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江城子译文及赏析

江城子译文及赏析

江城子译文及赏析江城子是一首流传已久的古代诗歌作品,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诗句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享受和思考。

本文将为您翻译江城子的原文,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赏析。

江城子译文:江城子唐代:杜牧乌衣巷口夕阳斜,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洲重过琴,闻琴已觉泪沾襟。

箫鼓喧喧图画新,战士邀功宴不醒。

三千宠爱在一身,兰质蕙心插茱萸。

冯唐易老易家贫,早辞天府去田园。

路逢二妇人,对策而笑问船。

我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云中君不见昔时燕家重义?恋情初心已愁烟,浮生只为情长留。

江州司马青衫湿,江楼月下夜听笛。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碧云天舞君愿见,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赏析:《江城子》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抒发离情别绪的诗歌作品。

作品以豪迈的语言,揭示了人情冷暖,以及社会变迁的深刻内涵。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表达更加生动鲜明。

比如,“商人重利轻别离”这一句揭示了商人因为谋求利益而忽视了情感和家庭的触动,使得家庭关系破裂。

通过“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句,诗人通过描绘夜晚江心的环境,加深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形象地展示了他的离情别绪。

诗中的意象也非常鲜明。

琵琶、箫鼓、明月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和情感。

而诗人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变迁则通过描述浔阳城的音乐消失,以及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形象,凸显了诗人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

诗中描写了诗人的离别和追寻,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以此映射寄托了他对爱情和浪漫的向往。

这与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风貌和自身命运的思考。

总的来说,《江城子》诗意深远,情感真切,以自身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不满和向往的情感。

江城子原文_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原文_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原文_翻译及赏析夕阳低尽柳如烟。

淡平川。

断肠天。

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

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

断云飞雨又经年。

思悽然。

泪涓涓。

且做如今,要见也无缘。

因甚江头来处雁,飞不到,小楼边。

——宋代·周紫芝《江城子》江城子夕阳低尽柳如烟。

淡平川。

断肠天。

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

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

断云飞雨又经年。

思悽然。

泪涓涓。

且做如今,要见也无缘。

因甚江头来处雁,飞不到,小楼边。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

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

绍兴进士。

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

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

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

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

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

约卒于绍兴末年。

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

有子周畴。

周紫芝猜您喜欢今日山头云欲举。

青蛟素凤移时舞。

行到石桥闻细雨。

听还住。

风吹却过溪西去。

我欲寻诗宽久旅。

桃花落尽春无所。

渺渺篮舆穿翠楚。

悠然处。

高林忽送黄鹂语。

——宋代·陈与义《渔家傲(福建道中)》渔家傲(福建道中)今日山头云欲举。

青蛟素凤移时舞。

行到石桥闻细雨。

听还住。

风吹却过溪西去。

我欲寻诗宽久旅。

桃花落尽春无所。

渺渺篮舆穿翠楚。

悠然处。

高林忽送黄鹂语。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宋代·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宋词精选,春天,生活写花昨夜封枝寒雪。

暗堆残叶。

佳人醉里插钗梁,更不问、眠时节。

绣被重重夜彻。

烛光明灭。

枕旁争听落檐声,更不问、醒时节。

《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江城子·浣花溪上见卿卿唐代:张泌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

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

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译文: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

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

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那天,在春日融融的浣花溪边,我初次遇见了爱人你。

当时你多么美丽:明媚的眼波,轻淡的黛眉,高绾的秀发好似绿云,秀发上发髻援簇。

情不自禁地问你:“能不能呆与我约会?”你却调皮地一笑,轻绽樱唇吐出一句:“莫自作多情”。

注释:浣(huàn)花溪上见卿(qīng)卿,眼波明,黛眉轻。

绿云高绾(wǎn),金簇小蜻蜓。

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

有单调四体,字数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

浣花溪: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

每年四月十九日,蜀人多游宴于此,谓之浣花日。

唐名妓薛涛亦家于溪旁,以溪水造笺,号“浣花笺”。

卿卿:男女之间的昵称。

黛眉轻:谓眉画得淡淡的。

“绿云”二句:绿云:浓密的乌发。

高绾:把头发高高盘绕起来打成结。

簇:从聚。

好是:当时俗语,最是、真是。

和笑:含笑。

赏析:这是张泌词中一首描摹心理情态的佳作。

用简练的手法,生动地记述了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断。

作者见到个可爱的姑娘,很想和她约会,却又怕被拒绝,终于不敢启口。

词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开头一句,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卿卿”,含有爱慕之意。

接着,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绘姑娘美貌,从她的脸,一直写到她的装束。

“眼波盼”一句,正好与“浣花溪”呼应。

姑娘的眼睛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动人。

古人常用流波、眼波等语汇来形容眼光流眄,如同水波一般清澈。

汉代枚乘的《七发》中就有“揄流波、杂杜若”这样的名句。

后世黄庭坚《渔父》词:“ 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

宋词《江城子》注释

宋词《江城子》注释

宋词《江城子》注释宋词《江城子》注释篇1《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唐著词(唐著词是唐代的酒令,晚唐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经过文人的加工,就成为一首小令的词调)曲调。

注释:(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8)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9)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10)顾:看。

(11)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评解: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上片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上篇记实,下篇记梦,突出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诗的悲伤基调。

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宋词《江城子》注释篇2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古诗鉴赏

《江城子》古诗鉴赏

《江城子》古诗鉴赏
《江城子》古诗鉴赏
经典古诗词赏析分享:江城子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1]岸草平。

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2]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3],如西子[4]镜,照江城。

【注释】
[1]金陵:今江苏南京。

[2]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定都在金陵的朝廷。

金陵曾经作为六朝首都,所以说是六代繁华。

[3]姑苏台:台名。

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得到了越国美人西施,为她建筑了姑苏台。

[4]西子:指西施。

【欧阳炯】
欧阳炯(896-971),曾在五代十国间的前蜀、后蜀和宋代三朝为官,仕途经历坎坷。

虽然作品也被收录在《花间集》,但是在写作的题材上有所扩大。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词,作者在六朝古都金陵游览古迹,心生感慨。

词从写景入手,起句描写金陵水边的景象,晚日两字,既点明时间是在傍晚,又用斜阳余晖营造出了苍茫怅惘的氛围。

之后两句,写晚霞明丽流水潺潺。

虽然说水无情,但这种无情是将作者的主观感受附加在了眼中的景物上,并非水真的无情。

接下来的两句话,说明了作者认为水无情的原因:六个曾经定都金陵的.朝代,它们的繁华声势,都如流水般暗暗逝去了,不留一点痕迹。

唯有过去吴王建的姑苏台上的月亮,照耀千古,像曾经西施的镜子一般,照着江水环绕的金陵城,月不变,而城中人事早已纷繁变幻。

作者通过月亮与六代繁华的对比,表达了对于朝代更迭,人事变迁的
怅惘感受。

江城子古诗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江城子古诗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江城子古诗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江城子古诗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导语: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

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江城子古诗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原文江城子作者:苏轼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释:1.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有《子野词》。

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之句,世称诵之,故号张三影。

同赋:用同一词牌,取同一题材填词。

2.筝:古弹拨乐器,因最初流行秦地,又称秦筝。

3.凤凰山:在杭州之南。

4.芙蕖:即荷花。

5.盈盈:轻盈美丽的样子,此处用来映衬弹筝姑娘的姿态。

6.白鹭:鹭的一种,又称鹭鸶。

此处暗指爱慕弹筝人的男子。

7.娉婷:形容女子美好的姿态。

8.弄:弹奏。

9.遣:使,教。

10.烟敛云收:仙人在天上驾云而行,所到之处烟云缭绕。

烟敛云收,是指仙人收起云雾,下凡到人间,此处是把弹筝姑娘比作下凡的仙人。

11.湘灵:即楚地崇拜的神祗湘夫人,此处暗指弹筝姑娘飘渺超绝。

12."曲终"句:是化用唐诗人钱起《湘灵鼓瑟诗》中的末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人数峰青"。

翻译: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

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

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

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

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好古《江城子》阅读答案-中考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好古《江城子》阅读答案-中考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好古《江城子》阅读答案-中考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好古《江城子》阅读答案-中考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古诗词江城子的阅读翻译赏析

古诗词江城子的阅读翻译赏析

古诗词江城子的阅读翻译赏析这是南宋著名词人李好古所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感怀之作。

原文: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字词解释:①平沙:这里指岸边平坦的沙地。

梁何逊《慈姥矶》诗:“远岸平沙合。

”浅草:短草。

②茫茫:遥远貌。

几:几度。

③骨如霜:色自如霜的遗骨。

④底事:何事。

谩:徒然。

⑤伏:制服。

中行:指汉文帝的宦官中行说(Zhōngháng Yuè),后投降匈奴,力劝单于侵犯长安。

此指南宋的投降派。

⑥馘(音国):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记功。

名王:指金兵的统————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帅。

⑦沙场:战场。

⑧击楫中流:用祖逖北伐的故事。

⑨治安:指汉贾谊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

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

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

⑩维扬:即扬州。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翻译: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

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

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

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

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

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阅读答案:试题:(1)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6分)(3)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词上阙的写景句进行赏析。

(4分)(4)这首词的主旨与姜夔《扬州慢》相比有何异同?(4分)答案:(1)(5分)上阕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

《江城子》秦观

《江城子》秦观

《江城子》秦观《江城子》秦观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秦观,欢迎大家分享。

江城子秦观清明天气醉游郎。

莺儿狂。

燕儿狂。

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

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

桃花香。

李花香。

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秦观南来飞燕北归鸿。

偶相逢。

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

莫匆匆。

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延伸阅读】秦观简介: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

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文学贡献:秦观诗文亦为北宋一大家。

明胡应麟于《诗薮杂编》卷五言:“秦少游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

”秦观诗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在两宋诗坛自成一家。

散文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小品文最为出色。

其策论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征今,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宋词精选词集222篇全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宋词精选词集222篇全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宋词精选词集222篇全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宋代] 汤恢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

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

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

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分类标签:宋词精选无奈隐居生活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宋代] 洪适子月水寒风又烈。

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

谋自拙。

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

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

长欢悦。

不知人世多离别。

分类标签:宋词精选渔人生活同情秦楼月·芳菲歇[宋代] 向子諲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分类标签: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爱国伤春菩萨蛮·湘东驿[宋代] 范成大客行忽到湘东驿。

明朝真是潇湘客。

晴碧万重云。

几时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

别后书难得。

先自雁来稀。

那堪春半时。

分类标签:宋词精选旅途孤独怀人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宋代] 赵令畤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分类标签:宋词精选婉约女子春天惜春怀人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宋代] 如晦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

毕竟年年用着来,何似休归去。

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分类标签:宋词精选伤春惜春采桑子·彭浪矶[宋代] 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分类标签:宋词精选写景抒怀怀念玉京秋·烟水阔[宋代] 周密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烟水阔。

10首最美的《江城子》诗歌鉴赏(精选)

10首最美的《江城子》诗歌鉴赏(精选)

▐《江城子 · 西城杨柳弄春柔》 【宋代】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此词写柳,妙 “弄春柔 ” 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 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 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 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7
▐《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在这首小词中,读不到一句令人感觉 “ 矫情 ” 之语,词语的运用简 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 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 “ 幽咽泉流 ”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吸,又难 以逃避。
▐《江城子 · 赏春》 【宋代】朱淑真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这首词从春景凄寒起笔,转入 “忆前欢 ” 时却反接以闺中的寂寞和送 别的感伤;过片以后折入梦境的回顾和思索,最后回到现实,以痛 绝之语作结,由此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与温婉蕴藉的《谒金门》 相比,显然又另是一种格调了。
首最美的《江城子》诗歌鉴赏(精选)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古诗江城子·癸酉春社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癸酉春社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癸酉春社翻译赏析《江城子·癸酉春社》作者为宋朝诗人王炎。

其古诗全文如下: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

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

踏青时,懒追随。

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

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前言】《江城子·癸酉春社》是南宋词人王炎的词作品,作品描写了春社时节的景致,表达了作者“老大逢春”的散淡情绪。

【翻译】春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时间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

这时,天气转暖,万物复苏,蛰伏了一冬的人们,无不想走出家门,到自然界里去感受春天的气息。

农事即将开始,村民们也纷纷集会祷祝,祈求一年的农事顺利,家庭幸福。

因此,欲见农民淳朴之风气春社是一很好的入手之处。

【赏析】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已经是七十五岁的人了。

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引起他踏青的情致,可是年老力衰又迫使他不得不蛰居在家。

这种矛盾反映在词中,便处处表现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

词篇从景物入手,平平叙起,似是闲笔。

然而辽远静谧的景物,本身已在空阔中显出寂寞之情调,再上加作者欲游不能的力不从心,全文的惆怅基调已显端倪本词善于以景显情衬情,首句即是如此,因而,“闲笔”之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无穷的感情。

古人云:“笔未到,气已吞”,当是此类技法。

“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紧接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之后,突然直接抒写情怀,有如异军突起,来势极猛。

可是”情绪“究竟如何呢?“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这三句再一次不直叙感触,仍以环境风物入词,似乎在“顾左右而言他”。

作者一方面有意躲开感情的沉重压迫,另一方面继续用寂寥的环境映衬无可奈何的心理:“帘箔四垂”写庭院之“静”:“人独处”两句,化用唐翁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句,以燕的“双飞,衬人的”独处“,寂寞无聊的心绪,皆包含在这种种形象之中。

这种写法,不仅用对读者的启发代替作者的絮絮陈言,容易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而且笔法一张一弛,在跌宕变化之中也显示出深厚的艺术感染力,下半阕是作者感情的正面抒发。

古诗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翻译赏析《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欧阳炯。

其古诗全文如下: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前言】《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是五代宋初时期词人欧阳炯创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怀古词,慨叹世事沧桑。

前三句写眼前景,晚日落霞,岸草江水,景中仿佛透出主人公的某种失落感。

接着二句承“水无情”而生发历史的感慨,发思古之幽情。

末三句又由眼前之月浮想开来,巧妙的比喻,毫不经意地将人的思绪引向金陵之外、六朝之前的姑苏、西子,把历史的感慨推进一层,构思新巧。

全篇写慨叹皆由景而起,写景皆为情而设,情景交融,蕴藉含蓄。

【注释】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楚威王灭越后,置金陵邑。

谢朓《鼓吹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⑵落霞:晚霞。

⑶六代:金陵为历史上三国的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代的都城,故云。

⑷暗逐逝波声:默默地随江水东流的声音消逝了。

⑸姑苏台:春秋时吴国所建,在今江苏苏州西南的姑苏山上。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将越王勾践所献西施藏在台上的馆娃宫内。

⑹西子镜:西施的妆镜。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

江城:指金陵,古属吴地。

【翻译】夕阳斜照着故都金陵,茵绿的春草与江岸连平,晚霞烧红了江天,大江东去滔滔无情。

当年六朝的繁华,已暗随江波消逝在涛声中。

只有明月空挂姑苏台上,如西子姑娘的妆镜,照尽六朝的兴亡,照着千古江城。

【赏析】在诗歌中,怀古题材屡现篇咏,名篇佳作,层见迭出。

但在词里,尤其是前期的小令里,却是屈指可数。

这大概是因为,感慨兴亡、俯仰今古的曲子词不太适宜在“绣幌佳人······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的场合下演唱的缘故。

正因为这样,花间词中欧阳炯等人的少量怀古词,便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词。

苏轼江城子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最新

苏轼江城子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最新

苏轼江城子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最新苏轼江城子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最新《江城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

那么苏轼江城子原文及翻译如何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苏轼江城子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

苏轼江城子原文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宋代]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

碧连天。

晚云间。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

去翩翩。

点轻烟。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苏轼江城子译文远眺马耳山跟九仙山,只见碧山与天相连,晚云悠闲地飘荡。

站在城上高高的超然台,顿觉心旷神怡,有超然之感。

不要让云彩匆匆地消散,今夜里会有美好的月光。

小溪中的鸥鹭安静的聚在一起,离去时身姿翩翩,扬起点点轻烟。

仕途多坎坷磨难,一回头就成为过去。

不要忘了使君唱歌取乐的地方,就在垂柳下矮槐前。

苏轼江城子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原为单调,至苏轼始变为双调,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马耳:山名,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六十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六“潍水”条:“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其马耳,故世取名焉。

”九仙山:在诸城市南九十里。

《苏轼诗集》卷一四《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之一:“二华行看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作者自注:“九仙在东武,奇秀不减雁荡也。

”明嘉靖《青州府志》卷六:“(诸城)县南八十里为九仙山,山有九峰,高松摩空,奇秀不减雁荡山。

西北有潭水与东海相通,久雨将晴。

井中有声如雷,旱则以石击井,必雨。

其他石峰十有一,盘石十有八,俱巍而丽。

子瞻诗‘九仙今已压京东’是也。

”超然:即超然台,旧称北台。

南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三:“按北台在密州之北,因城为台,马耳与常山在其南。

东坡为守日,葺而新之,子由因请名之曰超然台。

”月婵娟:月色美好。

联拳:团缩貌。

他年:意谓成为过去。

使君:作者自指。

赏析:此词抒发了作者对密州的一片深情。

上片开头三句是实有之景,中间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最后三句是虚拟之景;下片换头三句是实有之景,中间二句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末尾三句是虚拟之景。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宋朝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

几兴亡。

昨夜波声。

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

馘名王。

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译文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

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

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

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

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

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注释平沙:这里指岸边平坦的沙地。

梁何逊《慈姥矶》诗:“远岸平沙合。

”浅草:短草。

茫茫:遥远貌。

几:几度。

骨如霜:色自如霜的遗骨。

底事:何事。

谩:徒然。

伏:制服。

中行:指汉文帝的宦官中行说(Zhōngháng Yuè),后投降匈奴,力劝单于侵犯长安。

此指南宋的投降派。

馘(音国):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记功。

名王:指金兵的统帅。

沙场:战场。

楫中流:用祖逖北伐的故事。

治安:指汉贾谊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

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

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

维扬:即扬州。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赏析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上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

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仅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

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

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

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即仅仅是沙、草、天、路。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欧阳炯《江城子》的阅读答案和赏析

欧阳炯《江城子》的阅读答案和赏析

欧阳炯《江城子》的阅读答案和赏析欧阳炯《江城子》的阅读答案和赏析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1、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赏析:这是一首金陵怀古词。

凭吊的是六代繁华的消逝,寄寓的则是现实感慨。

开头三句点出凭吊之地金陵和当地物色:“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大处落墨,展现出日暮时分在浩荡东去的大江,鲜艳明丽的落霞映衬下,金陵古城的全景;“岸草平”显出江面的空阔,也暗示时节正值江南草长的暮春;“落霞明”衬出天宇的辽阔,也渲染出暮春的绚丽。

整个境界,空阔而略带寂寥,绚丽而略具苍茫。

很容易引动人们今昔兴衰之感。

所以第三句由眼前滔滔东去的江水兴感,直接导入怀古;“水无情”三字,是全篇的枢纽,也是全篇的主句,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它不但直启“繁华暗逐逝波”,而且对上文的'“岸草平”、“落霞明”和下文的“姑苏台上月”等景物描写中所暗寓的历史沧桑之感起着点醒的作用。

这里的“水”已在词人的意念中成为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的一种象征。

“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三字一顿,句句用韵,显得感慨深沉,声情顿挫。

接下来“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两句是“水无情”的具体发挥。

词人慨叹繁华的消逝,似乎多少领悟到某中不以人的主观一直转移的力量在暗暗起作用这样一个事实。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欧阳炯《江城子》

欧阳炯《江城子》

欧阳炯《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
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作者】:
欧阳炯(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

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注释】:
金陵:今江苏南京。

落霞:晚霞。

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金陵。

暗逐逝波声:默默地随江水东流的声音消逝了。

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

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

江城:指金陵,古属吴地。

【赏析】
此词是五代词中写怀古题材较早的一首。

把金陵的景象与词人眼见古都兴衰而慨然兴叹的悲凉情感,形象地描绘并抒写出来。

情景交融,寓意深刻。

全词感情色彩极浓,写景抒情,真切动人,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欧阳炯)为《花间》里堪继温、韦之后的一个大作家。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写景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全词情景交融,可谓天衣无缝。

《大雅集》卷一陈廷焯云:于伊郁中饶蕴藉。

《栩庄漫记》:此词妙处在“如西子镜”一句,横空牵入,遂尔推陈出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及翻译导读:一、《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

几兴亡。

昨夜波声。

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

馘名王。

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二、《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翻译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

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

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

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

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

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三、《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作者介绍
李好古,南宋词人。

生平不详。

自署乡贡免解进士。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