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沪教版一年级(上)数学知识汇总
一(上)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0以内的数1.1-1.3说一说、分一分、数一数1、说一说:观察物品,按同类物品,分一分2、分一分:可以把物体按颜色、大小、性别、状态、形状等来分类。
3、数一数:可以用小圆片、小竖杠、文字或者数字,来表示物品的数量。
→可以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1.4、几和第几1、①“几个”:总人数②“第几个”:每个人排队的顺序(序数↓)③写序数:第一第二第三1. 2. 3.2、例题①观察图片,说说有几个图形(6个图形)②从左边数第几个是什么图形?从右边数第几个是什么图形?把左边4个图形圈起来,把右边第3个图形圈起来。
(此类知识,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和第几的区别。
)1.5、比一比①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外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者少等。
(比较物体多少,可以数一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比长短:常用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水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进行比较。
②认识符号:“小于”“大于”“等于”的表示→(尖尖对应的数,比较小)“< ”“ > ”“ =”1.6、数射线1、数射线的特点:0是起点,每格都一样,从0开始往右数,越数越大。
①有原点、②有单位、③有方向(1)填相邻数。
如:(6)7(8)、1(2)3(2)比较大小。
如:4(<)9第二章、10以内数的加减法2.1 分与合2.2 加法1、加数+加数=和→读作:3加4等于7。
2、合并与添加都用加法来表示3、练习①看图列式:可以写4+3=7,还可以写3+4=7。
②算一算,编一编:5+2。
花园里原来有5只蝴蝶,又飞来了2只,现在有几只蝴蝶?5+2=7(只)答:现在有7只蝴蝶。
2.3 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读作:9减4等于5。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纲梳理
第一单元10以内的数1.1说一说1.从基数(即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角度认识10以内的数。
2.初步养成对个数进行正确规范的口头表达的习惯。
1.2分一分1. 会根据物品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点进行分类。
2. 分类时一幅图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
1.3数一数1. 通过圈一圈、数一数,连一连,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 指着数,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依次指着数,不容易漏数。
3. 听着数,将数与听觉联系起来。
4. 计数时如果物品没有规则要学会用“勾数”(数一个,勾一个)的方法进行计数,避免重复和遗漏。
5. 认识0,读作“零”。
①知道0表示什么也没有,可以表示起点,如直尺上的0刻度线;或是分界点,如温度计上的0。
②任何数与0相加,仍然是这个数,如5+0=5,0+7=7;③任何数与0相减,仍然是这个数,如8-0=8;④相同的两个数,做减法,结果为0,如6-6=0。
1.4几个与第几个1.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个”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表示的是物体的次序。
2. 物体排列时,根据题目要求,先确定数数的方向,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
1.5比大小1. 知道“一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 比较物体时,可以数出具体数量作比较,并能够说出多、少、一样多,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3. 会用比较符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①前面的等于后面的,用“=”表示,如5=5,读作5等于5;②前面的比后面的大,用“>”表示,如5>3,读作5大于3;③前面的比后面的小,用“<”表示,如2<4,读作2小于4。
4. 比较大小时,灵活使用口诀:开口朝大数,尖尖对小数。
1.6数射线1. 认识数射线,知道数射线的“0”点是起点,每格的长度都一样,从0往右,越数越大;箭头表示正方向。
上海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分一分1、会用圈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要求:①落笔不能随意,圈不能随意,想好再圈,减少橡皮的使用。
②画圈要光滑,首尾相接,不能交叉。
③圈尽量不碰到图形,不碰到边框(图形太挤除外)。
例题: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形状分2、同一幅图的分类标准要统一,不能有2个分类标准。
例题:按种类分按状态分分析:这题可以按照种类分成苹果和香蕉,或者按状态分成没吃过的和吃完的。
但是不能够又按种类又按状态分。
错3、会用画和圈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要求:①画的时候要关注图形的特点。
大的要画大一些,小的要画小一些;有颜色的要填上颜色,最后别忘圈。
②合理布局,分配空间。
例如:如果按大小分,那么大的画在一起,小的画在一起,方便最后圈。
③画图形时能用尺尽量用尺,想好再画,减少橡皮的使用。
④最后,数一下画的图形个数和题目是否一致,避免漏画。
例题:想一想,图形是怎么分的?画一画,哪种图形少画了?帮它补上。
还可以怎么分?二、数的组成 1、写数字:要求:① 观察位置后落笔,需一笔写成,不反复描。
② 想好落笔,减少橡皮使用,如果使用,则要擦拭干净,尽量不留痕迹。
③ 数字顶天立地,撑满整格。
2、数的表示:●●●●●●●●●●●●●●●●●●●●● ●●●●●●● ●●●●●●●●●●●●●●●●●●●●●●●●●●●分析:数的表示方法如上图,需要关注小圆片的排列为5个一排,从6开始排 第2排。
3、相邻数和中间数:① 相邻数:1、2、3。
1和3是2的相邻数。
② 中间数:1、2、3。
2是1和3的中间数。
③ 易错题:( 9/7 )是8和( 10/6 )的中间数。
分析:可以打草稿,先把8周围的数字写下来:6、7、8、9、10。
这个类型的题目要先填后面一空,想:8和( )有中间数, 8和10/6有中间数,然后再回头填第一空“9/7”。
分析:数图形要求有顺序的数,才能不遗漏,一般顺序为:从左往右,从上往下。
一边数,要求一边做记号,可以在水果上编序号:1、2、3……数完了,那编到几就表示有几个水果。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知识点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计算题。
1. 直接写得数。
4-2= 9+1= 3+6= 0+5=19-9= 5+8= 10+6= 17-3=8+6= 5+7= 8-0= 2+9=12+2+3= 18-5-3= 18-8+4=2. 算一算。
10-2= 7+9= 9-7= 2+4+6=6+8= 14-4= 13+3= 12-3-4=17-3= 12+4= 16-9= 7+6-9=9+5= 13-8= 10+8= 15-7+4=3. 计算。
3+8= 5+9= 9+3= 4+5+6=7+9= 8+6= 7+5= 7-2+8=4+7= 9+4= 6+6= 3+6+9=5+6= 7+7= 2+9= 9-4+6=4. 想一想,填一填。
16-9=______ 12-9=______ 6+______=1012-______=7 15-8=______ 5+______=1014-5=______ 17-______=9 ______+3=1013-7=______ 15-9=______ ______+1=1016-8=______ 13-4=______ 4+______=105. 按顺序计算出上面数字减9后的结果,填在下面的口里。
二、根据题意填空。
1. 下图右面的4小块布料中,哪一块是从这块布上剪下来的?把序号填在框里______。
2. 小明晚上面对北斗星,这时他的前面是(_____)面,后面是(_____)面,左面是(_____)面,右面是(_____)面。
3. 看一看,分一分。
4. 右边的图形是长方体的哪个面,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5. 把两个长12厘米,宽6厘米,高7厘米的长方体粘合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是________平方厘米,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________平方厘米.6. 我会填.(从左到右填写)。
上海小学数学知识点一年级
上海小学数学知识点一年级一、认识数数是人们用来表示对象数量的符号。
我们可以通过数来了解周围的事物有多少。
1. 数的基本口诀数的基本口诀是用来记忆数的顺序的,从1到10依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 数的顺序比较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判断哪个数更大或更小。
例如,5大于2,7小于9。
二、认识数字数字是由0-9这几个数字组合而成的。
它们可以表示具体的数目。
1. 数字的读法我们来看看数字的读法:0 零1 一2 二3 三4 四5 五6 六7 七8 八9 九2. 数字的顺序排列我们可以根据数字的大小来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们的顺序。
例如,3比2大,5比9小。
三、数的运算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运算来进行数的操作。
1. 加法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它们的总数。
例如,1 + 2 = 3。
2. 减法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之间的差。
例如,5 - 3 = 2。
3. 乘法乘法是将一个数按照另一个数的倍数进行相乘,得到乘积。
例如,2 × 3 = 6。
4. 除法除法是通过分配数来确定每个数有多少份,并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6 ÷ 2 = 3。
四、认识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由线段、直线和曲线组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几何图形来增加对数学的理解。
1. 点点是几何的基本单位,它没有大小,只有位置。
2. 线段线段是由两个端点所确定的直线部分。
3. 直线直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没有弯曲的直线关系。
4. 曲线曲线是由一系列点连成的,它们会弯曲。
五、计数和排序我们可以通过计数和排序来对一组对象进行整理和比较。
1. 计数计数是将对象一一对应地与自然数相连。
通过计数,我们可以知道对象的数量。
例如,有5本书。
2. 排序排序是将对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整理,使其呈现出一定的顺序。
例如,按照身高从高到低排列。
六、时间和时间顺序时间是人们衡量事物发生、持续或间隔的标准。
我们可以通过时间顺序来了解事件的发生顺序。
沪教版 数学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学期 知识点梳理(第一、二、三、四、五单元)
第一单元:10以内的数说一说:1张桌子、1把椅子、3支铅笔……分一分:按颜色分功能状态大小数一数:指着数从上往下数从左往右数做记号听着数数一数,连一连:1像铅笔2像鸭子记一记写一写:按颜色分按形状分3像耳朵 4像小旗5和10:2个5是1010里有2个50和6:0表示:起点0表示:没有0表示:冰点掷双色片:50 51 42 33 24 15 0几个和第几个:共几个表示几个。
第几个表示1个。
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比一比:小于、大于、等于<>=1<3 3 >1 2 =2数射线:小大起点每格一样长相邻数比大小第二单元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分与合(一)0 514 不重复2 33 2 有序4 15 0 不遗漏分与合(二):加法(合并):4 + 2 = 6 读作4加2等于6加数加数和2 + 4 = 6 读作2加4等于6加法(添加):原来3 +1 4现在3加1等于43 + 1 = 4讲讲算算(一):两个条件一个问题加法表示添加加法表示合并减法(求剩余):原来现在4 -1 34 - 1 = 3被减数减号减数差减法(求部分):8 — 3 =5讲讲算算(二):减法原来发生现在求剩余8 - 3 = 5一共有有求部分8 - 2 = 68 - 6 = 2两个条件一个问题加与减:+36+2=8 6 98-2=6 -3看数射线做加、减法:10的游戏:连加、连减2+3+1=6 6-2-1=35 4从左往右先算前两个数,得数和第三个数计算加减混合:2+4=66-3=3原来先又现在原来先又现在2+4-3=3 6-4+1=36 2先加后减先减后加从左往右第三单元: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11-20的数:20>19十几就是十和几:十加几是十几 10+1=11几加十是十几 2+10=12十几减几是十 13-3=10十几减十是几 14-10=420以内数的排列:数列单数1 3 5 7 9 11 13 15 17 19双数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加减法(一):不进位、不退位3+1=4 5-2=313+1=14 15-2=13先算几加几先算几减几再添上1个十再添上1个十进位加法:看大数,拆小数看小数,拆大数9 + 5=14 9 + 5=14 ①分拆1 4 4 59+1=10 5+5=10 ②凑十10+4=14 10+4=14 ③加剩余退位减法:14-5=9平十法破十法14-4=10 10-5=510-1=9 5+4=9口算:口算:5分成4和1,看到5想到5,看到4想到9 5+4=9讲讲算算(三):①讲故事②提问题③列算式(带单位)④口答加进来,减出去:8+5=13 加进来13-5=8 减出去数墙:+ 加法(合)(分)减法 - 第四单元:物体的形状物体图形长方体长方形正方体正方形圆柱体圆形球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分彩色图形片: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大小分推算:5+2=7 7-5=2 7-2=55+3=8 8-5=3 8-3=55+4=9 9-5=4 9-4=55+5=10 10-5=5 10-5=55+6=11 11-5=6 11-6=5比较:数与数比 10<7式子与数比2+1<5式子与式子4+4<2+8加倍与一半:加倍4 8 4的加倍是8一半8 4 8的一半是4 大家来做加法:加倍凑十含5的加法含0或10的加法得数是5或15的加法从左往右依次增大从上往下依次增大大家来做减法:一半破十含5或得5含0、10,得数是0、105或15减几从左往右依次增大从上往下不变组算式:用3、4、7可组成4个算式3+4=74+3=77-4=37-3=4数学游乐场:相邻数排序加法减法组算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比较数物体。
数学一年级沪教版知识点总结【收藏版】
一年级上主要是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图形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一、10以内的数1.学会数1-10。
2.了解10以内各个数的写法,包括汉字和阿拉伯数字。
3.通过数物体的个数增加对数的理解和运用。
4.常识:一只手有5个手指。
5.2个5是10。
6.0的概念。
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
7.从左往右数和从右往左数。
8.学会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9.认识数射线,知道数射线的正方向,起点是0,有单位长度,离起点越远数越大。
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1.了解2-10的分解方法。
2.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的运算方法,叫做加法。
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叫做和。
3.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认识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
知道减号“-”的使用方法。
4.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简单的加减法场景,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5.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
6.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从左到右计算。
7.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从左到右计算。
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1.通过数一数直观了解11到20的数的概念。
2.11到20的数都可以分解成10和另一个数之和。
3.11到20的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右边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一。
4.0到20的数的排列顺序。
5.一个数加上几就相当于在数射线往右跳几个单位长度;一个数减去几就相当于这个数在数射线上往左边跳几个单位长度。
6.20以内不进位加法。
7.20以内进位加法。
8.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9.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先让个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接一个10来减。
10.探索数墙的构造以及数墙的规则。
四、识别图形1、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
2、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五、整理与提高1、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2、根据上个运算式推理下一个运算式的结果。
例如根据5+5=10推理6+5=?。
一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沪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一、认识加减符号2 +3 = 5加数加号加数等号和5 -- 3 = 2被减数减号减数等号差二、加减法的应用:加法: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减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求谁比谁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加减法中的一些规律:1、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几,和也跟着增加或(减少)几。
2、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3、当减数不变的时候,被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增加(减少)几。
4、当被减数不变的时候,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减少(增加)几。
5、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四、加减法的类型:1、不进位加法:12 + 3 = 15 进位加法 5 + 8 = 13 (凑十法)10 2 5 3 2 102、不退位减法:13 -- 2 = 11 退位减法12 -- 9 = 3 (破十法)10 3 1 2 10 13、连加法、连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4、加减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3 + 8 — 6 = 511 55、区分箭头和等号:9+6 (15 )+3 (18)--8 109+6 = 8+7 = 10+5 = 20—56、计算要熟练准确,并能运用计算的技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奥数书P37填填数字:先填只有一个未知数的那一行。
P43按规律填数一:依次加几;依次减几;跳格加或跳格减;前两个数相加得到第三个数。
)五、20以内各数的认识:1、能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奥数书P3数一数)2、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合起来就读作几十几;写数时,先看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位数: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等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等计数单位: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等数的组成:18是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1.数出10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如:(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如: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二、基础题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 重的画“√”三、易错题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3.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纲梳理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纲梳理第一单元:10以内的数1.1 认识10以内的数从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角度认识10以内的数,养成对个数进行正确规范的口头表达的惯。
1.2 分类根据物品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点进行分类,分类时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
1.3 数数通过圈一圈、数一数、连一连,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指着数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依次指着数,不容易漏数。
将数与听觉联系起来。
计数时如果物品没有规则要学会用“勾数”的方法进行计数,避免重复和遗漏。
认识“零”,表示什么也没有,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任何数与零相加、相减仍然是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做减法结果为零。
1.4 几个与第几个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个”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表示的是物体的次序。
物体排列时,根据题目要求,先确定数数的方向,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
1.5 比大小知道“一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两两配对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比较物体时,可以数出具体数量作比较,并能够说出多、少、一样多,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会用比较符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
比较大小时,灵活使用口诀:开口朝大数,尖尖对小数。
1.6 数射线认识数射线,知道数射线的起点是“0”点,每格的长度都一样,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箭头表示正方向。
认识相邻数,会1个1个的数,2个2个的数,3个3个的数,认识基础的单数和双数。
会根据数射线上数的规律填写空缺的数,也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大小。
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2.1 分与合会对每一个10以内的数有序分与合,可以从小到大记,从大到小记,还可以一对一对记,保证不重不漏。
分与合,包括和本身。
2.加法的含义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求和,用加法算式表示为加数+加数=和。
例如,2+4=6,读作2加4等于6.3.加法的关系是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上海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上海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一、认识加减符号2 +3 = 5加数加号加数等号和5 -- 3 = 2被减数减号减数等号差二、加减法的应用:加法: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减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求谁比谁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加减法中的一些规律:1、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几,和也跟着增加或(减少)几。
2、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3、当减数不变的时候,被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增加(减少)几。
4、当被减数不变的时候,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减少(增加)几。
5、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四、加减法的类型:1、不进位加法:12 + 3 = 15 进位加法 5 + 8 = 13 (凑十法)2、不退位减法:13 -- 2 = 11 退位减法12 -- 9 = 3 (破十法)3、连加法、连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4、加减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3 + 8 — 6 = 5116、按规律填数:依次加几;依次减几;跳格加或跳格减;前两个数相加得到第三个数。
五、20以内各数的认识:1、能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奥数书P3数一数)2、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合起来就读作几十几;写数时,先看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位数: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等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等计数单位: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等数的组成:18是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18里面有18个一。
20是由2个十组成的,20里面有20个一。
18读作:十八二十四写作:245、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一位数是9。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整数与小数
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整数的比较与排序
3. 整数的加法与减法
4.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二、数字的组成与拆分
1. 十进制数字的组成
2. 数字排列的规律
3.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
三、算式与运算
1. 算式的认识与书写
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
3.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
4. 运算中的优先级与顺序
四、长度与时间
1. 长度的认识与测量
2.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时钟与时间的概念
4. 时间的读写与计算
五、图形与模式
1. 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2. 图形的边、角、顶点等特征
3. 图形的绘制与变换
4. 模式的观察与延伸
六、数据统计
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数据的图表表示
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七、趣味数学
1. 游戏中的数学思维
2. 数学谜题的解答
3. 数学趣题的探索与创造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扎实理解和掌握,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一生活中的数(一)本单元知识网络:(二)各课知识点:可爱的校园(数数)知识点: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第1页共4页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n=1时a1=S1n≥2时an=Sn-Sn-1an=kn+b(k,b为常数)推导过程:an=dn+a1-d令d=k,a1-d=b则得到an=kn+b2.等差中项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
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mean)。
有关系:A=(a+b)÷23.前n项和倒序相加法推导前n项和公式:Sn=a1+a2+a3+·····+an=a1+(a1+d)+(a1+2d)+······+[a1+(n-1)d]①Sn=an+an-1+an-2+······+a1=an+(an-d)+(an-2d)+······+[an-(n-1)d]②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n 个)=n(a1+an)∴Sn=n(a1+an)÷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Sn=n(a1+an)÷2=na1+n(n-1)d÷2Sn=dn2÷2+n(a1-d÷2)亦可得a1=2sn÷n-an=[sn-n(n-1)d÷2]÷nan=2sn÷n-a1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4.等差数列性质一、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上海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上海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对于上海一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是他们数学学习的第一步。
本文将介绍上海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内容和步骤。
一、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是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
首先,学生需要学会认识数字和数的顺序。
他们需要通过数数来熟悉数字,并逐渐掌握从1到20的数字顺序。
接下来,学生需要学会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他们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运算。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豆子或小球来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二、数字的比较数字的比较是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他们可以通过画图或使用实物来进行比较。
例如,他们可以画出一排球,然后根据球的数量来比较大小。
三、形状和图形形状和图形也是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和描述一些基本的形状,例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形状来学习和辨认这些形状。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描述和绘制简单的图形,例如,使用直线和曲线来画出形状。
四、时间和钟表学生在一年级还需要学习关于时间和钟表的知识。
他们需要学会认识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并能够读懂钟表上的时间。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际的钟表和进行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练习来提高对时间的理解。
五、数的序列和模式数的序列和模式也是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和延续简单的数列和模式。
他们可以通过使用实物或图片来帮助他们找出数列和模式中的规律。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颜色块或图案来延续一个数列或模式。
总结起来,上海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包括加法和减法、数字的比较、形状和图形、时间和钟表以及数的序列和模式。
通过逐步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建立起对数学的基本理解和技能,为将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
一、认识加减符号
2 +
3 = 5
加数加号加数等号和
5 -- 3 = 2
被减数减号减数等号差
二、加减法的应用:
加法: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减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求谁比谁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加减法中的一些规律:
1、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几,和也跟着增加或(减少)几。
2、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3、当减数不变的时候,被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增加(减少)几。
4、当被减数不变的时候,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减少(增加)几。
5、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四、加减法的类型:
1、不进位加法:12 + 3 = 15 进位加法 5 + 8 = 13 (凑十法)
2、不退位减法:13 -- 2 = 11 退位减法12 -- 9 = 3 (破十法)
3、连加法、连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4、加减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 + 8 — 6 = 5
11
6、按规律填数:依次加几;依次减几;跳格加或跳格减;前两个数相加得到第三个数。
五、20以内各数的认识:
1、能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奥数书P3数一数)
2、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合起来就读作几十几;写数时,先看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位数: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等
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等
计数单位: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等数的组成:18是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18里面有18个一。
20是由2个十组成的,20里面有20个一。
18读作:十八 二十四写作:24
5、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6、个位与十位上数字相同的两位数有:11、22、33、44、55、66、7
7、8
8、99
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2的两位数有:13、24、35、46、57、68、79
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得10的两位数有:19、91、28、82、37、73、
46、64、55
一个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少7,这个数是(18)。
一个数个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少4,这个数是
(59)。
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这个数是(10)。
一个数个位上是6,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0,这个数是(46)。
7、比18少3的数是(15),比13多7的数是(20),(17)比13多4,(13)
比17少4,
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18)和(20)。
15前面的一个数是(14),后面的一个数是(16)。
8、比较大小: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较多个数的大小(注意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比较两个算
式的大小;比较多个算式的大小。
9、区分基数和序数(几、第几)
区分单数和双数
六、数的排列:
1、用
2、5、7组成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2、从2、5、7、9、3中选出两个数组成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3、用2、5、7、0能组成多少个不用的两位数,并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
七:应用题:
1、看图列式
求部分用减法;求总数用加法。
2、表格应用题
比 少()个? 7—3=4
比 多()个? 7—3=4
和 一共有()? 7+3=10
3、文字叙述应用题:
(1)求两个数的和:小红有5本书,小立有8本书,两人共有几本书?
(2)求剩余:书架上由15本书,借出去6本,还剩多少本?
(3)求谁比谁多(少)几:小红有5本书,小立有8本书,小红比小立少几本书?
小红有5本书,小立有8本书,小立比小红多几本书?(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小红有5本书,小立比小红多8本书,小立有几本书?(5)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小红有15本书,小立比小红少8本书,小立有几本书?
分类知识点
一、按同一标准分类
1、天上飞的
2、地上跑的
3、水里游的
4、水果类
5、蔬菜类
6、文具类
7、家具类8、学习用品9、生活用品
主要题型:找出不同类的物品;把同类的圈起来。
二、对同一组物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比较知识点
一、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二、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粗细、厚薄等等。
三、能看懂天平,能看天平说出谁比谁重,几个物体==几个物体;
能根据天平比较出多个物体的轻重;
位置与顺序知识点
一、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了解他们的相对性:当观察角度发生变
化的时候,物体的位置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了。
二、能正确地运用方位词表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在观察图画的时候要注意:如果图中画的是人物,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标准,
如果图中画的是人以外的其他物体,要以观察者的左右为标准。
四、能仔细观察图形的顺序并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认识物体知识点
一、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奥数书P21认识图形)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圆、角等。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相等,6个面中最多可以有两个面是正方形,这个时候其他四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
圆柱体:两个平平的面,上下两个相等的圆。
可以朝一个方向滚动。
球:没有平平的面,可以朝任意方向滚动。
二、能正确数出各种图形的数量。