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版)浙教版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版)浙教版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栖息(qī)阻遏( â)寒噤(jìn )褶皱变形( zhě)B.匀称(chân)蹒跚(pán)愧怍(zuî)惟妙惟肖(xiāo)C.藩篱(fǎn)亵玩(xiâ)归咎(jiù)亭台轩榭( xiâ)D.颓唐(tuí)荒谬(miào)吊唁(yàn)盘曲嶙峋(xún)【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正确读音应是:正确读音应为:B项,肖:xiào ;C项,藩:fān ;D项,谬:miù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狼籍瓦砾害人听闻巧妙绝伦B.赃物地窖五彩斑斓鸣钟击磬C.休憩推崇别出新裁不可明状D.劫掠遗骸重峦叠障大厅广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正确词语应为:A项:狼藉骇人听闻;B项:别出心裁不可名状;D项:重峦叠嶂大庭广众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最近,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防疫部门加强了对禽流感的,出现疫情要及时上报,如果出现隐瞒不报的现象,将严厉追究当地领导者的责任。

②我的班主任老师工作是那么紧张,以致没有来关注一下自己儿子的学业。

③不断这种电子蛙眼,就可以准确地把预定搜索的目标同其他物体分开。

④同学们提出的十项建议,已经被校方,大家就等着好消息吧。

浙教版八上语文期末试卷

浙教版八上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妩媚(wǔ mèi)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B. 炽热(chì rè)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C. 璀璨(cuǐ càn)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D. 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的勤奋努力,成绩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C.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意识。

D. 这本书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看了三遍。

3.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鼎”在“鼎力相助”中的意思是“大”B. “翻”在“翻山越岭”中的意思是“越”C. “寓”在“寓意”中的意思是“包含”D. “绘”在“绘声绘色”中的意思是“描绘”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棵树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B. 星星像无数的小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

C. 那个湖面就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的美丽。

D. 那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赞美春天的到来。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B.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C.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D.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6. 下列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

B. 《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提升卷-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卷(浙江杭州专用)(参考答案)

提升卷-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卷(浙江杭州专用)(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1.A躁2. D3.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以特有的纪念方式向鲁迅先生致敬!4.百名诗人“诵”别古城门(或百名诗人诵诗别城门或百名诗人诵诗别古城门)5. ③②④①6.(1)示例: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相辅相成(格式正确,不讲究平仄,符合本次活动主题即可)(2)不设统一答案,学生所取的网名只要积极健康即可。

示例1:柳暗花明。

含义:比喻人们处于困境时,经过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能够表达我对未来生活充满乐观、自信的情怀。

示例2:网名:一江春水由来和含义:出自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水如蓝,丹心似火,从多彩的生活汲取不竭的动力,用满怀的热情期待美好的明天。

7. 老骥伏枥狐兔翔我宇飞鸟相与还沉鳞竞跃猎马带禽归归雁入胡天几处早莺争暖树惊起一滩鸥鹭8. D9.(1)杨柳天牛切叶蜂(2)示例: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蟹蛛当作母亲来写,写得有情感有性格。

如:抓住蟹蛛“消瘦”“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朝气蓬勃的样子”的外形特征,生动地写出了蟹蛛产卵做了母亲以后元气大伤的形象。

如:描写蟹蛛“全神贯注”地守护,一有动静就会“全身紧张”的神情,“挥腿威吓”“做手势”等动作,传神地表现出蟹蛛作为母亲,竭力保护子女不受侵犯的伟大。

如用“鬼鬼祟祟”来形容偷蟹蛛卵的昆虫,用“心满意足”来形容赶走来犯者的蟹蛛,将昆虫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了人的形象特点,情趣盎然。

③空:根据《昆虫记》中《切叶蜂》原文“在切叶蜂的防御工事之上有一叠小巢,大约有五六个。

这些小巢由樵叶蜂所剪的小叶片筑成,这些筑巢用的小叶片比那些做防卫工事的碎片,要求要高得多,它们必须是大小相当、形状整齐的碎叶,圆形叶片用来作巢盖,椭圆形叶片用来做底和边缘”可知这里描述的就是切叶蜂。

10.亲戚邻居打理出美丽的花篱笆;年轻女子送食物给朝鲜老乡;11.运用比喻手法,将花儿比作“一群美丽的女儿”,生动形象地描写男人对自己花儿的欣赏,表达了他对花儿由衷的喜爱之情。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中华民族从来不低头,雪灾地震不可怕,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十三亿人民。

B . 一座座雄伟而风格迥异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在川南大地上拔地而起。

C . 最近发生的车祸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场惨不忍睹,令人叹为观止。

D . 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2.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我们举办这次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B .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道路绿化问题,在集中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整治活动中得到了解决。

C . 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 . 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天天都是旅游日”的惠民休闲旅游政策。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8七下·潮阳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2)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贾生》)(3)《木兰诗》诗中写战争的旷日持久,战况激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 (2019八上·揭西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我看见他pán shān________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浙江初二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二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浙江初二初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书写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我是颗颗cuī càn(______)(______)的珍珠,从阿斯塔特女神王冠上撒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______)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_____)开了笑脸。

二、选择题1.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盲目增加耕地__、盲目修建水库__、盲目掘堤__、盲目建泵站__,“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A.用水截水引水抽水B.截水抽水用水引水C.用水引水截水抽水D.截水用水引水抽水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敬畏自然》一文,从宏观上议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

B.同样写饮食文化的文章,《吆喝》以平实而幽默的语言,引人品味生活中蕴含的情趣;而《春酒》则以细腻温婉的笔触,表现了淡淡的思乡之情和浓浓的民风之美。

C.《马说》、《小石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岳阳楼记》、《登飞来峰》的作者都属于“唐宋散文八大家”。

D.《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五柳先生传》、《马说》、《醉翁亭记》中的书、序、传、说、记都是古代文体。

3.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翻来复去抑扬顿挫迁徙伫立B.正襟危坐诚皇诚恐犀利凛冽C.深恶痛疾不可名状祈祷鞭挞D.盛气凌人暗然失色托辞睥睨4.下列加点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器宇轩昂(器宇:气概,风度) 颔首低眉(颔:下巴。

这里指低头的意思)B.油光可鉴(鉴:鉴别。

文中指当镜子照的意思) 斥责他的不逊(逊:逊色)C.末尾是匿名(匿:隐藏)眼翳(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D.灰白的鬈发(鬈:弯曲的头发)浓密的胡髭(髭:嘴上边的胡子)5.指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属予作文以记之。

八上语文期末试卷浙教版

八上语文期末试卷浙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崇山峻岭潜滋暗长B. 碧波荡漾震耳欲聋C. 妙手偶得震天动地D. 惊心动魄气贯长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对这次考试成绩非常满意。

B. 通过这次比赛,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我喜欢阅读,尤其喜欢看小说。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B. 水滴石穿C. 画蛇添足D. 雪中送炭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面银盘挂在天空中。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就像一个宝库。

D. 他的歌声像夜莺一样美妙。

5. 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精彩绝伦精美绝伦B. 落花流水落英缤纷C. 风和日丽风和日暖D. 千锤百炼锲而不舍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去了上海,我去了北京。

”B. “他去了上海,我去了北京。

”C. “他去了上海,我去了北京。

”D. “他去了上海,我去了北京。

”7.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 塞外汉字B. 搬家眼睛C. 拦截骂名D. 水坝拐杖8. 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厚德载物,方成大事。

B.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C. 知足常乐,宁静致远。

D. 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9. 下列诗句中,出自《将进酒》的是()①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0. 下列词语中,与“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B.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C. 世间万物皆可化D. 长风破浪会有时11. 下列词语中,与“积少成多”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聚沙成塔B. 滴水穿石C. 雪中送炭D. 雕虫小技12. 下列词语中,与“乘风破浪”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一帆风顺C. 长风破浪D. 风平浪静13. 下列词语中,与“破釜沉舟”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风雨同舟B. 同舟共济C. 风雨无阻D. 风雨飘摇14. 下列词语中,与“一鼓作气”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一蹴而就B. 一举两得C. 一箭双雕D. 一挥而就15. 下列词语中,与“百折不挠”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坚韧不拔B. 坚忍不拔C. 坚定不移D. 坚如磐石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1. (12分) (2019九下·苏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春三月,微微雨,空气中弥(màn)着栀子花的清香,撑起一把花折伞,走进雨巷中,听雨,看雨,数雨,一寸一寸感受雨的清澈与细微。

绵绵的雨声里,路面把小巷衬得玲珑(tī)透,意味深常。

小桥流水的苏州,宛若含苞的白莲,质朴而雅致地盛开。

风是古风,水是遗韵,远眺虎丘塔,古意绵深,近赏拙政园,别致清幽。

雨滴滑落叶尖,泌入我的衣领,让我和它一同感受这初春的绿意(àng)然。

那无尽的(xiá)想,随着无穷的水舒缓地向前流去……(1)根据拼音写汉字。

màn tīàng xiá弥________________透绿意________然________想(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________;________改________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2. (6分)(2018·怀化) 古诗词默写。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

(《诗经·蒹葭》)(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陶渊明《饮酒》中表达自己悠然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四海之内皆兄弟,即使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9.在“全民读书月”中,光明中学举行了“名著‘”评”活动,同学们写出了许多高度概括、语言精炼的书评,读罢令人同味无穷,拍案叫绝。

例如:《伊索寓言》: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格列佛游记》:清新的文字,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异的幻境。

请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为下列名著写上精彩的短评。

(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4分)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骆驼祥子》:10.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

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两个句子与例句组成排比句。

(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6分)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25分)(一)古诗文积累11.默写填空。

(10分,每空1分)⑴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⑵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⑶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⑸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⑹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大漠景象的诗句是,。

⑺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

请写出本期学过的与“家书”有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二)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12-16题(15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12.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⑴至于夏水襄陵。

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⑴或王命急宣()⑵虽乘奔御风()⑶既而渐近()⑷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14.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沿溯阻绝。

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

有何间焉。

(参与)C.方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方千里。

(面积)D.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

(平时)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6.填空。

(3分)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__________的特点,以“素湍”、“回清”“___________”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

乙段从______、色、_____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近及远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1题。

(20分)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

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尝试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

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式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

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的。

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但对书箱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耐蚝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两者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不同的阅读技能。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

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

一本优秀的图书审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

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模式。

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口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选自2015年《百科知识》,有删改)链接一:人们可以分成两类别: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但现在开始应用数字工具的人)。

前者更依赖于用招待费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力则更胜一筹。

上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科学家发现,互联网虽然影响着所有年龄层的人群,但受影响的还是数字原住民。

(节选自加里斯莫尔《网络化大脑:适应现代大脑的技术变革》)链接二:“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

我的大脑正在变化,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

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诗行里。

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

我变得焦虑不安,开始寻找其他事情来做。

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节选自美国打桩专家尼古拉斯卡尔《网络也有黑暗一面》)链接三: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被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影响。

”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尝试阅读的能力。

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在线阅读时,我们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

我们对文句的诠释,尝试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

链接四:与我们平时在网上进行的浅阅读相反,深阅读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

深阅读的消失将不利于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后代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这些作品只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

近期研究已经证明,深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的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单纯的认字型的阅读完全不一样。

虽然严格说来,深阅读的载体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纸质书,但印刷品的天然的限制对于深阅读体验却是十分有益的。

比如,纸质书上是没有超链接的,这样读者就少了一些干扰——不用纠结是不是得点开链接,从而能保持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

17.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古人学会了使用工具,现代人学会了使用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B. 阅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需要刻苦学习才行。

C. 网络时代所倡导的新阅读方式,可能使人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

D. 网络上的超链接模式,是纸质书上没有的,它会对读者的深阅读产生一些干扰。

18. 下列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传统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速度;数字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耐性。

B. 传统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逻辑性;数字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跳跃性。

C. 传统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深度;数字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丰富和时效性。

D. 传统阅读使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数字阅读使人的线下交往能力减弱。

19.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被改变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B. 不断扫视、浏览、搜寻、点击阅读,使过于关注丰富多样的信息而不能深入阅读。

C. 长时间地使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致使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D. 某些人或某些东西通过摆弄、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促使人们的大脑变化。

20. 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述效果。

(5分)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21.“链接四”中提到,深阅读的消失“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6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2~26题。

(20分)痴心石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

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

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

那个人笑着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

”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

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

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

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

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

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

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

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

”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

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