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历史与档案学院同等学力加试《文献学基础》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文献学》习题与答案

《文献学》习题与答案

《文献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献学: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分类、鉴定、整理、利用和保护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文献的内在规律和价值,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2. 古籍版本学:古籍版本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古代书籍的各种版本及其差异、源流、价值等问题,旨在确定古籍的真伪、年代、作者和内容等信息。

3. 校勘学:校勘学是文献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文本的错误和遗漏,通过比较不同版本和史料,进行文字修正和补充,以恢复原文的真实面貌和意义。

4. 编纂学:编纂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编排和出版文献资料的方法和原则,包括选题策划、素材搜集、体例设计、编辑加工、审稿出版等环节。

5. 档案学: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的性质、分类、管理和利用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社会和个人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填空题1.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书籍、手稿、碑刻、档案、电子文献2. 古籍版本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鉴定版本、研究版本源流、评价版本价值3. 校勘学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对校法、他校法、理校法4. 编纂学的核心问题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选题策划、体例设计5. 档案学的主要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献学的研究内容?A. 文献的产生和发展B. 文献的分类和鉴定C. 文献的创作和构思D. 文献的整理和利用答案:C. 文献的创作和构思2.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A. 稿本B. 刻本C. 抄本D. 印刷本答案:C. 抄本(抄本也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3. 下列哪种校勘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来发现和纠正错误?A. 对校法B. 他校法C. 理校法D. 综合法答案:A. 对校法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编纂学的工作环节?A. 素材搜集B. 内容创新C. 体例设计D. 审稿出版答案:B. 内容创新5. 下列哪一项不是档案学的主要功能?A. 收集和保管档案B. 整理和编目档案C. 创作和发表档案D. 利用和开发档案答案:C. 创作和发表档案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文献学的研究对象?A. 书籍B. 手稿C. 碑刻D. 档案E. 电子文献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是校勘学的基本方法?A. 对校法B. 他校法C. 理校法D. 综合法E. 归纳法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编纂学的工作环节?A. 选题策划B. 素材搜集C. 体例设计D. 编辑加工E. 审稿出版答案:A、B、C、D、E4. 下列哪些是档案学的主要功能?A. 收集和保管档案B. 整理和编目档案C. 鉴定和评价档案D. 利用和开发档案E. 创作和发表档案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内容?A. 鉴定版本B. 研究版本源流C. 评价版本价值D. 比较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E. 分析版本的装帧艺术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献学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与实际应用无关。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Ⅱ、考查范围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史前时代(一)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三)古史传说二、夏商西周(一)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二)商朝及其考古发现(三)西周的盛衰(四)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五)西周的经济与文化三、春秋战国(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二)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三)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四)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四、秦汉(一)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二)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三)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五)东汉的政治(六)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七)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八)秦汉的民族关系(九)秦汉的思想(十)文化和科技五、魏晋南北朝(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二)东晋南朝的政治(三)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五)北魏孝文帝改革(六)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七)魏晋南北朝的思想(八)文化与科技六、隋唐五代(一)隋朝的统一与覆灭(二)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三)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四)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五)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六)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七)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八)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九)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七、宋辽西夏金元(一)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二)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三)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四)宋辽西夏金的关系(五)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六)宋元的社会经济(七)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八)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九)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八、明清(鸦片战争前)(一)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二)明中期的政治(三)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四)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五)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六)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七)明清国家制度(八)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九)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十)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一、列强的对华侵略(一)列强历次侵华战争(二)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3.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二、清统治的衰落(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二)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三)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四)清廷政局(五)义和团运动三、近代化的启动(一)“师夷长技以制夷”(二)早期维新思潮(三)洋务运动(四)商办企业(五)戊戌维新运动四、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二)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三)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四)会党与民变五、辛亥革命(一)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二)同盟会的建立(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四)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五)中华民国的建立六、民初政局(一)民初政党与议会(二)二次革命(三)护国战争(四)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七、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一)民初经济发展(二)新文化运动(三)五四运动(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六)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八、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二)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三)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九、抗日战争(一)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三)全面抗战的爆发(四)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五)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六)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七)沦陷区与伪政权(八)侵华日军暴行(九)抗日战争的胜利(七)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十、国共内战(一)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二)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三)解放战争(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一)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二)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三)社会主义改造十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一)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二)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三)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四)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五)批林批孔(六)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十四、拨乱反正(1976—1978年)(一)“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四)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五)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六)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十六、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十七、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第二部分世界史部分)一、史前人类(一)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二)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三)史前文化二、古代西亚诸文明(一)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二)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三)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四)波斯帝国(五)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三、古代埃及文明(一)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二)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三)古代埃及的文化四、古代印度文明(一)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二)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三)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四)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五、古代希腊文明(一)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二)希腊城邦制度(三)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四)雅典民主政治(五)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六)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六、古代罗马文明(一)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二)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三)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四)罗马帝国的危机(五)古代罗马文化七、中世纪的西欧(一)法兰克王国(二)封君封臣制度与农奴制(三)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四)中世纪的城市(五)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八、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一)伊斯兰教的兴起(二)阿拉伯帝国(三)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四)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九、中世纪的东欧(一)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二)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三)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四)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五)俄罗斯帝国的兴起十、中世纪东亚与南亚(一)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二)中日文化交流(三)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十一、古代美洲文明(一)古代中美洲文明(二)印加文明十二、近代初期的欧洲(一)文艺复兴(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三)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四)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六)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七)科学革命十三、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一)尼德兰革命(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三)开明君主专制(四)启蒙运动(五)美国独立战争(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七)工业革命(八)19世纪的英国改革(九)19世纪法国政治演进(十)美国内战(十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十二)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十三)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十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十五)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十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十七)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十四、近代的亚非拉(一)大西洋奴隶贸易(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三)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四)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五)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六)瓜分非洲(七)埃及阿里改革(八)土耳其坦志麦特(九)日本明治维新(十)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十五、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二)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三)两大军事同盟(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十六、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一)1905年革命(二)二月革命(三)十月革命(四)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五)“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六)德国十一月革命(七)匈牙利革命(八)共产国际十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二)国际联盟(三)华盛顿会议十八、两战之间的世界(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二)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四)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五)甘地主义(六)凯末尔主义(七)卡德纳斯改革十九、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三)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四)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五)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一)雅尔塔体系(二)联合国的建立(三)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四)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二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一)美国的内政与外交(二)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三)战后的日本(四)西欧一体化进程(五)当代科技革命二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一)苏南冲突(二)赫鲁晓夫的改革(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四)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五)戈尔巴乔改革(六)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Ⅲ、试卷考查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Ⅳ、参考书目仝晰纲:《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历史文献学详细大纲

历史文献学详细大纲

文化教育的变化与发展 有关文献的典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就 第三节 文献与历史研究 一、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历史环境 主体内容与基本性质与中国封建社会相一致的明显特色 全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充分发展,为古代文献学的发展创造了特别有利的条件 二、时代的政治要求与古代文献学的关系 《隋书、经籍志、总序》的说法 历代统治者对文献学作用的重视和提倡 三、历史科学研究与古代文献 我国史学形成的过程 历史研究与史料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历史资料 目录学的功用 传注学的功用 辨伪学的功用 校勘学的功用 版本学的功用 思考题 1、文献的原始意义是什么?以后发展变化了的文献是指什么? 2、哪些文化成就对古代文献学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占有历史资料的关系。 第二章 古代文献的源流与分类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保1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1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资2配2料,置试而时卷且,调可需控保要试障在验各最;类大对管限设路度备习内进题来行到确调位保整。机使在组其管高在路中正敷资常设料工过试况程卷下中安与,全过要,度加并工强且作看尽下护可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术3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历史文献学详细大纲

历史文献学详细大纲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文献综述一、文献文献的本义文献含义的演变现代文献概念二、古代文献中国古典文献的种类三、古代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研究古文献的源流与分类,古文献的类别与体式,怎样进行古籍整理等。

四、学习古代文献学的意义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具备搜集、分析并正确运用古代文献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批判地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第二节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一、什么是历史文献广义:全部古代文献二、历史文献学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征政治和伦理意识为中心的文化系统经学与历史文献学的密切关系会通和合:历史文献学的学术倾向三、其他文化成就对历史文献学发展的影响基本物质条件:文字、书写与记录工具文化教育的变化与发展有关文献的典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就第三节文献与历史研究一、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历史环境主体内容与基本性质与中国封建社会相一致的明显特色全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充分发展,为古代文献学的发展创造了特别有利的条件二、时代的政治要求与古代文献学的关系《隋书、经籍志、总序》的说法历代统治者对文献学作用的重视和提倡三、历史科学研究与古代文献我国史学形成的过程历史研究与史料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历史资料目录学的功用传注学的功用辨伪学的功用校勘学的功用版本学的功用思考题1、文献的原始意义是什么?以后发展变化了的文献是指什么?2、哪些文化成就对古代文献学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3、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占有历史资料的关系。

第二章古代文献的源流与分类课时:6周,共1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献的产生与发展一、古文献的产生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尚书》、商代甲骨文、周代史册二、孔子编纂的史书孔子与“六经”第二节甲骨文、金文、简牍与帛书一、甲骨文殷商甲骨文、周代甲骨文甲骨文论著二、金文古代青铜器分类商周青铜器与金文金文资料著录三、简牍竹木简牍的形制竹木简牍的重要发现:居延汉简,云梦秦简,临沂汉简,长沙吴简等四、帛书竹帛并用时期考古发掘的帛书实物: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第三节写本与雕版古籍一、造纸术的发明与纸本书中国人发明造纸术纸本书形制的演变纸本书的装帧二、写本文献敦煌卷子古代写本与抄本三、雕版印刷的文献雕版印刷的发明与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古代重要的活字印本书第四节古籍分类一、目录目录的本义古代一书的目录与群书的目录二、图书目录的分类综合性目录,专科目录,特种书目解题目录,简明目录,有序而无解题之目录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修目录三、古代典籍分类刘向校书与目录的产生第一部系统目录——《七略》四、四部分类法四分法目录的产生与发展《隋书、经籍志》与四部分类法的确立思考题1、纸张发明前古代文献的形制是怎样的?2、一些重要的竹木简牍及帛书的基本情况与其史料价值。

同等学力-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考试大纲

概述 信息系统 信息经济学 信息计量学 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 信息检索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信息检索的基本步骤(或流程) 国内外常用信息检索服务系统
绪论 信息分析与预测程序 信息分析与预测方法 应用信息分析与预测 信息服务的内涵和方式 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内容 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和规律 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的评价和调研
分类法 主题法 自然语言标引和检索 目录学基本理论 中国目录学史 书目情报服务 文献与文献学 图书文化与知识传播 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资源及其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
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 概述
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和内容 信息资源配置的机制和功能
信息资源共享 企业信息资源利用模式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框架和组织结构
情报学基础
情报学部分
信息检索 信息分析与预测
信息服务
档案学基础
档案学部分
文件管理
同等学力-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考试大纲
档案管理 档案的提供利用
图书馆学基础
图书馆学部分
信息资源组织
目录学 文献学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政策与法律
档案学基础 档案种类与价值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理 档案事业管理 文书、文件与公文概述 文书工作概论 文书处理程序 归档文件整理 电子文件概述 电子文件管理概述 电子文件管理实务 档案管理基本理论 档案管理基本流程 档案提供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开放档案 档案编研 图书馆学原理 图书馆事业与管理 文献资源建设 参考咨询服务 数字图书馆 信息资源组织概述 信息资源描述

文献学终极大提纲

文献学终极大提纲

填空16分列举题名词解释简答题3个28分问答题16分范围:1.考证学:基本原则与方法P109,P326可以看一下,P389,P393可看,不考考证,又称“考据”,是运用证据来考辨文献史料的有无、异同和真伪的一种方法。

考证的目的在于求得史料的真实。

考证学是关于考证的源流、方法及其原则的理论总结。

考证之学至宋而兴盛。

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考异》30卷,是我国第一部史料考异专书,也是宋代历史考据学的重要文献。

宋代考证学兴盛,还表现在宋代学者最早利用金石文献考证历史,如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金石录》等,开拓治学新途径,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清代是我国传统考证学的全盛时代。

梁启超指出“考证学是一种研究学术的方法”。

顾炎武(代表作《日知录》)为清代考证学的开创者。

王鸣盛著《十七史商榷》、钱大昕著《廿二史考异》、赵翼著《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历史考证学的代表作。

清代考据学的核心精神是实事求是。

考据的原因、范围与内容原因是传抄者的疏忽不慎;刻本印刷时的不暇细校;还有某些人的由于主观上的某种意图,而在修史过程中的有意回避隐而不书甚至回护曲笔某一问题,以至不惜歪曲历史真相,隐恶扬善。

故意造成记载中的错误。

考据的范围和内容主要有二:一是考订古书(就是指考证古书的作者,年代,卷次以及文字的异同。

);二是考证史事为主(主要指的是考证史事的是非、有无、以及时间的先后等等)。

此外,文字的校勘与注释,其中也有考订内容。

考证学是关于考证的源流、方法、及其原则的理论总结。

考据学派考据学是清代新兴的以考据为治学的一种学科或学派。

考据学具有以考据和文字、训诂见长的汉代经古文学的传统,又称汉学;以其学风朴实,亦称朴学;考据学在乾隆、嘉庆时最盛,故称乾嘉考据学。

兴起原因:1、外因:讲学之禁清人以異族入主中國,對知識分子疑忌之心甚重因:其聚眾講學,形同煽惑。

順治十七年,下令严禁士子会盟結社影响:讲学之风大不如前清初學者如孫奇逢、李顒yóng 、黃宗羲及東林、姚江之餘,雖亦間有講學之事,然不過小規模之集合,為師友間之問難學術研究漸由團體一變而為私人研究。

033文献学基础考试大纲

033文献学基础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专业代码033 专业名称:文献学基础)一、考查目标理解并掌握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整理中国古典文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古典文献研究和整理的历史、现状及最新理论、发现。

了解中国学术史发展脉络,把握重要学术流派的思想和方法。

掌握古典文献基本释读方法,熟悉电子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和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开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对研究和整理中国古典文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考察为主。

(四)试卷题型结构每套题三至四个,选做二至三个。

皆为分析论述题,每题20至40分不等,共100分。

三、考查范围(一)目录学1.目录的起源和分类:目与录的区别,六分法、七分法、四分法等。

2.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书名、叙录、类序等。

3.古代目录书的类别:官家目录、私家目录、地方著述目录、专科分类目录等。

(二)版本学1.版本的起源和发展:甲骨,金石,简牍,写本、抄本、刻本、善本、活字本、影印本等。

2.纸书的装帧形式: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3.版本学史:两宋版本学、辽金元版本学、明代版本学、清代版本学等。

(三)校勘学1.校勘与校勘学:校雠、校勘、校对,讹、脱、衍、倒,多重错误等。

2.古文献校勘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综合考辨。

(四)辨伪和辑佚1.辨伪与辨伪学:辨伪的产生、内涵和意义,作伪的原因和方法,“辨伪八法”,伪书学史等。

2.辑佚与辑佚学:古文献散佚原因,辑佚的标准、程序、知识储备;佚文献的认定、搜辑和整理。

(五)古文献的语文解读1.文字学基本知识:汉字的特点,表意字形与释义,文字假借与假借字识辨等。

2.音韵学基本知识:语音学常识,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古代的注音法和反切等。

3.训诂学基本知识:形训、声训、义训等。

4.古书注解及古文标点翻译。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古代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如夏商周历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唐宋元明清历史等。

2. 近代史:主要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如晚清史、辛亥革命与民国史、中共党史、二战和冷战史等。

3. 现代史: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如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史、当代世界史等。

4. 历史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理论体系的知识。

5. 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主要包括中国和世界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内容,如中国古代文化史、西方文化史、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等。

6. 区域历史:主要包括与考生所报考的专业相关的区域史、地方史或者其他特定历史领域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校的考试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以考试院校发布的大纲为准。

此外,对于历史学基础考试,平时的历史学习、研究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

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

《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382037课程名称(中/英文):历史文献学The Study of Old Documents课程类型:平台课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 26 实验学时:6学分:2适用对象: 历史学、考古学本科生先修课程: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古代史料学、版本目录校勘学后续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学术史开课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历史文献学》课程是历史学及考古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其目的是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重要历史典籍的基本情况,了解主要史籍的编纂、版本、注本、史料价值和史学思想以及作者的相关情况等;进一步掌握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状况,从而对历史文献学领域内的重要问题具有较深刻、全面的认识;能够对该门课程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予以关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并具有较好的撰述能力和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水平。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籍的基本情况,这包括,其一,中国史学发展史的概况,也就是掌握一些史学史的知识;其二,史料学的内容,简单地说,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在研究某一段历史时,需要利用哪些大路的史料,也就是需要利用哪些纪传体史书(正史),编年体史书(实录等)、纪事本末体史著,私家所修的重要的别史(除正史外的史著),以及重要的笔记史料。

从而可以使学生对中国古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中国学术史、中国古史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讲绪论一、“文献”释义二、历史文献与历史文献学(一)什么是历史文献(二)什么是历史文献学三、课程性质四、课程内容五、学习任务和目的六、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七、教材及参考书目八、课时安排九、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历史典籍的丰富;中国历史典籍的发展;中国历史典籍的分类;学习此学科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讲先秦史籍概说与《尚书》介绍(历史文选课讲过,此不再重复)教学内容:介绍《尚书》的文献学价值和史学地位。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复习.docx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复习.docx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1、蝴蝶装中国古代的装帧形式之一。

五代到宋盛行。

雕版印刷的特点是一页一版。

蝴蝶装就是将每一张印刷页有字的一而依中缝向内对折,然后把折叠好的一叠单贝牢牢地粘到裹背纸上,再将这张纸的外而包上一层硬纸,就成了一册蝴蝶装的书。

这种装订形式,对折过的两个单页看起來很像蝴蝶的两个翅膀,故名。

宋版书除佛经外,基本上釆用蝴蝶装。

2、校勘四法校勘四法,即陈垣总结的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就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木来对勘。

其方法要求先选择一个适当的版木做底木,然后用其他异木逐字逐旬地进行校勘,并记英异同。

本校法:以本书校对本书,即本书的前后文字互勘,比较界同,判断其中错误。

在无异木口J供对勘,或无他书可供比勘的情况下,专从木书的上下文着手,互相比较推寻,发现底本的的讹误才盾之处。

他校法:同一事用其他的书来比勘。

(所采前人之书,后人所引之书,同吋之书并载的内容)(他校法中所言的他廿,是指除了所校勘的木帖及其注疏以外的各种与木卩相关的典籍类仏用他书校本书,通常是在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取得校勘证据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他能够解决対校法和本校法不能证明的疑误。

)理校法:运用分析、综合、类比等手段,据理推断古书的讹误。

(需耍古代文字、音韵、训诂、语法、文例、历史、制度等多方面知识手段)(理校法是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不能冇效地校勘古籍的条件下,依靠相关知识分析考证古籍文辞正误的校勘方法,个人主观因素作用很大。

)对古今校勘方法的总结系统全血,缜密清晰,至今被公认为从事校勘的正规方法。

3、类书类书是分门别类汇辑各种资料以便人查阅的工具书。

类书的产牛早于丛书,一般认为《皇览》是我国古代笫一部类书。

类书的编纂基本上采用辑录原书资料加以分类排比的方法,在保存古代佚书资料和传世文献的古代版本资料方面,以及在古籍校勘方面具冇巨大的价值。

但有些类书基本上是在前代类书的基础上修葺增删而成,所引资料未必都是从原始文献摘录而来,辗转引录,不及核校,存在引文脱误、书名错乱等缺陷,故使用时尤需注意。

云南大学中国古代史(同等学力)考试大纲

云南大学中国古代史(同等学力)考试大纲

云南大学《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同等学力)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史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特别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经济措施、思想文化。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的基本史料,掌握学习中国史的基本方法。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二、考查内容(一)史前时期1、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文化特征。

2、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及其文化特征;新石器时代及其文化特征;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

3、传说时代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禅让制。

(二)夏商西周时期1、夏朝王权世袭制的确立;二里头文化;九州。

2、商朝商的起源与建国;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甲骨文。

3、西周周的起源与建国;周公制礼作乐;封邦建国;宗法制度;宣王中兴;平王东迁;井田制。

(三)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列国争霸及其实质和意义;管仲改革;弭兵之会;三桓专鲁;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铁器、牛耕与耕地拓殖;“履亩而税”;儒道学派的思想及其产生的背景;六艺。

2、战国李悝变法;吴起变化;商鞅变法;七国争战;合纵连横;郡县制度;上计制度;金属货币的出现;都江堰与郑国渠;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其意义;孟子、荀子、庄子、韩非、邹衍的思想;《左传》与《国语》。

(四)秦汉时期1、秦朝秦统一的条件和意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封禅;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焚坑事件;秦始皇评价;秦长城;秦始皇陵;楚汉战争;秦朝的历史地位。

2、西汉“汉承秦制”;黄老政治实施的背景及其表现;郡国并行;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体制的措施;“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经今古文之争;西汉的赋役制度;耦耕和耧犁;代田法与区田法;汉武帝的财经政策;巫蛊之祸;《轮台罪己诏》;限田限奴政策;王莽托古改制的内容及其失败原因;张骞凿空;丝绸之路;《史记》与《汉书》;乐府诗;秦汉简帛。

文献学教学大纲

文献学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献学2、课程性质:专业3、周学时/学分:2/2,实训部分,1学分4、授课对象:历史学专业5、使用教材: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修订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9.二、课程简介中国历史文献起源极早,而形成为专门之学则较迟。

以“文献学”为专门学科者,晚近始有所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历史文献学”在部分高等院校历史系开设以来,逐渐列入了历史学科教学体系,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本课程以中国历史文献为对象,考察它的载体形式与文献类别,叙述其历史发展与成果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总结整理利用它的方法与理论。

任务是探讨和阐述历史文献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形成过程、表现形式、流传过程、结集编纂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总结整理历史文献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评介。

教学分四部分进行:一、概论历史文献学的定义,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

二、介绍文献载体形式与文献类别。

三、以重要文献学家、重要历史典籍和重大事项为线索,阐述从先秦两汉到20世纪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史。

四、系统介绍历史文献学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知识,了解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传注等若干方法的原理和内容。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学习“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目的是认识文献的演变过程,扩展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利用中国历史文献的能力,为从事历史学研究或古籍文献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中国历史文献学”这门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批判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实用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历史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文献整理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进度表(注:此计划,可视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变动。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笔试与其中作业、实训成绩相结合2、成绩评定办法:实训成绩10%,期中作业20%,期末考试70%。

辽宁大学2021年研究生考试大纲 档案学专业 科目二 842 文献分类学与档案管理学

辽宁大学2021年研究生考试大纲 档案学专业 科目二 842 文献分类学与档案管理学

辽宁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42科目名称:文献分类学与档案管理学满分:150分Ⅰ考查目标掌握档案管理学、文献分类学的基础理论和整体结构,认识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全面把握档案管理学、文献分类学基础知识。

Ⅱ考查范围分为档案管理学、文献分类学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档案逻辑管理学》第一章档案逻辑管理概述第一节档案逻辑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概念与本质二、档案逻辑管理的工作流程第二节档案逻辑管理的历史阶段一、手工时代的档案逻辑管理二、数字时代的档案逻辑管理——系统规则时代第二章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节中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历史发展一、苏联档案工作改革和社会主义档案工作原则的确定二、中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内涵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家的全部档案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第三章档案的归档与接收规则第一节档案归档与接收概述一、档案归档和接收的基本内容二、档案归档与接收的意义三、档案收集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单位文件材料归档一、归档的基本含义二、归档制度及其建立的必要性三、机关单位制定归档制度的要求四、归档制度的内容第三节档案馆档案的接收与征集一、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来源二、馆藏档案的接收范围三、档案馆对现行机关单位档案的接收四、档案馆对撤销组织单位档案的接收五、历史档案的接收与征集第四章档案的分类整理第一节档案的分类一、档案分类的意义与要求二、档案分类的一般方法三、分类方案的编制第二节档案的整理一、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和原则二、全宗的含义三、立档单位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四、档号的含义及其编制方法第三节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一、归档文件整理的内容二、归档文件整理的方法第五章档案价值的鉴定第一节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与意义一、档案鉴定工作的基本含义二、档案鉴定工作的的基本内容三、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特点四、档案鉴定工作的意义第二节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和标准一、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二、档案价值鉴定的标准第三节档案保管期限表一、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含义及其作用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类型三、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结构四、制定档案保管期限基本步骤五、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标准第四节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的确立与执行一、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二、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三、档案的销毁第六章档案的检索与利用第一节档案的检索一、档案检索工作的一般过程二、档案的著录与标引三、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第二节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一、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概述二、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第七章档案编研工作第一节档案编研工作概述一、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二、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三、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四、档案编研工作的要求第二节记述类档案成果的编研方法一、大事记二、组织沿革第三节汇编类档案成果的编研方法一、档案馆指南与全宗指南二、档案文件汇编三、档案史料汇编四、会议简介五、科技成果汇编六、企业年鉴第八章档案登记和统计第一节档案登记和统计工作概述一、档案统计的基本内容二、档案登记的含义三、档案统计和登记的关系四、档案统计工作的意义和基本要求第二节档案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一、档案统计指标和档案统计指标体系二、档案统计调查三、统计分组四、档案统计分析第三节档案登记的基本形式和内容一、档案室的登记和统计工作二、档案馆的登记与统计工作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工作第九章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逻辑管理第一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发展概述一、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特征和表现二、电子文档数据库发展的起步阶段三、第二代关系型电子文档数据库阶段四、第三代电子文档数据库系统五、分布式电子文档数据库系统第二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对文件的逻辑管理一、需要遵循保证电子文件特性与移交方法的规定二、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中贯彻文档一体化原则三、将数字档案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进行绑定第三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结构一、数字档案的逻辑管理必须以档案工作业务需求为核心二、基于C/S运行模式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三、基于B/S运行模式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第四节数据仓库中对数字档案元数据的逻辑管理一、原生XML数据仓库二、数据仓库元数据逻辑管理工具三、元数据逻辑存储模式四、元数据逻辑管理模式第十章数字档案的逻辑防护第一节危害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一、软件技术不成熟二、计算机病毒三、软件程序的误操作四、系统升级造成技术过时五、网络信息泄露第二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手段一、指纹识别技术二、面部识别系统三、声纹识别系统四、眼纹识别系统五、基因识别系统第三节数字档案信息的本地防护手段一、密码管理二、病毒防治三、文件和文件夹加密四、数据销毁第四节数字档案信息的网络防护手段一、虚拟专用网二、防火墙技术三、漏洞扫描技术四、入侵检测技术五、数据备份第十一章档案法规体系第一节档案法规体系概述一、档案法规体系的概念二、档案法规体系的特点三、档案法规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第二节档案法规体系的构成一、档案法律二、中央档案行政法规三、中央档案行政规章四、地方档案行政法规和地方档案行政规章第十二章专门档案管理第一节人事档案管理一、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二、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二节会计档案管理一、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二、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文献分类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文献分类的意义第二节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文献分类法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文献分类法的概念逻辑原理第二节文献分类法的科学分类原理第三节文献分类法的文献分类标准原理第三章体系分类法第一节体系分类法主表的结构第二节体系分类法的标记符号第三节体系分类法的复分表第四节体系分类法的类目注释与索引第四章分面分类法第一节分面分类法的分面类袁第二节分面分类法的标记制度第三节分面分类法与体系分类法的特点第五章网络信息分类法第一节网络信息、网络用户、网络技术环境的特点第二节网络信息分类法和传统分类法第三节网络信息分类法的功能第四节网络信息分类法的编制第五节网络信息的分类组织和著录第六节网络信息分类组织与主题组织的关系第七节网络信息的自动分类问题第六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第一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发展历程的愿望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编制原则与体系结构第三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记系统第四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组配技术和复分表第五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索引第六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修订技术第七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与网络版第一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的功能设计与数据格式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的使用第三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的评价与意义第四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web版第八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用于机读数据的标引和检索第一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用于机读数据标引和检索存在的问题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用于机读数据标引的思路和方法第三节机读数据标引规则对检索功能的影响第九章中国现行的其他文献分类法简介第一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节《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节《中国档案分类法》第十章 20世纪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我国文献分类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二节 20世纪下半叶我国文献分类法的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第三节历史经验第十一章外国主要文献分类法概述第一节《杜威十进分类法》第二节《国际十进分类法》第三节《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第四节《冒号分类法》第十二章文献分类工作概述第一节文献分类工作的意义与基本原则第二节选择文献分类法与制定文献分类法使用本第三节分类标引方式及其运用第四节文献分类标引工作程序及其与编目工作流程的关系第十三章文献分类标引方法第一节单主题文献与多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第二节各种类型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第三节各种学科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第十四章同类书书次号第一节书次号的意义第二节书次号的类型与编制方法第三节《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简介第十五章图书改编的原则与方法体系第一节图书改编的原则第二节图书改编的方法体系第三节图书改编的基本过程。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考试大纲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考试大纲
第一编 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
先秦时期史籍序言及史料特点
了解先秦时期史籍发展的基本概况,了解此时期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健全、史官的设置;介绍先秦时期所产生的典籍及其史料、史学价值。
理解先秦时期史官及其职能、先秦时期史体处于雏形阶段。
掌握文献载体、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
培养学生利用先秦史料的能力。
理解刘知几的史学思想。
掌握《史通》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开创性贡献;《史通?六家》、《史通?二体》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培养学生史学批评的能力。
第四编 明清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
明清两代史籍发展概况介绍
了解明清时期史籍发展概况。
理解明清时期史籍发展的原因。
培养学生阅读史考著作的能力。
第十七章 明清时期历史地理学名著
了解顾祖禹编写《读史方舆纪要》的目的及经过;《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影响及版本流传情况。
理解《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的体例、内容和史料价值;
掌握《读史方舆纪要?元代州域形势》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三、考试方式及试卷结构
6、难度等级及比例:试题的难度等级分为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填空、选择、判断为简单等级,占25%-35%;名词解释、简答为中等难度等级,占40%-60%;思考论述为较难等级,占15%-25%。
7、课程总评成绩构成:一般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培养学生阅读典志体史书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政书体史学研究历代典章制度的能力。
第十章 纪事本末体的创始
了解《通鉴纪事本末》的续编、继作情况。
理解袁枢创始纪事本末体的动机及方法。

2020-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

2020-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

2020-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联合名校导师及考研状元联合整理2019年9月20日星期日【温馨解析】育明教育从2006年开始办学,校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夏教授,北京总部负责人是北京大学政管院博士,主打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在我们育明教育,每年都有成功学员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供各位考生参考。

育明教育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成功的基础保障。

我们的辅导包括前期的报考指导,中期的核心参考书的讲解、专题(真题、出题老师论文专著、最新时事)讲解、模拟考(答题技巧框架、创新点的讲解)。

后期还会有教务老师时事根据上课情况,对考生进行查缺补漏,进行答题技巧的辅导。

在我们育明教育,前期咨询师、后期教务与辅导老师三方对您的上课负责,所以每年我们的通过率一直都是有保证的。

班型分专业课一对一和集训营两种。

集训营是包括政治英语的小班课+专业课全程一对一。

小班课全年分四个阶段:寒假,暑假,国庆,最后冲刺(您现在报名可以参加今年和明年两年的),授课老师是人大的教授(也会请海文海天的教授结合讲课)。

专业课一对一是按总课时来规划,保证够用。

上课形式是面授和远程一对一相结合,上课时间和进度主要根据你的进度来安排,第一次上课后会给你做一个导学规划。

数学我们请的是北理工的教授一对一讲(这个是其他机构请不来的),专业课请的是你所报考学校专业的研究生助教和北大博士结合授课(这个也是近几年我们独家尝试的非常合理的方式)。

此外,院校选择也很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考生信息有限,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联系我,我免费给大家做规划和咨询。

目录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二、2020-2021年院校考研复习技巧三、2020-2021年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内容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考研录取分数线:学校名称:中国人民大学专业名称:历史文献学总分:331单科=100分数线:55单科》100分数线:180招生专业目录: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3历史学综合考研参考书:中国古代史(上、下册)(新版)福建人民出版社作者: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现代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主编:王桧林副主编:郭大钧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作者:李侃等李时岳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力:《古代汉语》,共四册独峰考研为学员提供内部资料和课程考研经验:历史可能对大多数男生来说比较容易,我也一样,再加上我学的是文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平时也喜欢历史读物所以专业课考的比较理想。

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历史文献学考试试题1、“文献”的概念及其内涵变化。

☆概念:“文”在古意中指典籍文章,“献”指古代耆旧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也包括耆旧先贤的事迹经历。

现代广义的文献的概念是: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不仅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

从情报学角度的概念是:以一定方式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记录于一定载体之上所形成的东西叫做文献。

内涵变化:文献一词,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

在我国关文献概念的描述,最早见于《论语.八佾》至元代,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马端临,首次以“文献”一词命名的专著《文献通考》面世。

自孔子至元·马端临均把“文献”概念的内涵表述为可作叙事、论事佐证的古今典籍及圣贤的言论,即文献兼指书和人。

此说至今仍有影响。

后来,文献概念的内涵偏指著述或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如:历史文献。

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

如医学文献。

”该定义强调了文献的历史继承性和资料性。

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献著录总则》,对文献概念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知识。

凡是能耳闻、目睹到的并记录在一定的物质上的知识载体,均称之为文献。

《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将文献定义为:“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内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可以进行加工处理的“单元知识”;存贮(记录)“单元知识”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存贮声音、图像、文字、符号等知识的磁性载体(磁带、磁盘、光盘)文献等。

在国外,文献一词首先由法国保罗·奥特勒于1905年提出,随后流传于世。

其中英语的“文献”与“情报”的最初含义交叉,后来才分开。

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文献概念则是《汉俄英情报学词典》中的解释:文献是“包括固定情报以及用于传递和使用情报的物质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等学力加试《文献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察目的
本次考试要求考生在熟稔中国古典文献学一般知识,了解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古典文献学发展状况,熟悉中国古代基本典籍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古典文献学的目录、版本、典藏、校勘、辑佚、辨伪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加以综合运用;要求考生有较扎实的古代汉语功底,熟悉古代一些重要的典章制度,能顺畅的阅读古典文献,并做出准确的解读。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

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即使大题目也不应占分太多,应适当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

客观性的题目占较重的份量。

三、题目类型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共10分)
(2)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共20分)
(3)问答题(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4)论述论(每题20分,共2题,共40分)
四、考查内容
导论
“文献”与“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中国古典文献的主要载体形式;古典文献的类型。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
目录与目录学;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古代目录书的类别;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版本
版本的源流及名称;版本的类别;纸书的装式;版本的鉴别与选择。

第四章古典文献的校勘
中国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主要类型;古典文献校勘的主要方法与处理形式。

第五章古典文献的辨伪
伪书及中国古典文献中伪书产生的原因;辨伪的意义及基本方法;历代伪书存在的价值。

第六章古典文献的辑佚
古典文献的亡佚;中国古典文献辑佚的基本问题;古典文献辑佚的基本方法;历代辑佚工作。

第七章古典文献的标点
中国古典文献标点致误的原因;古典文献标点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古典文献的注译
中国古典文献注释的基本名类术语;古文今译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第九章古典文献的检索
传统纸质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电子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第十章出土文献的整理
中国出土文献的主要类别;简帛文献与敦煌文献概况;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相互关系。

五、参考书目
1、黄爱平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杨燕起、高国杭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3、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