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题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习题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习题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习题集第十七节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一、填充题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的好方法”这一病句的毛病是()。

A、语序不当B、结构杂糅C、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2、“同学们的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焕发”这一病句的毛病是()。

A、语序不当B、结构杂糅C、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3、下面四个句子:(1)她那沾满红丝的眼睛说明她又为孩子们熬了一个通宵。

(2)她那布满红丝的眼睛说明她又为孩子们熬了一个通宵。

(3)她那挂满红丝的眼睛说明她又为孩子们熬了一个通宵。

(4)她那爬满红丝的眼睛说明她又为孩子们熬了一个通宵。

正确的是()。

4、下面四个句子:(1)对于今后是升学还是从商,两个人协商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

(2)对于今后是升学还是从商,两个人商榷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

(3)对于今后是升学还是从商,两个人研讨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

(4)对于今后是升学还是从商,两个人商量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

正确的是()。

5、下面四个句子:(1)我望着欢送的人们投向我的一张张笑脸。

(2)我望着欢送的人们向我投的一张张笑脸。

(3)我望着欢送的人们投向我的热情目光。

(4)我望着欢送的人们投向我的一张张笑脸和热情目光。

正确的是()。

6、下面四个句子:(1)在大家积极工作下,工程进度很快。

(2)在大家积极工作的情况中,工程进度很快。

(3)由于大家积极工作下,工程进度很快。

(4)大家积极工作,工程进度很快。

正确的是()。

二、问答题(一)分析以下偏误的成因:1、他想结婚她。

2、因为英国没有春节,所以为什么中国人过圣诞节。

3、这个心血管病中心和很多重要的医疗中心有联系,所以它以采用最新的疗法而出名。

4、在北京的时候,出租车司机说的话我不能听。

5、老师问:“约翰,你不去颐和园吗?”约翰回答说:“不,我不去。

”(二)请对以下偏误进行分类和分析:1、你吃什么,我们都也吃什么。

2、我看英文报纸,也我看中文报纸。

3、今年他也收入不错。

偏误分析——精选推荐

偏误分析——精选推荐

偏误分析1、她虽然很忙,但是常常抽个时间来看我。

(⽇)“抽个时间”的误⽤。

属于误加的偏误。

2、我母亲晚年过得还可以,可是她的前⼀辈⼦过得很不幸福。

(⽇)(半辈⼦)对于“⼀辈⼦”的意思理解不当导致的搭配错误。

“前”与“后”相对,表⽰时间在先。

3、他们在王府井开了⼀个公司,可以说有钱⼈。

(⽇)“可以说有钱⼈”错误。

改为“可以说是有钱⼈了”。

⽇⽂的表达是:“⾦持ちだと⾔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在⽇语⾥⾯没有出现于汉语中判断动词“是”相近的概念。

这些在母语⾥⾯意义⽐较虚化的成分容易被遗忘。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法进⾏教学。

假如先说“他们是有钱⼈”,学⽣不会漏掉“是”,再到“我们可以说他们是有钱⼈”进⼀步教“可以说他们是有钱⼈”。

但是如果直接教“可以说是有钱⼈”初学者表达起来就会困难。

让学⽣明⽩“是”在这⾥表⽰语法功能,不能省略。

4、战争前祖⽗母在中国⼯作,战争开始以后,他们不得不回⽇本,这时候母亲还很⼩,五岁了。

(⽇)(才、只有)“这时候母亲还很⼩,五岁了。

”第⼀是前后搭配不当。

第⼆对“了”的语法意义理解不明确。

前句⽤“很⼩”,形容“⼩”的程度⾼,后接“才”表⽰数量少,程度低,相当于“只”。

第⼆,句末的“了”应该是误⽤了“了1”的⽤法。

“了1”的基本意义是表达时间的完成。

这个意义和⽇语过去式相近,但并不完全⼀样。

“了1”只⽤于过去的事件,不⽤于过去的情态。

学⽣不了解这⼀点,“母亲还很⼩”是⼀个状态,不是⼀个事件,所以句末不能⽤“了”。

在教学中,可以在教“才”“只有”的时候,明确前⾯句⼦的限定条件。

对于“了1”的教学,不要过度泛化它对过去范围的限定。

可以在教学中列出⽤于过去的情态的错句。

避免学⽣在学习时出错。

5、姥姥⽼了,所以母亲替她开始做家务事了。

(⽇)6、我应该母亲学习。

(⽇)(学习母亲)‘“应该母亲学习”语序错误。

应该改为“我应该学习母亲”。

这⾥是受到⽇语语序的负迁移发⽣的偏误,⽇语⾥⾯这句话为:“母のことを学ぶべきである。

偏误分析2012

偏误分析2012

1、简单趋向补语和处所宾语的位置 三个月以后,我应该回去英国。 很高兴进来你的房间。 “来/去”做趋向补语,后头不能带处所宾 语。
2、复合趋向补语和处所宾语的位置 上课二十分钟的时候,他才走进来教室。 它好像掉进去这个洞里了。 处所宾语只能放在趋1和趋2之间。
3、关于“动词+趋向补语+在+处所” 他刚躺下在床上,突然有人敲门了。 他一进屋,就坐下在椅子上。 趋向意义表示的也是一种结果,不过是方 向方面的结果。一个句子中的同一个动词 谓语是不能同时带两个表结果意义的成分 的。
(4)谓语和结果补语中间不能加入任何成分。 结果补语后边可以有动态助词 “了”“过”,但一般不能带“着”。 (5)可以带宾语。但只能放在这个整体结构 之后。 (6)一般情况下,一个谓语只能带一个结果 补语。
2、漏掉结果补语“见/到” 那天,火车站里人真多,我从来没有看那么 多的人。 (汉语的看是持续性动词,但是例句应该用 非持续性动词(即瞬间动词)“看见”“看 到”。)
(2)我把他的话听烦了。 孩子们把故事听高兴了。 (在把字句,结果补语在意义上是指向把的宾 语的,即谓语动词给把的宾语带来的结果或 变化。)
(3)我把饺子吃在五道口食堂。 我把水果买在回家的路上。 (把+宾+动+在+处所,主语通过动作行为使 处所中原来不具备的事物存留于该处所中。) (4)我把中文学得很努力。 他把练习做得很认真。 (错例中“很努力”、“很认真”只能是分别 指向主语“我”和“他”,而不能指向把的 宾语“中文”和“练习”。
(3)她还没有把那本词典有吗? 我要把它成为盾牌的标志。 (关系动词,如:是、有、成、成为,意义抽象, 不表示行为动作)
(4)我至今还没把西藏去过。 我三年多只把家回过一次。 (趋向动词,没有处置义。“去”、“回” 动作本身不可能对表示处所的“西藏”、 “家”施加什么影响或使它发生会么变化, 不可能给他带来什么结果。) (5)我把这个道理懂了。 他把事情的全部经过知道了。 (认知、感受动词,动作性不强。)

外国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过程性考核作业3

外国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过程性考核作业3

外国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过程性考核作业3单选题1()是方位词的典型偏误,数量最多。

A遗漏B误代C误加D错序学生答案:A2关于数量词“俩”,描述正确是()。

A可以加量词B可以和“两”互相替换使用C是“两个”的合音D可以重叠使用学生答案:C3不是离合词AB的重叠形式是()。

A AABB ABABC A了ABD A一AB学生答案:B4属于绝对程度副词的是()。

A最B更C比较D很学生答案:D5连词最常见的偏误类型是()。

A遗漏和错序B误代和遗漏C错序和误加D误加和误代学生答案:B6转折连词“虽然…但是……”从转折的程度上属于()A重转B轻转C弱转D中转学生答案:A7选项中不可以充当“把”字句结构中的“其他成分”的是()。

A“在/到/给/向”等介词引导的介词短语B形容词或者动词充当的结果补语C副词充当的程度补语D带“得”的情态补语学生答案:C8“广州的物价比其他的城市比较高”,这个偏误句属于()偏误。

A遗漏B误加C误代D错序学生答案:C9“我把母亲的话记住在心里”,这个偏误句属于结果补语的()。

A遗漏B误加C误代D错序学生答案:B10双宾句中,()是错序用例中最多的一种。

AO1后置BO2后置CO2前置DO1前置学生答案:D填空题1方位词,是名词的一种,又叫方位名词。

学生答案:方位名词2量词的典型偏误是误代,数量最多。

学生答案:误代3遗漏偏误在程度副词偏误中所占比例最大。

学生答案:遗漏4“和、同、跟、与”从类型上来说都属于并列连词。

学生答案:并列5留学生出现应该合用的连词搭配只出现了单个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学生受到母语规则迁移____的影响。

学生答案:母语规则迁移6外国学生“把”字句的偏误主要包括句式选择方面的偏误和句式构成成分方面的偏误。

学生答案:句式选择7“把”字句又称为处置式。

学生答案:处置8“她比我一岁大”,这个偏误句属于错序偏误。

学生答案:错序9遗漏是结果补语句最为典型的偏误类型。

学生答案:遗漏10留学生双宾句的使用多集中在给予类和言说类两类。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5、我们正在公园散散步呢 我们正在公园散步呢 分类: 传统分类:词汇:动词的重叠式 局部性偏误:动词的重叠式和一般式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动词的重叠式 隐性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散散”是动词重叠形式,动 词重叠式在不同情况下可以表示尝 试、短时、轻微等意思.在这个句子 里,“散散步”应该是表示短时间地散 步.然而,短时间也是持续性的,而 “正在”是表示动作在进行中.这是 两个矛盾的范畴,不可同现.
2.我等三个小时了公交车 我等公交车等了三个小时 分类: 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分析:“了”有两个位置:(1)紧挨在动词后面;(2)句尾. 因此,只能说: 我等了三个小时公交车 我等三个小时公交车了 只有一种情况“了”可以在“三个小时”后面,那就是宾语 “公交车”被省略的时候: 我等三个小时了 (此时“了”在句尾)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 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先比较两个句子: (1)我有两本书. (2)桌子上有两本书. 这两个句子都是“有”字句,但(1)是表示领属 的,“书”归“我”所有;(2)是存在句,表示某个地方 存在着某个东西——桌子上存在着两本书.两个句子最 重要的区别在于(1)的主语是拥有者,(2)的主语是 处所,而处所通常是地方(北京、中国、外面、旁边等) 或者是“名词+方位词”(桌子上、屋子里、树下、房 后等). 你句子中的“书包”不可能是书的拥有者,只能是 处所,但你没用“里”.

“了”的偏误分析

“了”的偏误分析

“了”的偏误一、“了”的语法意义1.了1作动态助词,附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完成:例:他喝了一瓶啤酒。

2.了2作语气词:用在陈述句句尾,表示新情况和变化;例:春天了,树叶绿了。

用在陈述句句尾,表示认识、主张、想法、行动等有变化;例:我同意你的意见了。

用在句尾,表示催促、劝告等;例:行了,别说了。

二、“了”的常见偏误情况1.“了1”的常见偏误1.1否定句中的偏误对于动态助词“了”的使用的偏误情况,表现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在否定句中出现偏误。

比如:(1)A:英子买花了没有?B:英子没买了花。

在否定句中,动态助词“了”不能和“没”共现。

因为否定词“没”已经否定了动词或者形容词所发出的动作和所表示的性状、状态,因此,也就不存在结束不结束的情况了。

例1,A问B的是英男买花还是没有买花,也就是说A想知道的是“买”的这个动作,英男有没有付诸行动,B想回答英男没有买花,也就是英男没有实施“买”的这个动作。

既然英男没有实施“买”的动作,所以也就不存在完成不完成的情况了。

正确的应该是:(1)A:英子买花了没有?B:英子没买花。

1.2误加动态助词“了”(2)她当老师了三年了。

(3)他们结婚了五年了。

例2说的是“她”从三年前开始当老师,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而“当老师”后面的动态助词“了”的作用是表示动作已经结束,很显然“他当老师”到现在还在进行中,并没有完成,所以应该把句中的这个动态助词“了”省掉。

例3也一样,这里的“结婚”是一个持续性的状态,要表达的是他们从五年前到现在一直处于己婚状态,而不是一个短暂的动作。

所以,应该取掉这个句子中的动态助词“了”。

1.3遗漏动态助词“了”动态助词“了”表达的是行为或者动作的完成,这种完成即有现在完成,又有过去和将来完成。

但留学生(尤其是成年学生)在学习时,误认为动态助词“了”表达的是现在完成而不是过去完成,也不是将来完成。

我们再看看下面几个例子:(4)昨天,他喝三杯冰水,吃三个雪糕。

(5)直美说她毕业,就去中国上大学。

对外汉语课后答案

对外汉语课后答案

偏误分析1.题目:系统分析以下偏误句,内容包括:指出偏误点,改正句子,说明相关语法规则,形式分类,尝试解释偏误生成的原因(括号里是造句者的母语)。

(1)他把书本放在桌子。

(多种语言)答:偏误点:“在”字结构出错。

改:他把书本放在桌子上。

语法规则:“在”前面有动词时,后面又跟着动词,表示在某一地方时,后面要加上补语。

形式分类:句子成分的遗漏。

原因:英语中没有方位词(2)老师站讲课,我们坐听课。

(越南语)偏误点:“着”字出错。

改:老师站着讲课,我们坐着听课。

语法规则:当表状态时,动词后面要加虚词。

所以,“站”和“坐”后面要加“着”。

形式分类:句子成分遗漏。

生成原因:语内偏误。

回避。

学习者回避着的使用。

(2)那条裙子有点好看。

(韩语,英语)答:偏误点:“有点”用词错误。

改:那条裙子比较好看。

语法规则:“有点”是修饰单音节形容词,后面不能接双音节。

形式分类:词类误代。

生成原因:语际偏误。

英语里,有点可以直接修饰形容词,而英语中的形容词没有差别,因此英语学习者就受到母语的影响发生负迁移。

(3)昨天我见面他了。

(英语)(4)答:偏误点:“见面”用词错误。

改:昨天我见他了。

语法规则:“见面”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再接词。

形式分类:词类误代。

生成原因:语际偏误。

受英语母语的影响,英语中表见面的词是及物动词。

(5)她买了二件衣服。

(法语)答:偏误点:数词使用不当。

改:她买了两件衣服。

语法规则:单独用在其他量词前就只能用“两”不能用“二”。

形式分类:词类误带。

生成原因:词内偏误。

学习者没有分清汉语中“二”和“两”的区别。

(6)答里都种了十二棵树。

(日语)答:偏误点:“都”字使用错误。

改:院子里共种了十二棵树。

语法规则:“都”后面一般接统指的词,没有明确的数字概念。

而“共”后面可以接确定的数字。

形式分类:词类误带。

生成原因:语内偏误。

(7)国庆节他再去了很多地方旅游。

(英语)答:偏误点“再”字使用错误。

改:国庆节他又去了很多地方旅游。

偏误分析例析

偏误分析例析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一、偏误例句及来源:1.我书包里词典有。

2.我买了新书两本。

3.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我要练习跟你。

5.我想见面你。

6.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7.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我们千佛山了。

12.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我们运动会了。

14.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A: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18.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今天比昨天很冷。

20.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1到例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8、例9、例10来自留学生办的教室板报,例11到例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19、例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

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

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1、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错误。

韩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被修饰语”,受母语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出现像这样的语法偏误。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

第一章1、偏误改正:谁同学→谁的同学理由:“谁”和“同学”之间是领属关系,所以“的”不能省略。

2、偏误改正:漂亮衬衣→漂亮的衬衣理由:形容词“漂亮”之前有程度副词“非常”,所以“的”不能省略。

3、偏误改正:《北京的晚报》→《北京晚报》理由:“北京”和“晚报”之间不构成领属关系,所以不需要加“的”。

4、偏误改正:跟你最好→跟你最好的;中国的同学→中国同学理由:“跟你最好”是修饰后面的“中国同学”,它应该是一个“的”字结构,此处缺少“的”; “中国”和“同学”之间不是领属关系,所以不需要加“的”。

5、偏误改正:结构助词“的”后加一个说明“他”身份的名词,如“男朋友”等等。

理由:“他是我最好朋友的”是一个“的”字结构,后面必须加名词,否则这句话不完整。

6、偏误改正:认真学习→认真地学习理由:形容词“认真”之前有副词“很”,所以“地”不能省略。

7、偏误改正:非常地喜欢→非常喜欢理由:“非常”是程度副词,作状语修饰心理动词“喜欢”时不需要加“地”。

8、偏误改正:多地听,多地说→多听多说理由:“多”是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时不需要加“地”。

9、偏误改正:还差地很远→还差得很远理由:“很远”在这个句子里补充说明“差”的程度,是补语,所以,应该用“得”而不是“地”。

10、偏误改正:很痛快答应他了→很痛快地答应他了理由:形容词“痛快”之前有程度副词“很”,所以“地”不能省略。

11、偏误改正:积极得参加→积极地参加理由:形容词“积极”在这个句子里作状语修饰动词“参加”,所以应该用“地”而不是“得”。

12、偏误改正:写汉字得很慢→写汉字写得很慢理由:“写汉字”是一个动宾词组,动词是“写”。

结构助词“得”应该接在动词后。

13、偏误改正:她高兴地不知道说什么了→她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了理由:“不知道说什么了”在这个句子里作补语补充说明“高兴”的程度,所以应该用“得”。

14、偏误改正:学的最好→学得最好理由:“最好”在这个句子里作补语补充说明“学”的程度,所以应该用“得”。

外国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过程性考核作业1

外国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过程性考核作业1

作业题目:过程性考核作业1试题列表单选题1、20世纪()年代是偏误分析的鼎盛时期。

A50B60C70D80学生答案:C2、关于偏误的描述,正确的是()A成系统的、多发的、有规律的B成系统的、偶发的、有规律的C成系统的、多发的、无规律的D不成系统的、多发的、有规律的学生答案:A3日本学生不分“p”和“f”属于()引起的语音偏误。

A母语负迁移B目的语知识负迁移C文化因素负迁移D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答案:A4留学生把“他不高兴地走了”“说成“他不高兴了,他走了”,这属于()策略。

A迁移B泛化C简化D失误学生答案:C5()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意识,但对某些规则理解得不够完整而导致的偏误。

A系统前偏误B系统偏误C系统后偏误D超系统偏误学生答案:B6收集偏误的来源不包括()。

A学生的作业B谈话C凭经验想象D翻译作品学生答案:C7偏误纠正的原则不包括()。

A符合地道的汉语B不违背原句作者意愿C最简化D接近学生水平学生答案:A8汉语中属于塞音的一组是()Bf h x sCm n l rDb p d t学生答案:D9把“怀(huái)”发成“还(hái)”的音,属于()偏误类型。

A发音动程较小B发音比较饱满C介音丢失D口腔紧张学生答案:C10汉语声调类型中第()声和第()声的偏误现象比较多。

A一二B二三C三四D一四学生答案:B11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不能都归结为受到母语的影响。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12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失误和偏误都是偏误分析的对象。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B13最初阶段的偏误分析与对比分析没有本质的区别。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14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在学习的中高级阶段占优势。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B15横向收集,指教师收集学习者某一特定阶段出现的偏误。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16误代指句子中多了不该出现的语言单位。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B17汉语中有5个舌面元音。

偏误分析例析[1]doc

偏误分析例析[1]doc

偏误分析例析[1].doc 偏误分析是一种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

以下是一个偏误分析的例子,通过对一位初级英语学习者作文中的错误进行偏误分析,说明其出现错误的原因和纠正方法。

作文题目:My Favorite Hobby作文内容:I lIkes to spenda my free time on my habby. My favorite hobby is read books. I like read books because they give me知识和乐趣. I usually read books in my free time. I hav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books. My favorite book is “Harry Potter”. I like this book because it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educational. I read this book many times。

在这篇作文中,学习者犯了一些错误。

以下是对这些错误的偏误分析和纠正方法:1.错误:spenda my free time on my habby原因:学习者试图表达“花费时间”这个意思,但是使用了错误的动词“spenda”。

在英语中,正确的动词应该是“spend”。

此外,“habby”应该是“hobby”,这是一个名词,表示“爱好”。

纠正:学习者需要掌握英语中常用的动词“spend”,正确的形式应该是“spend time on something”。

同时,“habby”应该是“hobby”。

2.错误:My favorite hobby is read books原因:学习者试图表达“我最喜欢的爱好是读书”,但是使用了错误的动词形式“read books”。

外国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过程性考核作业2

外国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过程性考核作业2

外国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过程性考核作业2单选题1()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造字法。

A象形B会意C指事D形声学生答案:D2汉字属于()的文字。

A表音体系B表意体系C音意体系D表形体系学生答案:B3()不是汉字的结构单位。

A笔画B部件C偏旁D整字学生答案:C4把“干”写成“千”属于选项中的哪一种偏误()。

A横笔的误加B横笔的遗漏C笔画关系的改换D横笔与其他笔画的混淆学生答案:D5整个字的方框内有三横的汉字,学生经常容易出现的偏误是()。

A三横写为一横B三横写为两横C三横写为四横D三横写为五横学生答案:B6()不属于因笔画增减而形近形似的意符的替代。

A“贝”和“见”的替代B两点水和三点水的替代C广字头和厂字头的替代D秃宝盖和宝盖头的替代学生答案:A7留学生把“口”写成英文字母“O”,属于()偏误。

A部件误加B部件遗漏C部件变形D部件变位学生答案:C8“谁喜欢巧克力糖”中包含了()个语素、()个词。

A7 5B5 3C5 2D3 2学生答案:B9将“吸烟者”说成“吸烟家”,属于()偏误类型。

A词缀误加B词缀遗漏C词缀误代D生造词语学生答案:C10()不属于成语语用偏误。

A语素遗漏B字面义误当作实际义C语义偏离D语义重复学生答案:A11方块形式的汉字字符,其笔画呈现多向分散,这种特点会影响书写速度。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12汉字的声旁表示读音,相当于英语一样的记音符号。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B13根据汉字笔画的多少,汉字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B14“因、回、困”从汉字结构角度来说,属于框架结构。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B15“岛”字点笔的遗漏,极有可能与学生混淆“鸟”和“乌”字有关。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16“小说、厨房、工人”在构词类型上都属于联合型。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B17附加式合成词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18复合词中偏误出现最多的类型是偏正式复合词。

(完整版)偏误分析试题

(完整版)偏误分析试题

★外国学生常说“我明天见面他。

”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

(5分)答:(1)正确表达:我明天跟他见面。

(1分)(2)偏误原因: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

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

主要受到母语负迁移。

“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

(2分)(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

(2分)★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

(5分)答:(1)正确表达:a.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

b.他回学校来的时候,我在写作业。

(1分)(2)偏误原因:“学校”与“来”的位置不对,不了解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

(2分)(3)教学对策:教师在说明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搭配时,处所宾语要放在趋向补语“来/去”前。

例如,“上山来,下山去,进教室来,回日本去,过这边来”等。

也可以不用趋向补语,用结果补语表达,如“回到学校,上到山上,进到教室里”等。

(2分)★外国学生常说“请等等我一下”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

(5分)答:(1)正确表达:a.“请等我一下” b.“请等等我”(1分)(2)偏误原因:“等等”是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以后已经能够表示“时间短或次数少”,因此不能再和动量词“一下”以及时量词如“一会儿”等组合。

这种偏误主要来源于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将动词后面可以跟动量或时量补语的规则不恰当地泛化了。

(2分)(3)教学对策:教师在讲授动词重叠形式时可采用对比法,将动词非重叠形式后面加动量或时量补语的情况与重叠形式对应起来,进行一下对比。

第六章词汇偏误分析

第六章词汇偏误分析
(3)*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大概赞成的。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大体赞成的。
二、语义偏误
(一)语义不清 *快起床吗,否则我要给你敲警钟。 *我们先去了南京路和外滩,明天又去了淮海路。 *对年轻的男女来说,结婚是人生道路的重要关头,一定要认认真真对待。 *这段时间天气特别差,接连下了两个小时的雨。 *到别人家吃饭时,虽然他们的菜不是滋味儿,你一定得勉强吃吧,这是 礼貌。 *他和她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随着接触机会的增多,长此以往,竟然产 生了感情。
十一、量词偏误
一个啤酒 一粒希望
十二、含有“这”“那”的时间词指代偏误
我去年在北京学习,这时候,…… 常常想念这时候的回忆。 这个年的新生大体上都很优秀,等于集体很优秀。
十三、词序不当
对不起,我现在开会,接电话不便,等会议结束之后我打给你。 他说的英文很地道。怪不得他在英国留学三年。 我昨天三个小时踢了足球。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在吃的方面平时注意营养的平衡,多吃一点水果。
中介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形成的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并且逐步接近或靠拢目的语的动态的语言系统是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随着学习者的不断航进步呈现出阶段性
第六章 词汇偏误分析
2011.11.29
1山内麻子:喝热茶可以打扫我的肚子。 2莫德伟:是不是不能问女士“你有了?”(13课,
第二节 汉语词汇偏误的类型
一、汉外同形偏误 4.日本语汉字词语(和式汉字词)——日本利用汉字
资源,或利用古代文献的现有词语来对译西学概念,或利 用汉语词素组合为和式汉字词语,以专门术语和学术用语 为主流,如:现代、假面、夕刊、公众、健康、手段、政 治、国民、物理、看板、福祉等。
5.自造汉字词(韩式汉字词)——韩国利用汉语的 构词法自己创制新词,以物质层面的词语为主流。如:绝 和、价额、乡国、输去、输来、兵队、承顺、居留、书籍 馆、老人院、印刊本等。

偏误分析2

偏误分析2

5.把+VV 你把这件衣服穿穿。 你把她帮助帮助。 你把他安慰安慰。 你把学校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介绍。 把你心里想的跟我说说。 你把作业检查检查。 你把衣服洗洗。 用于这种句型的动词,多为“介绍、谈、讲、说”;“洗、 擦、整理、打扫、修理”等。这类“把”字句多出现在主观 性较强的祈使句或表示主观意愿的句子中,即要求对方或说 话者主动对以 (1)表示有能力做某事。 你放心,他可以自己站起来。 (2)表示客观条件具备后的可能性。 坐这趟车一个小时就可以到。 现在凉快了,可以看书了。 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 否定句一般用“不能” 奶奶脚疼,不能走很多路。明天我有事,不能帮你照看孩子了。 (3)表示情理许可。 这些东西可以收起来了。 时间不早了,你可以回家了。 (4)表示准许,多用于疑问句。否定句用“不能”。 我可以问个问题吗? 这里可以停车吗?-不能。 (5)表示值得。常用于推荐或建议。 那个展览办得不错,可以去看看。 这里的风景很美,可以多拍几张照片。
教学建议: (1)结合语境和语段表达,进行说明。先从祈使句的“把” 字句教起,如“请大家把书打开”、“把门关上”、“把作 业交给我”、“把书放在桌子上”等等,这些是学生经常能 接触到的。可以以它们为例,说明“把”字句往往是出于某 个目的,对动作的受事(人或事物)作出处置时用。 (2)教授“把”字句的顺序 强制使用“把”字句的先教; 日常生活出现频率较高(把+宾语+动词+结果/趋向补语)的 先教; 结构上较为简单的(把+动词+了)先教。
3.会 (1)表示经过后天习得,掌握了某个动作的技能技巧,懂得 怎样做某个动作。 他会打网球。 王老师会说三门外语。 我不会游泳。 可以受“很、特别、真”等副词的修饰,表示擅长做某个动 作。 重在强调动作者懂得动作技巧。 她很会买衣服,买的衣服既便宜又漂亮。 妈妈很会做菜,普通的菜经她一做,特别好吃。 李老师真会安慰人,一会儿李静就高兴起来了。 (2)“会”经常用在表示主观估计、预料和推测的肯定和否 定句中。表示有没有可能发生某个动作或出现某种情况。句 末长用语气词“的”。 明天不会下雨。 我想他会高兴的。 一边做题,一边听歌,会做错的。

比字句偏误分析实例

比字句偏误分析实例

1.因为我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能比亚洲人经过的不一样。

鉴别:“比亚洲人经过的”,显性偏误描写:词汇使用不当,比字句偏误解释:干扰偏误,英语的比较级;语偏误,目的语规则泛化,“经历”和“经过”使用出现偏差,也有可能包含发展偏误,因为语言知识有限所以建立了错误的假设。

修改:因为我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和亚洲人的经历不一样。

2.再说,学习汉语对国人来讲比别的国家{CQ的}人学习比较容易一些。

鉴别:“比别的国家人学习比较容易一些”,显性偏误描写:附加,误用,缺词解释:干扰偏误,英语比较级的误用;目的语规则泛化,“相对”和“比较”的语境未掌握。

修改:再说,学习汉语对国人来讲比别的国家的人学习起来容易一些。

3.在外国留学的学生们比国学生更多的困难。

鉴别:显性偏误描写:省略解释:语际迁移修改:在外国留学的学生们比国学生存在更多的困难。

4.所以我一天比一天心理不舒服。

错序鉴别:显性偏误描写:错序解释:语际偏误,英语和汉语的语序差异修改:所以我心理一天比一天不舒服。

5.后来如果再遇到困难时,这时,你以前更容易克服。

(缺少比字)鉴别:显性偏误描写:遗漏,附加解释:语际干扰;发展偏误修改:后来如果再遇到困难时,你比以前更容易克服。

6.现在社会生活水平比以前越来越高。

鉴别:显性描写:附加解释:语偏误,目的语规则泛化修改:现在社会生活水平比以前高了。

现在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7.另有人夸地说代沟是一天比一天不一样{。

鉴别:显性描写:附加,类推解释:语偏误;语际偏误;发展偏误修改:另有人夸地说代沟是一天比一天大。

另有人夸地说代沟是一天一天一个样儿。

8.后来,听说科学家研究:发现静音环境对人体的危害比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还更大。

鉴别:显性描写:遗漏,附加解释:语际偏误,发展偏误修改:后来,听说科学家研究发现静音环境对人体的危害比噪声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或者···还大。

9.虽然价钱贵了一点,但我们都认为健康不如任何的东西重要。

偏误分析例析[1]

偏误分析例析[1]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偏误例句及来源:1. 我书包里词典有。

2. 我买了新书两本。

3. 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 我要练习跟你。

5. 我想见面你。

6. 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7. 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 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 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 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 我们千佛山了。

12. 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 我们运动会了。

14. 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 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 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 A :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 :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 ?18. 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 今天比昨天很冷。

20. 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1到例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例9、例10来自留学生办的教室板报例 11到例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19、例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

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 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 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 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

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 错误。

韩语的基本语序为修饰语+被修饰语”受母语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 法偏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分析“我每天晚上都散步散步”这个句子的偏误成因,并加以改正。

说明避免这类偏误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7分)1 、是由汉语动词重叠知识泛化造成的偏误 .汉语动词重叠:单音节双音节之分.单音节动词重叠为AA式,如笑笑,说说等;双音节动词重叠为ABAB式,如考虑考虑研究研究。

外国学生把这个结构不适当的泛化就说成了“散步散步”
2、改正:我每天晚上都散散步。

3、教学策略:比较法归纳法
词语构成例词重叠形式其他例子
双音节动词+ 动词研究ABAB 研究研究掂量掂量打扫打扫
单音节动词 + 宾语笑 AA 散散步 \打打球 \看看电视
“散步散步”不是在考查离合词,我认为是考动词的重叠,如:说说话,聊聊天,打打球,散散步,“散步”不比“运动运动”“活动活动”疏松疏松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等
外国学生常说“我见面了我的朋友”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1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把离合词“见面”等同于自己母语中相应意义的及物动词。

(2分)
2改正句子,例如:a. 我和/跟朋友见了(一)面。

或:b. 我见到了我的朋友。

(2分)
3“离合词”的教学对策:说明离合词的结构和用法特点,(1分)把离合词作为动宾短语处理,(1分)把离合词同动量补语、时量补语等的教学结合起来。

(1分)
(1)改为:我明天跟他见面
(2)理由:因为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

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

(3)错误原因:受翻译的影响。

“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

(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

(具体步骤及举例请自行设计)
外国学生常说“她是漂亮。

”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参考答案:(1)改为“她很漂亮。


(2)理由:汉语中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谓语,而且形容词往往不单独做谓语,经常在之前加程度副词,比如:很、比较、非常等。

如果没有强调程度高,此时的“很”,是成句的需要,要轻读。

(3)错误原因:受英语的结构影响“she is beautiful.”
(4)教学策略:教形容词时,强化“很+形容词”的结构。

(具体步骤及举例请自行设计)
外国学生常说“我洗澡了半个小时。

”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参考答案:(1)改为:“我洗澡洗了半个小时。

”或者“我洗了半个小时澡。


(2)理由:“洗澡”是离合词,是特殊的一类词。

可以看做一个词,也可以看做一个短语。

如果这类词加动态助词“了”和时间补语,必须放在词的中间,或者重复其中的第一个语素。

(3)错误原因:受翻译的影响,将其理解为一个普通动词。

(4)教学策略:将离合词的时候,一定要说明其特殊性,并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将其扩展,并进行大量的操练。

(具体步骤及举例请自行设计)
外国学生会说“一看见他,就我高兴极了”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举例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答题要点: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副词“就”的位置不对,不清楚副词与主语的位置关系。

改正句子:一看见他,我就高兴极了。

副词的教学对策:说明在汉语中副词的意义一般都比较多,副词的教学重点在于其与主语的位置关系,即副词多在主语后边。

例如,“明天要是下雨,她们就不去公园。

”“这个电影不错,他又看了一遍。


外国学生常说“发音和听力很有意思和比较容易”之类的句子,请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

偏误分析:“和”一般常用于连接体词性的名词、代词及其短语,在连接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方面是很受限制。

这种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在英语中“and”可以连接句子,因此学生在说有连词的句子时受了母语的影响,加了“和”。

应改为“发音和听力很有意思,也比较容易”。

教学对策:教师在教“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词连接名词、代词,在连接充当谓语形容词和动词方面是很受限制的,通过对比分析强调目的语和学生母语的一些词在用法上的差别。

常常听到有的留学生说这样的话:“下课以后,他马上走出去教室了。

”请你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并简
要说明在教学中你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偏误原因:复合趋向补语的处所宾语位置不对。

“下课以后,他马上走出去教室了。

”这句话中,“出去”是“走”的复合趋向补语,“教室”是处所宾语,应该放在复合趋向补语的中间。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下课以后,他马上走出教室去了。


教学方法:在讲授动词的复合趋向补语时,用比较法,将动词的一般宾语和处所宾语的位置做比较,不同类型的宾语,在“V+复合趋向补语”中位置不同,处所宾语要放在复合趋向补语的中间。

教学对策:反复强调处所宾语放中间这样的概念,强化练习,通过反复,让学生明白并且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偏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