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汤的临床运用的心得
白虎汤首见于《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里俱热,白虎汤主之。
”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219条:“三阳合病(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语言不利,食不知味)面垢,谵语贵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是以,白虎汤为治阳明经证,热厥,三阳经合病证以及阳明经胃热炽盛的主方,治阳明证汗出、渴欲饮水,脉洪大浮滑,不恶寒反恶热,以及中喝烦热而白虎汤首见于《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里俱热,白虎汤主之。
”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219条:“三阳合病(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语言不利,食不知味)面垢,谵语贵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是以,白虎汤为治阳明经证,热厥,三阳经合病证以及阳明经胃热炽盛的主方,治阳明证汗出、渴欲饮水,脉洪大浮滑,不恶寒反恶热,以及中喝烦热而渴等症。
由汉至清代,千余年来,医家遵仲景之书为鼻祖,由於该方药筒效宏,治病广泛颇为后世医家所选用,目前有临中堪称之为广大普清热剂(杀菌剂、消炎剂)。
《方剂学》以之为清气分热的首方,并誉为清热剂的三大基础方之一。
一、配伍严紧,药简效宏:自虎汤是由:生石膏一两((50g) )、知母五钱(18g)、生甘草三钱(6g)、白粳米六合,(9g) 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药(辛甘苦)三味组成。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质重气轻,入肺胃二经,善清阳明里热而透邪外达,且能上透清窍而止头痛,以除阳明气分之热为主。
故为君药。
知母味苦性寒、质润,性寒以清其热,质润以滋其燥,功善清热养阴生津以助石膏清热除烦,又能使壮热灼伤之胃阴得以滋养,是为臣药。
二药相辅相成新如姊妹,相须为用既能大清阳明内蕴之热,又能养阴除烦止渴。
炙甘草、粳米养胃生津,使大寒之剂无殒脾胃之弊。
【中药方剂】白虎汤
【中药方剂】白虎汤【方剂名】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甘草二两,炙(6g) 粳米六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解】本方证是由于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病邪传气分所致,即阳明气分热盛证。
里热炽盛,向外熏蒸,迫津外泄,故见壮热面赤,汗出恶热;热灼津伤,则烦渴引饮;脉洪大为里热炽盛之象。
治宜直清里热,除烦生津。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善于清解阳明经热邪,透热出表,除烦止渴,故重用为君药。
知母苦寒质润,苦寒可助石膏清泄肺胃实热,质润能滋阴润燥以救阴,为臣药。
君臣相须为用,既可大清气分之热,又能滋阴生津,功效倍增。
炙甘草、粳米益胃和中,并防石膏、知母大寒伤胃,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使热邪得清,津液得复,诸证自愈。
白虎为西方金神,用以名汤,比喻其清热之力浩大。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代表方。
临床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等属气分热盛者。
【使用注意】凡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血虚发热,脉洪而重按无力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白虎汤中为何配伍粳米?本方主治阳明胃经热盛,粳米为谷物,具有甘缓留中之能,使方中石膏、知母寒凉苦降之力“不速下行”而“留连于胃中”,以保证药力留驻中焦,以最大限度发挥本方的“清中”的作用。
现代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本方中粳米可使药液质地黏稠,浓度增大,有利于方中石膏等有效微细颗粒尽可能悬浮于药液中,从而大大地提高方中药物的溶解度,以增强本方的退热效应。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实用版】
目录
1.白虎汤的来源和组成
2.白虎汤的功效与主治
3.白虎汤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白虎汤在《伤寒论》中的地位和影响
正文
一、白虎汤的来源和组成
《伤寒论》是古代中国一部著名的医学经典,其中记载了许多有效的中药方剂。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的一个著名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伤寒病症。
白虎汤的组成包括石膏、知母、炙甘草和粳米。
石膏为君药,能清热解毒;知母为臣药,能滋阴润燥;炙甘草和粳米为佐使药,能调和诸药,兼有补充营养的作用。
二、白虎汤的功效与主治
白虎汤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主治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等症状。
适用于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语遗尿,发汗则语,下之则头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
三、白虎汤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白虎汤的服用方法是将石膏、知母、炙甘草和粳米加水煎煮,米熟汤成后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在服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腥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2.服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3.服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四、白虎汤在《伤寒论》中的地位和影响
白虎汤在《伤寒论》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治疗伤寒病症的代表方剂之一。
后世医学家对白虎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认为白虎汤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调和气血等功效,适用于多种热性病证。
第1页共1页。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一、白虎汤的概述白虎汤是伤寒论中的一方经典方剂,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创。
它是治疗伤寒病的重要方剂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表里两虚、热邪侵袭所致的高热、口渴、大汗、脉象浮数等症状。
二、方剂组成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包括:1.石膏: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
2.知母:具有清热生津、滋阴降火的作用。
3.粳米:具有养阴润燥的作用。
4.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症状的作用。
三、方剂功效白虎汤的主要功效有:1.清热解毒:石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降低体内的热毒。
2.生津止渴:知母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可以解除口渴的症状。
3.养阴润燥:粳米具有养阴润燥的作用,可以缓解因高热而引起的口干舌燥。
4.调和药性: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可以增强方剂的整体效果。
四、方剂应用白虎汤适用于以下情况:1.伤寒病初起,表里两虚,症状轻微,如发热、口渴、大汗等。
2.体内有热邪侵袭,导致高热、口渴、大汗、脉象浮数等症状。
3.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五、方剂应用禁忌白虎汤在以下情况下禁用:1.体内有实热或湿热壅盛的情况。
2.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患者。
3.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六、方剂用法与剂量白虎汤的用法与剂量如下:1.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60克,甘草6克。
2.将石膏、知母、粳米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熟成粥状。
3.最后加入甘草煮沸片刻即可。
七、方剂方解1.石膏:清热解毒,降火。
2.知母:清热生津,滋阴降火。
3.粳米:养阴润燥。
4.甘草:调和药性,缓解症状。
八、方剂临床应用白虎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伤寒病,特别是表里两虚、热邪侵袭所致的高热、口渴、大汗等症状。
它具有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的特点,是治疗伤寒病的常用方剂之一。
九、方剂注意事项在使用白虎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当使用。
2.注意用药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3.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4.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白虎汤的来源与含义二、白虎汤的组成及功效三、白虎汤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四、白虎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正文一、白虎汤的来源与含义白虎汤是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一个著名方剂。
据《伤寒论》记载,该方剂由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等四味药组成,具有泻火、清热、生津等功效。
白虎汤名字的由来与其方剂组成有关。
白虎为丙方金神,代表西方,与秋季相应。
取以名汤,意味着秋金得令,炎暑自解。
二、白虎汤的组成及功效1.组成:白虎汤的组成包括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
知母:味苦、甘,性寒。
具有清热、滋阴、润燥的作用。
石膏:味甘、淡,性寒。
具有清热、生津、解毒的作用。
炙甘草:味甘,性平。
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
粳米:味甘,性平。
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2.功效: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等症状。
具有清热、泻火、生津等功效。
三、白虎汤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在《伤寒论》中,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太阳、阳明、少阳三经病证。
包括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等症状。
此外,白虎汤还用于治疗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语遗尿等症状。
四、白虎汤的现代临床应用现代中医临床中,白虎汤的应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伤寒病证。
研究发现,白虎汤对许多现代疾病,如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糖尿病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白虎汤是《伤寒论》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方剂,其组成及功效为后世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伤寒论》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其中的白虎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伤寒的方剂。
下面是白虎汤相关的一些参考内容。
白虎汤最早记载于《伤寒论》的第五十八条,原文为:"内热者不可发汗,汗出必恶风;今病者亦自汗出,恶风,白虎汤主之。
"从这个原文可以看出,白虎汤适用于伤寒病人体内热盛,自汗而又恶风的情况。
白虎汤的方剂组成主要包括石膏、知母、麻黄、桂枝和芒硝。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些药物的作用及其配伍原理:1. 石膏:寒石膏性味甘咸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敛汗等功效。
石膏可清除体内的热邪,解除内热引起的症状,如口渴、目赤等。
与其他药物组合使用时,石膏能够温和地发挥作用,同时也可增加其他药物的疗效。
2. 知母:知母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润燥生津的作用。
知母可清热津液,解毒退热,治疗高热、口渴、烦躁等症状。
知母与石膏配伍,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清除体内的热邪。
3. 麻黄:麻黄性味苦辛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
麻黄可通过发汗,将体内的表邪排出,从而缓解发热、恶寒等症状。
在白虎汤中的作用是发汗,从而帮助体内的热邪排出。
4. 桂枝:桂枝性味辛甘温,具有温阳解表、利水止泻的作用。
桂枝能够温和地解表发汗,缓解发热、恶寒等症状。
同时,桂枝还具有调和胃肠功能的作用,可以改善伤寒病人的消化系统症状。
5. 芒硝:芒硝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尿的作用。
芒硝可贯彻整个方剂,发挥整体疏风清热、解毒止痛的作用。
白虎汤的配方原理是通过石膏、知母等寒凉药物清热解毒,麻黄和桂枝的温阳作用发汗解表,芒硝泻火利水,共同作用以清除体内的热邪,消除发热、汗出、恶风等症状。
此外,白虎汤也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适当的配伍调整,在保持白虎汤的基本组成的同时,可以增减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白虎汤是治疗伤寒的重要方剂之一。
它通过清热解毒、发汗解表、泻火利尿等作用,能够有效地治疗伤寒病人的热盛、自汗、恶风等症状,给病人带去舒适和康复的希望。
《伤寒论》名方白虎汤原文与释义
白虎汤/石膏(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方剂组成】知母18 克,生石膏45-100 克,炙甘草 6 克,粳米30 克【用法】以上四味,水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方解】石膏、知母除热止烦。
甘草、粳米安中养正。
此治热用寒,而不为寒伤的良法。
按:世人皆知石膏性寒,但石膏质量重,溶解于水的成分有限,若不大量用则无效。
《神农本草经》谓为微寒即由于此。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76 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注解:《金匮玉函经》此条云:“伤寒脉浮滑,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之”。
王叔和注语亦谓、“旧云白通汤,一云白虎汤,恐非”。
可见本条为文是有问题的。
若就表热里寒的为证言,则宜白通汤。
不过表热里寒,脉不应浮滑。
若就脉浮滑言,则宜白虎汤,但又不应有表热里寒之证,此其中必有错简,待考。
《伤寒论》第219 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注解:口不仁,即口中不和。
面垢,即面不光泽。
腹满、谵语、遗尿为热盛于里;身重难以转侧则外复多湿、口不仁、面垢热在少阳,故谓为三阳合病。
热盛于里则不可发汗,若发汗则必益甚其谵语。
里虽热但不实,故亦不可下,若下之虚其里则额上汗出、手足逆冷。
若上证自汗出者,则宜白虎汤主之。
按:此虽谓为三阳合病,实即热盛于里的阳明病,不过里还不实,外复郁湿,汗固不可,下之亦逆,里热盛猛则汗自出,故以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第350 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注解:脉滑主里热,故脉滑而厥,知为里有热的热厥,宜以白虎汤主之。
【辨证要点】阳明病,自汗出,脉滑数者。
【验案】冯某,女性,25 岁,门诊病例,1967 年7 月20 日初诊。
高烧已二十余日,曾在好几家医院用各种抗菌素治疗均无效。
因颈部两侧淋巴结肿大,故多数医院诊断为淋巴结核。
因高烧不退,经人介绍来求诊治。
望其面黄无华,消瘦,自汗出,不恶寒,自感乏力身重,昨晚T39.7,苔薄少,舌质红降,脉滑数。
白虎汤《伤寒论》
口舌生疮
肝--胁痛
疏肝药
清养
脾胃--牙痛、呕吐 和胃降逆药
热阴 药 药 调理功能药
导赤散
宋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命名
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热 从小便而出……故名导赤散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 面赤 渴欲冷饮 口舌生疮
心经有热
小溲赤涩刺痛 心热移于小肠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2.本方常用于重症肝炎、肝昏迷、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尿毒症、过敏性紫癜、急性白血 病、败血症等属血分热盛者。 3.本方寒凉清滋,对于阳虚失血,脾胃虚弱 者忌用。
常用于热入血分之出血证(加减变化)
吐血 黄芩、石膏、白及、三七 衄血 黄芩、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便血 地榆、槐花 尿血 白茅根,小蓟 皮下出血(紫癜) 紫草、仙鹤草、旱
白虎汤
学习要求
掌握组成、功效、主治、方解、运 用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热病后期 余热未清
余热—身热、汗多 余热扰心—心胸烦闷 余热扰胃—气逆欲呕
清热 除烦 和胃降逆
石膏 麦冬
竹叶 半夏
津伤—口干喜饮 气津两伤 气耗—虚羸少气
益气 生津
舌红苔少,脉虚数
人参 麦冬 粳米、甘草
【使用注意】
使用本方应注意舌诊,正如《温病条辨》 所说:“舌白滑者,不可与也。”舌苔 白滑,是挟有湿邪之象,忌用本方,否 则助湿留邪,致使病程延长,必须是舌 绛而干,才可应用本方。
学习要求
组成、功效、主治、方解 清营汤中凉血药配伍活血药的意义 “透热转气”法在方中的体现 。
犀角地黄汤
咽喉不利 舌燥口渴
发于头面 壅于上焦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一、引言《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
其中的白虎汤条文是该书中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伤寒论》中关于白虎汤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二、白虎汤的起源与作用白虎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它主要由黄连、知母、石膏和甘草等草药组成。
《伤寒论》中记载了使用白虎汤来治疗伤寒病的方法和效果。
白虎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它适用于治疗因热毒引起的高热、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以及出血不止、尿血等情况。
三、白虎汤的配方与用法根据《伤寒论》中的记载,白虎汤主要由以下几味中药组成:1.黄连: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2.知母: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的作用。
3.石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4.甘草:有调和药性、缓解其他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作用。
将以上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汤剂,常见的剂量是黄连6克,知母9克,石膏15克,甘草3克。
将草药加水煎煮后服用。
四、白虎汤的适应症与禁忌白虎汤适用于治疗伤寒病及相关症状,如高热、口渴、大便秘结等。
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出血不止、尿血等情况。
但是,由于白虎汤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所以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需要慎用或禁忌使用: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白虎汤。
2.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白虎汤。
3.体质寒凉、容易感冒的人也应慎用。
在使用白虎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疗程,并遵医嘱服用。
五、白虎汤的临床应用白虎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它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场景:1.治疗伤寒病:白虎汤是治疗伤寒病的经典方剂之一,它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有效缓解高热、口渴等症状。
2.治疗出血不止:由于白虎汤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所以在一些出血不止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
3.治疗尿血:尿血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白虎汤可以通过凉血止血的作用来缓解尿血情况。
当然,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并结合其他药物进行配合治疗。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伤寒论》是中医学经典之一,其中的白虎汤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伤寒病的方剂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白虎汤的条文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剂。
白虎汤的条文内容如下:白虎汤方,治当归汤诸证不中者,以白虎汤下之,慎勿复下。
白虎汤方,石膏难为附子,附子难为石膏,石膏附子咸而各难,石膏辛;附子苦辛。
病人无熟者,先下之,已有熟者,可不下。
渴欲多饮者,食之,不渴者,勿食。
小便数,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治烦热重感,小便不利,属陽明者也。
白虎汤方,治下焦有热,胸腹满者也。
白虎汤方,治胸中有痛,烦冤不得卧者也。
白虎汤方,治烦满而腹痛者也。
白虎汤方,治咽喉乾燥,不得息者也。
白虎汤方,治食欲不振,呕不欲食者也。
白虎汤方,治病人烦不得卧,口干舌燥者也。
白虎汤方,治身有热者也。
白虎汤方,治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者也。
白虎汤方,治小便不利,腹满不食者也。
白虎汤方,治心下有热,胸中窒满者也。
白虎汤方,治病人胸膈中有热,烦身不得卧者也。
白虎汤方,治少腹有热,小便不利者也。
白虎汤方,治病人秽热在脐下,小便不利者也。
白虎汤方,治身有寒者也。
白虎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方剂,适用于治疗由于外感而引起的身体热症。
在使用白虎汤时,需要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材,确保药方的准确性。
同时,在服用白虎汤期间,应注意饮食的调理,避免过多的寒凉食物,以避免影响药效。
总结起来,白虎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伤寒病的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外感引起的身体热症。
在使用白虎汤时,应遵循方剂的条文,确保使用正确的药材和剂量。
同时,饮食调理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注意避免过多寒凉食物的摄入。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正确使用白虎汤,有效治疗伤寒病,恢复健康。
白虎汤详解
白虎汤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白虎汤的来源白虎汤来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原方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被后世称为清热祖方。
主治伤寒阳明热盛证,或温病气分热盛证。
症见高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关于方剂的命名后世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是,仲景以四方之神名(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来命名方剂,如王孟英认为:“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
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
”(《温热经纬》);一种观点认为,仲景是以主药石膏色白量大、清热之力迅猛如虎命名。
第二节白虎汤的组成及用法白虎汤是一首清热泻火、除烦生津的方剂,其药物组成为:石膏(碎)一斤(50g),知母六两(18g),炙甘草二两(6g),粳米六合(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第三节白虎汤的功效与主治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1.石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
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此外尚含有少量硅酸、氢氧化铝、硫化物、有机物及微量的铁、镁等。
味辛廿,大寒。
归肺、胃经。
[功能]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主治] 用于外感温热病,清热泻火作用颇为显著,尤长于清泄气分实热,主治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等实热亢盛之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若邪渐深入,气血两燔,高热、发斑者,宜与水牛角、牡丹皮、玄参等清热凉血药同用,共奏解毒化斑、气血两清之效,如清瘟败毒饮。
用于肺热气喘,能清泄肺热,常与麻黄、杏仁等配伍,共奏清宣肺热和平喘之效,如麻杏石甘汤。
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能泻胃火,常与生地黄、牛膝等配伍。
煅石膏,外用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有清热、收敛之效。
可单用或配伍青黛、黄柏等。
历代医家论述:《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暴气喘息、咽热。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伤寒论·白虎汤条文》是古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之一,它详细阐述了伤寒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和处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生动、全面地介绍《伤寒论·白虎汤条文》的内容。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首先介绍了伤寒病的基本情况。
它说:“伤寒者,發熱而谵語,谵語而遺溺,遺溺而脉浮,浮則不痛,不浮則痛。
”说明了伤寒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高热、谵妄、小便失禁以及脉搏浮动等症状。
随后,《伤寒论·白虎汤条文》详细介绍了白虎汤的配方和用法。
它说:“白虎汤,石膏二兩,炙甘草一兩,大黄半兩。
”白虎汤主要由石膏、炙甘草和大黄组成,这些草药分别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脾胃、泻火通便的功效。
配方中的药物比例经过精确的计算,具有良好的疗效。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同时也指出了白虎汤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它说:“得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浮弱者,可发汗。
”说明在伤寒病初期,如果患者仍然表现为热症,脉搏浮弱时,可以使用白虎汤进行发汗治疗。
但对于病程较长或者脉搏没有浮弱的患者,则不适合使用白虎汤。
此外,《伤寒论·白虎汤条文》还提到了白虎汤的疗效和注意事项。
它说:“见咽喉痛,口燥而渴,便结而硬者,白虎汤主之。
”说明白虎汤不仅对发热症状有良好的疗效,还能够缓解咽喉痛、口干口渴、大便干结等相关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也同时提到:“白虎汤,发汗解表,利小便,此人病证与虎同悲也。
”提示使用白虎汤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避免使用不当导致身体过度损伤。
综上所述,《伤寒论·白虎汤条文》通过详细介绍了伤寒病的基本情况、白虎汤的配方和用法、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疗效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医生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在理解并研究《伤寒论·白虎汤条文》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和经验,灵活运用白虎汤治疗伤寒病,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白虎汤四禁
01 太阳
02 阳明
03 少阳
身重
腹满,口不仁面垢, 谵语遗尿
难以转侧
LOGO
伤寒, 脉滑而厥者, 里有热, 白虎汤主之。
里有热 脉
白虎汤
厥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 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 也。
热 郁热闭塞于里,阳明在经之 热,未传与腑,而传入少阳, 再由少阳腑脏相传,传入厥 阴肝。
02
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 重剂白虎汤主之。
LOGO
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
脉沉者,不可与也
不渴者,不可与也
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LOGO
仅凭一症或脉象是否过于片面? 对比: 《伤寒论》中白虎汤禁忌:伤寒,脉浮, 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症
脉
舌
一、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
LOGO
浮脉浮主表,弦为寒饮之脉,
脉象
细为正虚气血不足之象
二是热入营血,营血被邪热煎灼反无口渴之象,治疗应该采用清热凉血或透热转 气之法。如果使用白虎汤,可能会导致邪热郁闭营血之分而不能透 达气分。
四、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LOGO
1.《伤寒论》仅三阳合病提到自汗出,太阳与厥阴均未提到,因此以汗不出而作为禁 忌,显然与仲景相悖。
2.汗不出何也:一是温病初期外感寒邪卫气被遏,汗不得出。宜辛温解表。一是温病 后期津液过度耗损,无源作汗,治宜养阴生津或甘寒生津。两者皆不可与白虎,故应 视兼证而定。
2021
组会汇报
汇报人:
白虎汤之四禁
01
伤寒, 脉浮滑, 此为表有热, 里有寒, 白虎汤主之。--太阳病篇
三阳合病, 腹满身重, 难以转侧, 口不仁面垢, 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 则额上生汗, 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 白虎汤主之。--阳明病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摘要:
I.伤寒论简介
A.伤寒论背景
B.伤寒论作者
C.伤寒论主要内容
II.白虎汤的组成及功效
A.白虎汤的组成
B.白虎汤的功效
III.白虎汤的主治病症
A.病状描述
B.病因分析
C.治疗方法
IV.白虎汤在伤寒论中的地位
A.白虎汤在伤寒论中的位置
B.白虎汤与其他汤剂的比较
V.白虎汤的实际应用
A.临床应用
B.药方加减
C.注意事项
正文: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之一,成书于公元3 世纪初,作者是张仲景。
伤寒论主要讲述了伤寒的病因、病状、治疗方法等,是中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白虎汤的组成及功效】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的一种汤剂,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等组成。
白虎汤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伤寒病。
【白虎汤的主治病症】
白虎汤主治的病症为伤寒热病,症状包括高热、口渴、汗出、脉浮等。
病因主要是由于外邪入侵,导致身体阳气过盛,出现热病症状。
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通过白虎汤的成分来达到这个目的。
【白虎汤在伤寒论中的地位】
白虎汤在伤寒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伤寒论中清热解毒的代表方剂。
与其他汤剂相比,白虎汤更加重视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白虎汤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白虎汤常常与其他汤剂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在治疗严重感冒时,常常将白虎汤与麻黄汤、桂枝汤等结合使用。
在使用白虎汤时,需要注意药方的剂量和煎煮方法,以保证药效的发挥。
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汤《伤寒论》白虎汤是《伤寒论》中的一剂经典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的功效。
下面是一篇关于白虎汤的介绍和应用的文章。
白虎汤是我国中医药学中的一剂经典方剂,最早见于《伤寒论》。
其主要成分包括知母、石膏、甘草、粳米等草药。
白虎汤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热病症状、发热身痛、口渴、便秘等。
白虎汤的清热解毒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
热毒是指体内的邪热,表现为高热、烦渴、口干、尿赤等症状。
白虎汤中的知母和石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凉血清热,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白虎汤的祛风利湿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排除体内的湿气和风邪。
湿气和风邪是导致人们出现关节疼痛、湿疹等症状的原因之一。
白虎汤中的知母具有祛风利湿的作用,能够排除体内的湿气和风邪,对于缓解关节疼痛、湿疹等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白虎汤的配伍精妙,每味药物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配合关系。
首先,知母能够清热解毒,又能利尿消肿;石膏能够清热解毒,除烦止渴。
这两味药物合用,可以协同作用,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
此外,甘草有和中调和的作用,能够缓解知母和石膏的苦寒性质。
最后,粳米能够调和其他药物的性味,增加服药的口感。
白虎汤适用于病情有高热、呕吐、口渴等症状的患者。
如果患者出现湖泼机症状,例如腮腺肿大、喉咙肿痛等,可以考虑使用白虎汤进行治疗。
此外,白虎汤对于湿疹、痤疮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当然,白虎汤并非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方剂。
服用白虎汤前,最好先请医生给出准确的诊断和用药建议。
同时,服用白虎汤期间,要注意合理的饮食,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白虎汤作为一剂古老而经典的方剂,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它以其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但是,我们也要明确,中医药的疗效是因人而异的,患者在服用药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向医生咨询。
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白虎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病症,特别是病菌性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流感、腮腺炎等。
清热名方白虎汤的五个故事
白虎汤证有关的记载,最早现身于伤寒论中的条文,其条文记载: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此汤是由白虎汤加人参二两(汉代剂量)组成,其实是白虎汤的裁量方,把人参去掉就是白虎汤。
伤寒论条文中,共有3处单用白虎汤的条文,如下:1、伤寒,脉浮滑,此表有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2、伤寒,脉滑而厥者,白虎汤主之。
3、太阳病,脉浮,身无汗,不可服白虎汤。
还有6处记载与白虎加人参汤的条文,如下: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4、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5、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发汗则躁、心愦愤反谦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6、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此条记述在金匮要略中)综观上条文,应用的症状有几个特点:热,烦,渴,干,燥。
给人的感觉就是火热火热的。
显然这是典型大热伤津的阳明证。
其中加人参的情况较多,可见,仲师是清热不忘固本。
下面讲述民国名医曹颖甫的几个真实医案故事,揭开此方在临床上应用的点点滴滴。
故事一民国,沧州一个住在三角街梅寄里屠人吴某的老婆,生病起有四五日了,摸她的脉很大, 身发热,出大汗,讲话语无伦次。
不头痛,就是感觉口中大渴。
当时是初夏,此人老想吃西瓜,家人不敢乱给她吃,就找到曹颖甫来诊断。
曹颖甫当即判断这是白虎汤证。
随即写了药方:生石膏一两,肥知母八钱,生甘草三钱,洋参一钱,粳米一小杯。
白虎汤临床研究进展
白虎汤临床研究进展白虎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白虎汤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独特的应用价值。
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味药组成。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君药;知母苦寒质润,清热滋阴,为臣药;甘草、粳米益胃护津,以防石膏、知母大寒伤胃,共为佐使。
全方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白虎汤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例如,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白虎汤能够显著缓解发热、口渴、咽痛等症状。
其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减轻炎症反应。
对于肺炎患者,白虎汤能够协同抗生素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轻肺部炎症渗出,促进肺部病灶的吸收。
此外,在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等感染性疾病中,白虎汤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也是白虎汤的治疗范畴之一。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燥热内生、津液亏虚有关。
白虎汤清热生津的功效恰好切中病机。
临床研究表明,白虎汤加减方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口渴、多饮、多食等症状,同时还能调节血脂代谢,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白虎汤对于高热惊厥具有良好的疗效。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急骤,病情凶险。
白虎汤能够迅速清热泻火,降低体温,从而缓解惊厥症状,减少惊厥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此外,对于中风后高热、颅脑损伤后高热等,白虎汤也能发挥一定的退热作用,有助于保护脑组织,改善患者的预后。
皮肤病领域,白虎汤在痤疮、湿疹、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中也有所应用。
痤疮多由肺热炽盛、血热瘀滞所致,白虎汤能够清肺热、凉血解毒,从而改善痤疮的症状。
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常伴有皮肤瘙痒、灼热等症状,白虎汤清热泻火、止痒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
白虎汤的临床应用不仅局限于上述疾病,在其他一些热性病证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经典之首。
其中提到了许多方剂,其中就包括白虎汤。
以下是《伤寒论》中有关白虎汤的条文:
【方一】太阳中风,脉浮,弱浮发热,恶寒,身疼痛,鼻塞,伤于凉气,或恶风;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太阳中风五六日,表不解,脉浮,发热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方二】太阳中风,脉微弱,发热恶寒,无汗,心痛,口噤不解,留饮于胸中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方三】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痛,腰痛重,少腹满,如轮状,心中懊憹,已而呕吐,乾嘔,已而复下利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方四】太阳病如桴豆,热而噤不止,心中痛不可俛仰,欲呕吐,行不得,脉浮而涩,曰欲去其邪,反发其汗,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方五】太阳病不解,脉浮,小便反少,心悸,而利止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方六】太阳病,下之后,至五六日,寒盛,反发热者,表未解也,当先发汗,却下之,宜桂枝汤,不差者,与白虎加竹叶石膏汤。
以上是《伤寒论》中关于白虎汤的一些条文,主要表述了白虎汤在治疗太阳中风、发热恶寒、心痛、口噤不解、呕吐、便秘等症状的应用。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时遵循医生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草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经。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 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2、脾气虚证 3、咳喘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6、调和药性
知母
药性:甘、苦,寒。归 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热病气烦渴 2、肺热燥咳 3、骨蒸潮热 4、内热消渴 5、肠燥便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白虎汤
《伤寒论》
组成
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白虎汤
主治
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 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白虎汤
功用 清热生津
方解
君 臣 佐
白虎汤
石膏:清热透邪,生津除烦 知母:清热滋阴 粳米
益胃生津,顾护脾胃
甘草
白虎汤
用法
煮米熟汤成。 温服。
白虎汤
辨证要点
运 用
本方为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 基础方。 临证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 渴、脉洪大(“四大症”)为辨证 要点。
白虎汤
现代运用
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 牙龈炎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 湿性关节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白虎汤
使用注意 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 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 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 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 误用。
石膏
药性:甘、辛,大寒。归 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 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 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湿热症。 2、肺热咳嗽症。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 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 火 烫伤,外伤出血。
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