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前分析阶段的重要性
医学实验室分析前质量保证工作的内容及重要性
医学实验室分析前质量保证工作的内容及重要性一般大家认为一个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只跟检验科(或实验室)有关,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分三个阶段: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其中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保证由实验室控制,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涉及面广,主要包括检验申请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样本的过程等等,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我们针对这一环节作简单介绍:一.检验申请单:申请单至少提供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诊断、送检标本类型、要求检验项目、申请医师姓名、申请日期、送检日期、重要标本或检验项目应注明采样时间及采样人,如血气标本应还注明体温、血红蛋白。
二.患者准备:患者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内在的生物因素,包括固定的和可变的两个方面。
1.固定因素:如年龄、性别等,他们的参考区间是不同的。
2.可变固素: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饮食、药物的影响。
(1)情绪:患者处于恐惧、紧张、兴奋的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
应尽量让病人处于平静的状态下抽血。
(2)运动:可使ALT、AST、LDH、CK等一时升高;还可引起血中钾、钠、钙、白蛋白、血糖等成分的变化。
劳累或受冷、热空气刺激,往往可使白细胞增高。
(3)昼夜生理变化:部分血液成分昼夜生理变化较大,因此每次抽血最好相对固定在早上空腹进行。
(4)体位:体位从立位到卧位时很多血液成分会下降,因此最好采血时患者应取坐位或卧位。
(5)饮食(含饮料、抽烟):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中TG增高50%、葡萄糖增高15%。
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可引起血糖增高;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血中尿素及尿酸的增高;进食高脂肪食物,可引起TG 的大幅增高。
餐后采集的血样,其血清常出现乳糜状,可影响到许多检验测定的准确性。
饮料如咖啡可使淀粉酶、AST、ALT、ALP、促甲状腺激素(TSH)、GLU等升高。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它不仅可以确保产品符合规范标准,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分析检验分析前、中、后三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一、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在产品投产之前对原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在这个阶段,关键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原材料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原材料是产品的基础,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采购原材料之前,必须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
只有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被列为合格供应商。
此外,采购部门还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
其次,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也需要进行检查和测试。
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在投产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还要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认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最后,检验分析前还需要进行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员工是质量的保证,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员工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投产之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考核,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二、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在这个阶段,关键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控。
关键环节包括温度、湿度、时间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对关键环节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其次,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检验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有效地评估产品的质量。
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规格,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
抽样时应注意随机性和代表性,避免偏差的产生。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摘要: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是确保实验室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一些常用方法和策略。
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分析前质量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错误发生的风险,提高实验室测试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引言医学检验实验室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测试结果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
然而,由于人为操作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实验室测试结果可能存在错误和偏差。
因此,对实验室过程中的质量进行全面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1.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准确性。
通过分析前质量管理,实验室可以减少人为和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降低错误发生的风险实验室测试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类型的错误,如标本标签错误、样本混淆和设备故障等。
通过实施分析前质量管理,可以尽可能地降低这些错误发生的风险,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3.提高实验室的信誉度实验室的信誉度在医学检验领域中至关重要。
通过有效的分析前质量管理,实验室可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增强患者和医生对实验室的信任和依赖。
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策略1.标本采集和标记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和标记是医学检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只有正确采集和标注的样本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因此,实验室需要建立标本采集和标记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培训采样人员、设计标签模板、严格执行标本采集操作规程等。
2.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管理实验室使用的设备和试剂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应建立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定期校准设备、更新试剂、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设备等。
3.质量控制的实施质量控制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并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质量控制样本的分析。
临床试验室质量管理——分析前中后的质量保证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1、标本前处理
(1)标本前处理包括标本的分离和保留。许多检验是测 定血清或血浆的成分,都要求及时分离,以免细胞 内物质渗入血清而改变其浓度。例如红细胞内钾及 一些酶类都可溢入血清中,而使浓度假性升高。另 一方面,由于红、白细胞酵解消耗了血清中的葡萄 糖,可使血浆中的葡萄糖放置过久而降低。所以实 验室应该在收到标本后,及时将血清与细胞分开在 采血及分离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溶血。
(三)标本的正确的采集
4、唯一性标志
标本容器的标签上至少应注明下列内容 (1)送检科别及病床号 (2)患者姓名及病历号 (3)送检标本名称及量 (4)检查项目 (5)采集标本的时间
(三)标本的正确的采集
5、努力做好患者的配合工作
(1)作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作该项检验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对 于有创性操作削除其在抽血时的恐惧和紧张,使之能较好配合。 (2)避免饮食、药物等的影响。 (3)由患者自己留取标本时(如中段尿、24小时尿标本、痰标本、 大便标本中病理成分的采集等),要告之留取方法、注意事 项,以保证采得高质量的标本。
脂血: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如下。 ①被分析物分布非均一性; ②血清或血浆中水分被取代,有时可达10%左右; ③对吸光度的干扰; ④物理化学机制的干扰。如标本中的脂蛋白可整合亲 脂成分,降低与抗体的结合,产影响电泳和层析。
患者状态的影响
饮料如咖啡可使淀粉酶、ALT、AST、ALP、TSH、 Glu等升高。 酒可使Glu降低。 抽烟可使血小板压积、碳氧血红蛋白升高;使免疫 球蛋白降低。
临床实验室
作用:指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
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有益的、重要的及科学 的信息。
功能:主要为在受控的情况下,以科学的方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前言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检验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质量检验的目的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平,从而满足客户和用户的需求。
质量控制是质量检验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质量控制来控制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并在产品交付给客户之前发现和纠正缺陷。
为了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需要对检验分析的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检验分析的流程检验分析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采集2.样品制备3.数据采集4.数据分析5.结果判定6.报告编写下面我们将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检验分析的第一步,它对后续的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样品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采样工具和采样容器的清洁。
2.避免污染样品: 防止外界物质对样品的污染。
3.确定采样位置和时间: 样品应该在最能代表整个批次的位置和时间采集。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样品分析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目的是通过预处理方法(如过滤、提取)来使样品可进行测定分析。
样品制备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样品制备方法。
2.遵循精密的样品制备流程。
3.控制制备过程中的误差。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检验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对后续数据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正确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2.保持仪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
3.遵循操作规程和程序。
数据分析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可靠的结果。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
2.在分析过程中维持数据准确性和精度。
3.分析过程应该能够重复和验证。
结果判定结果判定的目的是通过对分析结果的验证,确定样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在结果判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正确的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判定。
2.依据质量标准,进行判定和分类。
3.记录并报告判定结果。
报告编写报告是检验分析的一个重要成果,它记录了样品的分析结果和判定结果。
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必要保证 措施 ,是临床实验 室质量保证 体系 中最 重要 、最关键 高。饱餐后采集的标本 ,其血清 出现乳糜状 ,影响许多检查结果
的环节之一 ,是保 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就 目前情 的准确性 ,可使 甘油三酯大幅度增高。某些药物也 可带来影响 ,
况看 ,分 析前的质量控制方 面还没有具 体 的规章 制度 ,有 的只 如 甲状 腺素类制剂能造成血糖 增高 和胆 固醇降低。有些药物有
检 验标 本 分 析 前质 量控 制 的重要 性
程 玲 娟
(运城市卫校 附属 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质量控制 的定 义为 “质量管理 的~部分 ,致力 于满足质量 诊 。吸烟可使儿茶酚胺 、胃泌素 、皮质醇 、生长激素 、红 细胞压积
要求”或者是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 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分 及癌胚抗原增高 ,使免疫球蛋白降低 。
(MDS—RA )、巨幼 细胞 性 贫 血 (M gA)及 急 性 红 白血 病 (M6)患 各 系病 态造血 明显 ,通常 以原始细胞 比例不 同进行鉴别 ,MgA
者 骨髓 细胞 形态特点 ,提 高这三种血液病 的诊 断与鉴别水平。 主要表现 为各 系以巨幼样变为特征 ,且原始细胞 比例不 高。
析前 阶段 是指从医师选 择检测项 目提出检测 申请 单直 至检 测
2.1 避免饮食 、药物的影响 进食后 可使 血液 中的许 多
标本送到实验室这个阶段 ,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为保证检验 化 学成分发生变化 ,如一顿标 准餐后 ,可使血 中甘油三酯 、血糖
结果 能真实客观地反 映患者 当前 病情或健康 状态所应采 取的 增 高。进食高蛋 白或高核酸食物时 ,可使血 中尿 素氮及尿 酸增
分析前质量保证
分析前质量保证
六、案例分析
分析前质量保证
一、高血钾的谜底
案例1:某日,一患者生化结果:K:8.35、Na:138.4、Cl:102.5、Ca:1.82(前一
天结果均正常)。核对标本,无溶血等异常外观。 遂报告危机值,并询问临床医生,医生告知该患者无任何不适,结果与临床不符。 笔者询问护士,护士表示采血过程无异常,既没在输液同侧抽血,也及时由护工送检了。
EDTA将血浆中Ca离子完全拮抗(枸橼酸盐只是部分结合Ca离子),使得 凝血IV因子大量缺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分析前质量保证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0
分析前质量保证
努力做好患者配合工作
●解释工作:检验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避免饮食、药物影响 ●由患者自行留取标本时,告之留取方法、注意事项
分析前质量保证
四、标本的运送
分析前质量保证
专人运输
医护人员、经培训护工
保证标本输送途中的安全性
过度震荡、容器破损、标本污染、标本及唯一标示丢失、标 本对环境的污染、水分蒸发等
血 PH ↓
分析前质量保证
⑥溶 血:
离子类 酶类 肾功
K Na Cl Ca ALT AST LDH CK GLU BUN Cr UA
溶血 :正常
2.0 0.8 1.1 1.0 2.2 3.6 8.0 14 1 1.1 2.0 0.5
分析前质量保证
⑦ 脂 血:
被分析物分布不均 血清或血浆中水分被取代 干扰吸光度
高标准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
高标准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在进行工作前,都必须进行严谨细致的分析检查。
在医疗领域中,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有着天然的关联性,因此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高标准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有助于确保医疗工作质量的高度安全性和准确度,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和对医护人员的压力。
一、制定完善的标准流程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不严谨往往容易导致医疗工作中出现错误甚至是过失。
为确保检查的安全和准确,必须建立具有规范化标准的检查流程,从而确保每个步骤的连贯性和正确性。
比如,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包括采集、标记、传输、检测等环节。
制定完善的标准流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医疗人员在执行工作时遵循标准要求,更好地进行工作。
二、强化团队协作在医疗领域中,一个人的努力无法完成医疗工作的整体流程,必须依靠整个团队的协作。
团队中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密不可分的,包括卫生护理员、医生、化验师、护士等。
每个环节的人都必须按部就班,充满责任和协作精神,才能保证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能够精确、安全地进行。
三、积极应用新技术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中,许多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应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在检查方面,也经常需要使用电脑、扫描仪、口香糖、咖啡因和微型胶囊等新技术,从而更加安全、快速和准确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
积极应用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效,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准确度和安全性。
四、加强检查前后的交流合作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与前期工作的交流合作同样重要。
在检查前,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深入沟通,了解其健康状况、过敏史等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要主动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注意事项等细节。
在检查完成后,还需要针对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和同事进行沟通合作。
加强检查前后的交流合作可以确保检查的正确性和时效性。
五、关注医疗安全问题医护人员需要注意医疗安全问题,比如基础设施、职业道德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分析检查阶段实施方案
分析检查阶段实施方案分析检查阶段是项目管理中一个重要且关键的阶段,是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和标准进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分析检查阶段的概念、实施目的和步骤、及常用工具等方面详细探讨分析检查阶段的实施方案。
一、分析检查阶段的概念分析检查阶段是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评估项目进展情况的一种手段。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项目在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按照项目计划和标准实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二、实施目的和步骤1. 实施目的(1)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问题扩大。
在分析检查过程中,能够及时排除问题,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确保项目高效、快速地进行。
(2)对之前的阶段和计划进行总结和评估。
在分析检查过程中,能够对之前的阶段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为之后的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为新的阶段的工作做好准备。
在分析检查过程中,能够把之前阶段的问题解决完毕,为新的阶段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实施步骤(1)确定分析检查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范围。
根据项目计划和标准,确定需要检查的内容和范围,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2)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通过调查、查看记录、会议交流等方式,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
(3)总结和评估之前的工作。
总结和评估之前的工作内容和结果,发现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之后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4)提出改进建议。
在分析检查中,提出并汇总问题,根据问题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5)提供督导和协助。
根据检查结果,整理并提供督导和协助计划,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和标准进行实施。
三、常用工具1. 制度和流程文件。
在分析检查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计划和标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文件,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和标准进行实施,制度和流程文件需要合理完善、简洁明了。
2. 会议流程和记录表。
会议是检查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制定会议流程和记录表,清晰明确的会议流程,可以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而记录表可以系统地记录每一次会议的讨论内容和解决方案。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一、引言在临床医学领域,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确诊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质量管理在临床检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两个阶段,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1. 样本采集与标本处理在临床检验分析前,准确的样本采集和标本处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采集,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此外,标本处理时应注意保存和运输条件,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仪器设备的维护与校准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工作对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建立维护和校准记录,及时跟踪和解决设备故障。
3. 试剂与标准品的选择与储存试剂与标准品的选择与储存直接关系到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合理选择试剂和标准品,并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储存和保管,避免受潮、变质或失效。
及时检查试剂有效期,并建立试剂的使用记录,确保使用的试剂符合要求。
4.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是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关键环节。
包括建立日常质控和外部质控体系,严格按照质控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定期进行质控样本的检测和评价,并及时处理质控结果异常。
同时,建立质控记录和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质量控制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三、临床检验分析后的质量管理1. 结果解释与报告临床检验分析后,正确的结果解释和报告能够提供准确、易懂的诊断依据。
在结果解释过程中,应考虑样本的特殊性和患者的临床情况,避免过度解读或误解。
报告格式应规范、简洁,对结果进行准确描述,并及时交流和沟通结果解释。
2. 结果的审查和复核结果的审查和复核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结果的审查机制,包括质量管理人员对结果的审查和复核,确保结果正常、合理。
对于异常或不确定结果,应及时进行补充检测或重测,并保留诊断记录以备查验。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摘要:检验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标本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
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约占70%[2]。
因此,保证分析前质量,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现状,该院检验科与相关科室及人员,就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院实验室;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需要有更高标准的临床检验来满足临床的需要。
各级实验室也相继开展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活动,以保证临床检验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甚多,所导致的误差占总误差的一半以上。
目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还未能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单开始,经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送到检验科直至分析开始时结束。
此过程需要临床医生、护理人员、患者、检验科人员等密切配合、交流和沟通,才能避免因临床症状与检验结果不符时,出现的医护人员与检验科人员相互抱怨、不信任情况。
一、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1、临床护理工作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
据报道,检验分析前错误中有65 %出自临床护理工作。
1)忽略知识的更新。
随着检验项目日趋增加,许多标本采集方法、要求及影响因素等从现有的教科书上无法查询,护士也未经过任何规范培训与学习,只能凭临床经验与印象进行操作。
2)责任心差。
少数护士由于责任心差,以致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标本采集张冠李戴,采血管拿错等等,造成严重后果。
有些护士不能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标本留取的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使检测结果产生误差。
3)护工人员不足。
由于护工人员不足,存在一部分患者或家属运送标本的情况。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分析前质量不了解,使标本存放时间过长,送错地方,增加污染机会等,从而影响了检测结果。
2、检验科工作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1)不合格标本的处理问题不合格标本包括标本贴签与检验申请不一致,抗凝标本凝固,标本容器破损,标本可能受污染;溶血和脂血,延迟送达的标本等。
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
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摘要】可靠的医学检验结果依赖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检验人员应高度重视分析前阶段的工作,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为临床提供真实有效的检验结果。
【关键词】质量控制分析前检验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
现在多数实验室都有了较完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考评制度,但对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却不够重视,因此出现了实验室的质控考核优秀,而临床医生却常常反映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使得一些医生对检测结果产生疑虑,影响诊断的质量。
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性能优良的仪器、可靠的检测方法和试剂以及高素质检验人员固然重要,但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不容忽视。
从医学检验要求来看,检验人员不能只考虑分析阶段的质量保证,一个准确的检验结果应该是在全面的质量管理基础上产生的。
尤其必须重视和参与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1.临床医生正确开出检验申请单医生应熟练掌握不同检验项目的敏感性、特异性、临床意义及应用指征,选择检验项目时应遵循有效性、时效性、经济性三个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最佳检验项目,开出检验申请单时,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检验项目,还应标明检验所需的详尽病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或门诊号等临床资料、开单时间等内容。
其次还应结合考虑患者有无服药及生理如月经、妊娠、饮食等影响检验结果相关的因素。
2. 标本的采集正确的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
整个过程包括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采集与收集标本容器的要求、采集标本量及抗凝剂或防腐剂的应用等均会影响检验结果。
医护人员应耐心向病人宣传尿液、粪便、痰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以提高阳性率,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做消化系统肿瘤的筛选试验,应要求患者在检验前三天素食,再留取粪便进行隐血实验,否则食入动物血、瘦肉均可造成假阳性。
分析前阶段对实验
2、患者的准备: 根据所采集的样本的类
型和所分析的物质而定。 患者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内在的生物 因素,包括固定的和可变的两个方面。 固定因素 :如年龄、性别、民族等。 固定因素可对检验结果产生固定而可测 的影响。例如:男性和女性 的HGB 、 RBC等结果的不同。
可变因素:情绪、运动、昼夜生理变化、 体位、药物、饮食等都可以明显的影响 检验结果。 ① 情绪:首先患者对采集标本时的恐惧、 紧张,有时造成杯本采集的失败,尤其 在骨髓、脑脊液、胸腹水穿刺时,偶尔 静脉取血时也可发生这样情况。 ② 运动:可使ALT、AST、LDH、CK等 一时升高,还可引起血中K、Na、Ca、 ALB、GLU等成份的变化。
标本的正确采集应注意的的基本问题
为采集到高质量的检测标本,应注意下列 问题: 1 采样时间的控制 (1)血液标本原则上晨起空腹时采集标 本。理想的时间是7:00-8:00,尤其在目 的为监测病情变化时,其理由如下: a) 尽可能减少患者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
b) 患者一般处于平静、休息状态,减 少患者由于运动带来的影响。 c) 减少饮食的影响。 d) 生物参考区间通常是根据正常健康 人空腹标本测定值确定的,因此易 于与生物参考区间比较。
(2)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如尿常规 宜采取晨尿,由于肾脏浓缩功能,易发 现病理成分;细菌培养应尽量争取在抗 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等。 (3)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如急性心 肌梗死患者查心肌肌钙蛋白T(cTnT) 或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发病后4~6 小时采样较好;病毒性感染抗体的检测, 在急性期及恢复期采取双份血清检查对 诊断意义较大。
谢 谢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 2 3 4 5
时间(小时)
检验前分析阶段的重要性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重要性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按时间顺序该阶段是从临床医师的检验单申请开开始,包括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
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主要内容为:保证检验项目申请的科学、合理性;根据临床医师的检验要求,患者的正确准备;原始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
临床医学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检验技术的现代化进程,使临床检验成为疾病诊断、危险分析、治疗效果评价和健康状况监测的重要手段。
检验结果准确是防病治病和提高人类健康的基本要求,但在检验科经常接到临床对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投诉和抱怨。
若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都不认真分析研究不准确的原因,会产生临床科室对检验结果的不信赖,导致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矛盾,检验科被指责质量管理不过关。
检验科对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特别重视,然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工作不重视,即使用最好的仪器和方法,技术最熟练的人员去检测,得到结果最准确,并不能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甚至还可能起误导作用根据检验科的工作特点,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阶段、分析阶段和分析后阶段。
分析前阶段是指从医师选择检测项目提出检测申请单直至将检测标本送至实验室;分析阶段即标本被检测的过程;分析后阶段指的是患者标本分析后检测结果的发出直至临床应用。
从医学检验要求来看,检验人员不能只考虑分析阶段质量保证,必须重视和参与分析前阶段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1 实验室的要求实验室需要足够数量的、“熟悉标准操作程序(SOP)”、具有上岗资格的工作人员,并有合理分工;检测仪器维护良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有足够量的、高质量的合适试剂;高质量质控品的准备;各种必要消耗品的准备;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如温湿度、电压其他干扰等);标本的编号、加样保证准备无误。
2 作好患者解释工作患者应在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时,血红蛋白(Hb)升高,红细胞(RBC)升高,运动后,可使ALT、AST、LD、CK等一时升高。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重要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摘要】临床化学检验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等环节(1),临床实验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采用检验项目不断增加,经常会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病情不符,因此质量控制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末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运送实验室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以及采集标本的人员规范化的操作都存在着潜在的影响,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占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
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1]。
【关键词】标本采集质量控制患者准备近年来随着检验结果对临床的重要性和依赖性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也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
分析前质量保证工作是保证检验结果对临床医生进行诊断、治疗时的有效性、可靠性诊断依据。
也就是说这一阶段质量保证工作是为保证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或健康状态所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临床医生普遍认为实验室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所产生误差都来源于实验室的分析。
可实践表明医护人员在从取标本到该标本送到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该环节不仅要求医护人员也要求接受标本的检验人员对影响检验结果各因素有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还要求采集标本的人员具有规范化的操作。
严格控制临床检验标本质量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护士应做到: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由于对专业的知识不太了解,因此,会在采集标本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误差;也有可能护士采集标本时选错采集管这样不仅使得检验结果出现很大误差,也有可能使得医师与护士、检验人员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产生误解。
在采血过程中,护士应该正确使用止血带,因此,使得所获的标本达到标准,在采血完成之后,护士应该在运送和储存时间上尽量减少,并且尽快进行检测。
因为在运送一系列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标本所得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2]。
分析检查阶段报告
分析检查阶段报告分析检查阶段报告是软件测试过程中重要的文档之一,它主要记录并说明了在测试过程的分析检查阶段中所发现的问题、问题分类、问题的根本原因、问题的严重性等信息。
本文将对分析检查阶段报告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介绍如何编写合适、可行的分析检查阶段报告。
一、分析检查阶段报告的重要性在软件测试的过程中,分析检查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测试的成果以及后续的测试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分析检查阶段,一般都会针对软件的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源代码和测试计划等内容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析,从而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防止这些问题在后续的测试环节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安全隐患。
针对分析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需要进行严格的分类,给出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汇总成分析检查阶段报告。
这份报告对于测试工作的推进和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保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检查阶段报告的内容分析检查阶段报告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 问题的分类:将问题归类,例如程序缺陷、软件规格错误、设计文档不准确、流程问题等等。
2. 问题的描述:对问题进行具体的描述,包括问题发生的位置、具体现象、可能的原因等等。
3. 问题的严重程度:根据问题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4. 解决方案:对每个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设计修改、代码修订、测试计划修改等等。
5. 验证方法:对解决方案进行验证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
6. 风险评估:根据分析检查阶段的结果,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分析检查阶段报告的编写规范为了确保分析检查阶段报告的有效性,必须遵循一定的编写规范。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描述要详细:在描述问题时,需要提供具体的信息,如误差代码、可能的处理方式等。
同时,需要为问题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和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理解。
2. 严重性评估要准确:在评估问题的严重性时,需要考虑问题的后果以及对程序的影响。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加强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质量。
采用的方法为保证分析前检验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的注意事项。
做好知识宣教、注重检验与临床的相互沟通,充分完善各项制度。
加强了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保证了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显著提高了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质量管理;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诊断技术日新月异,自动化检验仪器普遍应用于现代化临床实验室。
这就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三个阶段。
而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全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那么何为文件将其定义为按照时间顺序,从临床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步骤。
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样品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输。
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阶段,应该引起重视[1]。
一、加强与临床的相互沟通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相互沟通是做好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前提。
只有临床医师开出信息准确完整的申请单,并留取到患者高质量的标本,检验人员从事的一切检验工作才有意义。
首先,化验申请单应包括足够的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验项目、临床诊断、病床号、病志号、时间、申请医生或需要注明的其他事项。
书写不完整的或患者患有特殊疾病的,要及时询问临床医师患者的具体情况;然后检验人员要配合指导临床正确地留取标本并送往检验科;最后检验科对送检标本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要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于与临床相互沟通。
因此,很好的与临床相互沟通是做好分析前质量管理的第一步。
二、患者准备患者的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采集标本的质量。
重视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
重视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检验新项目逐渐增多,检验仪器的使用替代了大量传统手工操作,使检验更加标准化,临床医生也越来越依靠检验结果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提高检验质量成为检验科工作的首要问题。
但是检验结果与病人的临床状态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遇此情况,检验科被指责质量管理不过关。
实际上许多不准确的检验结果并非是检验科检测的原因。
根据大量资料报道,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的70%左右,有的报道为80%[1]。
因此,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最易出现问题、潜在因素最多、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应当引起全体医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阶段。
其中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被检验工作者重视,通过规范操作、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来监控检测的整个过程,使结果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
而分析前阶段的绝大多数工作是由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完成的,相对不可控,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指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申请开始直至将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这一阶段,它包括了医生如何选择试验、开检验申请单、患者的准备、护士对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等几个方面。
1 医生的工作1.1医生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在实验医学中,每组检验都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而且不同的疾病、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应选择的项目也有所不同。
选择试验时首先要明确进行检验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医生来说,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1.2规范填写检验申请单检验申请单是实验室工作的论据,临床医生应当认真、仔细填写,为实验室提供完整的病人信息,为数据管理和检测后质量分析建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重要性
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按时间顺序该阶段是从临床医师的检验单申请开开始,包括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
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主要内容为:保证检验项目申请的科学、合理性;根据临床医师的检验要求,患者的正确准备;原始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
临床医学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检验技术的现代化进程,使临床检验成为疾病诊断、危险分析、治疗效果评价和健康状况监测的重要手段。
检验结果准确是防病治病和提高人类健康的基本要求,但在检验科经常接到临床对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投诉和抱怨。
若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都不认真分析研究不准确的原因,会产生临床科室对检验结果的不信赖,导致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矛盾,检验科被指责质量管理不过关。
检验科对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特别重视,然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工作不重视,即使用最好的仪器和方法,技术最熟练的人员去检测,得到结果最准确,并不能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甚至还可能起误导作用
根据检验科的工作特点,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阶段、分析阶段和分析后阶段。
分析前阶段是指从医师选择检测项目提出检测申请单直至将检测标本送至实验室;分析阶段即标本被检测的过程;分析后阶段指的是患者标本分析后检测结果的发出直至临床应用。
从医学检验要求来看,检验人员不能只考虑分析阶段质量保证,必须重视和参与分析前阶段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1 实验室的要求
实验室需要足够数量的、“熟悉标准操作程序(SOP)”、具有上岗资格的工作人员,并有合理分工;检测仪器维护良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有足够量的、高质量的合适试剂;高质量质控品的准备;各种必要消耗品的准备;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如温湿度、电压其他干扰等);标本的编号、加样保证准备无误。
2 作好患者解释工作
患者应在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时,血红蛋白(Hb)升高,红细胞(RBC)升高,运动后,可使ALT、AST、LD、CK等一时升高。
患者应空腹采血,许多正常参考值都是以空腹血液测定值为基础的,急诊特殊项目例外。
另外,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临床医师有可能起误导作用,为减少干扰,可暂停药,或遵医嘱。
3 检验科应向临床科室进行宣传,使医护人员了解标本如何采集、输送、保存,或明确规定“标本采集须知”、“标本采集规范”等内容
一般包括:检验项目名称、采集保存标本、用何种真空管、是否抗凝、抗凝剂的比例必须正确及防腐剂的应用等。
采样时间要具代表性,尽可能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
使不同患者之间,或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之间检测结果有可比性。
选择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如细菌培养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
早孕
试验在孕后35 d后送检,阳性率为高峰期。
选择对诊断有价值的时间,如急性心梗CTnT或I测定在发病6 h采样较好。
止血带在使用1 min内采血,见回血后立即松开,都可保证血标本的质量。
抽血时应防溶血、防污染,因溶血可使K、ALT、AST、LDH、RBC内含量比血浆中高出数倍乃至数百倍,造成检测结果的假性增高,有时需防接触空气(如血气分析),若接触空气可使PCO2和PO2改变而无测定价值。
同时提供患者的唯一性标志,如注明姓名、科室、床号、病历号、检查项目及采集时间。
另外,边输液边抽血作Na、Glu的检测结果,更不能用于临床。
发现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科室,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若不能尽快检测,可暂时放入冰箱保存,采集后的标本放置过久易造成血液中某些成分的降低(如糖和酶活性)、溶血、蒸发、病原菌的死亡和污染,造成虚假的结果。
需加防腐剂的可咨询检验科以便使用合理,而使检测结果不受影响。
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是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1],据研究,检验前阶段所占时间占全部时间的半数,这方面需要有临床医生、护士的配合和支持。
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
这项工作应在医院医疗机构统一领导下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中去解决,医院职能部门要对此加以重视、参与及协调,平时有相应的检查与考评。
标本发生缺陷时,应及时反馈给科室,以便改进。
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总结经验,确保高质量的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