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本节课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美,学会观察和发现。
2.了解创意组合的方法,动手实践,将简单物品变废为宝。
3.运用所学构图方法和色彩搭配,创作一幅以“化平凡为神奇”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意组合。创意组合是指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巧妙地搭配和设计,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感和创新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废弃的瓶子、报纸等物品,通过创意组合变成一件艺术品。这让我们明白,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发现和创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化平凡为神奇》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有着独特的感知,但在创意组合的实际操作中,他们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学生在观察和发现美的环节上表现积极,他们能够从教室的一角、窗外的风景中找到美的元素,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当我引导他们将这些元素运用到作品中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学会观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品和环境,从中发现美的元素,如形状、颜色、质感等。
举例:以教室内的物品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某个物品的美感。
(2)掌握创意组合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将简单的物品进行创意组合,形成有想象力和独特个性的作品。
举例:利用废弃的报纸、瓶子等物品,指导学生进行创意组合,形成有趣的美术作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化平凡为神奇》,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为题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如点、线、面、色)进行造型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造型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平凡的物品转化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并将其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素材。
2. 如何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凡物品经过创意改造后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2. 新课学习:讲解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如点、线、面、色)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思考如何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创作。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将一个平凡的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边示范边讲解创作思路和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将平凡的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从创意、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赏析。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课题:生活中的美3. 重点: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4. 难点:创意改造、造型活动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示范与讲解、学生实践、展示与评价、总结与拓展七、作业设计1. 课堂实践:将一个平凡的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第2页
1、改变本身属性:假如对此“废物”进行
合理加工、改造、拆分或重组,它就有可能释放潜 在使用价值,变为宝。
2、改变外部条件:对于同一个事物,外部
环境不一样可能造成其发生不一样发展方向。在 某处被认为“废物”,移到另一个地方,就可能 变成“宝物”。
第3页
第4页
垂帘 椅子、垃圾桶
第5页
日本人处理地沟油
变身步骤一:分类回收 变身步骤二:变肥皂、 饲料、涂料 最华丽变身:变成生物 燃料
第6页
美国老人用回收物品建造“廉价树屋”
他用回收来废品为低收入家 庭建造房屋,当前已经建成了14 座,酒瓶底、葡萄酒木塞、废木 材……他神奇地变废为宝。
第7页
方法: 1、搜集各种大小纸芯, 切成不一样长度,利用包 装纸或者麻绳将大小各异 纸芯包起来装饰。 2、将装饰好纸芯用双面 胶零碎地固定在墙上。
平时用完卷筒纸,保 鲜膜,胶带,这些卷 芯都统统扔掉了吧? 现在开始一个都不要 扔,都搜集起来有大 用处呢~
第8页
方法: 1、搜集泛黄旧书或旧杂志 2、把纸剪出适当大小,弯成 花瓣形状 。 3、将几个花瓣形状用双面胶 粘起来
第9页
变废为宝为 我们带来什 么好处呢?
第10页
第11页
1.环境保护,经济 2.能够更加好坚持可连续发 展战略 3.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不可 磨灭传统——节约资源经 典······
第12页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发现其中的美。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技巧,将平凡事物化为神奇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发现其中的美。
2. 学习美术技巧,如色彩、构图、线条等。
3. 创作一幅以平凡事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平凡事物,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美。
2. 新课讲解:讲解美术技巧,如色彩、构图、线条等,并结合实例分析。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平凡事物,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进行创作。
4.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5. 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也可以变得神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和创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2. 学生对美术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的作品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2. 学生对美术技巧的掌握程度如何?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3. 学生的作品创作是否体现了化平凡为神奇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六、教学资源1. 教室内的平凡事物。
2. 美术教材。
3. 美术工具,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七、教学建议1.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平凡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2. 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美术技巧。
3.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平凡事物的美。
2. 开展以“化平凡为神奇”为主题的美术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画图步骤和技法。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归纳、整理和选择,提高学生对造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的内容和相关知识。
2.学习用基本几何形体来构建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3.学习如何用色彩渲染创作作品。
三、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形象。
2.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和形象。
四、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用色彩来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和形象。
五、教学准备1.有关《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的课件和相关教学材料。
2.笔、笔记本、颜料、画刷等画画所需要的器材。
3.课堂讨论题目和讨论问题。
六、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1)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经历或想象自己所在的宇宙,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2)请学生谈论自己创造的外星世界和自己想象中的小动物、奇妙的太空生物等形象。
2.学习环节:(1)了解基本的画画技巧和基本几何形体的运用方法。
(2)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挑选出一种颜色,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基础。
(3)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创造的外星动物或景象,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出物品的形状,并用自己挑选的颜色来表现出自己的想象。
(4)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3.总结环节:(1)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中发言,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互相学习和探讨。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出学生需要自我发挥的地方。
七、评价标准1.能运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物品形状。
2.能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
3.作品具有美的审美价值。
八、拓展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创造的形象来编写有趣的故事。
2.组织学生在课后用天然素材创造想象世界。
九、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比较创意和跨学科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发挥创意,同时也把对几何形体和色彩的运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案教案:化平凡为神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教学准备: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利用废品巧妙制作的小东西,提问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学生回答:漂亮)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学生回答:人物)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学生回答:废旧材料)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自由猜)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废弃物做成的。
揭示课题——《化平凡为神奇》二、材料展示1.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2.请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然后分析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3.构思练: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想法)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三、制作步骤请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工艺品,看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研究。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请学生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
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
四、欣赏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
五、小结通过今天的制作,我们学到了如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造,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创造精神和环保意识。
六、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3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的例子,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裙子、用废旧瓶子制作的花瓶等。
这些例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然而,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创作方式,缺乏创新意识。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展示废旧物品创意制作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3.动手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废旧物品制作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废旧物品、绘画工具、手工制作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废旧物品制作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废旧物品的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多个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的例子,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裙子、用废旧瓶子制作的花瓶等。
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废旧物品,思考如何利用它进行创作。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平凡物品的创意利用,废旧物品的改造,以及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同时,他们的耐心和细致程度还有待提高,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在培养过程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会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发现生活中的美。
2.难点:如何将废旧物品改造得具有艺术性和创意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废旧物品,如瓶子、盒子、纸张等。
2.准备相关的美术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3.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创意利用的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创意利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废旧物品,如瓶子、盒子等,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废旧物品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将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如剪裁、拼接、上色等,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自己改造废旧物品。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废旧物品改造得更具艺术性和创意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化平凡为神奇美术教案(一)
化平凡为神奇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化平凡为神奇”的美学概念。
•能够通过艺术创作实践,运用美学概念创作出具有神奇感的美术作品。
教学内容美学概念•认识“化平凡为神奇”的美学概念。
•探讨“化平凡为神奇”的艺术表现方式。
### 创作实践•运用色彩、造型等元素,创作具有神奇感的美术作品。
•分享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介绍“化平凡为神奇”的美学概念,示范一些具有神奇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平凡为神奇”的美学概念,讨论其表现方式和效果。
3.开始创作:老师指导学生,通过使用鲜明的色彩、大胆的构图等手段,尝试创作能够体现“化平凡为神奇”的作品。
4.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5.总结与反思: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出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教学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度;•学生对于“化平凡为神奇”的美学概念理解程度;•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作能力;•学生在作品分享和评价中表现出的美术素养。
教学拓展•继续探讨“化平凡为神奇”的美学概念,针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题材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基于“化平凡为神奇”的美学思想,开展绘画、摄影、装置等不同形式的美术创作。
教学注意事项•学生在创作时,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推崇鼓励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创意和表现方式;•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指导;•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重点,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教学资源•相关的美术教材和教辅材料;•美术作品展示;•艺术创作用具和材料。
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了美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解“化平凡为神奇”的美学概念的同时,通过创作实践,加深对此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当然,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创作指导时需要更加细致,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通过美术的方式变得有趣和神奇。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对于色彩、线条和形状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
然而,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如何将平凡的事物变得有趣和神奇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创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范图、画具、素材等。
2.学生准备:画具、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凡的事物,如石头、树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这些平凡的事物通过美术的方式变得有趣和神奇?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平凡事物通过美术创作可以变得有趣和神奇。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创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创作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将平凡的事物通过美术创作变得有趣和神奇。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欣赏认识创意手工。
初步了解创意手工的基本方式,学习选择合适的材料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并尝试运用各种废旧物品的质感、颜色、形态等特点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用不同材料美化生活的能力,促进环保意识的养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探究、讨论,了解创意手工的基本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特点进行创意联想并制作。
【教学准备】教具:电子课件,废旧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手工工具,木片,树叶,石头树皮,树枝等等;学具:手工用具,各种乡土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微课,引出课题同学们,老师先带领同学参观一下我们的校园文化,同学们边欣赏边寻找看你发现什么?是呀,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乡土材料,如树枝,树叶,木片,木墩,石头遍地都是,你会用它做点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创意?一起看看我们学校同学的创意吧。
生活里像叶子一样平凡的东西太多了,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东西变得神奇起来?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化平凡为神奇》(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叶子这一孩子们最熟悉的素材入手,通过老师的问题引发最初的思考并渗透德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善于变废为宝。
然后通过欣赏同学的创意打开思路,引起兴趣并导入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习方法1.生活里老师是个特别喜欢收集的人,看到掉落的叶子,松球,树枝我都捡了回来。
猜,我用他们做了什么?看,今天老师把他带来了。
仔细看,我是怎么做的?谁能说一说(实物展示)?(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我会指着实物引导,这是什么?树枝,这是什么?松球,这是什么?树叶。
怎么把他们组到一起去的?用麻绳串起来)老师总结:恩,我正好利用了他们本来的样子,只是稍微做了装饰,让他更好看更容易保存,但是他们的外形没有变,这种方法我叫他:随型(板书)比如这个圆形的盘子,我就利用这个圆形去思考,这就是随型。
小学美术《化平凡为神奇》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化平凡为神奇》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平凡为神奇》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
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再经过发挥想象,从而“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手工艺品。
通过制作,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表现力、想象力和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很少关注过废弃物,对它的危害和所包含的价值知之甚少,为此,课件要学生了解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使学生初步具备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3、通过学习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从小事做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1、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了解废物利用的巧妙办法,认识变废为宝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1、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2、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收集大量的大小不等、材料不同的洁净废旧物品。
3、装饰用的彩色橡皮纸、皱纹纸、蜡光纸、彩笔、双面胶、胶水、小剪刀。
4 、“化平凡为神奇”的小展台等。
七、教学方法:教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活动体验、自评互评、小组合作。
八、教学时间:一课时九、教学过程:一、教师演示课件,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来欣赏一些手工作品(教师演示课件)通过欣赏作品大家有什么感受?(各种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手工作品),说道废旧物品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么大家想一想都是有哪些废旧物品啊?(引导学生说出和其他同学们不一样的废旧物品:有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 片、玉米秸、竹竿等)。
第十三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构思、表现等环节。
2. 美术创作的要素:介绍美术创作中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作。
3. 美术创作的题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生活为题材进行美术创作。
4. 美术创作的表现手法:介绍不同的美术表现手法,如写实、夸张、抽象等,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美术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美术创作,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美术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要素、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3.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示范,展示美术创作的具体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生活为题材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课题:美术三年级上册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美术创作能力。
4. 教学内容: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要素、题材和表现手法。
5. 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美术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美术创作。
三年级美术上册《化平凡为神奇》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主题,如“生活中的神奇变化”、“废品利用”等。让学生们围绕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和创作。
1.小组内部分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现不足。首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回顾创作过程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组织小组内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从中汲取经验。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反思与评价过程中,注重采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参考,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反思与评价,使学生在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念。
3.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种互动性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4.情境性:通过设置富有创意的情境,如“神奇变变屋”、“日常物品的奇妙旅程”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这种情境性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例如,提出“如何将一个普通的纸杯变得有趣?”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观察、分析,从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
(三)小组合作
化平凡为神奇美术教案
化平凡为神奇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平凡事物的发现和表达能力;2.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和表达想象力。
教学准备:1.平凡事物的图片、实物或者视频等;2.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平凡事物,如铅笔、椅子等,并询问学生对平凡事物的看法。
2.向学生展示平凡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表对这些平凡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二、激发兴趣(15分钟)1.分享一些美术作品,尤其是抓住平凡事物的特点,如油画《黄色的水罐》等。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平凡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询问是否有兴趣用美术来表达这些观察和感受。
三、创作活动(30分钟)1.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平凡事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是画、花、树等。
2.给学生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所观察到的平凡事物表达出来。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四、展示和分享(15分钟)1.让学生观赏和欣赏彼此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等。
2.引导学生相互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对他人作品的赞美和鼓励。
五、评价与反思(10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学生的作品,包括表达的准确性、创意性和美感等。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困惑和收获。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到户外进行平凡事物的观察和绘画,在大自然中培养创造性思维;2.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媒介和工具,如水彩、铅笔、油画、雕塑等,拓展创作的方式;教学反思:通过该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观察和创作平凡事物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仅发现了平凡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能够通过绘画等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激发和提升,并且在分享和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此外,通过调研和实践,我意识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2)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品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将废旧物品转化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艺术品。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示范作品、废旧物品、工具等。
2. 学生准备:废旧物品、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的艺术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卫生等。
3.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示范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展示创作过程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方法。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废旧物品化腐朽为神奇。
5. 成果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六、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重点内容: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创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尝试进行创意设计,下节课带来分享。
2. 以“化平凡为神奇”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创意绘画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手法变得神奇有趣。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创意绘画的案例,如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有趣的人物形象,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光影效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然而,学生在创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意绘画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创意绘画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平凡的事物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形成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创意绘画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创作心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评价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2.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铅笔等3.参考资料:相关创意绘画的图片、视频等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创意绘画的作品,如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有趣的人物形象,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光影效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为什么有趣?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创意绘画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4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变得有趣和富有创意。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如用废旧报纸制作花朵、用石头绘制图案等,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平凡事物缺乏关注,需要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提高审美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发现并创造美。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2.实物材料:废旧报纸、石头、画纸、画笔、颜料等。
3.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如废旧报纸、石头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事物,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平凡为神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例,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花朵、用石头绘制的图案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三年级美术上《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上《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三年级美术上《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美术上《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美术上《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2、教师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3、学生观察,并分小组讨论。
二、发展阶段1、"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2、"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化平凡为神奇-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化平凡为神奇-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色彩知识,掌握简单的色彩组合技巧。
2.学会使用不同的画笔、画材进行创作,提高绘画技能。
3.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作能力,培养观察美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意会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心灵与艺术的沟通。
二、教学内容1. 色彩基础通过对色彩的了解和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特点和效果,以及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
(1)颜色纸片拼色让学生亲手体验各种颜色的拼合,探究出不同颜色、不同颜色组合搭配在视觉上的效果差异,引导学生的色彩敏感度。
(2)观察颜色变化让学生观察颜色的深浅、明暗变化,促进学生对不同色彩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2. 绘画技巧(1)画笔掌握练习不同笔触的描绘,并用线勾勒图形和物体的外形,熟练运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2)水彩绘画了解水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练习运用水彩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创作实践(1)创意发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鼓励学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情感表达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与艺术的沟通。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活动1:选择颜色拼图1.教师准备各种颜色的纸片和白纸。
2.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颜色纸片进行拼合,每个学生都可以拼出自己心目中的搭配。
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谈论出色彩的效果和搭配。
活动2:颜色变化1.教师拿出颜色相似但不同深浅的色块进行展示。
2.让学生观察,并将所看到的颜色进行绘制。
3.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颜色的深浅、明暗变化,提高色彩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2. 基础技能活动1:画笔掌握1.让学生拿起不同笔形的画笔,让他们自由地描绘线条,并尝试使用不同笔触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2.指导学生运用画线和素描勾勒出简单的图形和物体,掌握如何用线条精准地描绘出视角和比例感。
活动2:水彩绘画1.教师先讲解水彩的特点和技巧,并通过纸张和颜料让学生了解如何稀释、调配颜色、清洗画笔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 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心灵手巧的叔叔阿姨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工艺品,日用品(幻灯片放映实物花篮、杯垫、笔筒等)那你们知道用废弃物制成有利用价值的物品的事吗?请说一说.
老师: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像用可乐瓶做花篮、IC卡做笔筒、这些利用废弃物制成的有利用价值的物品我们就叫“变废为宝”。
2. 板书课题:变废为宝。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进行第六次能说会写训练中的第二部分:写一写“变废为宝”的事。
3.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师:“变废为宝”是什么意思?
生:指两名学生回答:把废品变成有用的物品,就叫“变废为宝”。
师:答得非常好。
有两位小同学也很会利用废弃物,【出示连环画】请同学们看四幅连环画中的两位小朋友是谁要变废为宝,又是怎样“变废为宝”的,这就是本次写话要求〖看图写话. 变废为宝〗(板书)书中还有文字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把书翻到89页,自读本次写话要求,然后请同学们来汇报。
生:本次写话要求:副板书①仔细观察画面。
〖观察〗②想清“变废为宝”的经过。
〖构思〗③把“变废为宝”的事写下来。
〖写话〗
师:本次写话要求我们已经明确了,下面我们就按要求首先来仔细观察画面。
第二课时
一、指导观察构思练习
师:首先请同学们给图上的两位下朋友们分别起一个
【出示连环画】请同学们看四幅连环画中的两位小朋友是谁要变废为宝,又是怎样“变废为宝”的,这就是本次写话要求〖看图写话. 变废为宝〗(板书)书中还有文字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把书翻到89页,自读本次写话要求,然后请同学们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