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
小学数学评课稿15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15篇小学数学评课稿1刚刚听了罗老师执教的数学《年月日》感受很多,这节课上的非常好,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亮点:一、重点、难点把握准确,知识讲解清楚。
罗老师对教材能够认真钻研,抓住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并能围绕重点设计教学方案,层层深入,注重知识的点拨探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有效地运用于课堂中。
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重点突出。
通过交流、练习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渡自然,教学中善于鼓励,真诚关注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对教学难点,能够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拳头记忆法〔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或歌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增强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运用的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罗老师能把远教资源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形象直观的图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特别是年月日的形成的由来教者采用动画形式演示即直观又形象使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扎实。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整节课都是通过韩老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说、想、发现探究新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其中罗老师组织大家通过观察年历表知道大小月的知识点,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了这一知识。
罗老师还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泼。
做到了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新知识的探究。
四、评价及时合理罗老师十分重视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并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及时对合作好的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精选5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精选5篇)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精选5篇)评课稿,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
评课还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能促进整个教学改革向前发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精选5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篇1今天上午王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节二年级的数学研讨课,听后对本节课有如下思考:一、教学目标方面我认为本节课是在一年级认识整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为: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2、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小时、1分钟的时间。
结合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
明白1时=60分3、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课堂教学必须围绕以上三维目标进行展开。
二、课前导入方面王老师在课前让孩子们进行了开火车数数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对集中学生的思想很有意义。
但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整5的数数游戏仿佛没有结合,直接借助了5的乘法口诀,就让学生认识了钟面上的分钟数。
三、课件制作方面王老师制作了色彩鲜艳的课件,直观、形象,这些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可以说王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
在课下的备课上也花了功夫,特别是相当多的PPT都以运动轨迹呈现,说明王老师在信息技术方面也具备了相当过硬的基本功,值得称赞。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时间”作为数学知识尤为抽象,掌握起来还有一定困难。
在课堂教学时,钱老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一个直观、清晰的钟面图上认识时针与分针,用课件的动态形式呈现时针或分针所经过的路程,对教学起到了很好辅助作用。
四、学生合作方面整节课的教学中,王老师虽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但合作不够深入,合作的问题设计的不多,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安排的相对老师的讲解显得少了一些。
小学数学评课稿(实用8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实用8篇)小学数学评课稿1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三位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我觉得三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
教学时,三位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如三位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
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 ”“ ”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
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小学数学评课稿(15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15篇)小学数学评课稿1一、把握找规律的落脚点——找规律重在“找”从课程标准的表述里我们能够体会到,探求活动、探求过程比探求结论更加重要。
如果教学的着眼点、着重点不放在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上,而过分关注结论,可能导致教学从探索发现规律变成接受记忆规律。
因此,找规律教学所揭示的规律是乘法原理。
但其教学不是为了形成某个数学概念或记住某种法则,而是开展数学活动,积累探索规律的体验。
所以找规律的重心应该在于“找”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全过程。
为此,在教学中学生展开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首先,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操作学具,在动手的过程中,关于“有序”的思想才能逐步生成;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搭配的方案,这期间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抽象方式,表现出不同的结果,这把动态操作中的思想和逻辑用更为直观但又更为抽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阶段是形象的,但也已经开始孕育抽象了;最后让学生体会符号算式的内涵,这样真正上升到抽象的阶段,使学生对数学规律有了更为理性的把握。
并且该课所体现的“实物操作——数形结合——归纳论证”这一探究过程也使学生体验了数学思考的一般方法。
二、把握现象内在的本质——规律的数学表达找规律重视过程,但不等于不要结论。
找规律是认识客观现象的标志。
如果正确地概括出一类现象的规律,就准确了解了这类现象的本质特点。
人们探索规律(包括学生找规律活动),应该概括出规律。
概括规律是发展思维的极好时机。
概括规律需要对一类现象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地抽象,需要对一类现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归纳。
概括规律是高强度、高效度的思维活动,是对思维的锻炼,能促进思维发展。
尤其是以适当的形式表示规律,具有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新的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一个观念: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要引导学生经历合情推理的发现阶段和演绎推理的论证阶段,这样数学教学才完整。
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放弃引导学生归纳和论证,而是通过必要的变式,让学生积累多个同类规律的案例,有了多个案例,就为不完全归纳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对这些平行资源进行抽象就会获得猜想:帽子的数量×木偶的数量=搭配方案的数量。
数学评课稿(优秀6篇)
数学评课稿(优秀6篇)数学评课稿篇一聆听了郑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认识角》一课,郑老师以她独特的教育魅力深深的吸引了我,感受如下:1、郑老师教态和蔼可亲,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教学基本功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孩子喜欢这样的老师,课堂氛围好,老师学生之间能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教学效果好。
2、在大量的活动中积累角的表象,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突出角的认识。
课始,从具体的实物中剥离出角。
找一找;你能像老师这样找到周围的角吗?摸一摸;沿着角的两条边摸一摸。
说一说;结合前面找角摸角的'过程,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做一做;用两根小棒或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辨一辨;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角的边长无关这两个难点时。
倪老师先出示三个钟面,让学生观察钟面上三个大小不同的角,你想说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比角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这个环节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角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设计了“比较角的大小”的环节,最后通过用扇子和剪刀的打开与合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
总之,这节课郑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精心设计教案,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多样,讲求实效,真正实现了知识不再是全靠老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获得这一目标。
其实利用我们的身体做一个活动角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用两只手做角的两条边,手的合拢分开也能体现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学生也很感兴趣。
数学评课稿篇二三天来,五位老师精神饱满,神采飞扬,为我们展示了一节节教学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使我们受益匪浅。
现在我代表三年级组对本周的五节课做评课发言。
共同优点:1、课件制作精美,直观,讲解清晰透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题型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评课稿3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3篇小学数学评课稿一《认识时间》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会看几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较困难。
特别是看几分,很容易受时针看法的影响而将两者混淆。
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知识,给学生以视觉刺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时,程老师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
特别是在认识几分时,课件演示将分针走过的痕迹用较粗的红线标出,让学生清楚知道分针看小格,时针看大格,印象比较深刻。
二、巧妙设计,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几时多是学生认识的一个难点。
如4时多,学生容易看成5时多。
课伊始,陈老师就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入手,出示时针指向数字9和10之间,问是几时多。
并总结如果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看小的。
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程老师也注意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除让学生集体说说分针走到各个数字分别代表几分外,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几个关键的数字,以便更快地读出几分。
有的学生说记住6就是30分,有的说记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
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抓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巧记,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程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如认识时、分时,出示课件观察时针走动1大格是几时,分针走动1大格是几分,然后提问:“两个1怎么不一样?”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认识时针走过1大格是1时,分针走过1大格是5分。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7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7篇)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精选7篇)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篇1今天学习《认识时间》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的,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
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孩子复习了整时,几时过一点,快几时了,然后认识分,重新认识钟表,知道钟表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
本节课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在拨一拨中学习几时几分。
但本节课存在着不足:1.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些孩子5个5个的数也不够熟练,是依靠手指来完成这一过程的。
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很难,在认识钟表的时间时出现了困难。
2.还有一些孩子在数大格时,由于手和嘴在数的时候不一致,往往出现多数5分或少数5分。
3.部分学生在读时间时往往容易读错,例如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
这可能受之前学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的思维的限制。
还有的学生是分针指着数字3,就说是3分钟,指着数字8就说是8分钟等。
第二节课,我又复习巩固了认识时间,让学生自己拨钟表,观察分钟转动时,时针的变化,尤其对比观察半时前后时针的位置变化,让孩子拨一拨8时45分,接着让分针继续前进15分,到9时,观察这两个时刻时针的位置都指向9。
但第一个时刻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9,还没到9时,再过15分钟才到9时,所以虽然时针指向9但并不表示9时。
我重点让孩子动手拨一拨,同桌一个人拨钟表,另一个人认时间。
过一会儿,同桌调换。
然后,让一个孩子上台拨钟表,全班同学说时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认真备课,多方位了解学生,做好预设,让我的课堂在追求生动活泼的同时,追求实效性。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篇2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今天齐老师的以猜谜的方式引出时钟,再根据小红一天的作息时间为主线进行教学。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优秀评课稿(精选9篇)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优秀评课稿(精选9篇)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优秀评课稿(精选9篇)姜银平老师《简单的推理》这一堂课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将数学生活化贯穿整堂课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优秀评课稿(精选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优秀评课稿篇1一、情境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兴趣。
“简单推理”这一教学内容包括“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和“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
逻辑推理思维性比较强,也比较抽象。
如果单单依靠纯“文字”进行推理,学生一定会没有兴趣,无“戏”可做。
怎样使这节课从“无味”变的“有味” 让我们的孩子喜欢呢?教师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侦探“柯南”,请学生踊跃充当柯南的小助手。
对于喜欢动画的孩子而言,这样的情境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
二、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保护兴趣在课堂中,教师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小红和小明有一本语文书和数学书,小红拿的不是语文书。
让学生来说说看,小红、小明分别拿的是什么书?这个问题相对简单,教师通过让多位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沟通,最后才得出结论,从而避免了直接把方法或答案抛给学生,而这样的探究过程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培养兴趣是非常有用的。
三、数学生活化,注重小组合作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
而本课在巩固环节出示的习题包括拍皮球的数量、口算的名次、比身高、当侦探等,这些形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通过自己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把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
这节课教师不但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推理的过程,而且在体验的同时也关注与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整个过程设计上深入浅出,层层推进,思维敏锐,有重点,有深度,有广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优秀评课稿篇2今日听了高教师的《射线、直线和线段》这一课,真是受益非浅。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三篇
【导语】《⾓的初步认识》⼀节是让学⽣结合⾃⼰的⽣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形、正⽅形、长⽅体、正⽅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
准备了以下评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今天听了平飞娜⽼师的《⾓的初步认识》这⼀课下⾯我就从以下⼏点说说我对⾓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些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师让同学们在⽣活中找⾓,使学⽣初步感知⾓,教师⽤纸⽚折⾓,让学⽣在观察中,得到⼤量的感性认识,形成⾓的正确表象。
在折好⾓后,⽼师让学⽣感知⾓的两条线是直直的,这时⽼师将给出“⾓的顶点,直直的线是⾓的边”这⼀概念,同时让学⽣归纳出⾓的组成,从⽽揭⽰⾓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共同特点:⼀个顶点,两条边。
以上这⼀系列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初步认识⾓,知道⾓的各部分的名称”这⼀知识与技能⽬标在进⾏。
在导⼊过程中,⽼师让学⽣在⾃⼰周围找⾓,有的甚⾄找到同学⾝上去了,这把原本抽象的⾓和⽣活中的⾓紧密的联系起来,不仅让学⽣加深了对⾓的认识,还让他们⾃然⽽然的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活,数学就在他们⾝边。
在整堂课中,学⽣的学习积极性都很⾼,学⽣亲⾃动⼿折⾓、画⾓及改变⾓的⼤⼩,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体验⾓的⼀些本质属性。
在⾓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师在多个地⽅运⽤了多媒体。
特别是在显⽰⾓的各部分名称,⾓的画法及变⾓时,充分运⽤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学⽣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在展⽰学⽣所画⾓和⽤三根⼩棒摆⾓时,⽼师没有合理的利⽤投影仪。
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上,⽼师根据较低年级学⽣的⼼理特点。
⾸先是判断⾓、数⾓、做游戏—变⾓及⾓的⼤⼩,题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深,由会到熟,循序渐进。
根据学⽣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可知这节课的教学⽬标是达到了的,学⽣不仅认识了⾓,会判断⾓的⼤⼩,⽽且还会画⾓。
另外,将⾓与⽣活实际相联系,这充分体现了⾓在⽣活中的应⽤,也就是体现了数学的⽣活性,让数学学习与⼉童⾃⼰的⽣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他们的⽣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寻找发现探索中认识和掌握数学。
小学数学评课稿5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5篇小学数学评课稿1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
《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雷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而教师的引领又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了思维的加速。
教学中雷老师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中体会、领悟单位1,共同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之后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
在这样的数概念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整个新课的学习,看似教师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雷老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辨析问题,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雷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他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了分数,有效推动了学生知识认知体系的螺旋上升。
在课堂中,雷老师还很注重数学史学知识的渗透,让学生知道这个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一定时期慢慢形成的。
通过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理解。
数学评课稿(通用21篇)
数学评课稿数学评课稿(通用21篇)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评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评课稿篇1《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程老师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自主设计操作,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活用素材,激发推理兴趣程老师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在玩中思。
根据二年级的孩子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程老师活用素材,创造性的使用素材,设计猜老师的年龄、猜智慧星、猜水果、猜帽子的颜色等有趣贴进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推理兴趣。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整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广度,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发展。
二、层层递进,渗透数学思想程老师的这节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猜测等直观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这节课引入环节。
就设计了让学生猜想,共分三个层次,首先课一开始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瞎”猜(即随便猜),学生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的答案的;然后在老师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学生从中感悟到有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老师的再次提示下,学生很快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学生从中领悟到了“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的。
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8篇)
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8篇)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1今天的两节课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反思的地方。
以下我就陈xx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发表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
如果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陈老师很成功的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
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3、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写法和读法。
其次,陈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让学生在童趣中学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陈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
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二、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陈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三、让学生在需要中学数学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二年级下册教材《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其最大的变化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了一些。
在20xx年,我在自己学校也开过这节课,感觉学生听得迷迷糊糊,不能将移动的规律找到,尤其是后进生。
任老师的《找规律》,思路很清晰,整堂课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我感觉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习。
1、注重学生学习的起点,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
刚开始出示彩旗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简单排列,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方向,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渗透规律的无处不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中陈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彩旗、密码门以及聪聪请吃水果、喝茶等情境,流露出教师在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重组教材和合适选择教学素材的意识,并能在情境中提炼出主干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使所创设的情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创设良好的互动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学习习惯。
如在学生上来操作、表述时提问学生: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学生表述,同桌互说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在学习方阵排列规律时,陈老师在一个学生表述规律的时候,请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过程;接着,让学生在表述规律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动作,由动作引导知识的建立;在学习线形排列规律时,陈老师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摆一摆探索出规律,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究和形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节课的教学,就能看出教师平时上课的影子。
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1 《秒的认识》是一节生活知识课,朱老师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教学流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的教学信息丰富多彩。
如:录像、游戏、体验活动等等,课堂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效果不错。
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特色:
这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利用课件展示嫦娥奔月的场景,运动场上的时间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
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比如,让学生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孩子们可以写字,可以做口算题,可以读文章,还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事情进行体验,效果挺好。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学数学与用数学有机联系起来。
如在游戏环节中,让学生估测每个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比如:穿好一件衣服大约多少时间……这些活动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教师十分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2 上周听了两节二年级数学组的一课二上《7的乘法口诀》,感触颇深。
陈老师上课老练,课堂驾驭灵活自由,课堂激情澎湃,还有那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细腻的课堂设计,无不让我受益匪浅;汪老师虽是一个美术专业的老师,竟也能把数学课上的这么成功,课堂虽然平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口诀已熟练掌握、并且灵活记忆,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两节课基本流程差不多,都是成功的好课。
下面主要围绕第一节,谈谈我的听课感受。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节课的教学,就能看出教师平时上课的影子。
本课的教学,让我看出了师生之间通过一年多的相处,默契已达到一定程度。
如例题中
一共有7个问题,当前两个问题“摆1只、2只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解决后,第三个问题“摆3只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开始,教师只要说“请问”两字,马上有同学知道教师将要说什么问题,有一半同学能把教师心里的问题全部说出来了。
编口诀的过程中,反复有学生说:“应该把小数放在前面。
”再如:当7的所有口诀全部编完,教师刚出示课题后,马上有同学争先恐后的发言:“老师,我有发现。
”教师连过渡语言都不需要,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研究并识记口诀。
本课中,学习口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而在这之前,如何识记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课通过读口诀,来达到记忆的目的,共体现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观察老师是怎么读的,一会儿我请大本领的小朋友来领读。
”这一次是算式和口诀一起读,小孩子最喜欢当小老师领读,这句话,能让全班同学集中注意力听,又教会了学生读口诀的技巧。
第二层次:“你坐的真神气,我请你来领读,这一次,只读口诀。
”这一次是只读口诀。
第三层次:“考考你,你能背出来吗?”当小朋友背不出来时,其余同学可以提醒他方法,这一层次,其实是对几句特别难记口诀的再次理解。
然后会背的同学起立,闭上眼睛一起背,促使全体同学积极背诵。
第四层次:“那一句不会背,我们读的过程中再来记一记。
”全班齐读,此时,大部分同学已能背出,这是对后进生的兼
顾。
这节课中,我们经常会听见老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你的声音真大声,和老师一样大。
”“感谢你,你把小数放在前面。
”“我特别喜欢某某的回答,说得特别好,用到了两个乘数。
”“你坐的真神气,我请你来领读。
”“先做好的小朋友已经在开始背口诀了,真好。
”等等言语,充满浓浓的赞美和关爱,难怪学生会激情澎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