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地理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地理事实,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地理原理: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

3.地理事实: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4.地理技能:地图阅读、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技能。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观测、调查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地理考试、作业、 projects 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地理教材,丰富多样,具有启发性。

2.教具:地图、地球仪、模型、图片等。

3.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4.课外读物:推荐适合初中学生的地理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

六、教学安排1.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地理课程的课时。

2.教学进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地理教学进度。

新课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精选5篇)

新课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精选5篇)

新课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精选5篇)新课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复习提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

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

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7篇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7篇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7篇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的,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6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6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区域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 教学内容:地理区域的划分与特征。

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地理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3. 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地理区域的特征。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区域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城市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培养学生分析城市发展的能力和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

城市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3. 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的特点和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城市调研,收集和分析城市发展的数据。

三、人口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和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口普查和人口管理意识。

2. 教学内容:人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3. 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和统计数据展示人口分布和迁移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人口普查和人口管理模拟实验。

四、自然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运用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地球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3. 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的特点和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调研,收集和分析自然环境的数据。

五、经济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二)新课,合作探究: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4篇

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4篇

第1篇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自然环境的特征【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提问)这三幅图表现了世界上哪个地区的地理景观?西亚和北非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神秘的土地。

(讲授研讨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篇,讲解教材将西亚、北非合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提供的图片,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国家属于西亚和北非?(>课件展示)西亚北非政区图引导学生先在地图中确认西亚北非的范围,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国家并进行填图练习。

(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北非政区图(提问)1、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2、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3、本区有哪些主要的海峡?4、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Article/Index.html>总结)西亚北非的位置极其特殊,有人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启发式提问)西亚北非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课件展示)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学生讨论)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2.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哪个海峡?)(讲解)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7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7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7篇】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篇一《地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初中地理教案4篇_3

初中地理教案4篇_3

初中地理教案4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对于刚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来讲,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对学生的来讲就更为重要。

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

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以疑激趣教学片段一:(同步展示图片)——教师问: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大家说为什么呀?学生1:他们那地方很穷,修不起房子。

学生2:不对,沙特阿拉伯很富裕,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不可能是因为穷。

学生3;老师,是不是因为那地方环境优美,住在屋顶可以尽情地欣赏周围的风光,站的高,看的远。

学生4:不对,那晚上就不怕冷?也不怕下雨?老师:同学们,要想搞清楚原因,就的好好学习地理,学好了你的知识自然就丰富起来了,你就能解释了这些奇怪的现象。

学生们:老师,我们现在就很想知道沙特阿拉伯为什么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老师:好吧,请同学们看地图,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带地区,终年气温很高;气候干旱,很少下雨,可谓“滴水贵如油”,人们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

学生们:啊?原来如此呀!教学片段二:——老师问:来自非洲东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经常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1;他们没有鞋子穿,已经练出了赤脚走路,所以跑起来快。

学生2:不对,没有鞋子穿与跑的快没有关系。

学生3: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追赶野兽练出来的。

学生4:是不是因为他们经常没有水喝,锻炼出了忍饥挨饿的本领,在跑步中不觉得渴、饿。

老师:大家思维很活跃,老师感到很是欣慰,不过,你们说的还是没有科学的依据,要想弄清楚原因,大家就的学好地理。

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为什么。

请看图,非洲东部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中含氧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中长跑运动员需要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来自高原地区的人,无氧耐力具有优势,比较适合中长跑运动,这也是来自东非高原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学地理教学实验设计5篇

中学地理教学实验设计5篇

中学地理教学实验设计5篇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学地理教学实验设计5篇,以供大家参考!中学地理教学实验设计1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基于这一理念,本课时通过学习“欧盟”这一案例,让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教学重点: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袖珍国”和欧盟的资料。

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004年是“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于2004年10月10日在中国拉开帷幕,到2005年7月结束,为期近一年。

出示一组幻灯片:故宫午门前音乐会光彩的舞台,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法国印象派画展之阿尔弗莱德·西斯莱《莫瑞桥》,法国艺术、烟火表演等精美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同法国的密切关系。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

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5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5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5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

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学生:自行车、汽车。

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

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

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

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

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

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第三幅图: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础上再加工成产品。

这就是工业的生产过程,工业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工业产品。

(出示一张钢铁工业图片)以钢铁工业为例,钢铁材料可以加工成那些工业产品?学生: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火箭等。

地理教案(9篇)

地理教案(9篇)

地理教案(9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过渡】图片中展现多种自然灾难,有一些是自然现象。

那么,从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自然灾难和自然现象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我们课本例举了哪些自然灾难?台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常常受到的一种自然灾难,为什么我们称它为一种自然灾难?下面,就教师提的这些问题,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阅读课本】P54【板书]】第四节,自然灾难【提问】什么是自然灾难?【学生答复】自然环境常常发生特别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特别变化叫做自然灾难。

【多媒体】那么像图片中的太平洋海底发生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难吗?假如不是,如何来解释?【学生答复】不是(或是)【引导过渡】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灾难,首先它必需是发生在自然界,自然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次,它必需是对我们人类造成损失或者资源破坏的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才可称之为灾难。

太平洋海底的火山喷发并未对人类造成伤亡或损失,因此它不属于自然灾难。

【提问】假如是化工厂因使用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属于自然灾难吗?【学生答复】不是,由于它是人为缘由造成的,因此不属于自然灾难。

【活动】完成P55熟悉身边的自然灾难【过渡】我们已经了解并清晰地知道什么是自然灾难,那么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自然灾难发生?或者你见过哪些自然灾难?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学生答复】地震、台风、洪涝等【教师】同学们答复的各种自然灾难,这说明,在我国自然灾难的种类许多,在我国常见的自然灾难分为气象灾难和地质灾难,还有如海洋灾难(海啸等),但课本里不作描述。

我们福建地区常常患病台风的侵袭,台风是属于气象灾难还是地质灾难?【学生答复】气象灾难【提问】我国的气象灾难包括哪些?【阅读答复】气象灾难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多媒体】展现各种气象灾难的图片,学生欣赏并答复是哪些气象灾难。

【承接】通过观看各种气象灾难的图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每一种气象灾难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些气象灾难是不是遍布全国各地,每一个地方是不是如我们沿海地区都受到台风攻击呢?请同学们依据课本P54,结合P56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难的分布图思索我国台风、干旱、洪涝等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分布特点?【活动】P58活动题1、2【学生归纳】从P56图2.48中可以看出台风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较多。

中学地理优秀教案(优秀5篇)

中学地理优秀教案(优秀5篇)

中学地理优秀教案(优秀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其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四至点、领土面积,能够估算我国经度差、时区差、纬度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邻国、濒临海洋,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4、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优越性,四至点,濒临的海洋。

难点: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地理名称的空间分布。

【知识链接】1、世界政治地图、温度带分布图,时区划分分布图。

2、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

【预习安排】1、仔细阅读教材第1节课正文、图片及阅读活动部分,标记重要知识点;2、通过阅读教材,课前必须独立完成教学案。

【前置作业】部分【学法指导】1、提前预习法(阅读、识图)2、自主学习法(独立完成)3、合作、讨论法(共同探究疑点、难点)【前置作业】1.在右图标出各纬度、温度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

2、中国的地理位置:(东、西、南、北)半球(打√);()洲的'()部,()洋的()岸,是个()的国家;大部分位于()带,少部分在()带,没有()带;3、中国陆地总面积约()平方千米,仅次于()、(),位居世界第()位。

4、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南()最北()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男依次是(),()直接面临太平洋,我国领海宽度为()海里。

我国陆上邻国以朝鲜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14个陆上邻国为()。

7、6个临海相望的国家()。

2个与我国海岸相邻的国家()。

初中地理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1. 天圆地方2. 浑天说3. 麦哲伦环球航行4. 地球卫星照片5. 地球是圆的6. 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的计划,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一些高大绵长的山脉往往成为区别地理差异和划分地理区域的自然界线,你能说说我国最典型的事那一条吗2、指名交流,及时补充。

3、引导: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类型区域这些类型区域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如:温度带是根据气温差异划分的等)4、揭示课题: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二、新课教学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版书)1、播放(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图片讲述:我国面积辽阔,跨经纬度广,气候类型多,地势高低差异大,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差异等自然社会条件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请学生读几遍四大区域的名称。

3、播放四大区域不同的自然景观,请同学分辨其所属区域,再说自己家乡属哪个区域,并描述自己家乡的地形,气候特征。

21教育网4、指导学生读四大区域图,说出各区域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5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5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5篇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民族分布和民族风情几个部分。

其中,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边疆地区,对祖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风情的学习,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又培养了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农村的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

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成绩还偶的就转走了,留下的学生差异非常大。

所以在考试分数上和城区的学生比较存在很大差距。

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掌握的情况不是和理想,对于地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

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综合题的难度不是很难都难以解决,加上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学习觉得没有实际功用,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7篇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7篇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7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7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总结能让人的目标更加明确,教案整个教学资源的设计遵循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步骤,做好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很重要。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精选篇1李林浩是个活泼大方的小朋友,入园以来一向表现的很好,善于团结其他小朋友,从来未和其他小朋友大家吵闹过,但这个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凡事都想问个为什么。

元旦过后,他妈妈找到我说孩子不愿来上学,每一天早上都找出不想来上学的一大堆理由来。

我经过和家长的沟通,最终明白了他不想来上学的缘由。

原先是元旦前几天,李林浩小朋友早上高高兴兴的来上学,看到我后主动跟我打招呼,但由于当时正是孩子们来学校的时间,汽车鸣笛声,孩子们的笑声都响成一片,根本听不到他在跟我打招呼,他看到这种情景后以为教师不喜欢他,故意不理他,所以很悲痛,并且告诉了妈妈。

了解到情景后我主动向李林浩小朋友说明了情景,并向家长作了解释,期望家长和孩子能谅解。

幸运的是孩子和家长都很热情理解了我。

事后李林浩小朋友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开朗。

经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当教师必须要细心和认真,要研究到每个孩子和家长的心境,他们都期望被关注,不能忽视他们的感受。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精选篇2大班的孩子从这个学期开始已经开始动笔书写了,我们让孩子书写的都是一些最简单的数字和字母,大部分的孩子握笔的姿势正确,书写也挺好的。

可是也有一部分的孩子不会握笔,书写不成行。

这部分孩子的爸爸、妈妈纷纷找到教师,问是不是孩子没有认真学,或者是孩子太笨了……我要对各位家长说,你们别着急!孩子的本事发展有快有慢。

大班的孩子刚刚开始书写,怎样能够一下子就给孩子下定论呢?这样,无疑回给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影响他的发展,给他以后的学习造成必须的障碍。

孩子的年龄仅有四、五岁,许多细微的动作做不好也是正常的,像书写的动作就是细微的动作,刚刚开始拿笔时,多少孩子不会啊!此刻看看不是都会了吗。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开发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并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图,最终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类型构成上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其基础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同时通过联系气候、地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教材在第三部分的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不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提出了解决措施,包括制定法规、“开源节流”和保护建设,尤其介绍了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这是对待土地资源破坏问题的最积极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对其有深刻的印象。

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法建议由于初中地理不要求建立“土地资源”的完整概念,所以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图例中所列的土地利用类型都属于土地资源,从而消除学生习惯印象中土地即耕地的错误观念。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教案

中学地理优秀教学教案中学地理优秀教学教案篇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一个案例,是前面理论学问的具体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河流地貌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可以延长到其他外力作用。

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比较四个版本的相关内容,可以结合课本案例和乡土案例,以达到学生学习到身边的地理,化抽象为具体,提升学生的实践实力等。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通过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育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视察分析、综合概括实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育学生学以致用的实力。

总之,运用敏捷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得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驾驭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说出河谷的演化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驾驭流水积累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积累地貌的形成,读各类河流积累地貌示意图,说明其形成缘由及地貌特点。

过程与方法(3)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与课堂有关的地理资料的实力,同时运用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缘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实力。

(4)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探讨和试验探讨,让学生快乐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胜利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2)进一步培育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学习实力,加强科学、严谨的治学看法。

教法与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动画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等。

重、难点重点1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流水侵蚀地貌类型及河谷的演化过程。

2、流水积累地貌类型及形成缘由。

难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河谷的演化过程。

2、河流演化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积累的分析以及码头的选择。

分析河流积累地貌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现在请大家推断下面那个图片分别属于河流侵蚀还是积累地貌?多媒体图片展示,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说清河流侵蚀地貌与积累地貌的概念。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设计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设计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设计5篇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原理与方法教学课时:36学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设计原理的讲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教育思想观念;2、通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地理教学技能,具备初步的地理教学能力;3、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教学的应变能力和技巧。

教学模块模块一:地理教学的思想理论1、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1)正确的教学观2)正确的教师观3)正确的学生观2、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1)有效教学的主要观点2)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3)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模块二:地理教学技能训练1、地理教学设计技能训练1)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技能2)地理教学过程技能(1)导入技巧(2)讲解技巧(3)提问技巧(4)承转技巧(5)结课技巧2、地理教学说课技能1)说课的类型2)说课的内容与评价模块三:地理课堂教学评价1、评课的理论与方法2、观摩课的观察与评价技能3、地理教学说课的评价模块一:地理教学的思想理论一、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1、教学观(话题:如何看待教学中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问题1:你们最希望通过下列哪种途径提高自己教学设计水平?A.由教师传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一般原理和方法,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指导你们从事教学设计;B.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地理老师传授他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让你们仿照进行教学设计;C.印发一套完整(从初中到高中各章节)的优秀地理老师编写的教学设计,作为优秀的教学设计资料可直接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D.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教学设计----实践(上课或说课)----评课-----修改---再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策略;E.多买些参考资料和教学录像,自己研究实践,不需要老师的指导;问题2:教师最大作用是什么?A.传授知识、疑难解答B.领导、组织教学进程,控制教学节骤;C.通过思维训练,开发学生智力;D.育人教育(包括公民素质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

结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与标志Ⅰ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对学习目的的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楚的,它需要教师不断阐明,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去体会。

Ⅱ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善于利用好奇心,引导启发求知欲;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的教具或声像来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形象教学语言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通则不痛”。

热心帮助、诙谐幽默、善于表扬、知识丰富、技能娴熟是优秀老师必备条件Ⅲ掌握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案例:探究“降水的本质”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降水(雨)类型有地形雨、对流雨、气旋雨、锋面雨等;各种气候类型下的降水数量和形成原理也多样,如何找出其本质联系呢?结论:学会容易会学难,会学的关键在于会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2.教师观教师分四类:第一类是大师----才(专业知识加知识阅历)德兼备,有极强的感召力;听大师的课如同久旱逢甘露,是一种陶醉是一种享受,且对自己后期的人生认识和人生规划影响很大。

第二类为良师-----勤勤恳恳的备课,认认真真的上课,但是听课的学生感觉平淡乏味沉闷,对其评价总是用“还行”。

第三类为巫师-----此师有很强的渲染,会吹牛会推销,上他的课听其天南地北侃侃而谈,但事后回味感觉没学到什么,热闹之后是空虚,乍听还行,细品无味。

此师绝对的误人子弟。

第四类为庸师-----无才无德,在知识上误导,在身心上戕害。

1)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过三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关;语言关;课堂管控能力关;2)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具备:(1)高尚的道德修养☆☆热爱教学只有喜爱,才可能优秀;一个排斥心理很强的教学是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个对地理教学无所谓的教师,很难成长为优秀地理教师☆☆热爱学生这是教师道德素养核心;因为有爱所以关心,因为关心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信任;因为信任所以从业;“信其人,从其道。

”就是这个道理。

☆☆卓越的教师意识包括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整体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2)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教学是一种技巧和艺术,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思想交流与信息传导。

只有充分了解你的教育对象,了解他们有形或无形规律,了解他们显性或隐性特质,才能从教学设计、教学语言上灵活处理我们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如,对一中、三中、徽文的学生,你要是用相同的教案,相同的语言和方式教学,效果肯定会一中学生打盹(太浅了),三中学生认真(正合适),徽文学生摇头(太深了)。

教育学和心理学就是帮我们认识教育规律及其异同;认识教育对象的规律及其异同。

(3)高超的教学能力包括:观察、研究、鉴别学生的能力;驾驭教材、钻研教材的能力;设计教法和应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设计与诙谐幽默的表达能力;(《不会幽默你就别当老师》据说很畅销)地理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命题、提问等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一节习题课的质量取决于选题的质量、讲解的深度和广度,绝不取决于习题的数量)地理教育科研能力;(多听公开课,多上公开课,多评课)3.学生观1)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未来的主人。

2)爱而不纵,严而不厉3)让学生感激你而不是仇恨你,让学生敬仰你而不是漠视你4)创造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二、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1、有效教学的基本观点观点1: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观点2: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观点3: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以创设适宜学习条件,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为核心;以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结合点为学习内容;以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为评价标准。

2、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协调的原则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包括平等关系,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

平等关系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传授、评价与育人过程中的民主、和谐与人格平等的关系。

认知关系主要是指师生的知识传输关系。

情感关系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责任感与学生对教师信任和崇敬的情感。

做法:第一,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作用;第二,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作用;第三,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授作用;第四,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管理作用;第五,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作用;第六,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育人作用;第七,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发展作用;学生是自我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有实现了认识活动的自我内化,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2)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协调的原则地理学科知识主要包括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回答“为什么”的知识)及策略性知识(回答“该怎么做”的知识)。

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实验能力、调查能力、观测能力、考察能力、生存能力、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比较与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述能力。

做法:第一,让知识传授做到有效。

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第二,要向学生揭示所学知识的结构。

了解知识网络,增加知识迁移的能力;第三,要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增删与重组教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第四,增加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讲“是什么”的知识,也要讲“为什么”知识,更要讲“怎么做”的知识。

第五,加强能力训练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加强“由因索果”和“由果索因”的训练。

3)深入与浅出相协调的原则地理教学需要深入的内容主要有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形成原因与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规律与特征;需要浅出的内容主要有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基本理论、难度较大的实验、读图与思维方法。

学生的认知不能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不能总是认识事物的表象,不能总是停留在对零散知识的积累和地理基本技能的机械操作上,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浅显的内容作为阶段教学的起点,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

做法:第一,课堂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已有经验,以便能准确把握浅出的起点,为学生深入地探寻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第二,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深入地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桥梁。

第三,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深入与浅出的内容与方法,使其能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

第四,通过深入与浅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

2.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例:影响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主要因素是()A、教师自身实践和能力有限;B、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C、学生不感兴趣;D、地理综合学习实施需要占用大量时间;E、多媒体资源不能共享;F、教材教辅不配套;G、其他。

1)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1)个性要素包括动机要素、设计要素和评价要素学习动机包括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兴趣来源于对事物求知的需要,但不会给人以持久的刺激;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是地理学习持久的内动力;对教学设计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已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现有的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是科学教学设计的参考要素;评价与设计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教师要根据设计来制定评价标准,设计要根据评价在实践中进行调整;(2)环境要素学习环境是学习共同体一起学习或相互支持的空间;分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学习者参与学习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自然环境包括学习空间的光线、噪音、教学设备、师生关系、课室的布置等。

(3)信息要素包括选择要素、建构要素、应用要素;选择要素:人的感官具有特定的生理阈限和结构功能,是天生的“信息过滤器”;教学中的选择主要是运用感觉和思维对外界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要根据《课标》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已有的认知结构,筛选教学信息,选择些易于区分的因素来凸显学习资源的结构,使其保持连贯性,以利于学生组织和回忆信息,确保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相衔接。

建构要素:学习中的建构是借用建筑学的语言来描述人脑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变化;建构分三步骤:对新知形成感性认识-----新旧知识建立逻辑联系,理解新知意义----新知在认知结构中定位和归档;教师要利用图表、关键词、典例,使学习资源具体化,便于形成对新知的感性认识,然后,对新知加工、存储,并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将新知和已存知识融合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