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问控制

合集下载

访问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访问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访问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访问控制技术是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或实体能够访问系统资源。

访问控制技术在各种应用中被广泛应用,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访问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分类、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一、访问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1.身份识别和认证:确定用户或实体的身份,常用的身份验证方式有密码、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2.权限授权:根据用户或实体的身份和权限进行授权,确定其能够访问的资源,常用的权限授权策略有访问控制列表(ACL)、角色基于访问控制(RBAC)等。

3.安全策略:定义系统的安全策略,包括资源的保护级别、访问控制策略、访问审计等。

二、访问控制技术的主要分类根据实现方式和策略的不同,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逻辑访问控制:基于用户或实体的身份和权限来控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常用的技术有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列表等。

2.物理访问控制:通过物理手段来限制对资源的访问,如门禁系统、安全门等。

3.操作系统级访问控制:主要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MAC)等技术,用于保护操作系统资源。

4.数据库访问控制:用于限制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访问权限,常用的技术有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行级访问控制等。

5.网络访问控制: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用于保护网络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三、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1.基于属性访问控制(ABAC):ABAC是一种新兴的访问控制模型,它通过基于属性的访问策略来控制对资源的访问,相比传统的基于身份和权限的访问控制更加灵活和精细。

2.基于机器学习的访问控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进行访问控制决策,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数据和行为模式来识别异常访问行为,提高对未知攻击的检测和预防能力。

3.云计算访问控制:由于云计算环境中的资源共享性和虚拟化特性,访问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和关键。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角色的云访问控制、多租户访问控制等技术,以应对云环境下的安全挑战。

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桥梁,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资源,提供给用户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然而,在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一:蓝屏错误蓝屏错误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发生严重错误导致系统崩溃的情况。

当计算机发生蓝屏错误时,会出现蓝色的屏幕,并显示错误信息。

造成蓝屏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硬件故障、驱动程序问题、系统文件损坏等。

解决方案:首先,重启计算机。

如果蓝屏错误仍然存在,可以尝试通过更新驱动程序、修复系统文件、检查硬件连接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建议查阅相关的技术文档或寻求专业的技术支持。

问题二:系统启动慢系统启动慢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在启动过程中耗时较长的情况。

造成系统启动慢的原因可能是系统启动项过多、启动项冲突、磁盘空间不足等。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禁用不必要的启动项、清理磁盘空间、升级硬件等方式来缩短系统启动时间。

此外,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清理也有助于提高系统启动速度。

问题三:应用程序崩溃应用程序崩溃是指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打开或运行应用程序时,突然停止工作或出现错误的情况。

造成应用程序崩溃的原因可能是软件Bug、系统不兼容、硬件问题等。

解决方案:首先,尝试重新启动应用程序。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以尝试升级应用程序,或者卸载并重新安装应用程序。

如果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建议查阅相关的技术支持文档或联系软件开发商获取帮助。

问题四:磁盘空间不足磁盘空间不足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磁盘存储空间不足的情况。

磁盘空间不足会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无法安装新软件等问题。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删除不必要的文件、清理回收站、移动文件到其他存储设备等方式来释放磁盘空间。

此外,定期清理磁盘和使用磁盘清理工具也有助于释放磁盘空间。

问题五:驱动程序问题驱动程序问题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出现错误或不兼容的情况。

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与访问控制

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与访问控制

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与访问控制操作系统是一种核心的软件,它为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提供管理和支持。

在操作系统中,用户权限和访问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确保系统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本文将探讨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和访问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一、用户权限的定义在操作系统中,每个用户都被分配了不同的权限级别,以确定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能力。

用户权限通常分为三个级别:管理员、普通用户和访客。

管理员拥有系统的最高级权限,可以对所有资源进行完全的控制和管理,普通用户具有较低的权限,只能访问某些特定的系统资源,而访客权限较低,只能进行有限的操作。

二、用户权限的授予和管理在操作系统中,用户权限的授予和管理是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的。

管理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创建新用户,并为其分配相应的权限级别。

同时,管理员还可以随时修改或撤销用户的权限,以实现对系统资源的精确控制。

此外,还可以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等技术来对用户权限进行进一步细分和管理。

三、用户权限的限制和保护为了确保系统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操作系统会对用户的权限进行限制和保护。

这通常通过权限继承和访问控制列表来实现。

权限继承是指用户的权限可以继承自其父级用户或组别。

这样一来,用户的权限可以得到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四、访问控制的实施为了实现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控制,在操作系统中通常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强制访问控制(MAC)。

RBAC是一种基于角色和权限的管理模型,通过为用户分配不同的角色和权限来实现对资源的权限控制。

而MAC是一种更为严格的访问控制模型,它基于系统的安全级别和标签,对用户的访问进行更为细致的控制。

五、用户权限和访问控制的重要性用户权限和访问控制在操作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确保系统资源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操作,还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文件访问控制是什么请解释文件权限和访问控制列表的概念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文件访问控制是什么请解释文件权限和访问控制列表的概念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文件访问控制是什么请解释文件权限和访问控制列表的概念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文件访问控制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机制,它用于管理和控制文件的访问权限。

通过合理的设置文件权限和访问控制列表,操作系统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或进程能够访问特定的文件,从而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 文件权限文件权限是指在操作系统中对文件进行访问和操作的权限设置。

常见的文件权限包括读、写和执行权限。

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所属用户和所属组,文件权限可以分成三个层级:用户、组和其他。

用户权限是文件所有者对自己的文件的权限设置,组权限是指在同一个组内的用户对文件的权限设置,其他权限则是其他用户对文件的权限设置。

1.1 读权限(r):允许用户查看和读取文件内容。

1.2 写权限(w):允许用户修改和编辑文件内容。

1.3 执行权限(x):对于可执行文件,允许用户执行该文件。

这些权限可以通过字符表示或数字表示。

字符表示使用字母r、w和x,数字表示使用三位二进制数,每一位分别表示读、写和执行权限,0表示无权限,1表示有权限。

例如,rw-表示读写权限,rwx表示读写执行权限。

这些权限设置可以通过命令行或图形界面进行修改和管理。

2. 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ACL)是一种操作系统中的文件访问控制机制,它是在文件权限的基础上提供更加灵活和精细的访问控制。

通常,文件系统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ACL,用于存储每个用户或群组对该文件的特定权限。

ACL由一系列访问控制项(ACE)组成,每个ACE包含了一个用户或群组及其对文件的权限设置。

ACE中的权限设置可以更加具体和个性化,可以设置特定用户或群组的读、写和执行权限,也可以设置只读或只写权限。

通过ACL,可以实现对每个文件的细粒度权限控制。

3. 文件访问控制的实现文件访问控制是通过操作系统内核来实现的。

在大多数操作系统中,内核会维护一个表示文件访问控制的数据结构,其中包含了文件权限和访问控制列表的信息。

访问控制规则

访问控制规则

访问控制规则访问控制规则访问控制是指对计算机系统、网络和应用程序中的资源进行保护的一种机制。

通过访问控制,可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这些资源,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访问控制规则的相关内容。

一、概述1.1 定义访问控制规则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对用户或进程进行权限管理的一种机制。

通过定义特定的规则,可以限制不同用户或进程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权限,从而实现对系统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1.2 目的访问控制规则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中重要资源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或进程所使用。

通过限制不同用户或进程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权限,可以有效地防止恶意攻击和误操作等风险。

二、分类2.1 强制访问控制(MAC)强制访问控制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对用户或进程进行权限管理时,采用固定策略来限制其权限。

这种方式下,用户或进程无法自行修改其权限,只能根据预设策略进行操作。

2.2 自主式访问控制(DAC)自主式访问控制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对用户或进程进行权限管理时,用户或进程具有自主决定其权限的能力。

这种方式下,用户或进程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权限进行操作。

2.3 角色基础访问控制(RBAC)角色基础访问控制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对用户或进程进行权限管理时,采用角色来定义不同的权限。

这种方式下,用户或进程被分配到特定的角色上,从而获得相应的权限。

三、常用规则3.1 最小特权原则最小特权原则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对用户或进程进行权限管理时,应该尽量减少其所拥有的权限。

只有当必要时才给予相应的权限,从而保证系统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 隔离原则隔离原则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对不同用户或进程进行权限管理时,应该将其隔离开来。

不同用户或进程之间应该互相独立,以防止恶意攻击和误操作等风险。

3.3 审计原则审计原则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对用户或进程进行权限管理时,应该记录下其操作行为,并定期进行审计。

通过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windows系统安全5(访问控制)解析

windows系统安全5(访问控制)解析

矩阵中的许多元素常常为空。在实现自主 访问控制机制时,常常是基于
➢ 1 矩阵的行来表达访问控制信息。 ➢ 2 矩阵的列来表达访问控制信息
基于访问控制列表 基于保护位
访问控制矩阵的行
file1
file2
file3
Andy
rx
r
rwo
Betty
rwxo
r
Charlie
rx
rwo
w
C-Lists:
本地组的权限指派:
3.2.2 域组
域组的范围
全局组
用于组织域用户
域本地组
用于分配权限
通用组
用于组织多域用户
域组作用域
域本地组(Domain Local Group)
在管理域资源时,我们一般会把权限指派给本地域组。而不会 直接指派给用户账户。
本地域组可包含的成员
file1
file2
file3
Andy rx
r
rwo
Betty rwxo
r
Charlie rx
rwo
w
ACLs:
➢ file1: { (Andy, rx) (Betty, rwxo) (Charlie, rx) } ➢ file2: { (Andy, r) (Betty, r) (Charlie, rwo) } ➢ file3: { (Andy, rwo) (Charlie, w) }
第五章:访问控制
内容
1 访问控制概述 2 访问控制机制 3 用户和组基础 4 内置本地组 默认组成员 默认的访问控制设置
1 访问控制概述
访问控制的目的: 限制访问主体(用户、进程、服务等)对 访问客体(文件、系统等)的访问权限, 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范围内使用。

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

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

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摘要: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是操作系统安全控制保护中重要的一环,在身份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身份对提出的资源访问请求加以控制。

访问控制是现代操作系统常用的安全控制方式之一。

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基于客体的控制保护机制(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的原理和实现访问控制是计算机保护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它是在身份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身份对提出的资源访问请求加以控制。

在访问控制中,对其访问必须进行控制的资源称为客体,同理,必须控制它对客体的访问的活动资源,称为主体。

主体即访问的发起者,通常为进程,程序或用户。

客体包括各种资源,如文件,设备,信号量等。

访问控制中第三个元素是保护规则,它定义了主体与客体可能的相互作用途径。

访问控制机制这里引入保护域的概念。

每一主体(进程)都在一特定的保护域下工作。

保护域规定了进程可以访问的资源。

每一域定义了一组客体及可以对客体采取的操作。

可对客体操作的能力称为访问权(Access Right),访问权定义为有序对的形式<客体名,权利集合>。

一个域是访问权的集合。

如域X有访问权<文件A, {读,写}>,那在域X下运行的进程可对文件A执行读写,但不能执行任何其他的操作。

保护域并不是彼此独立的。

它们可以有交叉,即它们可以共享权限。

如下图,域X和域Y对打印机都有写的权限,发生访问权交叉。

图1 有重叠的保护域主体(进程)在某一特定时刻可以访问的客体(软件,硬件)的集合称为客体。

根据系统复杂度不同,客体可以是静态的,即在进程生命期中保持不变,或动态改变。

为使进程对自身或他人可能造成的危害最小,最好在所有时间里进程都运行在最小客体下。

一般客体的保护机制有两种。

一种是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一种是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所谓的自主访问控制是一种最为普遍的访问控制手段,用户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对系统的参数做适当修改以决定哪些用户可以访问他们的文件,亦即一个用户可以有选择地与其它用户共享他的文件。

第8章-访问控制

第8章-访问控制

管理类控制手段
技术类控制手段
文书备份
安全知识培训
访问控制软件
围墙和栅栏
职务分离
防病毒软件
防 保安 御 证件识别系统
职员雇用手续 职员离职手续
库代码控制系统 口令
型 加锁的门
监督管理
智能卡
控 双供电系统
灾难恢复和应急计划 加密
制 生物识别型门禁系统 计算机使用的登记 拨号访问控制和回叫系统
工作场所的选择
主体通常包括用户、进程和服务。 ● 客体(Object)是指包含或接受信息的被动实 体。对客体的访问意味着对其中所包含信息的访问。 客体通常包括记录、块、页、段、文件、目录、 目录树和程序以及位、字节、字、字段处理器、显示 器、键盘、时钟、打印机和网络节点、系统。
4
二、访问控制的任务 ⑴识别和确认访问系统的用户; ⑵决定该用户可以对某一资源进行何种类型的访 问。
8.2 自主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DAC)是基于对主体或主体所属的主体组的识别来 限制对客体的访问。
自主是指主体能够自主的(可能是间接的)将访问 权限或访问权的某个子集授予其他主体。
14
自主访问控制中一个主体的访问权限具有传递性。 如某交互系统的工作流程: ⑴用户登录; ⑵启动某个进程为该用户做某项工作 ⑶进程就继承了该用户的属性,包括访问权限。 ● 访问控制灵活、可实现细粒度访问控制。常 用的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支持DAC策略。
访问控制模型能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及记帐性。
9
四、访问控制的类型 访问控制主要包括六种类型: ⑴防御型控制用于阻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⑵探测型控制用于探测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 ⑶矫正型控制用于矫正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 ⑷管理型控制用于管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 针对系统的策略、规程、行为规范、个人的角色和义 务、个人职能和人事安全决策。

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有什么功能

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有什么功能

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有什么功能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系统软件,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操作系统有着多项重要功能,下面将逐一进行论述。

一、资源管理功能操作系统通过资源管理功能,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以实现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度。

资源管理包括处理器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等方面。

1. 处理器管理:操作系统负责处理器的分配和调度,可以控制多个进程(程序的执行实例)之间的并发执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2. 内存管理: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负责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实现虚拟内存技术,使得用户程序可以以逻辑连续的方式运行,同时可以利用磁盘空间作为辅助存储。

3. 文件管理:操作系统通过文件管理功能,提供对文件的存储、共享和保护等操作。

它负责文件的组织、存储和检索,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文件操作接口。

4. 设备管理: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输入输出设备,包括硬盘、打印机、键盘、鼠标等。

通过设备管理功能,操作系统可以提供设备的驱动程序,方便用户访问和使用设备。

二、用户接口功能操作系统提供了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计算机系统。

用户接口通常分为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用户界面两种形式。

1. 命令行界面:操作系统提供了命令行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命令来操作计算机系统。

命令行界面通常通过字符终端或控制台提供,具有简洁、高效的特点。

2. 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鼠标、窗口、菜单等图形化元素进行操作。

图形用户界面通常具有直观、友好的特点,适用于大多数普通用户。

三、进程管理功能操作系统通过进程管理功能,实现对进程的创建、撤销、调度和同步等操作,确保多个进程可以并发运行,同时不会相互干扰或冲突。

进程是指正在执行的程序及其相关的资源。

1. 进程调度:操作系统根据一定的算法,确定哪些进程可以获得处理器的使用权,以提高处理器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响应速度。

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管理和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

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管理和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

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管理和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管理和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为应用程序和用户提供服务。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操作系统需要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讨论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包括权限的概念、分类和实现方式。

一、权限的概念用户权限是指用户对系统资源(如文件、文件夹、设备、进程等)进行操作的能力或限制。

不同的用户可以具有不同的权限,以便实现资源的保护和隔离。

权限通常包括读取、写入、执行、删除等操作。

操作系统通过权限控制来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和数据泄漏。

二、权限的分类1. 用户权限用户权限是指每个用户在系统中所拥有的权限级别。

一般来说,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可以对系统的各个资源进行完全的控制和管理;而普通用户只能根据分配的权限进行有限的操作。

通过这种权限的分级,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文件权限文件权限是指用户对文件和文件夹的访问权限。

在UNIX和Linux系统中,文件权限通常包括所有者权限、群组权限和其他用户权限。

所有者权限指文件所有者拥有的权限,群组权限指文件所在群组的成员拥有的权限,其他用户权限指其他用户拥有的权限。

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限组合,可以精确控制对文件的读、写和执行操作。

三、用户权限的实现方式1. 访问控制列表(ACL)ACL是一种灵活的权限管理方式,它允许系统管理员为每个用户或用户组分别定义权限。

通过ACL,可以精确控制各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例如读、写、执行等操作。

ACL还可以设置特定用户的特殊权限,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资源的个性化需求。

2. 角色权限角色权限是一种将权限与角色绑定的方式。

系统管理员可以为不同角色定义不同的权限,然后将用户分配到适当的角色中。

通过角色权限,可以简化用户权限的管理和调整,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访问控制规则

访问控制规则

访问控制规则引言访问控制规则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控制用户对资源访问的一种重要机制。

通过定义合适的访问控制规则,可以确保系统中的敏感信息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保证用户在系统中的合法操作。

本文将深入探讨访问控制规则的概念、分类、实现方法以及应用场景等相关内容。

什么是访问控制规则定义访问控制规则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用于限定用户对资源访问的规则集合。

这些规则可以基于用户身份、权限等属性进行定义,以确定哪些用户可以访问特定资源以及以何种方式进行访问。

目的访问控制规则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系统中的资源只能被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并且用户在访问资源时必须按照预定的权限和规则进行操作。

通过实施访问控制规则,可以防止未授权的用户获取敏感信息、进行恶意操作或对系统造成破坏。

访问控制规则的分类访问控制规则可以根据多个维度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类方式:1. 基于授权方式的分类•强制访问控制(MAC):由操作系统或其他第三方进行控制,用户无法绕过系统的限制。

•自由访问控制(DAC):用户可以自由指定资源的访问控制权限,常见于个人电脑或办公环境。

2. 基于控制粒度的分类•对象级访问控制(MAC):根据对象(如文件、数据库记录等)进行访问控制,控制粒度较细。

•主体级访问控制(MAC):根据用户或用户组进行访问控制,控制粒度相对较粗。

3. 基于访问机制的分类•强制访问控制(MAC):基于属性标签来定义访问规则,系统根据标签对用户进行访问控制。

•自由访问控制(DAC):用户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资源访问权限。

4. 基于策略类型的分类•强制访问控制(MAC):由管理员或安全策略定义访问规则,用户无法绕过系统的限制。

•角色基础访问控制(RBAC):基于用户角色进行访问控制,简化了管理员的授权管理过程。

•属性基础访问控制(ABAC):基于用户属性或资源属性进行自动化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规则的实现方法实施访问控制规则通常需要使用以下几种方法:1. 访问控制列表(ACL)访问控制列表是一种常见的访问控制规则实现方法。

访问控制原理与实现

访问控制原理与实现

访问控制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用于限制对资源的访问的技术。

它通常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是指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权限,而强制访问控制则是由系统管理员定义的权限。

在自主访问控制中,用户可以定义自己的权限,例如,他们可以定义哪些文件或目录他们可以读取、写入或执行。

这可以通过使用文件系统的权限机制来实现。

在强制访问控制中,系统管理员定义了所有文件的权限,并且用户不能更改这些权限。

这种类型的访问控制通常在大型系统中使用,因为它可以确保系统中的所有文件都受到适当的保护。

下面是一些实现访问控制的常见技术:1. 文件系统权限机制:这是实现访问控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文件系统权限机制允许用户定义对文件的读取、写入和执行权限。

例如,如果一个用户被授予了读取文件的权限,则他们可以查看文件的内容,但如果他们没有写入或执行文件的权限,则他们无法修改或运行文件。

2. 角色和组:在许多操作系统中,用户被分配到角色或组中。

这些角色或组定义了用户的权限。

例如,管理员角色通常具有最高权限,而普通用户角色通常只能执行有限的操作。

这种类型的访问控制允许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的角色或组分配权限,从而更好地控制系统的访问。

3.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它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通信流量。

防火墙可以基于IP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等实施访问控制。

它们可以阻止恶意软件、网络攻击和其他威胁进入系统。

4. 虚拟专用网络(VPN):VPN是一种加密的通信通道,它允许远程用户访问公司内部网络。

VPN通常基于访问控制列表(ACL)实施访问控制,以限制远程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

5. 数据库访问控制:在许多系统中,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主要存储介质。

数据库访问控制允许管理员定义哪些用户可以读取、写入或执行数据库中的数据。

这可以通过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的权限机制来实现。

6. 网络安全审计:网络安全审计是一种监控系统活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了解哪些用户正在访问系统以及他们正在执行哪些操作。

访问控制与身份管理

访问控制与身份管理

访问控制与身份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信息的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访问控制与身份管理是保护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访问控制与身份管理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技术,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访问控制的定义与作用访问控制是指通过控制系统中用户或者实体对资源的访问权限,从而保证系统只允许授权用户或实体进行合法的访问和操作。

访问控制的主要作用包括限制非授权用户的访问、保护系统中敏感信息的安全、防止恶意操作和提升系统整体的安全性等。

访问控制在系统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对访问请求进行授权和审查,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访问行为,保护系统资源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常见的访问控制模型包括强制访问控制(MAC)、自主访问控制(DAC)和角色基于访问控制(RBAC)等。

二、身份管理的定义与作用身份管理是指对系统中用户的身份进行维护、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操作。

通过身份管理,系统可以准确识别和验证用户的身份,确保用户的行为符合系统规范,并且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资源。

身份管理的主要作用包括用户身份验证、权限管理、身份授权和身份审计等。

通过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系统可以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并决定是否允许其进入系统。

权限管理则是根据用户的身份和职责,为其分配不同的权限和功能。

身份授权则是对用户进行授权访问和操作资源等。

三、访问控制与身份管理的技术1. 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和密码是最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

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与之对应的密码来验证身份。

然而,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方式存在着安全性低、易受攻击的问题。

因此,需要配合其他身份验证技术来加强安全性,如多因素身份验证、单点登录等。

2. 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利用个体独特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声纹等,来进行身份验证。

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方式更具安全性和准确性。

操作系统的资源访问控制

操作系统的资源访问控制

操作系统的资源访问控制操作系统的资源访问控制是保护计算机系统中资源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资源包括文件、文件夹、硬件设备、网络连接等,访问控制则是规定哪些用户或进程可以访问哪些资源以及以何种方式访问。

在操作系统中实现资源访问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用户身份验证**:用户身份验证是最基本的访问控制手段,通过验证用户提供的账号和密码来确认用户的身份。

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能进入系统,这样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系统资源。

一般来说,操作系统会维护一个用户账户数据库,其中包含了每个用户的账号、密码和权限信息。

2. **访问控制列表(ACL)**:ACL 是一种通过列表形式规定每个资源对应的用户或用户组权限的访问控制方式。

每个资源都会有一个相应的 ACL,其中会记录具体的访问权限设置,例如哪些用户有读写权限,哪些用户只有读权限等。

ACL 可以细粒度地对每个资源进行访问控制,但管理起来可能会比较繁琐。

3. **角色-Based 访问控制(RBAC)**:RBAC 是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来进行访问控制的一种方式。

在 RBAC 中,系统管理员可以为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权限,而不需要为每个用户单独设置权限。

当某个用户扮演某个角色时,就具有该角色所分配的权限。

RBAC 管理起来相对更加灵活和方便,但也需要合理地规划和管理角色和权限之间的关系。

4. **基于策略的访问控制(PBAC)**:PBAC 是一种基于策略进行访问控制的方式。

在 PBAC 中,系统管理员会定义一系列规则和策略,根据这些策略来对用户进行访问控制。

PBAC 可以根据不同的访问场景和需求来定制不同的访问策略,实现更加灵活和定制化的访问控制。

总的来说,操作系统的资源访问控制是保护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访问控制规则和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或进程访问系统资源,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破坏。

合理选择和结合不同的访问控制方法,可以为系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资源访问控制保护。

操作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操作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操作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然而,由于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用户在使用操作系统时常常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将详细列举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计算机启动问题1. 问题描述:计算机无法启动,出现黑屏或出现提示错误信息。

解决方案:- 检查电源是否连接正常,电源插头是否松动。

- 检查电脑硬件组装是否正确,如内存条、显卡等是否插好。

- 如果有外接设备,如打印机、手机等,请先拔出,然后尝试启动。

- 如果仍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尝试进入安全模式进行修复。

-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可能是硬件故障,建议联系专业人员维修。

二、系统运行缓慢1. 问题描述:计算机开机后运行缓慢,各种操作都很慢。

解决方案:- 清理磁盘空间,删除无用的文件和程序。

- 关闭自启动项,减少开机启动程序的数量。

- 升级电脑硬件,如增加内存、更换固态硬盘等。

- 执行病毒扫描,查杀可能存在的病毒或恶意软件。

- 关闭一些不必要的系统服务和特效。

三、无法安装或运行软件1. 问题描述:无法安装或运行某个软件,出现错误提示。

解决方案:- 检查软件的兼容性,确认该软件是否与操作系统版本匹配。

- 检查系统是否缺少必要的运行库或驱动程序,一并安装或更新。

- 尝试以管理员权限运行软件。

- 如果软件来源不可信,可能是病毒或恶意软件,建议不要安装或运行。

四、蓝屏错误1. 问题描述:计算机突然出现蓝屏,并显示错误提示。

解决方案:- 记下蓝屏提示的错误码或关键信息,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解决方法。

- 检查硬件是否正常工作,如内存、硬盘等是否插好。

- 检查最近是否安装了新硬件或驱动程序,尝试卸载或更新。

- 进入安全模式,卸载最近安装的软件,确认是否与蓝屏错误相关。

- 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建议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五、网络连接问题1. 问题描述:计算机无法连接互联网或局域网,无法访问网页或共享文件。

三种类型的访问控制原则

三种类型的访问控制原则

三种类型的访问控制原则
在信息安全领域,访问控制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用于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

访问控制原则是指规定用户访问权限的基本准则,根据授权的对象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访问控制原则:强制性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和适用性访问控制。

强制性访问控制是一种基于政策的访问控制原则,它要求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受到严格的限制,不受用户的自主选择和控制。

强制性访问控制通常采用标签和分类,通过强制隔离和受限访问权限来保护系统资源的安全。

这种访问控制原则适用于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系统,如军事和政府机构的信息系统。

自主访问控制是一种基于用户的访问控制原则,它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权限来控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自主访问控制通过授权和访问控制列表等机制,使用户能够自主地决定其他用户对自己拥有的资源的访问权限。

这种访问控制原则适用于对用户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如企业的内部网络系统。

适用性访问控制是一种基于环境条件的访问控制原则,它要求系统根据环境条件来动态调整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

适用性访问控制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时间、地点和操作行为等因素来自动调整用户的访问权限,以适应不同的访问环境和需求。

这种访问控制原则适用于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要求具有动态性和灵活性的系统,如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系统。

总之,不同类型的访问控制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相互结合,以满足不同系统的安全需求。

只有合理地制定和实施访问控制原则,才能有效地保护系统资源的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利用。

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举例应用场景

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举例应用场景

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举例应用场景访问控制是计算机安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旨在控制用户或进程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

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包括身份认证、授权和审计。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并举例应用场景。

一、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验证用户或进程的身份以确定其是否有权访问系统资源的过程。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口令认证、生物特征认证、智能卡认证等。

举例应用场景:1. 在一个公司内部网络中,员工需要通过口令认证才能登录公司的电脑或服务器。

2. 在银行柜台或ATM机上,客户需要通过生物特征认证(如指纹或虹膜识别)才能进行取款或转账操作。

二、授权授权是为合法用户或进程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的过程。

在访问控制中,授权通常是指为用户或进程授予访问特定资源的权限。

常见的授权方法包括基于角色、基于属性和基于策略的授权。

举例应用场景: 1. 在一个企业内部文件共享系统中,管理员可以为不同部门的员工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以确保只有有权限的员工才能查看和编辑相关文件。

2. 在一个网上商城中,用户需要经过在线支付系统的授权才能购买商品。

三、审计审计是记录和监视系统资源访问情况的过程,并生成相应的安全日志。

通过审计,系统管理员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常见的审计方法包括日志记录、入侵检测等。

举例应用场景:1. 在一个电子医疗系统中,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日志记录功能来监视医生和护士的操作,以确保他们遵守医疗伦理和保护患者隐私。

2. 在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中,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入侵检测系统来监视网站的访问情况,以及时发现和防范黑客攻击。

总之,访问控制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各种访问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控制方法来保护系统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摘要: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是操作系统安全控制保护中重要的一环,在身份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身份对提出的资源访问请求加以控制。

访问控制是现代操作系统常用的安全控制方式之一。

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基于客体的控制保护机制(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的原理和实现访问控制是计算机保护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它是在身份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身份对提出的资源访问请求加以控制。

在访问控制中,对其访问必须进行控制的资源称为客体,同理,必须控制它对客体的访问的活动资源,称为主体。

主体即访问的发起者,通常为进程,程序或用户。

客体包括各种资源,如文件,设备,信号量等。

访问控制中第三个元素是保护规则,它定义了主体与客体可能的相互作用途径。

访问控制机制这里引入保护域的概念。

每一主体(进程)都在一特定的保护域下工作。

保护域规定了进程可以访问的资源。

每一域定义了一组客体及可以对客体采取的操作。

可对客体操作的能力称为访问权(Access Right),访问权定义为有序对的形式<客体名,权利集合>。

一个域是访问权的集合。

如域X有访问权<文件A, {读,写}>,那在域X下运行的进程可对文件A执行读写,但不能执行任何其他的操作。

保护域并不是彼此独立的。

它们可以有交叉,即它们可以共享权限。

如下图,域X和域Y 对打印机都有写的权限,发生访问权交叉。

图1 有重叠的保护域主体(进程)在某一特定时刻可以访问的客体(软件,硬件)的集合称为客体。

根据系统复杂度不同,客体可以是静态的,即在进程生命期中保持不变,或动态改变。

为使进程对自身或他人可能造成的危害最小,最好在所有时间里进程都运行在最小客体下。

一般客体的保护机制有两种。

一种是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一种是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所谓的自主访问控制是一种最为普遍的访问控制手段,用户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对系统的参数做适当修改以决定哪些用户可以访问他们的文件,亦即一个用户可以有选择地与其它用户共享他的文件。

用户有自主的决定权。

所谓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用户与文件都有一个固定的安全属性。

系统用该安全属性来决定一个用户是否可以访问某个文件。

安全属性是强制性的规定,它是由安全管理员,或者是操作系统根据限定的规则确定的,用户或用户的程序不能加以修改。

如果系统认为具有某一个安全属性的用户不适于访问某个文件,那么任何人(包括文件的拥有者)都无法使该用户具有访问该文件的仅力。

下面两节将分别介绍自主访问控制与强制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一个安全的操作系统需要具备访问控制机制。

它基于对主体及主体所属的主体组的识别,来限制对客体的访问,还要校验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请求是否符合存取控制规定来决定对客体访问的执行与否。

这里所谓的自主访问控制是指主体可以自主地(也可能是单位方式)将访问权,或访问权的某个子集授予其它主体。

为了实现完备的自主访问控制系统,由访问控制矩阵提供的信息必须以某种形式存放在系统中。

访问矩阵中的每行表示一个主体,每一列则表示一个受保护的客体,而矩阵中的元素,则表示主体可以对客体的访问模式。

目前,在系统中访问控制矩阵本身,都不是完整地存储起来,因为矩阵中的许多元素常常为空。

空元素将会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而且查找某个元素会耗费很多时间。

实际上常常是基于矩阵的行或列来表达访问控制信息。

下面分别介绍:1) 基于行的自主访问控制所谓基于行的自主访问控制是在每个主体上都附加一个该主体可访问的客体的明细表。

权限字权限字是一个提供给主体对客体具有特定权限的不可伪造标志。

主体可以建立新的客体,并指定这些客体上允许的操作。

它作为一张凭证,允许主体对某一客体完成特定类型的访问。

仅在用户通过操作系统发出特定请求时才建立权限字,每个权限字也标识可允许的访问,例如,用户可以创建文件、数据段、子进程等新客体,并指定它可接受的操作种类(读、写或执行),也可以定义新的访问类型(如授权、传递等)。

具有转移或传播权限的主体A可以将其权限字的副本传递给B,B也可将权限字传递给C,但为了防止权限字的进一步扩散,B在传递权限字副本给C时可移去其中的转移权限,于是C将不能继续传递权限字。

权限字也是一种程序运行期间直接跟踪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权限的方法。

一个进程具有自己运行时的作用域,即访问的客体集,如程序、文件、数据、I/O设备等,当运行进程调用子过程时,它可以将访问的某些客体作为参数传递给子过程,而子过程的作用域不一定与调用它的进程相同。

即调用进程仅将其客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访问传递给子过程,子过程也拥有自己能够访问的其他客体。

由于每个权限字都标识了作用域中的单个客体,因此,权限字的集合就定义了作用域。

进程调用子过程并传递特定客体或权限字时,操作系统形成一个当前进程的所有权限字组成的堆栈,并为子过程建立新的权限字。

权限字也可以集成在系统的一张综合表中(如存储取控制表),每次进程请求都由操作系统检查该客体是否可访问,若可访问,则为其建立权限字。

权限字必须存放在内存中不能被普通用户访问的地方,如系统保留区、专用区或者被保护区域内,在程序运行期间,只有被当前进程访问的客体的权限字能够很快得到,这种限制提高了对访问客体权限字检查的速度。

由于权限字可以被收回,操作系统必须保证能够跟踪应当删除的权限字,彻底予以回收,并删除那些不再活跃的用户的权限字。

作为例子,在现代UNIX中,包括Linux,使用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setuid系统,而而是构造权限字模式。

所用的权限字类似于setuid,但是给予了非常仔细的细化。

一个可执行文本可以被标记,从而获得一指定特权,而不是或者全是、或者全不是的setuid系统。

在Linux中,为了支持这一模式,如下代码被作了修改:If (suser()) {/* Do some privileged operation. */}被修改成:If (capable(CAP_DAC_OVERRIDE)){/* Do directory access override */}目前Linux有26种不同的权限类别。

当采用权限字表时,只需动态地对进程的权限字做修改,不需要特权状态,减少了滥用权利的风险。

必须注意的是,一个进程必须不能直接改动它的权限字表,如果可以,则它可能给自己增加没有权利访问的资源权限。

前缀表(prefixes)前缀表包含受保护的文件名(客体名)及主体对它的访问权限。

当系统中有某个主体欲访问某个客体时,访问控制机制将检查主体的前缀是否具有它所请求的访问权。

但是这种方式有以下三个问题:前缀大小有限制;当生成一个新客体或者改变某个客体的访问权时,如何对主体分配访问权;如何决定可访问某客体的所有主体。

由于客体名通常是杂乱无章的,很难进行分类,而且当一个主体可以访问很多客体时,它的前缀也将是非常大的,因而也很难于管理。

还有受保护的客体必须具有唯一的名字,互相不能重名,故而造成客体名数目过大。

另外,在一个客体生成、撤消或改变访问权时,可能会涉及许多主体前缀的更新,因此需要进行许多操作。

当用户生成新客体并对自己及其它用户授予对此客体的访问权时,相应的前缀修改操作必须用安全的方式完成,不应由用户直接修改。

有的系统由系统管理员来承担。

还有的系统由安全管理员来控制主体前缀的更改。

但是这种方法也很不便,特别是当一个频繁更迭对客体访问权的情况,更加不适用。

访问权的撤消一般也很困难,除非对每种访问权系统都能自动校验主体的前缀。

删除一个客体时,需要判断在哪些主体前缀中有该客体。

2) 基于列的自主访问控制所谓基于列的访问控制是指按客体附加一份可访问它的主体的明细表。

基于列的访问控制可以有两种方式:保护位保护位方式不能完备地表达访问控制矩阵。

UNIX系统采用了此方法。

保护位对所有的主体、主体组(用户、用户组)以及该客体(文件)的拥有者,规定了一个访问模式的集合。

用户组是具有相似特点的用户集合。

生成客体的主体称为该客体的拥有者。

它对客体的所有权仅能通过超级用户特权来改变。

拥有者(超级用户除外)是唯一能够改变客体保护位的主体。

一个用户可能不只属于一个用户组,但是在某个时刻,一个用户只能属于一个活动的用户组。

用户组及拥有者名都体现在保护位中。

存取控制表存取控制表可以决定任何一个特定的主体是否可对某一个客体进行访问。

它是利用在客体上附加一个主体明细表的方法来表示访问控制矩阵的。

表中的每一项包括主体的身份以及对该客体的访问权。

例如,对某文件的存取控制表,可以存放在该文件的文件说明中,通常包含有对此文件的用户的身份,文件主或是用户组,以及文件主或用户组成员对此文件的访问权限。

如果采用用户组或通配符的概念,这一存取控制信息表不会很长。

目前,存取控制表方式是自主访问控制实现中,比较好的一种方法。

3)自主访问控制的访问许可在许多系统中,对访问许可与访问模式不加区分。

但是,在自主访问控制机制中,应当对此加以区分,这种区分会使我们把客体的控制与对客体的访问区别开来。

由于访问许可允许主体修改客体的存取控制表,因此,利用它可以实现对自主访问控制机制的控制。

这种控制有三种类型:等级型可以将对客体存取控制表的修改能力划分成等级。

例如,可以将控制关系组成一个树型结构。

系统管理员的等级设为等级树的根,根一级具有修改所有客体存取控制表的能力,并且具有向任意一个主体分配这种修改权的能力。

系统管理员可以按部门将工作人员分成多个子集,并对部门领导授与相应存取控制表的修改权和对修改权的分配权。

部门领导又可将自己部门内的人员分成若干个组,并且对组级领导授与相应的对存取控制表的修改权。

在树中的最低级的主体不再具有访问许可,也就是说他们对相应的客体的存取控制表不再具有修改权。

有访问许可的主体(即有能力修改客体的存取控制表),可以对自己授与任何访问模式的访问权。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通过选择可信任的人担任各级领导,使得能够以可信方式对客体施加控制。

并且这种控制和人员的组织体系相近似。

缺点是,对于一个客体而言,可能会同时有多个主体有能力修改它的存取控制表。

拥有型另一种控制方式是对每个客体设立一个拥有者(通常是该客体的生成者)。

只有拥有者才是对客体有修改权的唯一主体。

拥有者对其拥有的客体具有全部控制权。

但是,拥有者无权将其对客体的控制权分配给其它主体。

因此,客体拥有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其所属客体的存取控制表,并可以对其它主体授予或者撤消其对客体的任何一种访问模式。

系统管理员应能够对系统进行某种设置,使得每个主体都有一个“主目录”(home dire ctory)。

对主目录下的子目录及文件的访问许可权应授予该主目录的主人。

使他能够修改主目录下的客体的存取控制表,但不允许使拥有者具有分配这种访问许可权的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