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 数据传输的类型与标准2.3 数据编码与传输技术2.4 传输介质的选择与使用第三章: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3.1 网络协议的定义与分类3.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3 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作用3.4 网络协议的层次模型与通信过程第四章:网络互联设备与技术4.1 网络接口卡的作用与类型4.2 交换机的功能与分类4.3 路由器的功能与分类4.4 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的选择第五章:局域网技术5.1 局域网的概述与分类5.2 常见局域网技术及其特点5.3 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5.4 局域网的安全与管理第六章:广域网技术6.1 广域网的概述与分类6.2 常见广域网技术及其特点6.3 广域网的组建与维护6.4 广域网的安全与管理第七章:互联网基础7.1 互联网的概述与发展历程7.2 互联网的组成与结构7.3 互联网协议TCP/IP7.4 互联网的应用服务与技术第八章:网络安全与管理8.1 网络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8.2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处理8.3 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策略8.4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技术第九章:网络编程与应用9.1 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9.2 常用的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工作原理9.3 网络应用开发技术与工具9.4 网络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第十章: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10.1 云计算的概述与架构10.2 云计算服务模型与部署模式10.3 大数据网络的概念与技术特点10.4 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的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难点解析: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分层模型的概念,以及各层协议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二、数据通信基础难点解析: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标准和选择适当的传输介质。
三、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难点解析:理解协议分层的好处,以及如何在不同层次上实现网络通信。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2. 掌握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3. 理解网络通信协议的作用和实现原理;4. 能够使用常见的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故障排查和网络操作;5.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1.3 网络通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2.1 五层网络体系结构模型2.2 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应用3. 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3.1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3.2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局域网、蓝牙、移动通信网络3.3 常见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网桥4. 网络通信协议4.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4.2 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的特点和作用4.3 ARP协议、ICMP协议、HTTP协议的应用5. 网络工具的使用5.1 Ping命令的使用和原理5.2 Tracert命令的使用和原理5.3 Wireshark网络抓包工具的使用和分析6. 网络故障排查和网络操作6.1 常见的网络故障类型和排查方法6.2 网络配置和连接的操作方法6.3 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网络攻击的防范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手把手教学,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常见网络设备和使用网络工具,培养实际应用能力;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网络故障排查和网络配置问题。
四、教学过程1. 网络概念及分类1.1 通过例子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1.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日常应用场景。
2. 五层网络模型2.1 讲解和演示五层网络模型的结构和各层的功能;2.2 利用实例演示数据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传输过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标准。
3. 培养学生理解网络层、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4. 帮助学生熟悉常用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
5.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编程和网络应用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历史:从出现的ARPANET到现代的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
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分层、协议、接口等。
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四层模型: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PPT、案例和实例,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网络环境,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实际案例,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2. PPT课件: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3. 实验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等4. 网络编程工具:Socket编程、Python网络库等5. 网络应用案例:、FTP、SMTP等协议的实例分析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2. 第3-4周: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3. 第5-6周:网络层和链路层的基本原理和功能4. 第7-8周:网络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5. 第9-10周:网络编程和网络应用的基本概念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实质。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授课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 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4. 能够进行网络故障排除和网络性能优化。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等;- 网络协议和数据传输方式:TCP/IP协议、UDP协议、数据包交换等;- 网络设备和网络接口: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 网络地址和子网划分:IP地址、子网掩码、CIDR等;- 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防火墙、网络监控等。
3. 常见的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 网络协议:TCP/IP协议、HTTP协议、DNS协议等;-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路由器配置、交换机配置等;- 网络服务的配置和管理:DHCP服务、DNS服务等。
4. 网络故障排除和网络性能优化:- 网络故障的分类和排查方法:物理层故障、数据链路层故障等;- 网络性能的评估和优化方法:带宽利用率、延迟、吞吐量等。
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网络设备和配置网络服务,让学生熟悉网络协议和设备的使用方法;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网络故障案例,并进行排查和解决,让学生掌握网络故障排查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评估:1. 平时作业:布置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网络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3. 期末考试: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理论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材;2. 实验设备:网络设备、计算机等;3. 案例分析:网络故障案例;4. 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Wireshark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常见的网络设备。
3. 培养学生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分层模型的概念。
4.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
5. 使学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建、维护和管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1 局域网(LAN)2.2 城域网(MAN)2.3 广域网(WAN)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3.1 网络设备3.2 通信协议3.3 网络拓扑结构4. 常见的网络设备4.1 交换机4.2 路由器4.3 网卡4.4 集线器4.5 网桥5. 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5.1 网络协议5.2 网络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备。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加深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
3.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网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 课件:PowerPoint3.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集线器、网桥等4. 实验工具:计算机、网线、水晶头、测速仪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考试成绩:理论知识考试、实验操作考试等。
3. 综合评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应用能力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2. 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概念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3. 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
4.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建、维护与管理方法。
教学难点:1. 网络协议的复杂性和分层模型的理解。
2.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计算机网络基础》全套教案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技术体系、 应用领域等。
物联网的定义、体系结构、关键 技术等。
5G/6G移动通信技术
5G/6G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 应用场景等。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服务模式、 部署模式等。
网络空间安全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安全防护技 术、密码学原理及应用等。
THANKS
感谢观看
VPN技术原理及应用
• 身份认证技术:通过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等方 式对VPN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
VPN技术原理及应用
远程访问
员工可以通过VPN远程访问公司 内部网络资源,实现移动办公和
远程协作。
分支机构互联
企业分支机构之间可以通过VPN建 立虚拟专用网络,实现内部资源共 享和协同工作。
•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使用带宽作为度量值。配置包括启用 OSPF进程、指定网络区域和接口优先级等。
• 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混合使用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 使用带宽和延迟作为度量值。配置包括启用EIGRP进程、指定自治系统号和接口带宽等。
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宽带传
传输介质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介质
数据编码与调制技术
数据编码
模拟数据编码(振幅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数字数据编码(非归零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调制技术
振幅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FDM) 波分多路复用(WDM)
电子商务安全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多场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和应用。
2.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栈。
3.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4.学会使用网络命令和工具进行网络诊断和故障排除。
5.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概述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OSI七层模型2.2TCP/IP协议栈2.3网络层协议2.4传输层协议2.5应用层协议3.数据通信基础3.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2传输介质3.3网络设备3.4数据编码和调制技术4.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4.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4.2路由器与交换机4.3网络地质转换(NAT)4.4虚拟专用网络(VPN)5.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5.1网络诊断的基本方法5.2常用网络命令与工具5.3故障排除的步骤与技巧6.网络安全与防护6.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6.2网络攻击与防护技术6.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6.4数据加密与数字签名三、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际网络环境进行讲解。
2.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原理。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4.定期进行课后练习和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3.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1周:计算机网络概述2.第2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第3周:数据通信基础4.第4周: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5.第5周: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6.第6周:网络安全与防护7.第7周:复习与实验8.第8周:期末考试六、教学资源1.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参考文献与网络资源:IEEE、ACM、中国知网等3.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路由器、交换机等4.辅助软件:Wireshark、GNS3、VMware等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原理、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网络诊断与故障排除、网络安全与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教案编写人:XXX教科书:《计算机网络基础》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和工作原理;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常见术语和标准;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和协议栈;4. 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2.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科书、课堂笔记。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
1. 知识点讲解(约30分钟)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分类:-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 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网络协议的作用及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
2. 概念解释与案例分析(约20分钟)术语解释:- IP地址、MAC地址、子网掩码等。
案例分析:-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 使用traceroute命令追踪数据包的路径。
3.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约30分钟)OSI七层模型:- 七层模型的介绍和各层的功能。
TCP/IP四层模型:- 四层模型的介绍和各层的功能。
4. 互联网的发展与现状(约20分钟)互联网发展的历程:- 互联网的起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的重要性:- 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估方式:小组讨论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学生将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举例说明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2. 解释IP地址、MAC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作用和关系。
3. 列举一些常用的网络协议,并说明其功能和作用。
4. 通过分析网络协议的层次模型,简述每个模型层级的作用和重要性。
5. 总结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并讨论现代社会中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核心知识点,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教学反思如下:1. 教学内容编排:通过将知识点进行层次化的编排,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3. 熟悉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理解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和作用。
4. 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
5. 了解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分类,学会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4.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5. 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6. 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和作用7.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8. 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分类9.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方法10. 网络故障排除和网络安全基本概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知识。
3.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2. 实验室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络cables 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4. 网络模拟软件:如GNS3、Packet Tracer 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其中包括理论课20课时,实验课20课时。
2. 授课方式:每周两次课,每次2课时。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基本组成原理,常见网络拓扑结构。
第5-8周: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和作用。
第9-12周: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1(2010-03-11 16:27:46)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教学事务授课章节名称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与概念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与分类授课时间课次:1 周次:2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与概念;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3.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4.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作业授课内容一、引言1.本课程讲授什么内容?2.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本课程的作用?3.本专业就业及发展状况如何?4.怎样学好本门课程?5.怎样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二、讲授内容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与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状况:l 早期的计算机应用模式——单机l 大、中、小型机——庞大,昂贵,资源无法共享l 分散的计算机构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2)计算机网络产生始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原因:l 资源共享的需求(计算能力、外设、软件、数据)l 大型项目的合作(进行工程项目协作)l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数据通信)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三个阶段:(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系统阶段(2)计算机通信网络(3)以局域网及其互连为主要支撑环境的标准化网络阶段(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系统阶段▪特征:终端(Terminal)共享主机(Host)的软硬件资源•单台主机:执行计算和通信任务•多台终端:执行用户交互• (终端集中器/终端服务器)▪连接方式:本地或远程▪例子:飞机订票系统§HOST(航空公司总部)§Terminals(订票点)§通信线路(电话线路)▪缺点•主机负荷重——数据处理+通信•线路利用率低•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改进•终端集中器(近/远距)•前端处理机(Front-End Processor, FEP),将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出来(2)计算机通信网络阶段特征•多个终端主机系统互联,形成了多主机互联网络•网络结构从“主机-终端” 转变为“主机-主机”▪演变阶段1•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完成•CCP:处理主机之间完成通信任务的专用计算机▪两层网络概念的出现•由CCP组成的传输网络——通信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建立在通信子网基础上的主机集合——资源子网,提供计算资源▪演变阶段2•通信子网规模逐渐扩大§私有→社会公用•公用数据通信网§ PSTN§ X.25•优点§降低用户系统建设成本§提高通信线路利用率§兼容性好▪例子•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美苏冷战时期由美国军方建立的实验性网络§最初4个节点→20世纪70年代的60多个节点§地域跨越美洲、欧洲§具有现代网络的许多特征,例如:§分组交换§分层次的网络体系§较为完善的通信协议(3)以局域网及其互连为主要支撑环境的标准化网络阶段▪为什么需要标准化?•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是推动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的原动力•而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最终目的仍是资源共享▪标准化的时机?•先制定标准再开发,还是先开发再制定标准?•各厂商、研究机构、大学在网络技术、方法、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日趋成熟是基础▪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过程的演变•厂商标准:IBM-SNA,DEC-DNA等§缺点:适用范围:兼容性?技术垄断:竞争?标准不统一:用户利益?•国际标准(ISO OSI/RM)§O pen S ystem I nterconnection/R ecommended M 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一种概念上的网络模型,规定了网络体系结构的框架:7个层次§只说明了做什么(What to do),而未规定怎样做(How to do)§太复杂,几乎没有与之完全符合的网络•事实上的标准:TCP/IP(因特网的骨干协议)§从体系结构上看,它是OSI参考模型的简化(4层)计算机网络在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之后仍在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高速发展。
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技术之一,它使得人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将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这一主题设计一份教案,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应用。
一、网络基础概述1.1 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网络的定义、网络的特点、网络的分类等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发展阶段等二、网络的体系结构2.1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各层的功能2.2 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各层的功能三、物理层3.1 传输介质和信道复用传输介质的分类、信道的复用技术3.2 数据的编码和调制数据的编码方式、调制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四、数据链路层4.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特点和作用4.2 数据链路的差错检测与纠正奇偶校验、CRC校验等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五、网络层5.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网络层的功能、特点和作用5.2 路由器和IP地址路由器的原理和功能、IP地址的分类和分配方式六、传输层6.1 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传输层的功能、特点和作用6.2 TCP和UDP协议TCP和UDP协议的特点、应用场景和区别七、应用层7.1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应用层的功能、特点和作用7.2 HTTP和FTP协议HTTP和FTP协议的使用和原理八、局域网和广域网8.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局域网的特点、架构和拓扑结构8.2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广域网的特点、拓扑结构和通信介质九、无线网络和互联网9.1 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无线网络的特点、分类和应用9.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功能、架构和组成部分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以及各层协议的作用和功能。
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网络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将来在信息技术领域深入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2、无线网一般来讲,凡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体的计算机网都可称为无线网。
3、点对点传播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点对点传播方式网络示意图教学过程广播方式网络示意图二、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总线型拓扑结构工作原理:网络特点:现实应用:2、星形拓扑结构工作原理:网络特点:现实应用:3、环形拓扑结构工作原理:网络特点:现实应用:三、网络实例简介1、小型网吧网络组网方案2、大型网吧网络组网方案教学过程课后作业:P18、P24和P28练习题:教学后记授课章节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授课内容数据通信基本概念与物理传输媒体首授班级首授时间课时4节教学目标(1)能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从而为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打好基础。
(2)掌握常用的物理传输媒体,从而为构建计算机网络时选择合适的传输媒体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1)数据通信基本概念(2)物理传输媒体特性教学难点数据通信模型、物理传输媒体特性教学地点407机房教具教案、演示课件教学过程一、数据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信息、数据和信号信号:数据的电编码、电磁编码或其他编码。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2、信道和信道容量信道:信号的传输通道,包括通信设备和传输媒体。
信道容量: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
教学过程模拟通信系统模型拨号上网连接示意图(2)数据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模型(3)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比较5、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1)比特率(2)波特率(3)误码率(4)吞吐量(5)信道的传播延时二、物理传输媒体1、有线传输介质Internet 计算机调制解调器PSTNISP接入服务器(1)双绞线<1> 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电缆非屏蔽双绞线截面图<2> 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示意图屏蔽双绞线实物图<3> 双绞线选购<4> 网线的制作●线序标准●制作过程剥线、理线、压线、测试【实践操作】学生两人一组完成双绞线制作(2)同轴电缆同轴电缆实物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3)光缆<1> 光缆简介光缆光纤剖面示意图<2> 光纤分类光线在光纤中的传输<3> 光纤的连接光纤的连接方法:熔接方法和使用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头2、无线传输介质(1)无线电波(2)微波传输(3)红外传输(4)激光课后作业:P34、P43练习题(1)模拟传输的特点:不考虑内容的模拟信号传输,使用放大器加强信号。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分层模型。
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场景: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网络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类型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2. 分析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第二章:网络通信协议教学目标:1. 理解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网络通信协议:、FTP、TCP、UDP等3. 协议分层: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4. 协议的实现:协议栈、协议编码和解码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分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网络应用所依赖的通信协议。
2. 了解不同通信协议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三章:网络硬件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教学内容:1. 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2. 常见网络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调制解调器等3.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等4.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路由选择、交换机转发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作业与练习:1. 分析网络硬件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和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网络配置的基本技能。
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IP 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概念与应用。
难点: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网络故障排查方法。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网络故障的排查。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网络应用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学资源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相关教材。
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网络视频等。
5、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等。
他们应当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如硬件设备(服务器、工作站、网络适配器、传输介质等)和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等)。
此外,学生还需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过程、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网络体系结构(OSI 模型和 TCP/IP 模型)的层次划分和各层的功能。
112 技能目标学生应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和路由器。
他们需要掌握这些设备的基本配置方法,包括端口设置、VLAN 配置、IP 地址分配等。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网络故障排查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工具,诊断和解决常见的网络连接问题、IP 地址冲突等。
此外,学生还应当学会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以评估网络性能和检测网络故障。
113 素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他们了解网络攻击的类型和防范措施,能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保护个人和公共网络的安全。
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设计
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o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
o理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栈,并能说明各层的功能。
o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和它们的作用。
2.能力目标:o能够绘制简单的网络拓扑图,并分析其优缺点。
o通过实验,配置基本的网络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
o能够使用命令行工具(如ping、traceroute)进行网络故障诊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完成任务。
o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索。
o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重点:o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拓扑结构。
o O 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栈的详细解释。
o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难点:o O 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栈各层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o网络故障诊断和参数配置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小组讨论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增强互动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网络故障案例,加深理解。
-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诊断的实际操作。
-多媒体教学:使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网络教学:利用在线平台进行预习、复习和拓展学习。
四、教学资源-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中职专用教材。
-教具:投影仪、白板、马克笔。
-实验器材: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网线。
-多媒体资源:课件、网络拓扑结构动画、网络配置视频教程。
-在线平台:学校网络学习管理系统、相关在线课程网站。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讨论,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如手机静音、不随意离开座位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措施:设立小组竞赛,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3篇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篇: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一、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两台或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在一起,基于一定的通信协议和标准,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通信硬件设备、通信协议、通信软件以及网络服务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覆盖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根据通信方式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等;根据层次结构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等。
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形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型拓扑和网状拓扑等。
四、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通信的标准化规范,包括传输协议、网络层协议、数据链路协议和物理层协议等。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DNS 协议和SMTP协议等。
五、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威胁和风险,包括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网络钓鱼、数据窃取和拒绝服务攻击等。
网络安全保障的主要方法包括身份认证、加密传输、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
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是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主要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整、网络性能的监测与优化、网络安全问题的保障、故障的排除与恢复等。
第二篇:局域网基础知识一、局域网概述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一种覆盖范围较小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连接企业、机构或一个建筑物内的计算机设备。
局域网通常由一组连接在同一个物理媒介上的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组成。
二、局域网的结构局域网的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型结构、树型结构和混合结构等,其中星型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
星型结构由一个中心节点和多个外围节点构成,中心节点作为信息的传输中心,外围节点则与中心节点相连。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拓扑结构3. 了解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4. 学会使用网络设备和工具进行基本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5. 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基本组成、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2. 难点: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3. 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和故障排除,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设备、实验工具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第2课时: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第3课时: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4. 第4课时: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5. 第5课时: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4.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5. 认识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等。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LAN):局限在较小范围内的网络,如办公室、学校等。
广域网(WAN):覆盖较大范围的网络,如城市、国家甚至跨国网络。
城域网(MAN):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网络。
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卡、modem等。
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网络协议:规定网络设备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2、帮助学生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
3、使学生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常见的网络协议。
4、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传输介质的种类和特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
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2、难点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传输介质及其适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网络拓扑结构、协议工作过程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哪些与网络相关的事物?展示一些网络应用的图片或视频,如在线购物、视频通话、网络游戏等,引发学生对网络的兴趣。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约 20 分钟)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组成: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讲解。
硬件包括计算机、通信线路、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程序等。
3、网络拓扑结构(约 30 分钟)介绍常见的拓扑结构类型: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分别讲解每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如总线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容易出现单点故障;星型结构易于管理和维护,但中心节点负担重等。
通过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4、网络协议(约 30 分钟)概念: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举例说明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 协议。
讲解协议的分层结构,如 OSI 七层模型和 TCP/IP 四层模型。
5、网络传输介质(约 20 分钟)介绍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 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问题。
二、教学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和网线等传输介质将多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分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的军事需求,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全球互联网。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冷战时期的军事需求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开始研发分散控制系统,以提高核武器的精确性。
这促使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并诞生了最早的计算机网络——阿帕网。
(2)因特网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研发ARPA网,该网最初是为了解决军方之间信息共享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ARPA网逐渐演化成为现今的因特网。
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1)主机主机是指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其他网络设备。
(2)通信链路通信链路是指网络中互相连接主机的物理线路,可以是网线、光纤等。
(3)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用于连接和管理网络中的主机和通信链路。
4.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发送端将数据划分为包,并通过通信链路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并重新组装数据包,并返回确认信息。
5.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1)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负责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2)HTTP协议HTTP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上传输超文本和媒体资源,是现代Web应用的基础。
6. 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和用户隐私的安全措施。
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包括黑客攻击、病毒感染和数据泄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教学过程一、复习或导入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本章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同学深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章的操作在全国一级中占10分,而高校一级中占20分,主要考使用Outlook2000收发电子邮件题目难度不大,望大家在认真做好相关实验,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分。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
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
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
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
如图1图1 图 2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
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见图2)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
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
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
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见图3)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
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开放性的标准化实用网络环境,这样应运而生了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即TCP/IP体系结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体系结构。
图3第四阶段:高速网络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见图4),由于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从计算机网络应用来看,网络应用系统将向更深和更宽的方向发展。
首先,Internet信息服务将会得到更大发展。
网上信息浏览、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等技术将进一步提高速度、容量及信息的安全性。
其次,远程会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远程购物等应用将逐步从实验室走出,不再只是幻想。
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将成为网络发展的热点话题。
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功能⏹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管理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 基本功能将若干台计算机组成一个现代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以下3个基本功能。
●资源共享,其中包括数据与信息资源和软、硬件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之间和计算机用户之间的通信与交往。
●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用户之间的协同工作(分布式处理)。
(2). 普及的网络服务网络提供的功能常被称为服务,计算机网络正是由于能提供和管理各种服务而变得有价值。
在可能的多种网络服务中,以下几种网络服务最为普及。
1.文件服务:2.打印服务:3.网络通信服务:4.电子邮件服务:5.Internet服务:6.网络管理服务: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距离)分为局域网(LAN)——覆盖范围较小,一般在几公里之内,最大不超过10公里。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远距离联结的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几万公理。
城域网(MAN)——又称都市网,覆盖范围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一般为几公里到几十公理。
【2】.按传输介质划分计算机网络:(1)有线网(2)无线网4.计算机网络设备、传输介质(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纤(4)无线传送5.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协议(1)总线型网络(2)星型网络(3)环型网络(4)树型网络(5)网状型网络6.计算机网络协议常见的协议有IEEE 协议簇、协议,以及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Internet所采用的TCP/IP协议等。
7.计算机网络的传输类型根据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技术,可将网络的结构分为两大类:1.广播式网络(Broad-Casting Network)2.点对点网络 (Point-Point Network)三、新课巩固及练习(有此内容的填写)四、归纳与总结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五、课外作业及学习指导(学法、参考书、资料收集等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教学过程一、复习或导入什么是Internet在机试中进行收发邮件用什么工具用OutLook工具。
什么是OutLook下面将通过完成实例操作任务的方式介绍OutLook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一、认识Internet1.Internet概念2 Internet的特点(1)覆盖范围广(2)Internet是由数以万计个子网络通过自愿的原则连起来的网络,因此称Internet为“网中网”。
(3)每一个Internet网络成员都是自愿加入并承担相应的各种费用,与网上的其他成员和睦友好地进行数据传输,不受任何约束,共同遵守协议的全部规定。
3 Internet的工作方式4 TCP/IP协议简介5 网址与域名系统网址所谓网址,是指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被分配的网络地址(即地址编号),这就像接入电话网的每部电话机有一个电话号码一样。
Internet上网址采用IP地址和域名两种地址方案。
地址IP地址可表达为二进制格式和十进制格式。
二进制的IP地址为32位,分为4个8位二进制数。
由4组十进制数字表示的IP地址便于用户和网络管理人员使用和掌握。
每8位二进制数用一个十进制数表示,并以小圆点分隔,每个十进制数的范围是0~255。
例如:202 .96 .51 .2 在Internet中,根据IP地址可以连到Internet上的任何一台主机。
2.域名要记忆一组并无任何特征的IP地址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使IP地址便于用户记忆和使用,同时也易于维护和管理,Internet引入了域名服务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
的接入方式(1)拨号上网(2)专线上网7.网上资源与服务简述8.因特网的简单应用(1)搜索网站(2)保存网页(3)使用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二、OutLook的应用任务分析本任务是:先进行Outlook Express的设置(与Internet连接),再运用Outlook Express完成邮件账号的添加、收发电子邮件等操作。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了解并掌握Outlook Express与Internet连接的简单设置方法,重点掌握使用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操作步骤1.启动Outlook Express单击“开始”→“程序”→“Outlook Express”菜单命令或单击任务栏上的Outlook Express快速启动图标,启动Outlook Express。
如果是初次启动Outlook Express,将会打开Internet连接向导,根据屏幕提示,填入用户名、电子邮件地址(该邮件地址必须是有效的地址)、进行邮件服务器设置(在邮件接收、发送邮件栏中填写邮件服务器的域名)。
如图5-3-1、5-3-2、5-3-3所示,以“”为例,在用户名及电子邮件地址中分别输入“明明”、“”,接着根据屏幕提示完成所有连接操作。
连接成功后,打开Outlook Express程序窗口,如图5-3-4所示。
图5-3-1 输入用户名图5-3-2 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图5-3-3 邮件服务器设置图5-3-4 启动后的Outlook Express程序窗口2.添加电子邮件账号通过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必须先将邮件账号添加到Outlook Express 中。
以把“”邮件账号添加到Outlook Express中为例,演示添加账号的操作。
(1)启动Outlook Express程序。
(2)选择“工具”→“账号”菜单命令,弹出如图5-3-5所示对话框。
图5-3-5 添加邮件账号对话框(3)单击“添加”按钮,选择“邮件”子菜单选项,弹出“Internet连接向导”,根据屏幕提示,填入用户名、电子邮件地址、进行邮件服务器设置,指定与Internet的连接类型等,方法与初次启动Outlook Express时进行Internet连接相同,如图5-3-1、5-3-2、5-3-3所示,只是把用户名换成了“李玲”,把电子邮件换成了“”,密码(861024)邮件服务器设置分别为“”和“”,直至完成所有操作,回到“账号”对话框,在对话框的“账号”列表中即显示刚添加的邮件账号,如图5-3-6所示。
图5-3-6 添加“”邮件账号(4)修改邮件账号。
操作方法:在“账号”对话框的账号列表中选定要修改的账号,然后单击“属性”按钮,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中修改用户名、电子邮件地址、邮件服务器设置,指定与Internet的连接类型等。
3.发送电子邮件以给“小梁”()发送邮件,并附上相片(光盘素材文件夹中的)为例,演示发送邮件的操作方法。
(1)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邮件”按钮,或选择“文件”→“新建”→“邮件”菜单命令,弹出新邮件编写对话框,输入收件人地址、主题、正文,如图5-3-7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