优先级排序: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控制策划控制策划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

控制策划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例如,在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中,可以采取局部排风装置、防护屏障或穿戴防护设备等。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简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现代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概念、意义、流程和途径,帮助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2.危害辨识2.1概念危害辨识是指在工作环境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害或潜在危害的识别和评估。

这些危害可能包括:机器损坏、事故、职业病等。

2.2意义危害辨识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了解危害的本质和影响,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可能的风险和损失。

同时,危害辨识也能够改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安全和生产质量。

2.3流程危害辨识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收集资料和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已有的工作和生产过程数据,征询相关人员和专家的意见,收集安全维护记录表等资料。

2.技术分析: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评估工具、风险评估软件等)对所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危害。

3.处理结果:企业可以利用处理结果制定相应的危害防范措施,采取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2.4途径危害辨识的途径可以包括以下几种:1.员工自查:员工可以利用工作中的自身经验和知识,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2.梳理制度:整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建立规范操作流程,为各种规范的安全操作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和保障。

3.现场检查:了解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危害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排除,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风险评价3.1概念风险评价是指在危害已经识别的情况下,对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

风险评价需要通过科学分析和计算,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

3.2意义风险评价的意义在于明确危害风险的程度和影响范围,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预防和减少潜在损失。

同时,风险评价也可以帮助企业调整工作流程、改进操作细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3流程风险评价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确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估标准,包括对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进行设置。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2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2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划程序,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

下面是一个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的范文,供参考。

一、危险源辨识程序1.确定辨识对象: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辨识小组:召集辨识小组,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在辨识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3.收集信息:收集与辨识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料危险性、人员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4.分析辨识对象:对辨识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方面的危险源。

5.评价危险源: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其频率、严重程度、暴露程度、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6.制定辨识报告:根据危险源的级别,制定辨识报告,包括危险源的描述、评价结果和建议的控制措施。

7.审查和确认:组织辨识小组对辨识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二、风险评价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评价小组:召集评价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工程师、职业卫生师、环境工程师等。

3.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等。

4.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事故记录、职业病发病率、环境污染指标等方面的信息。

5.分析评价对象:对评价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存在的风险,包括人员伤害风险、职业病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

6.评估风险:根据评价标准,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概率、严重程度、可预见性、可控性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级别。

7.制定评价报告:根据风险的级别,制定评价报告,包括风险的描述、评估结果和建议的控制策略。

8.审查和确认:组织评价小组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为持续识别并评价成品油销售、储存等活动、产品、服务中的危害因素,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和所属分公司及库站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削减、控制措施的管理。

3.职责3.1质量安全环保处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程序;负责公司各处室、各分公司、油库、加油站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3.2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公司调运处、加油站管理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等处室负责所管辖业务领域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开展工作。

3.3分公司各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3.4油库、加油站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执行单位,负责按照评价标准和要求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危害、环境因素辨识的范围4.1.1危害、环境因素辨识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及各分公司和库站所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a) 油品储运过程;b) 油品销售过程;c) 检修维护过程;d) 油品化验分析过程;e) 油品接卸操作过程;f) 办公活动过程;g) 车辆营运过程;h) 材料采购、油品调运、建设项目与施工作业、废品处置等相关方有关的活动或服务。

4.1.2危害、环境因素和影响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各个时期、不同状态的产品、活动、服务、设施的全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d)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e) 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

4.2危害因素与环境因素辨识应考虑的方面:4.2.1辨识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危害因素应考虑: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生理和心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和其它方面的危害因素等。

结合销售公司经营活动的特点,危害因素从以下几个(但不限于)方面进行识别:a) 火灾爆炸:用火、用电、油罐区施工、工艺操作、锅炉、加热炉、压力容器、易燃易爆物资贮存等;b) 中毒和窒息:油气泄漏、储油罐顶、进入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化学品、地沟、污水池、污油池等;c) 触电:电气设施、临时用电、雷电等;d) 油气泄漏:工艺装置、输油管道等;e) 机械伤害:输油泵、砂轮机、台钻等各类运转机械等;f) 高处坠落:储罐、装卸油栈桥等;g) 灼烫:锅炉、加热炉、焊接等;h) 物体打击:设施维护等;i) 起重伤害:吊装设备等;j) 坍塌:垂直运输(行吊)等;k) 车辆伤害:交通事故等。

4.2.2辨识环境方面的危害因素(即:环境因素)应考虑: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还应考虑以下方面对环境的影响:a)向大气的排放;b)向水体的排放;c)向土地的排放;d)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e)能源使用;f)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g)废物和副产品;h)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4.3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及步骤:4.3.1危害因素中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识别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

4.3.2危害因素中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可根据公司实际和员工办公活动环境采用过程分析法、现场观察法、调查表法和专家咨询等方法。

4.3.3危害因素辨识步骤:a)分公司负责组织其各部门业务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并汇总《危害因素清单》上报给质量安全环保处。

b)各职能处室对其直属各地市分公司部门的危害因素识别进行核准。

c) 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汇总各职能处室、各分公司上报的《危害因素清单》,形成本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由主管领导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

d) 各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针对各部门、加油站上报的危害因素,如有疑问,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以进一步明确有关事项。

4.4 风险评价4.4.1危害因素风险评价的方法:a) 对于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危害因素,各单位采用直观判断法和“LEC”法进行风险评价。

“LEC”法具体见附录A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判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曾经发生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b) 对于环境方面的危害因素,各单位使用“直接判断法”和“多因子评分法”进行评价。

多因子评分法见附录B有下列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环境因素:——违反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三废”排放以及噪声造成较大环境影响;——浪费资源、能源,影响企业形象,受相关方关注;——紧急状态下发生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的环境因素。

4.4.2风险评价的步骤:4.4.2.1各分公司在危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组织各单位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各危害因素的风险等级,填写《危害因素清单》,经过风险评价后,风险评价小组进行汇总,建立本公司《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将《重大危害因素清单》报湖南销售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4.4.2.2公司风险评价小组汇总和审核各分公司上报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建立公司《重大危害因素清单》,上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5风险消减、控制措施:风险削减、控制措施应考虑风险不同等级按照从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采取相应的风险消减、控制措施,并制订风险控制计划。

a) 消除风险来源。

b) 采用设备改造、工艺更改或工程项目降低风险。

c) 制订并执行相应作业指导书、安全操作规程。

d) 减少员工工作的暴露时间。

e) 配备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护措施。

f) 加强员工的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4.6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更新4.6.1公司及所属各分公司每年对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和评审。

4.6.2当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需随时更新:a) 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对法律法规的相应变化部分所涉及的相应生产过程等进行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b) 当相关方提出合理要求或报怨时,应及时对其反映的情况进行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c) 发现重大危害因素有遗漏时,由责任单位对其进行风险评价;d) 设备或工艺发生重大变更时,变更单位应及时对变更涉及到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e) 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或设施出现新的隐患或缺陷时,应及时进行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f) 在进行检维修等临时性施工作业前,应及时进行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4.6.3建设项目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新、改、扩、迁建设项目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预评价,评价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或机构进行,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

5.相关文件和记录危害因素清单重大危害因素清单附录A 作业风险评价法(LEC法)作业危险性是三个因素的乘积,这三个因素为:(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

(b)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用符号E表示。

(c)发生事故后可能产生的结果,用符号C表示。

某项作业的某一项风险可表示为:作业风险=L×E×CL、E、C的权重分值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发生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可用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即绝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为0,而必定要发生的事件为1。

然而,在考虑安全系统时,绝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

所以制定L值时,人为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事件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值定为10,这二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中间值。

具体见下表:b)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E)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长,频率越大,则风险可能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分,而每年仅出现一次为1,不可能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为0.5。

具体见下表c)后果严重度(C)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的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以是极小的轻伤直到很多人死亡的结果。

由于范围很广,所以规定分数值范围为1-100。

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数值为1,把造成很多人死亡的情况分数值定为100,其它情况的数值均在1-100之间。

d)风险等级三种情况各选一值相乘即L×E×C就得出某项风险的等级。

根据经验,在20以下被认为是轻微危险,可忽略;分数为20-69,为一般风险,需要一定关注;分数为70-159,有一定风险,要引起重视;分数为160-320,高度风险,必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320分以上,非常高风险,需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具体见下表:判定标准a) 经过评价凡是LEC在B级以上的,可直接确定为重大危害因素;b) 经过评价凡是LEC在C级的,需要风险评价小组进行讨论和评审以确定是否确定为重大危害因素。

附录B 多因子评分法判断环境因素以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从环境因素的影响范围(A)、影响程度(B)、发生频率(C)、社区关注程度(D)和可改进程度(E)等方面进行评价。

当上述五项之和(M)大于15即M=A+ B+ C+ D+ E>15时为重要环境因素。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下列情况:1)影响范围(1)超出社区A=6(2)社区内A=4(3)场界内A=12)影响程度(1)较严重B=6(2)一般B=4(3)较轻B=13)发生频率(1)持续发生C=6(2)间歇发生C=4(3)偶然发生C=14)社区关注程度(1)强D=6(2)一般D=4(3)弱D=15)可改进程度(1)加强管理可明显见效E=6(2)改进工艺可明显见效E=4(3)较难改进E=1将上述5项之和M大于15分(不含15分)的环境因素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危害因素清单(健康安全)单位:评价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制表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危害因素清单(环境)评价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