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医院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二)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的医师。
(三)正、副主任医师:取得相应资格后的医师。
三、手术分级管理(一)手术分级管理由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日常工作由医务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
(二)各手术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组长为科主任,小组成员为科室医疗组组长。
(三)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的制定和动态调整。
(四)手术资质授权流程。
(五)手术项目准入论证。
(六)限制类技术管理。
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施(一)医院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手术分级管理目录,明确手术分级标准,规范手术医师资质,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医院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手术分级管理信息共享,提高手术分级管理水平。
(三)医院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手术医师进行手术分级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手术医师对手术分级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四)医院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考核制度,对手术医师的手术分级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不符合手术分级管理要求的医师进行培训或暂停其手术权限。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2024
25.1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法律风险防控,确保手术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25.2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法律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和培训。
25.3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纠纷调解机制,公正、及时地处理手术纠纷。
二十六、总结
本《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2024》旨在通过规范手术分级管理,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质量,保障患者权益。从手术分级、手术权限管理、质量控制、患者权益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同时,强调了手术伦理、信息化建设、患者教育、质量控制指标、安全事件处理、团队建设与激励、环境优化以及持续改进与法律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医疗机构应全面贯彻落实本办法,不断提升手术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手术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改进和反馈机制,不断完善手术管理体系,推动我国医疗机构手术质量的持续提升。
3.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权限进行审核,确保手术安全。
四、手术质量控制
4.1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质量控制制度,对手术全程进行监督、管理。
4.2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4.3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团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手术技能。
五、患者权益保障
5.1医疗机构在开展手术前,应向患者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并发症等信息,并取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5.2医疗机构应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手术方案。
5.3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六、监督管理
6.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分级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2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
6.3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予以处罚。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手术安全管理,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分级手术分级是指根据手术的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将手术分为四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一)四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
(二)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手术。
(三)二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有一定风险的手术。
(四)一级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风险较低的手术。
三、手术医师分级手术医师分级是指根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1.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手术技能的医师。
(三)副主任医师:具有较高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能,能独立完成复杂手术,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医师。
(四)主任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高的手术技能,能独立完成高难度手术,具有很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医师。
四、手术分级管理(一)手术申请: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时,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提出手术申请,并填写《手术申请单》。
(二)手术审批:手术申请提交后,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审批。
对于四级手术,需经院长办公会审批;对于三级手术,需经科室主任审批;对于二级手术,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共同决定;对于一级手术,由科室主任决定。
(三)手术安排:手术安排由手术室和科室共同协商确定,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四)手术实施:手术医师应按照手术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手术,确保手术安全、质量。
(五)术后管理:术后患者应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术后安全。
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二十七、总结与展望
(一)本办法的实施,旨在规范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三)展望未来,我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手术室的标准化建设,确保手术环境安全、舒适、高效。
(三)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物资保障制度,确保手术过程中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
二十二、法律责任与纠纷处理
(一)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如违反法律法规,造成患者损害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公正、及时地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二十四、实施时间与过渡期
(一)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二)医疗机构应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完成手术分级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三)在过渡期内,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培训、宣传和准备工作,确保本办法的顺利实施。
二十五、监督与评估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实施情况的监督与评估,定期组织专家对医疗机构的手术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审。
(二)医疗机构应建立应急手术团队,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医疗机构应参与区域内医疗救援工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医疗支持。
十七、宣传教育与普及
(一)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手术分级管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手术风险和医疗安全的认识。
(二)医疗机构应通过多种渠道,普及手术分级管理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规范我国医疗机构的手术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的各类手术。
二、组织管理各级医疗机构应设立手术管理委员会,负责手术分级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手术管理委员会应由医院领导、手术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护理部主任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三、手术分级根据手术的风险、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手术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手术:低风险,操作简单,技术难度低。
二级手术:中低风险,操作相对简单,技术难度适中。
三级手术:高风险,操作复杂,技术难度高。
四级手术:极高风险,操作极为复杂,技术难度极高。
四、团队配置医疗机构应根据手术分级,合理配置手术团队,确保手术安全。
一级和二级手术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师主持,三级和四级手术应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主持。
手术团队应包括主刀医师、助手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协作与配合。
五、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对手术质量不达标的科室和个人,应及时整改,加强培训,提高手术质量。
六、风险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手术风险评估机制,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
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七、监督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
对违反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意义为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标准1. 手术分级(1)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2)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3)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4)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2. 医师分级(1)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3)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5年以上,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4)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10年以上,具有正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三、手术分级管理1. 住院医师负责一级手术和部分二级手术。
2. 主治医师负责二级手术和部分三级手术。
3. 副主任医师负责三级手术和部分四级手术。
4. 主任医师负责四级手术。
四、手术分级授权1. 医师开展手术,应按照手术分级进行授权。
2. 一级手术授权:住院医师自行开展。
3. 二级手术授权:住院医师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开展。
4. 三级手术授权: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
5. 四级手术授权:主任医师自行开展。
五、管理与监督1. 院手术授权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调整手术分级及医师分级标准。
2. 院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手术分级及医师分级制度的执行情况。
3. 手术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手术分级及医师分级工作的组织实施。
4. 医师在开展手术前,应了解并遵守手术分级及医师分级制度。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院办公室负责解释。
3. 各科室及医师应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院手术分级管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务科、质控科对全院手术分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第二章手术分类、手术医师分级与各级医师手术范围第四条手术分类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四级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三)二级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四)一级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第五条手术医师分级方法和级别确认(一)手术医师分级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1、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临床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临床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二)手术医师级别的确认1、各级手术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从事某职称工作的起始时间以医院聘任该任职资格的时间为准。
当符合上一级手术医师条件时自动晋级为上一级手术医师。
第六条各级医师手术范围(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类手术。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建立手术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标记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其级别和诊疗科目相适应的手术。
第九条??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获得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后,方可开展相应手术。
第十条??三级医院重点开展三、四级手术。
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
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可以开展一、二级手术,重点开展一级手术。
第十一条??二级医院开展四级手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符合二级甲等医院的标准;(二)有重症医学科和与拟开展四级手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三)具备开展四级手术的人员、设备、设施等必要条件;(四)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二级手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符合一级甲等医院的标准;(二)有麻醉科和与拟开展二级手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三)具备开展二级手术的人员、设备、设施等必要条件;(四)经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指南
为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师的手术管理,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手术的范围,明确各级医师进行手术操作的权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医疗机构分级管理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一、手术分级根据手术过程的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普通、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注:微创 (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二、手术医师分级根据医师取得的卫生技术任职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从事相应技术岗位的年限和临床工作经验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1从事住院医师工作 3 年以内,或者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 2 年以内者。
2 3 年以上,或者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 2 年以上者。
博士生从事临床工作一年以上(二)主治医师1担任主治医师 3 年以内,或者临床博士生毕业 2 年以内者。
2担任主治医师 3 年以上,或者临床博士生毕业 2 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担任副主任医师 3 年以内,或者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 2 年以上者。
2 3 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一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二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五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份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
(七熟练完成四级手术,特殊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者引进的新手术,或者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医院手术分级及管理制度
(续上文)
4.费用监管:建立手术费用监管机制,防止乱收费现象,保障患者权益。
5.援助与减免政策: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手术费用援助和减免政策,减轻其经济负担。
八、手术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续上文)
4.手术科研与教学:鼓励开展手术相关科研活动,促进手术技术创新。同时,加强手术教学工作,培养新一代手术人才。
3.弹性调配:建立人力资源弹性调配机制,应对手术高峰期和突发事件。
十四、手术教学与研究
1.手术教学:加强手术教学工作,培养医护人员的手术技能和临床思维。
2.手术研究:鼓励开展手术相关研究,推动手术技术创新和发展。
3.成果转化:将手术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提高手术质量。
十五、手术文化建设
1.树立正确的手术观念:培养医护人员正确的手术观念,强调安全、质量、服务并重。
十、手术质量监督与评价
1.成立手术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对手术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手术质量。
2.定期手术质量评价:开展手术质量评价活动,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激励与惩罚机制:建立手术质量激励与惩罚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九、手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续上文)
4.紧急情况下的资源调配:建立紧急情况下的资源调配机制,确保手术室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人力、物力支持。
2.团队精神培养:加强手术团队建设,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手术团队的整体凝聚力。
3.手术伦理教育:持续开展手术伦理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伦理素养和职业道德。
十四、手术教学与研究
(续上文)
4.学术交流: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手术技术水平。
5.手术案例库建设:收集和整理典型手术案例,建立手术案例库,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宝贵资源。
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 行政部门应当立即责令其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 依法追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 级管理办法》(试行)
徐礼勇 2020年5月10日
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试行)
中文名 文件号 公布时间 施行时间 内容
印发机构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卫办医政发〔2012〕94号 2012年8月3日 2012年10月1日 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监督管理等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 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
• 第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手术分级管理工作 制度,建立手术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标记 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 作。
• 第七条 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 级:
•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手术级别、专业特点、 医师实际被聘任的专业技术岗位和手术技能,组织
本机构专家组对医师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审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评估医师技术能力, 适时调整医师手术权限,并纳入医师技术档案管理。
• 第十八条 除急危重症患者需急诊手术抢救外,外 聘医师、会诊医师不得开展超出实施手术医疗机构 所能开展最高级别的手术。进修医师手术权限管理 按照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一、总则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医疗机构手术操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手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开展手术操作的医疗机构。
基本原则安全第一:确保手术操作安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质量优先:提高手术操作质量,减少并发症。
分级管理:根据手术难度和风险,实行手术分级管理。
权责明确:明确各级医师手术权限,确保手术操作规范。
二、组织管理组织架构医疗机构应设立手术管理委员会,负责手术分级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职责与分工手术管理委员会应明确各级医师手术权限,制定手术操作规范,定期组织培训与考核,确保手术质量与安全。
三、手术分级分级标准根据手术难度、风险和复杂性,将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三级手术和四级手术。
分级依据手术分级依据包括但不限于手术技术难度、手术风险、患者情况等因素。
四、手术权限权限划分根据医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证和手术经验,划分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权限调整手术管理委员会应根据医师培训、考核和手术质量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医师手术权限。
五、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手术操作培训,包括手术技术、手术安全、手术并发症预防等。
考核方式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操作考核制度,对医师手术操作水平进行定期评估。
六、质量与安全质量保障医疗机构应制定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过程符合医疗质量标准。
安全保障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七、监督与责任监督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分级管理监督机制,对手术操作进行全程监控。
责任追究对于违反手术分级管理规定的行为,医疗机构应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附则解释权本管理办法的解释权归手术管理委员会所有。
生效日期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修订与废止本管理办法的修订与废止,应经手术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注:本管理办法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北京恒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加强各级医师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资料,结合我院实际管理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类、分级本规定所指手术主要包括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有创操作。
(一)手术分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其中卫生部负责对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和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的第三类医疗技术制定目录和进行临床应用管理:安全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的第二类医疗技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目录并管理:通过常规管理能确保安全有效性的第一类技术由医疗机构管理。
第三类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论证、伦理审查和技术审核。
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核。
医务人员开展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可自行审核。
(二)手术分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要建立手术分级制度,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指疑难、重症手术和需6—7人以上人员共同完成的大手术。
各种门脉高压症的分流术、肝叶切除术、恶性肿瘤根治术、各种颅类肿瘤切除术、巨大肿瘤切除术等属此类。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指需3—4人共同完成的中等手术,如:胃大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等。
二类手术应在住院部手术室完成。
是住院治疗较多的一种类型。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一、绪论为加强医疗机构手术管理,保障医疗机构实施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办法。
二、定义1、手术:指由医务人员开刀,以术中通过切开、拆除或另见手术介入等方法,对病人器官进行一定目的处理,特别是使用明确的特殊操作技术,以达到疗效的类型。
2、术前、术中、术后:指医疗机构实施手术的前、中、后三个阶段。
3、分级:指医疗机构实施手术时,根据手术的复杂性明确手术级别;分为I、II、III级手术。
三、手术分级标准1、一级手术:是指针对s病人的易发病、危害性较强的重大疾病的手术治疗,以及一部分特定病情下的择期手术,具有较高的手术难度和技术要求,以甲、乙类手术为例,亦有可能会附带或暂时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或安全性。
2、二级手术:指一定病情下的择期手术,手术的难度也比较高,但技术要求较一级手术稍低,亦有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存状态或健康状态。
3、三级手术:一般指择期的、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术,但在临床上没有特别的危害性,术中危害概率小,技术要求低,风险低,术后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相应治疗。
四、实施要求2、手术护士有责任书面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的手术状况,包括手术分级、手术用具及药品配置情况,手术过程以及麻醉方式,以及术后预防和观察措施等。
3、手术记录是体现医疗机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有力依据,应严格按照规范记录,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
4、术前应进行会诊,会诊结论要形成书面文件,由术前考核委员、术者、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共同签字。
5、术中有关人员应对手术过程进行管理,并要严格遵守手术守则,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违规处罚违反本办法,有以下行为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1、未按照级别进行手术的,给予处罚和纪律处分,并根据具体情况,责令其补充处理,情节严重者,将纳入临床医疗质量考核或取消资格;2、手术记录不真实、不准确的,给予相应处罚和纪律处分;3、有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的,给予相应处罚和纪律处分。
(完整版)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完整版)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建立手术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标记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其级别和诊疗科目相适应的手术。
第九条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获得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后,方可开展相应手术。
第十条三级医院重点开展三、四级手术。
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
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可以开展一、二级手术,重点开展一级手术。
第十一条二级医院开展四级手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符合二级甲等医院的标准;(二)有重症医学科和与拟开展四级手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三)具备开展四级手术的人员、设备、设施等必要条件;(四)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2)医疗机构应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手术不良事件,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九、患者权益保护
1.医疗机构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为患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手术信息。
(1)医疗机构应制定患者知情同意书,确保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充分理解并同意手术方案。
(2)医疗机构应将手术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医务人员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
十一、跨科室协作
1.医疗机构应鼓励跨科室协作,以综合管理患者手术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1)对于涉及多个学科的手术,医疗机构应组织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2)医疗机构应建立跨科室沟通机制,确保手术相关信息在不同科室间高效流通。
七、持续改进与评估
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分级管理进行内部评估,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1)医疗机构应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手术质量改进活动,分享经验,提升手术水平。
(2)医疗机构应对手术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2.医疗机构应主动参与外部评估和质量认证,借鉴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手术管理水平。
四、手术过程管理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详细的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每一级手术都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2.手术前,医疗机构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手术风险的告知和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签字。
(1)对于风险较高的手术,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术前讨论,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2)医疗机构应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具备充分的知情同意,包括手术方式、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信息。
本办法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通过明确手术分级标准、手术权限管理、质量控制、人员培训、风险管理、患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规定,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信息化建设、跨科室协作、紧急情况处理和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手术管理水平。同时,明确法律责任和纠纷处理机制,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和健康发展。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办法,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手术服务。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是指对医疗机构中手术操作的分类管理规定。
手术操作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临床技术之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手术操作的依据,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实现手术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首先,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应包括对手术操作的分类标准。
手术操作可以按照创伤程度、手术复杂度、手术风险等方面进行分类,以便对不同类型的手术进行科学的分级管理。
例如,可以将手术操作划分为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三级手术等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手术风险和技术要求。
分类标准应充分考虑国际和国内相关的手术分类标准和指南,保证分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应规定对不同级别手术操作的管理要求。
对于高风险和复杂度的手术操作,医疗机构应制定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手术团队配置、手术环境准备、手术材料准备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低风险和简单度的手术操作,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管理要求,以提高手术效率和降低医疗成本。
另外,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还应明确对手术操作的质量控制要求。
质量控制是医疗机构手术管理的核心,对于不同级别的手术操作应有相应的质量控制要求。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手术操作的术前培训、术前讨论、手术操作的监测和评估等环节,以提高手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还应包括对手术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要求。
手术操作是一项高技术工作,需要专业的手术技术人员来进行。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手术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引导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手术技术人员进行激励和约束,以确保手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还应规定对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的知情同意和安全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信息告知,确保患者明确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机构级别和登记的诊疗科目相符的手术。
第九条三级医院可以开展各级手术,重点开展三、四级手术。
第十条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
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二级甲等医院如具备开展甲级手术的必要条件(包括场地、人员、设备等)的,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开展部分四级手术。
登记有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如开展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四级手术项目,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开展。
第十一条一级医院(含卫生院)可以开展一级手术。
具
备麻醉科设置,并拥有性能良好的急诊抢救设备的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如开展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二级手术项目,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向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开展。
第十二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中小学卫生保健所、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等,除为挽救患者生命而实施的急救性外科止血或小伤口处置及其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明确规定的项目外,一律不得开展一级及以上级别的手术。
第十三条择期手术患者,若需要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或需要输血的手术,其手术级别提升一级。
若麻醉前评估(ASA)Ⅲ级(含Ⅲ级)以上,且需要全身麻醉支持,手术应在三级医院或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开展部分四级手术项目的二级甲等医院实施。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手术准入制度和审批流程,保障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根据手术类别、专业特点、医师实际被聘任的专业技术岗位和手术技能,经过专家组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后,授予医师相应的手术权限。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评价医师技术能力,适时调整医师手术权限,并纳入医师技术档案管理。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开展涉及第三类和第二类医疗技术
项目的手术,应当依照相应医疗技术审核标准的要求进行申报。
第十八条需要非本医疗机构注册医师实施或参与手术的,应当按照卫生部及本地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登记有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二级综合医院,遇有急危重症患者确需行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时,可以开展四级手术,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自觉维护患者合法权益,认真履行知情同意的相关程序;
(二)请上一级医院进行急会诊;
(三)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向该院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医疗技术登记;已经准予登记的,应当及时撤销医疗技术登记:
(一)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
(二)未通过手术项目专家组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三)在手术项目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四)虽通过审核,但由于人员、设备及场地等变化不再具备开展某项手术条件的。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责令其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一)开展卫生行政部门废除或者禁止的手术项目的;
(二)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擅自开展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中的手术项目的;
(三)擅自开展卫生行政部门明确要求立即停止的手术项目的;
(四)擅自开展应当申报并获准入方能开展的其他手术项目的;
(五)违反卫生行政部门其他相关规定的。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2011年月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