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和运动功能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其周围突构成的感觉末梢形 成肌梭、腱器等感觉器,其中枢突经由脊神经后根进入 脊髓。 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后角,其轴突入组成脊髓小脑束, 终止于小脑。
3 浅感觉和意识深感觉的异同
(1)共同点:① 都由三级神经元组成;② 第一级神经元 位于脊神经节;③ 第三级神经元位于丘脑外侧核;④ 都 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躯体感觉区;⑤ 对躯体感觉 都是交叉支配的。 (2)不同点: ① 浅感觉传导路先交叉后上行,而深感觉 传导通路是先上行后交叉; ② 第二级神经元位置不同,
感受器电位不具有“全或无”特性,其幅度随刺激 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局部实现时间性总和和空 间性总和。
3. 编码作用 是指感受器在把刺激所包含的性质与强
度等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一般用感受器的编码(coding)作用解释这一现象的 产生原理。感觉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的频率
性投射系统,将感受信息投射到大脑皮质形成感觉。
感觉的生物学意义: 感觉是认识事物的开端; 感觉是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前提; 感觉机能与运动机能密不可分; 感觉机能与生理、心理的健全密不可分。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适宜刺激 每种感受器都各有一种最容易被它感受 而引起兴奋的刺激,这种刺激叫该感受器的适宜刺 激(adequate stimulus)。 例如,视觉感受器对光的刺激非常敏感,光就是视觉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听觉感受器对声波的刺激非常 敏感,声波就是听觉感受器的适应刺激。光不引起 听觉感受器的兴奋,同样的道理,声音不引起视觉 感受器的兴奋。
前者位于脊髓后角,而后者位于脑干; ③ 感觉对象不同, 前者是浅感觉,而后者是深感觉。
(三)非特异性感觉传入通路
所谓非特异性感觉传入通路,是指特异性感觉传入通路的 第二级神经元的轴突,经过脊髓和脑干上行时,发出许 多侧支,分别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在网状结构内经多次交换神经元上行,到达丘脑的中央 中核等结构,由丘脑的这些核团再发出纤维呈弥散性地 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2.换能作用 感受器将适宜刺激的能量转化为传入 神经上的神经冲动,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这 是感受器最本质的生理功能。
不同的感受器换能的原理不同,但一般都是先产生 一个局部的去极化型的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当这个感受器电位增大到与该感受器 细胞相连的传入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水平时,则爆 发动作电位,然后传向中枢。
躯干和四肢 的深感觉传
入通路
(2)非意识性深感觉传导通路

提供肌肉长度和张力变化的感觉信息,引起反射性运动 调节,不会引起特定的主观感觉,叫非意识性深感觉。 非意识性深感觉与维持身体的姿势、调节平衡、协调机 体的精细运动有关。
非意识性深感觉的传导路径,除包含于上述意识性深感觉 传导通路外,还包括传向小脑的通路。
(1)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周围突末梢成为感觉器,
中枢突经由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后角。 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灰质后角,发出轴突越至对侧, 形成脊髓丘脑束,经延髓、脑桥、中脑,到达丘脑外 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位于丘脑外侧核,发出轴突经内囊,投射
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3、1、2区)的 躯干、四肢感觉区。
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概 述
什么是感觉?感觉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接受体
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910年,巴甫洛夫提出了分析器学说,认为感觉是感觉 器、传入神经和中枢协同作用产生的,它们构成了感 觉形成的分析器。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是经由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
(2)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路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周围突分布到 头面部的皮肤和粘膜,中枢突进入三叉神经核。 第二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核,发出神经形成三叉丘系, 到达丘脑外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位于丘脑外侧核,发出轴突经内囊,投射
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感觉区。
躯干、四肢、 头面部的浅感
觉传入通路
2 深感觉
深感觉包括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本体感觉指位置觉、运动觉和振颤觉,感受肌肉、肌 腱、关节等深部结构所处的状态。 精细触觉指两点间距离和物体质地等,如物体的性状
及纹理等。
(1)意识性深感觉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其周围突构成的感觉末梢 形成肌梭、腱器等感觉器,其中枢突经由脊神经组成 薄束和楔束上行,到达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轴突交叉至对 侧,形成内侧丘系,经脑桥、中脑,到达丘脑外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位于丘脑外侧核,发出轴突组成丘脑皮质 束,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 (3、1、2区)的躯体感觉区。
以及各个动作电位之间的间隔时间可能百度文库不同的,
大脑皮层接受了这些序列不同的动作电位之后,能 够区分出这2种不同性质的刺激。
4.适应现象 当用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地作用于感受器时,
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 为感受器的适应。不同的感受器发生适应的速度有很大的 差别,可分为: 快适应感受器 嗅觉感受器、触觉感受器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快适应感受器。
慢适应感受器 慢适应感受器以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痛觉感受器为代表,只要有刺激,不管刺激持续多长时间, 这些感受器总是发放冲动。
(二)特异性投射系统
所谓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感觉冲动沿特定的传导通
路传送到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产生特定感觉的传 导系统。
1 浅感觉
分布于皮肤和粘膜感受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觉的 感觉器位于身体的表面,因此这些感觉通称为浅 感觉。
感觉信息经这条通路到达大脑皮层的过程中,失去了感觉 冲动原有的特异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形 成特定的感觉,但可维持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处于兴奋状 态。
丘脑在感觉机能中的重要作用 鸟类以下,大脑皮层不发达,丘脑是感觉的高级中枢。
在哺乳动物,有了发达的大脑皮质,丘脑成为感觉 传导系统的神经元换元站,只有粗糙的感觉分析与 综合功能。 来自全身的各种感觉传导通路(除嗅觉外),都要在丘 脑更换神经元,然后传导到大脑皮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