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合集下载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50201建议课时数:84学时适用专业:中药专业或中药制剂专业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等学分:5学分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及功能《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中药制剂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实践性强,是培养相关专业中药制剂提取分离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

该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同时注意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实践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

本课程主要服务于中医药产业,为中医药行业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其在中药制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作用是:培养从事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产品生产、检验等工作,掌握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基本技能,能胜任中药提取工、中药制剂检验工等相关工作岗位,综合素质好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本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具有中药制剂产品开发和生产等方面技能,为将来学生从事中药制剂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医药生产、药品营销企业以及医院中药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根据本课程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课程衔接见图1),针对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三大就业岗位群(中药制剂生产岗位群、研发人员的助手岗位群、药学服务岗位群)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等等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并兼顾学生考取相关工种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和中药制剂生产的实际工作任务,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设置了基本技能训练、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制备、中药制剂生产等实践教学项目内容。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学习中药化学有利于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有利于控制中药及中药制剂的质量,可提供合理炮制的依据,有利于改革中药剂型及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中药真伪鉴别的科学依据,有利于开辟新药源。

中药化学是中药专业和中药国际交流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学生在掌握四大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习《中药化学》课程,可以为后续的中药药剂、中药分析、中药炮制、中药鉴定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中药化学》课程的知识内容是中药现代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本课程是中药专业与中药国际交流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大药学类其它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学生掌握好本课程的知识内容,可以让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相应中药类生产、经营、质量控制、检测、中药制剂、中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对于今后从事中药类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对于学生今后工作、学习的自信心的建立起到极大的帮助。

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主要是通过理论课学习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作为指导、实验作为理论的巩固与技能的提高手段。

在重视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重视实验课的实践,两者相结合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本课程重点是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原理方法;在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对特定中药的分析,从而制定具体的提取分离方法;难点是中药的化学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有交叉现象,要达到目的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实验课的学习、从更多的感性中去领悟。

重点章节是第二章、第六章、第十章。

难点章节是第二章、第十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中药化学》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启发、引导的教学活动。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2稿)-连云港.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2稿)-连云港.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3200124 建议课时数:102 学分:6适用专业:中药制药技术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中医学基础、药用植物学后续课程: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中药制药技术的一门专业平台及核心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国家药品标准为依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提取、分离、鉴定中药中活性物质,认识和了解中药有效成分和质量控制的一门专业基础应用性课程。

其任务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方剂学等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认识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性质。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结构特征和分类、外界条件对这些成分含量的影响;熟悉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鉴定方法。

对于学好其它后续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药制药技术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而设置,以培养学生掌握中药现代化生产所需的知识、技术和工艺,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其职业态度为目标。

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按照认知规律,遵循职业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形成规律,从而设计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技能实训”三大模块设计教学单元及21项教学任务。

以中药提取分离和检识为任务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具体专项实训项目的实施执行相应工作任务,并进行与工作任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进而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并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机会。

中药化学分析课件

中药化学分析课件

1 2 3 4
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阐明药效物质基础
探索防治疾病的原理
经现代医学和药理 研究证明,人参皂苷为 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 它具有人参的主要生理 活性。
R1 O
R1
R2O HO
12
H
20
R2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b2 人参皂苷Rc
glc(2→1)glc glc(2→1)glc glc(2→1)glc
glc(6→1)glc glc(6→1)ara(p) glc(6→1)ara(f)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1 2 3 4
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经中药化学的研究表明,黄芩在冷水浸 泡过程中,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可被药材中的 酶水解成黄芩素,后者不稳定易氧化成醌类 化合物而显绿色。
COOH
O O

HO HO
O
O
[O]
O
O
OH OH
OH
HO OH O
OH
O
O H
O
黄芩苷
黄芩素(黄色)
醌类(绿色)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1 2 3 4
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O
13
28
R2 R3O CH2 R1
R1 R2 R3
柴胡皂苷a OH -OH –fuc(3→1)glc 柴胡皂苷d OH -OH –fuc(3→1)glc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科 技 教 育DOI:10.16661/ki.1672-3791.2019.36.117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吴静1 邢海燕2(1.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0;2.淮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江苏淮安 223000)摘 要:药用基础化学开设于大一第一学期,是大一新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今后的后续专业课程非常重要。

该门课程目标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药学岗位要求以及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确立。

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为学生走上药学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及方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规范。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标准 药用基础化学中图分类号:O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c)-0117-02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根据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为导向,为教学提供详细的指导,为课程实施提供基础,可以是一种指导性文件。

高职药学专业,它是培养能在医院、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从事临床用药指导、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以十九大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依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2015年)》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1 课程概述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药学专业开设了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等,药用基础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即在第一年开设。

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岗位要求,强化药学实践技能的培养,突破传统教学体系,将原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3门课程整合为药用基础化学。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对化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解药物化学、药剂学等相关课程的扎实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

一、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药学基础,使其具有以下能力:掌握药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解和掌握药物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应用;能在制剂研究和制备过程中运用化学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药物分析。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基础知识,如药物的分类、理化性质、毒性、医药组成等;药用化学的重要概念和化学反应原理,如酸碱反应、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加合反应等;化学实验技巧,如药物分析方法、药物制剂制备等。

在教学方法方面,比较适合的是综合采用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的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

三、课程评估和考核方式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应考虑三个方面:学科素质、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评估和考核方式包括考核成绩、考查、课堂参与度、学术报告等多个方面。

其中,考核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测试、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内容。

考查主要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药物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课堂参与度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学科素质,包括听课及提问的参与程度。

学术报告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对当前药学领域的了解及研究。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药用基础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药物的基本化学性质、结构和作用机制等内容,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药学基础。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课程目标《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强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通过该课程,学生应该掌握药物的基本化学知识,了解药物的结构与作用原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设置《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包括了基础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设置既注重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注重了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药物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机制,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求多样化,强调了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结合实际药物案例进行讲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并能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四、教学手段《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讨论研究等。

强调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注重了实践性教学和问题驱动式教学。

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方式《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对评价方式作出了规定,强调了综合评价和学生学业水平的全面展示。

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论文写作、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考察。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六、教材选择《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的选择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了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

教材要能够覆盖全面的教学内容,结构合理、图文并茂、注重实际应用。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背景药学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药品生产、流通、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课程是实现这个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我系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工学结合为导向,加快课程改革和强化特色的要求,于2006年12月开始组织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包括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的教学计划(草稿)和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编写好课程标准,在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召开了药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征求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的意见;组织系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在学习、调研、讨论和总结我校多年药学专业教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建设的共识:1(课程理念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

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得原则。

,(课程体系人性化课程体系“以宽口径平台支撑多个就业岗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结合个人兴趣与潜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向提供可能。

,(课程结构模块化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模式,从分析专业岗位能力,分解岗位任务入手,明确岗位课程,设计适合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模块。

,(课程标准综合化课程标准应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多个岗位需求,体现课程整合的特色,以便及时适应药学行业技术不断升级和高新技术转化迅速的特点。

要体现高等、突出职业、强化技能,在素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二、课程性质药用化学基础是研究化学的基本结构、性质及应用的科学,是医学和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性课程。

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50201建议课时数:84学时适用专业:中药专业或中药制剂专业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等学分:5学分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及功能《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中药制剂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实践性强,是培养相关专业中药制剂提取分离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

该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同时注意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实践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

本课程主要服务于中医药产业,为中医药行业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其在中药制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作用是:培养从事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产品生产、检验等工作,掌握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基本技能,能胜任中药提取工、中药制剂检验工等相关工作岗位,综合素质好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本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具有中药制剂产品开发和生产等方面技能,为将来学生从事中药制剂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医药生产、药品营销企业以及医院中药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根据本课程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课程衔接见图1),针对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三大就业岗位群(中药制剂生产岗位群、研发人员的助手岗位群、药学服务岗位群)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等等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并兼顾学生考取相关工种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和中药制剂生产的实际工作任务,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设置了基本技能训练、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制备、中药制剂生产等实践教学项目内容。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摘要】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通过解读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分析课程目标、大纲、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课程内容。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药用基础化学课程,为药学专业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

通过深入解读课程标准,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的要点,提高学习效率,为未来的药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发展价值。

【关键词】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课程目标、课程大纲、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课程内容、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是药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药用化学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药物的结构与性质、药物的合成与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中,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大纲、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成果。

而课程大纲则具体规划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路线。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评价方式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方向。

2. 正文2.1 课程目标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的目标包括:帮助学生掌握药用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药物相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药物化学在药物研究和制备中的应用和意义的认识。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药物的化学特性和作用机制,包括药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解药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等方面。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药用基础化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化学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为将来从事药学研究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药用基础化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复杂,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评估也十分重要。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解读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对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准确地理解课程目标和考核要求。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目标。

根据标准,学生应该在课程结束时,具备对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合成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还应该掌握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临床或科研中的问题。

这些目标的设定使得学生可以在药用基础化学课程中建立牢固的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安排。

在内容方面,标准要求药用基础化学课程应该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合成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内容涵盖了药用基础化学的核心领域,确保了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药用基础化学。

在教学安排方面,标准要求课程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实验、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药用基础化学知识。

这些内容和教学安排的设定旨在确保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药用基础化学知识,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还明确了课程的考核要求。

标准要求考核应该以能力为导向,即要求学生在考核中展现出对药用基础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笔试、实验报告、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些考核要求的设定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和提高药用基础化学知识。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解读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生可以根据标准明确的目标来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备考;教师可以根据标准明确的内容和教学安排来制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实用中药化学》课程标准

《实用中药化学》课程标准

《实用中药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3120126 建议课时数:102 学分:6适用专业:中药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技术后续课程: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中药药理与应用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及核心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国家药品标准为依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提取、分离、鉴定中药中活性物质,认识和了解中药有效成分和质量控制的一门专业基础应用性课程。

其任务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技术等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认识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性质。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结构特征和分类。

对于学好其它后续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而设置。

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按照认知规律,遵循职业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形成规律,结合中药专业的岗位适应性和学习后续课程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从而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技能实训”三大模块共计21项教学任务,课程总学时为102学时。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中药化学的重要应用价值;学会中药化学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鉴定方法和技术并进行与工作任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进而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并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内容。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则是对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以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有机化学部分,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还包括了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反应机理等知识。

而在无机化学部分,主要介绍了无机化合物及其性质、结构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物理化学部分,则包括了物质的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等内容。

这些教学内容涵盖了药用化学知识的基本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还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

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有机、无机和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实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药用化学相关的问题。

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态度。

这些教学目标的明确,有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指导。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应该注重开展课程整合,注重与专业实践的结合。

这些指导有利于教师根据标准要求,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还对教材使用和评价要求进行了规定。

在教材使用方面,要求选用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的教材,保证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

在评价要求方面,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药化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全面地介绍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中药化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的掌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药基本化学知识,包括中药的化学成分与分类;2. 熟悉中药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了解中药的药效评价方法;3. 掌握分离鉴定中药成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4.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中药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分类1.1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和特点;1.2 中药常见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多糖、黄酮类、苷、酚酸类等;1.3 中药药材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2. 中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2.1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2.2 中药的常见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菌、抗氧化等;2.3 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2.4 中药药效评价方法及药效学研究。

3. 中药成分的分离鉴定技术3.1 中药成分的色谱分离技术,包括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3.2 中药成分的质谱分析技术,包括质谱仪的基本原理与操作;3.3 中药成分的核磁共振技术,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3.4 中药成分的紫外可见光谱技术。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1. 中药化学实验:包括中药成分的提取与分离、药效评价方法的实验操作;2. 中药分析实验:利用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中药成分的分析与鉴定实验。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与参与度:包括课堂积极性、讨论参与、实验室纪律等;2.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小测验、实验报告等;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中药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与掌握。

六、参考教材1. 《中药学教程》(王增荣、陈军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 《中药化学》(陈通明、孙静军、刘伯锐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3. 《中药化学与分析学》(王燮业、陈艳红编著,浙江科技出版社)。

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中药学专业教师承担,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科研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中药化学课程类型

中药化学课程类型

中药化学课程类型中药化学是针对中药材和中药制剂进行研究的学科,其内容涵盖了中药化学基础、中药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化学成分、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药物代谢及毒理学等方面。

中药化学旨在深化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理解,为中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药化学的相关内容。

一、中药化学基础中药化学基础是中药化学课程的基础部分,主要涉及中药的化学性质、结构特点、提取与分离技术、质量评价标准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有关中药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也将学习有关中药提取、分离、鉴定与评价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药分析化学中药分析化学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中药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技术、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有关中药分析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包括中药成分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术和实验设计能力,为中药研究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三、药用植物化学成分药用植物化学成分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主要涉及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种类、结构特点、作用机制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有关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包括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鉴定、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验研究,学生将了解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在中药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四、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是中药化学课程的前沿内容,主要涉及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关系、药物分子设计原则及方法、药物合成技术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有关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包括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药物分子设计的方法与原则、药物合成的技术与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验设计,学生将掌握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基础。

中药化学课件学习资料

中药化学课件学习资料

红外光谱
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中药药效成分的方法。
质谱成像
通过质谱成像技术分析中药药效成分的方法。
中药药效成分的构效关系
1 结构活性关系
中药药效成分的结构与其生 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2 量效关系
中药药效成分的剂量与其生 物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3 药效组合
中药多成分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药效。
中药药效成分的药理学作用
质量控制
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技术方法。
提取与分离
从中药材中提取和分离有效成分。
药效成分分析
分析中药中的药效成分。
中药化学的历史和现状
1
传统应用
中药在中华文明中的传统应用。
现代研究
2
近代以来中药化学的发展。
3
国际化趋势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和趋势。
中药品质的评价方法
1 外观特征
颜色、形状、气味等特 征评价。
1
抗炎作用
中药药效成分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抗肿瘤作用
2
中药药效成分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
散的抑制作用。
3
抗氧化作用
中药药效成分对自由基的清除和氧化 反应的抑制作用。
中药药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
化学结构
中药药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生物合成途径
中药药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中药药效成分的药物代谢和药 物动力学
液相色谱
通过溶剂系统在柱中分离 中药提取物。
气相色谱
利用气相载体在柱中分离 中药提取物。
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
测定中药中药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质谱
用于中药成分的分析和鉴定。
近红外光谱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标准(草稿)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教学课程标准供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使用。

2、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发挥临床功效是其中某些化学成分起作用。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

它是实践技能很强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为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及从事药物生产、制备、检识和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是培养中药专业同学具有基本科研意识和初步科研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中药化学》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根据高专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检识(鉴定)和结构测定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涉及化学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和中药成分预试验等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中药的性能、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并力求反映中药化学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技术。

具体要求是:1、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2、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精制和检识(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对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并能提出合理的提取方法。

4、熟悉部分常有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用途。

5、了解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般途径和方法.6、了解光谱解析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7、具有初步的中药化学成分的科研能力。

《中药化学》也是中药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好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将对学习中药专业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标准(草稿)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教学课程标准供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使用。

2、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发挥临床功效是其中某些化学成分起作用。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

它是实践技能很强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为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及从事药物生产、制备、检识和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是培养中药专业同学具有基本科研意识和初步科研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中药化学》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根据高专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检识(鉴定)和结构测定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涉及化学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和中药成分预试验等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中药的性能、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并力求反映中药化学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技术。

具体要求是:1、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

2、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精制和检识(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对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并能提出合理的提取方法。

4、熟悉部分常有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用途。

5、了解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6、了解光谱解析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7、具有初步的中药化学成分的科研能力。

《中药化学》也是中药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好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将对学习中药专业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中药特色,并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照中药专业职业能力及岗位要求、统计分析中药行业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及素质,组织校内专业教师、校外工程技术人员和教育专家设计的。

其内容确定以掌握中药中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完成中药提取分离和检识具体工作项目为出发点,根据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流程和国家中药提取工等高级工种要求安排选取,同时考虑理论和实践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整体工作项目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

课时安排144学时。

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及职业技能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有胜任中药行业各工作岗位的必备知识及操作技能,主要达到中药制药高级工、中药调剂员、医药商品购销员和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员(QA)的要求。

1、总目标根据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确立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具体分述如下:【知识教学目标】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分类、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和鉴定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常用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及生物活性。

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

了解中药化学在中药研究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的生源、分布及生物活性。

研究中药化学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正确掌握煎煮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法和水蒸气蒸馏法等常用提取方法;具有分离、精制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技能;能熟练使用薄层色谱、纸色谱和各类化学检识试剂检测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具备常用鉴定试剂的配制能力;能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常用中药中有效成分能设计出合理的提取、分离、检识方法。

【素质教育目标】1.专业素质巩固,具有热爱中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质量第一的观念(做药就是做良心)。

3、具有良好的药学专业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一切为患者解除病痛为服务宗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熟练完成中药提取、分离精制和检识,中药调剂、中药炮制、中药经营管理等岗位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掌握中药提取方法选取、技能操作、提取物检识及相关理论知识及基本原理,同时形成做药就是做良心、质量第一的职业观念,具有对人民生命负责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技术及理论水平达到高级工技术标准,并获取中药各工种资格证书。

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1、能熟练进行提取各工序的操作,具备具体分析、解决技术难点的能力。

2、具有及时发现提取分离过程中质量隐患、分析成因、预防的能力。

3、具有对各种溶剂、试剂使用量进行计算,以及绘制提取工艺流程图的能力。

4、具有正确使用和调节提取设备、器具并进行维护保养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5、具有对原料、溶剂、工艺用水以及提取物进行质量检测的能力。

6、具有使用现代中药提取机械设备;能独立完成提取物质量检测的能力。

三、内容及标准(一)教学内容及标准第一章绪论【知识教学目标】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

了解研究中药化学的意义和发展概况。

明确本课程在中药专业中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教学内容】第一节研究中药化学的意义1.重点阐述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有效成分的概念。

2.阐明研究中药化学的意义。

第二节中药化学发展史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知识教学目标】掌握常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熟悉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定义和主要溶解性质。

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能正确安装渗漉、回流、连续回流、蒸馏、减压蒸馏及水蒸气蒸馏装置。

具备TLC、PC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1.重点阐述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定义和主要溶解性质。

2.简述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

第二节常用的提取方法1.阐明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2.重点阐述浸渍法、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蒸馏、减压蒸馏及水蒸气蒸馏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

3.讲述渗漉、回流、连续回流、蒸馏、减压蒸馏及水蒸气蒸馏装置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常用分离方法1.重点阐明两相溶剂萃取法、结晶法、沉淀法、分馏法、各类色谱法的原理及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2.讲述简单萃取法、薄层色谱、纸色谱、柱色谱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苷类【知识教学目标】掌握苷的定义、结构、分类和性质。

苷键的酸催化水解法和酶水解法。

苷类化合物提取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熟悉苷类化合物中糖的检识方法。

苦杏仁中主要苷的结构、性质及鉴定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熟练进行苷的鉴定操作。

【教学内容】第一节结构及分类1.阐明苷的定义和结构。

2.重点阐述苷键原子分类法。

3.简述苷的其他分类法。

第二节理化性质1.阐述苷的一般通性、旋光性和溶解性。

第三节苷键的裂解1.重点阐述酸催化水解和酶水解。

2.简述碱催化水解和氧化开裂法。

第四节糖的检识方法1.重点阐述糖的显色反应。

2.阐述糖的纸色谱和薄层色谱。

第五节提取及分离1.重点阐述苷的一般提取方法和注意事项。

2.阐述苷的分离方法。

第六节实例1.重点阐述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结构、性质及鉴定方法。

简述青黛。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知识教学目标】掌握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

大黄、丹参中所含主要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提取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

了解醌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醌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能力培养目标】能运用连续回流法提取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

【教学内容】第一节结构、分类及生物活性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2.阐述苯醌、萘醌、菲醌的结构特点。

3.简述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和生物活性。

第二节理化性质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酸性强弱及结构的关系及在分离中的应用。

2.阐述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升华性和溶解性。

第三节检识方法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2.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TLC和PC检识。

第四节提取及分离1.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2.阐明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原理和方法。

第五节结构测定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UV和IR光谱特征。

2.简述蒽醌类化合物的MS和1H-NMR光谱特征。

第六节实例阐述大黄、丹参中所含主要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提取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第七节含有醌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知识教学目标】掌握香豆素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秦皮中主要成分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熟悉简单香豆素的光谱特征。

木脂素的结构、分类和理化性质。

补骨脂、五味子、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了解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香豆素和木脂素类成分的常见中药。

【能力培养目标】能运用已掌握知识分析提取分离流程的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香豆素1.重点阐述香豆素的结构、分类、性质、显色反应和提取分离方法。

2.阐述秦皮、补骨脂中主要成分的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

3.简述香豆素的分布、生物活性和含有香豆素类成分的常见中药。

第二节木脂素1.阐述木脂素的结构、分类和理化性质。

2.阐述五味子、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3.简述木脂素的分布、生物活性和含有木脂素类成分的常见中药。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知识教学目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分类、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检识反应和提取分离方法。

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UV光谱特征。

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特征。

槐米、葛根、黄芩中所代表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生物活性。

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能力培养目标】能运用煎煮法提取槐米中黄酮类化合物。

并掌握酸水解芸香苷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结构、分类及生物活性1.重点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2.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和生物活性。

第二节理化性质1.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酸碱性,酸性强弱及结构的关系及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2.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和溶解性。

第三节检识方法1.重点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及结构之间的关系。

2.阐明聚酰胺色谱和纸色谱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

第四节提取分离1.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提取方法。

2.阐明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第五节结构测定1.重点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UV光谱特征及位移试剂在结构测定中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节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知识教学目标】掌握挥发油的定义、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方法。

萜的含义和主要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